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尾蛇
貴為(?)甫結束的 #博物學家 個展主視覺,我剛才想起來沒有仔細介紹過它!
「銜尾蛇」顧名思義就是一條銜著自己尾巴的蛇,一邊吞噬自己的身體一面不斷前進,形成一個圓環。在哲學、數學、心理學、符號學、神秘學等領域,有著相差無幾的解釋 - 無限、循環,或永生。也就是一方面在消滅自己;一方面又給予自己生機。
而門裡的究竟是一雙裹足不前的腳?還是正要下樓的腳?我沒有答案。
我們透過雙腳,一直不停地在離開一個地方、又前往下個地方,創造出永恆變動的不確定性,如同銜尾蛇。
距離畫作完成大概過了三、四個月,現在回頭看,會有這樣的構圖也許正反映了當下卡住的我、動彈不得的心情。
所以到底有沒有要走出來,又是要去哪裡,說真的我也不知道。
# 到現在還是不知道
# 那你要去哪裡
# 你也不知道嗎(握手)
銜尾蛇心理學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命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駱以軍《明朝》#超級推薦 #2019最後一天來跟大家分享明朝
我們所處的世界,必然等同我們肉眼所見嗎?還是說,生命本身,就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各有見解?但即便千家百科 各有各的學科分派,最終仍難掩真相只有一個的事實存在?
本書故事是臺灣超會說故事的作家駱以軍,以中國歷史上,因瘋狂與怪異聞名的明朝,摻雜不知作者其人、傳說紛紜或民間流傳的戲劇小說與誌異資料等,佐附駱式文字招牌-從常人乍見平庸不過的生活日常,開枝想像散葉異度時空的文字炫彩,用宇宙維度的顛覆重構,及歷史轉科幻的馳騁想像,來對生命各項提出這樣的一個問號。
全書知識濃度甚高,包羅萬象的博雜浩瀚,給人一種目不暇給的感覺,甚至可視為知識長河流經的繪卷,不過提綱挈領,除卻「明朝」的走動翻飛,其實可以明湯顯祖膾炙人口的《牡丹亭》,及雨果獎長篇科幻小說獎得主劉慈欣的《三體》系列,作為理解重點。
一來,全書敘述展演的「視野」,或說人類生命歷史的存在流變,可能非是「過去-現在-未來」這樣平面直線的魚貫序列與因果推演,而是如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星際效應》(Interstellar)那樣,三維甚至多維宇宙次方的呈現,彼此影響,並且相互連動牽連。
且書中大篇幅探討慾望與遺憾,但這其實與佛洛伊德心理學想傳達的概念相類-慾望沉潛在意識的冰山下,遺憾留待在人的心中成為未爆彈,但基本都是在人肉眼未可得見的地方,而這一切幾乎都只能在夢中展現-
既似〈遊園驚夢〉夢境作為成全遺憾與滿足慾望的處所,也似莊周夢蝶,人並不知,究竟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滿是人與蝶、蝶與人及人蝶不分是耶非耶的錯亂。
所以書中才會說,「嚴格說,我們都是一堆墨」,誰也不知誰的真實日常,會否不過誰的小說繪卷,誰的筆下創作或實驗成果而已。是以,宇宙世界,彷彿俄羅斯娃娃的層層疊疊,觀看與被觀看間,並非是神與人,或外星與人類這樣簡單的區分可以了結。
於是,關於「存在」這件事的思考辯證(不管是不是人類),那樣浩瀚蔓延的無窮止盡,或許也只有無窮大的數學符號∞,或說神話創世,銜尾蛇(Ouroboros) 圓無止盡,生滅不息且無盡迴旋的象徵符號可以代表。
既論至此,更有一點有趣的觀察:或許可能是因為現世代,預期並寄予希冀盛世到來,卻不幸面對各項幻滅悲摧而導致厭世的遺憾,近幾年來,暢銷書榜上,屢屢得見人們對所謂歷史、神話與正統等顛覆再詮的貪饜。
不僅僅是在論述詳解上的呈現,那些佔盡人們休閒時光版面的小說戲劇等,歷史改編重詮或時光走廊的穿越變得非常常見,幾乎可說是到了滿地遍野的地步。
那麼,這個時候或許有人問,書中有書(自有或別有),且彼此世界交相跨越,這是否可成為小說的一種展演?其實,這樣的問法並不全然正確,事實上,書中有書的小說展演,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並儼然有百花齊放的態勢。
以前曾介紹過,早期書中書的寫作技巧,往常不過是作為一種追兇的線索、謎團破獲、特殊氛圍渲染營造,或作為劇情串接,用以與他人互動的媒介。所以書中書,不管是自有一書或別有他書,它本就有由此來古典新詮、後設改編甚而氛圍發想再現的作用與存在意義。
