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與雪地旅行-阿比斯庫】
搭乘這趟往瑞典極圈的火車,從斯德哥爾摩開到阿比斯庫國家公園莫約二十多小時,沿途可以飽覽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山海風光,沿途大半都是雪景覆蓋著森林,偶爾會經過港口,眺望著波羅地海。
阿比斯庫是瑞典北部北博滕省的一個村莊,位在北極圈內。所謂的北極圈是指緯度數值66°34的一個假想圈,以內的都算「北極地區」,陸地部分包括了格陵蘭、北歐三國、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北部。在每年的秋春之際,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到達地球附近,地球磁場迫使其中一部分沿著磁場線集中到南北兩極,當粒子進入極地的高層大氣時,與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並激發,能量釋放產生的光芒形成圍繞著磁極的大圓圈,即極光。
所以很多人問「極光是什麼?」答案不是女神,也不是傳說,更不是千載難逢的奇特景象,而是大自然現象。所以在特地時間前往極圈就有機會抬頭看見天空跳躍著不同顏色的彩光,又以南北緯度67度附近的兩個環帶狀區域內是最長見到極光的區域,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冰島與北歐極圈。
北歐圈的極光聖地以幾個城市最為著名,芬蘭的聖誕老人村羅瓦涅米、挪威的極光首都特羅姆瑟,在瑞典則是以基律那中心。這次要去的是瑞典往芬蘭的邊界的「阿比斯庫國家公園」。
說也巧合,出發前有位台灣的極光獵人-Frank正在招募極光採訪團,所以就同一群媒體在此集合。剛好此時是春分時節,日照的時間比冬日逐漸延長,大約九點日出,四點日落。抵達的第一天還在適應環境,傍晚旅館的服務人員就敲門讓大家出來,請每個人往天邊抬頭看。
我急忙著問:「發生什麼事了?」抬頭往天空看,什麼都沒有啊!服務人員指著遠方說:「是極光。」我努力揉了眼睛,怎麼看都是黑的,一點都不覺得天空上有光影飛舞,彷彿有些白色的雲霧,看上去一點都不像極光。
不過,人的肉眼看不到的,手機卻能拍出來!相機則拍得更好些。才知道極光有區分大小,極光指數(Kp Index)從0到9,是觀測極光的重要指標,當指數越高,代表極光覆蓋的範圍越大,看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手機可下載APP Aurora Now就能查詢。
沒多久,眾人跑去空曠無光害的冰原上等待,因當晚天氣良好,極光條件天時地利人和,滿天的極光用肉眼就能看到,手機也能清楚拍下閃動的模樣。
然而接連之後的幾天,就再也沒看到極光的蹤影,其中一天我們乘坐著雪上摩托車前往阿比斯庫的森林區域。林地四面寧靜毫無光害,每個人都穿上厚重的雪衣,彷彿是南極的科研人員。等待極光的前一個鐘頭人人是興奮到心跳加倍,即使森林處於零下二十度的低溫,也澆不熄對於極光的熱情。但到了後一個鐘頭,滿天星光的美好逐漸變成腳趾頭的凍傷疼痛,手指跟腳指的血已經不再流動,腦子快被痛佔領全部思緒。那個當下真覺得再不回旅館休息,我就要死了。
此刻就像演災難電影,我開始發難說:「可以回去了嗎?」身旁幾個人也跟著附和,看來大夥都冷到受不了。只有兩個來自美國的遊客,依然不肯離去說要等待極光。那時真的很想把這兩人身上的衣服抽掉,心想:「我們不想陪妳們一起死,好嗎?」那個當下真心覺得,沒有極光也沒關係,人能活著比較重要。
回到旅館之後,準備體驗了北歐人最愛的桑拿(sauna)!極光獵人Frank說在北歐的桑拿房就跟廚房一樣重要,泡完溫暖熱水澡後,進到溫度在50度左右的烤房,裏頭正燒著木炭,偶爾用水澆灑著,汗水從額頭緩緩的流出,身體整個熱烘烘的,特別舒服。走出桑拿房後,簡單穿上一件輕薄外套,就能在雪地裡走上幾分鐘也不覺得冷,旁邊的大姐則叫我們趕快把衣服穿上,說這樣特別容易著涼。
冬季極圈旅遊,因為日照短,活動也變得不多。有狗拉雪橇、雪地摩托車、國家公園森林雪地步行等,其外還有兩個特別的活動,就是去芬蘭的納爾維克Novik漁港城市與基律納Kiruna的季節限定冰旅館。
納爾維克同樣位在北極圈內,只是地處芬蘭的峽灣港區,你可以參觀戰爭博物館,同時也是挪威著名的滑雪勝地。我們到訪當地的魚市場,令人訝異的是跟我所認知的魚市場完全不同,漁貨幾乎都是冷凍,除了挪威甜蝦。挪威甜蝦是環保生物,能吃掉浮游動物,從而扮演海洋勤勞淨化者的角色,並含有大量蛋白質及低卡路里。
基律納則是瑞典極圈第一大城,冬日會建置特色亮點「冰旅館Ice Hotel 」,裡面除了由頂級藝術家設計的主題冰雕客房外,還有冷死人不償命的冰酒吧、華麗的冰教堂以及戶外冰雕作品。要在旅館住宿一晚價格不斐,價格一房都是破萬起跳。所幸還有入場參觀門票,有專人帶領參觀,並可以在酒吧喝一杯酒。
極圈旅行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嚮往,圍繞在極光、冰雪跟桑拿中,也是很多人感慨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實際走一遭,並不覺得非要報團才能參加,更非貴到上天讓人剁手,主要貴在是行程費用,住宿跟交通與飲食並沒有想像中難以讓人入手,當然前提必須要有踏出自助勇氣出發。
下一篇 波羅地海的郵輪之旅
-
9/4 9PM 線上直播聊北歐自助旅行 (你們答應會來嗎?
