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四夜]
香港法庭的近代歷史從未發生這樣的一件事。47名因「初選」而被捕的民主派人士,在警署拘留一夜後送上法庭,馬拉松式審理3個全日,依然未討論完畢是否容許他們「保釋」。由於他們的身份尷尬,既不屬於正式被扣押人士,又未能因保釋暫獲自由,身份卡在系統之間的縫隙裡,成為甚麼都不是的人。
正式扣押的犯人,還可以讓家人送入物資,或獲分發衣物等。但由於這批人身份未明,47人幾天穿着同一套外衣,連續幾天沒機會洗澡,內衣褲也是到了第三天才獲分發乾淨的替換,首天審訊更從早上直至到凌晨,有女被告人暈倒在犯人欄裡,好幾人感到不適送到醫院治理。
外界對於審訊引發的人道和衛生問題感到嘩然。
過往香港的審訊,甚少發生類似事件,即使刑事案,也有假定可保釋原則,若控方掌握被告人的情況而提出不准保釋,也不需要長時間理論。自從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後,由於是全新法例,以往被控告國安法的單一案件從未出現「大堆頭」集體控告情況,故法庭在保釋討論上已經持續數天,依然未作出決定。
即使是法律界人士,對這幾天在法院出現的現象,都感到難以消化。47名被告,有男有女,由不同收押所送到法院,有女被告人扣押的地點遠至北區近邊境的羅湖,車程來來回回,折騰甚久。首天在警署渡過了一個晚上,翌日審訊至凌晨2時,再上囚車送到收押所,第二天中午又再回來法院,被告們都說,連續兩天沒有睡上一覺,衣服從內到外都沒有替換。
直至有大狀在法庭反映狀況,至周三才安排可以洗冷水澡,更換內褲等,法庭也「提早」於第二天審訊至晚上十時散庭,再延遲至第三天於中午再開庭。有被告說,「才終於可以睡上一覺,人也恢復了一點精神」。
第一天馬拉松式審訊,從下午直至深夜,連控方律師代表都忍不住向法官表示需要吃飯;被告也連續十多小時沒有飯吃,兩天沒睡好,最終被告人楊雪盈於周二凌晨暈倒,犯人欄一陣混亂。
五天四夜,法庭究竟發生甚麼?47名背景迥異,年齡,家庭背景,教育水平,人生閱歷差異甚大,他們其中,有仍穿着西裝,口袋裡有絲巾,腳踏淺色皮鞋的大律師;有仍在開診所,病人等着他回去門診的醫生;有街坊等着他們回社區處理事務的年青區議員;有在異國仍有博士學位等着他回去修讀的講師;他們也是別人的女兒,別人的兒子,別人的母親,別人的父親。每個人的保釋申請,都要花一番時間辨理。
即使在香港容量最大的西九龍法庭第一庭,犯人欄根本容不下47名被告。犯人欄原本安裝有一塊大玻璃,但裡面或坐或站只能塞滿十來人。玻璃外另外加了長木櫈,另外再搬來椅子,在勉強讓被告們有安身之所。
開庭前,有人傳來了實體報紙的頭版,久久未接觸外面資訊的被告們,珍而重之地傳閱着這份報紙,看看關於這宗審訊的報導。
黃之鋒經常站起來,穿間條衣的林卓廷拿着紙筆,靠在玻璃在寫字,岑敖暉穿着灰色的hoodie,頭髮翹起來,他下身穿着牛仔褲,因為球鞋的鞋帶被抽掉了,以滿足收押所的要求(所有條狀物都不能進入收押所以免犯人傷人或傷害自己),他走路時鞋舌在晃動着。前飛機師譚文豪穿了特厚的羽絨服抵抗冷氣,六十歲的毛孟靜還是只穿了卡奇色的薄毛衣,腳踏皮鞋,她偶爾整理平日梳得雅緻的長髮。
記者看到這一切,都要透過三個鏡頭的直播。法院以空間有限為原因,只讓律師代表和被告進入正庭,每名被告人的家屬想到場也只有一個名額,部份家屬也只能在隔壁房間看直播。
冗長的討論,就是每一名被告人的代表律師,向法庭爭取保釋的過程。但為甚麼外界得知資料甚少?原來香港法律寫明,保釋申請過程是不能公開報導,背後的精神原來因為保釋討論過程,提及關於審訊內容,而審訊未正式展開,假若將來有市民擔任陪審團,看了相關報導,就會影響公平審訊。
但傳媒都像熱窩裡的螞蟻,爭論到了第三天,法官披露,已經收到傳媒的請求,是否能酌情放寬禁止報導的限制?辯方極力爭取,表示這宗案件基於「社會公正需要」是否可以讓傳媒適度報導保釋申請期間的情況?控方則大力反對。如此這樣,來回討論,法官表示周四再處理。
於是,記者就處於一個狀態,聽到律師們激烈爭辯,有些是法律觀點,有些是案情,有些是關於被告們的個人狀況,但都不能公開報導。有記者們互相提醒:「我們只能報導,保釋申請處理到第幾位被告,和保釋結果,就這樣,很無奈。」
於是,連日目睹法庭裡的鬧哄哄,律師們疲於奔命盡力捍衛被告人的權益,一切都未能披露。
持續數十小時,被告們累極披上外套在打瞌睡,時而緊張時把手寫的指示「紙仔」交給律師,時而被告走到一旁跟律師代表商討自己的想法。法庭裡的氣氛,時而沉悶,空氣裡飄浮着着疲累,夾雜着焦慮,不安,無奈。
