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布行榮伯】
熾熱的盛夏,陽光照射在街角一面老舊的玻璃上,一個矇矓的身影正在低頭幹活。
這兒的街坊們都稱他為榮叔,他是區內其中一家歷史最悠久的疋頭布行負責人。現在他年邁又白髮蒼蒼,大家都改口叫榮伯了。
聽父親説,往日布疋業最興旺的年代,這條街道林立了不同規模的疋頭。舊日的人們會到布行選購布疋,然後拜託裁縫訂做衣服,送禮或自用,都曾流行一時。看著店內的他,我嘗試幻想這裡往日熙來攘往的景象。環顧四周,街道上不少店鋪已換上新裝潢,老店寥寥可數。
天氣酷熱,我下意識用手擋一擋刺眼的陽光,往前方的疋頭大字招牌步去。靠近玻璃,好奇探頭他在忙什麼。他一手拿著筆,一手按著桌上的量尺,專注地寫下注意事項。未幾,他看見靠在玻璃前的我,輕輕一笑,招手示意我內進。
「丫頭,大熱天的,怎麼不在家涼冷氣,跑到我這裡來了?」
「來看你不行嗎?也不看看我為你帶了什麼好東西……」我舉起收在背後的右手,揚起剛剛買的外賣袋。
他伸手接過膠袋,打開包裝,食物香氣隨即溢開。他咧嘴而笑:「又是我最愛的蔥花蛋牛治!」
我得意地説:「怎麼樣?滿意吧?」
「怎會不滿意?妳能來的話,什麼都好。」
説罷,他把外賣袋遞給我,開始挪開桌面上的布料,打算騰岀空間放置食物。收拾到一半,他突然轉身對我説:「啊!不知有沒有跟妳説,今個月尾這裡就要結業。既然妳今天來了,就順道幫我整理一番吧。」
我反應不及,滿頭疑問:「之前爸不是和我説,你不想結業嗎?」
「對,但也沒有辦法。這五年以來,生意怎樣妳也很清楚。老業主知道情況,總説能酌量減租。倒是我自己覺得不好意思,想來想去,就跟業主説不續租,下定決心結業。」
我滿眼可惜,他拍拍我的頭:「還以為妳爸已經告訴妳了。這裡將要消失,最不捨得的人當中,大概也包括妳這丫頭吧。」
在別人眼中,榮伯是耐性温文的老闆。在我眼中,他是和譪可親的大伯。父親的眾多兄弟之中,我最喜愛的長輩非他莫屬。小時候,家人工作繁忙常不在港,總把我交託給他照顧,我早就視他如同父親。記憶中的大伯,總是一邊忙著剪一碼碼布,一邊督促我拼寫英文單詞。
有時候做功課犯睏,大伯會把矮小的我抱起,圍繞花花綠綠的店鋪走一周。我最期待的就是這個環節,能觸及不同的布料,也能和他一問一答分辨各樣顏色和質料。他常掛在口邊,我必須學懂仔細地描述不同顏色。石榴紅、橘黃、竹青、琥珀、黛紫……都是因為在店裡消磨時間學來的。他也常説,任何事物都要用心感受。棉布、絲絨、防水布、真絲……他總是強調,這些材質的不同特徵,靠觸覺就能準確辨認岀來。
由跌碰的小孩童,到略懂一二的小學生,當上店面小助手的初中生……這裡承載了不同階段的我,也意味著大伯接近畢生的心血。想到要這一切即將消失,在店裡的點點滴滴一一湧現。
「丫頭,怎麼在發呆呢?」
「突然很希望疋頭的生意能像從前般好,這樣你的心血就能繼續保存下去了。」
「傻孩子。我們這些老古板,總有一天要接受道別的來臨啊。」他接著説,電子化的年代,互聯網裡什麼也能便宜一大截。來店裡的都是老主顧,老客人總會隨年日逝去,轉身道別是早與遲的事。
我點頭,他輕拍我的肩膀。過了一會,他説:「來,幫忙處理這些最後的訂單。」我站起來,盯著他寫好的注意事項,拿起量尺量度布碼。大伯熟練地拿著剪刀,乾淨俐落地分好布料。
黃昏的陽光從玻璃灑進店內,雪白的雲石地板隨著光線閃爍。突然,有人推門而入:「榮伯!好久不見!」原來老客人和老伙記得知結業的消息,特意前來送上問候。眾人閒談分享,津津有味地説起往日店裡忙碌的情境,呵呵大笑。
熾熱的盛夏,老舊的玻璃上光線逐漸變得黯黃。接近打烊時間,大伯打發舊友離開。我倆收拾好物件,步岀鐡閘。微暖的光線温婉地打在我們的臉上,我們看著夕陽,停下腳步。
「丫頭,早點瀟灑離場其實也不錯,畢竟美好回憶早就留在心裡頭了吧。」
他的語氣帶點不捨和傷感,我沉默,不知道如何回話才最合適。靜默良久,我挽起他的手臂:「走,我們一起去吃晚餐吧!」
「好,妳想吃些什麼?大伯請客!」
這一晚,我們聊起往日店裡的客人和趣事。看著大伯自豪的笑容,我默默對自己説,即使有些事物不能重現,也許所有美好盎然早已悄然刻進心裡。
Storyteller: Froggy is flying 飛行青蛙
Illustrator:Ying @sssiuying
#EveryoneisStoryteller #社區故事 #飛行青蛙 #froggyisflying #Ying #sssiuying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飛磚夜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國內地偵破邁捷普瑞網絡傳銷案 台灣更名為:美極客 #邁捷普瑞 #maju - 2017年4月13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颶風5號”打擊網絡傳銷和非法集資犯罪專項收網行動新聞發布會。 - 近日,在公安部的協調下,省公安廳組織全省21個地市和北京、浙江、河南等10餘個省區市公安機關同步開展“颶風5號”打...