關於此點,只要想想古往今來多少人使用神話(希臘悲劇)、民間童話(格林童話)、經典名著(莎士比亞)於創作中或改編,就可豁然開朗了,如榮獲英國布克獎的加拿大國寶級女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近期挑戰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的《血巫孽種》(Hag-Seed),即是一例。
後續才轉作推理懸疑相當盛行的結構佈局-以書中書虛實交相出界的迷離,亦即使書中人物與書中之書的內容主角遭遇漸趨一致,而讓讀者或主角在難辨虛實中深感駭異,乍見平行的兩線,實際是兩相隱射類同遭遇與身份混淆的雙面陷阱,成為彷彿惡夢輪迴人無以相避的呼應驚心。
而在世界暢銷小說的研究耙梳裡,我發現,世界暢銷小說的結構佈局與文本類型,確實存有共同的SOP與特色元素可循,這就像是神話學大師坎伯的英雄之旅,起承轉合的冒險行經,亦如人生所歷,自有其律可循,而一些乍見不可思議或無可想像的吉光片羽,其實也都存在意義。
但或許世界暢銷小說公式自有其SOP可循(寫什麼像什麼,文本分類原則即為其特性),人們並可由此建構出大綱雛形,再另行演繹個人創意、時代流行、人物劇情等寫作技巧的曲折細膩等。
但一部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不僅是文學,更是古往今來藝術美學範疇的對決,那就是--當作品形神兩相對立時,形似會不如神似,神肖是更甚於形肖的排比的。
就像金庸名著《倚天屠龍記》張三豐傳授張無忌太極,「你還記得多少?」直到「我全忘了」的問答精義。
據說修練太極拳的精義,就在於「用意不用形,意在形之先」,要能突破形的囿限,意會神傳,才能無往不利,但這樣高妙的境界,顯然並非吾等凡俗之人可輕易抵達。
另,古語有言,禮教吃人,而中國明朝,又是一個極為壓抑的朝代,這也就是為何中國明清戲曲主題,雨後春筍量產類比《牡丹亭》等的劇情,這都是因為,「存天理,去人欲」的禮教束縛,太過不近於人情也太過叫人窒息了。
《明朝》是一本混雜有真實歷史與想像虛構來轉寫的科幻小說,而科幻小說的類型特色,多針對宇宙世界的存在疑義、歲月時光的遞嬗之謎、生物種族(不管在不在地球上)的繁衍爭競,還有各項生命未解或遭另詮的質疑做開展論證,它正得這樣的神髓,不能也不該以形式囿限之。
所以,最末這裡我要借作家林斯諺《馬雅任務》開首題詞所轉引、美國科幻大家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的名語,來為這篇書評作結:「科幻小說的心理功能,在於讓讀者逃離他所居住的現實世界;它解構了時間、空間,以及現實。」《明朝》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讀完全書,只能說,作家駱以軍真的是天才高妙的小說家,讀的時候總是感受到文字讓內心震撼,真的非常特殊的想像與字句精彩。
參考書目
駱以軍《明朝》,臺北:鏡文學,2019。
★真相只有一個的一樁懸案,如世界文明發生事件,可人類卻是各自表述觀察各有見解,分為神話、文學、人類、歷史、科幻、玄奇、文化、心理與社會等各學科概念。
★此處或可另參考華裔美籍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得獎顯赫的短篇小說集《妳一生的預言》(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即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原著小說),人一生所見所歷的喜怒傷悲與事件,竟可彼此串聯一同示現。
★劉慈欣《三體》系列,因內容博雜,又有三部曲之廣,需另開新篇講,在此不另贅述;不過此一系列作為科幻小說的經典代表,特色元素的具備,倒是一樣都不少-世界(含宇宙)文明存在的探討、外星與人類的爭競友好,宇宙時間維度的遞嬗,生命浩瀚各種未解謎團等思考。
銜尾蛇心理學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挖出了好多我們的歷史啊~
與王堅院士有關的日子
本文來自杭派工程師。撰文 | 猛哥;視頻 | 阿竜
…………………………………………………………………
21年前,他是學界翹楚,比爾·蓋茨最信任的人之一。
11年前,他受馬雲之托,在阿裡掀起技術革命。
從“騙子”到“雲計算開拓者”,十年一覺“飛天”夢。
他就是王堅,中國工程院新晉院士。
1
那年,李開復37歲,受比爾·蓋茨之托,帶著一項使命飛抵北京。
甫一落地,他就到處尋找電腦使用者介面領域的頂尖人才,跑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都沒有。後來,北京大學電腦系圖形學老師董士海給他指了條道。
董士海在視覺化領域深耕多年,熟諳學界,他想了想,說,“有一個,在杭州!”
