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真的會造成大規模失業嗎
作者:黃小鵬來源:證券時報2017-12-08 07:58
AI侵蝕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會創造工作機會。AI作為技術進步提高了供給能力,而供給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AI相關人才。
近年以來,人工智能(AI)出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跡象,特別是AlphaGo的表現讓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感到震驚,越來越多的人相信AI確實是“奇點臨近”。
很多人對AI的影響進行了哲學層面的思考,例如,物理學家霍金警告AI可能會産生一個新的物種,企業家馬斯克也警告AI是人類生存的一個威脅。還有人在思考AI的經濟政治影響,例如李開復認為10年後50%的人類工作將被AI取代,AI還會引起全球權力向中美兩個國家集中。幾天前,麥肯錫發布報告,宣稱到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全球8億個工作崗位。
AI到底會不會引起大規模失業呢?肯定者認為,AI的效率比人高出很多倍,將會導致大規模失業。例如,一份人工智能客服軟件理論上可以讓80%的電話客服人員卷鋪蓋回家,一份體育報道軟件可以讓一批從事相對格式化報道的記者丟掉飯碗。但是,這種看法僅看到了AI的技術層面,而忽略了技術應用的背後的經濟規律。
第一個規律,企業在決定使用機器還是人工時依據的等邊際原則。在人工智能和人力可以替代時,兩者的使用量將取決于成本比較,忽略人工智能的成本將誇大其影響。AlphaGo確實很厲害,但開發AlphaGo需要巨大的投入。機器的生産效率無疑是人工的成百上千倍,但工業革命階段機器替代人工也不是一日之間完成的,而是經歷了較長過程。
在電子、汽車、紡織等行業,很多替代人工的先進技術早已存在于地球上,但仍有些地方在使用人工,這是因為人工比技術便宜。只有當工資大幅上升,或機器成本大幅下降,機器替代人工才會發生,而這兩個因素的變化不是一日之間完成的,所以替代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工業革命過程中,確實發生過“機器排擠工人”進而出現工人搗毀機器這種民粹主義的事件,但大多數只發生在周期性經濟危機期間。從更長的時間段來看,技術進步從來沒有引起過失業率的趨勢性上升,相反,正是機器創造了大量的工作部門就業機會,使得農業人口轉移成為可能。AI大多數是軟件,相對物化的機器來説確實具有邊際成本較低的特點,但它終歸是有成本的甚至成本可能很高,所以,從經濟角度看,擔心技術突然導致大規模失業是不必要的。
第二個規律是供求會相互作用,AI侵蝕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會創造工作機會。AI作為技術進步提高了供給能力,而供給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AI相關的人才。歷史上,汽車取代馬車創造出對大量汽車業工程師、産線工人、道路修築工、維修服務人員的需求,AI也一樣會産生大量的崗位,包括設計、開發和維護。
同時,AI替代掉的人力一部分可以不失去工作而只是改變工作方式,從而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例如,AI輔助疾病診斷大大減少了醫生的重復簡單勞動,從而讓醫生有時間和精力去提供更獨到的服務,從而讓醫療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被取代的客服人員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和更高要求的服務,這樣,不論是醫生還是客服,即使完全引入AI也不需要大規模裁員。在新聞行業,過去20年,電腦網絡的應用提高了生産效率,但從業人員並沒有大規模減少,因為信息處理總量增加了,相當于供給能力和需求同時提高了。
最早的瀏覽器Mosaic的發明人馬克安德森指出,人類每個時代都有對機器發展的恐懼,每25到50年就會出現一次,但人類從來沒有被打倒過,AI不會改變這個規律。我相信對AI的恐懼是沒有必要的。但這並不是説,AI不會對社會造成重大的負面衝擊。事實上,AI一定會引起重大的社會震蕩。除了部分程式化腦力勞動者面臨轉崗的衝擊,它最大的問題是可能導致貧富進一步分化,進而引起社會動蕩。
在農業社會,貧富差距主要由土地佔有不同造成。在工業時代,資本特別是大資本在分配中佔有絕對優勢地位。而到了網絡時代,由于天然壟斷造成的贏家通吃,已經使得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創業成功的企業掌握著新技術帶來財富的大部分,新經濟部門就業者與低技能行業就業者之間的收入差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AI大規模應用之後,財富同樣會不斷朝著開發能力強的企業和從業者身上集中,而被排擠出來的部分人,如果未能向更高技能崗位轉崗,而是被拋甩到低技能市場,將會進一步壓低這些人的工資水平。
網絡的應用與全球化推進,已經讓美國銹帶的失意者心生怨恨,並改寫了政治版圖,未來AI應用所造成的分化肯定也會在全球各地出現,如何應對這種影響目前人們恰恰談論不多。
資料來源:http://big5.xinhuanet.com/…/z…/201712/t20171208_5613178.html
「邊際技術替代率」的推薦目錄:
- 關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考題] 經濟學(邊際技術替代率) - 看板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Re: [考題] 經濟學(邊際技術替代率) - Examination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重點二十二:雙財貨邊際替代率分析/MR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問題] 經濟學問題 - PTT Web 的評價
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董很認真看書,把雷大的書看的很詳細。若網友沒看過,花點時間看看這篇讀書心得也不錯!
