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失眠的毛病。
除了因為枕頭承載過太多淚水就會不喜歡睡覺以外,
長出一個深深的心事、在我人生中植入一個深深的遺憾,
才是我真正睡眠出現障礙的開始。
我的腦袋,好長一段時間甚至習慣在碰到枕頭時開始不斷地咀嚼同一件事,
那就是外婆的過世。
我後來才知道,原來對於一些人來說,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所有的情感,都是有價的。
我跟我爸趕去醫院那天,外婆躺在病床上,嘴裡插著管無法說話,只能搖頭點頭,
我問她是不是很難受,她一直點頭,隔壁床的病人從頭到尾都在大吼大叫,
我連與外婆溝通都無法,不知道該怎麼辦,醫生說外婆的肺在X光裡看起來是白色的,
我心裡慌亂又沉重,但是也不能做什麼。
一上車,我爸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告訴媽媽。」
當時我媽在美國念書,
我問:「為什麼?」
我爸回:「機票很貴。」
四天後,外婆過世了。
我爸甚至連外婆過世的事,都沒有告訴我媽,只說了外婆病重,叫我媽回來,
我媽以為他要去探望她媽媽,卻不知道等著她的是一具遺體,
直到從機場要直接去奔喪時,我爸才在高鐵上說了這件事。
我媽在高鐵上崩潰,泣不成聲,而我很恨。
我很恨自己為什麼不早點跟我媽說,
我那時已經19歲了,我有獨立的思考與行動能力,
我如果能夠清醒一點想想「到底有誰有資格不讓自己知道媽媽生重病」,
我就會發現我根本沒有不說的理由。
再上一次我爸叫我保密的事,就是他們帶二叔信主受洗,
當時面對反對信教的奶奶的詢問,我脫口說出來了,七歲的我就被我爸打到送醫院。
我早就已經不怕被打了,而這次我還是沒有說。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沒有說,對的事情這麼簡單的擺在我面前,我卻沒有做。
外婆是跟我最親近的長輩,爺爺跟外公很早就過世了,奶奶跟我們不熟,
而外婆非常疼愛我,參與了我的成長,全世界只有她一個人會算我的農曆生日並打電話來祝賀我,
外婆的床頭,放著我的照片。
對我爸,我算是從此看清了。
堂堂一個大學教授,對他來說,萬物有價,而探望病重的親人,不值一張機票錢。
奔喪時,我看著傷心欲絕的媽媽,我滿懷愧疚,我不知道要如何面對悲痛的她、我連自處都很困難,
我就撒了個謊。
我說我帶著外婆做決志禱告了,我問她要不要信主,她點頭了。
我知道這個謊能安慰我媽,然而午夜夢迴整件事帶給我的痛苦,至此又加上了信仰的困惑,
難道外婆這麼好的人,就因為死前沒有人帶她做決志禱告,就不能上天堂嗎?
外婆對我們付出這麼多,任勞任怨、還客氣又怕麻煩到別人,
而我原本有可能可以讓她在臨終前,床邊圍著她愛的親人。她這麼值得,她沒得到。
我一遍一遍的,帶著這個悔恨,在許多夜晚思念她。
/
入秋了,又睡不好了。
無眠的爬起來寫下這件事,雖然疼,但書寫是我的自渡。
只有痛苦終於能被言說,我才能慢慢獲得排解它的能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陣子終於有第一批的武漢包機撤僑,但是出了很多狀況,比如說人數有出入、名單次序跟說好的不一樣,上機前也沒有確實檢疫,導致回來以後才發現機上有一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結果全機都得隔離,造成很大的醫療負擔。所以衛福部長陳時中有特別出面說明,不是不帶他們回來,只是需要時間及更完善的措施量力而為。還說不能把...