畢竟,控罪是「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罰則是三年牢獄至終身監禁,可以多做一點甚麼呢?大家都在奮力掙扎着。
被告人坐在長櫈上,不斷交換着姿勢,有人站起來倚着牆借力,有人伏在木圍欄上,有人脫下眼鏡再戴上。
至周三下午,事情鋒迴路轉。本來說着,「保釋申請已經到了最後幾名被告了」,法官之前一天還說,周三會有結果。怎知,忽然其中4名被告,包括譚文豪、郭家麒、楊岳橋及李予信,透過代表律師表示,他們已解僱了律師,選擇自辯,此時,法官同意,讓四人陳述。
其中,楊岳橋先發言,郭家麒緊接,再到譚文豪說話。談話內容均提到自己的家境及經歷,提及家人的情感,楊岳橋及譚文豪均有哽咽。身經百戰的幾位辯方大律師們,也忍不住拿出紙巾拭淚,持續好幾分鐘。部份記者透過直播旁聽也忍不住落淚。
只是保釋申請,已經掀動起整個法庭及旁聽者的情緒。一宗世紀大審判,牽連着全香港人的命運。太多的未知,訴說着這城市正處於一個歷史的關節點。
多達十名被告及其代表律師,其後亦表示需要有補充發言及陳述,法官表示,原訂周三宣佈是否能讓被告人保釋的結果,又要押後多一天。眾被告於周四早上再次回到法庭,接受未知的命運,或為自己的命運作出申述。
散庭後,法庭外刮起猛烈的風,近百名市民在法庭附近聚集,辛勞了多天的律師團隊們,晚飯怱怱吃過了黃店送來的晚餐,拖着放滿文件的行李喼離開。如夢似幻的春夜,有人等着送囚車離開,有人趕回家休息,明天又是另一場硬仗。
郭家麒兒子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首現新型肺炎死亡個案 警告將出現大規模傳播
香港周二(4日)出現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個案,而最新確診的兩起病例均屬於本地感染,當局不排除社區已出現隱形傳播。與此同時,醫護人員的罷工行動升級,堅持政府必須“全面封關”。
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的男患者39歲,在九龍“黃埔花園”居住,上月曾坐高鐵到武漢,其後從湖南長沙返回香港,到月底開始發燒,在醫院隔離治療後確診新型肺炎,他入院後情況一直穩定,但周二早上因病情突然惡化而死亡。
死者的母親是一名72歲長期病患者,她兩天前也被確診為新型肺炎。她與死者一同居住,潛伏期內沒有出游。當局推斷她是被兒子感染。
在同一天,香港再確診兩起新型肺炎病例,均屬本地感染,衛生當局認為本地可能有隱形傳播,不排除未來會有大型傳播。
緊急服務醫護人員也會參與罷工
隨著香港確診個案上升,不少市民以至醫護人員都認為“全面封關”勢在必行。前線醫護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周二展開第二階段罷工,號召所有工會會員罷工,其中負責緊急服務的會員都會參與,據工會估計有大約6000人響應。
周二上午,有超過100名醫護人員在醫管局大樓示威,舉起“政府無能,港人自救”等標語,並戴上白絲帶,要求政府“全面封關”,並以“一人一信”方式向醫管局表達訴求,超過3500名醫護人員遞交請願信。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敦促醫管局就全面封關向政府施壓。
醫管局則表示,受罷工影響,超過4400名員工缺勤,當中大部分是醫生和護士。政府醫院的緊急服務受到嚴重影響,醫管局呼吁參與罷工的職工重返崗位。
林鄭下令官員除口罩再惹眾怒
而近期因為處理封關問題飽受批評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在會見媒體時表示,由於口罩供應緊張,政府會帶頭做起,已下達內部指引,不符使用指引的官員不准戴口罩,而患病、負責前線服務以及在人流密集地方出現的員工除外。
林鄭月娥說:“目的就是把現存和很艱難購買到的口罩,盡量提供給優先人士使用。我們一定要省著用,確保醫護人員有足夠供應。無論是公開露面的官員還是一般官員,如果不符合有關要求就不讓戴(口罩)。我叫他們不准戴,戴了也要摘下來。”
林鄭月娥的決定受到部分輿論抨擊。前線護士張先生反對政府的新措施,認為沒有病的人更需要戴口罩。
張先生說:“你怎樣去界定‘有需要’人士呢?有病的當然是有需要,但沒有病的市民如果要預防(疾病),是否沒有需要呢?絕對不是的。沒有病是否更加需要預防感染武漢肺炎呢?其實所有人都應該有需要,不會好像特首所說,有些人沒有需要。”
