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香菜嗎?這個源於地中沿岸的食材,不僅深刻影響著東西方飲食文化,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高話題性香草植物;且在餐食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要少了這一味,不少經典料理便會黯然失色,索然無味!但也有不少人,對它避之唯恐不及,聞之色變,甚至花容失色!
香菜又稱芫荽,早在中世紀時期,歐洲人在料理中就已開始應用香菜葉與種籽去腥與提味,不只入菜也使用在酒品之中。而亞洲人則擅長利用香菜葉來增添餐食風味,舉凡中式、泰式、越式等料理中,香菜都是出場率超高的提香增味高手!
有趣的是,美國遺傳學家Nicholas Eriksson曾針對14604名討厭香菜和11851名喜歡香菜的受試者,進行相關對照研究與統計,並得出結論;發現討厭吃香菜與芹菜的人,體內具有稱為OR6A2的基因,顯示討厭吃香菜也許和基因有關。這個基因可以讓人辨識嗅到當中的獨特氣味分子,而使部分人吃香菜時,會聞到如同濃郁的肥皂氣味。即便如此,每個人對香菜的好惡原因仍各有不同,除基因影響外,也可能是受到飲食習慣、社會文化等原因,且也有不少人是從原本討厭香菜轉變成非常喜歡它!
香菜的化學成份裡有多種化合物,像是醛類、蘋果酸鉀、維他命c、正癸醛與芳樟醇等,這些正是香味的來源。而就中醫角度來說,其性質芫荽性溫味辛,具消穀、治五臟、補不足、止頭痛、通心竅、利大小腸、通小腹氣等藥理作用
此外,香菜又因富含植物營養素、類黃酮與活性酚酸化合物等物質,而備受關注。其屬於芳香族群含硫胺基酸,當中六角環狀之結構可結合重金屬,並將細胞內重金屬帶出細胞外,特別是將深部組織中的重金屬溶出至表淺位置,自然也就能更有助排出體外了。這回即彙整「5個香菜的好處」,或許透過進一步的瞭解後,你可能就會更加喜歡香菜唷!
❶神經調理增免疫
富含槲皮素,可有助增強免疫力,在防癌抗炎和保護神經系統上皆有正向貢獻
❷抗氧修護緩衰老
香菜葉含花青素,具有優異抗氧化力,能幫助身體對抗自由基,積極修護細胞,用以預防老化
❸血管順暢保健康
其含有的維他命K,能預防過多的鈣化合物沉積在動脈壁中,進而可有預防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之威脅,且有助降低血壓
❹緩解癲癇穩機能
據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之研究,並刊登在美國生物實驗學學會聯合會期刊FASEB Journal中指出,香菜中的長鏈脂肪酸「十二烯醛」,具有延緩癲癇症狀之保護作用
❺緊緻美肌好靚麗
其維生素C含量豐富,比桃子、梨子和蘋果都更多,且比蕃茄多3倍;而胡蘿蔔素也比蕃茄、菜豆、黃瓜這些蔬果高出10倍。不僅可助身體製造骨膠原,加強細胞間黏合,還可使肌膚緊實透靚;若產生疤痕或傷口時,癒合能力也可更提升效率
#香菜保存法
待挑掉枯黃葉片後,準備一個密封保鮮盒,將香菜洗淨後放入盒中,注入可蓋過香菜的水量,放入冰箱保存,每隔1-2天更換盒內的清水,便能延長香菜一週的保鮮期。或將香菜充分晾乾後用乾淨的紙捲起來後放入冷藏,也可有相似效果
#香菜停看聽
⚠️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芫荽可有助於刺激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水平,因此糖友可於平時食用
⚠️清洗香菜時,先將根部切掉,用流動清水清涮洗過,再以熱水稍燙過後泡冰水,這樣香菜就不會出現軟爛現象
⚠️香菜含有維他命K,其具凝血特性,若有服用抗凝血藥者需避免過量攝取,以免減低藥物作用,而造成身體負擔;若有任何疑慮,食用前務必先行諮詢醫生建議並配合指示