「醫院沒病床怎麼辦」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情報] 病床難求/急診躺7天受不了…自己出院- 看板medache 的評價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住院為什麼等不到床?就是這種人害的阿 的評價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醫勞盟- 派出所長腹膜炎就醫,因沒病床只能在急診室待5天... 的評價
- 關於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急診室直擊】急診等不到病床的真正原因?醫師 - YouTube 的評價
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懷孕這檔事 ep.26 37w5d胎盤早期剝離生產紀錄(下)
從開刀房出來的我於凌晨一點被推入了雙人病房。
病床就位、行李歸位,老公走過來輕輕地摸了我的頭,親了下我的額頭說:
「我知道這跟你原本想像的不一樣,但已經沒事了,你們都很好」
我:「那你有看到寶寶了嗎?」
老公:「有~被推去嬰兒室前護理師有給我看她五秒鐘,她張開眼睛看著我哇了一聲~」
接著老公慢慢和我講述進開刀房之後發生的事情,他要忙著聯絡兩邊長輩、安排分配手頭上的工作,把一切打點好接下來才能在醫院好好照顧我,畢竟當時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下的剖腹需要住院幾天。
天漸漸亮了,麻藥也開始退了,傷口和子宮收縮的痛幾乎讓我整夜無法好好入眠,睡睡醒醒的我看著坐在窗邊還在忙工作收發信件的那個人,那一瞬間我覺得他不再只是那個我很會說學逗唱的老公,更是可以毫無保留依靠的一家之主、寶寶的爸爸。
///
早上七點多,半夢半醒中的我被巡房的主治醫生喚醒。
醫生說:「昨天真的好險你有馬上到醫院,如果再晚一點就很難說了,之前就有媽媽到院後發現寶寶已經沒了」
我心裡OS:「在我產後幾小時這樣嚇我好嗎?如果我沒出血去醫院不就有可能....實在不太敢再想下去了」
剛好醫院裡也有認識的長輩友人,有去更詳細瞭解一下我和寶寶的情況。
長輩說:「寶寶來的時候已經泡在血水裡面,就是一個豬血糕的概念」 / 友人說:「你們真是福大命大」
.….
醫生叮嚀我要儘早下床走路和自主排尿(當時以為剖腹產後要躺著不動慢慢修復),也被告知護理師中午十二點會來幫我拔尿管、下午四點之前要自主排尿。
等到護理師來幫我換點滴時,我問了她如果我下午四點之前無法自行排尿怎麼辦。
護理師:「那就要把尿管再插回去哦!」
我:「!!!!!拜託不要」
12點準時拿掉尿管後我就一直盯著時鐘倒數四小時,希望可以快快自主排尿,但越緊張似乎越沒有想尿尿的感覺;不過對插管的恐懼再度激發了我的腎上腺素,三點多終於有尿意了!
可是,隱隱作痛的傷口加上有點無力的雙腿,我連要移動雙腳下床都有困難,旁邊的護理師也看出我的難處。
護理師:「如果覺得走到廁所很困難的話,要不要拿坐的馬桶來給你啊?」
我:「好啊好啊!拜託了!」
護理師推來了類輪椅的坐式馬桶,在老公的攙扶下我艱難地坐上馬桶,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但還是當著老公的面在病床旁邊完成產後第一次的小解。
這也讓我之後漸漸了解為什麼媽媽們的尺度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因為生產前後就是一個把自己赤裸裸展示在眾人面前的概念,包袱是什麼?可以吃的嗎?
就這樣,我在剖腹產後15小時下床走動,無頭暈血紅素正常無貧血,連醫生都覺得這恢復有點厲害,好像前一天大失血事件根本不存在一般。
///
而當晚我們也幸運地排到了單人病房。
老公繼續忙進忙出,我則終於有時間和空間可以閒下來躺在床上滑著手機。
認真地查了一下胎盤早期剝離的資料,看著網路上分享的故事,我的眼淚忍不住一直流,原來我經歷的事情可以是這麼驚險的、原來胎盤早剝後寶寶有1/10的機會說掰掰。
等老公回房後,看到是邊拿著手機邊哭到發抖的我。
老公:「你怎麼突然哭了」
我:「原來胎盤早期剝離這麼可怕!我看到好多人分享的故事都是寶寶沒了....」
老公:「沒事了沒事了,你想想看小寶寶哭聲多洪量、眼睛多大,你和寶寶都很好,是母女均安!」
驚心動魄的生產過程餘悸猶存,看著身邊的老公、想著嬰兒室裡的小寶寶,必須再次感謝那晚三總醫護人員們的全力幫忙,讓我會更珍惜劫後餘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懷孕這檔事
#胎盤早期剝離
#生產紀錄實記
#不是故意拖稿是真的太累