身為醫生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不讓官員戴口罩的指令不合理,他說,推出措施的林鄭月娥本身就“有病”。
記者:文海欣、劉少風、高鋒 責編:胡力漢/梒青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郭家麒兒子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首現新型肺炎死亡個案 警告將出現大規模傳播
香港周二(4日)出現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個案,而最新確診的兩起病例均屬於本地感染,當局不排除社區已出現隱形傳播。與此同時,醫護人員的罷工行動升級,堅持政府必須“全面封關”。
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的男患者39歲,在九龍“黃埔花園”居住,上月曾坐高鐵到武漢,其後從湖南長沙返回香港,到月底開始發燒,在醫院隔離治療後確診新型肺炎,他入院後情況一直穩定,但周二早上因病情突然惡化而死亡。
死者的母親是一名72歲長期病患者,她兩天前也被確診為新型肺炎。她與死者一同居住,潛伏期內沒有出游。當局推斷她是被兒子感染。
在同一天,香港再確診兩起新型肺炎病例,均屬本地感染,衛生當局認為本地可能有隱形傳播,不排除未來會有大型傳播。
緊急服務醫護人員也會參與罷工
隨著香港確診個案上升,不少市民以至醫護人員都認為“全面封關”勢在必行。前線醫護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周二展開第二階段罷工,號召所有工會會員罷工,其中負責緊急服務的會員都會參與,據工會估計有大約6000人響應。
周二上午,有超過100名醫護人員在醫管局大樓示威,舉起“政府無能,港人自救”等標語,並戴上白絲帶,要求政府“全面封關”,並以“一人一信”方式向醫管局表達訴求,超過3500名醫護人員遞交請願信。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敦促醫管局就全面封關向政府施壓。
醫管局則表示,受罷工影響,超過4400名員工缺勤,當中大部分是醫生和護士。政府醫院的緊急服務受到嚴重影響,醫管局呼吁參與罷工的職工重返崗位。
林鄭下令官員除口罩再惹眾怒
而近期因為處理封關問題飽受批評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在會見媒體時表示,由於口罩供應緊張,政府會帶頭做起,已下達內部指引,不符使用指引的官員不准戴口罩,而患病、負責前線服務以及在人流密集地方出現的員工除外。
林鄭月娥說:“目的就是把現存和很艱難購買到的口罩,盡量提供給優先人士使用。我們一定要省著用,確保醫護人員有足夠供應。無論是公開露面的官員還是一般官員,如果不符合有關要求就不讓戴(口罩)。我叫他們不准戴,戴了也要摘下來。”
林鄭月娥的決定受到部分輿論抨擊。前線護士張先生反對政府的新措施,認為沒有病的人更需要戴口罩。
張先生說:“你怎樣去界定‘有需要’人士呢?有病的當然是有需要,但沒有病的市民如果要預防(疾病),是否沒有需要呢?絕對不是的。沒有病是否更加需要預防感染武漢肺炎呢?其實所有人都應該有需要,不會好像特首所說,有些人沒有需要。”
身為醫生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不讓官員戴口罩的指令不合理,他說,推出措施的林鄭月娥本身就“有病”。
記者:文海欣、劉少風、高鋒 責編:胡力漢/梒青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郭家麒兒子 在 【直擊香港】和理lunch抗爭者郭家麒醫生表姐申請加拿大政治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錢志健# 郭家麒 #香港人. ... <看更多>
郭家麒兒子 在 記錄者- 【3.13高院筆記】(不斷更新) 不如大家分析下今天5 ... 的推薦與評價
... (拒保) 11:30:郭家麒(拒保) 14:00:彭卓棋(準保) 15:00:柯耀林(凖保)... ... 媽媽說,還沒有想好回去做什麽,也沒定晚上吃什麼,只想讓兒子回去好好休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