⚠️據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實驗室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曾遇過洗腎病人誤信香菜具有排毒功能,所以每天都喝一杯香菜汁,結果喝到心臟麻痺送醫急救之真實案例。而香菜常因使用氮肥栽種,多含有硝酸鹽,鉀離子含量高,大量飲用香菜汁並不恰當,尤其腎友更要小心,建議燙過且適量攝取為宜
⚠️感光食物意指食用後會增加紫外線吸收的量,同時讓皮膚對光變得敏感,一旦經陽光照射,容易使肌膚變黑或產生色斑。常見的感光食物有香菜、九層塔、西洋芹、柑橘類水果等,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一般人吃感光食物,大多當作佐料,除非把這些蔬菜「照三餐當飯吃」,否則少量食用不會對肌膚造成影響;而平時日間養成四季皆防曬的習慣,就能使抵禦光害之防護力更為周全
#同場加映
🔺六大迷人的台式辛香料 https://reurl.cc/EZZGb0
#凱鈞話重點
#5個香菜的好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面對慢性病,吃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按時服藥外,用什麼來配藥也有學問,例如:有些人會認為吃藥傷胃,所以會用牛奶來配藥。但這樣到底對不對呢?吃藥又有什麼禁忌要注意?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黃文宏醫師一次破解迷思! 黃文宏醫師強調,吃藥還是配「白開水」最好。若是手頭上沒有開水,要以其他液體替代就要當心...
鉀離子過低症狀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新甘甜的絲瓜,是夏日餐桌上廣受歡迎的家常食材,無論清炒、燴煮、煲湯都十分美味。其為葫蘆科一年生之蔓性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和亞洲熱帶地區。台灣大宗產區主要於南投至屏東之間,每年4-9月進入盛產期,細緻可口,既甘甜又美麗!
就中醫而言,絲瓜具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潤肌美容、通經活絡、提行血脈、促生乳汁、調理月經不順等作用。當中蘊藏的好處還不只如此,以下「5個絲瓜的優點」,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❶化痰開胃利循環
內含木聚糖、木膠、黏液汁、瓜胺酸等營養物質,可增進食慾、暢通血流;亦可生津化痰與利尿,並有利淋巴液運行
❷高纖飽足好方便
其含94%的水分和2.8%的膳食纖維,每100公克即含1公克的膳食纖維,不但能補充水分還能增加飽足感,以降低額外進食量,還能促進腸胃蠕動,使解便更輕鬆
❸抑菌止咳增防禦
當中的皂甙和葫蘆巴鹼,具有抗氧化效益,可減緩體內於新陳代謝過程中對細胞產生的傷害;皂甙亦可強化心肌功能,並有助於止咳,且對肺炎雙球菌具抑制作用
❹血路順暢保健康
中醫指其可通經活絡、行血通脈與涼血解毒;再參考西醫觀點,絲瓜所含的楊梅素、檞皮素和芹菜素,的確是具備保持血管通順的作用。由此可知,絲瓜的益處,中西所見略同
❺透亮細緻水美人
絲瓜蘊含維生素B2(核黃素)和維生素C,具有提升防禦保護、潔白透亮、柔嫩細緻的作用;還能維持大腦健康與靈活。此外,絲瓜水自古也被延用在肌膚外用保養上,其豐富養分具保濕、舒緩、明亮作用,因而又被稱為「美人水」
#絲瓜的種類
▶️圓筒絲瓜
筒形飽滿呈青綠色,表皮有顆粒狀,甜度僅次於角瓜,口感綿軟,炒過後的瓜肉邊緣易帶有脆度。為最市面常見的品種
▶️稜角絲瓜
瓜身具有分明的十道稜角,為澎湖絲瓜改良種,因原始澎湖絲瓜的瓜肉少,經濟價值低。經改良後的角瓜之果肉更多且甜度高,清炒後顏色翠綠,風味清新,也使其市售價格相對較高
▶️蘋果絲瓜
