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讀大稻埕📚 #選片指南 #講座推推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台北老街》
◼︎ 選片關鍵字: #理解台灣史必讀
台灣人文民俗專家,莊永明老師代表著作。
台北老街擁有暢銷書與長銷書的雙重美譽!
歷史的軟跡,能留痕之處並不多見,而「台北老街」保住了一老建築,雖然這些當代的建築已經都是在風燭殘年中,畢竟幢幢都是歷史見證物,它能夠矗立便是我們的幸運,這種「歷史教材」是獨一無二,不能再求,誰忍心讓其消毀呢?
#莊永明老師 在本書中對於「台北」的定義為,以艋舺、大稻埕與城內為主的範疇;從三市街開始,便是台北身世的起源,也是莊永明老師在本書中特別彰顯的所在。請看莊永明老師娓娓道來,這座城市最美的故事、最動人的歷史。
◼︎ 作者介紹 ◼︎
莊永明(1942-2020年),台北市大稻埕人。1980年,應詹宏志先生之邀,在中國時報開闢一個「台灣第一」的專欄,每週一次、有系統地撰寫出台灣的人文、歷史等文化性的文章,前後長達一整年。在這個專欄中,陸續介紹過「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台灣第一個畫家──黃土水」等。這個專欄推出後,讀者反應非常熱烈。很多人甚至主動提供更多的相關資料。
莊永明首開先例地整理出「台灣第一」的文稿,著名的文學家柏楊就說過:「莊永明是台灣第一個寫出『台灣第一』的人。」著作有《台灣第一》、《台灣記事》上下冊、《台灣諺語淺釋》10冊、《台灣風情》、《台北老街》、《台灣歌謠追想曲》、《台灣名人小札》、《台灣先聖先賢傳──韓石泉》、《傳唱台灣》、《島國顯影》、《呂泉生的音樂世界》、主講《台灣歌謠尋根》CD、2020年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合作的《臺灣歌謠傳鄉情—食百二,唱一二○》(臺語篇)CD專輯、《立言傳曲──莊永明口述影音紀實暨文稿紀念專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
#莊永明 一輩子撰文並親身導覽,或在 #迪化街 或在許多台北老街,為 #台北文史 留下難以忘懷的身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8 / 28 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台灣六O年代的集體記憶,再續大稻埕
你知道五十年前的大稻埕長什麼樣子嗎?
聽兒童文學界的常青樹——曹俊彥老師暢談五十幾年前大稻埕日常街區,分享說故事時必備的“紙芝居”,讓我們透過線上講座回到「台灣60年代的大稻埕風景」,亦談與兒童文學界點子王 #劉興欽 漫畫家,相遇的起點。
大稻埕是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繪本作家曹俊彥,不僅是寫故事的人、更是以圖像說故事的人,《曹俊彥回OOO》系列,不僅是以文字記錄了大稻埕的歷史的點滴,更刻畫了台灣六零年代中期到七零年代末期的社會氛圍與精神。
出版社| 玉山社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曹俊彥 #莊永明 #走讀 #大稻埕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明@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尹昭德 #李淑楨 #楊思標 #大愛劇場百歲人醫 #慈濟護專 #花蓮慈濟醫院 #大愛電視 #百歲賀禮 #大愛劇場 #臺大醫院 #臺大醫學院 #杜詩綿 #曾文賓 #大愛劇場20周年音樂會 《緬懷百歲人醫 楊思標教授》 1920年出生的楊思標教授,昨天5/26下午安詳辭世。 曾任臺大醫院、臺大醫...
