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大同水上樂園】 #去過的人出來喊聲 #你在幾歲的時候去過呢 #還是只有聽說而從來沒有去過呢
#大同水上樂園 #1972年
位於板橋江子翠的大同水上樂園
由陳釗炳等人投資興建
並找來了專家學者設計監造
為臺灣第一座水上主題樂園
在缺乏夏日玩水去處的當時
1972年甫開幕即受到熱烈歡迎
樂園內除滑水道、造浪池等水上娛樂外
也引進了雲霄飛車、摩天輪等機械設施
並且設置鬼屋、蠟像等主題場館
還不定時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
是七〇、八〇年代大小朋友的重要回憶
然而隨著臺灣經濟飛速成長
各地主題樂園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大同水上樂園又因都市計畫關係
被劃為西藏(萬板)大橋的預定地
使經營者不再更新設備而逐漸老舊沒落
最終於1992年正式宣布停業
#板橋人的在地記憶
#現在完全看不出來半點痕跡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2/8/4
圖說:設在台北華江大橋邊江子翠的大同水上樂園,四日上午十時開幕。
攝影:高鍵助
歷史新聞
【1972-08-03/聯合報/08版/第八版】
水上樂園開辦
【本報訊】設在台北華江大橋邊江子翠的大同水上樂園,定明(四)日上午十時開幕,將由台灣觀光協會會長朱倚天揭幕,影視女星邵佩瑜、李慧慧、陳今珮、郭彩雲剪綵,李睿舟主持,育達商職樂隊演奏,中華全國救生總會及中華潛水俱樂部提供支援水上各種表演,並舉辦由遊客參加的各項餘興節目。
【1992-10-10/聯合報/17版/鄉情】
西藏大橋凌空而過 遊樂場所空前競爭
大同水上樂園 不玩了!
二十年前,大同水上樂園號稱全國第一。到此一遊成為民眾心願,於是到了周末假日,警方加派警力疏導交通,售票小姐加快手腳應付人潮,連老闆也挽起袖子端盤送水……
【記者林全洲/板橋報導】對年齡超過三十歲的人士而言,台北縣板橋市江子翠的大同水上樂園,應該是一處不陌生的遊樂場所。
大同水上樂園,這一座曾經是國內第一的水上樂園,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在明年初西藏大橋引道工程,即將通過這座樂園二分之一用地的陰影籠罩,加上各類型遊樂場所如雨後春筍在全省各地相繼成立的打擊下。今年十月十二日,這座水上樂園,不得不宣告結束營運。
戲水加遊樂 點子新!
民國六十年初,從事建築事業的陳釗炳,有感於大台北地區缺乏大型遊樂場所讓市民從事休閒娛樂活動,乃在開發未久的華江橋腹地,江子翠近埤墘地帶,買下三萬餘坪利用價值較差的農地、窪地,重新填土、設計,作為遊樂場用地。
陳釗炳找現今國科會主委夏漢民主持設計,成員有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吳讓治、翁金山;水利系的湯麟武、郭金棟等教授規畫園內景觀;土木建築部分,由永立建築師事務所承造;園內機械設施,再由日本工程師竹內直正等人設計監造。
這些人對於樂園的設計,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基於當時台北市每逢夏天,只有東門、再春兩座游泳池,缺乏弄潮的地方,所以在樂園內,以游泳池的設計為主,再佐以高空滑水、跳水、人工波浪等設計,讓泳池更大、更寬、更有遊戲內涵。相關的水上措施,還包括水晶宮、潛水艇、大小龍舟、水上腳踏車、海盜船等項目,讓民眾有更多樣化的水上活動。
在機械設施方面,則以超越台北市立兒童樂園的功能為主,包括當時國內首見的三百六十度歡樂神龍、雲宵飛車、太空飛鼠、百尺觀賞車、老爺火車等三十餘項。另外還有為小孩子設計的夏威夷活動中心,提供娛樂性的電動玩具。
在國外流行的鬼屋、蠟像館,在當年也列入規畫範疇,並增添魔王迷宮、驚奇屋等具有時空變化的室內設計,在娛樂中增添教育意義。
半年三千萬 有賺頭!