邁特電子負責人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事件於記者會上的逐字
陳其邁:
那我接下來是不是 也請我們的潘技正
能夠跟大家來說明這個
我們今天來處理 有關昨天的這個
一位操作員6月9號到高雄 林園娘家的
雲林的個案的高雄 我們處理的後續
請潘技正來跟大家做報告
潘技正:
是 謝謝市長
那各位媒體朋友 各位市民朋友
大家午安大家好
那依據今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公告
告知今天沒有本土個案發生
那我們延續昨天 針對全國案號12838
雲林縣這一位確診個案
到高雄來的這個事件的後續發展 進以說明
那首先 延續昨天在6月11號
這位個案確診之後
那依據我們的掌握 那我們再當天
也跟這個雲林縣衛生局這邊 有所聯繫
那確認了 這位個案大概是
在整個宿舍區裡面 第五個的一個確診個案
那整個疫情的分佈
大概分布在 主要是兩個住宿的區域裡面
那在隔天 我們就接到 在這個雲林麥寮
台塑公司這一部分的員工
已經陸陸續續接到 這個公司的簡訊通知
根據他們接到的一個簡訊內容
已經指定到 部分的這些醫療院所去進行採檢
根據我們的統計 那這些人數總共是81人
那這81人 到採檢的過程裡面
當然我們高市政府衛生局這邊
會依據這樣的風險
因為我們認知到 這個確診個案
是在宿舍區有群聚的狀況
因此 把這81人 當下是認定是可能是密切接觸者
是以這個居家隔離的方式 進行匡列
經過跟這個雲林麥寮這邊
還有高雄長庚這裡的一個接洽
那這些人 我們通通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
那第一時間 採檢完畢之後
我們就安置到我們的防疫旅館
進行居家隔離
在整個過程裡面 當然這樣的訊息
那台塑這邊 有跟雲林衛生局有所聯繫
確認了 大概在昨天
從昨天白天就確認了 雲林縣政府衛生局
針對這一起事件 匡列的接觸者原則
那在確認的原則之下 這些人
因為在目前在整個的疫情發展過程裡面
風險程度可能沒有那麼高
因此 判為自主健康管理的情形之下
那在我們 跟台塑這邊的這個聯繫
台塑這邊 也決定跟我們這邊配合
在確認所有的人 採檢的人數
這些應該被 應該
風險程度相對比較高的這些人
是PCR陰性的狀況之下呢
於昨天晚上 分別 分批用巴士 分批載回
採取用梅花座的一個形態
那我們這邊 從防疫旅館到整個接駁的過程
我們也配合 請防疫計程車這邊
進行點對點的這個接駁方式
那 為什麼會要求這個台塑公司
用這個巴士接回
那是因為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
這一些人 還是屬於接觸者
那接觸者的過程裡面 如果因為這個
途經的 途徑的方便 而有所停留的話
那 這個是個不必要的過程風險
因此 我們也感謝整個過程裡面
跟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衛生局
還有在台塑公司 不管是仁武廠還是麥寮廠
這一部分的一個密切聯繫的過程
整個過程實在相當的順利
包含 有一些部分 到屏東的
我們也是在昨天晚上11點半 準時讓他上車
然後整個事件 在今天上午 在今天上午
那還有 留在高雄的這10位個案
我們也都掌握 居家隔離當中 等待檢驗結果
後續會分批送回 以上報告
______________
中視提問
那台塑麥寮廠的操作員
在6月9號下班之後 回到高雄林園的娘家
那麼麥寮廠擔心產能 就
又擔心同仁四處篩檢 又把事情鬧大
又要求 趕快沒有快篩的同仁不要去
所以市長有下令要求 將142名的同仁
用遊覽車方式 載回麥寮篩檢
陳其邁:
那個由潘簡技來做說明
潘簡技:
是 我想關於這問題的描述
我們不曉得是怎麼來的
但是我想事情的經過
我們從昨天到今天 一直在說明
全國案 12838這個個案 他的足跡所至
包含從雲林的工作地到高雄 探訪他的親人
那持續從5月28 29號 6月2號 6月3號
到這次 6月9號 6月11號
在6月11號確診
確診之後
相關的疫調 根據我們的掌握
包含在雲林縣衛生局這邊 我們也進行聯繫
還有主要台塑麥寮廠這邊 我們進行聯繫
那聯繫的過程裡面 掌握的部分的一些資訊
這些資訊呢 讓我們聯想到
其實連假剛開始 會有很多人可能在這個時候
會有回到高雄的這種情形
因此 在必要的狀況之下
我們協請這個工廠這一邊
提供給我們相關的名單
那這樣的一個過程裡面 當然配合著
工廠也知道說這一個個案 是陽性的狀態
那再跟雲林縣衛生局這邊
大概 全國一致的一個標準
確診個案之後 就開始匡列接觸者
那有一些 在資訊上面的流通
那 針對足跡在外面的
特別是針對在高雄市的這一部分
我們掌握的人數 基本上 雖然名單上面是142個
但到最後 我們釐清的並不是這個數字
其中包含有在屏東的 其中包含 這142個
還有在值班的 所以這個數字 其實並不正確
那當然 我們確實的 一個個清點之後
我們掌握了總共有81個人
是應該進行PCR採檢的
到目前 這些人都是陰性
那其他的人 其他的人 也在適當的防護之下
在我們的這個 跟台塑這邊 密切的聯繫
然後搭乘交通車 回到
在昨天晚上 回到了麥寮這邊
那當然 後續的狀況
由該地的主管機關 以及工廠的負責人這邊
進行必要的檢疫跟防疫措施
整體事件 在高雄市政府這邊
我們擔心的是 這些人有沒有漏網之魚
有沒有產生陽性個案
在這期間足跡所致 或是接觸的人裡面
會有產生防疫破口 甚至於之後的傳染風險
跟各位報告
在這過程裡面 針對已經
從高雄市這一邊 所掌握的這些132個人裡面
那我們每個人 在過程裡面我們都訪視
第一個 四個問題
第一個 什麼時候會到高雄
第二個 回到高雄的哪個地方
第三個 跟誰接觸
第四個 有沒有出現相關的症狀
當然第五個 跟各位報告 到目前為止
屬於風險比較高 有採檢的這81個人
全部都是PCR陰性的
因此 在整體事件 到今天為止
那整個的狀況 在高雄市這邊
我們也依據必要的這些訊息
同步也給高雄 雲林縣衛生局這邊
進行相關的 後續處理方式
以上報告
______________
TVBS跟三立 共同提問
有關台塑麥寮員工確診的問題
那麼 他們提到說
昨天晚上是不是和衛生局有協商
那為什麼決定 全部都載回麥寮篩檢
那麼 針對這些回去麥寮篩檢的這些員工
他們的親友 是不是要列入自主健康管理的對象
那個是不是也跟雲林縣政府
有達成防疫的共識或者相關的建議
陳其邁:
好 謝謝 我請這個潘技正來回答
潘技正:
是 我想剛剛針對這個問題
我們也做過一些說明 那現在再補充
我想在整個疫情的發生 SOP一定是
確診個案出現之後 針對他的確診過程進行疫調
疫調完之後 匡列接觸者為居家隔離對象