此人就是王堅。
李開復又多方打聽,大家都說王堅是國內研究“人機界面”最優秀的一個人。
人機界面,是人與電腦之間傳遞、交換資訊的媒介和對話介面,是電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堅生長在西子湖畔,卻南人北相,身材高大,總是頂著一頭亂髮,挎著黃色軍用挎包,衣服皺巴巴,走路一顛一顛,脖子前伸,全然不關心外界的書生派頭。
細數王堅的經歷,完全稱得上是一個“異類”。他生於1962年,被打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癡迷大飛機,卻在1980年考入杭州大學工業心理專業,讀研期間常去浙江大學旁聽電腦課程,他的碩士論文《人機交互和多通道使用者介面》是中國第一部人機交互的論文,後來還影響了航太工程。
這多少算間接圓了他的“飛天”夢,也許是覺得不滿足,很多年後,他乾脆直接上陣,帶領一幫年輕人編造另一個版本的“飛天”夢,歷經挫折,每當下屬們洩氣時,他總會講,過去“那麼多優秀的工程師一輩子連造飛機的機會都沒有”,相較之下,現今一切堅持都是值得的。
1990年,王堅獲得心理系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就晉升為教授,1993年又列為博士生導師,並擔任心理系系主任。1998年8月,杭州大學與浙江大學合併,王堅新增了一連串耀眼的頭銜:中國人類工效學會理事、浙江大學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
不過,李開復一門心思要找到他,可不是因為這些頭銜,而是另有緣由。他給王堅發出郵件,邀請他來京參加一個典禮。
2
1998年11月5日,北京天氣蕭瑟,長安街兩邊的白楊樹正在凋零。
但與北京火車站相去不遠的國際俱樂部門庭若市,來了300餘人,均為中國電腦業的翹楚,包括18位院士、56位教授、4位大學校長、9位系主任、27位研究員、7位所長、1個總工程師、1個高級工程師和1個總裁。
此外,還有29個政府官員和美國駐華使館的1位外交官。
王堅沒有到場。但這個小插曲絲毫沒有影響李開復的好心情。
科技部部長及教育部副部長先後登臺致辭,此外資訊產業部及中科院等官方機構都贈送了花籃。
這些官員和學者聚集一堂,只因美國微軟公司在中國建立了一個研究院。
微軟CTO 奈森·梅爾沃德是敦促比爾·蓋茨做出此項決議的“推手”。當天,他在祝賀視頻中說:“因為人才是成功研究的先決條件,我們決意追隨人才,到人才濟濟的地方開設研究院。”
李開復進一步解釋說,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初衷是“彙聚中國本地的優秀人才和微軟公司自己的專業人才,彙集其思想。”
此話當日與會者都未給予足夠的注意。只有王選(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電腦漢字雷射排版技術創始人)隱約覺得微軟志不在此,“有眼光”,還有“遠大戰略。”
1999年春節前,微軟中國研究院開始大規模招攬人才,觸角幾乎覆蓋了所有一流科研院校。
《經濟日報》說微軟中國研究院“一網”就“網”了十幾位拔尖人才。
3
儘管1998年的秋天,李開復和王堅沒能見面,但兩人在通了五封郵件後,再次約定見面。
李開復出差時,曾專門去浙江大學找王堅,沒見上,後來微軟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沈向洋(剛宣佈從微軟離職。此前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美國工程院院士)去浙江大學做演講,李開復囑託他去與王堅見一面,仍然緣慳一面。
李開復只好在郵件上邀請王堅北上,“看看研究院。”
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如此執著,這令王堅既驚訝又感動,他回信說:“我來北京看你。”
1999年1月10日,李開復終於見到了王堅。沒有寒暄,開門見山。談話只有半小時,但對聰明人來說已經足夠。
當王堅回到杭州時,一封電子郵件已在等著他,那是李開復發的。儘管李開復很希望王堅能夠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但抹不開情面直接挖人,畢竟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是微軟中國研究院的顧問。
李開復只是提出可以和王堅的實驗室合作,這讓王堅很開心,覺得大展宏圖的機會來了,但幾天後,他給李開復回信說,要到微軟中國研究院做訪問學者。
導致王堅改變主意的原因是作為系主任和副院長,需要參加無數的冗雜會議,這令他不勝其煩。
1999年的春天剛開始,王堅來到微軟中國研究院。接觸越深,李開復越希望王堅把“訪問”變成“加盟”。
最後,還是王堅自己捅破窗戶紙。到了夏天,他向李開復明確表示要到微軟來工作。
王堅被任命為多通道使用者介面組的主任研究員,組員有張高(中科院博士)和韓堅(清華大學博士)兩個年輕人。
以潘雲鶴的身份和學養,自然不能阻攔王堅的出走。
那個夏天和潘雲鶴一樣心情複雜的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黨委書記李生,他是哈工大電腦系的老系主任,也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第一個博士生候選人(因為選擇提副教授沒有繼續讀博,張大鵬遂成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第一個博士生)。
李開復給李生寫了一封信,說要挖走三個人,即:荀恩東、王海峰和劉挺。
荀恩東,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工作了兩年,後被引入香港科技大學,現在北京語言大學任教,研究機器翻譯和語法分析。
