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美功鐵路市場是兒子跟我說他這次去泰國想去的地方,於是包車的這一天我們第二站來到這個特別的市場。
火車要進站前,先是有泰文,英文,日文,中文的廣播提醒大家小心,等了好久,遠遠的聽到鳴笛聲,但是一直不見火車抵達。炎熱的天氣,觀光客擠滿在悶熱的市場攤位前,不時要注意火車甚麼時到,不時要看看到底等等火車來要躲到甚麼地方拍攝。
火車一進站,攤販們不慌不忙的收著東西,讓列車可以通過,列車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前進,車上的乘客跟等火車的觀光客互相打招呼,互相拍照,火車駛離後,攤販們再把東西搬出來繼續營業,真是蔚為世界奇觀!
聽說以前的美功市場並沒有鐵路經過,直到後來泰國政府發展在地經濟,興建鐵路,但是當地攤販不肯搬遷,賠償金一直沒有達成共識。
最後就變成政府允許攤販依舊在原地擺攤做生意,但火車入站或出站之前,攤販們就得收拾,好讓火車經過,同時火車也只能以不超過15公里的時速進出車站。
讓我們來看看現在櫃子有什麼泰國好貨!
歡迎加入櫃子小姐環球代購
#櫃子小姐環球代購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18669467801362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10的網紅Ray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買泰國曼谷MRT的影片說明^^~ 目前對於影片的編輯還在學習階段 先用文字說明-日後在補充上完整影音版 1.首先到入口處 都有買票劵販賣機 泰文界面看不懂沒關係,可以點選右邊的英文介面 2.先選擇目前的站,一開始就自動挑選你在的站點 會顯示紅色,你必須點選一下確認 (...
進站出站英文 在 TOKYO U (悠遊東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京交通~Metro銀座線
分享了一些「東京住宿」的話題,也來談談東京交通動線的安排吧!最近有一些朋友在規劃安排秋天前往東京看銀杏或是年底去東京過聖誕的行程,他們向我問起了有關自助旅行行程安排的技巧~~
過往的經驗,我會先確定好日期,訂好機票、飯店後再根據交通動線去做景點安排。過去自由行的交通安排,我是以順暢為主,因為早期都是一個人的旅行,沒有刻意安排景點,我選擇以環狀交通的「JR山手線」跟「都營大江戶線」為我的主要交通動線。
若是以Metro地鐵的路線安排,我推薦「銀座線」與「日比谷線」。「銀座線」是日本第一條地下鐵路線,1927年先開通了上野~淺草這一段,1939年全線通車,從起點的「澀谷」,沿途經過「表參道」、「新橋」、「銀座」、「日本橋」、「上野」、「淺草」~~等特色景點。
「銀座線」沿途各站都在地下,除了起站的「澀谷」是在地上3樓,轉乘同屬於東京Metro系統的「半藏門線」(地下3樓)與「副都心線」(地下5樓)都要先出站後再進站。因為「銀座線」的歷史悠久,所以有些站區略嫌老舊,甚至會覺得建築高度比一般的站區還要矮,不過也是因為開發得早,所以「銀座線」的站區都沒有挖得很深,因此對一般前往東京自助旅行的夥伴而言,換乘地鐵時不用走太多路。
在地鐵圖上,「銀座線」的路線顏色是橘色,英文字母代號是「G」,是採用「銀座線」的拼音Ginza Line的第一個字母,所以利用地鐵圖做區別時,可以利用顏色與字母去做分別。這幾年「銀座線」的列車也在逐步汰舊換新,舊的車廂外觀是白鐵車身加上一條橙色線條,新的車廂外型則是全橙色系。
在「銀座線」的沿途車站中,起站「澀谷」就是一個非常熱鬧的景點,大十字路口在行人通行當下的盛況,舉世有名 ; 這裡還有著名的「忠犬小八」。隔一站的「表參道」經過都市更新規劃後,已經轉型為時尚潮流聚集的聖地。再往下兩站的「外苑前」、「青山一丁目」,就是夏天看花火、秋天看銀杏最熱門的「神宮外苑」。「新橋」站是轉乘百合海鷗號前往台場的起站,附近更是美食集中地,在JR高架橋下,上班族下班後聚餐同歡的好去處。「銀座」就無須多說,逛潮流、吃美食不可錯過的景點。「日本橋」、「三越前」還有許多傳統的美食老店以及懷舊景點。「末廣町」就在秋葉原的旁邊,吃過好吃的咖哩料理有體力再去逛動漫集中地「秋葉原」。「上野」更是採購、旅遊的好景點。終點站「淺草」則是觀光客到東京旅遊不會錯過的景點~~
「銀座線」前後不到15公里的距離,只有19站,但卻是站站精彩、站站都有可逛的景點、好吃的美食,光這一條「銀座線」19站就讓我在某一次的五天四夜行程全部埋身在其中,那一次還覺得意猶未盡,恨不得多留幾天。
聽完我這樣的介紹,夥伴們,你們想如何安排你的自助旅行的行程呢?不妨也來一趟「銀座線」沿途下車玩,會讓你有一場不同的東京自助旅行喔!