由於蔡董的認真,因此邀請他當財報研習社團的管理員。我退出fb 後社團就交接給他了。
.
.
.
巴小智 2017.4.15
壹.
1.學習這檔事,投注的時間和精力愈多,收穫就愈多。雖然,短期無法看到成效,會讓自己想暫時停下休息,這時候,千萬要提醒自己,可以放慢腳步,但是千萬別停下來。因為,總有一天,你會感謝當時自己如此持續不懈。
2.價值投資的概念雖然看似簡單,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很多人誤以為專業投資人是輕鬆的工作,可以在家做股票,不用去看老闆臉色、不必為了業績打拼陪笑臉、不用辛辛苦苦地當通勤族。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好處,實際上專業投資人心裡承受的壓力非同小可,因為沒有固定的現金流入,一切得靠投資收益。而手頭上的現金又無法隨意動用,因為那是你僅有的投資本錢。
3.公司薪水是累積本金的來源,重點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強化投資能力,真正的專業來自對於「自我的要求」。巴菲特:「內在成績單遠比外在成績單來的重要多了。」
4.一般投資人大多數時間都在交易,很少花心思在分析上。而價值投資者大多數時間都在分析比對,花在交易上的時間反而很少,但並不代表不需要思考交易的意義。
5.如果你的買賣次數多、思考時間短,決策品質就會不好,最終投資績效肯定會很糟糕。要知道股市不是一個讓你心煩的地方,而是一個給你機會的地方,投資人要利用在股市出現的機會,而不是被它影響到自己情緒。
6.人有比較心理,當股市漲,看到其他人賺錢自己卻沒賺錢時,難免會心癢難耐,千萬別為了買股票而買股票,這是種錯誤心態,會使投資人失去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概念「安全邊際」,一個價值投資者會失敗的原因,大多都是失去紀律。
貳.
◎好公司至少需符合三要點:
1.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
2.賺進現金的能力。
3.能長期維持前兩項能力。
※好公司能用比較少的錢,賺到更多的利潤,這就是資本報酬率的概念。
※有好的資本報酬率,加上賺現金的能力,還要能長期維持很多年,才能夠算是好公司。
◎而評估好公司只算完成了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估價。
◎再好的公司,如果買入成本過高,報酬率就會低,反過來說,只要買入成本夠低,報酬率就會高。但買入成本的高低,是相對於【內在價值的變化】,而不是找歷史股價的相對高低點。
◎一般投資人只看股價的變化,並沒有去判讀「內在價值」的變化,同時也不懂該如何「估價」,所以只好單純看股價走勢,去研判買進賣出時機點,但用此方式投資,就好像走路不看路一樣,非常危險。
【找出好公司,只是投資成功的一半,另一半是在有安全邊際的狀況下買入公司,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根據投資標的不同,會有2種交易方式:「波段操作」側重安全邊際,「坐等成長」則重視護城河。
◎巴菲特:「投資只要學會兩件事情:如何評估一家企業及如何思考市場。」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核心觀點。
◎價值投資法的重點,在於估算內在價值,然後找出目前股價和內在價值是否存有落差缺口,這種有利的缺口就是「安全邊際」。如果一間公司不斷向上提升,而目前股價還未反應該公司的內在價值變化,那麼就具有安全邊際。
參.