劉挺,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呆了一年,又返回哈工大教書,現在是哈工大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
王海峰,是中國最早做搜索的一撥人,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李開復親自帶他。一年多後,跳槽到東芝中國研究院,2010年加入百度,深得李彥宏信任,2019年5月出任百度空缺了10年之久的CTO。
巧合的是,同月,中國工程院公佈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所涉專業為“人工智慧”方向的候選人共有五位,分別是王海峰(百度),沈向洋(微軟中國),楊強(微眾銀行),莊越挺(浙江大學),鄭慶華(西安交通大學)。
候選名單中還有兩位與人工智慧相關的企業人物,分別是李彥宏和王堅,均位元列工程管理學部“新興交叉領域工程技術創新管理”專業。
一個月後,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公佈,李彥宏、王海峰、沈向洋落選,王堅仍在列。
能PK掉沈向洋和王海峰等老同事,足以證明王堅的卓越,此時他的身份是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20年前,當王堅離開杭州來到北京時,創業失敗的馬雲正帶領一幫人從北京折返杭州,希冀東山再起;當王堅正式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時,馬雲與“十八羅漢”在湖畔花園創辦了阿裡巴巴。
一個是風頭正勁的學術明星,一個是屢敗屢戰的創業者,誰能想到這兩個人將來會有交集,並作出驚天之事。
機緣就是這麼神奇。
4
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專家學者們得以全心全意投入基礎研究,而不用操心經費及產出。
在王堅看來,研究院要做的就是提出新概念,“我們不是要改進現有的而是要提出新的,不是把人家已經做過的東西做得更好,而是要做人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即使是三流的開創也要比一流的跟隨更加艱難。所以,王堅一直給自己出難題。夏天開始的時候,他帶領張高和韓堅全力投入“人機界面”的研究,改進中文輸入法就是他加入微軟後的“首秀”,結果“驚豔”。
1999年10月18日,李開復帶領微軟中國研究院的6個研究員(王堅、李勁、周明、高劍峰、沈向洋和張益肇),抵達微軟美國總部,親自向比爾·蓋茨彙報。
李開復著重介紹了中文輸入方面的研究,比爾·蓋茨非常感興趣。回京後,微軟中國研究院專門舉辦了一次新聞發佈會。
王堅最後上臺,他說“做研究不一定隨大流。”
2001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2004年,王堅出任常務副院長。他的主要成果包括:SQM大規模資料處理系統、數位墨水、支援亞洲語言的無模式切換使用者介面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世界上首次推出手寫數學公式識別器,並在胡錦濤主席2006年訪問微軟時專門為主席和夫人作了演示。
王堅深受比爾·蓋茨信任。他帶的組是研究院裡當面和比爾·蓋茨討論問題最多的小組。
微軟正處巔峰期,微軟亞洲研究院兵強馬壯,王堅有足夠的空間去大展拳腳,直到一個叫劉振飛的人找上門來。
5
劉振飛,現阿裡巴巴合夥人、高德總裁,不過2008年他找到王堅時,還是淘寶網技術保障總監,他因為資料上的技術難題,想挖王堅的手下,結果被跳票,他索性直接去挖王堅。
王堅當時帶人所做的專案正和資料相關,通過海量資料分析瞭解使用者習慣、優化軟體反覆運算。有人寫郵件給王堅,描述了他在比爾·蓋茨面前提到軟體的資料分析,比爾·蓋茨說你應該去找王堅。
劉振飛畢業於北京大學,是王選院士的高足,眼光可謂毒辣。
那年夏天,阿裡巴巴CPO彭蕾(阿裡巴巴創始人、合夥人,現任Lazada董事長)親自找到王堅,一見面就說:“我們現在很差,就希望你來拯救我們”。
她說的是阿裡巴巴的“登月計畫”。
頭一年,馬雲召集阿裡巴巴的高管們在寧波開了一次戰略會,決定要把淘寶、支付寶、B2B 等子公司的底層資料打通,實現“商業新文明”。為此,阿裡巴巴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技術“救星”。
王堅就這樣進入了彭蕾的視野。
彭蕾說,阿裡巴巴的資料就是一座金山,但不知道如何挖掘,現在是坐在金山上吃饅頭。
王堅心動了。
2008年11月18日,阿裡巴巴宣佈,王堅博士正式加盟阿裡巴巴集團,擔任首席架構師一職,直接向馬雲彙報工作。
馬雲表示:“王堅博士將幫助阿裡巴巴集團建立世界級的技術團隊,並負責集團技術架構以及基礎技術平臺建設。”
彼時,阿裡巴巴高管中不乏技術牛人,比如中國開源第一人章文嵩。他本碩博均就讀於國防科大,師從電腦學院泰斗胡守仁教授(我國第一台億次銀河巨型電腦研製的設計者和主要領導者之一),1998年創建LVS(Linux Virtual Server),2000年,Google搜索“wensong”會出現上千萬條記錄,2009年加入淘寶後,帶動了一系列開源運動。
但為何馬雲偏偏如此相信王堅?
除了都充滿理想主義氣息之外,在阿裡巴巴安全團隊負責人吳翰清看來,原因是“王博士是唯一一個能把技術講得連馬雲都能聽懂的人。阿裡有很多技術VP,但他們都沒有王博士這本事,所以他們也只能做到VP,而做不到CTO。”
被馬雲任命為CTO是王堅加入阿裡巴巴差不多四年後的事情,卻招致了這家公司史上最強烈的反彈。
阿裡巴巴已很長時間沒有CTO,上一任CTO還是吳炯。