其渾圓迷你的外型猶如蘋果,而被稱為蘋果絲瓜。長度只有一般絲瓜的一半,但瓜身更為飽滿。其外皮有深綠條紋,瓜肉籽少,口感甜美清脆,且烹煮後不易變黑,頗受市場歡迎
#絲瓜挑選法
▶️其表面顏色應呈翠綠色,如果顏色黯沈無光,通常表示已採收多時
▶️瓜果以均勻形態為佳,若頭重腳輕或中段過大過小,都可能影響品質
▶️表皮有突起紋路且完整無傷 ; 若反黑、擦傷或有壓痕、裂口,皆為不良品
#絲瓜保存法
買回後,先不削皮放置陰涼通風處,約可保存三天左右,若放於冰箱則建議用餐巾紙包裹再用塑膠袋包好,以防水份流失而老化,並可多延長幾天的保存期限;如表皮略反黑,但瓜體尚硬,切開後果肉呈白色就還可食。天熱保存不易,建議可洗淨去皮後切塊,裝入密封袋並放入冰箱冷凍,約可保存一個月
#絲瓜停看聽
⚠️其具熱量低、水份高、低gi之特性,是糖友和想維持身材者的優選食材
⚠️因屬高鉀食物,腎功能耗弱者須將之充分汆燙過,以減少鉀離子含量,再行斟酌食用
⚠️唾液腺分泌不足者,宜食清炒絲瓜或絲瓜湯,以增加口腔潤滑度,有利咀嚼和吞嚥,老弱婦孺皆適合
⚠️絲瓜不適合生吃,因其含有大量植物黏液與木膠質,如無徹底煮熟,可能會刺激腸胃,而引發反胃、胸悶或腹痛等不適症狀
⚠️其本身含有葫蘆素,可防止害蟲入侵的天然殺蟲劑;一旦絲瓜放太久,或是有蟲蛀蝕時,其葫蘆素濃度升高就會變苦,雖不具毒性但不宜食用
#凱鈞話重點
#5個絲瓜的優點
鉀離子過低症狀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南洋海島地區被譽為「生命之樹」的椰子樹,因為全身都是寶而得名,是重要的熱帶木本油料作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椰子的果肉可榨油、生食、作菜,也可製成椰奶、椰蓉、椰絲、椰子醬、椰子糖和各式糕點等;椰子水更是清涼消暑的飲品;椰子纖維還可製成毛刷、地毯、纜繩等;椰殼則可做成各種工藝品、活性炭原料,用途十分廣泛。主要產於亞洲東南部、印度尼西亞至太平洋群島。全球分佈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23°S-23°N之間,又以進赤道之濱海地區最多
中醫認為椰子肉味甘、性平,入胃、脾、大腸經;而《本草綱目》中亦曾記載「食之不飢,令人顏面悅澤」。因內富含人體所需的多元營養元素,可補充養分,而使氣色紅潤光亮。此外,椰肉中含油量為30%,油中的主要成分如癸酸、棕櫚酸、月桂酸等,可為身體補充營養,且能美容養顏。而進入艷夏吃點椰子還能有什麼幫助呢?以下「5個椰子的好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❶醒神排水增體力
椰子水中的水分、鈉、鉀離子含量豐富,可助加速身體代謝乙醛,有助緩解宿醉症狀。鉀亦可助平衡體內的電解質,以緩解水腫問題
❷補血修護助健康
內含豐富礦物質,錳元素對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膽固醇之代謝有益。亦含豐富的銅和鐵元素,可有助紅血球形成;硒則能發揮保護細胞的作用
❸高纖無麩粉飽足
椰子果肉經乾燥研磨而來的椰子粉,帶著清新椰香風味,當中含高量膳食纖維且低碳水,被視為有益健康的食材,亦可取代麵粉製作無麩質與低醣食品,廣受對麩質過敏或採行減醣飲食的朋友喜愛
❹酚進合擊保心安
其含酚類化合物,具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自由基活性,以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主要酚類化合物包括:沒食子酸、咖啡酸、水楊酸、對香豆酸等。多酚物質還可防止壞膽固醇氧化,降低在動脈中形成斑塊的機率,減低罹患心臟病之風險
❺提升代謝沒煩腦
