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達 比 修 投球 姿勢 在 運動防護員x物理治療師 Lulu Lu柏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9全國女子棒球錦標賽
身為一個想為台灣體育貢獻一己之力的小螺絲
自己當選手感受一下
受傷➡️復健➡️訓練➡️比賽
也是很必要的吧😆
打正式棒球已經進入第九年了
自從今年四月肩膀受傷後開始一連串的肩膀枯木逢春計劃(?
最慘的時候只要姿勢一跑掉
夾擠的疼痛感可以高達7分
從增生治療到專項技術的修正
在各個環節都非常重要
這段時間有幸收到許多專業人士的協助
讓我心裡卑微的願望「打擊維持手感、上場丟一局而且沒有疼痛感」能夠成真
即便我自己是物理治療師、是防護員
但身為業餘運動員
我還是需要其他人的協助
有時很難看到自己的動作做修正
也很難處理到不適的地方
在此感謝 陳孟泰 醫師 幫我注射三次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把陳年撕裂的、走鐘的韌帶與肌腱一一修補
C.H Dome 棒壘綜合訓練館的館長、球友們協助調整投球姿勢,修正母胎身體記憶(雖然還沒修到完全體)讓訓練更有方向也更有效率
舉鐵 Lift Gym 有很棒的場地、很多的重量、很多的食物(?)來提升身體素質,讓我比賽期間完全沒有痠痛感(以前打完一場隔天下床都要猶豫一下有夠廢XD
群耀物理治療所 CYPTC賴坤宏治療師在比賽前協助我把緊繃的肩膀周邊肌肉放鬆,找到之前沒發現的盲點再做加強
這幾個月時不時睡覺都讓我夢到在丟球
睡前還在房間揣摩動作
這幾個月的疼痛感雖然起起伏伏
但也一直感受到肩膀的進步
這次比賽也幾乎不需依賴貼紮
雖然投球姿勢還來不及修正到完全體
但一場一局已讓我達成目標
也非常謝謝隊友給力的支援
團隊運動的溫暖更是競技運動中最棒的收穫
最後希望越來越多的女生可以投入女子棒球的領域
雖然這個運動又熱又濕又塵土飛揚😂
不過今年的錦標賽破紀錄有13隊參加
第14隊 台南漁光女子棒球隊也繼續加油
希望年底可以在協會盃看到你們
很驕傲我是台灣少數女子棒球運動的運動員之一
Titans 女子棒球隊
阿宏叔叔話棒球
#Physiotherapist
#Athletictrainer
#CSCS
#Womensbaseball
#baseball_rehab
達 比 修 投球 姿勢 在 滾羊の一番生ビー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令前田健太印象最深刻的直球前三名!』
深夜睡不著來發發文。
前田健太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傳了新影片,分享在他日職時期,在打擊區上真正對決過的投手裡,直球令他最印象深刻的前三名,他公佈之前還有先學一下對方的投球姿勢,真的是....超級不像的XDDD
影片連結在留言一樓~
以下就簡單的幫大家翻譯一下前三名是誰,以及他覺得很厲害的原因。
(前田有提到像田中將大和千賀滉大這些很厲害的投手,他都沒有對決過,所以不會再排名裡,就只有他在打席上看過球的。)
第三名:大谷翔平
雖然只在打擊區對決過一次翔平君,但球速真的很快啊,他對我的時候大概投到158吧,超快的,漫畫裡面球速很快的人,好像都會畫成球很大顆的感覺,但並不是那樣,以我自己的感想啦,覺得球速越快的投手,球看起來越小顆,像翔平君,球投出來的時候就是一般大小,但快要接近我的時候感覺變超小,完全看不到縫線,就是一顆白球飛過來的感覺,非常小的小白球,要打好非常難。雖然我本來就不打算打他的直球,想等變化球,但真的是很快。
再怎麼說我高中時期,在PL學園可是打第四棒的,基本上我不會覺得有誰直球真的非常快,但今天要分享的這三個人,我是真的覺得超快的。我那時候對決大谷的時候,他才一年級生吧 還是二年級生,就這麼厲害了,現在也很厲害,但他第三名而已。
第二名:陳偉殷
很意外對吧,雖然也是球速可以突破150的投手,但跟第三名的翔平比起來,球速是慢一些,但站在打擊區真的覺得很快,要講到體感速度很快的話,我覺得就是陳投手了,出手動作非常小,出手點幾乎看不到,好像突然球『嘣』飛過來了一樣。
陳投手拿最優秀防禦率那年吧,有一次對上,第一個打席的時候,沒有跑者在壘上,我就想說 『欸 打得到?』 那球沒有太快,我就打了一個二壘的滾地球出局,我就想說『喔 下個打席應該可以打到。』 結果下一次打擊就是得點圈的機會,兩出局,二三壘有人,第一球就直接『嘣』的進來,我就想說『哇 這我沒辦法』 ,跟剛剛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應該是因為這是認真的投球,上一次沒人在壘上沒有用全力,第二球我就想說這球絕對也是直球,我就準備要打了,然後第二球就來了,結果一個超近身的球,我縮著手打,忘記是投手前滾地還是二壘滾地了,一般的投手出手動作都比較大一點點,但陳投手超小,然後就150公里,一般投手的揮臂如果比喻成揮臂型的發球機的話,陳投手就是輪轉式的,就是 『哇 來啦』 這種感覺,比在電視上看還要快很多,在打擊區看真的超快,真的很快,完全無法想像,所以那一年拿最優秀防禦率,所以很強,他就是我的第二名。
第一名:達比修有
達比修的變化球當然也很厲害,但直球也很厲害,他就是給我一種很大隻的感覺,好像離我很近的感覺,我好像就在日本對決過他一次,2010年的交流戰有一起同場對戰,達比修很大隻對吧,威壓感真的很重,他站在投手丘上我都覺得為什麼好像離打擊區很近,(指攝影師) 『感覺就我們兩個這麼近的感覺。』哇 超近的感覺,加上達比修投球的時候手往外伸出很多,我就覺得 誒 要投到這裡嗎? 不由自主想把身體往後縮,然後球速也將近要160公里,達比修真的很恐怖,超恐怖那種,當然翔平君也很大隻,但那種威壓感還是有點不同,達比修的威壓感還是強一點,我根本就不敢想我打得到他的球,連那種試試看能不能打到的心情都很難有,達比修站在投手丘的那一刻就覺得一定打不到,那一刻我就輸了,因為我自己是投手,我知道打者這樣想的話,我就會贏了。
真的超級近,就像我們兩個這麼近XD 好像他一出手瞬間球就到了,超恐怖,當然控球很好,知道不會砸到我身上,但還是不由自主的把身體往後縮,想要躲球,真的好恐怖喔 達比修,所以直球編的話,達比修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