吳炯曾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後赴美,1989年畢業于密西根大學,1996年加入美國雅虎,負責搜尋引擎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開發。他1997年結識馬雲,2000年初成為阿裡巴巴的天使投資人,2000年5月正式加入阿裡巴巴,擔任CTO,領導開發了阿裡B2B網站,淘寶網以及相關系統的核心技術和產品設計。2005年阿裡巴巴合併雅虎中國後,他還主持了雅虎中國搜索事業部的工作。2008 年離職,專做投資人。
兩相對照,吳炯的光環太矚目了,而王堅進入阿裡巴巴後,卻成了名噪一時的“騙子”。
6
一切皆因阿裡雲所起。
1961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向全世界宣佈:“美國要在十年內,把一個美國人送上月球,並將使他重新回到地面。”從此,美國雄心勃勃的“阿波羅登月計畫”開始實施,共分為“水星計畫”、“雙子星座計畫”及“土星計畫”三步。
雖然沒有關於阿裡巴巴“登月計畫”的具體時間表,但顯然也採用了分步走的策略。2009年9月10日,阿裡巴巴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阿裡雲成立了,它要為阿裡巴巴“登上月球“提供無盡的算力。
王堅擔任阿裡雲首任總裁,他對400多名團隊成員說:“如同電力是工業社會的底層設施,雲計算將取代傳統IT設備,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底層設施”。
雲計算這項新技術的雛型來自上世紀70年代,1963年,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向麻省理工學院提供津貼啟動MAC專案,要求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多人可同時使用的電腦系統”技術,這產生了“雲”和“虛擬化”技術的雛形。
2003-2006年Google發表了四篇文章,分別是關於分散式檔案系統(GFS),平行計算(MapReduce),資料管理(Big Table)和分散式資源管理(Chubby)。至此奠定了雲計算發展的基礎。
2006-2008年,亞馬遜、Google、微軟、IBM等巨頭相繼推出雲服務生態系統和雲計算平臺。
這樣看來,中國雲計算起步並不算晚。但先行者註定孤獨。阿裡雲成立之初,雲計算在中國還是個新名詞,外界充滿不解。
一個令阿裡雲老員工們記憶猶新的細節是,公司剛成立的前兩年,他們出差用餐時,開發票的服務員總是“好心”地將“阿裡雲計算有限公司”加一個字“阿裡雲電腦有限公司”。
王堅從微軟亞洲研究院帶過來的林晨曦等人成為阿裡雲乃至中國雲計算的最初班底。
林晨曦,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亞洲第一個ACM全球大賽總冠軍,2005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他和同事們“每天思考著全人類命運這樣的宏大未來,從不為經費擔心。“ 有一天,王堅把他和孫冰(奧林匹克資訊學競賽冠軍)叫到辦公室,說他和馬雲聊得非常好,打算去阿裡,準備做雲計算,如果他們有興趣,可以一起去。
王堅的遊說很具有鼓舞性,他說,“雲計算這件事非做不可。如果我們所有的資訊計算都必須通過國外的系統,那麼未來的中國不堪設想。”
林晨曦和孫冰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其實很簡單,我相信王博士。只能選擇相信。“
儘管阿裡雲是2009年9月10日才宣佈成立,實際上早幾個月前就開始運轉了。林晨曦記得很清楚,阿裡雲第一個員工在2008年10月24日入職,正好是1024。“冥冥註定,阿裡雲和代碼脫不開關係。”
林晨曦成為阿裡雲第一任技術總監,入職後“兵荒馬亂,十幾個人邊寫代碼邊四處招人。”
阿裡雲當時辦公室在北京上地,沒有空調,夏天很慘,工程師們只好買來一堆冰塊,放在臉盆裡降溫。此外,辦公室還經常停電。
有次馬雲來京,專門去阿裡雲辦公室,想看看工程師們到底在做什麼。林晨曦打開電腦想給馬老師看看,不巧還停電了,馬雲只好坐在辦公室等了半個小時,直到電力恢復。
環境確實太差了。許多工程師來面試,一看樓裡這麼破,就不想來了。林晨曦趕緊解釋,這只是暫時的,新的寫字樓還在裝修。
饒是如此,在那個破舊辦公室裡,2009年2月1日,阿裡雲工程師寫下“飛天”第一行代碼。
“飛天”是阿裡雲為了“登月計畫”而做的分散式運算系統,其英文名是Apsara——吳哥王朝的阿僕薩羅飛天仙女,寓意希望為人帶來幸福。
“飛天”是想將全球數百萬台伺服器連成一台超級電腦,讓任何企業、機構和個人只要聯網就能獲得即開即用的計算能力。
關於“飛天”,林晨曦有個通俗的比方:
有一波人不知天高地厚,想做分散式系統,好比大家把腳綁在一起,單、雙報數,然後同時邁步。人數少時,這很簡單。但是當人足夠多時,就不簡單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邁腳,但實際上不是,這是分散式系統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同時性具有相對性;有人邁左腳,有人邁右腳,有些人兩隻腳一起邁,就有人摔倒了,摔倒的人會把邊上的人帶著摔倒,這是分散式系統遇到的第二個難題;還有第三個問題,那就是異構,有的人長得高,有的人長得矮,步伐不一樣,就會帶來困難;還有很多動態環境下帶來的不確定性,路面有石頭,或者颳風下雨……最後還是走到了終點。
可誰也沒想到,“終點”那麼遠,“走”得好辛苦。
7
馬雲對王堅是百分百支持, 要人給人、要槍給槍,阿裡巴巴內部各路精兵強將都彙集到阿裡雲。
有一次元旦年會上,王堅把馬雲叫來給工程師們打氣。馬雲說他不懂技術,但很尊敬搞技術的人,認為技術大牛都是俠客,還說“程式都是bug 組成的”,贏得了全場的掌聲。接著,馬雲更是豪氣的說“登月計畫”是一定要做的,先砸10 個億,不夠再砸10 個億,直到做出來為止,再次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一開始大家都志得意滿,意氣風發,覺得一群技術牛人在一起還有什麼是做不出來的?
