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影音 免費20天序號線上看 👉 https://bit.ly/38OSQbM
【康健高齡論壇 X 遠傳friDay影音】認識未來的自己 高齡樂活電影院
#2021康健高齡國際趨勢論壇 4大高齡國際講者、6權威專家 火熱售票中 👉 https://bit.ly/2XspAoI
第二彈|好好告別 也是一門學問
#父親
🎞金獎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刻劃峰迴路轉的寫實人生
罹患失智症的父親安東尼,隨著年齡增長,他所認知的世界與現實逐漸產生差距。即使充滿疑惑,他卻無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更拒絕女兒安所安排的一切協助與照顧。隨著病情急轉直下,他逐漸遺忘時間、空間,甚至是自己摯愛的親人…
#親愛的房客
🎞金馬影帝莫子儀、最佳女配角陳淑芳,請準備好衛生紙
一場意外看出愛與家人的另種樣貌。林健一不只看護生病的房東周秀玉,還收養她9歲的孫子王悠宇。他的行為看似超出普通房客,但其實這都是他思念一個人的方式。然而在周秀玉過世之後,他的動機開始受到質疑。在檢警調查之下,發現越來越多對健一不利的證據…
#季春奶奶
🎞金高銀 x 韓國影后尹汝貞,暖心催淚又揪心
季春與孫女慧智兩人相依為命,人稱濟州島傳奇海女的季春,個性強勢,但是只要面對心愛的孫女,就會變成一位慈祥又溫暖的奶奶。有一天,慧智卻失蹤了…十二年後,慧智奇蹟般出現在季春面前,兩人重新開始一起生活,經歷十二年的分離,祖孫代溝該如何化解?
🎥看更多認識未來的自己片單,免費領20天線上看序號>> https://bit.ly/38OSQbM
-------------------------------------------
2021康健高齡國際趨勢論壇熱烈搶票中 👉 https://bit.ly/2XspAoI
過世的親人 如何 在另一個世界 生活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終於要來分享這個月入手的書籍,《沙丘》這六本一字排開真的氣勢十足,而且還有很多值得介紹的好書。另外,也偷偷預告一下,思考過後,這裡即將重新展開「每月推薦書單」的單元,不同於過去在月初公佈的一次一本,我將會精心挑選當月五本自己相當喜愛的作品,並稍做介紹,希望也能做為大家選購書籍時的參考之一。應該可以把每月固定有的這篇當作初選名單,月底的新單元當作第二階段決選名單之類(自己說
⠀⠀⠀⠀⠀
⠀⠀⠀⠀⠀
先來看,早已介紹過的《#沙丘》六部曲,括《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沙丘之子》、《沙丘:神帝》、《沙丘:異端》與《沙丘:聖殿》等六本,取材自美國作家法蘭克赫伯特赫伯特擔任記者時研究海岸沙丘的資料,1965 到 1985 年間歷經六年醞釀構思、二十多次退稿才順利出版,是史上公認最偉大也最暢銷的科幻小說,赫伯特從沒沒無聞到異軍突起,克勤克儉堅持寫作,悉心建構出完整的沙丘宇宙,成為 20 世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家之一。內容精彩地融合了科學事實、文學小說、環境保護主義與政治,走出和常見科幻小說頗為不同的新路,一舉獲得了雨果獎和第一屆星雲獎,為科幻小說界最宏大的一部史詩打下基礎。
⠀⠀⠀⠀⠀
