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會「說、叫」是因為我老了嗎?
昨夜貼出的3年前蘿蔔事件後一直反覆想著…
甚麼樣的狀況是『計較』;要怎麼做又是『不計較』?
是以『額度大小』『輕重緩急』來判斷,還是『大多數』的人決議『說了算』?
好比:1塊2塊是計較;1萬2萬呢?
對於億萬富翁的1萬等於一般百姓的1角,也算是計較?
注意到了嗎?因為身分和心態來讓人『感覺』是否計較。
我自幼從金主那裏常聽到他那麼教我『情、理、法』是當人有過於我和虧欠我的時候,我可以依照自己的訴願合情、合理、合法追溯。相反地,當我有過於他人,對方是否也用『情、理、法』來向我追溯?醒醒吧…任何人對於自己的權益受到傷害時提出的訴訟都是依照合法程序『依法辦理』以達合法、合理、合情『法、理、情』。
但是,別人有過於我時我當心平氣和的與對方『協商溝通』以獲的雙方共識認同後執行並取得應當獲得的賠償。特別叮嚀我千萬不該理直而氣壯,要以同理心的角度與尊重禮貌的態度回應。至於對方的無理取鬧和諷刺揶揄完全不可隨之起舞的立即反擊,就算我有理也合法;一旦反攻與對方爭執…對手就會變本加厲的『還以顏色』。
不要擔心自己當下沒跟著吵架或『教訓對方』就是處於下風的弱勢,別人的心和嘴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只要對我有所人身上產生影響,只要能保存證據交由警方備案;法律能代替武力和叫囂給予受害者應有的公道。
金主也常教我要『放低姿態』『放軟姿態』,還舉例說他的新車被一個高中生逆向高速撞擊後板金要5萬多元,但他一毛都沒要求高中生賠償也沒有聯繫警方到場量測做筆錄,要我懂得『原諒』和『算了』。
金主的舉例,我這麼回應:
你可以選擇原諒與不追究不追討任何對你造成的損害是因為你的能力可以和願意承擔這樣的損失,因為你可以發揮善良的心向保險公司做偽證說明是自己的疏失自撞造成,同時心車的高額全保條件下讓你的心車恢復原樣貌也不損失你額外的一毛錢。不是嗎?
我們可以選擇『原諒』與『算了不追究』,也可以接受賠償的同時接受原諒、不接受賠償也不接受原諒…不是嗎?
如同幾次台灣的食安問題,是民眾選擇原諒而繼續支持『不認罪的廠商』還是賤忘式的選擇性失憶,甚至是認為事不關己而且其他產品沒毒也便宜就『認賊做父』。而且姿態放軟也不是軟到跪下來賣麵包對吧!?
#蔣龐嚴選
#計較與不計較
#情理法與法理情
#本人不吃吳寶春麵包
#也不購買頂新集團任何產品
#現在連好市多的CP卜蜂冷藏雞肉和烤雞都不能買了
選擇性失憶恢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以為只要往媽媽腳步的反方向走,簡簡單單過日子,我就不會複製媽媽的人生,就能找到幸福。
傳說中,在這片虛無,祂們的存在,將幻化為三個使者:命、運及念之使者,以實相或虛相入夢,行走人間,擺渡人類來到孕育生命的淨土,帶回初心,勇於面對掠奪者,翻轉命運,找到未來的希望。
這個故事,源自一場意外揭開多年的祕密,牽扯著三個人命運,緣起於少年與老婆婆的邂逅,驅動使者行走人間,他們的命運,除了人間律法,也有使者行走的痕跡,但非審判靈魂,而是潛移默化。
取自《待用民宿》
***********************
「一個人若迷失了自己,那麼除了他自己之外,還有誰能找到他呢?」~古龍
這幾天分別在不同場合,帶著不同朋友,試著跟自己連結。跟自己連結,容易嗎?
很顯然,難度很高。尤其外在世界變化萬千,而我們不被鼓勵向內看見。
還好,這一路上有不同朋友相伴,我們互相提醒,別忘了自己。其實每本書,常常是作者試著找自己的過程,這本書尤其明顯。
用寫一本小說,來找自己,那是把自己的碎片,拼湊成集。然後,藉由文字之美,編輯我們的快樂悲傷,形成了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故事。
「當你眼淚忍不住要流出來的時候,睜大眼睛,千萬別眨眼!你會看到世界由清晰變模糊的全過程,心會在你淚水落下的那一刻變得清澈明晰。」~張愛玲
在文字的奇幻魔力之下,悲傷也美,痛苦也有甜味。我在其中,享受情緒的去來,感受生命本然的精彩。
有空讀讀小說吧,我看的書多,從不漏掉小說。藉著小說,那些角色的喜怒哀悲,映照著自己,藉著閱讀便有人牽動我的情緒,讓我走向我不知道的地方,展開冒險旅程。
摘文是我的推薦序,談記憶,這議題一直讓我著迷。祝福您,用心把世界看得清晰!
