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人平均有2.5張壽險保單、人均保費支出15萬🗂️
許多朋友擔心新台幣狂升📈
業者海外避險成本增加,會不會造成保費上漲?
黃天牧主委表示,
目前壽險業承受能力夠強撐得住💪
就算台幣還有升值空間,金管會都有做好準備
同時也決定明年準備金利率不再調降,保費不會上漲啦
#第十屆第二會期
#財政委員會質詢
#保費不漲了
#新台幣狂升撐得住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10的網紅美股狙擊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除了交易股票之外,黃金和白銀也是很常見的金融商品,同時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屬性,甚至還可以拿來避險,加上黃金和白銀的長期走勢有很大相關性。 金銀比通常維持在40-90之間,當金銀比超過80時,通常白銀會比黃金強勢,投資人可以考慮做空金銀比,而當金銀比接近40,則是黃金會比白銀強勢,這時就可以考慮做多金...
避險成本增加 在 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球「降息」風再起!壽險股買點到了?】
版友問:「阿州,這兩天新聞都在報導美國”降息”的機會提高了,如果真的降息,利率與債券是呈現反向關係,持有大量美債的金融股,如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新光金(2888)等等是不是有機會上漲呢?」
今年以來金融股出現了兩種極端的走勢,一種是專注放貸本業的銀行股(如上海商銀),不斷創新高;另一種是以人壽保險為主的金控股(如新光金),屢創新低。前者在天上飛、後者還在地上爬。
的確,如果按位階來觀察,「#壽險類股」應該要啟動「#落後補漲」的行情。另一個理由是,壽險類股持有大量美國公債部位,這些債券的價格從去年谷底至今已大幅反彈,加上未來的「#降息」預期,股價沒道理「匍匐前進」,這種表現實在太委屈!
所以可以買進壽險類股嗎?我的答案是「其實你有更好的選擇」
我的理由如下:
1.#壽險資金投資海外的比例限縮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曾明確表示,「壽險業把錢挪到海外的比例太高了,不行!」
這等同於限制壽險業投資海外商品,只能留在島內的低利環境中尋找投資標的。
這可怎麼辦呢?假設一張保單成本2%,投資海外商品收益3%,支付成本後還有1%的盈餘可供員工吃穿;但是島內利率只有1%,上哪賺錢賠支應保單成本啊?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2種下場,不是保單內容縮水、就是公司獲利縮水
2.#避險成本增加
過往為了追求獲利,壽險業「#避險」只要到位就行,但是經過去年第4季全球金融市場的「血洗」,各家壽險公司淨值也跟著劇烈波動。
在接下來風險為上、避險意識抬頭的金融環境下,壽險業「避險」舉動得做的更紮實才行,這也將導致壽險業經營成本的提高,進一步萎縮獲利。
3.#配息數字預估下滑
對於壽險公司而言,投資標的受限、經營成本提高,內外壓迫下,理賠要錢、避險要錢、員工張開嘴巴也要錢,股東當然也要錢。
看了看,就股東最好說話,所以壽險股將來配息數字可能沒辦法像過去一樣大方,配息少了,便流失長線投資人,導致股價下滑。這也說明近期銀行股的強勢,多少與原壽險股票投資人的資金移轉有關。
總結以上,壽險股的未來估計將有好長一段時間會在淨值下徘徊,當然了,有愛最重要,如果甘願做一位不計較價差、長期領股息的股東,就另當別論了。
--------------------§社團分享§-------------------
[股市第一現場]-台股第一手消息見解
連結:https://pse.is/FZNG7
[股市焦點]-專注個股討論
連結:https://pse.is/FUK88
避險成本增加 在 美股狙擊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除了交易股票之外,黃金和白銀也是很常見的金融商品,同時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屬性,甚至還可以拿來避險,加上黃金和白銀的長期走勢有很大相關性。
金銀比通常維持在40-90之間,當金銀比超過80時,通常白銀會比黃金強勢,投資人可以考慮做空金銀比,而當金銀比接近40,則是黃金會比白銀強勢,這時就可以考慮做多金銀比。
#黃金金融屬性強:長期主導金價的就是實際資金成本,持有黃金能抗通膨。
#白銀商品屬性強:常被製造業廣泛應用,當工業需求增加,白銀的漲幅會比黃金更多。
--
【📌美股獲利聯盟 全新專案上架】
快速掌握美股關鍵,全面征服美股市場
最精準的美股資訊 https://pse.is/J8MMB
【🔥追蹤美股狙擊手FB粉絲團】
美股活動不斷電 https://pse.is/JHLNE
【🎬 訂閱美股狙擊手的YOUTUBE頻道】
影片不怕漏接 https://pse.is/D4BFZ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gxzvsMAqag/hqdefault.jpg)