是枝裕和的《#與希林攜手同行》則是一封無法寄出的情書,2007 年到 2018 年過世的十二年間,是枝與希林合作拍攝了六部電影、二部廣告、一集電視紀錄片,並在《SWITCH》雜誌進行六場「導演 VS. 演員」的深入訪談:以演戲為核心,輻射出相關的人事物,由希林半世紀的從影生涯,道出日本近五十年的影視文化、演藝生態、藝人功過及幕後祕辛。希林過世後,是枝無法停止思念這位母親,「能將希林談論演出的言論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他以雜誌對談內容為基底,翻閱十多年來的行事曆和拍攝日誌,回想兩人的日常互動與希林在拍攝現場的一言一行,融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她逝世週年前夕,完成《與希林攜手同行》。
⠀⠀⠀⠀⠀
《英倫情人》的作者麥可翁達傑睽違七年的新作《#戰時燈火》也在本月問世,一部戰火下因祕密而青春破碎的哀歌,隱藏著一群神祕英雄的黑色寓言故事。1945 年,戰爭剛結束。十四歲少年納桑尼的父母卻在此刻離開英國遠赴海外,離開他們,將他和姊姊獨自留在倫敦,交給一個可能是罪犯,名為「飛蛾」的男人照顧。之後經常有一群古怪的陌生人到家裡來。每個人看上去都有祕密,似乎都與他們的母親有著某種關係。多年後,28 歲的納桑尼對於母親當年的不告而別還是耿耿於懷,於是他決心重新挖掘真相。主角拼湊著宛如當年燈火管制下的破碎記憶,拒絕成為一個沒有過去的人,回憶成為最堅固的人生防禦,作者無疑是編織回憶的藝術家。文學寫出了事物的複雜性,翁達傑將複雜寫出了美。
⠀⠀⠀⠀⠀
此本《#無法平靜的夜晚》則出自布克國際獎史上最年輕得主,2020 年英國布克國際獎公佈時,媒體一片嘩然,因為獲獎者瑪麗珂.盧卡絲.萊納菲爾德不但過去沒寫過小說,且年僅 28 歲,從世界各地 124 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不乏知名作家,評審卻選擇了荷蘭新人萊納菲爾德初試啼聲的第一部小說。故事從一個十歲孩子的口吻,純真又大膽地描述一場失去親人後的成長故事。整個悲劇發生一個保守的基督教農家,主角賈絲為了擔心心愛的兔子被當作聖誕晚餐,默默祈禱哥哥代替兔子死去,不料哥哥真的在溜冰時遭遇不測,從此這個家庭成員越來越古怪,父親自殘、母親厭食、主角和另一個哥哥以及妹妹越來越讓人憂心。萊納菲爾德曾出版過談及死亡主題的詩集,用字新穎情感深刻,早就拿過詩歌獎,這部小說濃厚的個人色彩在出版後大受討論,並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荷蘭第三個入圍布克國際獎的作家,且成功拿下大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
《#靈魂穿越手稿》的討論度也相當高,書中書、謎中謎、本書有如文字版桌遊,從書信到懸疑解謎到奇幻浪漫的類型翻轉,就來自於法國作家亞歷斯蘭德金。巴黎高級書籍裝幀師收到一份散發詭異謎樣氣息的散裝書稿,委託他照頁次順序裝訂,唯一條件:不准閱讀內容。客戶是愛書成癡的神祕男爵夫人,收藏珍本名書舉世罕見,尤其專精詩人波特萊爾的作品。沒多久,男爵夫人意外身亡,且沒有對書稿留下隻字片語。裝幀師忍不住和妻子輪流捧讀,發現整本書簡直難以言喻,乍看是三部獨立故事,但男爵夫人卻又留下另一套閱讀順序,再成另一個故事。這本書究竟是浪漫派惡德詩人波特萊爾的最終作品;還是巴黎淪陷前夕流亡作家班雅明遭遇的驚悚謀殺故事;抑或是,奇幻魔法海島上,一名追尋百年、永生不死的魔法師告白?