密切接觸者 非居家隔離對象
那一般接觸者 是自主健康管理
甚至接觸者的接觸者 有風險的
也是自主健康管理
那根據我們的 昨天 一天
那跟整起事件的一個聯繫 了解到
那整起的的密切接觸者 匡列的人數
並不包含在高雄市 這所有的人的任何一位
所以這一些人 都是自主健康管理
那當然在一開始 為了慎重起見
那我們認知道 接觸者的狀況
是同一個宿舍的情形之下
我們把他認知為居家隔離對象
因此 立即的我們跟台塑的聯繫 就達成了共識
那包含 所有的人員都解除隔離
都讓他們 依據既有的一些的關聯性
回到廠區去做相關的檢疫跟防疫措施
這是這邊要特別說明的
還有就是 我們還是要重申
那如果說 在高雄的親友 這一段期間有接觸的
也請不用擔心
根據我們的掌握 所有的人 在目前的階段
我們今天又進行了 一輪的這個調查
所有的人包含他到達 逛的時間
到一個地點 以及他接觸的所有的人
還有 知道是
他這些人沒有症狀 而且是PCR陰性
所以這些人 不需要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以上說明
陳其邁:
啊 這個簡單講 因為 群聚是發生在麥寮
所以詳細的整個疫調
這個要由雲林縣政府的衛生機關
來進行詳細的一個疫調
但是我們高雄市 的做法是這樣
就是因為 我們獲知道說
有一個麥寮的員工來到高雄
然後在高雄發病
那 回溯 他在麥寮有發生群聚感染的現象
所以我們立刻採取行動
就把所有的 在同棟大樓這個群聚的這些
大樓所有的員工 全部召集 先做PCR的檢查
所有的79位 全部都是陰性
那檢查陰性之後 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就是說他體內並沒有這一個 感染的任何的風險
那我們還是不放心
我們也這個 用這個防疫計程車
載我們居家隔離
像我們高雄也收
收了300多位的 京元電子的居家隔離的對象
在整個移動的過程
我們也確保 他的整個防疫的措施
都能夠完整的到位
大家不用擔心 在這幾位
那我們到目前為止 他的檢查PCR都是陰性
代表他體內 他的 這個
並沒有任何的 病毒的這個活耀的這個狀況
所以他傳染的風險 非常非常的低
這部分請大家放心 沒有任何問題
________________
三立再補充提問
同樣也是雲林那一題 他問說
142位員工的快篩結果有掌握嗎
陳其邁:
我請潘簡技來說明
潘簡技:
是 我想 是因為很關心
就是從昨天到今天
回到台塑麥寮園區的高雄人的一個篩檢狀況
在這邊跟各位報告 目前到最新的狀況為止
從檢驗室這邊 傳回的資訊
從被通知要去採檢的 總共有81個人
這81個人 全部都是陰性 PCR陰性的狀態
其他的 再回到 根據我們的掌握
那台塑這邊 已經開始啟動了
整個園區的一個篩檢的工作
那這樣的工作 目的就是為了因應這一次
在把整個廠區裡面 發生的這個群聚感染的事件
主要是在宿舍區
那詳細的情形
由於這個事情 是發生在雲林縣
高雄市這邊 是依據 我們還是要強調
我們是依據發生在我們這邊的足跡
案12838 這一個個案 所掌握的後續延伸資訊
所做的一些緊急處置
目的是在於 在這個連假期間 我們避免
讓這樣子的風險 在高雄市的範圍之內
有一些意外的情形發生
因此 我們做以上這樣子的處置
那當然 過程中 跟雲林衛生局 還有我們的台塑
台塑 不管是麥寮 或是仁武廠這邊的這個主管
都有進行必要的聯繫
而且我們一直掌握到 所有的人上車
回到麥寮廠區位置 以上報告』
Re: [新聞] 台塑員工返鄉發病 高雄市府連夜載104名接觸者回雲林惹議 https://disp.cc/b/163-dHb8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dH7U
邁特電子負責人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華山比武般,大俠們個個嚴陣以待,各方勢力黃巾高擎,左右開弓。
你看看,前有行業鐵幕,中夾破釜沉舟之心,後是險峻江湖,哪還有初進牛犢的落腳之處?
即便如此,在月前燥熱尚未消退的上海車展後,鮮少被提及的AI視覺公司還是擠了進來。
看慣了巨頭們的聲勢浩蕩,轉身發現AI視覺企業們的入局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起承轉合。
而他們的悄然進入,也給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幾段新故事。
海康威視: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AI安防老大哥海康,深耕智能駕駛市場履行一貫的低調風格。
其對智能駕駛的綢繆始於2015年,當時海康內部計劃開展新業務,起初確定的業務有三: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機器人、海康螢石。
2016年7月,耗資1.5億的海康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在此前後,海康還分別於2016年6月投資了威視汽車科技,2017年7月成立了海康汽車軟體。
2018年是海康智能駕駛的上升之年,市場渠道、技術研發上均有突破。
2018年2月,他們上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時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車產業以穩為重,鏈條長、利益盤根錯節,新入者切入並不容易,而海康卻出其不意一舉打入高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康汽車已經通過了20家OEM的審核並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北京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本田汽車等。
其中,定點項目超過200個,已量產的項目超過100個,覆蓋500家渠道合作夥伴。
成立子公司自研之外,投資也是海康較為看中的一大路徑。
在成立汽車電子公司之前,海康就曾在2016年入股毫米波雷達企業森思泰克,並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2013年成立的森思泰克既是毫米波雷達第一批探路者,也是成績較為優秀的領軍企業之一。
森思泰克創始人秦屹是英國海歸的雷達專家,在英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十餘年。