民國六十年九月大同水上樂園取得建照後開工動土,到六十一年七月底,完成了大部分設施。大同水上樂園現任總經理孫景峰說,這樣的施工進度,是今天趕不上的。
園方決定在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四日開幕時,先請當時的省府主席陳大慶題字,然後邀請台北縣政商界人士,在當天上午九時,一起參與剪綵開幕儀式。
陳釗炳對於開幕式十分謹慎,為惟恐當天遊客不足,在前三天起,他發動員工到街頭散發傳單。他甚至於自己也站在板橋雙十路口,遞傳單給過往行人。
孫景峰回憶開幕當天早上,板橋地區的各界人士,送來的花籃,已經讓樂園大門口花團錦簇,三千坪的停車場,也沒有一處虛位。一些貴賓還得勞動園方警衛,才能勉強擠進園內。
開幕儀式,在水上活動區域,園方安排人工波浪、滑水等儀式,陳釗炳撳動啟用鈴時,澎湃的水聲,夾雜著群眾的掌聲,有如大海般的潮浪來襲。讓大同水上樂園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開幕後有三個月的時間,大同水上樂園十個門票收費員,忙得手忙腳亂,孫景峰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收費員的抽屜關不攏,十元的小鈔散落一地,根本沒有時間去撿,而且每天金融機構都得派人來清點取款,否則大同水上樂園的保險櫃,根本放不了這麼多小鈔。
面對遊客如潮似浪般的湧來,大同水上樂園內的餐飲服務部,也嚴重的人手不足。迫使陳釗炳,以老闆兼打雜的身分,率領全家人加入端碗筷、洗碟子的陣容。
全盛期的大同水上樂園,全票三十元,兒童優待票二十元,每枚代幣五元,每日的收入至少在六十萬元以上,假日則可高達一百三十萬元以上。要應付龐大的人群,大同水上樂園的員工,就有三百六十人之多。
陳釗炳投資在大同水上樂園,是三千萬元的資本。除了收門票外,該園每項遊樂設施另外收取一到四枚代幣。就這樣半年內,三千萬元就全部回收,令陳釗炳及投資人均大感意外。
以當時板橋市的房地產價格,大同水上樂園每日的收入六十萬元,買一幢三樓的透天厝綽綽有餘。就算靠近大馬路邊的透天厝,當時也不到一百三十萬元。
人車成長快 有危機!
龐大的遊客人潮,還帶給台北縣市交通問題。台北縣警察局長曹極,曾為此開過多次會議,最後只能以假日加派人手疏導的不得已策略來因應狀況。
大同水上樂園總經理孫景峰指出,樂園全盛時期,包國良的「水上假期」,就是到樂園內錄影轉播。一連串的泳裝表演,還開台北泳裝表演的風氣之先。
七十年代以後,大台北地區的遊樂場所增多,挾大自然景觀的原野樂園相繼出現,映照下的大同水上樂園,如「美人遲暮」,已有不得不收場的前兆,令人感傷。
而民國七十一年起的十年間,板橋市的人口,由廿萬人成長到四十二萬人,快速的人口增長,使得築橋、開路,成為地方迫切的需求。
在橋樑方面,板橋與台北市萬華間連絡頻繁,雖然民國五十七年華江橋完工;六十六年光復橋也蓋妥,但在發展評估上,仍是不敷所需的。所以省市會報上,決定由台北市西藏路,另建西藏大橋,直達板橋雙十路。
如此一來,都市計畫中屬公園用地的大同水上樂園,將被徵收二分之一的用地,做為橋樑與引道用地。
此外,板橋市本身的都市計畫,現有的文聖街,則必須攔腰穿過大同水上樂園,成為兩個部分。
橋樑道路過 收攤吧!
這兩項陰影之下,大同水上樂園即無心投資更新設備。改推出山地歌舞表演、親子原野樂園等小成本的園內設施改善。
民國七十二年,板橋文聖街首先開闢,園方忍痛圍籬笆,另建地下道,勉強將樂園串連起來。然而,從這時起,大同水上樂園,即逐漸走上沒落之途。
別的不說,光是大同水上樂園的股東,不再將樂園內的設備投資更新,而轉往山區的土城南天母、新店燕子湖、楓橋酒店等地區投資,就可以預見大同水上樂園不樂觀的未來。
今年西藏大橋正式在台北市施工;明年初板橋也要動工,大同水上樂園就算想經營,能發揮的舞台也相對的受限。今年十月十二日起的停業,可說是無奈,卻又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未來大同水上樂園,是不是還會以其他形式、地區東山再起?孫景峰說,這樣的機率微乎其微,過去美好的一切就讓它留作回憶。再回到從前,未必能尋回相同的回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bit.ly/2xwWnKb 中環炒車,好亂!有幾亂?「鳩足咁亂」 。(1979年《今日報》用語) 1925年省港大罷工,港府企圖阻止港人回廣州:冇計啦,唯有「戇鳩鳩,行路上廣州」。 「呢鑊杰」、「吞泡(pok1)」、「紮炮」、「新澤西,食水深」……以上潮語,你識幾多?認得出,分...