但現實是,沒有先例可循,阿裡雲得從零開始。
在林晨曦看來,“阿裡雲就像是一個軍隊,在攻佔一個看起來不可能攻克的山頭,一批衝鋒者倒下了,下一批衝鋒者接著頂上。其實是很悲壯的,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到底能不能成功。”
工程師們的黃金時間只有幾年,不願意在黑暗中一直摸索。各種爭吵和懷疑出現。壓力實在太大,很多人只在團隊呆了半年就走了。
甚至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追隨王堅而來的人也在放棄。2010年,一位老部下離開阿裡雲時,深情又失落地對王堅說,做雲計算的感覺就像集體合圍抱一棵大樹,誰都知道最終大家的手會連在一起,但誰也不知道那一刻會發生在何時。
2011年底到2012年初,是阿裡雲最艱難的時候。
在阿裡巴巴外部,業界都不看好雲計算。中國IT 領袖峰會上,李彥宏說“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馬化騰則認為"它是一個超前的概念,目前佈局為時過早。"
在阿裡巴巴內部,大家都在看王堅的笑話,譏諷他是糊弄馬雲的“騙子”。其它部門的技術leader們都虎視眈眈,就等阿裡雲解散,然後去“瓜分”工程師。
有一次一群人吃飯,劉振飛問王堅,外面那麼多人罵你不靠譜,看你好像不在乎。眾人都愣住了。王堅埋著頭,想了半天說了一句,“我這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當王堅被燙的體無完膚時,馬雲又添了一桶開水。2012年8月14日,他發文任命王堅為CTO,全面負責規劃、制定和實施集團技術發展戰略。
阿裡巴巴內網徹底炸了,反對之聲洶湧不止,概而言之就是:王堅不懂技術、不懂管理,浪費資源無數,不被追責,反而高升,難以服眾。
沒人知道那段時間王堅承受了多少壓力。“有時候堅持是很難的,有時候放棄是很難的,進退維谷,但是具體到做飛天這件事我覺得堅持是很難的。”
關鍵時刻,又是馬雲撐了王堅和阿裡雲一把。他在內網公開回應:“博士是人不是神,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我瞭解的也並不比大家少,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計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們就有了博士,今天阿裡的技術可能會很不一樣”。
為此,王堅對馬雲無比感激,後來寫書時,把這段話作為前序。
8
因為“理想主義”和“太執著”,王堅被認為是阿裡巴巴最像約伯斯的人,他的書架上也有一本沃爾特·以撒森寫的《約伯斯傳》。
約伯斯不好相處,以“現實扭曲力場”著稱。無獨有偶,王堅身邊人也能感受到他的“現實扭曲力場”。
那幾年,阿裡雲的工程師們一旦決定留下來,就會成為王堅的“腦殘粉”,他們堅信王堅的方向永遠正確。即使錯了,也是他們這些執行者錯了,“能力無法匹配博士的要求”。
王堅極具感染力,總喜歡給部下講雷達的故事。在二戰勝利前夕,《時代》週刊封面本來要刊登雷達的照片,都已經通知發明雷達的團隊了,這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結果發行前,改為刊登原子彈的照片。雷達團隊非常沮喪,因為從整場戰爭來說雷達的意義才是最大的。
每次王堅講這個故事時,聽眾都很興奮。他總會用“你們在做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不要怕犯錯”一類的話來鼓勵大家,然後眾人就覺得在做著一份無比光榮的工作。
2012年8月,王堅把每年一度的阿裡雲“飛天獎”頒給了全體員工,頒獎詞是一句略帶悲情的話——“堅持就是偉大”。
那年下半年,淘寶系“去IOE”完成,“飛天”已經跑得比較順暢,林晨曦可以放心離開了,“我在阿裡四年,其實相當於呆了十年。阿裡雲是一年走完了正常研發兩年半的路。人的頻率調快了兩倍半。”
離職那天,他和同事們在西湖國際旁邊的一家小館子聚餐,氣氛有點沉重。王堅開玩笑,“我們不應該這麼自私,晨曦不只屬於阿裡。”
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林晨曦覺得不是傷感,不是難過,恍惚覺得:“在阿裡雲的四年,像是過完了一輩子。以後的事情,都是下輩子的。”
榮光時刻到底來臨。2013年8月15日,“飛天”5K系統上線提供服務,這是中國第一次實現單個集群超過5000台伺服器的通用計算平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對外提供這種能力的公司。
阿裡雲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同年12月,啟動“登月計畫”。
“去IOE”完成後,阿裡雲沉澱了一套“商業-開源-自主” 軟體交互反覆運算的工程管理方法,成功服務國內關鍵行業客戶超過20萬家,推動了國內企業向雲計算的全面轉型。
後來,那些早年離開的工程師,一直在想,阿裡雲最終能成功,王堅的堅持是不是唯一的原因?
有一次,林晨曦和老同事們聚會,為這個問題一直聊到淩晨3點,結論是:“如果換一個人,也許早就掛了10遍了”。
在2012 年的阿裡雲年會上,王堅走上台,他緊攥話筒,幾次抬眼望向遠處,幾次欲言又止,最終泣不成聲。
他說:“這兩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只是,我上臺之前看到幾位同事,他們以前在阿裡雲,現在不在阿裡雲了。”
這其中就包括吳翰清,2012年9月離職創業,就在“飛天”即將展露曙光的前夕。走之前,王堅約他長談,臨別時,他流淚說:“博士,其實我一直是相信你的!”
