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來是Mary Anning的生忌
她也是繞口令:she sells seashells on the seashore裡的那個she
旅遊雜記
《回到過去》
「暴風雨後,找到好化石的機會大很多,這陣子天氣太好,運氣可能不夠。」儘管領隊如是說,我們走在海岸的石灘上,厚厚的灰暗雲層,直吹到人頭痛的海風,跟心目中的好天氣差太遠。
我們自駕兩個小時來到這個位於英國南岸Dorset 的小鎮Lyme Regis,就是為了參加這個找化石的團。讀地質古生物學,尤其是關於恐龍的,多少都會知道一個叫Mary Anning的女人,而Lyme Regis 就是她的出生地,也是她花了一生採集恐龍骨頭化石的地方。
現今的小孩很厲害,可能會認得以下的三個英文字,它們認得我,我可是不認得它們:Ichthyosaur 魚龍, Pterosaur 翼龍,Plesiosauria 蛇頸龍。第一副它們的化石骸骨,就是Mary Anning在這裡Blue Lias cliff 下的石灘發現的。我知道Mary Anning,倒不是因為恐龍,而是因為收藏著這些重要化石的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有她大大的畫像,有三不五時就見職員化身為她,帶著小朋友的導賞團。
Mary Anning於自然科學的地位是無容置疑的,可惜身於十九世紀是她的不幸。當時科學界為男性主導,自學成材又有天賦的她始終被排擠在主流學術研究圈子之外。她一生拮据,只得名而無利,靠販售自己找到的化石為生。那個年代,有錢的士紳貴族階級的家裡,都有所謂的 curiosity cabinets(也是博物館的前身),以收藏世界各地不同的奇珍異寶為興趣,化石當然也在其中。
千萬年來化石深埋在海岸邊不曾改變,岸線的風景卻變了。在Mary Anning的故居即現在的Fossil Museum集合後,五分鐘到Blue Lias的路程,多了一道人工堤,讓我們在漲潮時也能走過去。英國南面這段約155公里延綿的海岸叫Jurassic coast,屬於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有自然步道可由頭走到尾,不用付費一毫。
導賞團是要收錢的,但大家都知道地區小博物館的資助不比國家級的,日常運作很依賴這些收入,也就給得心甘情願。我們的領隊,找化石找大,有專業背景知識,一般問題難不到他。走下石灘前,一團十幾人圍著聽簡介,傳閱一些常見的化石,好讓我們待會不是盲頭烏蠅的亂找。
一團人沿海岸線四散,全都變了低頭族。我們蹲下來撥開地下的小石頭,那個才是化石啊?抬頭看著無盡的石灘,都呆了,冷風吹來鼻水直流。「來,這個給你,剛剛已經給了小女孩幾塊,我希望每人也能帶到一點東西回去!」訓練過的眼睛果然不一樣,領隊每兩步路就撿到東西。
不少人疑惑,這樣撿走化石不是很不應該嗎?在英國,保育規管方面已經發展得較成熟,仍在岩層中的不能隨便發掘,已經塌方在石灘上的就可以,因為科學研究價值已經大大降低了。當然,不同地方規例都會有出入,先問清楚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灰色的石頭表面被潮汐洗擦得光滑,上面的ammonites化石痕跡,像粉筆畫又像印花。我們看得驚喜,領隊直接跳過,原來只是下欄貨,不值一晒。左翻右翻,化石找不到,反而看到很多退了稜角的藍白瓷和七彩玻璃碎片,崖上原來是小村舊時的廢物場。
餓了也不理手髒,拿起鬆餅就吃。邊吃邊走,間中用靴子踢一踢翻一翻地上的石頭,偷聽爸爸跟女兒們的對話,一拖二的型男爸爸,小女兒心情像天氣,不情不願的走著。我們不是職業的fossil hunters,扁平的中間凹下去的恐龍脊骨找不到,找到的都是很普遍,一地都是的Crinoids 和 Belemnite。
領隊搬來一大堆石灰岩和頁岩石頭,邊用斧頭破開邊說,「通常裡面都會藏著ammonites,不過今天應該要食白果了。不要少看海浪的力量,岸邊很多藏著化石的石頭就是靠著海浪翻一翻,從底下翻出來的。」果然,只有一兩塊石裡有一兩粒小小的pyritized ammonites。
最後我拿到了一塊帶木頭化石的石頭,小唯撿了一堆Belemnites,回去用小玻璃樽裝起送給我們以前的教授她的哎吔老豆。三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天氣仍舊的灰暗,迎來送去的小鎮成為我們再次一同出field的地點。