「邵永添幾歲」的推薦目錄: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邵永添飯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邵永添飯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他不但打破高雄豪宅紀錄,更擁有近十位數的身價。 邵永添 ...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2019.08.05 幸福好時光專訪御盟集團邵永添董事長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食記]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經典炊飯+經典早午餐 :: 邵永添PTT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邵永添老婆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 ... - 金融理財投資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潘思亮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4月|追蹤網紅動態 ...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新聞] 高雄晶英總統套房一晚要價36萬元霸氣老| Gossiping 看板 的評價
- 關於邵永添幾歲 在 [新聞] 高雄晶英總統套房一晚要價36萬元霸氣老董 的評價
邵永添幾歲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刻在你心底的名字》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拾起破碎的心化為藝術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像是一本簽滿了同學塗鴉的畢業紀念冊——有點粗糙、有些天真,但卻帶著初生之犢的愚勇衝勁,以及未經雕琢的私密質樸,讓人不知不覺就掉入了記憶的漩渦,跟著兩位主角再次經歷初戀的狂飆與失落。
故事改編自柳廣輝導演高中時期的親身經歷(監製暨編劇瞿友寧為其高中同學),那時剛剛解嚴,片中也重現了許多那個時代的場景,像是蔣經國逝世後的民眾謁陵、老舊火車與電話亭等等,整體美術設計頗具野心和規模,塑造出一個懷舊傷感的時空膠囊。
不過這並不是一部時代史詩劇,甚至也不是那麼典型的同志愛情電影,而是更純粹且含蓄地描寫成長過程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羈絆——直到長大之後才明白原來那叫做愛情。整部片就如仍在摸索自己的青春期一樣,兩位主角在經歷歲月的淘洗跟沈澱後,逐漸勾勒出心底那個無法忘懷的名字。而驀然回首時,當年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教室中偷瞥的眼波(像極了《春光之境》與《燃燒女子的畫像》),都化作思念與感慨的養分。
儘管大致上「相遇、相戀、相離」的敘事結構並不新穎,且最後一段很難讓人不去聯想到《春光乍洩》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但最後一顆長鏡頭透過魔幻的巧妙手法,呈現出年少時無拘無束的喜樂,扎扎實實地打中了我。將原本單純的緬懷傷感,昇華為一種平行時空的寄託祈願與豁然放下。整部片之所以得以成立,完全仰賴陳昊森與曾敬驊兩位男演員的銀幕魅力和化學效應。
陳昊森飾演懞懂純情的張家漢,完美詮釋出角色令人揪心的心境轉折,絕對是今年轟動台灣影壇的突破新星。曾敬驊飾演的壞壞惹人愛 Birdy,以外放狂傲掩飾內心的猶疑不安,透過表現塑造出與家漢的對比,也突破以往青春愛情電影中常見的「被戀者」的被動框架。他去年曾以《返校》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然而在本片中他不但有更多表現空間,甚至表現力道也更加立體精彩。