「醫學人文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醫學有故事 的評價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2020慈濟醫學年會說最美的醫療人文故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醫學人文故事 在 醫學有故事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評價
醫學人文故事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佛羅倫斯靜物女神】
文藝復興時期因為人文主義興起,翻轉了中世紀以來的藝術創作主題與表現技法,權貴品味和藝術家才能的結合也造就眾多經典作品;然而藝文發展蓬勃熱鬧如文藝復興時期,肯定不會只有單一表現,除了眾所周知,圍繞在宗教主題、神話故事、歷史事件和肖像畫等大師傑作之外,到了文藝復興晚期,靜物畫越加受到歡迎。
當時身為絕對少數的女性畫家喬凡娜・加佐尼(Giovanna Garzoni,1600-1670)就是靜物畫領域中的佼佼者,也是義大利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人家不僅技藝高超,甚至成就傑出,收入豐厚,成為托斯卡尼第五代大公斐迪南二世・德・梅迪奇(Ferdinando II de' Medici,1610-1670)宮廷內的寵兒。
------------
喬凡娜是最早投身靜物畫的女性畫家,因為傑出表現獲得時人一致推崇。實際上喬凡娜作品非常多樣化,包含肖像畫、袖珍畫、宗教和神話題材,和古代大師傑作複製品,但她始終以風格獨特的靜物畫最為人熟知。
她最常使用的作畫媒材是蛋彩和牛皮紙、羊皮紙,那些色彩妍麗姿態生動,細緻入微栩栩如生又充滿感官趣味的動植物描繪,深深獲得貴族贊助人喜愛,梅迪奇家族就曾多次委託喬凡娜作畫,把她的作品拿來裝飾自家別墅和宮殿。
有了梅迪奇加持,喬凡娜作品身價更是水漲船高,眾人爭購。17世紀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利奧內・帕斯科利(Lione Pascoli,1674-1744)曾表示,喬凡娜受歡迎的程度讓她可以為作品隨便開價,但照樣還是有一堆人收購買單。
相異於同年代女子幾乎終生遵守傳統規範,甚至受教有限,謹守傳宗接代之〝重責大任〞,無知又封閉,才能傑出、性格更不凡的喬凡娜則是在義大利四處,如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那不勒斯和都靈(Turin)等地進行學習或者發展事業,或許還可能遠赴法國。她的一生見識之豐富,成就之豐碩,肯定曾經讓許多受限於古板窠臼的女子羨慕不已。
------------
喬凡娜的職業盛世,或許可以歸功於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配合得當而造就,當時的人文背景就是其中重要因素。
儘管之前許多藝術家都把觀察自然現象作為靈感來源,但是要到16世紀現代科學雛型誕生時,例如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和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天文學理論、數學、物理學、醫學、地理大發現和金屬活字印刷術發明等重要事件帶動科學長足進展,才提供了觀察和解釋自然世界的嶄新方式。
還有,托斯卡尼的自然美景和傳統,孕育當地人鍾情於植物花卉和園藝種植的興趣,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串聯科學發展,自然更有助於研究植物科學,再融合梅迪奇家族對於藝術的熱愛融合,便孕育出精彩的靜物畫成果。
梅迪奇家族的〝植物熱〞從早期的柯西莫・德・梅迪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和有〝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之稱的羅倫佐・德・梅迪奇(Lorenzo di Piero de' Medici,1449-1492)開始,都已經對植物學產生興趣並贊助植物學研究,再到200年後喬凡娜所服侍的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德・麥地奇,更是修復了曾經衰落的比薩和佛羅倫斯植物園,同時擴建比提宮(Pitti Palace)和波波利花園(Boboli Garden)。
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大公們長期對於自然科學和藝術的熱情支持,都滋養了喬凡娜創作靜物畫的有利環境。
梅迪奇宮廷向來有眾多知識分子、藝術家和科學家交遊往來,藝術與科學如此緊密交織,而17世紀宮廷中人對於科學研究和圖像都非常感興趣,喬凡娜剛好趕上了佛羅倫斯這股追求自然科學,尤其是植物學和園藝學的熱潮。她的作品迎合梅迪奇家族的藝術興趣,完美聯結自然科學與藝術,因而大受歡迎。
------------
從《有檸檬的一碗靜物》(Still Life with Bowl of Citrons,late 1640s),足以見識到喬凡娜功力如何強大。
一樣是敷彩於牛皮紙上的蛋彩畫,畫面中央有一大碗水果,這是喬凡娜的構圖特色。她也擅於運用細密精巧的微小色點,精心打造物體質感的差異性。兩種不同品種的檸檬連枝帶葉被放在略顯破損的陶瓷碗裡,檸檬表皮的粗糙質地、堅實的樹枝對照果實圓潤外形、精緻星形花朵和精描呈現的綠葉,在紋理和形狀都有彼此映襯之效。
喬凡娜刻意藉此展現她對自然的精確觀察、處理顏料的能力和嫻熟的技巧。而畫面前方的花朵和昆蟲都是為構圖增添趣味之用,而非如荷蘭靜物畫那樣隱含警世意涵。
然後,你看那輕薄透明如綢紗般夢幻纖細的昆蟲翅膀,不正是顯示她掌握顏料和筆觸的能力有多驚人嗎?