還是很謝謝 Lapland Trip 北極秘境極光之旅 的Frank阿
郵輪大小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於常搭郵輪的朋友來說,對郵輪艙房面積大小應該比較有概念,但對新朋友來說或許就需要一些想像空間了,往往遊輪公司拍攝的文宣或影片等等,感覺艙房面積挺大挺愜意,但實際上的面積又是如何呢?跟飯店房間相比又有什麼差別呢?以下圖片是一些艙房面積的整理,套房等級以上面積當然會大許多,但價格也會多上許多
郵輪大小比較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黑暗騎士》:最懂我的人竟然是你。
.
一,
「解除警鈴的傢伙呢?」
「老大說他一搞定就把他幹掉,少一個人分錢。」
「真好笑,他也這麼跟我說。」
「什麼?不,不,別開槍...」
.
《黑暗騎士》的開場真是百看不厭,也替電影下了註解:關於人的貪婪與不可信任所帶來的混亂。
.
二,
「我很久以前待過緬甸,我和我朋友替當地政府做事,他們試著用珍貴的寶石收買部落的首領,結果政府車隊還是在叢林被土匪襲擊,所以我們試著把寶石找回來,但是,半年內我們沒看見首領跟任何人交易。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小孩在玩,柑橘大小的紅寶石,原來首領把寶石隨手亂丟...」阿福
「那他為什麼要搶劫?」韋恩
「因為他覺得很好玩,因為有些人要的並不是金錢,你不能收買或威脅他,更不能跟他講道理,#有些人只想看世界陷入混亂。」
.
以前看《黑暗騎士》,只覺得很精彩刺激,這次重看卻覺得劇情好真實好令人唏噓,只要上網看一些熱門議題底下的留言,很容易就會浮現「有些人只想看世界陷入混亂」的心情。
.
三,
「那群黑道蠢蛋以為你死了,一切都會恢復原狀,只有我知道真相,你改變了一切,永遠無法回頭。」小丑
「那你為什麼還要殺我?」蝙蝠俠
「我並不想殺你,沒有你我該怎麼辦?回去搶黑道的錢?不,不,不。你圓滿了我的人生。」
「你只是為錢殺人的垃圾。」
「別學他們說話,你跟他們不同,就算你想跟他們一樣也沒辦法,#在他們眼裡你只是一個怪胎就跟我一樣,他們現在需要你,一旦他們不需要了,就會把你棄之唯恐不及。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原則,全都是個爛笑話,麻煩一來就什麼都不管,他們毫無原則,只會隨波逐流。我會示範給你看,當災難降臨...這些文明人,他們會自相殘殺。我不是怪物,只是想法比大家先進。」
.
小丑討厭秩序?其實不是,混亂就是小丑的秩序。他在《黑暗騎士》裡,略施小技(威脅利誘),破壞每個人心中的規矩,讓他們成為小丑的共犯。就連蝙蝠俠也有受到小丑的影響,利用高科技去監聽每個人(侵犯所有人的隱私),只為了逮到小丑(為了達成目的,蝙蝠俠也是可以暫時放下道德顧忌)。然而,小丑的計劃終究沒有成功,影片後段的郵輪炸彈選擇題,違反了小丑對人性本惡的認知,而蝙蝠俠代替丹特扛起罪責,進一步破壞了小丑急欲打亂的社會秩序。
.
以前看《黑暗騎士》,非常不愛郵輪那一幕(覺得這件事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應該有一艘船炸了),這次重看,反而能接受這個設計,或許在這個時代,#我們都需要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吧。
.
「爸,他為什麼要逃走?」
「因為我們必須追捕他。」
「他又沒做錯事。」
「因為他是高譚市應該有的英雄,但是現在人們不需要他,所以我們要追捕他,他承受得了,因為他不是英雄,而是沈默的守衛,時時警戒的保護者,他是黑暗騎士。」
.
《黑暗騎士》裡,丹特的黑化並非是突然轉變,在瑞秋死前,丹特就已經變得有些偏執。韋恩對丹特堅定不移的信仰(相信他能成為光明騎士),其實是有些過度樂觀與盲目。若說小丑的信仰是混亂,那麼韋恩的信仰或許是希望,小丑製造動亂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韋恩強化希望(包括揹下丹特的罪,成為全民公敵)來證明自己的信仰無誤。小丑和韋恩看似天差地別,但其實他們都是宗教狂熱份子,為完成心中的願景,無法成為群體的一份子(異類),只能獨走。
.
對我來說,#小丑和蝙蝠俠其實是同一類人:儘管理念不同,但為了實踐理想而付出的努力與犧牲卻很相似。但丹特跟他們不一樣,丹特太容易被煽動,在信仰路上,他是失敗者。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比較貼近丹特的意氣用事,都距離小丑和蝙蝠俠的強大信念遙遠,因此觀眾很少會被丹特吸引(他是我們自身的反射),卻很容易愛上(崇拜)小丑和蝙蝠俠(他們是像「超人」一樣的存在)。
.
#這些年來黑暗騎士在我心目中的分數一路向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