兩人不管是浴室的情慾戲、教官室的肢體衝突,以及最關鍵的離島出走,都讓人信服。在海角的那場撕心裂肺的吶喊戲,真是喊進了心坎。配角群如法比歐和王彩樺也都可圈可點,倒是飾演「第三者女孩」的新人邵奕玫(米米)則受限於劇本,角色顯得有些多餘而單薄。
另外,今年目前為止最令我驚豔的電影配樂,就屬此片了。侯志堅譜寫的音樂,融入了大量的銅管,對應片中角色們在高中所參與的管樂隊。以銅管為主體,帶有一絲藍調的即興意味和憂鬱神情,讓人聯想到 Nicholas Brittel 為《藍色比爾街的沈默》編寫的配樂。魏廣皓的小號和陳主惠的大提琴對唱,是那麼倔強、那麼契合、又那麼脆弱的幽鳴,像極了兩位角色若即若離的關係。而在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詞曲/許媛婷、佳旺、陳文華;演唱/盧廣仲)則是傳唱度與深刻性俱佳,使電影未演先轟動,兩者相得益彰(但是魏如萱版本的法文發音才是正確的)。
若要討論電影中比較可惜的地方,剪接勢必是比較弱的一環,跳躍而倉促的回憶片段難以讓情感累積,幾顆鏡頭的斷點也有些突兀。角色在前段培養感情的戲份稍少,也讓人對他們一下子就愛得死去活來,一開始會比較難以進入狀況。就敘事架構來說,以一開始的神父告解開頭,往回倒敘時至此刻的設計也有些不必要。片中宗教的元素更是隔靴搔癢,無論是引用聖經或是關於地獄與救贖的批判,都只有點到為止,缺乏反思力道。而在最後一段若能夠給予更多敘事上的留白,或許會更增添朦朧之美。
但我也能理解這部片就是不想留下模糊與遺憾,因為人生已如是,電影反而成了心裡想望的投射。導演在現實中未能如願與他的 Birdy 重聚,於是電影成了他的容器,導演將他所有的愛與思念傾倒其中,每顆鏡頭都是不捨與「如果當初」的綺想。於是我們透過鏡頭,就彷彿看到了導演眼中的世界。鏡頭中的 Birdy,就是導演當年眼中的那個他,而鏡頭下的家漢,則是導演當年的自己。儘管有些美化、有些莽撞、有些不修邊幅,但確確是充滿著赤誠之情,且隨著時光流逝而越加美好,如同午夜夢迴時想起的彼人。
「每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初戀是否一定轟轟烈烈、刻骨銘心?其實倒也未必,然而在本片中我們卻看得出來對於導演來說,他拍的這部電影,正是他對於電影影像(片中有一段類似《新天堂樂園》中主角觀賞底片投放機投影的橋段)和當初那段戀情的愛意延伸。換個角度而言,這部電影就是導演圓了過去那段遺憾的方式,讓自己與 Birdy 的身影,永恆刻印在影像之中。
就好比《愛在黎明破曉時》,導演李察林克雷特同樣是在電影中延續了他多年前的一段美妙邂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讓我想到了梅莉史翠普在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感言中,所引述了「莉亞公主」凱莉費雪的一句話:『拾起你破碎的心,將之化為藝術』(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柳廣輝導演汲取了自己生命中的破碎,將之幻化為藝術。電影成為了一趟療癒之旅,同時也為許多不曾或不敢開口、曾經或依然迷惘的觀眾找到了出口——
「既然決定愛上,一次就一輩子。如果有下次,我會再愛一次」。
-
9.25-9.27 口碑場
9.30 全台正式上映
-
特映邀請:氧氣電影 劉心宇 April Liu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陳昊森Edward Chen 曾敬驊
邵永添幾歲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人睇完王晶故事出文sum up,真方便。
我的想法很簡單:攻擊,也要知道敵人是誰,在想什麼,代表什麼。只有情緒,沒有實質,好悶。
*
王晶作為香港仔
文 x 阿果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07-02-2016
