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感情,其實是無法無條件地理解、接受不合理的事情的。若是以『不可以不原諒』這種理由,勉強自己,也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更危險的是,封閉起來的感情會持續凝滯的狀況。所以憤怒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會一直在心底深處不斷累積。單單告訴自己『我已經原諒了』,其實根本沒有好好認識這份怒氣。」
當你被侮辱、被視若無物或是感覺自己被利用,怒氣都會逐漸累積。所以,要好好意識到「生氣」這件事,也要好好分析自己生氣的原因究竟為何。若這原因是出自父母,而父母是不會反省、不會道歉的,所以自己也「沒有非得原諒父母的必要」。
應該說,我們都必須好好地忠實面對自己的情感。
取自《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
各位朋友,晚安:
理解、諒解、和解,是修復關係很重要的三個階段。其中的「諒解」,跟一般講到的道德式的「原諒」,不太相同。
一般道德上的原諒,常常還是一種理智上的運作,基本上跟權力有關。在我們過往的傳統,常會要求晚輩要原諒、包容長輩,這部分還是基於長幼有序的邏輯。
所以,這種原諒是一種扭曲人性的動作,類似壓抑自己的怒氣。而打壓情緒,本來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很可惜,這樣難以修復關係,常讓關係空洞化、表面化。這不是只有在親子關係,在伴侶關係也常用,這種道德勸說,常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再怎麼說,也要先搞清楚自己在氣什麼。還有,到底是什麼需求失落了,我們到底對自己說了什麼話?
很多時候,我們會毫無判斷能力地內化父母對我們的責備。很多父母莫名其妙編派給孩子的罪惡,變成我們不斷告訴自己的,甚至難以覺察的內語。
真要講諒解,在情感上能釋放,先要從諒解自己來著手。當自己是小孩子的時候,很多事是無能為力的。我都這麼大了,我的能力還是有限,一樣要諒解自己。
然後,看見自己的努力,看見自己從困境中走出來,謝謝自己對自己不放棄。當我們充分意識到,我們藉著困境,變成了更好的人,諒解對方才有可能。
也就是,我們在情感上,很自然地不再牽掛對方。如果真的不在乎,其實諒解也就說不上了,因為連「恨」對方都顯得多餘。
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能愛自己,對方的重要性也就自然減低。但這不能用道德綁架,不能只從理智下手,這常變成對自己的壓迫。
至於和解,那是個人選擇。有的人不適合和解,因為有的人掠奪成性,和解只會造成自己困擾。
不談和解,只談諒解,守住界線,讓自己在安全的範圍,諒解會容易些。祝願您,為了還給自己平靜的生活,而能體驗到諒解的輕鬆!
************************************
原諒父母,是沒有必要的
【文/ 片田珠美】
發現自己的父母很可怕後,是沒有必要原諒他們的——這是由暢銷書《父母會傷人》的作者蘇珊・佛渥德博士(Susan Forward)所說。
佛渥德認為:「為了讓你對自己擁有良好的關係,將自我毀滅的人生改造成具有建設性的人生,因此,沒有必要非得原諒父母不可。」
這與「原諒是痊癒的第一步」這種論調,是截然不同的。
這麼說的理由,是因為「『原諒』,其實是一種陷阱」。
「人類的感情,其實是無法無條件地理解、接受不合理的事情的。若是以『不可以不原諒』這種理由,勉強自己,也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更危險的是,封閉起來的感情會持續凝滯的狀況。所以憤怒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會一直在心底深處不斷累積。單單告訴自己『我已經原諒了』,其實根本沒有好好認識這份怒氣。」
累積在心底深處,沒有被好好理解的這種感情,在精神分析上稱之為「被壓抑的感情」。尤其,「被壓抑的怒氣」,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讓自己更煩惱。大致上會以下面兩種形式表現出來。
首先是第三章所說,變成心病的狀態,其中以憂鬱症的狀況最多。由於無法直接將憤怒或敵意朝父母發洩出來,便反轉朝向自己。因而變成生病的情況,好讓父母痛苦─也就是迂迴地透過自我處罰來向父母復仇,但卻幾乎毫無自覺。