據悉,森思泰克所聚團隊成員中80%具有軍工背景,掌握雷達硬體、軟體和量產工藝等幾乎全部核心技術。
據悉,森思泰克毫米波雷達在北京、石家莊設研發中心,在蕪湖設總廠,在杭州設車載事業部。
石家莊,有軍工雷達大本營之稱,軍民毫米波雷達研發人才密集,且電科雷達研發54所和13所都在石家莊。
森思泰克也頗為爭氣。
2019年,思泰克首次實現大批量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破國際巨頭壟斷。
森思泰克的77GHz毫米波雷達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目前,森思泰克已成為紅旗、一汽、韓國現代、東風日產、長城、長安等國內外車企體系內供應商。
海康與森思合作的高分毫米波成像雷達+視覺融合技術,或許將對壘低線束雷射雷達。
大華股份:立足整車,三電、網聯、自動駕駛多點齊發
零跑汽車脫胎於大華股份的汽車部門,獨立後獲得了大華股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5年,大華股份副董事長兼任大華股份CTO朱江明親自下場,成立零跑。
經歷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退坡,不少新勢力造車企業已經出現嚴重資金問題,且變現存疑。
零跑汽車亦不例外。
2018年,零跑虧損 3.07 億元後,2019 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約 2 億元。
2019年1月4日,零跑汽車第一款車S01上市,該車2019年全年交付約1000輛。
對於連續虧損的零跑,唱衰論一直也在網上發酵。
朱江明對此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能再活三年。」他透露,大華股份將持續為零跑輸送資金,「當然我們希望能更多的融資,發展得更快些。」
在經歷融資受阻後,2021年伊始,零跑官宣融資43億元,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亦在其中。
今年年初,此前曾投資蔚來的合肥市政府與零跑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肥方面將對零跑B輪融資投資約20億元,並展開更多合作。
現金流方面,從不被業界看好,到巨額融資的到帳,仿佛又讓市場看到了可能性。
技術層面,零跑汽車稱自主研發了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並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平台和算法技術,實現對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全覆蓋。
產品層面,零跑汽車目前旗下擁有3款量產車型,分別為:零跑T03、零跑S01以及零跑C11。
三款產品風格各異,銷量不一。
2020年,零跑汽車官方消息稱,2020年累計銷量達11391輛,其中T03為主力軍,貢獻了10266輛。
創始人朱江明也底氣頗足:「2023年零跑進入造車新勢力TOP3、2025年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到10%」。
商湯:求精感知技術,並進艙內艙外
與其他AI獨角獸相比,商湯在自動駕駛上布局較早,也更全面。
2017年進軍自動駕駛,商湯的汽車產業布局可分為艙內(智能車艙)和艙外(智能駕駛)兩大層面。
智能車艙層,基於前裝量產解決方案,以視覺感知技術為錨點,由點及面,覆蓋用戶從上車到用車的多個場景。
商湯的SenseAuto 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駕駛員感知系統、座艙感知系統、智能進入等等功能。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商湯已經拿下了30多個國內外頭部夥伴的智能車艙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車輛總數超過1300萬輛,其中10 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量產交付。
智能駕駛層,商湯選擇與主機廠合作,做汽車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1)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大要素中,汽車廠商和Tier1占據重要角色。
2017年,商湯與OEM廠商本田簽訂了為期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研發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2018年,商湯完成杭州、上海半開放場地內實現無接管自動駕駛。2019年,在日本落地「AI自動駕駛公園」,將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並面向公眾開放。
商湯的自動駕駛業務定位,是以視覺為主,其他元素為輔。
視覺之外,商湯在高精度地圖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方面皆有技術儲備。
通過搭配多種不同傳感器,實現感知、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無人車高精度定位能力等技術功能。
目前,商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次疊代,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SenseAuto Pilot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聚焦 L2+ 級高級輔助駕駛至L4級自動駕駛創新,並在上海車展首次發布SenseAuto Pilot-P駕駛領航方案。
軟體之外,2019年3月,商湯還推出首款原創機器人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這是款針對自動駕駛的教學產品。