------------
關於喬凡娜的技藝養成過程,學術界尚未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她應該受到了義大利前輩畫家雅各波・利戈齊(Jacopo Ligozzi,1547-1627)所影響。喬凡娜和利戈齊相同,都為梅迪奇宮廷服務,以動物和植物標本作為繪製主題。這時期的藝術家,即使是義大利藝術家,依舊奉北方文藝復興大師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為自然主義繪圖大師,喬凡娜也是如此。
她可能收藏杜勒作品,並且跟著臨摹,另外也研究北方靜物畫大師如博舍爾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1573-1621)、范・德・阿斯特(Balthasar van der Ast,1593/94-1657)之作,這些都是為了更加增進技巧和表現。
其實就連大公本人也派人在歐洲各地收購荷蘭和法蘭德斯靜物作品,甚至延攬阿爾斯特(Willem van Aelst,1627-1683)和希里克(Otto Marseus van Schrieck,1613-1678)等北方畫家來到佛羅倫斯工作,進而使得北方的藝術風格影響了托斯卡尼本地畫家。不過相較之下,托斯卡尼的靜物畫卻更加自然主義,因而喬凡娜的靜物畫雖然師法北方藝術著重精緻細節,卻不帶有道德訓示之意味。
為了精準觀察詳加捕捉,喬凡娜肯定會在工作時使用放大鏡協助觀察物體和作畫。
儘管畫面不大,然而由於精工細描,過程複雜,往往耗時甚久,甚至可能在日復一日的繪製過程中,親眼見證眼前的水果麻豆們從青澀漸趨成熟的轉變。使得喬凡娜的靜物畫就主題或是尺寸而言雖屬小品之作,卻是精心打造絲毫不含糊,也具備極度賞心悅目的觀看效果。
------------
1651年,喬凡娜約莫51歲時搬移至羅馬定居,但仍為梅迪奇宮廷效力。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和大公夫人,以及大公的兄弟們,都是喬凡娜遠在佛羅倫斯的忠實粉絲,他們依舊熱愛喬凡娜作品,並頻繁下訂單。
梅迪奇家族延續至斐迪南二世時,實力已經大不如前。這位個性溫和,卻在對外事務顯得無能的大公在那個紛爭不斷傾軋未停的年代,根本無法在羅馬教廷、法國和西班牙等強權之間捍衛利益,堅守佛羅倫斯的完全獨立,並且眼睜睜看著伽利略被教廷迫害,嚴重打擊了梅迪奇家族聲望和身為科學贊助人的聲譽。然而幸虧他老人家自己對藝術和科學充滿濃厚興趣,加上需要藉此作為加強聲望之手段,斐迪南二世從1628年掌權直到1670年去世,始終淋漓發揚家族贊助藝術人文的傳統,大力實施一連串文化政策,而喬凡娜正好躬逢其盛。
喬凡娜的畫作向來精心構圖,色彩鮮麗,具有強烈裝飾感,她常常會將相同元素以不同方式組合在許多作品中,再加入有趣細節和各種巧妙安排而創造出嶄新效果,營造視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新體驗,透過她的眼睛與畫筆重新打造自然本質。
另外,喬凡娜的靜物畫也反映時代趨勢,結合本地動植物和異國情調,像是東方瓷器、中南美洲植物花卉和來自平洋的鸚鵡螺等,增添欣賞的愉悅和畫面興味,也用來暗示金主梅迪奇家族的財富和園藝技術,另外更具有作為宣揚托斯卡尼物產富庶、物資豐饒之政治宣傳作用。例如喬凡娜筆下的朝鮮薊就有此意味,朝鮮薊原產於中東,15世紀便在義大利廣泛種植,尤其是托斯卡尼地區,畫出各種朝鮮薊,就是用來標誌托斯卡尼物產的榮耀。
既是美不勝收可愛多彩,又能強調政績發揚光大,喬凡娜也太惹人愛了,難怪一直被梅迪奇家族捧在手掌心~
------------
終其一生,喬凡娜的事業始終維持不墜,可能還比許多男畫家來得出色,1666年,她立下遺囑,將全部遺產饋贈給羅馬畫家協會「聖盧卡學院」(Accademia di San Luca),條件式必須將她安葬在聖盧卡協會的教堂墳墓裡。4年後,喬凡娜去世,留下許多至今看來仍讓人動心不已又大感驚奇的精彩作品。
歷經數百年沉寂,從1960年代開始,喬凡娜又開始獲得注意,只要有她的作品出現在拍賣會上,通常都會造成多人競標的盛況。要是有機會,我也很想把喬凡娜筆下的美麗世界帶回家啊~
有趣的是,由於詳實反映17世紀托斯卡尼動植物生態,她的作品也常常被與托斯卡尼食譜並列設置,作為圖解說明,進而引發食慾。