#昨天第一次挑戰母嬰同室12小時成功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我說的是住在月中不是母嬰同室XD
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閉上眼與世界斷線時,你就是我的唯一代理人」
#感謝高雄市聯合醫院急診跟51病房醫護人員
開了這刀,原來「婚姻」有其重量與重要,配偶在我閉起眼時,成為了我與世界的唯一代理人,也唯有他,是我若三長兩短時,希望由他接過我的屍體為我送往安寧。
整個8月都在忙很多的事,我們的結婚登記、跨國的倡議行動、WorldPride2025(世界同志大遊行)在台灣的申辦、中秋節蛋糕的訂單,各種工作的重疊,好不容易到了一個段落,到了上星期六原本是安排了打疫苗的休假,可以好好休息兩天,但誰知星期五整天不舒服,還沒打疫苗就開始發低燒,也沒有食慾,原本以為是中暑,但到了晚上,右下腹部開始明顯的脹痛,
整晚的輾轉,看來應該是闌尾炎,到了早上終於受不了,叫信奇載我去聯合醫院。
到了急診,做好檢傷分類之後,打了一針止痛止後,我躺在病床上等待照CT,信奇在旁邊陪著我,然後護理師喊:「梁展輝的家屬在嗎?」信奇很自然的起身走了過去,因為我不是台灣人,護理師就問信奇跟我的關係是什麼?「配偶」信奇回答著。
確認是「登記」不是「註記」,信奇也趁機把跨國同婚的現況跟醫護說了一遍,大家都為跨國打氣加油,原來「登記」真的有差,我入院到出院都沒有簽過一份文件,都是信奇簽的,那些帳單、處置說明、麻醉書,通通都是。
因為現在疫情下,只能有1位陪院者照顧病患,也須要做公費PCR檢測,那個人就當然是信奇了,關係是什麼?「配偶」,然後他手上也帶上了一條住院的手帶,還有一張出入的磁卡,他名正言順的照顧著我,關係是什麼?「配偶」。
開一次刀,其實很多同意書要簽,「配偶」二字,原來有足夠的份量去說服全世界,信奇是我在這個世界的代理人;照CT因為要打顯影劑要簽、麻醉當然要簽、自費止痛要簽、住院要簽、術前說明要簽;我很記得在麻醉說明時,護理師跟麻醉醫強調說:「他們是已登記的配偶」,這個「已登記」我當下紅了眼框,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換來已登記,又還有多少人還沒可以登記?是感動也是激動。
躺在手術台上,麻醉打進身體時的一陣灼熱,很熱,我還在想是不是麻醉藥過敏,我是不是要死了?那信奇怎麼辦?但還沒回過神我就失去意識了。
我再張開眼,我覺得是過了1秒吧,我意識還留在是不是過敏,看到麻醉醫的臉,我應該是手術結束了,我開口第一句竟然是:「我老公呢?」麻醉醫說:「他在外面,你現在在恢復室,先睡一下等等就見到他了。」
到我再醒來時,被移動的感覺叫醒,看到經過一道門,我看到信奇的臉,他握著了我的手,是他掌心讓人熟悉又安心的溫度。
回到病房,沒有我想像中那麼不舒服,傷口也沒有我想像中痛,醫生說要盡快排尿,其實我已經想尿尿,但全身都使不上力,護理師說要不要用尿壺,我就說好。身體一直都是我比信奇好,我常笑他老了都是我幫他把屎把尿,但原來是他先幫我把尿。
記得上次住院做檢查時是自己一人,原來有另一半陪著會安心很多。信奇晚上也在醫院陪著我,幫我擦身體、幫我倒水、幫我拿被子、扶我下床,如果是我自己一個在醫院的話,也不會說不行,只是我就躺在床,下床沒人扶著也不會怎樣,就傷口會很痛,不擦身體也不會怎樣,臭而已;但他可以24小時在醫院陪我,是因為他是我「配偶」。
住院這幾天醫護總是笑談風生,有任何文件跟醫囑都是信奇接手,今天出院前要簽很多出院文件,護理師拿文件進來,看我手還打著點滴,就說「配偶簽吧」。
婚姻的重量,總是在生死之間顯得無比重要,但其他 #跨國同婚 的伙伴還要等多久?在別人眼中我們這次開刀的配偶身份是「平權」,但在其他跨國同志伴侶眼中卻是一種「特權」, 內政部 還要把跨國同志伴侶區隔多久?住院第二天時看到高同遊幫忙呼籲支持跨國同婚的活動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PRIDE/posts/4185284138252845 ),下方的留言讓我感到極度憤怒,那些以國族種族提倡婚姻隔離的人,那些對跨國同婚的抹黑扭曲,跨國伴侶還要承受多久?每當想到其他跨國伴侶的處境,再看到這些言論,心中的憤怒難以言喻,可以說出反跨國的話的人,你們只是幸運,沒有成為少數中的少數,你不是在支持什麼種族理念,你只是單純看著別人受苦會覺得快樂的變態。若果今天我跟信奇沒有勝訴登記,如果今天我手術失敗撒手人寰,我們就會如同其他跨國伴侶面對的事一樣,信奇只會是我的陌生人,而我的屍體,卻明明最愛在身邊卻無人領骨。
跨國同婚,我一定會跟大家一起走下去,9月11日也請大家跟我們一起上街,我們溫恭謙良了2年多,這是我們第一次上街,讓我們走在一起,終結少數人的不幸!