◎好公司至少需符合三要點:【篩選工作給電腦做,思考工作給人腦想。】
1.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ROE近5年平均大於15%。】(獲利能力)
2.賺進現金的能力-【每股自由現金近5年平均大於0元,盈餘品質指標近1年大於50%。】(現金流量表)
3.能長期維持前兩項能力-【ROE和自由現金,至少5年以上維持穩定。】(看5年以上資料)
4.找出上升趨勢中的公司,避開下滑風險-【ROE近1年大於20%。】
5.找出有技術門檻優勢、高獲利能力的公司-【營業利益率近1年大於10%。】
6.找出哪些公司營運成果逐步展現出來,可運用的資金更多-【每股自由現金流近1年大於1元。】
7.找出公司高層與股東利害關係一致-【董監事持股比率大於10%、董監事持股質押比小於10%。】
8.找出比較經得起市場和景氣循環考驗的公司-【上市櫃至少大於5年。】
◎分析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三步驟:【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
1.分析每股盈餘EPS數字-稅後淨利÷在外流通股數=EPS。最低標準是連續5年至少獲利1元以上。
※只有該公司EPS穩定,才可使用「本益比」來推測它的股價區間。
※有時EPS暴增並不是好事,因這種突發性獲利不是來自於本業,而是屬於一次性的業外收益,需扣除掉。
※虧錢或獲利不穩定之公司,無法使用本益比估價法,因為難以算出其下檔風險的位置。
【單看EPS缺點:無法比較該公司是用多少本金賺到1元EPS,需看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2.分析ROE的趨勢-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ROE,注意ROE的長期平均值和穩定性。
※最低標準》15%>ROE>10%。
※中上公司》20%>ROE>15%。
※優質公司》ROE>20%以上。
【單看ROE缺點:無法知道使用多少財務槓桿和公司營運類型,需搭配ROE杜邦分析。】
3.使用ROE杜邦分析-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
※淨利率=稅後淨利÷營收,代表獲利能力,淨利率轉負,ROE就變負的。
※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代表管理能力,公司運用資產創造營收的能力。
※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代表財務槓桿,和負債比意義相同。
【高週轉率型的公司,其護城河通常是規模優勢與通路優勢。高獲利型的公司,通常是技術領先優勢和用戶轉移成本優勢。而高獲利型成長力道比較好,護城河較難被攻破。】
【單看ROE杜邦公式缺點:無法了解公司賺錢後,是否能支應投資廠房設備,需以自由現金做輔助。】
◎營運成果解析:自由現金發放率【賺進現金的能力】
※營業現金流》表示賺來的現金,通常為正數,負數為沒收到現金。
※投資現金流》表示投資廠房設備、資本支出的現金,通常為負。
※融資現金流》借款、還款、發放現金股息的現金變化,時正時負。
自由現金流=營業現金流-投資現金流,公司賺到的現金扣掉擴廠買設備的現金,剩下可運用的資金,是真正屬於股東的錢。
【一般公司標準,為5年自由現金加總為正;好公司標準,是連續5年自由現金流為正。】
【自由現金發放率=當年度現金股息÷每股自由現金】
1.自由現金發放率1%~100%》正常值,表示獲利足夠發出股息。
2.自由現金發放率101%~200%》自由現金偏低,但仍不算嚴重。
3.自由現金發放率200%以上》異常值,自由現金不到現金股利一半,有點危險。
4.自由現金發放率為負值》異常值,表示無自由現金流。
5.自由現金發放率5年加總後為負值》異常值,有資金缺口。
◎監控指標:盈餘品質收益含金量【賺進現金的能力】
【盈餘品質公式=營業現金流÷稅後淨利】
※普遍來說100%以上為優。
※當它降低到100%以下,就要開始小心。
※如果轉負,有可能是存貨或應收帳款過多,需觀察「存貨週轉天數」和「應收帳款天數」,大額增加天數,就表示公司管理能力有問題,需避開。
肆.