另外一種是如同第二章所說的「置換」,即改變怒氣的矛頭,將之發洩在毫無關係的對象身上。
換句話說就是遷怒。明明很氣父母,卻因為不能對他們生氣而壓抑,怒氣會因此逐漸累積。但累積的怒氣若不發洩出來,會無法取得內心的平衡,所以不管對象是誰都好,就是想遷怒。因此,總是看起來很暴躁,會讓身邊的人覺得是「很容易生氣的人」、「很可怕的人」。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因為勉強自己寬恕父母,沒有好好面對自身的怒氣,任其逐漸疊加。然而,怒氣往往是「無法接受」某事的警訊,所以,不好好地面對自己的怒氣是不行的。
當你被侮辱、被視若無物或是感覺自己被利用,怒氣都會逐漸累積。所以,要好好意識到「生氣」這件事,也要好好分析自己生氣的原因究竟為何。若這原因是出自父母,而父母是不會反省、不會道歉的,所以自己也「沒有非得原諒父母的必要」。應該說,我們都必須好好地忠實面對自己的情感。
.
以上文字取自
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2289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道德綁架 為你好 在 白瑜 心星占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推薦:《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文末有抽獎贈書活動)
📖(正在找書的你請點這裡—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429 )
繼《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之後,作者慕顏歌再度出版《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
🗝我有不少個案來跟我對話,是因為他們的遭遇影響了他們日後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狀態。
💔這些不可承受的遭遇,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理狀況,如惡夢、盜汗、失眠、內分泌失調等;
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狀況,如躁鬱、抑鬱、恐慌、自閉等。
這些無法承受的經歷,總像一塊大石頭壓在心頭,讓我們沒有多餘的心力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因為某種遭遇:產生出無底深的無助感,因為這份無助感而感到絕望,因為絕望而生出壓抑、憂鬱、孤僻、自殘等傾向的情緒,那麼這本書非常適合善良而遭受心靈創傷的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閱讀。
這本書,作者扎扎實實的描述了跟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一樣的,正在經歷、承受和苦苦掙扎的真實內心👬👭。
❤️這是作者前言裡,被霸凌後的心聲:「我深知道,被霸凌的人處在怎樣的絕望裡。然而,我更難過的是,被霸凌的人不被很多人理解。那些人會輕浮的認為他是『為人著想』、會輕浮的『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會輕浮地認為『這才多大點事啊、承受力太差了』、甚至打著『我不是為你好嗎?你怎麼不記得我的好?』的旗幟安慰人。被霸凌的人,記打不記好,是因為痛的、苦的不是你。你只記得你受的苦,即使你的苦與真正的被你霸凌的人相比微不足道,你還是會在別人表達痛苦時暴跳如雷。可是,無論你的表達多麼誇張、敏感、甚至是在說假話,都無法打動被霸凌的人。因為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
「人的大腦有一套模式反應機制,其認知能力是有局限性的。很多事重複過一定次數後,你就再也不敢嘗試,也就是心理學提到的:『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這種習得無助感,其實就是『絕望』。」
🌟#白瑜 讀後的感受是:作者的遭遇使得她用感同身受的語言,帶領我們一起抒發心中「壓抑又說不清楚」的委屈與鬱結,一起剖析原因、帶領我們在黑暗中找到光亮、甚至出口。