下回如果你翻到一本古代托斯卡尼食譜,可能也會是欣賞佛羅倫斯靜物女神翩翩才華的好時機,順便想像數百年前,它們在梅迪奇家族別墅曾經擁有的風光歲月。
#佛羅倫斯靜物女神
#靜物畫太美
#梅迪奇原來是植物控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醫學人文故事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 系列講座2🧑🏽🌾
#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 又來囉~系列講座2,同樣邀請到 #林益仁 老師,這次老師要與我們分享二十年來,在尖石鄉的泰雅人口中與他們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故事。從傳統到現代的泰雅農耕文化變遷,從土地智慧到當代科技農業與市場經濟,逐漸疏離土地的過程中,對當地的泰雅人產怎樣的衝擊與變化,趕快來聽聽林益仁老師的述說~除了老師4個場次的分享,每個場次還有不同的對談人喔!
-
☑️地點|Google meet線上進行
👤主講|林益仁/臺北醫學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吳思儒/景澤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
🌐活動專頁 https://fb.me/e/1yTlaD8Vw
🌐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og2pYg (免費報名U~)
第一場【小米都去哪裡了?1960s的民歌啟示】
時間|2021.08.12(四)19:00-21:00
對談|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總幹事 Lahuy Icyeh
第二場【颱風天打香菇—物候學與生態農夫的結盟】
時間|2021.08.19(四)19:00-21:00
對談|小米媽媽
第三場【桂竹林裡的自然農法—泰雅「竹聯幫」的見證】
時間|2021.08.26(四)19:00-21:00
對談|傻瓜農夫
第四場【水蜜桃與冰淇淋—教宗的「生態皈依」訊息】
時間|2021.09.02(四)19:00-21:00
-
聯絡資訊📞蔡/余小姐 02-23714597
主辦單位👍🏽臺北記憶倉庫、景澤創意、小米方舟
圖片來源🙏🏽 臺北記憶倉庫
-
#線上講座
#Ingay資訊分享 #活動 篇
ℹ️臉書搜尋「活動」,可以快速找到Ingay與團隊為大家整理的全國活動資訊喔ℹ️
———————————————————
加入Ingay的Line好友‼️
Line連結|https://lin.ee/fykSmOb
Line ID|@ingaytali
醫學人文故事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尹昭德 #李淑楨 #楊思標 #大愛劇場百歲人醫 #慈濟護專 #花蓮慈濟醫院 #大愛電視 #百歲賀禮 #大愛劇場 #臺大醫院 #臺大醫學院 #杜詩綿 #曾文賓 #大愛劇場20周年音樂會
《緬懷百歲人醫 楊思標教授》
1920年出生的楊思標教授,昨天5/26下午安詳辭世。
曾任臺大醫院、臺大醫學院院長的楊思標教授,是慈濟護專(現為慈濟科技大學)的第一任校長。三十多年前,是他邀請當時臺大醫院的兩位副院長,杜詩綿與曾文賓醫師,一起到花蓮協助證嚴上人創建慈濟醫院。對於慈濟的醫療、教育志業,他貢獻良多。
退而不休的楊教授也布施他豐厚的生命故事,成就慈濟的人文志業,使得大愛電視能夠製播「百歲人醫」這齣大愛劇場,見證良醫典範,做為他一百歲的生日賀禮。
2019年9月7日在大愛劇場20周年音樂會上,飾演他的演員尹昭德特別出席與他喜相逢。
「對於楊教授,我非常感佩、感動、感恩。」相信尹昭德的這番話,也是有緣與楊教授相遇的人的肺腑之言。
虔誠祝福楊思標教授。
大愛阿明❤️
2021.05.27
醫學人文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介紹
訪問作者:皮國立
內容簡介:
如何寫歷史?最強的實作力!