兩人相對,淚眼凝噎。
當吳翰清創業後,才深深體會到王堅的不易。“現在我回想起來,王博士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沒有太多的創業經驗和產品經驗,僅憑著一腔熱忱帶領著一群同樣熱忱的工程師們在做世界上最難的技術之一。走了很多彎路,也傷了很多人的心,但也栽了很多樹,讓後人乘了涼。”
9
乘涼者甚多。
阿裡雲趟出一條路後,國內雲計算熱潮興起,2013年就此成為中國雲計算的轉捩點。UCloud和七牛雲等協力廠商雲計算企業成立,騰訊開放平臺也是這一年對生態企業開放,AWS高調入華。
2014年9月19日,阿裡巴巴在美國上市。在上市故事中,阿裡巴巴一再強調的核心業務之一是“雲”和大資料,業務戰略是“雲+端”。這個基於“雲”的宏大敘事,正是始於六年前王堅掀起的內部技術革命。
技術底座已經構築,接下來就是高歌猛進。
馬雲再次展現了善於點將的本領,用阿裡小貸負責人胡曉明(現為螞蟻金服總裁)接替王堅,擔任阿裡雲新CEO,給這家技術公司注入商業基因。
到2016年,阿裡雲營收規模已躍居亞太第一,全球第三,連續數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
同年,王堅卸去阿裡雲總裁及阿裡巴巴CTO兩職,專任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目前,40%的中國500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中國科技類公司是阿裡雲的客戶。
在阿裡巴巴內網,王堅被貼上各種各樣的的標籤,出現頻次最高的有:“遠見”、“先知”、“堅定”、“堂吉訶德”……
但這個被稱為中國10年來最成功CTO的男人卻說,“我是一個既得利益者。”
2018年,王堅受邀參加央視《朗讀者》節目,誦讀了喬恩·克拉考爾的《進入空氣稀薄地帶》,回憶起阿裡雲的創業史。
他對董卿說,計算像是一口井,井裡有著最珍貴的水資源。隨著大家對計算需求的增大,要有人想辦法把井水變為自來水,讓它順暢地流入尋常百姓家。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建水廠、鋪管道、做水龍頭、裝水錶等一系列環節的精密配合。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新理念的接納,因為第一口自來水從水龍頭裡流出之前,沒有人相信。
在阿裡雲出現之前,國內也沒有人覺得這個新技術能推動社會進步。
王堅說,他願意做那個引水的人。領著一群年輕人,去做一個中國人從來沒有做過,只在他們腦子裡存在過的東西。
2017年,中國電子資訊技術年會上,王堅代表“飛天雲作業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專案接過科技進步特等獎的獎牌,這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發的特等獎。
中國電子學會鑒定認為:“飛天系統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對我國乃至全球互聯網產業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以企業為主體的雲計算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成功實踐。”
有人在知乎上寫下這樣幾句話:“10年前,我也覺得博士(王堅)是個騙子。現在看看,我覺得他是個偉人。我覺得沒有這些別人嘴裡的偏執狂,世界又怎麼可能被改變。”
10
道不孤,必有鄰。
王堅現在更多扮演的是阿裡巴巴技術先驅的角色,當下研究旨趣是“城市大腦”,開闢以資料資源為關鍵要素的城市發展路徑。
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是城市,但也帶了“城市病”。在王堅看來,“城市大腦”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城市的資料流程動起來,產生價值。
解決交通問題,並不是“城市大腦”的唯一功效,它是未來城市新的基礎設施,可以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做出更多貢獻。
互聯網、資料、雲計算,這三者始終讓王堅念茲在茲,在他心目中就如同火,新大陸和電,足以改變世界,值得用一生去探尋。
英雄所見略同。李開覆沒有看走眼,馬雲也沒有看走眼,他真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
2014年,吳翰清重回阿裡雲,回首往事,他說時光本身無法倒流,如果能穿越到那個時間,他可能不會選擇離開,有可能選擇在這個公司把這個事情做成。“其實我從王博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堅持,其實他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個人的軌跡,有一點顛覆我的世界觀。”
被改變的不止吳翰清一人。
如今,阿裡巴巴技術大牛雲集。許多人,無論是才智,還是年華,都不遜於10年前的王堅。當國家給予民營企業技術人至高榮譽時,對他們而言,風好正是揚帆時。
王堅的故事,重新定義了阿裡巴巴工程師這個群體,他們腳踏實地,但高舉理想主義旗幟,不墜青雲之志。保不齊,若干年後,他們之中會湧出又一個院士。
十年一覺“飛天”夢,譭謗也好,讚歎也罷,對王堅來說,皆為過眼雲煙。他撰有《線上》,結尾如此寫道:
什麼是對技術的熱愛?你真的相信技術會改變很多東西嗎?你有沒有足夠的自信和熱愛去捂暖這條蛇,哪怕它蘇醒以後可能會咬你一口?當你熱愛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很難預料最終的結果。
但是“如果困難出現,就要戰鬥到底。“ 那是他最喜歡的《進入空氣稀薄時代》中的一句話。
參考資料:
1.《追隨智慧——中國人在微軟》,淩志軍,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 《道哥:王博士》,吳翰清,道哥的黑板報
3. 《阿裡雲第一任技術總監的故事》,林晨曦,阿裡雲橙
4. 《雲之戰》,孫宏超,騰訊深網
5.《雲計算深刻改變未來》,張為民,科學出版社
6.《王堅:一個預言家的命運》,張寒、周欣宇,人物
銜尾蛇心理學 在 花時間芳療- 銜尾蛇(英語:Ouroboros,音譯烏洛波羅斯 的推薦與評價
銜尾蛇 (英語:Ouroboros,音譯烏洛波羅斯,希臘語:οὐροβόρος,亦作咬尾蛇), ... 近代,有些心理學家(如卡爾·榮格)認為,銜尾蛇其實反映了人類心理的原型。 ... <看更多>
銜尾蛇心理學 在 [求推] 有出現"銜尾蛇"的ACG作品? - C_Chat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近代,有些心理學家(如卡爾·榮格)認為, 銜尾蛇其實反映了人類心理的原型。 https://goo.gl/MUAPPp (估狗縮網越來越煩了) 謎樣的symbol, ... ... <看更多>
銜尾蛇心理學 在 [研究] 試用現實角度分析「噬身之蛇」 - 看板Falcom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老實說,我這篇研究至少大幅修改了7~8次,但還是有些怕怕的不敢分享,今天下午進行
第N次修改後,考慮許久之後,最後還是決定厚著臉皮PO了這篇劣文。XDDD
我朋友已經不只一次對我吐槽了,我寫畢業論文有這麼認真去考察研究,畢業發表我早就
拿第一了。(老實說,我一直煩惱我這麼認真一直研究投入下去也不太好啊...我都在當社
會人了...)