***********************
只有自己能找回迷失的自己
【文/ 洪仲清】
從小到大,我愛讀書,亂無章法地看了許多本小說。一直到現在,我還會偶爾幫小說寫序,跟不同的朋友推薦我喜歡的小說。
可是,說到底,我也只是愛看故事而已。對於小說的技法、結構,我實在缺乏相關的解析能力。
所以看這本小說的時候,一方面非常佩服作者,在工作繁忙的狀態下,還有辦法用小說的方式整理她的經驗。相對來說,我這個閒人,也曾動念想寫小說,都開了頭,分量大概算有一個章節吧,但能力有限,人也疏懶,一直沒完成。
二方面我對於作者的文字使用能力,也相當驚訝。裡面有些句子好美,引用的名言也超有意思。然後故事又有趣,還融入作者的律師專業,閱讀的時候能增加一點法律常識,但又不會寫得生硬枯燥,真是難得。
作者抓住記憶這個概念,做為這本書的重點。記憶相關研究,在心理學裡面,一直是我覺得很迷人而且相當關注的議題。
像是人開始失智的時候,遠期記憶還保持相對完整,能記得幼年時期的諸多細節,初期的失智症者回憶起過往,甚至能讓人有記憶力很好的錯覺。可是,近期記憶則慢慢出現了困難,東西開始丟三落四,剛被交代的事轉身就忘記,最近發生的事也會記不住……
原來,新學習的經驗要在大腦中凝固下來,其中的一個環節出了狀況,導致舊經驗保留完好,但新經驗難以成為大腦的一部分(至少較難被意識到)。所以面對初期失智症的朋友,會有些困擾,會懷疑當事人假裝遺忘某些經驗,因而有些衝突、不快,這很可能是誤會。
這本小說也提到解離性身分障礙症,這也是影視編導常喜歡拿來變成題材的一種心理疾病。解離性身分障礙症會有解離性失憶的症狀,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有三種表現方式:
1. 對個人生命事件的長期記憶有斷層,像是沒辦法回想起自己某個時期發生的事,或者求學、婚姻、生子的重要過程。
2. 可靠的記憶有間斷,像是今天剛剛發生的事、新學到的技巧,譬如說工作技能、操作電腦、駕駛開車……等。
3. 即使有相關證據證明自己曾經做過某些事,但自己卻想不起來,像是在家裡發現自己刷卡購買的發票與物品、對自己身上出現的傷口疑惑、突然在做某件事的時候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等。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有個更被人熟知的一般性說法,是多重人格。當記憶狀態切換的時候,確實是有不同人格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的感覺發生。
而記憶,跟一個人的自我概念又息息相關。由於注意力與記憶能力的資源皆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是選擇性地記憶了生活的部分而已。所以我們的自我,就是這些不完全是事實的選擇性記憶所組成。
因此當一個人緊緊抓住自我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些困擾。譬如說,自我因此變得僵化,新的經驗沒辦法變成自我的一部分,應對環境就會失去彈性。再來,自我認知為「真」的事,也不一定真是如此。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描述了類似電影《大河戀》的場景,我長期對這個電影裡的景色與人物,都有相當的好感,雖然很多細節忘了。或許,那些都不知不覺地成了我的自我的一部分。電影教我們,我們都在學著,在不那麼瞭解一個人的情況下,還可以試著愛他。
不過,說不定這一切,是我記錯了……
.
《待用民宿》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5qC0mYDMtg
➡《待用民宿》新書對談
第1場
賴芳玉╳周慕姿﹝人生的應該與不應該:從《待用民宿》與《他們都說妳「應該」》談起﹞
時間:12.1(日)14:00-15:30
地點:和平青鳥(台北市臥龍街289號)
報名網址 https://is.gd/oslxN7
第2場
賴芳玉╳平路﹝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時間:12.21(六)19:00-20:30
地點:和平青鳥(台北市臥龍街289號)
報名網址 https://pse.is/MNHYP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pse.is/KBHUL
誠 品 https://pse.is/L4MYY
金石堂 https://pse.is/KRYTJ
TAAZE https://is.gd/Eq0zAj
時報悅讀 https://is.gd/RzWjWB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選擇性失憶恢復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神隊友變身計畫】 文:郭彥麟醫師
Psychiatrist 身心靈對話
