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需關注】:白色百合花飄散出淡淡的幽香,空氣中飄蕩的是輕柔而和緩的小提琴樂章。
這是屬於美智(化名)的日子。皮膚白皙、眼神機靈的她,跟往常一樣帶著一抹淺淺微笑,和大家一起參加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場典禮。放眼場內,都是曾和她攜手共度許多美好時光的同學、同事、朋友,還有家人。
這一年,她才24歲,以決絕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錯過了研究所畢業典禮、婚禮,還有往後無數的春夏秋冬。這樣的離別,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因為美智所就讀的學校,在短短的時間,連同她在內有4個學生自殺,震撼這所頂尖大學【註1】。
青少年憂鬱是近年重要議題,Z世代(千禧年後出生)的問題似乎更為嚴重。調查顯示台灣高中職學生每7人有1人、大學生每5人有1人有明顯憂鬱,但只有10分之1尋求協助。
另外,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連續3年創新高。校園自殺企圖由前年800多人,增加到去年(2020年)1350人,年增68%。Z世代的情緒風暴,值得全民重視【註2】。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劉志洋強調:「自殺率、自殺死亡率,佔整體青少年的死亡原因裡面一直往上在攀升,這是一個讓我們很憂心(的事)。
另外一個我們去探究原因,我們通常都會看見說是人際情感議題、校園生活議題,我們很值得要再去注意的就是關於身心議題,在今天媒體的報導裡面,我們其實看到說身心議題的比例一直往上,而且已經超過其他原因。」【註3】
■「Z世代」是憂鬱症高危險群
▶相處「三不」守則:不強迫、不逃避、不給壓力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提到因為千禧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長年暴露在網路、手機與社群之中,容易在變化劇烈的年代找不到方向。
張家銘表示,這類年輕族群統稱「Z世代」【註4】,雖然物質不餘匱乏,但從出生起就飽受社群媒體影響,一旦生活不順,甚至出現失學、失業等「雙失」情形,就容易成為憂鬱與自殺的高風險群。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
台灣15至24歲自殺人數,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自殺通報人數也從2018年4905人上升到7991人,增幅62.9%。一般統計,憂鬱症患者約15%到20%有自殺傾向,但是近年來的憂鬱症患者卻出現年輕化、自殺傾向更高的問題。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近年來在心理諮詢服務電話1925專線中,15到24歲青少年尋求協助的電話增多,自殺傾向卻接近30%。換句話說,台灣15到24歲青少年比較無法解決自己的困難,等到求助時,心理已經走到比較後端的情況【註5】。
■「青少年憂鬱症」是什麼? 在解釋青少年憂鬱症之前,要先了解「憂鬱情緒」和「憂鬱症」的不同
▶「憂鬱情緒」
通常是生活遇到挫折,導致心情低落,可能是考試成績不好、和朋友吵架或是單純遇到梅雨季節,但這樣的情緒會隨著時間消散、雨過天晴。
▶「憂鬱症」
則是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異常導致,患者會長時間情緒低落、對熱愛的事情失去興趣、失眠、食慾不佳,甚至有自殺及自殘的念頭。
■青少年憂鬱症的症狀
青春期前的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的症狀:
▶暴躁易怒
▶社交退縮
▶社交孤立
▶感到無助
▶社交互動減少
▶對於拒絕極度敏感
▶失去活力
▶對先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睡眠失調(睡眠時間減少或增加)
▶胃口變小或增加)或飲食習慣改變
▶活力降低
▶學業表現下降
▶與師長發生衝突
▶使用酒精及藥物
▶出現自殺的想法
■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的原因
照理說當周遭的人出現上述的症狀時,應該很容易察覺,但青少年的憂鬱症傾向卻經常被父母、師長解讀為「叛逆期的行為」,導致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直到孩子出現嚴重的自殘、甚至自殺的行為時,父母才願意正視青少年憂鬱症的問題。
青春期是憂鬱症的好發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性荷爾蒙開始大量分泌,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有重大的改變,開始積極尋求自我認同,而在這個過程中容易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心情浮動,因此種下青少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此外,同儕的相處、課業壓力及親子關係等也可能導致青少年憂鬱症。
■以下分享3種常見的青少年憂鬱症成因
1.青春期症候群:缺乏溝通,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荷爾蒙分泌出現變化之外,開始建立社交生活圈及塑造價值觀的過程中,很容易與家人、朋友發生衝突,如果和同儕的關係不好,父母又因為工作忽略孩子的感受,長時間缺乏溝通及抒發情緒的管道,就很容易罹患青少年憂鬱症。
2.青少年壓力:來自課業及同儕的壓力
由於升學壓力的影響,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在意自己的成績表現,無形之中增加很多負擔。此外,與同儕相處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很多壓力,會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害怕無法融入人群,有些班級團體甚至會有霸凌的現象,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很多負面情緒。
3.感情因素:在愛情中投入過多情感依賴
處於情竇初開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投入一段感情,有些人可以在感情中找到穩定的情感依託,進而紓解課業及生活中的壓力,但如果在感情的處理上不夠成熟,或是過度依賴這份情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產生很多痛苦的情緒。
不同年紀的年輕人還有可能會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或胃痛,這些也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在憂鬱症最嚴重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有扭曲現實,例如產生幻覺或是妄想的現象。
大多數意圖自殺或想過要自殺的孩子都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及時注意憂鬱症的症狀很重要。可能有些症狀未在此列出,若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註6】。
■發現孩子患上憂鬱症,要如何幫助他們?