避險成本增加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政府的護盤可以從台積電(2330)只小跌1塊錢看得出來,但蘋果光持續黯淡,鴻海 (2317) 雖然2015年第四季以及全年營收分別創下歷史次高與新高,但12月自結合併營收卻驟減千億剩下4096.54億元,表現不如市場預期,昨日一改之前的抗跌走勢終止日K連四紅,單日跌幅逾3%收在75.4元。而鴻準(2354)擔綱iPhone的主力機殼供應商,不僅12月營收衰退幅度顯著,也是這一波金屬機殼股的領跌股,昨日股價持續重挫4.39%,以61元作收,股價面臨60元整數保衛戰,市值亦跌破千億元大關,僅剩850.96億元,相較於歷史高點2,959億元,也銳減71.24%。金融股(TSE28)因為TRF重傷再成為重災區,金融指數跌幅2.17%並摜破900點關卡,更失守去年8月股災的低點,開發金 (2883) 、玉山金 (2884) 、元大金 (2885) 、台新金 (2887) 跌幅皆在3%以上,
弱勢族群還包括汽車股(TSE22)大跌3.29%、運輸類股(TSE26)也挫跌2.76%,壓力較大。長榮航 (2618) 承作燃油避險交易,依據去年12月31日的油價,累積到2018年陸續到期合約的未實現評價損失總計大約新台幣35億元,拖累股價在昨天重跌逾5%。
至於強勢類股以橡膠類股(TSE21)上漲0.32%表現最佳,南帝(2108)去年營收96.65億元,創近3年新高,吸引法人連續買超,昨日再買超437張,終場以23.75元收盤,漲幅5.32%,重新站上年線。塑膠類股(TSE13) 也上漲0.31%;由於國際油價暫時止跌回溫,加上農曆年關將近,下游廠商積極去庫存化,其中ABS、PS因上游SM行情穩健走升,現貨報價每噸再度勁揚20美元跟10美元,激勵SM以及ABS概念股國喬(1312)漲幅接近3%。台苯(1310) 除了因SM報價止跌回溫,加上汽電共生運作,強化成本競爭,昨日在特定買盤拉抬下,以18.05元逆勢收紅,漲幅4.34%,成交量1.67萬張,比前一交易日增加76%。
去年12月合併營收創新高的個股成為盤面上的亮點:中華電(2412)去年營收2317.9億元創歷史新高,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來到428.2億元,EPS達到5.52元,這是四年來最佳成績,電信股也成為資金避風港,中華電逆勢收紅穩在百元價位。其他包括兆利 (3548)盤中差一檔就漲停 、超眾 (6230) 上漲逼近4%,奇力新 (2456) 、全新 (2455) 、利勤 (4426) 、台苯 (1310) 、鈊象 (3293) 、聯合 (4129) 及仁寶 (2324) 都逆勢收高,安勤 (3479) 也挾著業績新高題材,股價終場上漲4.59%成為63.8元。晶睿(3454)因去年12月營收開出紅盤,繳出3.95億元、年增60.91%的佳績,帶動昨日股價反映利多,不畏台股大跌百點的頹勢,硬是逆勢收紅,終場站上80元整數關卡,大漲6.1%。華美(6107)去年12月營收爆衝至10.5億元、月增率高達58.8%,累計單季營收22.41億元,季增率27.6%,雙雙改寫歷史新高記錄。在利多消息下逆勢大漲6.61%、收在79元,強勢突破季線。電子商務業者及團購龍頭夠麻吉(8472)昨日以128元掛牌上櫃,雖然盤中一度上漲逾7%,但終場收在132元,漲幅3.13%,在台股大盤大跌的拖累之下,夠麻吉的蜜月行情可以說是失靈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ug0h6u8Hk8/hqdefault.jpg)
避險成本增加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中東和北非國家連日來的大規模抗議、導致原油和黃金價格猛漲、國際股市則是一片慘綠。台北股市今天盤中下殺兩百多點,尾盤雖然稍微拉回、但最後還是大跌165點。
電視牆上綠油油,八大類股幾乎全部下跌!從北非埃及擴大到中東利比亞的政局動盪不安,國際間避險意識再次升高,包括金價、油價全面走揚,造成週二亞洲股市一片慘綠。台股也急速下殺,終場下跌165點,收在8673點。
亞洲股市包括日本、韓國等都全面重挫,尤其香港和上海股市,跌幅更高達兩個百分點以上。
除了國際金價今早一度上攻到每盎斯1410美元外,21號紐約油價也飆漲6%,創下3年來單日最大漲幅紀錄。
有學者認為,中東是主要石油生產國,情勢如果持續緊張,不僅股市受到波動,原物料的運費成本也會增加,尤其對旅遊航空業來說,就要面臨票價調漲的壓力。
目前美債、歐債赤字惡化更加重全球通膨隱憂,再加上北非、中東引發的動盪不安,因此分析師和學者都建議投資人,短期要密切觀察國際動態,投資最好保守為宜。
記者賴淑敏徐啟峰台北報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d-tBCGoYoA/hqdefault.jpg)
避險成本增加 在 台幣走勢強勁! 壽險業避險成本增加盼央行准海外孳息匯回 非凡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台幣匯率走勢強勁,壽險國外投資, 避險成本增加 ,傳出壽險公會,要向央行爭取,希望讓每年新增的孳息,可以「無感匯回」國內後,再重新匯出投資, ... ... <看更多>
避險成本增加 在 工商時報- 【壽險潛在匯損逾9千億避險成本大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從32.21元急升到30.052元,壽險海外投資若完全未避險,匯損高達新台幣9,025億元,壽險公司連忙增加避險部位,避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