進站出站英文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照昨天蔡英文總統親自到苗栗大埔出席張藥房重建動土典禮,未免太諷刺!
剛注意到一則看似蠻荒謬的新聞。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警察,登門到警察局道歉沒見到事主,崩潰大哭。新聞並附上影片。
毫不意外的,這名議員被底下網友狂酸水準差、素質低、狂犬病、藐視公權力、打悲情牌裝弱勢有甚麼用......諸如此類。
很少人在這種新聞的處理下,會去探究事件背後的原因。坦白說,我第一印象也覺得蔣月惠哭得有點慘烈,實在不太好看。(卻又有幾個人的哭是好看的?)但我隱約覺得不太對勁。
我事後去想,這份不對勁感從何而來。應該是說,議員失控的新聞並不罕見(例如:李婉鈺。)政治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公眾人物得要承擔很多心理壓力,一旦無法調適,情緒失控並不足為奇。但這起事件不太一樣,一般的議員失控,跟私領域比較有關,很少在公領域發生這類的事。
有沒有選上,是體制外/內一個現實的分野。沒選上之前,積極參與公民運動,行使公民不服從,非暴力抗爭,對抗體制壓迫,這是常見的。當過官、政治關係良好、已經是民意代表的,很少這樣走到第一線。我並非要質疑甚麼人,單純只是想說,任何人在得到權位後要維持初衷,本非易事。
更別提,這是一起地方抗爭事件,民眾多不關心。地方的主流媒體環境並不好,一旦跟警察/公部門關係搞砸,會少很多新聞可以做。這起抗爭背後的原因,只有獨立媒體公庫有比較完整的報導。
換句話說,如果這是場秀,蔣月惠幾乎沒有觀眾。有的,往往也是看笑話、喝倒彩。
蔣月惠以無黨籍身分出來參選屏東縣議員,是為了她長期服務的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羅騰園」。為了幫助快20個身心障礙的孩子就醫、就學、學得才藝、重拾自信,她需要籌措經費,想到了出來參選,或許可以領取選票補助款。
這個想法,未免有點天真。這個故事,未免溫情的離譜。但她沒有文宣,沒有競選總部,日復一日的在屏東路邊唱歌、拉小提琴。youtube的影片可以看到,她在路邊擺攤,拿著小蜜蜂,義賣身障藝術彩繪。
她的歌藝跟琴藝都不行,競選歌曲是福爾摩沙頌。第一次參選沒拿到補助款,保證金還被沒收。第二次拿回保證金,拿不到補助款。第三次有補助款了,但沒選上。第四次也就是2014年才選上。會投給她的人,幾乎都是往來的機車族跟弱勢團體。
這麼多人說政治很黑暗,選舉很艱難。事實也的確如此。但這個島上還是有人,很天真的相信只要動機善良、勤奮努力,而且是站到第一線日曬雨淋的那種努力,就能獲得成功。你可以不認同她的政治立場,可以說她瘋癲,說她傻。但這份傻勁,比我看過的各種珍異奇才天賦滿溢都還要可貴。
選上之後,她可以學著套關係,跟各式各樣的利益團體結盟,收受政治獻金,再把現金拿去轉換成更多的政商關係,就像很多政治人物一樣。但她在去年七月接受自由時報採訪,裡面的QA是這樣說的:
--
Q:素人參政,你觀察到的政治是什麼?