奧比中光:戰投+自研,兩條腿走路
奧比中光是AI初創企業中對智能汽車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為一家AI 3D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的奧比中光現今已在3D傳感領域深耕近8年。
3D傳感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視覺感知技術,融合了晶片、算法、光學、軟體等多交叉學科技術,是人工智慧時代感知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最為核心的技術載體。
除3D結構光外,奧比中光在雙目、iTOF、dTOF、雷射雷達等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領域也有長遠布局。
早在2018年,奧比中光就投資雷射雷達晶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光電設備、雷射雷達研發、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僅2年,飛芯電子獲得了博世等注資。
據悉,飛芯電子以研發、生產雷射雷達系統及核心晶片為主要業務,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國內外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生產研發廠商。
飛芯電子稱,其針對行業痛點,採用了連續波載調製或相干外差探測方案,利用焦平面點雲測距技術,滿足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大的視場角,探測距離可超過200m,且無需複雜昂貴的機械掃描裝置,不斷提高系統可靠性,也使獲得的圖像更為清晰。
2019年4月,奧比中光成立車載3D視覺傳感方案提供商奧銳達。
奧銳達的業務重心在智能座艙,產品包括ToF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等硬體以及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承襲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技術,奧銳達可為智能汽車帶來DMS、OMS、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多種3D化智能功能。
其金融級安全的3D人臉識別方案,保護駕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通過3D-ToF 攝像頭,實現多區域手勢控制;同時,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3D信息,判斷駕乘人員體型、座艙內位置等。
近日,奧銳達還發布了為智能汽車量身定製的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虹軟:主攻艙內,走軟硬一體之路
2018年,為應對手機市場見頂飽和,虹軟正式將業務從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展至智能汽車、IoT等領域,一舉橫向突進自動駕駛市場。
虹軟科技創始人兼CEO鄧暉曾表示,未來每輛汽車裡都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AI的重點應用場景。
與其手機定位一樣,虹軟的智能汽車走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力圖做車載視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從招股書看,截至2018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loT產品」的業務收入僅367.95萬元,占比不足1%。
與多數視覺企業加裝雷射雷達等技術不同,虹軟的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完全基於視覺層面,且核心聚焦在車內智能。
虹軟科技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
2019年3月,虹軟入股開易(北京)科技,後者主營業務包括主動安全智能終端(ADAS+DMS+人臉識別)、SDK軟體服務以及硬體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虹軟在科創板上市。
虹軟表示,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積累深厚,融合其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上市後,虹軟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領域,目前成效初現。
據虹軟表示,智能汽車板塊2019年開始真正量產。
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6592.99萬元,同比增長310.61%。
據悉,虹軟智能駕駛相關產品包括DMS(駕駛員識別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OMS(乘客識別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VM(3D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和智能後備箱等各類以核心算法為基礎的相關軟體解決方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DMS(駕駛員識別系統)的算法業務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虹軟今年透露,其智能駕駛業務已實現37+7個前裝車型定點開發(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公司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多家國內主流車企(含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合資車企。