◎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等於下檔風險加上成長力道,而資產負債表強建的公司,能使投資人持股更加安心,就算一時受到景氣衝擊,也有足夠實力度過寒冬。
◎當一家公司的「應收帳款」超過總資產30%以上,就可能有相當程度的風險,假若它倒一半的帳,等於失去總資產15%。而當「應收帳款加上存貨」比例超過總資產60%以上,投資人就需得小心評估。
◎「無形資產」一般來說是隱形未爆彈,比重如超過總資產的20%以上,都必須小心,有可能公司在某些特定狀況下,趁機沖銷損失,可能導致公司EPS嚴重虧損。
※好債:如「應付款、預收款」等不用支付利息的債務。
※壞債:如「短期借款、應付商業本票、一年內到期長債、長期金融借款」等需付利息的債務,跟總資產比較,統稱「長短期金融負債比」。
伍.
◎分析股東權益(淨值):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就是淨值,包含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等。】
※當保留盈餘佔淨值比高的公司,表示獲利能力強,賺到的稅後淨利會變成保留盈餘放在淨值內。而發放現金股利會使保留盈餘變少,但如一間公司年年發股息,還能擁有高保留盈餘,表示獲利相當充沛,是極為優秀的公司。
※如淨值增加是依靠現金增資使股本膨脹,就需得看營收獲利是否能跟上腳步。
【分析淨值變化,就是分析股東權益,學會分析淨值的含金量,才能實際了解公司內在價值,再來思考是否買進持有。】
陸.
◎尋找成長股的秘訣:
1.近12月營收年增率-把最接近的12個月營收加起來和過去同期比較,是一種滾動式預估法,優點是可代替一年的年增率,缺點是需自行計算。公式=(近12個月營收總和÷去年同期近12個月營收總和-1)×100%,大過30%以上,就是很棒的標準。
2.三大利潤比率-
毛利率》(營收-成本)÷營收,高毛利代表足夠的競爭優勢,需與同產業相互比較。
營業利益率》(營收-成本-營業費用)÷營收,本業獲利指標,普遍來說7%算是低標,10%以上不錯,超過15%是非常好。
稅後淨利率》普遍來說7%算是低標,10%以上為優。
【高利潤且高獲利的公司,景氣好賺得多,景氣差也較有能力撐過去。】
3.預估EPS-
近12月總營收×近12月營收年增率=預估最新一年營收
近四季稅後淨利÷近12月總營收=近四季稅後淨利率
預估最新一年營收×近四季稅後淨利率=預估最新一年稅後淨利
預估最新一年稅後淨利÷在外流通股數(股本/10)=預估最新一年EPS
【預估EPS比去年增加7%以上,預估ROE不變,在獲利能力矩陣中屬於B2等級。】
【近四季EPS逐季提高,預估EPS年增率達20~30%,預估ROE提高,獲利能力矩陣中屬於A等級或B1等級。】
【只要進入此兩個標準以上,就可納入投資名單內,再來探討護城河,估算內在價值,掌握安全邊際。】
柒.
◎質化分析三步驟:尋找投資護城河
1.收集資料》年報七大重點:各產品佔營收比率、內外銷比例、產能利用率、主要供應商與進貨客戶、部門損益、產業及競爭對手資訊、大股東持股狀態。
2.分析競爭強度》五力分析:現有競爭者有誰?是否有替代品威脅?如何阻擋新進競爭者?對客戶是否有定價能力?對供應商是否有議價能力?
3.分析護城河》規模優勢、成本優勢、通路優勢。
捌.