⠀⠀⠀⠀⠀
暢銷小說《#來自星星的奇蹟》當時第一眼看到就覺得一定要讀,故事敘述一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鳥類學家喬,母親罹癌過世後,瘋狂投入工作,試圖忘記孤獨和痛苦。後來診斷出乳癌,與男友分手,這才發現大自然與鳥,彷彿是陪著她度過剩餘人生的緩刑。她前往一座偏僻小鎮繼續研究,一天,在後院遇見自稱來自西翠亞星球的高智商小女孩珥莎,星星女孩說自己必須來地球見證五個奇蹟,才能取得家鄉的博士學位。這段期間,兩人一同觀察靛藍彩鵐築巢,將螢火蟲散在黑夜裡形成星座圖案,喬發現珥莎所在之地彷彿充滿了魔法,而奇蹟也一個個降臨。但喬愈來愈困惑,為什麼遇見珥莎之後好事接連不斷?為什麼珥莎晚上總會消失?為什麼她在紙上畫了一座墳墓,上頭卻寫著「我愛妳,對不起」?這個看似不到十歲的高智商女孩身上,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
日前特別介紹過的《#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是此排唯一一本傳記。瑪麗柯爾文為歐美家喻戶曉的偉大戰地記者,她曾隻身訪問利比亞狂人「瘋狗」格達費,也在以巴衝突的硝煙中與阿拉法特會面,還獲贈珍珠。她走訪戰地,無懼砲火,關注殘破世界裡珍貴的一絲人性。即使她在轟炸中瞎了左眼、左耳失聰,但仍止不住她凝視真實、報導真相的熱情,之後更以「獨眼」的女俠形象深深烙印在多數人的記憶當中。在世人眼中,她是勇者,是英雄,是戰爭的證人,是一位堅毅而反叛的女性;在這本傳記中,讀者更能看到,她也是有血有肉、時而脆弱、時而迷惘的個人。她因為性別而受到不同的眼光和待遇,也和所有人一樣,會恐懼、會掙扎,僅有平凡的肉身,但她不曾因此卻步,直到死亡都仍體現人性與人道的精神。
⠀⠀⠀⠀⠀
身為日本移民下一代的美國作家大塚茱麗,改編自其家族史的《#天皇蒙塵》也非常值得一讀,關於日裔美國人集中營的故事。1941 年 12月 7 日,日軍空襲太平洋歐胡島的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是日裔美國人噩夢的開始。美國西岸超過十一萬名日本人與日裔美國人被視為國家的敵人,不分性別、年齡皆送到各地拘留營(但日裔美國人認為這就是集中營),圈禁超過三年,直到二戰結束才返回家園。這就是《天皇蒙塵》故事的背景,她以母親小時的親身經歷為本,寫出這個既詩意又殘酷,簡練卻充滿細節的獨特作品,2002 年出版就備受各界好評,也獲得文學獎項,提醒世人這個發生在美國的違反人權事件不該被遺忘,美國一直到 1988 年雷根政府時期,也就是超過四十年後才對日裔美國人進行補償。
⠀⠀⠀⠀⠀
還有一本,是即將到來的公視時代劇《#茶金》的小說,1949 年,全臺灣最大茶葉出口商的獨生女張薏心,原本應招贅一個男人,接管她的人生與父親吉桑的龐大事業。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介入債臺高築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學習談判、妥協、忍辱、抉擇,穿梭在以男人為主的商場上,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在一場場「茶葉商戰」中,帶領著搖搖欲墜的公司尋找生路。一個無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的客家女兒,歷經退婚、倒債和詭譎難測的政商算計,如何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和精準的判斷,贏得父親的信任,並將臺灣特有的膨風茶推向世界舞臺?
⠀⠀⠀⠀⠀
必須推的還有這本 CD 書《#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的合作,由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最後一部,則是韓國國民詩人羅泰柱最受歡迎詩選集《#像看花一樣看著你》,不但是韓劇《男朋友》劇中定情書,更收羅年輕讀者喜愛的羅泰柱詩作 115 首,相當適合當作睡前讀物。羅泰柱在小學任教 40 餘年,與孩子每天的一來一往,讓他的文字始終真誠,充滿溫暖的人生智慧。最有名的〈草花〉一詩曾獲選為韓國全民最愛的一首詩,收進國小及國中教材,深受讀者的愛戴。羅泰柱2007年離開教職後,重病被醫生宣告不治後痊癒,他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珍貴與無常,進而在家鄉創建草花文學館,並開辦多項文學獎鼓勵創作人,成為韓國文壇一束溫暖曙光。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過世的親人 如何 在另一個世界 生活 在 約克在哪裡?Where is Yor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冠疫情在巴西
隨著輝瑞疫苗抵台,我在臉書看到有些人又批評起政府,其中也看到不少留言評論到:台灣一年來的防疫綜合表現,成績應該是世界倒數名次吧?
我寫這篇,不是要大家別批評政府,而是想就這些日子在巴西生活聽到的故事,來描繪一個防疫表現真的倒數的國家,會是甚麼模樣。
.