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其中月桂酸含量最高,佔所有飽和脂肪酸的47.5%。月桂酸是特殊的中鏈脂肪酸,較不易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且能刺激新陳代謝,促進甲狀腺功能,被認為有助於控制體重。且中鏈脂肪酸的代謝途徑不同於長鏈脂肪酸,可以直接進入肝臟產生酮體,供腦細胞使用,被認為能減緩失智患者在認知上的惡化
#椰子挑選法
市面上常見的椰子有深褐色和綠色兩種,椰子汁主要來自綠椰子;青椰子比較嫩,而椰肉就要選褐色的椰子,因內部果肉已成熟,清甜軟香。挑選時注意尾部呈白色且沈一點,通常比較新鮮且口感更好
#椰奶與椰漿
椰漿是常見的食材,指的是從椰子的白色果肉中榨出來白色液體,又稱作椰奶,其富含脂肪和水分,帶有淡淡的椰子清香,被歸類於「植物奶」的一種,全素者、乳糖不耐者都能食用
市面上椰奶包裝主要分成鋁箔紙盒和罐裝兩種,通常紙盒裝的脂肪含量會比較低,呈現跟一般牛乳一樣的液狀,多稱為Coconut Milk,水和椰肉的比例約在1:1,在常溫貨架或冷藏櫃都能找到。另一種Coconut Cream,椰肉和水大約以4:1的比例混和成,脂肪含量較高、質地濃稠似鮮奶油,以罐裝居多,開封前是常溫保存,取用比較方便
此外,也有一些已經加了糖的椰漿,包裝上多會標示Cream of coconut,只適合用於甜點和調飲,不建議與食譜中的椰奶互換。因產品標示很易搞混,購買時最好仔細看成分比例,成分越多的會排在最前面,前兩者以水或椰奶為佳;多數市售的椰奶、椰漿都會添加乳化劑,確保油脂和水分不分離,讓品質更穩定,所以要避免選購成分太複雜的商品。而從營養標示的脂肪含量、碳水含量也能分辨差異
#椰子停看聽
⚠️椰子水gi值67,屬高gi的飲品,雖然喝起來不很甜,但是一杯約340公克(大概二分之一小瓶礦泉水)的椰子水就含有16.6公克的糖分,相當於四分之一碗飯,喝過量會使血糖急速上升,易使血糖失控而造成身體負擔。相關特殊體況及一般食用者,皆需留意
⚠️椰子水的性質偏涼,炎夏可適量飲用以解暑熱,若本身體質偏寒,易手腳冰冷,建議淺嘗輒止。喝完椰子水容易拉肚子?除了其屬性之外,部分則是因其膳食纖維促進腸胃過度蠕動的結果。所以腸胃敏感者,也應適量攝取,一天以不超過一小杯馬克杯的含量為宜
⚠️運動流汗後,體內的電解質含量會大幅降低,建議適量補充礦物質,以維持機能穩定,像是鎂、鉀、鈉、鈣等。除可適量飲用運動飲料外,相同含有人體所需養分的天然椰子,便是很好的選擇,且熱量更低。此外,平時在運動前也可補充適量礦物質,能有助舒緩肌肉緊張,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肌肉拉傷、抽筋和肌肉痠痛等運動傷害的發生機率
#凱鈞話重點
#5個椰子的好處
鉀離子過低症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面對慢性病,吃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按時服藥外,用什麼來配藥也有學問,例如:有些人會認為吃藥傷胃,所以會用牛奶來配藥。但這樣到底對不對呢?吃藥又有什麼禁忌要注意?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黃文宏醫師一次破解迷思!
黃文宏醫師強調,吃藥還是配「白開水」最好。若是手頭上沒有開水,要以其他液體替代就要當心一些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說,如果沒有飲用水量的限制,建議喝多一點的水,避免藥物卡在食道上產生很多問題。
吃藥配茶可以嗎?
有些人會「以茶代水」,黃文宏醫師提醒,茶葉當中有一些成分可能會影響藥效。
1、咖啡因
茶葉含有咖啡因會振奮精神,如果與抗焦慮的藥物一起服用,就會抵消藥效。此外,若與支氣管擴張劑合用的話,則會加速心跳,患者恐產生心悸的症狀。
2、單寧酸(鞣酸)
茶葉中還含有單寧酸(鞣酸),如果與鐵劑一起服用的話,鞣酸會與鐵結合,讓人體吸收鐵的程度大幅降低,黃文宏醫師說,對於缺鐵性貧血的患者,藥物的效果就會因此大打折扣。
吃藥配咖啡可以嗎?