A:政府機關組織龐大、資源權力也大,公務員素質很高,但遇到問題就用法條推來推去,讓百姓四處碰壁,官員只想討好有派系背景的民代,利益團體也只會纏著有影響力的民代,政治圈內人際關係無所不在,想要加入既有的權力結構,就要放棄自己的堅持,我看得很開,每天都當作是議員任期的最後一天,不想被約束。
Q:你每個月的議員薪資都捐出來,自己怎麼生活?
A:扣除各種費用後,議員每個月實領不到7萬元,我只留4000元,其他都捐給「羅騰園」,反正我只有一個人,大部分時間都跟孩子們吃,至於議會開議期間的出席費、車馬費、餐費等,還有年終1.5個月的研究費,日常開銷、選民服務靠這些就夠了,我每天還是上街拉琴募款,雖然常走音,但不拉琴孩子們會餓肚子,還好議員拉琴警察不會趕。
--
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女警,或許是她的非暴力抗爭素養不足。然而,站在外圍說起來很輕鬆,實際置身在抗爭中,被優勢警力壓制,那種心靈與肉體上的無助感,很常讓人基於自我防衛,無法控制行為輕重。而這就是體制者想要的。新聞一剪出來,大家都會同情警察,都會譴責施暴者,而不會探究背後的緣由。蔣月惠會接受司法追訴,這是她難以逃避的抗爭成本,而她也接受了。
她會出來抗爭,是因為屏東縣政府在清晨四點,帶著機具怪手,強拆數戶位於屏東後站公勇路的民宅。這起有程序瑕疵,正在打行政訴訟的事件,背後的原因是屏東縣政府認為,屏東車站改建、鐵路高架化之後,車站人潮會大幅增加,為了避免到時的交通阻塞。原有的8米道路太窄,必須徵收民宅拓寬道路。
居民質疑,附近有一塊交通部鐵路局的地,離鐵道更近,要拓寬道路,拿那塊地進行效果更好。屏東縣政府的新聞稿中,把責任推給交通部,說交通部不核可,理由語焉不詳。此外,新建車站工程依據法規,必須增設停車場,目前的臨時便道,剛好可以拿來蓋停車場。
換句話說,為了法規要增設停車場,鐵路局的地不用,臨時便道也不能用,就是要拆你有產權有土地權狀的房子。然後跟你說,已經按照市價徵收了,價錢很好,不要囉嗦,再找麻煩,就是阻礙城市發展的釘子戶。
對長期居住在一個地方,經濟狀況也不算優渥的人來說,要轉換環境有很多成本。有形的成本是尋找臨時租屋、新房、仲介手續費、搬遷等等,這些有形的成本,說起來好像只要補償價錢夠好,都可以解決。事實上,對資訊掌握能力不強的地方居民來說,要搬家的心理成本是很大的。他們對買賣房地產所需的資訊往往並不充足,產生很大的恐懼感。
不適應、恐懼這些無形成本,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跟溝通去克服,這是政府施政應該付出的努力。當然你可能會說,有些人就是說不通,條件再好都不想搬,這樣是阻礙社會進步。如果你要這麼想的話,那我必須提醒你,民宅的權益不能無限上綱,但政府在徵收迫遷,剝奪人民權益的時候,應該負起利弊衡量的舉證責任。
這是個科學跟數據的時代,很多人會酸關心土地正義的人是感覺派,是左膠。土地徵收條例也寫得很清楚,徵收要符合公益性。執政者如果不想要當感覺派,也應該拿出詳盡的數據分析。
然而,屏東縣政府仰賴的只是一個有待商榷的推論。他們認為,車站改建後人潮會大幅增加,如果不把公勇路民宅拆掉道路拓寬,會不敷使用。
這個推論,必需要有客觀數據的支持。首先,屏東縣因為產業結構的關係,人口長期外移,2002年開始人口負成長16年。人口從1997年的高峰91.3萬人,減少到去年約83萬人。
其次,從推論上來看,台鐵班次增加,意味著屏東人要往外縣市跑,候車時間減少,但未必會造成整體運量上升。運量上升的前提是,班次增加讓原本不坐台鐵的屏東人改坐台鐵,又或是帶來以台鐵為交通工具的觀光客。這個推論,必須有明確數據支持。
這些關於運量的質疑,其實在縣政府公聽會的紀錄上可以看出來,早就有當地居民提出了。面對缺乏科學數據、評量方式的質疑,屏東縣政府充耳不聞。讓所謂的公聽會變成縣政府單方面的宣佈儀式。
