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erica Is Back 】
昨晚一直在看麥凱恩的喪禮,我相信美國人看到的,和我一樣,是一個已經久違了的美國,一個文明、共融、互相尊敬的美國。
整個喪禮,最多講者形容麥凱恩的字眼,是:戰士、愛國者,和卓越的政治家 (warrior, patriot, statesman),他當然當之無愧。從發表悼詞的演說中,也聽到麥凱恩更真實的一面:正直,正氣,不拘小節但也會發脾氣的性情中人,中國人會說他很「有義氣」。不過,以他參議院三十年經驗,從年多前發現腦癌開始,這個喪禮肯定是充分計算,表達他對國家的最後一個訊息,每位講者的話,都是麥凱恩想講的。
麥凱恩不邀請現任總統和副總統,卻邀請三位前總統、三位前副總統出席,焦點集中在兩位致悼詞的小布殊和奧巴馬,不過反而是麥凱恩女兒Meghan,和他的老友、前民主黨參議員李伯曼 (Joe Lieberman)兩人較長的悼詞更感人。
Meghan除了講述麥凱恩作為父親對她的嚴厲和愛,在傳遞政治訊息上,竟比其他政客來得最直接:"The America of John McCain has no need to be made great again because America was always great." 無須要特朗普的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因為美國本身一直偉大。她說的時候,眼神凌厲,就像她爸爸親自說出來一樣!
身為前民主黨人李伯曼是麥凱恩的摯友,2008年麥凱恩曾經想以李伯曼為他的副總統人選,成立跨黨派名單參選,可惜被共和黨領導否決。因為兩人的密切友誼,李伯曼最能娓娓道出兩人之間的一一逸事,李伯曼是猶太裔,他特別敘述麥凱恩對不同宗教、文化的包容,從來沒有聽過麥凱恩講過一句帶歧視性的話。(是誰天天都說和tweet?)
傳媒報導麥凱恩沒有邀請他2008年最終的副總統人選佩琳 (Sarah Palin),的確,麥凱恩曾經承認後悔當時的決定,不過,看完喪禮後,感覺麥凱恩不邀請佩琳的理由可能有二:首先,為了強化和集中對現今華盛頓政治分化的控訴,佩琳曾經支持特朗普,無謂溝淡喪禮的目標訊息;第二,也無謂令佩琳尷尬。
第三位發言的是前國務卿基辛格,當年麥凱恩在越南被囚五年,是基辛格負責談判將他和其他戰俘一齊救出。現年95歲的基辛格,也這樣說,麥凱恩給我們「極為需要的團結的一刻」("much needed moment of unity") 和「對美國新的信心」(new faith in America),大家當然也聽得明白。
至於小布殊和奧巴馬兩位都曾經擊敗麥凱恩的前總統/前對手的悼詞,也不忘抽擊特朗普文化。雖然小布殊與特朗普同屬共和黨,但特朗普只不過是變色龍一條,老布殊和小布殊都看不起侵侵,兩人甚至暗示至到承認,在上次總統選舉中,老爸投了希拉莉,小布殊投白票也不投侵侵。小布殊在他的悼詞中,也笑指麥凱恩夠膽「與他的總統對著幹」。對現今美國政治環境,他說:「美國本該比這樣好。」(America is better than this.)
奧巴馬除了稱讚麥凱恩對人對事公平,從來不存偏見,對今日美國政治環境也補了一句:「這是一種假裝勇敢和強硬的政治,其實出於恐懼。」(It is a politics that pretends to be brave, and tough, but in fact is born fear.)
五人的悼詞,一個訊息,全都是麥凱恩最後精心安排給美國人的最後的話。不邀請特朗普,我相信「唔妥佢」不是主要原因,除了為了令所有人更「放」地批評現在美國的政治文化,也可以更清晰地示範團結和文明的alternative,試想,如果侵侵在場,嘴渺渺,情何以堪。
沒有侵侵,第一行可以安排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副總統梅花間竹地坐:奧巴馬總統夫婦、小布殊總統夫婦、克林頓總統夫婦、切尼副總統夫婦和戈爾副總統(還有拜登副總統坐在扶靈者那邊),加上事實上麥凱恩在參議院最好的朋友,李伯曼、拜登,和已故的愛德華甘迺迪,都是對家民主黨人,跨黨派的和諧的訊息,強烈但自然地流露。
還有,在這兩個小時的儀式的演說中,終於再聽度美國政客本有的 eloquence,不用再聽侵侵的市井英文,也是美國政壇希望能去侵重拾的。麥凱恩揀選的音樂,除了感人的愛爾蘭民謠 Danny Boy(也曾用於甘迺迪總統和戴安娜王妃的喪禮上),也動用了三首愛國歌曲如 My Country Tis of Thee、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和 America the Beautiful,目的希望美國人民聽到重回正軌,用心良苦。
在電視畫面上留意到的小插曲,小布殊似乎頗喜歡撩奧巴馬夫人米歇爾傾偈,更與她分享相信是薄荷糖之類東西。就像麥凱恩說過:「我們只不過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看法不同,這就是政治」,但無損尊重。
美國今日的政治分化,香港何嘗不是走了卻又要再回來,變本加厲?小心,看清楚,不要中計。
提摩太後書 4: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英文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多次哽咽感謝港人陪他做夢: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