沒有約定,但我們知道,有一天會在地球某個角落相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オブザワイルド #二胡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主題曲 二胡版 by 永安 The Legend of Zelda - Breath of the Wild Main Title (Erhu Cover by YungAn)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日語: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重龍骨採集 在 淳的港式挪威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遊雜記
《回到過去》
「暴風雨後,找到好化石的機會大很多,這陣子天氣太好,運氣可能不夠。」儘管領隊如是說,我們走在海岸的石灘上,厚厚的灰暗雲層,直吹到人頭痛的海風,跟心目中的好天氣差太遠。
我們自駕兩個小時來到這個位於英國南岸Dorset 的小鎮Lyme Regis,就是為了參加這個找化石的團。讀地質古生物學,尤其是關於恐龍的,多少都會知道一個叫Mary Anning的女人,而Lyme Regis 就是她的出生地,也是她花了一生採集恐龍骨頭化石的地方。
現今的小孩很厲害,可能會認得以下的三個英文字,它們認得我,我可是不認得它們:Ichthyosaur 魚龍, Pterosaur 翼龍,Plesiosauria 蛇頸龍。第一副它們的化石骸骨,就是Mary Anning在這裡Blue Lias cliff 下的石灘發現的。我知道Mary Anning,倒不是因為恐龍,而是因為收藏著這些重要化石的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有她大大的畫像,有三不五時就見職員化身為她,帶著小朋友的導賞團。
Mary Anning於自然科學的地位是無容置疑的,可惜身於十九世紀是她的不幸。當時科學界為男性主導,自學成材又有天賦的她始終被排擠在主流學術研究圈子之外。她一生拮据,只得名而無利,靠販售自己找到的化石為生。那個年代,有錢的士紳貴族階級的家裡,都有所謂的 curiosity cabinets(也是博物館的前身),以收藏世界各地不同的奇珍異寶為興趣,化石當然也在其中。
千萬年來化石深埋在海岸邊不曾改變,岸線的風景卻變了。在Mary Anning的故居即現在的Fossil Museum集合後,五分鐘到Blue Lias的路程,多了一道人工堤,讓我們在漲潮時也能走過去。英國南面這段約155公里延綿的海岸叫Jurassic coast,屬於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有自然步道可由頭走到尾,不用付費一毫。
導賞團是要收錢的,但大家都知道地區小博物館的資助不比國家級的,日常運作很依賴這些收入,也就給得心甘情願。我們的領隊,找化石找大,有專業背景知識,一般問題難不到他。走下石灘前,一團十幾人圍著聽簡介,傳閱一些常見的化石,好讓我們待會不是盲頭烏蠅的亂找。
一團人沿海岸線四散,全都變了低頭族。我們蹲下來撥開地下的小石頭,那個才是化石啊?抬頭看著無盡的石灘,都呆了,冷風吹來鼻水直流。「來,這個給你,剛剛已經給了小女孩幾塊,我希望每人也能帶到一點東西回去!」訓練過的眼睛果然不一樣,領隊每兩步路就撿到東西。
不少人疑惑,這樣撿走化石不是很不應該嗎?在英國,保育規管方面已經發展得較成熟,仍在岩層中的不能隨便發掘,已經塌方在石灘上的就可以,因為科學研究價值已經大大降低了。當然,不同地方規例都會有出入,先問清楚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灰色的石頭表面被潮汐洗擦得光滑,上面的ammonites化石痕跡,像粉筆畫又像印花。我們看得驚喜,領隊直接跳過,原來只是下欄貨,不值一晒。左翻右翻,化石找不到,反而看到很多退了稜角的藍白瓷和七彩玻璃碎片,崖上原來是小村舊時的廢物場。
餓了也不理手髒,拿起鬆餅就吃。邊吃邊走,間中用靴子踢一踢翻一翻地上的石頭,偷聽爸爸跟女兒們的對話,一拖二的型男爸爸,小女兒心情像天氣,不情不願的走著。我們不是職業的fossil hunters,扁平的中間凹下去的恐龍脊骨找不到,找到的都是很普遍,一地都是的Crinoids 和 Belemnite。
領隊搬來一大堆石灰岩和頁岩石頭,邊用斧頭破開邊說,「通常裡面都會藏著ammonites,不過今天應該要食白果了。不要少看海浪的力量,岸邊很多藏著化石的石頭就是靠著海浪翻一翻,從底下翻出來的。」果然,只有一兩塊石裡有一兩粒小小的pyritized ammonites。
最後我拿到了一塊帶木頭化石的石頭,小唯撿了一堆Belemnites,回去用小玻璃樽裝起送給我們以前的教授她的哎吔老豆。三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天氣仍舊的灰暗,迎來送去的小鎮成為我們再次一同出field的地點。