集合時間:2021年9月11日(六)上午9:30 (欲參加記者會聲援的朋友,請務必9:50前來)
集合地點:徐州路5號
活動流程:
10:00記者會
10:15跨國同婚辯論擂台
10:45跨國伴侶公民論壇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5GNXEGZtrdHwpRuL7
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終於有第一批的武漢包機撤僑,但是出了很多狀況,比如說人數有出入、名單次序跟說好的不一樣,上機前也沒有確實檢疫,導致回來以後才發現機上有一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結果全機都得隔離,造成很大的醫療負擔。所以衛福部長陳時中有特別出面說明,不是不帶他們回來,只是需要時間及更完善的措施量力而為。還說不能把自己的船給弄沉了。
部長這樣說主要是大家怕台灣的醫療資源過載,畢竟要回來的人很多,但全台灣負壓隔離病床只有1100床,隔離收容的空間也嚴重不足,現在也有很多醫生發起連署,認為要堅守防疫底線,以緊急需要的國民為優先,並審慎評估台灣的醫療資源。
不過這個「防疫底線」和「醫療過載」到底是什麼?
一但發生了醫療過載的狀況,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週我們邀請了臺北醫學大學公衛系的邱弘毅教授來解答我們的問題。
-------------------
Q:首先想請問邱教授,醫療過載到底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指標?
醫療過載並沒有在書面上有很明確的定義,不過大致上大家的共識就是,從設備、人力、醫材方面來看,像是第一個你的一些重要的病床,比如說現在大家很重視的負壓隔離病床,有沒有被整個佔用,是不是能夠去支援其他的需要用到的病人;第二個就是醫院裡面最重要的醫師、醫護人員,人力是不是有短缺的狀況;第三個部分就是醫材,像是口罩這些是不是足夠使用,因為醫院平常就是要照顧許多的病人,那醫療過載就是「醫療資源已經沒有餘力去照顧其他的疾病,這就叫醫療過載。」
Q:韓國光州的21世紀醫院因為爆發院內感然,因此緊急進行封院,再SARS期間台灣的和平醫院也曾經封院,封院倒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措施?
其實這個是有爭論的,因為在SARS期間和平醫院的封院,他沒有做好兩棟大樓之間的感染隔離措施,導致院內更多人造成感染,其實封院應該要是最後的手段,等到整個醫院都已經是問題的時候,才需要進行封院,否則應該是做好所謂的動線分隔,將感染力高的病患與一班的病患分開,而且封院也會讓醫院無法正常運作,提高醫療過載的風險,所以在過去的經驗來說,封院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措施。
Q:可是我到醫院就診,還是會擔心這些確診的病患到處趴趴走,很危險呢!!
其實我們要對我們的政府很有信心,以全世界20幾個國家來說,台灣的防疫是做得最到位的,只要是有確診的病人都是在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中進行隔離治療,也會有特別處理傳染病的措施,所以我們要對防疫有信心。
Q:如果台灣真的爆出社區感染的時候,該怎麼辦?