這幾天,因為王晶,人人變身「票房監察員」,時刻上網,緊盯《賭城風雲3》售票情況。起初,看到座位表一片綠油油,大家認定勝券在握,心情亢奮;兩天過後,座位表逐漸由綠轉紅,監察員雙頰同樣通紅,唯有自挖雙目,集體噴火,仰天長嘯:「港豬始終是港豬!」老實說,我向來色盲,電影座位表是紅是綠,我不太關心。然而,對於是次風波的真正主角——王晶,我自問很有感覺。
是噁心的感覺。這些年來,我和廣大百姓一樣,聽見「王晶」名字,腦裡馬上浮現三點印象。
一、他Cheap。
王晶入行近四十年,合共寫了300個電影劇本、1500小時劇集,但大眾對他的印象,長期停留於三個字:屎、尿、屁。他創作過《網中人》這種連馬傑偉都狂呼心動的經典,亦拍過不少賣弄色情(《赤裸羔羊》),提倡賭博(《賭X》系列),甚至不知所云(《運財智叻星》)的作品。不用明光社提醒,我們都知道這叫「惡俗」,難登大雅之堂。
二、他囂張。
多年來,港人對王晶言論聽怪不怪。他批評過大師(「王家衛的戲都無咩道理啦」),漠視過獎項(「(我)連提名都未試過,幾X型呀」),更時常炫耀自己身世(「20歲成名,22歲買樓,25歲做導演」)。由此可見,近日他還撃網民的言論(「香港票房只有中國的廿五分一」),其實已不算串嘴。
三、他難搞。
王晶曾說自己不愛吵架,但過去多年來跟他纏鬥過(口頭上)的人,卻幾乎比其電影作品更多:李瀚祥、爾冬陞、周星馳、陳百祥、黃秋生、杜汶澤、廣大廢青……難得的是,縱然得罪人多,王晶從不認錯,動輒四圍點火,表演泥漿摔角。很明顯,他是個難以撃倒的對手。
這三點已是港人集體共識,但我更想知道的是——王晶為何惡俗、囂張、難搞?本人不是蘇民峰,不懂睇相,更不相信一句「佢好命」就能解釋一切。所以這幾天,努力重溫舊碟,拜讀專訪,甚至強忍眼痛,閱讀一本名為《少年王晶闖江湖》的驚世傳記,結果除了額角冒汗,還意外發現一個香港仔的誕生。
一個王晶的誕生
王晶生於戰後嬰兒潮,是典型香港仔,父親雖然是名導演王天林,但因為家裡人太多,所以家境不算太好。尤其在1970年國泰公司停止拍片後,王天林被迫四處闖蕩,本來擅拍文藝題材的他,連俗套的片子都要接拍。王晶的童年亦受影響,基本需要沒大問題,但同學相約打保齡,他為省錢唯有在家中看書。王晶的故事,跟同代香港人相去不遠。
王晶深受父親影響。譬如,原名「王日祥」的他,入行後見父親編劇時偶爾用筆名「王森」,於是有樣學樣,取名「王晶」。當然,王天林影響兒子的,不單見於藝名的選擇,更體現於王晶的電影哲學。
電影背後一個錢字
王天林於2010年離世,當時王晶撰寫悼文,敘述父親生平,描繪他的影響。文中提到,少年王天林努力由黑房學徒做到場記,最後更成為「副導演王」。可是為各導演頂了大部分工作的他,卻一直拿著可恥的薪水。「他實在吃了太多苦。」父親經歷令王晶深信,電影行業表面五光十色,但背後主宰一切的,終歸是一個錢字。「我決定走不空談只務實的路,我不能再讓家人受我跟父親一樣的苦。所以三十年來我只拍商業片。」這是一個香港仔的實話。
除了家庭,時代也在造王晶。王日祥大學一年級就在無綫兼職,未畢業就幸運遇上當時佳視、麗的和無綫的電視大戰,人才短缺下,獲電視台重用,一夜間鯉躍龍門。兩年後,香港電影業開始興起,他因為「老婆大肚,愁分娩費用」而轉職邵氏,做電影導演賺大錢。拍第一齣戲《千王鬥千霸》時,他毫無導演技法,拍攝首日只得請父親陪伴當守護神,結果卻因當時社會對賭片好奇,票房大賣,他又成功了。
你可以說他幸運。王晶在電視台的時候,就是電視最蓬勃的時候;他拍電影之時,香港人開始喜歡湧入戲院,買票看戲——但這又未免太輕視王晶(早年)的才華。更正確的說法或許是:王晶懂得看準機會,與香港普及文化,一同騰飛。
王晶的哲學
騰飛期間,在時代和家庭的雙重影響下,王晶對電影的兩點看法逐步成形,存留至今。
第一,電影只是商品。
入行至今,王晶一直謹記楚原教誨,「電影圈只有一條死罪,就是『唔收得』。」他認定電影不是藝術,而是商品,因此要成功,靠的不是口碑和獎項,而是「觀眾用錢去投的票」。觀眾既有(鈔)票在手,就是客人,就是老闆;製作人的任務,就是針對口味,奉上娛樂。你罵他玩屎尿屁好cheap?他會告訴你:「觀眾就是愛低俗,吹咩?」
第二,電影人只是熟手技工。
王晶不懂法蘭克福學派,卻跟阿當諾一樣深信文化是工業:表面色彩斑駁,真身卻是大算盤;製作人有數可計,更有方程式可依。所以,《追女仔》成功,他拍續集;《千王之王》成功,他就派出賭神、雀聖,賭到永遠;觀眾喜歡「風雲」,他就依樣葫蘆,又《風雲天地》又《賭城風雲》。「不要將電影想得太巴閉,我只是一個熟手技工。」他說過。