與茶葉相同,咖啡也含有咖啡因,黃文宏醫師說明,若是與某一類的抗生素,或支氣管擴張劑合用,咖啡因的效果將增強,可能會引發患者心悸。
吃藥配酒可以嗎?
黃文宏醫師指出,藥物也不建議與酒類一起服用,與某些藥物一起搭配還會產生毒性。
1、普拿疼
如果酒精與普拿疼合用,將會提升普拿疼對肝臟造成的傷害,黃文宏醫師表示,肝毒性會增加,甚至有可能產生肝衰竭的現象。
2、降血壓藥
酒精與降血壓藥合用,將會增強降血壓的效果,黃文宏醫師說,如果同時又去泡溫泉更會造成血管壓力。
3、降血糖藥
若是與降血糖藥一起服用,將會使血糖變得非常低,要特別注意。
吃藥配牛奶可以嗎?
黃文宏醫師指出,牛奶同樣會抵銷某些藥物的效果。
1、抗生素、治療骨鬆藥物
牛奶與某些抗生素或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併用,將會抵銷藥效。
2、腸衣錠
黃文宏醫師表示,由於腸衣錠本身就是設計在腸中才溶解作用,但牛奶會造成它提早在胃中溶解,對胃部造成很大的負擔。
吃藥配果汁可以嗎?
黃文宏醫師將果汁分兩類:葡萄柚類及非葡萄柚類。
1、葡萄柚類果汁:降血壓、降血脂藥、免疫製劑
黃文宏醫師強調,一般而言都非常不建議葡萄柚去配任何的藥物,因為葡萄柚含類黃酮,有抑制肝臟的?,將導致服用進去的藥物無法代謝,毒素就會產生。他說,常用的降血壓、血脂藥,以及移植免疫患者需要用的到免疫製劑都不能跟葡萄柚汁一起合用。
2、非葡萄柚果汁:降血壓、降血糖藥
黃文宏醫師說,果汁中含有非常高的鉀離子,但像是降血壓藥本身鉀離子就比較高,若是用果汁來配合,鉀離子會上升,若過高將使心臟亂跳、產生心律不整,嚴重可會致命。此外,果汁糖分很高,如果與降血糖藥一起服用,藥效將打折扣。
譚敦慈老師的吃藥小叮嚀
1、怎麼吃藥不能自己決定
有許多民眾遇到病痛時,會到藥局買止痛藥或加強錠吃。偶爾一次沒關係,但頻率過高時,一定要看醫生,以免延誤病情。
2、不要擅自停藥
如果民眾感覺病癒就擅自停藥,體內有抗藥性的病菌,恐怕就成超級細菌,甚至影響性命安危。
3、勿自行決定藥量
「喉嚨痛吞兩粒,哪裡痛吞幾粒」、「啊來消炎一下的」等等...此情形特別容易在長輩身上出現,但都相當危險。
【相關影片】
豆腐漂白增賣相小心癌毒下肚!2招破解添加物風險︱譚敦慈 X 翁正昊
https://youtu.be/up-7dAqUygw
防黴=防癌!食物發霉不能切除︱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TxhMiJJFDoA
空汙嚴重!戶外運動前這樣做︱譚敦慈 X 黃文宏
https://youtu.be/RKLh1cAe3Ns
【相關文章】
譚敦慈:吃藥最怕「久病成良醫」,藥這樣吃不傷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897
飯前、飯後吃藥時間?藥師1表必存再也不會「吃錯藥」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788
為什麼吃藥不能配葡萄柚?藥師:這些水果也要小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945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鉀離子過低症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明明就沒有被嚇到,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但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速或不規則跳動,有時還會合併胸悶、頭暈,這樣心慌慌的感受是所謂的心悸嗎?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心悸是指在普通、沒有特別注意的情況下,對自身心臟的搏動感覺到不舒適的一種自覺症狀。
心悸是什麼?