📖簡單看《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的目錄——
比如說,第一章第三節:「何必跟自己過不去,我善良不代表我必須自虐」;第二張第八節:「千萬別為我犧牲,受不起道德綁架」;第三章第十五節:「誰都沒有義務靠傷害自己來滿足他人」;第四章:「善良本無錯,保護不了自己就不對了」⋯⋯不得不說,只是這些標題,就已經有一種一吐為快的感覺,作者思緒犀利有力,也能帶領我們在混沌絕望的情緒中,找到內在好壞分明的清明感💪。
看這本書,好比為自己做一次「清創手術」🦋。
延續第一集『你當善良,且有力量』的概念:善良很貴,切莫浪費!善良從來不是懦弱,不是毫無原則的妥協鋒芒是態度、是思想、是保護你不受傷害的武器』。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更深層的探討人性:『不善良的人之所以不善良,是因為不被他人所理解,所以自我設限;明明可以選擇反抗,最終卻越陷沉淪。最後他們成功騙過自己,同時將自己受過的傷害有意無意地轉嫁給別人。』
🍀面對欺壓霸凌自己的人,你可以選擇拒絕、甚至選擇不原諒。
作者慕顏歌不只提供身邊案例解說,甚至赤裸呈現自身經歷,以個人遭遇和化解方式為讀者注入力量,勇敢地拯救自己。
🍀『世界就是如此無理取鬧,面對周圍的欺壓霸凌,你可以去了解背後的原因,但不用深切探究,更不用妄想自己可以改變他人。拒絕他人、不原諒他人並不代表你就不善良,這只是要保護自己別當黑羊效應中的那頭黑羊,別把自己逼到無路可逃,最終自己親手傷害了自己。』
《善良2》將比《善良1》更加深入,單刀直入地剖析人性,洞穿閱讀者的心理。無論是糾結著無法拒絕的人、或是正處於施壓的一端,看著作者慕顏歌老師層層剝開隱祕心理與生活真相,都會覺得自己是被讀懂的那位,希望透過本書能帶給在生活或生存之間掙扎的人們,重新找回生命的堅強與堅忍。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真誠推薦這本書給善良且需要力量的大家🙏❤️
🔥新書大放送:
1. 按讚臉書粉專:「白瑜的心然空間」
2. 追蹤IG:「白瑜」
3. 標記tag兩位好友,並在此貼文留言:「跟白瑜一起加油!」
4. 活動期間:2019/9/17-9/24
💯完成以上步驟,白瑜會在2019/9/24留言中抽出兩位幸運得主😍
最幸運的你可以得到《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乙本👏🎉
🏆得獎公布:2019/9/24中午在此貼文下留言區公佈❤️
㊗️大家開心中獎,輕鬆快樂每一天✨🕺🏻💃
#白瑜的心然空間 #好書推薦 #白瑜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 #慕顏歌老師 #采實文化
道德綁架 為你好 在 算命先生說我會在新加坡發光發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能給我最基本的尊重就是好好說話
每當粉絲頁追蹤人數破一個萬的時候,我就會換張新的大頭照,用自己的小儀式慶祝一下。
前天寫了一篇如何跟同事相處的文章,馬上晚上有個人私訊我,請我刪掉。原因是我放的照片裡面,拍到他。
真心話是,這篇文章有兩千個分享,我的文章終於讓大家看到我了。我不想刪。
結果是,我刪了。不是為了什麼將心比心,或是道德良心之類的高尚情操。我只是怕他告我。
人都會犯錯,我會、你會、總統都會。客觀的就事論事,這個錯如果不要到什麼殺父仇人的等級,是否大家都值得有一次機會替自己解釋。
以前也有發生過類似情形。對方如果很直接說,我被冒犯了,請刪文。說真的,這是我的失誤,我會立刻刪。
但他的開場白就偏得攻擊我的人格,我的思想,我的動機,好像我在那邊埋伏一整天,就為了捕捉到他站在我背後的一瞬間。
你把自己當周杰倫還是蔡依林啊?我歡迎你去舉報我的粉絲頁,就把它交給第三方去評斷吧。
從決定當一個”網紅”開始,我就有心理準備被公幹。令人羨慕的東西,本身就是高風險的。我偶爾戲謔稱自己網紅,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在開自己玩笑。這年頭網美比網友還多,叫自己網紅是嫌自己還不夠欠罵?
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可以承受你的討厭,但我有我的底氣,忍耐是有限度的。
最虛偽的人,就是滿口仁義,開口閉口我是為你好,卻用自己的標準,去道德綁架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