某臨床心理師詢問了我一個讀者來信:『要如何讓老公記住老婆大人交代的事情呢?』細鎖如家庭生活的重要小事:例如採買,簽小孩聯絡簿,重要一點,今天自己有工作或約會,請記得去接送小孩,或幫忙接送自己......;再重要奢侈一些,今天可能是結婚紀念日、訂婚紀念日、交往紀念日、懷孕紀念日、分手後再交往紀念日等等......。
老公神奇的大腦,就像某種隨身碟,永遠插在公司電腦或手機上,拔不下來。明明處裡工作上繁雜的事情可以確實而有效率,但一踏入家門,這些記憶體就立即斷電。 我想,如果連專業臨床心理師都沒轍,那我只好試著從精神病理學的角度來探討看看。(編按:我只是誠心誠意地請教男性專業人員的觀點==。)
第一:『選擇性丈夫失智症』。也就是說,失憶的症狀,只會在身為丈夫的角色時才會出現,一旦跳脫這個角色,記憶力又會立即恢復健康狀態。 這樣選擇性且戲劇性的轉變,通常與大腦病變無關,而是一種 #心因性的障礙。而這類障礙通常源於內在衝突與焦慮,因而以失憶做為一種自我保護的防衛機制。像孩子在母親面前突然不會自己走路、穿衣服、上廁所一樣,失憶來自於過度焦慮,卻可以免除焦慮,於是化身為無能的丈夫,就能變身成萬能的男人了! 但老婆別氣餒,這種強烈的 #退化性防禦,一方面暗示著他因對妳的在乎而產生了強大的焦慮,另一方面也暗示著妳提供了他足夠安全的心理環境,安寧著他的失智。 他是豬隊友,但妳不是慣老闆,所以他不會被開除。
怎麼辦呢?如果妳能像看待純真無辜的小孩一般,看見他對妳的依賴與信任,雖然沒把腦袋帶回來,但那顆脆弱的心是有回來了,或許妳能好過一些。
第二:有沒有可能是注意力的問題呢?當然可能,看著他的眼睛,妳就很清楚知道了這個事實,那個戀愛中將全部注意力都如鎂光燈般投射在妳身上的老公不見了,現在那空洞的眼神裡沒有靈魂。 但同樣地,這樣的注意力缺失似乎又是選擇性的,他可以持續在電動上,卻無法持續在與妳的對話中;他可以集中在工作的細節上,卻無法捕捉到妳臉上增添的美麗(通常只有競爭型閨蜜可以隨時掌握,馬上在妳的臉書貼文上按愛心);他可以在會議裡駕馭同時進行的數條平行思路,卻無法進入妳的平行時空。 進到家門的他,注意力自動啟動舒眠模式,變短、變淺、變窄。或許,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環保的節能模式,才能應付家門外的槍林彈雨。 因此,這種選擇性的注意力缺失,恐怕也是心因性的,是一種心理防衛,影響注意力的因素實在太多了,除了焦慮之外,憂鬱、疲倦、恐懼、壓力,甚至飢餓等等,都可以影響注意力。
或許妳可以試著關心一下這個當機的大男孩,是否有情緒的困擾,或是真的只是餓了。 至於一直面對黑洞的妳,我想我能明白那種彷彿自言自語的孤單茫然感,有多麼令人挫折。妳發出的訊息無人回應,像找不到黑盒子的失事客機,叮囑的採買清單像樂透對獎、永遠無法連線的賓果,於是妳更努力更頻繁地發出訊息,期待更多的回應。 這時,或許妳可以先停下來,把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覺察自己受傷的情緒。至少,暫時遠離黑洞那巨大的重力場,我們才能沉靜下來,等一切都亂流都穩定了,風浪平息了,我們才能試著去尋找那神祕的黑盒子。
第三:我們還是不能迴避,因夫妻關係緊繃,而造成的 #假性重聽。 無視、無言、不聽、不讀,甚至不歸不聯絡,種種具體或象徵性的消失,都是男人慣用的一種 #被動攻擊方式。妳都說了,我還能說什麼?妳都這樣認為了,我還能證明什麼?妳都決定了,我還能選擇什麼?妳都放棄我了,我還能努力什麼?我會保持沉默,來尊重妳的一切命令,我或許做不到,但我會努力保持沉默,讓家裡的麥克風,只屬於妳,而一切的責任,也屬於妳。 男人不擅長處理情緒,尤其是衝突中的情緒,對他而言,情緒是不理性的,而不理性的東西很難理解,也很難溝通,於是他選擇退讓,甚至是逃開,讓問題繼續留給妳與時間獨處,而他自己,也開始習慣地,以理性包裝起憤怒及焦慮,躲在委屈的被動姿態裡。 試著反抗,所以不說話也不聽話,不存在也不消失,繼續扮演父親的角色,卻拒絕丈夫的角色。
婚姻真的需要溝通,而在這之前,學習處理情緒更是重要。不擅長處理情緒不該是逃避的正當理由,卻是一個累積已久的事實,同樣地,我們如果假裝這個事實不存在,只是用力搖晃著對方的肩膀怒吼, 這個男人,會因此被搖醒,還是搖得更傻呢?
先跟自己說說話吧!先安頓自己的情緒,再來理解這個大男孩的低情緒負載量,然後試著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假性重聽這件事情。至少,憤怒是有原因的,反抗是有目標的,被動是有跡可循的,而緊繃的關係,有一端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妳辛苦了,但不是無能為力,妳可以放開一些,也可以拉近一些,只要線的那頭,還有動靜,縱使是被動的反抗,也是一種動靜。 至於這樣的努力,是拔河、釣魚、遛狗,還是放風箏?我想,就交給妳的想像力了。
選擇性失憶恢復 在 你選擇性失憶-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過了一個月, #你選擇性失憶,我幫全台恢復記憶,你卻認為這是「年輕人的口水戰」、「不想辯論醫學問題」?! #不要當那種嘴秋又死愛面子的討厭大人好嗎?!…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