2017年4月,台鐵將屏東潮州直達台北的「普悠瑪號」,平日從一班增加為兩班;新左營高鐵轉乘台鐵的兩班車,原終點站從高雄延長到屏東......種種的列車班次增加,如果能帶來明顯的車站人數增長,那就離「後站道路必須拓寬」的結論更近一步。
我去下載了屏東台鐵站每日平均進出的人次資料,拿2017年5月到12月的進站人次(跟出站人次相仿),跟2016年同期做比對:
2017年5月,每日平均進站10158人,是2016年的1.037倍。
2017年6月,每日平均進站9392人,是2016年的0.974倍。
7月 9539 1.011倍
8月 9975 1.023倍
9月 9611 1.061倍
10月10328 1.01倍
11月 10150 1.02倍
12月10814 1.034倍
平均來看,2017年四月底增加班次之後,屏東車站的人數確實有增加,成長率平均是2%,每天大概增加400人進出站。
把這400人攤在各個時段,會不會造成道路阻塞、損害公共利益,非得要透過強拆民宅的方式來解決?我認為,目前屏東縣政府提供的數據研究,是不足以支撐這個結論的。而他們在剝奪人民居住權的時候,應該善盡舉證責任,而不是說錢已經照市價給了,你們這些老百姓不要再囉嗦了。
蔣月惠在新聞影片中,看起來像是個魯莽暴力的瘋子。一個精明的議員,有更多改善自己生活的可能,有更多光鮮亮麗的生活選擇,但她沒有做出這個選擇。她瘋癲癡迷的站在弱勢那一邊,被辱罵,被嘲笑,被誤解。但是,容我不太理性的說一句: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我才會深深以身為台灣人而自豪。
進站出站英文 在 Ray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購買泰國曼谷MRT的影片說明^^~
目前對於影片的編輯還在學習階段
先用文字說明-日後在補充上完整影音版
1.首先到入口處 都有買票劵販賣機
泰文界面看不懂沒關係,可以點選右邊的英文介面
2.先選擇目前的站,一開始就自動挑選你在的站點
會顯示紅色,你必須點選一下確認
(你也可以選擇其他站點開始)
3.接下來選擇 要到達的站點,點選第二次
4.然後顯示票價金額
5.投入硬幣或紙鈔
6.取回票卡以及找零
7.這個圓形的磁扣 就是MRT的票卡
8.進站時,跟刷悠遊卡一樣 ,感應一下即可進站
9.出站時,不是感應,是將票卡投入後 就可出站離開
希望簡單說明,搭配影片,大家可以了解^^~
RayTV勇敢的第一次泰國曼谷自由行!不會泰文、英文也不好~也是可以自己一個人自由行
https://goo.gl/weJ9HV
大家也可以加入我的粉絲團以及IG喔!!!
Facebook粉絲團-RayTV
https://www.facebook.com/RayyyTV/
Instagram-RayTV.tw
https://www.instagram.com/raytv.tw/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大家互相討論~!!!
RayTV 感謝您!!!!!

進站出站英文 在 火車進站了。 12月多,同學準備學測的方式也逐漸該從實力 ... 的推薦與評價
52 views, 4 likes, 0 loves, 0 comments, 0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Fran! 英文 翻轉教室李泠 英文 : 火車 進站 了。... ... <看更多>
進站出站英文 在 高雄捷運進站離站音樂Kaohsiung Metro train arrival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捷運 進站 離站音樂Kaohsiung Metro train arrival and departure music. 89K views 2 years ago. Chi MRT. Chi MRT. 575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