格靈深瞳:最早入局,協同成長
成立於2013年,格林深瞳是最早的一批AI視覺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自動駕駛的AI視覺公司。
當年,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2016年,馭勢科技在北京誕生,格靈深瞳作為投資方入股馭勢科技。
過去五年,馭勢科技在洶湧潮水中奮力前行。
2017年1月的CES,馭勢科技向世界推出了無人駕駛概念車「城市移動包廂」,該車型成為了全球第三款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無人車。
同年,這家公司分別在4月和6月,於白雲機場、杭州來福士率先展開面向普通公眾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今年1月21日,香港國際國際機場宣布,由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將替代人力駕駛拖車,承擔往返機場和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運輸任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過去的一年中,馭勢科技與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
據透露,在國內某豪華品牌車型上,馭勢科技提供的軟體算法也已前裝量產,並幫助該自主品牌率先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去年馭勢科技交付了數百套「AI駕駛員」,實現年度業績同比增長150%。
前不久,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這場融資中馭勢科技獲得了國家資本的參投。
馭勢科技在無人物流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其成績是在無人物流領域的業務布局幾乎占到了國內市場的70%。
2016年誕生至今,馭勢科技經歷萬千辛酸,在密如繁星的棋子中探索出一條最優解法,以機場定式,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捨命狂奔。
而格林深瞳的自動駕駛之路,也隨著馭勢科技越走越遠。
曠視:立足AI視覺,做車載全套解決方案
2018年11月,曠視曾公開展示過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彼時的曠視,其解決方案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交互等功能為主,並收取相應軟體使用費和服務費。
「人臉解鎖」可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並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
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動機、保險箱等,「帳戶切換」功能可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
「駕駛員識別系統」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查看駕駛員駕駛狀態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預警,保障行車安全。
曠視曾表示,其與蔚來汽車實現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應用上的深度合作,真正的無人駕駛商用較遠,曠視聚焦對人類駕駛員的理解和輔助。
的盧深視:基於3D視覺相機,為產業賦能
的盧深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更多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作為三維視覺領域的佼佼者,的盧深視在高精度深度感知成像、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三維跟蹤識別及感知等技術方向上深耕多年。
上月,的盧深視出席了2021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並展示了其最新3D CV相機及其應用。
的盧深視兩款自研3D CV相機,其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量產良率達99%以上。
基於前端低功耗嵌入式平台,兩款相機均可實現非接觸式精準識別,基於結構光原理,更可還原人臉高精度3D細節信息,通過人臉立體尺寸信息精準辨識人員身份,同時對於二維和三維攻擊識別正確率高達99.99%。
多提一句,安全性上,可達金融級別。
據悉,除了智能汽車領域,兩款相機也在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布局。
智能駕駛:AI視覺第二春
AI視覺眾企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非跑題創作。
其一,布局智能駕駛,是戰略向外牽引使然。
自計算機視覺出走實驗室樊籠,AI安防、自動駕駛便拿到一大波投資人的「S卡」。
當年AI落地之時,安防提供了絕佳的土壤,AI公司在此實現技術與產業的交融。
期間,AI與安防彼此成就:
安防向世界輸送的海大宇等驕子,幾乎主導了全球安防市場話語權,行業極速擴容,向城市各個領域蔓延。
AI獨角獸們也從安防起家,並逐漸走向千行百業,邁向全域。
左邊是AI安防成主要營收來源,右邊是AI安防逐漸占領一席之地。擺在入局者眼前的,是如何保持縱向持續增長的必答題。