◎估價法:計算一檔股票的內在價值。常見估價法有「本益比、盈餘殖利率、高登估價法」。
◎使用財務公式和估價法時,一定要記得,公式只是數學計算,每間公司的財務結構、獲利能力、競爭狀況都各有不同,因此需採取不同的估價法來判讀內在價值,以提高判斷的準確度。
◎價值投資不是一條死板的公式,而是一個有效的概念,需了解所有的公式,都只是工具而已,真正的評估必須靠投資人的腦袋思考,而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安全邊際。
1.本益比公式:EPS×本益比=股價。
【一般合理本益比為15倍,但會受到公司體質、大盤資金水位和股市熱度影響,因視情況調整。】
【公司虧損或營收不穩定,無法用本益比估價,得改用股價淨值比。】
2.盈餘殖利率:比較收益報酬率,近四季EPS÷買進價格。
【用投資人的買進股價,去買一間公司的獲利金額,但公司的獲利金額有可能成長、持平、或者衰退,造成盈餘殖利率的變動,故要買有競爭優勢、能持續獲利的公司。】
【長期持有策略,獲利來自於內在價值的成長,經過數年之後,持有股價會變得非常便宜。】
3.高登報酬率:現金股息殖利率(現金股息/買進價格)Y+保留盈餘成長率(ROE×(1-現金股息發放率))G。
【高登報酬率理想值是大於15%,且保留盈餘成長率G大於現金股息殖利率Y,才是所謂的內在價值成長公司,讓其強力的成長力帶動股價上揚。】
4.彼得林區評價法:高登報酬率÷本益比。
【比值2以上,表示低估;比值1~2之間,如1.5左右還有甜頭;比值1以下,已完全反映成長力道,無甜頭可嚐。】
【高登本益比使用條件:獲利能力矩陣A級股尤佳、如B1股需其G大於Y。】
【當高登報酬率小於10%以下,現金股利殖利率Y又大過保留盈餘成長率G時,高登本益比會失效。】
【股本大小會影響高登本益比的結果,需自行調整。】
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薦大家看 邱國鷺的這本"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講了很多蠻重要的觀念,對我很有幫助。
我來定期PO這本書的重點整理,
今天繼續PO第二章~
--------------------------
第二章 人棄我取,逆向投資的關鍵
#新興行業看需求,傳統行業看供給#
新興行業講的是需求快速成長的事,不必糾結於供給。
而傳統行業則只有控制供給,企業利 潤才能快速增長。
過去12個月裡表現好的傳統行業要麼是寡頭行業,要麼是淘汰落後產能的 行業,
二者的供給增長相對於需求而言都受到了有效控制。
#行業集中度#
很多人認為小股票的成長性普遍好於大股票。
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大多數行業的集中度 就會越來越低。
但是只要關注一下工程機械、汽車、家電、啤酒、原料藥、互聯網等眾多行 業,
你就會發現這些行業的集中度在過去幾年都是持續提高的,
這說明還是有許多行業裡的 大企業增長快於小企業。
在這些行業裡,低估值、高成長的行業龍頭的投資價值就遠高於行 業內的小股票。
#未得到、已失去與正擁有#
以高估值買新興行業而落入成長陷阱的是沉迷於“未得到”,
以低估值買夕陽行業而落入價值陷阱的是沉迷於“已失去”。
投資中風險收益比最高的還是那些容易被低估的“正擁有”。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逆向投資,也不是所有急跌的股票都值得買入,
畢竟,“不接下跌的飛刀”這句話是無數人得到了血的教訓之後總結出來的。
一 只下跌的股票是否值得逆向投資的關鍵在於以下三點:
首先,看估值是否夠低、是否已經過度反映了可能的壞消息。
估值高的股票 本身估值下調的空間大,
加上這類股票的未來增長預期同樣存在巨大下調空間,
因此這種“戴維斯雙殺”導致的下跌一般持續時間長而且幅度大,
剛開始暴跌時 不宜逆向投資。
2011—2012年,
A股計算機行業的許多“大眾情人”在估值和預 期利潤雙雙腰斬的背景下持續下跌了70%就是例證。
2012年年底,這些股票從成長 股跌成了價值股,反而可以開始研究了。
其次,看遭遇的問題是否是短期問題、是否是可解決的問題。
例如,零售股 面臨的網購衝擊、新建城市綜合體導致舊有商圈優勢喪失、租金勞動力成本上漲 壓縮利潤空間等問題就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
因此其股價持續兩年的大幅調整也 是順理成章的。
不過,現在大家都把零售當作夕陽行業,反而有階段性反彈的可 能
——盡管大的趨勢仍然是長期向下的。
最後,看股價暴跌本身是否會導致公司的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即是否有索羅 斯所說的反身性。
貝爾斯登和雷曼的股價下跌直接引發了債券評級的下降以及交 易對手追加保證金的要求,
這種負反饋帶來的連鎖反應就不適合逆向投資。
中國 的銀行業因為有政府的隱性擔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 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不存在這種反身性,因此可以逆向投資。
有些股票,你有持倉,但是下跌時你心裡一點也不慌,甚至希望它多跌 一點好讓你加倉,
這說明你對該股票已有足夠了解,對其內在價值和未來前 景有比市場更為精准的把握,
因此市場價格的波動已經不會影響到你的情緒 了。
對這些股票而言,下跌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買點罷了
——買之後的淡 定,源自買之前的分析。
還有些股票,漲的時候讓你豪情萬丈,跌的時候讓你肝腸寸斷,
這樣的 股票不碰也罷,因為還沒研究透。
買股票之前問問自己,下跌後敢加倉嗎?