面對憂鬱症的孩子可以依偱這五個步驟來幫助孩子。
1.鼓勵孩子維繫社交
憂鬱的孩子通常會遠離朋友或減少去做喜愛的活動,但越離群無助憂鬱康復,因此父母可鼓勵和陪伴孩子與他人重新連繫,不論是做義工、參與朋友聚會或重新培養興趣,都有助孩子重新與社會連結。當然,父母不要安排過多活動使孩子無法負荷。
2.充分運動飲食睡眠
患上憂鬱和患上感冒類似,同樣需要三餐定時、營養均衡的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並且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與運動,減少看3C的時間。
3.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在尋求專業協助時,要緊記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尋找孩子能信任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憂鬱症的康復很重要。
4.陪伴孩子走過治療
大部份的憂鬱症都能康復,但與感冒一樣,康復需要時間,切莫操之過急,應帶著同理與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服藥或心理治療的過程。
5.不要忽略照顧自己
為了照顧孩子,父母容易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結果忽略了自己的身心狀態,結果孩子還沒好,父母反而病倒了。作為照顧者,要留意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不要過於壓抑,也不要過於自責,可以的話,尋求更多親友的支持和協助。【註7】
根據臨床研究,青少年時期若已出現情緒困擾而沒有及時評估和治療,也有可能自己會好,但長大後面對挫折、壓力,就容易誘發各種更嚴重的憂鬱症、焦慮症或強迫症。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陳怡樺表示「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需要一段歷程,需要耐性,9成會好,必須先從生活上排除壓力事件,但也容易復發」。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比喻「憂鬱就像生命裡的黑洞,有很強的吸引力會把你吸到最底層、最糟的境地,但如果能掌握它、和它共處,你就會擁有很多力量」。在成長過程中,也許難保孩子不受傷,不論是來自不自知的父母、或不可測的人事物。
但孩子學會自我整理、照顧、呵護,懂得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健壯內在心理,就能面對外在的壓力和挫折,要幫助憂鬱和心理生病的孩子走出黑洞,必須家庭和學校合作、需要每一個大人更願意理解、更盡力支持、更耐心陪伴,織成一張防護網來接住孩子,幫助孩子遠離憂鬱,或走出情緒黑洞【註8】。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天下雜誌)「頂大生接連自殺 青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https://bit.ly/3quRwRQ
∎註2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青春不憂鬱 - Z世代的情緒風暴】:http://bit.ly/38n60wZ
∎註3
(公視新聞網 PNN)「休學高中生返校遭霸凌 2月間尋短輕生」:http://bit.ly/3rvGI7k
∎註4
「Z世代」
表示從 1990 年代末期(1997 年)到 2010 年代初期的出生的人們。這個世代的人們更熟悉科技產品,不過卻比其他世代在同年紀時比起來更自律、更在意學業表現和就業前景,不過更高的自我要求似乎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以至於這個世代的人們容易有心理健康的問題。(udn.com 聯合新聞網)「新聞常讀到的X、Y、Z世代 代表今年的Generation C是什麼意思?」:http://bit.ly/3cj8gqd
∎註5
(Heho健康)青少年自殺率2年增33%!別再為憂鬱症患者「加油」,3技巧陪伴才有效
http://bit.ly/3l9O1PP
∎註6
(Hello醫師)「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https://bit.ly/3v9TF99
∎註7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像流感一樣能致命的疾病—青少年憂鬱症」:http://bit.ly/3qu5V0s
∎註8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憂鬱症成為青少年「不能說的秘密」?三級防護網避免孩子掉入情緒黑洞:http://bit.ly/3elJcBx
➤➤照片
∎註7
「跨越青少年憂鬱之谷」:搞懂青少年憂鬱,父母孩子不再懼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憂鬱症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過度飲食心理學pdf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二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過度飲食心理學pdf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情報] 南投健康素食料理證照輔導班成果發表 · [課程] 阿育吠陀生命科學認證班(台北友馨瑜珈) · Re: [閒聊] 花旗prestige餐飲 ... ... <看更多>
過度飲食心理學pdf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二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過度飲食心理學pdf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情報] 南投健康素食料理證照輔導班成果發表 · [課程] 阿育吠陀生命科學認證班(台北友馨瑜珈) · Re: [閒聊] 花旗prestige餐飲 ... ... <看更多>
過度飲食心理學pdf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推薦:過度飲食心理學
推薦指數:★★★☆☆
網誌好讀版:https://goo.gl/Re6Rzy
『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的慰藉』
你剩下什麼? 這是一本有點哀傷的書。
這週末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而且標題有點聳動
這本書,有點像在看TLC 頻道『沈重人生』的感覺
但是更多是透過科學分析與研究方法,去探討『過度飲食』『過度消費』等糾結在一起的問題
有趣的是,這本書談的不僅僅是內在的『過度消費』『過度飲食』
而是把外在的FDA,整體的美國食品公司等等角色也都納進去
試圖透過比較大範圍的探討去理解這個議題,例如遊說,貧富差距等
這種消費者核心理念是,如果不花錢,不消費,就什麼都沒有了
也就是所謂的『存在的焦慮』
作者試圖透過一個一個案例分析去探討
『為什麼有過度飲食與過度消費』的需求?