擺脫路徑依賴,尋找AI安防之外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過去五年,AI視覺公司的路徑是「通用AI SDK 重定製集成項目實施」的話,那麼未來五年,他們可嘗試「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 形成標準化產品 低成本規模化複製」的路子。
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在哪?自動駕駛、醫療、晶片赫然在列。
縱觀AI市場,目光所及賽道幾近全員虧損,掘金志認為,與高成本人力無關,因為虧損在放大;與硬體儲備也無關,因為可以OEM。
核心在於:AI安防未能標準化,項目需求又無窮多。
那就去標準化市場?有人問。
標準化市場可以一夜之間把價格做到無窮低,但高額運營支出非AI企業所能承受。
標準化市場上不去,定製化市場下不來,AI公司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非標準化市場裡找到標準化路子。
賽道上,自動駕駛正是明顯的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與AI安防共通的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也依賴資本輸入。
但前者場景碎片化、項目定製化,產品標準化之路漫漫;後者以智能汽車為載體,技術上軟體定義、人機協同一旦成型,會一招吃遍天下鮮。
眼下,不少智能駕駛新勢力已實現產品量產,並獲得一定規模的現金流。
對於一眾搶灘的各路豪傑,AI視覺的入場似乎有些遲。
但智能汽車賽道正熱、格局未定,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繁雜,此時入場的AI視覺,你可以說它入場稍晚,但不能說它機遇不在。
其二,自動駕駛或是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必登之高峰。
近幾年,機器學習持續深入,計算機視覺應用亦有了飛速進展。
千山萬水跨越的人臉識別小山,是AI最成功,也最基礎的一環。
真正的AI,是貫穿感知-決策-執行的長鏈條,這一點在自動駕駛上體現得尤為極致。
感知層,通過各類硬體傳感器捕捉車輛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環境信息;
決策層的「大腦」,基於感知層輸入的信息作環境建模,從而形成對全局的理解並作出決策判斷,再向車輛發出執行的信號指令;
最後的執行層,將決策層的信號轉換為汽車的動作行為。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難度之大,各路AI無不動容。
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萬千,自動駕駛無疑是極具挑戰性、最具想像力的一條。
越是長在懸崖之巔的花,越讓人著迷。
一直以來,在環境感知環節,存在AI視覺與雷射雷達技術路徑之爭。
不管何種路徑更優,已經在視頻物聯領域經歷過殘酷驗證,AI技術儲備上,AI視覺企業們也已攢下不少經驗。
狼多肉少,能吃幾成飽?
「自動駕駛是很低級的行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這調侃入局者們聽了,大抵會覺得分外委屈。
大多數困在第一道門檻,錢。
「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聲量振聾發聵,造車明星蔚來也曾資金一度跌入谷底。
雖說AI視覺公司除了大華的零跑汽車外,其他參與者目前都專注於智能駕駛硬體和系統,但這也是個昂貴的行當。
不少企業本身依靠資本輸血,是否有更多資金和精力參與自動駕駛廝殺,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壁壘不容小覷。
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才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完整的生產流程和制度,乃至於衍生出了一套基於安全的工業文明,不是後來者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能夠顛覆的。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體現,自動駕駛技術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車艙內的智能化體驗也還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換言之,如果跨界選手想要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要高度重視安全這一話題,還要擁有強大的軟體能力。
但在前一輪前沿傳統主機廠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的人才軍備賽過後,新入局的玩家要如何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又如何權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最終決策?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研發不是一件只要懂軟體就能夠做成功的事情。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到來,造車的門檻看似降低了不少,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內因外因的難題,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行業資源尚需積累。
相比AI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視覺跨界者在智能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足,短期內,造血盈利能力較低。
