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略了尿檢!!💧
尿液集結了身體排出的代謝產物。除了是評估腎臟功能不可或缺的一環之外,也有助於評估其他臟器。
以下介紹一下這個常常被忽略的重要檢驗
首先,採集的方式需要列入考量:體外收集、膀胱穿刺、導尿,採集的方式會影響檢驗的結果。
✏️尿液顏色與清澈度:尿液外觀的改變,可能是健康問題的警訊。
✏️尿比重:尿液的濃度。應使用折射計(refractometer)來測量,尿液試紙不準確。這是評估血檢腎指數不可或缺的一項數值。
✏️尿液試紙
💧pH值:與體內酸鹼平衡、感染、結晶種類等等相關。尿液試紙可以提供初略的資訊,準確的數值建議使用酸鹼測量計喔!
💧尿糖:與糖尿病、腎臟病等等有關
💧尿酮:與酮酸血症、長期飢餓、攝取過多脂肪相關
💧膽紅素:與溶血症、肝膽疾病相關
💧尿膽素原:尿液試紙可以偵測正常或升高,但無法偵測降低。升高與溶血疾病或肝功能下降有關。
💧血尿、血紅素、肌紅素:尿液試紙的血液項目遇到以上三種物質皆會呈現陽性,需加以區分。血紅素與血管中溶血相關,肌紅素與肌肉疾病相關。
💧尿蛋白:分為腎前(eg. 高血壓)、絲球體、絲球體後。如陽性反應,離心後再檢驗一次。
💧硝酸鹽與白血球:不準確
✏️顯微鏡尿渣檢驗:
非常重要的檢驗,但也常常被忽略。
慢速離心1000-1500 rpm,3-5分鐘。建議未染色與染色後兩者皆檢驗。
主要檢查細胞、結晶、圓柱體的種類與數量,細菌,寄生蟲卵等等。
✏️尿液培養與藥敏試驗:
需以無菌方式採尿,例如膀胱穿刺。
研究顯示22%慢性腎衰貓、12%沒有良好控制的糖尿貓與12%甲狀腺亢進的貓有泌尿道感染。因此尿液培養應列為這些患者的例行檢查項目之一。
接下來跟大家解說一下,採集尿液後要如何保存?
理想狀況下,尿液採集後應於30分鐘之內檢驗。存放時間與溫度會改變尿比重、酸鹼度與晶體的形成。以下可以幫助保存樣本的完整性:
1️⃣冷藏(攝氏五度)可以存放2-3小時,甚至隔夜。樣本需回溫至室溫做檢驗,才能取得準確的尿比重與尿糖。
2️⃣樣本應避光。光照會降解膽紅素,一小時內即無法偵測。
3️⃣圓柱體與細胞物質會在鹼性尿液中降解。晶體因酸鹼度的不同,隨著時間產生。因此,酸鹼度應該儘快測量。
雖然是廣告,內容細膩地點出,毛孩子很敏感地感受到主人的心情,我們卻很容易忽略了毛孩子的心情與那些細微的訊息...
Lan看不懂日文,沒有推薦產品的意思,但廣告內容不錯。
https://youtu.be/BSLqY8EI9Bk
酸鹼 試紙 種類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漫談食物酸鹼] 酸的梅子,讓體質偏鹼的梅子!?
前陣子和朋友聊完天後,朋友突然問我一個問題:「喝起來酸酸的莓類果汁,和高鹼性的綠色植物飲品一起喝,會不會酸鹼中和,讓鹼性的飲品失去了調整酸性體質效果?」之前也有學生因為要做專題報告而在臉書上詢問酸鹼體質相關問題;而以前在上課或做營養諮詢時,也常遇到人們詢問諸如「為什麼梅子吃起來是酸的,但卻是鹼性食物?」的問題。因為關心這類話題的人很多,所以決定來談談酸鹼食物與酸鹼體質議題^_^
@“酸”的食物&”導致體質偏酸”的食物,是兩種不同的定義!
