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默默複製你眼裡的世界」
為了鼓勵琪琪和安安很有毅力的達成學習任務,我送了樹幹裡藏有4D昆蟲拼圖的禮物給她們,兩人興奮的各挑一個後,期待的開獎了─琪琪得到南洋大兜蟲,安安則是蒼蠅王。
.
是的,一隻雙眼金屬紅、有我一個手掌大的蒼蠅王。
˙
因為還只是零件,琪琪和安安尚未意識到自己抽到什麼,開心又專注的東拼西湊,與她們一起組裝的過程中,我心裡千頭萬緒。
老實說,看到這隻蒼蠅王的當下,我心裡像蝦子遇到危險,倒彈了好幾百步。
一方面是我個人不是很喜歡蒼蠅,二來也擔心抽到蒼蠅的安安,會不會覺得可怕或反彈,在根本沒來的及好好認識牠前,就先避而遠之,錯過了學習的機會。
好在經過長年累積的訓練,我及時勒住舌頭,也讓差點反射動作做出厭惡反應的自己煞車,我需要再想一想,這樣的反應,對她們有沒有幫助。
組裝完成的同時,我也暗自決定,為了避免讓自己對蒼蠅的刻板印象,影響到安安對蒼蠅的感受,以及認識這隻生物的機會,孩子們在用昆蟲模型玩扮家家酒時,我試著和這隻蒼蠅王用中性的態度互動,不過度稱讚,也不特別把牠當作反派,就只是昆蟲森林裡,一隻喜歡喝樹汁和果汁,有些活潑的昆蟲的一員。
會這樣做,心裡其實也是想看看,若大人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反應,孩子初接觸這類事物時,那些害怕和厭惡是本能,還是因看到身邊重要他人的表現,而學會了「看待這個該有的反應」。
.
沒想到,安安和琪琪都沒有對蒼蠅王表現出反感。
˙
安安說:「牠好像國王喔!牠來當國王好了」,琪琪則是稱讚安安的蒼蠅有一對漂亮的眼睛:「很美欸」、「我的(大兜蟲)是很酷,妳的是很美」。
雖然安安有點不滿,覺得自己的也是很酷,不是很美,但還是能從互動中看出來,孩子們看待、認識且欣賞蒼蠅的方式,和其他昆蟲相同呢。
這件事在我心裡迴盪了許久。
.
▍很多時候,孩子如何定義面對一件事的感受,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大人。
▍大人的表現,默默地告訴了孩子,面對這件事,「應該要有什麼反應」。
˙
比如孩子跌倒時,通常如果不是大傷,孩子第一拍會先看向父母的反應,如果父母立刻慌張地問孩子有沒有怎麼樣、唉唷好可憐喔地板壞壞之類的,孩子有很大的機會哭得更大聲。因為孩子學到,跌倒是一件讓人慌張害怕的事,跌倒是別人的錯(因為大人說地板壞壞),便無助的哭著等待安慰與拍拍。
但如果大人是冷靜平穩的詢問孩子:「還好嗎?」,確認傷口是迫切需處理,或是只需塗點藥膏、貼個OK蹦即可後,便用鼓勵的口吻告訴他沒關係,用輕鬆的態度和孩子繼續互動,通常孩子會比較快恢復、繼續玩耍,因為他們會從大人溫和平穩的聲音裡得到力量,學會跌倒時重要的,是先確認傷口狀況、需要怎麼處理,很痛就哭一下,沒事就沒事,一笑置之,下次再小心就好。除了跌倒的例子,還有對食物、對象...等等的印象,也都是同理可證的。
|
.
❣️有些人事物,孩子需要從重要他人的反應中學習應對方式。
❣️而有些人事物,如果大人選擇適時收起成見,與孩子一同帶著好奇的眼睛,中性的觀察、認識其樣貌,不僅能讓孩子用更清澈的雙眼,觀察到許多我們被成見所蒙蔽的一面,純然的欣賞著每一種生命,也能將「如何感受」的權力還給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定義這些事。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如此的獨特,我們不需要試著主導,只要好好當一位忠實觀眾,適時的喝采、適時地分享經驗,便足已。
˙
|
就像現在,安安和琪琪對蒼蠅的外型有了欣賞的感受,未來,如果她們看見,或了解到外面有些蒼蠅很常接觸到污穢物,不適合靠太近時,也許就會選擇性的遠離,但不至於恐懼與厭惡也說不定呢!
「個人的感受與認知,是經由自己的生命經驗而來。」
我也期待,自己與初來乍到這世界的孩子們,一同探索這世界時,能適時地收回「理所當然的感受」,與孩子們一起,用充滿好奇的眼光,看見這世界更多有趣、讓人心動的樣貌。
就像在黑夜找星星,當我們集中注意觀察,有趣的事會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浮現。
到了那時,孩子不再是用大人的眼光看世界,而是純然的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走過這個世界,建置專屬自己的,生命歷程。
#適時拋開成見
#用清澈好奇的眼光看世界
#會有意外的驚喜
#小羊老師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