而且,AI視覺企業布局智能駕駛時間不一,技術雖有共性但終究有別,相較於大多數垂直企業,尚有諸多不足。
故可見,過去幾年,即使AI視覺巨頭,步伐也較為謹慎,大多圍繞艙內智能、ADAS市場。
如果說巨頭們跨界,自帶熱搜體質,AI視覺企業跨界的光彩,多少暗淡了些。
前者身家優渥,拿著頂流體驗卡入場,高屋建瓴,後者更多是以小舟,涉鯨波。
當然,隨著技術日進一桿,資源聚沙成塔,營收逐年增長,他們將投入包括但不限於研發、營銷、資本等層面,難保這一葉扁舟,哪天出其不意成為可遠航的重磅郵輪。
莫道桑榆晚
眾多跨界玩家湧入智能汽車,激發了新的生機。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智能汽車的市場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這個市場需要鲶魚的存在。
在新時代的風潮之下,我們固然期待看到不斷有實力強勁的新玩家們入局,留下中國智能汽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這是一片能夠承載百花齊放,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沃土,而不是拔苗助長的投機者的港灣。
憑藉先發優勢,不少入局者或已暫列行業前位,但隨著各方力量的持續加碼,後來居上也並非不無可能。
保持警惕,時刻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83632.html?fbclid=IwAR2Mm9ZU17srF7sCywqUPw-hmRAyGN_sN9XnL0_Q6mE4bUYwUpgGNX3wHps
邁特電子負責人 在 飛磚夜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國內地偵破邁捷普瑞網絡傳銷案 台灣更名為:美極客
#邁捷普瑞 #maju
-
2017年4月13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颶風5號”打擊網絡傳銷和非法集資犯罪專項收網行動新聞發布會。
-
近日,在公安部的協調下,省公安廳組織全省21個地市和北京、浙江、河南等10餘個省區市公安機關同步開展“颶風5號”打擊網絡傳銷和非法集資犯罪專項收網行動,成功摧毀多個特大新型網絡傳銷犯罪團伙,偵破邁捷普瑞網絡傳銷案、人人公益網絡傳銷案、“百特365”網絡傳銷案等系列網絡傳銷和非法集資案件60余宗,搗毀犯罪窩點90餘個,查凍涉案賬戶700餘個,相關案件涉案金額約40餘億元,仇某、李某到等430餘名犯罪嫌疑人在行動中落網。
-
今年3月,廣州、佛山市公安局經偵部門在工作中發現,名為人人優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邁捷普瑞公司及“百特365”網站等涉嫌利用網絡平台,借助電子商務、消費返利、金融互助、愛心公益、慈善互助、慈善基金、高科技生物產品等形式,進行組織、領導傳銷犯罪活動線索,受害群眾遍布全國各地及港澳台地區,涉案資金高達數十億元,僅人人優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所謂“人人公益”網絡平台上線一個月就吸收資金超過10億元。相關線索上報後,省公安廳黨委高度重視,要求經偵部門根據“颶風2017”打擊金融領域突出犯罪專項行動部署,抽調精幹警力開展偵查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維護我省經濟金融秩序。根據廳黨委部署,廳經偵局迅速成立專案組,召集廣州、佛山等地公安經偵部門部署案件偵辦工作。經過警方夜以繼日的縝密偵查,專案組初步查清相關犯罪團伙的犯罪網絡、人員構成和組織體系。警方發現,其犯罪手法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平台,通過購買“愛心”“拉人頭”獲返利等誘騙方式進行組織、領導傳銷犯罪活動,人人優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該類傳銷犯罪的典型代表;邁捷普瑞公司則利用網絡平台以銷售所謂高科技生物科技產品為幌子,通過“拉人頭”“收取入門費”“團隊計酬”等方式騙財;“百特365”的網站則以投資金融、娛樂場、遊戲等為幌子,許諾高額投資收益,實則通過“拉人頭”入會以得到下線投資收益的形式進行組織、領導傳銷犯罪活動。在掌握其犯罪事實後,3月下旬,省公安廳指揮全省21個地市公安機關組成91個抓捕小組,分赴北京、浙江、河南等10餘個省區市和我省21個地市同步開展收網行動,成功摧毀90餘個傳銷窩點,主要犯罪嫌疑人在行動中悉數落網。
-
廣東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始終對包括網絡傳銷和非法集資犯罪在內的金融領域突出犯罪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決維護我省金融秩序和經濟安全。據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公安機關偵破傳銷和非法集資案件100餘起,同比上升18%;逮捕 170餘人,同比上升26%。同時警方呼籲,互聯網傳銷犯罪活動有極強的隱蔽性、欺騙性,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警惕利用高科技產品、公益慈善等噱頭的新型網絡傳銷,維護自身財產安全,一旦發現涉嫌組織、領導傳銷犯罪活動,應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立即報警,配合警方依法打擊。
-
(通訊員:曾祥龍 黃康靈 吳文俊 攝影:錢文攀 梁鑫 編輯:李穎)
新聞網址:
https://news.sina.cn/gn/2017-04-13/detail-ifyeimzx6144494.d.html?from=groupmessage&HTTPS=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mEI-fvdHe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R0nUdKBUn56fIyXah-P6h4hJQ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