如果不敢,最好一開始就別買,因為價格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
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做逆向投資:
有色煤炭之類的最好是跟著趨勢走,
鋼鐵 這類夕陽行業有可能是價值陷阱,
計算機、通訊、電子等技術變化快的行業同樣 不適合越跌越買。
相較而言,食品飲料是個適合逆向投資的領域。
作為消費者, 我對食品安全事故深惡痛絕,
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不應該把個人感情因素帶入 投資決策。
從歷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業投資較好的買入點,
特別是那些沒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牽涉程度較淺的行業龍頭企業,
更有可能是建倉良機。
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剛入行沒多久,
公司的基金經理們(都是鐵杆的價值投 資者和逆向投資者)在瘋牛病的恐慌中買入了麥當勞的股票,
數年後麥當勞的股 價上漲了5倍,
那是我逆向投資的第一課。
再看看這幾年發生的瘦肉精事件、三聚 氰胺事件和毒膠囊事件,
它們對所涉及的行業都沒有產生持久或致命的打擊,
對 行業銷量的負面影響一般只持續兩三個月。
與行業狀況相反,
那些沒有直接卷入 安全事故或者牽涉程度較淺的行業龍頭的市場份額,
反而在事故發生後出現了進 一步擴大,
因為人們購買時更加看重“大牌子”了,
畢竟與小廠家相比,龍頭企 業更有資源和動力維護自己的品牌聲譽。
再看看在香港上市的台灣飲料和快消品龍頭統一食品,
2011年因直接卷入塑 化劑事件導致股價從6元跌至3.6元,
事件過去後,統一食品2012年股價最高漲到 10.4元,翻了3倍。
2012年的白酒股因為塑化劑事件大幅跳水,
在面對其他類似 食品安全事件的逆向投資機會時,
投資者可以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 有無替代品,
若有替代品(例如三株口服液之類的營養品就有眾多替代品),則謹 慎,若無替代品,則積極;
• 是個股問題還是行業問題,
如果主要是個股問題,則避開涉事個股,重點研究其競 爭對手,
即使是行業問題(例如毒奶粉),也可關注受影響相對較小的個股;
• 是主動添加違規成分還是“被動中槍”,前者宜謹慎,後者可積極;
• 該問題是否容易解決,若容易解決,則積極,若難以解決(例如三聚氰胺問題),
影響可能持續的時間長且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則謹慎;
• 涉事企業是否有扎實的根基,
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廣泛的品牌美譽度在危機時刻往往 有決定性的作用,
秦池、孔府的倒台就是由於根基不穩而盤子卻鋪得太大;
• 是否有突出的受害者個例,這決定了事件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否持久。
事後看來,2013年白酒行業極其低迷,但是主要原因是八項規定等反腐措 施,
相比之下塑化劑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日本發生核泄漏事故後,巴菲特稱自己對日本的看法與一周之前沒有變化。
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境界自然不是吾等凡夫俗子可以達到的,
但我們應該明白,對於災難的發生,每個人都很難過,
但是投資決策不應該加入感情的因素。
在許多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突發事件發生後的一兩個月,股市往往會有過度反應,
此時購買就容易獲得超額收益,
在“9·11”事件後買入航空股的人最後 都獲利頗豐,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後的一兩個月購買鐵路建設和鐵路設備的股票的投資者,
也大幅跑贏市場一年多。