究竟什麼造成沮喪,消費/過度飲食,沮喪的惡性循環?
當一個人堅持自我主張的傾向變弱時
就會產生獲取東西的傾向
『獲取』是這種最過度飲食與過度消費的中心思想
其實,這種感覺有時候(甚至是很常)出現
因為無聊,所以想吃東西
因為無聊,所以上網買一下東西
而且因為網路發達,種種外在的刺激比較
經濟繁榮,富裕水平不斷上升
卻扭曲了人的觀點,經過這麼久,奢侈品看起來也像是必需品了!
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比較節制的生活方式
在那樣的生活中,令人感到富足的是體驗,而非奢華的物品
因關心彼此,愛護大自然,以及文化上的體驗而選在住在這裡
作者提出兩個解決方案
把錢花在『體驗』而非物質,成功馴服消費主義
這邊我想到許久之前一篇文章,隨著M型社會的逐漸增加
超級富豪並不會無限制的把資源或是金錢花費在『物品』上
而是把資源投注在我們看不到的『醫療』『教育』『生活體驗』上面
如果我們還是有『花錢』的慾望,下次不妨試試這種把錢花在『體驗』上
使用線上訂購,送貨到府的服務
太多商店有那種『令人無法不買』的狂熱氛圍
作者建議,日用品在網路上訂購,買了就走
但是我對這點抱持懷疑態度,
因為隨著大數據與個人情資的搜集,現在廣告更加個人化
所以搞不好還花更多,所以這項看看就好(我覺得)
某一個實驗心理學家透過複雜的味道測試和數學模型
將食品味道提升到極致
並且發現大多數人喜歡的味道,例如糖,有個門檻或是臨界點
超過這個點如果繼續增加,則會減少食物的可口性
現在,食品科學家利用極樂點這個相當精密的過程
將專業投入在令人難以抗拒的口味
例如洋芋片,冰淇淋,雞塊,能量飲料
隨著食品科學的發展,其實我們吃下去的東西都是經過精密計算的
我覺得這件事情真心有點恐怖
食品公司是經過非常精密計算讓東西變得好吃
雖然人類演進本來就會讓我們渴求脂肪,糖分等等
但是刻意的找尋最佳食譜或配方就不得不讓我們更應該小心看待架上的『食品』
(我已經對於這種東西抱持著懷疑態度)
這些精心設計過,會刺激極樂點的食物
幾乎都是會逐漸破壞瘦素的食物
當我們有較多的選擇時,就會吃得多
過去的人類社會沒有冰箱,沒有便捷運輸
我們有的只是當季盛產的新鮮蔬果,品項較為單一
當我們選擇變少時,我們吃的比較少
但是當我們有較多選擇,無論是視覺或是味覺
我們都不自覺得吃得比較多
我們還是減少去吃buffet 的次數吧...
慾望並不是渴求滿足,相反的,慾望是渴求慾望
這是這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慾望不是該被滿足的
而是『為什麼我們產生欲望?是否有什麼更深層的原因我們不知道?』
這本書探討了內在可能的深層原因
雖然有很多的科學研究參雜在其中,會有點迷失方向
但也許,這本書可以讓你更認識,想要大吃大喝或是亂買的你自己。
--
= 我是黃KK =
https://www.facebook.com/kaiwenhuangKK/
工作,玩耍,時尚,碎碎念分享。
在外商科技業討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6.189.26.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33649337.A.37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