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物】
過去的刻板印象中,早期原住民族群因為沒有「文字」而被認為封閉與無知,但從考古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即使這些人位居深山中,但從居住瑯嶠原住民遺址的出土文物告訴我們,早在 13-15 世紀,排灣族家屋就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到我們熟悉的明清以後,中國製的閩粵陶瓷器,更是成了部落的日常用品,甚至發現過江戶時代的日本銅錢呢!
「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郭素秋 副研究員,運用「舊社考古學」研究方法,要讓過去常成為「被書寫者」的臺灣原住民,讓沒有文字的人發聲。
#羅妹號事件 #南岬之盟 #斯卡羅 #卓杞篤 #李仙得 #牡丹社事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挽歌之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唱︰添下巫傷 http://goo.gl/q4EuNv 填詞︰挽歌之聲 原曲︰百姓 諸葛紫岐 徐小鳳 水野繪梨奈 周迅 王浩信 李連杰 卓韻芝 狄仁傑 日向雛田 朱孝天 喬瑁 莊子 范國威 孫慧雪 于素秋 莫文蔚 古明華 上原多香子 韓愈 金鐘國 任志剛 謝賢 鄭中基 丁噹 山口里子...
郭 素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治理態度消極,國際強權因而獲得可乘之機。
相隔不到十年的「羅妹號事件」(1867)、 「牡丹社事件」(1874),便是強權藉口船難爭端、嘗試搶占臺灣的例子。
當時,以漢人為經營體系的糖、樟腦、茶葉出口,讓臺灣躋身世界貿易體系。不過從考古學調查,被清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原住民部落,也並非與世隔絕。
19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石棺內採用屈肢蹲踞葬、複體多次葬,判斷是古時排灣人盛行的墓葬形式。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進一步做考證。
她將考古挖掘的社頂、龜子角遺址地點,與 1904 年日人繪製的「臺灣堡圖」套疊,進行古今比對,證實了這兩處應該就是「羅妹號事件」中力戰美軍的主角──龜仔甪社的相關遺址!
剽悍的龜仔甪社族人,是否孤立封閉、鮮少與外界接觸?考古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社頂遺址的陪葬品相當精緻豐富,有銅環、瑪瑙珠、玻璃珠,閩粵的瓷碗、瓷壺,甚至還有西班牙、墨西哥銀幣,都出現在排灣部族的石棺內。這些充滿「異國風味」的器物,與其他排灣遺址的考古發現相當吻合。
「從屏東牡丹鄉、滿州鄉、來義鄉的出土文物,大概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就大量使用福建燒製的陶罐和青花瓷。」
郭素秋解釋, 來義、恆春半島等排灣舊社皆位居深山,但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十三至十五世紀(宋元時期),部落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
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清時期),排灣族家屋的出土文物,幾乎看不見部落傳統的手製軟陶,中國閩、粵陶瓷器取而代之成為日常用品。
來義舊社甚至挖出日本江戶時代的銅錢。
上述種種的考古發掘意味著:
「三、四百年前,深山部落與外界已有活絡的交流往來,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是海外陶瓷器的消費者。」
「我完全沒料到會找到這麼多海洋性器物!部落看起來很山區、很邊緣,但並不是一般想像的貧瘠和無知。他們大量使用舶來品作為日用品,代表可以穩定地持續取得這些器物。」
郭素秋打趣地說,「其實部落可能過得挺好的,有大鐵鍋,還能用銀幣、瑪瑙珠、瓷碗陪葬。」
但這些海外器物,怎麼遠渡重洋到達南部深山?西班牙、墨西哥銀幣,又怎麼來到龜仔甪社的石棺裡?
目前仍是待解之謎。郭素秋推測,因緣於大航海時代下的殖民浪潮與全球貿易,讓遠在墨西哥的銀幣、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物資,有機會飄洋過海。
同一時期的福建,也出現類似銀幣,隱然勾勒出在美洲墨西哥城、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廈門、臺灣瑯嶠之間輾轉流通的貨貿關係。
透過出土文物、文物的使用痕跡和記號,對照歷史脈絡,考古學家雖無法完全還原銀幣流通的路線,卻獲得了一幅全球尺度的圖像,映照出各地人群透過戰爭、殖民、貿易產生的連結。
而從這一枚銀幣,也隱約窺見臺灣原住民曾在全球貿易舞臺「參一腳」。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瑯嶠 #原住民 #排灣族 #龜仔甪社 #陪葬品 #社頂 #社頂遺址 #舶來品 #貿易
閱讀完整文章: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https://bit.ly/2VyeTR3
郭 素秋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867 年,一艘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南臺灣海域觸礁,船員上岸後遭原住民殺害遇難。此後數年間,清兵、美艦、日軍先後兵臨恆春半島,臺灣捲入詭譎莫測的國際政治角力,福爾摩沙的命運就此改變。然而眾多史料中,事件主角原住民族始終作為被書寫者,而非發言者。「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她運用「舊社考古學」研究方法,重新以原住民的視角理解過去。
郭 素秋 在 挽歌之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唱︰添下巫傷
http://goo.gl/q4EuNv
填詞︰挽歌之聲
原曲︰百姓
諸葛紫岐 徐小鳳 水野繪梨奈 周迅
王浩信 李連杰 卓韻芝 狄仁傑 日向雛田
朱孝天 喬瑁 莊子 范國威 孫慧雪 于素秋
莫文蔚 古明華 上原多香子 韓愈 金鐘國
任志剛 謝賢 鄭中基 丁噹 山口里子 成龍 白韻琹
黎明 廖人帥 符力 褚飛燕 岳飛 秋瑾 魯芬
顧家輝 馬德鐘 趙學而 鄧芷茵 郭采潔 陳鴻烈
他信 蔡加讚 卞和 陸永 阮兆祥 舒伯特 曹仁 孟子
貝多芬 韋小寶 葉繼歡 杜德偉 尹天照 林早舜
高順 穆鐵柱 駱恭 董昭 小室哲哉
彭羚 麥美恩 呂以村
關智斌 前田敦子 張敬軒 成瀬心美
鮑信 潘璋 胡琳 令狐沖 蕭邦 侯活 汪小敏
邵佩詩 幕容復 甄子丹 龔都 蔣志光 余文樂 費翔
苗人鳳 秦沛 寧靜 薛家燕 上官玉 蘇永康
顧家輝 馬德鐘 趙學而 鄧芷茵 郭采潔 陳鴻烈
他信 蔡加讚 卞和 陸永 阮兆祥 舒百特 曹仁 孟子
貝多芬 韋小寶 葉繼歡 杜德偉 尹天照 林早舜
高順 穆鐵柱 駱恭 董昭 小室哲哉
伍衛國 劉佩玥 項羽
霍啟剛 戴思聰 樂易玲 靳竹生 宋冬野 蓋世寶
審配 武安國 道明寺 湛保庶 公孫瓚 姚明 夏森美
龐統 許禇 溫超 傅佩嘉 衛詩雅 向忠發 連詩雅
崔健 賴銘偉 大島優子 酒井法子
藤浦惠 伯邑考 典偉
---------------------------------------
原詞:黃偉文
作曲:Larry Wong@Private Zoo
編: Larry Wong@Private Zoo
監: 舒文@Zoo Musi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bUHhfnZhi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