最一致的時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2012年各行各業都在開酒廠,2013年阿貓阿狗都要做手游。
大家都擠在 樹上摘葡萄時,也許就是該在地上撿蘋果的時候了。
逆向投資還要注意冷靜面對那些熱門板塊,
就像兩三年前被吹得天花亂墜的 新興行業,
現在回頭一看,風電、光伏、電動車、電子書、LED等幾個行業許下 的“承諾”一個也沒有兌現
——至少都不是由當初那些公司實現的。
其實,大多 數的高估值板塊都是“吹”起來的,未來從來不會有他們吹噓的那麼美好。
A股的 情緒波動容易走極端,因此“人多的地方不去”是至理名言。
其實,獨立思考、逆向而動效果往往更好。
基金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行業配 置,在一般情況下是對的
(畢竟專業人士相較於其他市場參與者還是有一定優勢 的),
但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基金公司也很可能是錯的。
2014年年初,在基金公司的行業配置中,
對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體和通信產 業)和醫藥的超配程度
以及對金融地產的低配程度都達到了十年之最。
上一次基金整體配置如此失衡是在2010年年底。
2010年11月我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
提到的一個論題就是“銀行與醫 藥股票哪一個前景更好”,
當時我的一個基本結論就是醫藥比銀行貴3倍,但是增 長不可能比銀行快3倍。
在之後的兩年中,
2011年銀行股跌了5%,醫藥股跌了 30%,2012年銀行股漲了13%,醫藥股漲了6%,
兩年累計下來看,機構一致低配的 銀行股大幅跑贏了機構一致超配的醫藥股,
再一次驗證了“最一致的時候就是最 危險的時候”這句老話。
2013年各機構再次一致地憧憬著老齡化對醫藥的無限需求,
把醫藥股的估值推高到30倍市盈率。
比起5倍市盈率的銀行,
當時機構做出的 比較和得出的基本結論現在幾乎可以原封不動地重復一遍。
幾年來各機構對醫改的認識似乎沒有多少改變,
還是只看到了醫保覆蓋面的 擴大,沒看到醫改對藥價的打壓。
日本過去20年人口老齡化這麼嚴重,醫藥產業 規模的年度增長率還不到1%,
就是因為政府對藥價的不斷打壓。
機構對醫藥股的樂觀主要是因為他們太過依賴醫藥上市公司對醫改的解讀。
其實只要找個醫院院長或者衛生部官員調研一下,
就會發現醫保覆蓋面的增加主要體現在過去三年的一次性提升,
未來不會再有進一步的大幅提升。
而省級統一 招標、藥品零加成、總額控費、超支分擔、按病種付費等多項措施
正處於試點和 推廣的初期,核心只有一個:
進一步限制藥價和用量以達到“少花錢、多辦 事”的目標,
直接手段就是將醫藥從醫院的利潤中心調整為成本中心,
這種轉變 對醫藥行業整個利益鏈的衝擊是巨大的。
當然,醫藥作為一個差異化、有門檻的 行業,
不論板塊走勢如何,今後幾年在目前150只醫藥股中也會出幾只大牛股,
但是個股的光明前景並不能掩蓋對行業的整體高估。
坦率地說,我也不知道醫藥股的高估值還能持續多久,也許會從高估變成更高估。
不論錯誤定價的程度有多大,沒有人能夠事前預知拐點。
作為投資者,
我 們能分辨清楚的就是市場的錯誤定價在哪個板塊以及錯誤的程度有多大,
然後遠 離被高估的板塊,買入被低估的公司。
至於市場要等多久才會進行糾錯,糾錯前 會不會把這種錯誤定價進一步擴大,
就不是能夠預測的了。
以小股票和大股票的相對表現為例,
我在2010年12月13日《上海證券報》的 采訪中說,
“小股票與大股票的相對估值已是十年來的最高點,
上一次小股票相 對於大股票的估值溢價達到這樣的高點是在2001年,
之後小股票連續四年跑輸大 股票。
也許這次小股票還能再領漲幾個月甚至幾個季度,
但是其股價在目前的位 置已經沒有安全邊際,
這種最後一棒的風險收益比已經不符合投資的要求,
轉而 成為一種擊鼓傳花式的博傻游戲。”
事實證明,中小版指數在2011年下跌了37%,2012年再跌了4%,
大幅跑輸代 表大盤藍籌的滬深300指數。
但是,即使兩年前小股票與大股票的估值相差巨大,
又有誰事前知道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拐點會在哪裡呢?