沒有約定,但我們知道,有一天會在地球某個角落相遇。
重龍骨採集 在 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オブザワイルド #二胡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主題曲 二胡版 by 永安
The Legend of Zelda - Breath of the Wild Main Title (Erhu Cover by YungAn)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日語: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英語: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是一款動作冒險遊戲。本作由任天堂企劃製作本部與任天堂旗下子公司Monolith Soft協力開發。遊戲於2017年3月3日在任天堂Switch與Wii U主機發行。在發售後獲得了業界的極高評價,多家媒體給予本作滿分,並獲得多個年度遊戲獎項,更獲得了2017年遊戲大獎的年度遊戲獎。
曠野之息是我的任天堂Switch第一款遊戲,剛開始玩的時候,茫然地走出山洞,完全不知道該做甚麼。慢慢地,我學會了爬山、升火、料理、飛翔、游泳、採集、狩獵,沉迷於探索這片海拉魯大陸。豐富的天氣變化、寫實的物理特效、感人的英傑之詩、緊張的守護者戰鬥、有趣的神廟解謎,數十個廢寢忘食的夜晚,一眨眼就過去了。普通模式捨不得玩完,馬上買了DLC改大師模式重新開始,經典神作就該玩完全版。雖然所有媒體都評論曠野之息是2017年最佳遊戲,但我認為它是我這輩子玩過最好玩的遊戲。
曠野之息的主題曲作曲家-片岡真央,是任天堂的女性作曲家,隸屬於任天堂開發總部製作部門。片岡真央的音樂作品擅長使用鋼琴,在氣勢萬千的主題曲中,更穿插了二胡旋律,更增添了古老東方的神祕感,讓我忍不住想用二胡玩玩看。下面就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音樂:
https://youtu.be/1rPxiXXxftE
https://music.163.com/#/song?id=464015763
曠野之息的主題曲要寫成簡譜有些困難,我一直聽不出來是甚麼調,最後記了五種調1=#G、1=B、1=C、1=#F、1=bE,也只是僅供參考。這些調在二胡上除了C調,其他都不是很常見。演奏時,注意弓速的均勻,試著拉出漂亮的長音。這首曲子帶有東方神秘的色彩,很多音階我不過弦而是用滑音,譬如副歌的36-653、36-173的十度大跳,我都只用外弦演奏,這樣增加了很多難度,我錄了數十次才完成。錄完後,看看二胡錄音的波形圖,覺得很像寫書法的挑、點、撇、捺,也許拉二胡和寫書法是一樣的道理呢。我的二胡演奏上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請各位朋友繼續給予指點囉!
我徒手攀上懸崖絕壁
抬頭仰望血月
俯瞰巨龍骨架
滑翔翼劃過飛翔的雁群
降落海岸
聽Kass詠唱古老的詩歌
升起的日光為一切美好鑲上金邊
海面波光粼粼 不問歲月…
========================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主題曲 二胡版
中文: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
英文:The Legend of Zelda - Breath of the Wild
日文:ゼルダの伝説-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
作曲:片岡真央
原曲發行:2017年3月3日
二胡錄製:2018年11月30日
簡譜:永安
二胡:永安
1=#G BPM=93-114
3#45 321 76
345 321 23
1=B
63 56 3712 36 653
6#43
1=C
3#45 321 76
345 321 23
1=#F
#4b21 5712
125 623 571
712 1243
1=bE
36 653 356 3b712
36 173 35#4 3
36 653 356 3b712
36 173 3#45 56
756 7#46 27 6333 126
67 123 27
EN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FA1iws2QO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