世道人生:悲但真 - 李怡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悲觀者與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掌握的資訊比樂觀者多。」他指的是對人類社會的資訊和了解。掌握資訊多,即了解得多,接近真相更多。對社會對人性的悲,是因為知道更多的真。自由世界尚且如此,在極權統治或接近極權的世界,本身已經哀鴻遍野,就更是稍予了解,都無法樂觀了。
置身於極權或接近極權的社會,樂觀者往往是因為生活在虛假的時空中,在虛假的物欲、虛假的繁榮、虛情假意中陶醉,對真相或不知,或視而不見。社會在變化,變成滿街藥房、金舖、拖篋、普通話;居住空間越來越小,薪水越來越「唔見使」;特首高官滿嘴謊言,所有政策向中國而不是向香港市民傾斜。社會規則淪喪,只是崇拜權勢,或「識人好過識字」,在溫水煮蛙中向中國社會價值蛻變。人人看到淪落,但只顧尋找自己的舒適圈,多數人選擇迴避社會真相,去日本韓國泰國放鬆。香港人在虛假時空中醉生夢死。樂而假。
這半年來香港發生太多悲劇。香港人見盡了邪惡,而且是沒有最邪惡只有更邪惡。多少不眠之夜,流下了多少眼淚。多少年輕人不顧前途甚至生命地為了香港的未來犧牲;多少成年人、中老年人被喚醒被喚起被感召,挺身而出;多少市民在種種權衡利害中仍然為了反對邪惡勢力,為了堅持正義,為了不忍見到年輕人的犧牲,而做力所能及的事。魯迅說,「悲劇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這半年來,我們看到或經歷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又看到不少無價值的東西被撕破假面具的可笑的醜陋。香港社會呈現了:悲但真。
許多人將樂觀與積極相連,悲觀與消極相連。但基於了解越多越悲觀,而任何人都應該珍惜只有一次的生命,因此存在主義的人生觀是雖悲觀但必須積極。悲觀而積極的人生就是不問成果,不問目標會不會達到,只問你在生命的全過程有沒有積極地掌握着你的存在。掌握存在,也就是忠於自己,由發自內心的價值觀去自主命運。悲觀,但因為沒有扭曲自己而會感到舒暢。
這半年來,由許多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在悲觀形勢下作積極的抗爭,而構成香港的悲但真。只要你睜開眼看,就會看到少數人的無比邪惡,同時更看到你從未見過的許多人的無比勇敢、智慧、美麗。在大半年前,如果你對這個虛假繁榮的城市感到厭惡的話,今天你會對這個真實而不景氣的城市無比珍愛。
林日曦說,堅持是一種病,但放棄是癌末絕症。
堅持未必得到,但放棄就是死了,一定得不到。
世界上許多儍瓜都堅持做不大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們不在乎因為堅持夢想而失去所有,不在乎眾人異樣的眼光,不在乎家人親屬的不諒解,一味儍儍的追求夢想。美國勵志作家Napoleon Hill採訪了500多位成功人士之後,他總結的成功秘訣一言以蔽之,就是堅持:「90%的失敗者並非被擊倒,而是放棄堅持。失敗有千百種形式,但成功關鍵只有一個──執着。」
不過,這半年來香港人的堅持,不是追尋夢想,而是捍衞百多年來已有的東西不被奪去,這東西就是自由。從來沒有享有過自由滋味的奴隸,自由是他們的夢想;曾經享有自由滋味的人,是寧死都不願意做奴隸。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一隻狗已經咬住了一根骨頭,你要強搶下來,它是會拚命不放的。這就是半年來香港人悲但真的堅持。
以上是觀《林日曦細聲講悲但真》Talk Show後的感想。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