又有誰事前敢說小股票不 會再“繼續領漲幾個月甚至幾個季度”呢?
作為投資者,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之 下,
我們只能牢記管子所說的“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不去“擊鼓傳 花”,不接最後一棒,
把選股範圍基本限制在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裡,
以此躲過中小盤中的許多地雷。
逆向投資並非一味與市場作對,因為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對的。
但有的 時候市場也可以錯得很離譜,此時就不必在意市場的主流觀點了。
在大多數 時候,真理在大多數人手裡;在少數時候,真理在少數人手裡。
如何區別這 兩種情況呢?一般說來,趨勢的初期和末期,就是真理在少數人手裡的時 候。
逆向投資,未來超額收益的重要源泉
當然,任何投資方法都有缺陷,逆向投資的短板就是經常會買早了或者賣早 了。
買早了還得熬得住,這是逆向投資者的必備素質。
投資者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市場中沒有人能夠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
在2007年的牛市中,即使指數 後來漲到了6 100點,能夠在4 000點以上出貨也是幸運的;
在2008年的熊市中, 即使指數後來又跌到了1 664點,能夠在2 000點建倉也是幸運的。
頂部和底部只 是一個區域,該逆向時就不要猶豫,不要在乎短期最後一跌的得失,
只要能笑到 最後,短期難熬點又何妨?
只有熬得住的投資者才適合做逆向投資。
在A股這樣急 功近利的市場中,能熬、願熬的人少了,
因此逆向投資在未來仍將是超額收益的 重要來源。
我有個習慣;每年年初和年中時彙總所有基金公司的季報行業配置。
對 大家都追捧的熱門行業,我就謹慎一點;
對大家都嫌棄的冷門行業,我就試 著樂觀一點。
在沒有新增資金入市的過去兩三年裡,這個辦法多數時候還是 管用的,
因為當只有存量資金在場內不斷倒騰來倒騰去的時候,別去人多的 地方。
當然,有時難免賣早了,錯過了熱門行業最後的瘋狂;
有時又買早 了,多挨了冷門行業的最後一跌。
逆向投資不可能完全避免“領先兩步成先 烈”的風險,
不過只要判斷正確,還是能咬牙熬到“領先一步是先鋒”的正 果的。
躲在冷門行業的好處是永遠不用擔心被“踩踏事件”傷著。
To be continued...
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Re: [考題] 經濟學(邊際技術替代率) - Examination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以勞力替代資本之邊際技術替代率為1/4 是表示MRTSkl=dL/dK=1/4=MPk/MPl=15/60=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8.135.249 ※ 文章網址: ... ... <看更多>
邊際技術替代率 在 [考題] 經濟學(邊際技術替代率) - 看板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出處:102林泉經濟學總複習s1 p74
題目:光碟片製作時,以勞力替代資本之邊際技術替代率為1/4,且其勞力的邊際產量為60
,則資本的邊際產量為15。
我的問題:
題目後段計算的話MRTS=MPL/MPK=60/15=4,
但就題目前面的"勞力替代資本之邊際技術替代率為1/4"來看,
dK/dL應該是1/4,
所以二者應該是不同不是嗎? 我再想會是我文字理解有錯嗎?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5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02231475.A.FF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