獲70%受訪港人支持的特首候選人曾俊華,最終以365票不敵其對手林鄭月娥的777票落敗,他見記者時,以先英文後中文發言,感謝競選團隊、義工和市民支持,陪他「發咗場夢」,令香港更民主更包容。他坦言自己並非完美的特首人選,感謝選委頂住壓力,投票支持他,並坦然接受選舉結果,衷心祝賀其對手林鄭月娥當選。曾俊華提及很多港人如何支持自己時,更多次哽咽,其兒子曾雕龍亦眼濕濕,競選辦義工羅永聰一度落淚。曾俊華指,早前有市民為當面跟他打氣,專程由屯門搭的士到美孚;有兩母女為索取其競選襟章,大排長龍,然後寫公開信力撐他;有女士表示要將生日願望送給他,希望他當選。他又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相信港人的點點努力,可點亮香港,即使他敗選,亦呼籲港人不要失望和氣餒,要不忘初衷,為香港和解而努力,只要有心人,香港一定有希望,「因為我始終相信大家、相信香港」。他又引述聖經指,「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其公僕生涯雖走至黃昏,但對香港而言,他相信是旭日初升的黎明。他重提日前在中環造勢時,一遍手機燈海支持他,呼籲港人不要放棄香港,了解團結價值,放下己見,迎接未來的5年。他又指自己相信其對手林鄭月娥勤力能幹,今次選舉改變了他,相信亦能觸動到她,希望大家給她機會改變香港。對於他在競選論壇形容其對手林鄭月娥是獨裁者,曾俊華重申,若她是獨裁者,希望是一位和善的獨裁者,指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都講過,咁係最有效嘅政府」。曾俊華在發言時提及,他原以為自己能像巴塞經典球賽般逆轉勝,有記者問他是否當中有不公正,曾俊華打趣道:「場場波都有茅波㗎啦,有penalty(懲罰)㗎嘛」。林鄭早前在競選論檀公開挖角,表明若她當選,可邀請曾俊華競選辦義工羅永聰再加入政府,曾俊華當時指,其競選團隊用錢也買不到,記者如今再追問,他則指羅「好似話要返去湊仔」,重申其競選團隊用錢買不到。有記者問他7.1會否去遊行,曾俊華則指「可能去緊旅行」。被問到落選後會否從政,例如參選立會,曾俊華笑言「我唔想做Regina(葉劉淑儀)2.0」。
本新聞由蘋果日報提供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英文 在 台中市議員何文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主的先驅!
昨天的總統辯論會上,蔡英文主席提到當年美麗島事件,獄方要我寫下遺書。彼時的我為了和民主前輩共同爭取台灣民主而身陷囹圄,面對可能的審判,無畏無懼,唯一牽掛的只有台灣的未來。於是我決定這封遺書要寫給台灣人民。
台灣人民的託付,我們未曾自肩頭卸下,36年以後再重新回想,當時接受軍法審判的心境以及追求公平、自由社會的堅持,至今我依然警惕不忘初衷。未來,請讓蔡英文承擔起台灣的責任,明年1月16日,請大家一定要出來投票。我們已經做好一切準備,再19天,改革就會開始。
----------------
【獄中遺言】 陳菊
一、願所有受苦、被受縛、被壓迫的人早日得到解放,願我深愛的故鄉──台灣的人民早日享有真正的公平、平等、自由、民主的生活。祈法律能象徵代表正義,而非只是統治的工具,形同具文愚弄人民。
二、聖經上記載保羅在獄中致書提摩太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幸的道,我已經守住了。」人子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也沒有為自己辯解,雖然我受盡了悔辱、欺凌,但我心無恨亦無所懼,我深信一切的是非、功過、歷史自有公正的論斷。
三、監獄是人類的恥辱,政治監獄尤其殘酷,惟可恥的並不是受囚禁的人,我至死堅信,鼓勵人民爭取維護自己的權利,是行使人類良心的行為,絕不是暴力。
四、我感謝並懷念所有愛我的朋友,不管此刻你們在台灣亦或在海外,請你們持續民主的香火,請你們永遠記取故鄉蒼生苦難的呼喚,不必為我悲傷,卅年來我不是第一個犧牲者,但希望最後一個。而念及義雄兄的滅門慘劇,我在大的痛楚都微不足道。
五、我向我最好的日本友人──三宅女士致敬,你為臺灣的人權奔走呼籲十年如一日;我所隸屬的東亞人權協會主席──司馬晉教授、好友林邁爾(Lynn Miles)以及為台灣政治犯默默努力的許多無名英雄,我向你們致最深摯的致意。
六、與我共唱《黃昏的故鄉》的友人,請你們不必因大逮捕而難過、懊惱,我最後緊握你們的手,凝視你們因故鄉而滄桑的臉,也包含我一切的了解、諒解和期待,希望我們能活在台灣人的心中。
七、我向史明老伯致意,三宅女士深知我對你的敬重,我已盡心盡力,期盼沒有讓你失望。
八、多年來與我共迎風暴和苦難的戰友,我知不管我的處境有多惡劣,你們永遠對我有信心,而我從早歲投入運動,從關心政治犯演變到最後亦得受唯一死刑審判的政治犯,這是必然的歷程,謹請司馬、慶黎、秋菫看顧我年老的父母,千萬不要讓他們陷於那麼孤苦和無助。
九、最後,我向父母手足致歉,進弟、雄弟得堅強,若我死於獄中,請葬我於老家三星的山上。人生有許多遺憾,有志未酬是其一,惟我能堪破,若有墓碑文字請司馬文武親撰。
陳菊于獄中親筆(一九八零年元月在調查局偵訊中被迫撰寫,一九八零年四月二十六日再稿,交予高瑞錚律師帶出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