如果很不幸在台灣爆發了社區感染,那我們基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降低接觸」,因為傳染疾病靠的就是接觸,要讓這些接觸機率下降就要啟動一些國安機制,像是暫停一些社會活動,例如停班停課等等。
Q:以台灣目前的疫情,來說我們有需要囤貨嗎?
以目前政府提供的數據來說,不太需要囤貨,因為目前比較明確的傳染途徑就是接觸,還有境外感染,而且台灣的防疫等級相當的高,目前中國港澳的旅客都要自主隔離,如果台灣繼續維持這樣的病例模式,基本上不太需要囤貨,也不用過度擔心;像最近的衛生紙之亂,其實就是自己嚇自己,我覺得大可不必這樣子再次地強調,大家平常就要有好的防疫觀念,生病戴口罩、多洗手、常做運動,不要因為疫情的關係就都不出門,整天關在家也是不太健康,健康的人在空曠的場合,都可以正常的社交,大家也不用對疫情過度悲觀。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住院為什麼等不到床?就是這種人害的阿 的推薦與評價
醫改會建議,健保局應建置各醫院空床的線上查詢系統,要求各醫院在病人住院時馬上刷健保IC卡,並即時上傳,讓病床利用情形更透明,即可減輕民眾等不到 ... ... <看更多>
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醫勞盟- 派出所長腹膜炎就醫,因沒病床只能在急診室待5天... 的推薦與評價
非常好! 就是因為這些鄉民搞得台大醫院人滿為患急重症無床, 鄉民還以為台大醫院很歡迎他們勒... ... <看更多>
醫院沒病床怎麼辦 在 [情報] 病床難求/急診躺7天受不了…自己出院- 看板medache 的推薦與評價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曾增勳、蔡佳妤、洪敬浤/連線報導】 2010.05.16 03:19 am
「我每次急診,至少要等四天,才等得到病床。」罹患肝癌的秦麗珠說,平均每年住院三
、四次,「每次等床都是煎熬」,她看過高醫、高雄榮總及高雄長庚三大醫學中心,「沒
有一次能馬上等到床」。
秦麗珠說,每次總要在急診室觀察幾天,等四天是常態,有次等到第七天,實在受不了辦
出院;但回家等床,更要等上一個月。
有次她在急診室等床,遇到「麻吉」的醫師,拜託醫師幫忙「喬」床;醫師笑笑告訴她:
「一年只有一次哦」。
「在急診室度日如年啊!」她說,急診室吵雜,難以入眠,也無法洗澡,一床緊挨著一床
,這一床病患打手機聊天,那一床是精神病患,吵得不得安寧。
昨晚八、九點,記者走進林口長庚急診室,最近院方在二樓增設急診觀察區,紓解以往連
一樓走廊都擠滿病床現象;但躺在觀察區的腫瘤、肝膽腸胃、胸腔科病人苦候病房,尤其
腫瘤病人等三、五天算快,等兩周是常有的事。
五十八歲張太太罹患肝病,她說,院方要她登記後回家等床,但一個月後仍未通知,她天
天等電話,好不容易前天通知她住院;陳先生罹患胸腺腫瘤,已在林口長庚急診觀察區住
了五天,「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急診室新裝液晶電視,顯示等病床人數,腫瘤科最多有二三五人,肝膽腸胃科一八五人、
胸腔科八十五人。急診醫學部主任邱德發表示,腫瘤病人一個月要三、四十萬元健保費,
其他醫院不收治,病人都集中到林口長庚 。
記者直擊台中榮總急診室,原本擺座椅的區域擺滿病床,診療區電梯口也有病床,除了走
道,能塞的空間都塞滿病床,不少病床下,臉盆、牙膏、毛巾齊全,一看就知住了好幾天
。
邱先生昨晚陪家人到中榮掛急診,買了麵包、礦泉水,做好「長期抗戰」準備。他苦笑說
,之前父親掛急診,內科病房等了兩天還進不去,後來改掛神經外科才住院。戴小姐說,
爺爺因腎臟病掛急診,在急診室躺了八天,實在受不了,最後透過關係才有病房。
台中市陳姓婦人說,婆婆大腿痛得不能走路,到中榮掛急診,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得住
院治療,在急診室等了三天,鬧哄哄的,又沒有隱私,「根本無法休息,好擔心病情會加
重!」
【2010/05/16 聯合報】@ https://udn.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0.156.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