第一本以臺灣及華文視角,
談論史學閱讀、寫作與教學的整合性專書,
文史學生和人文愛好者的必備工具。
以嶄新的視角重新認識史家的閱讀與寫作,
用通俗筆調詮釋高深的史學方法,
將人文素養轉化成執行實務的基本功。
讓史家的技藝,貼近真實生活,
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實作和訓練,
應用於文史系所、中學新課綱,
甚至職場、學術江湖、生命態度,
一般人都能受用的實務史學方法。
非虛構的閱讀與寫作,有核心,有步驟,
解決問題,提升思考力,
改變看世界的眼光。
史家的閱讀與寫作不只是技巧與方法,更是一種真切的日常態度與精神!
本書從「個人的歷史經驗」與「近代歷史人物的經驗」兩者出發,以歷史學者的閱讀和寫作技藝為主,用實際的情境案例,搭配歷史人物的經歷,來為讀者闡釋史家的閱讀、寫作和日常生活、心靈與思考等方方面面的故事,讓讀者讀過後能習得方法並有實際的收穫,進而增強寫作力,並將閱讀融入自己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中。
作者簡介: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
著有《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中醫抗菌史:近代中西醫的博弈》、《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等專書,並合編《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藥品、疾病與社會》等論集。另有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70餘篇。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醫學人文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遠離失眠與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
透過練習,
重新認識自己,活化心靈,
用24週的時間帶你擺脫失眠,
回歸正常生活。
★剖析壓力,解決失眠困擾
12個面臨不同困境的案例故事,告訴你日常的壓力源有哪些?搭配不同的互動練習,一步一步從根本解決問題。
★五大向度練習,認識自己
透過心理、運動、活動、飲食、藝術創作,五大不同向度的練習方式,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心境與作息,給大腦快樂的暗示,解除你的壓力源。
★互動式治癒,激發新思維
透過設計好的題目與互動練習,激發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日常的變化,幫助你學會新的思考方式,讓過熱的腦袋降速,進入放鬆的狀態。
作者簡介:劉貞柏(阿柏醫師)
劉貞柏醫師現任柏樂診所院長,國立中央大學諮商中心兼任醫師,前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接受完整訓練,包括門診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及住院藥物暨認知行為治療訓練。推廣使用人文藝術創作媒材結合精神醫學、心理治療領域專業知識來提升靈性感知、豐富生命。著有《失眠關鍵50問》、《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等書。
醫學人文故事 在 2020慈濟醫學年會說最美的醫療人文故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點一滴愛的 故事 可以透過文字記錄傳得更廣。慈濟 醫學 年會第二天,包含三個主題演講,及頒獎典禮等活動,今年舉辦『最美的醫療 人文故事 』徵文比賽。 ... <看更多>
醫學人文故事 在 醫學有故事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推薦與評價
《醫學有故事》希望帶大家走入台灣醫師的內心,看他們秉持何種信念,體恤幫助受苦的病患,讓台灣美好的醫學人文精神被看見。Seeall.RelatedPages. 閱讀更多. ... <看更多>
醫學人文故事 在 醫學有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文/傅志遠Peter Fu 醫師 病人用生命在教我們東西。以前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常 跟我們說這句話:「病人是醫生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身 體當教材。」坦白說,年輕的時候聽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