(1)
6 月或 7 月,疫情已經好轉一點了,我們還住在里約,搭上 Uber 與司機攀談,我記得那段回家車程,沿著 Flamengo 與 Botafogo 區的海岸線往南行,天光尚好。
我們聊到疫情拖垮了經濟,這是這個時代最好上手的話題,雙方能一齊抱怨不已,而且常常,10 個有 8 個司機們會告訴我們說,就是因為疫情他才丟了工作、關了公司,整天跑車養家。
.
在靠近 Botafogo,糖麵包山與基督山之間那段最美的路,50 多歲的司機說出這句話:「我失去了 15 個朋友。」他說的極其平淡,我猜想他大概常常跟乘客聊到這一題,越說越無情了。
「我自己得到新冠的時候,那天我下午就感到很不舒服,趕緊提早收工,開車進我家車庫、準備走進家門時,我真的覺得我要死掉了。我在家發燒了 3 天。」他沒有去醫院,除非真的要死掉了或是超有錢,去醫院在巴西不是個選項。再來就是換我們分享我們的染疫經驗,但怎麼說,我們都是幸運的,都還有工作、付得起房租、染疫時的症狀也沒太嚴重。
.
下車,走進家門後,我跟 Filipe 才互看著彼此,兩人有一樣的驚嘆:「你聽到他說他有 15 個朋友死掉嗎?15 個耶!」
.
(2)
說到去醫院,這邊補充另一個得新冠送醫的故事,是我 6 月回巴西利亞拜訪巴西家人時,莎拉媽媽跟我們說的。
.
她叔叔在距離巴西利亞一小時外的小鎮 Formosa 當醫生,他所在的醫院,所有插管治療的病人都沒有救回來。
不是因為新冠肺炎可怕,醫生們後來檢討發現,病人都是因為插管沒插好造成死亡的。送醫的病人太多,醫生跟護士忙到焦頭爛額,從未有插管經驗的護士或實習生也得上場動手。
聽到這樣的故事,我們只能搖搖頭,默念:「Welcome to Brazil!」
.
也常常有很多到醫院回診或是因其他病症而住院的病人,跟新冠病患沒有分隔,在醫院被傳染新冠肺炎。幸運一點的能回家,不幸運的就連同原本的病症併發,跟人世道別。
.
(3)
句點前再寫一個我們上週六才在聖保羅碰到的故事,走去附近麵包店吃早餐的路上,遇到一隻像是娃娃一樣可愛的狗,剛好牠到我們腳邊時也自動跑來撒嬌,我們就伸出手去摸摸牠,順道跟遛狗的老阿姨閒話幾句。
阿姨年紀看似 60 歲以上了,她先是虧了這隻狗,說牠就是愛到處討拍,然後說到自己以前養過一隻狗活到 16 歲。「這隻是我兒子的狗,常常丟給我幫忙照顧。自從我老伴半年前過世後,我就一個人住,沒甚麼事,還得照顧這一隻。」
儘管是玩笑地繼續虧這隻可愛的狗,但提到老伴時,她眼裡有好多悲傷。
.
巴西人很愛聊天,聊天的問答也很直接,不介意把家務事、傷心難過受苦的事說出來給一面之緣的陌生人聽;也是因為這樣,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對方因為這場傳染病失去多少親人摯友,他們不知道已說出口了幾次、還會再說幾次,我們只是其中一次的傾聽對象,幫他們分擔一點點沉痛的重量。
.
疫情,儘管我說我們在巴西的生活很正常,巴西人仍是很歡樂地在出門,彷彿疫情不存在。
但它其實是存在的,深深刻在每個人心裡。
在我們的談笑風生裡,說的是死亡、是染病、是道別、是孤獨、是恐懼,一點也沒有少,只是我們懂得、且不得不去包裝,如此,才得以繼續過日子。
.
一個被疫情重擊的國家社會是甚麼樣子?
是如果得以活著,聊天時就問對方,你被傳染過了嗎?你的症狀有哪些、有多嚴重?
是不用問,對方就會親自吐出,因此失去了多少個親友,自己現今又是如何繼續活下去。
是就算像我們如此幸運,好好生活著,但心底也會持續害怕還能不能這樣、以及擔心自己認識的那些親愛的人們能不能繼續幸運。
甚至,是眾人不認為疫情會好轉、不認為疫情有結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