篤信電影乃商品的這個技工,拿手絕技是投其所好,「觀眾鍾意睇我就拍」是他的左右銘。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蓬勃,王晶樂於錦上添花;九七前大眾恐懼,他寫的對白竟與港人一同恐共;回歸後香港市場萎縮,他發揚「香港精神」,連忙轉型,一面狂拍低成本爛片,一面呼吸北方空氣,摸索大陸市場。等到神州經濟起飛,他亮出招牌拉攏投資者,又重施故技,將三十年前香港那套用於大陸,「你哋話個pattern舊,但嗰個位,全大陸笑到碌地喎!」算盤又打響,票房再報捷。
香港仔也是世界仔
從來,王晶都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仔。好聽是迎合市場,靈活求變;難聽就是見風使舵,唯利是圖。今天我們仍在歌頌香港精神,但別忘記香港仔也是世界仔——到市場逆轉、勢色不對,香港人最擅長的不是堅持自我,逆境自強,而是效法王晶,投其所好,搖尾乞憐。
問題來了,王晶變了節,那剩下來的香港仔又怎麼辦?毫無疑問,他面目可憎,乃人民公敵;其作品請明星炒冷飯,挑戰文明下限。稍有要求的觀眾絕對應該自挖雙目,寧死不看。但在杯葛以外,請記住他不過是幌子、小丑,背後象徵的,乃電影市場的轉向、香港文化的危機。
老問題:然後怎樣?
又回到老掉牙的「怎麼辦」時間。流行文化試過捨身取義,但本質仍是一門生意。面對比香港龐大25倍的中國市場,不願配合國情的電影人該怎樣減省成本,開拓市場,同時堅持質素?不捨港味式微的真香港仔,又要如何做,才能合力建造一個穩健的「香港市場」?思考這些問題,恐怕比監察王晶票房,更有意義。
因為倘若市場不變,一個王晶倒下,還會有千千萬萬個「王晶」,蜂擁而上,取而代之。
邵永添幾歲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bit.ly/2xwWnKb
中環炒車,好亂!有幾亂?「鳩足咁亂」 。(1979年《今日報》用語)
1925年省港大罷工,港府企圖阻止港人回廣州:冇計啦,唯有「戇鳩鳩,行路上廣州」。
「呢鑊杰」、「吞泡(pok1)」、「紮炮」、「新澤西,食水深」……以上潮語,你識幾多?認得出,分分鍾曝露你年紀,但即使懂得意思,考證出處才考功夫。廣東話粗鄙?過去百年,廣東話在省港澳的社會經民間發酵而成的俗語,我們誤以為「俗」,其實當年潮語可以勾勒出香港本土的風土人物誌。
蘇萬興,人稱「蘇Sir」,今年約七十歲,堪稱香港地潮語活字典,只有小學畢業的蘇老師少時靠「博聞強記」,熟知香港歷史掌故,為第一代的本土遊的導遊,同時他也是香港考古學會永久會員,寫過好幾本歷史研究著作,《老餅潮語》出到第三本,累積339個潮語故事。一籮籮封塵潮語故事,他張口說古,滔滔不絕於耳,帶我們重回過去。
邵永添幾歲 在 邵永添飯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邵永添幾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octangus07也提到領隊:張簡忠瑜執行教練:葉志堅教練:李鎮鰻教練:江天祐管理:李世家體能教練:李家榮戴儒謙7 ... ... <看更多>
邵永添幾歲 在 他不但打破高雄豪宅紀錄,更擁有近十位數的身價。 邵永添 ... 的推薦與評價
13歲那年,為分擔家計,體重不過45公斤的邵永添,肩上就得挑50公斤的龍眼或釋迦,從老家阿蓮鄉的大崗山,走上半小時把父親耕種的水果送到果販手上。農家的生活智慧,讓他 ... ... <看更多>
邵永添幾歲 在 邵永添飯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邵永添幾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octangus07也提到領隊:張簡忠瑜執行教練:葉志堅教練:李鎮鰻教練:江天祐管理:李世家體能教練:李家榮戴儒謙7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