周孫立醫師解釋,心悸是一個概略的稱呼,發生時我們會很明顯的感受到心臟跳動,而跳動的感覺遠大於平時能承受,例如:心跳加速、心臟搏動明顯、不規律等,甚至開始感到不舒服,同時可能還會合併手腳冰冷、手心冒汗、全身冒汗等症狀。
心悸發生時怎麼辦?
周孫立醫師表示,首先應先檢視自己的狀態及環境,如果在爬樓梯或是跑步等運動中發作,可以先試著停止當下的活動,最重要的是馬上休息。此外,也要保持所處環境的空氣流通,他說明,心臟的血液供應最需要的是充足的氧氣,因此一個通風良好的環境很重要。
當我們立刻休息,並確保環境通風,盡量將危險降至最低後,再規劃下一步該怎麼做,例如:去醫院就診或是其他的藥物處置。
心悸的原因?
周孫立醫師指出,造成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分別為下列4種:
血管性因素
心臟中的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臟本身的傳導受影響。
代謝性因素
周孫立醫師指出,可能與我們身體的電解質有關,包括:鉀、鎂、鈣離子,造成心臟的傳導受到影響。
全身循環因素
可能因身體的水分攝取不足,導致脫水;又或是水分過量,導致肺部在與空氣做氧氣交換時出了問題,此時也會心悸。
飲食因素
可能與吃進太刺激的食物有關,例如:咖啡、酒精等都有可能。
有心悸症狀,需要做什麼檢查?
周孫立醫師說明,首先會先檢視心悸的成因,分別鑑別診斷。首先會從最容易致命的方面開始檢查,也就是上述提到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問題。
因為冠狀動脈阻塞就會造成心肌梗塞,死亡率非常高,因此醫師會看心電圖,另外也會做一些冠狀動脈的檢查。
另外,也有24小時監測的儀器,檢視患者的心臟在一天的跳動中是否規律、完整;還是偶爾會出現一些惡性的、比較嚴重的心律不整。接下來就是比較容易做得到的,例如抽血,藉此檢測身體是否有代謝性或電解質的問題。
周孫立醫師強調,代謝性及電解質的問題不會在一般人身上發生,因此若是因心悸去做檢查,發現血管及24小時心電圖監測都沒事,但後來抽血卻發現某個電解質有問題,就要特別當心,因為這可能是某個器官造成的,例如腎臟、肝臟,不見得是心臟本身的問題。
心律不整的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周孫立醫師回應,心律不整通常會看其程度及危險性,若是較危險、死亡風險高的,就會考慮用藥物介入治療。
電燒治療
然而,對於某些患者而言,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周孫立醫師說明,此時就會用電燒的方式介入,會先檢查患者心臟上頭是否有神經過度增生、過度傳導或有些捷徑的產生,造成傳導異常,再用電燒的方式減少這樣過度興奮的神經活動。
周孫立醫師也說,當然如果評估危險性沒那麼高,也不見得要吃藥,但一定要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能的原因,例如:喜歡喝咖啡,又喝得很多很快,或喜歡抽菸,不愛喝水,甚至吸毒等。
心悸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
周孫立醫師表示,若是短時間內發作的心悸,經過醫師評估也不願意藉由藥物或電燒等外力介入治療,則會建議患者心悸發作時平躺,並確保空氣流通。
此外,也建議可以做屈膝的動作,能增加流回心臟的血流量。周孫立醫師指出,當心臟有足夠的血液回流時,就能刺激心臟良好的收縮。
【精彩文章】
心跳忽快忽慢不得輕忽!心悸、心律不整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健康連線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3
【心臟、心悸相關影片】
每天手轉60圈,肩頸痛、自律神經失調一次解決!
https://youtu.be/pXxTloundCE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youtu.be/rLmTVGgmhY4
飲食、保暖、冠狀動脈疾病,注意3件事遠離心因性猝死【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youtu.be/hPABECFlsLc
【心悸、心律不整相關文章報你知】
心律不整怎麼辦?按3穴道減少心律不整、預防心悸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369
心悸怎麼辦?先釐清心悸13種可能原因病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64
莫名心悸是心律失常!數手指操讓心臟永遠年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94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鉀離子過低症狀 在 輕度缺鉀沒症狀!程度愈嚴重小心致命危機! 健康2.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