講到酸鹼,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梅子吃起來明明是酸的,為什麼卻說它是會讓體質偏鹼的鹼性食物?」…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前後兩個「酸鹼」指的是不同東西,所以自然會出現前後兩個答案不同,一酸一鹼的結果。
@食物酸鹼定義,是以PH值(酸鹼值)來評量
「梅子吃起來是酸的..」指的是梅子本身的PH值(酸鹼值)為酸性。PH值是用來測量酸鹼的指數,數值從1~14,PH值=7為中性,大於7是鹼性,小於7則是酸性。梅子的PH值為2.80 - 3.40,所以它是酸性。一般而言,食物中所含的酸(如醋酸、檸檬酸、蘋果酸等)越多,測起來的PH值就會越低,而只要PH值小於7就可稱為”酸性”食物。
由於食物中的酸會賦予食物偏酸的口感,故想知道某食物是酸性還是鹼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吃,只要嚐起來是酸的就是酸性(PH值低)的食物。不過若該食物的酸度不高的話,光靠味覺就不見得準了,例如香蕉的PH值約4.5~5.2,酪梨PH值6.27 - 6.58,兩者都算是酸性,但你吃起來卻不會覺得酸。所以,測量酸鹼值最準確的方法還是要靠PH試紙,或PH檢測儀^_^
@體質酸鹼概念,講的是食物代謝後產物
後者「梅子是鹼性食物」指的是梅子進入體內,經消化、吸收、代謝後,會變成酸性,還是鹼性物質。由於梅子經代謝後產生的是鹼性物質,故梅子被認為是可以讓體質偏鹼的「鹼性食物」。這和之前所說、化學上的酸鹼檢測(測PH值)定義是不同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梅子和檸檬吃起來是酸的(PH值低),但卻是鹼性(體質)食物。
那麼,”代謝後為酸性或鹼性”指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主角指的是食物中的礦物質。食物中的礦物質在體內經代謝後會產生鹼性離子和酸性離子,兩者共同參與身體的酸鹼平衡調節作用。檢測食物所含礦物質的方法是將食物經高溫燒成「灰」(食物中的醣類、蛋白質和脂肪會被燒掉,燒不掉的部分就是灰,就是礦物質),然後將這些灰溶於水來測定。若灰中的礦物質以陽離子,如鉀、鈣、鎂、鈉等居多,代謝後就會呈鹼性離子,所以這類食物會被稱為鹼性(體質)食物;反之,若陰離子磷、硫、氯等含量較多,則會在體內形成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質,此類食物則稱為酸性(體質)食物。
*正確的食物酸鹼&體質酸鹼概念!
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主食類(五榖雜糧)、肉類(蛋豆魚海鮮肉類)因含磷、硫等物質較多,故屬於酸性(體質)食物。蔬菜水果因鉀、鈉、鈣、鎂等礦物質較多,故為鹼性(體質)食物。牛奶雖然富含磷,但鈣含量更高,故為鹼性食物。油、糖等調味料因礦物質含量非常低,所以為中性食物;鹽的化學結構是氯化鈉,其中氯離子和鈉離子一樣多,所以也是中性食物。簡單地說,動物性食品中除牛奶外多半是酸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除五穀雜糧、豆類外,多半為鹼性食品;而鹽、油、糖、咖啡、茶等都是中性食品。
@看待酸性(體質)食物的正確概念!
很多人會把酸性(體質)食物視為惡魔,癌症、慢性病的罪魁禍首。事實上,這是對食物的不了解以及過渡曲解所衍生的錯誤觀念。下面才是有關酸鹼體質的正確概念:
1. PH<7的酸性體質是誇大的說法。我們身體內部的酸鹼度介於PH7.35~7.45之間,若以PH值7為酸鹼分界線來看的話,所有健康人的身體均為鹼性 (弱鹼性),故不存在PH<7的酸性體質。
2. 食物無法影響身體的酸鹼值。即使食物代謝後會成為酸性或鹼性代謝產物,但因為我們身體有很精密的系統(透過緩衝系統、呼吸作用、腎臟排泄等機轉多管齊下)來將身體酸鹼值維持在PH7.35~7.45間,這個過程並不會受到食物的影響。故吃酸性(體質)食物會導致酸性體質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事。
3. 健康的關鍵在於均衡飲食,而非多吃鹼性食物。從上述體質酸鹼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會讓「體質偏酸」還是「體質偏鹼」的酸性/鹼性食物,主要是依照該食物所含礦物質種類與量來判斷的。而對身體來說,不管是鉀、鈣、鎂、鈉等陽離子,或磷、硫、氯等陰離子都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富鉀、鈣、鎂、鈉的鹼性食物,吃太多也會有害身體健康(大家應都知道鈉吃太多對血壓不好,鈣吃太多可能罹患結石>_<)。所以,想要預防癌症、慢性病的關鍵重點在於『飲食均衡、廣泛攝取不同食物』,『多吃新鮮食物,少吃過度加工、營養價值低的食物』,而非多吃鹼性食物,忌吃酸性食物喔。
#Stella健康飲食主題文章 #食物酸鹼 #體質酸鹼 #營養闢謠
#Stella生活營養學 #飲食迷思 #酸鹼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