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
如果中文的「谷辣斯.搭嘠」其實比 Kulas Yotaka 更能精確地對應發言人的族語。那又何必捨中擇英呢?
近來內閣改組,但行政院沒改掉發言人得由爭議製造者擔當的傳統。前任發言人徐國勇上任後就以姑婆芋聞名全台灣,而新上任的Kolas Yotaka則是從名字開始就成為矚目焦點。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她的名字為何會起爭議。
Kolas Yotaka女士一上台,就要求大家去記她名字的羅馬拼音版本,說漢字沒辦法正確的拼出她的阿美族名字。有的人認同這個說法,有的人嗤之以鼻。這形成了第一個爭議焦點。
第二個焦點是,據發言人自己的說法,Yotaka這個字,是她父親的日文名字,她依照阿美族的習俗取父親名字的一部分,形成自己的姓名。
許多人認為,為什麼一個日文的名字,應該成為原住民族的傳統?如果要宣揚原住民族文化,不是應該把日本名字改掉嗎?在回答以上的兩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梳理一下,阿美族的羅馬拼音是怎麼運作的。
ABCD這幾個西方字母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大家都學過英語,或至少知道一些廠牌的英語名稱。但這些字母套用到不同的語言去,就會有所差異。
以發言人的名字為例,Kolas的K不送氣,用英語標記的話,應該寫作G,注音符號可以寫ㄍ,a則發成ㄚ。而阿美族羅馬拼音中,o和u都念作ㄨ,因此發言人的國語漢字拼音「谷辣斯」其實還原度相當高,並不比羅馬拼音遜色。
發言人的名字後面的Yotaka,依據發言人的說法,是他父親的日本名字,日文漢字寫成「豐」。很多人就因此質疑,日文的豐應該寫成Yutaka,而不是Yotaka,而且Yotaka在日文中有不雅的意思。(為了避免被吉,請大家自行查詢)
這邊我猜測,是出現了某種日文和阿美族語拼音的洋涇浜現象。如我前面所述,阿美族語中的o和u都發注音的ㄨ,所以發言人的名字才出現了以o代u的情況。
另一個支持我這個洋涇浜論述的證據,就是發言人自己。發言人上電視,所唸出來的發音,Y按照阿美族語念成ㄧ,所以Yo念成ㄧㄨ合音的you,然後t也照阿美族語的羅馬拼音發成不送氣ㄉ,用英語標記寫成d,後面的k也不送氣。
所以,雖然這個字原來是日文,但發言人已經把它阿美族化了。而發言人的漢字拼音「尤達卡」在這邊是略顯不足了,不過發言人如果非常重視原音還原的話,可以選用「搭嘎」提升還原度。
經過以上的語音學探討,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發言人國語漢字的音譯,其實並不比羅馬拼音來得糟,重點還是你怎麼選字。漢字與羅馬拼音比起來,對台灣大部分人來說,也比較簡潔好懂,立刻能夠上手。
如果行政院發言人的工作是阿美族語拼音教學,那我會認為她要求大眾用羅馬拼音稱呼她是有道理的。但身為中華民國的政務官,第一要務應該是要讓普羅大眾能無障礙的認識你,而不是增加民眾的麻煩。
況且我國對於原住民族的身分證件,並沒有讓原住民只用羅馬拼音登記,目前的做法,是漢字與羅馬拼音並列,遵守現行法令也是一個公務員的義務。如果她覺得音譯冗長,意譯也未嘗不可。
至於日本姓名的問題,我認為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看待歷史的遺產,文化總是多元融合,彼此影響的。羅馬拼音是外來傳教士的發明,原住民族吸收了它,變成自己的,日本人留下來的東西,也可以同樣看待。
但我也希望發言人能用同樣多元的角度看待她的漢字名字。漢字也是外來發明,但原住民族也一樣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包容它,把它當作與台灣其他族群接觸交流的橋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