我先說好,本文一開始我會劈哩啪啦說一大堆有的沒的理論,如果沒興趣,請直接左轉離
開。基本上我並沒有褻瀆神明的意思,只是一個愛好「軌跡系列」,而為此去翻閱各方面
的資料的粉絲。(希望別因此得到天譴阿…)一切資料我都只是整理後,再加入個人想法編
輯而成,試著以現代社會角度研究遊戲內的世界觀,也希望拋磚引玉。我不會做出任何結
論,單純只是分享資料讓大家討論,希望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有錯也歡迎指正,畢竟我
的專長並非「符號學」、「宗教學」、「哲學」和「歷史學」,難免一定有一堆錯誤!好
了,前言說得差不多了,那就開始今天的主題─「噬身之蛇」。
(先來個防雷頁)
要研究結社,我覺得就有必要先從結社最大的象徵─「噬身之蛇」下手。「噬身之蛇」,
或被稱為「銜尾蛇」,而研究的關鍵之一,就是其代表動物─「蛇」!
「蛇」─其實在世界各文明都能發現,是重要的圖騰代表之一,不過在現在的名詞和認知
中,蛇總是代表不好的含意:
《聖經》裡,蛇用花言巧語騙夏娃吃下「智慧之果」─蘋果,導致人類被趕出伊甸園,構
成人類的「原罪」。
在兩河文明裡(巴比倫文化),蛇則是被眾神派遣去吃掉基加美修(或譯為吉爾伽美什,就
是Fate裡的「英雄王」)好不容易從死亡之海採來的仙草,讓他(和人類)長生不死的夢粉
碎。
日本《古事記》被素盞鳴尊所殺,出雲的怪物,喜愛美酒,同時也是日本最知名的妖怪之
一「八岐大蛇」(有些漫畫遊戲或稱「遠呂智」)
北歐神話環繞世界的大蛇,雷神索爾的宿敵和邪神洛基之子「耶夢加得」。
希臘神話造就英雄珀爾修斯,同時也為天馬的母親的魔物「梅杜莎」。
小說「哈利波特」出身許多黑魔法師的史萊哲林的代表亦是「蛇」。
Fate 海克力斯(或譯為「赫拉克勒斯」)大招「射殺百頭」,正是他十二試煉中,殺死魔
物「九頭大蛇」而來。
蛇有關的成語也大多包涵不好的含意─「虎頭蛇尾」、「蛇蠍心腸」、「牛鬼蛇神」、「
蛇食鯨吞」、「龍蛇混雜」等等…反之,中國的「龍」,是從蛇的概念演化而來,龍在中
國文化中的地位崇高無比,它是權勢、高貴、偉大的象徵,又是幸運、吉祥、成功的標誌
。(中國四神獸中,除了龍外,玄武也是擁有蛇的形象)所以漢人自稱「龍的傳人」、皇帝
為「真龍天子」,由此就可以知道,「龍」和它的先祖「蛇」待遇是有差多少了。
我參考的一篇文章我覺得說的還有些道理,在《聖經》,蛇的確因為欺騙夏娃,吃下了「
智慧之果」,而形成了所謂的「原罪」。但上帝製造出人類,卻不給予智慧和能力,連裸
體的羞恥心都沒有,整天無所事事,餓了就採樹上的果子(蘋果除外),這真的是上帝對人
類的恩賜嗎?正是因為蛇的教導才使人類的始祖擺脫了沒有智慧的羞恥的愚昧狀態。吃了
「智慧之果」後,亞當和夏娃才開始所謂的「思考」,首次有了智慧,能知羞恥所以才用
無花果樹的葉子編成裙子遮羞。亞當和夏娃被趕了伊甸園之後,才真正開始了人類的勞動
和繁衍。如果沒有蛇的教導,亞當和夏娃今天仍然在伊甸園里赤身裸體的生活。
另外,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的大蛇,不管是北歐神話的耶夢加得、歐洲文化中的利維坦(
有時形象是大蛇)、海德拉,還是日本的八岐大蛇,都被視為當地的水神,牠們發怒時會
引發氾濫、海嘯等災難,所以是各地人民又敬又畏的對象。所以各地傳說,出現英雄、勇
者挺身而出,拔起手中之「劍」殺死大蛇(/龍),有時可以被視為治水的成功。
雖然我說了很多「蛇」的負面含意,不過在古代人眼裡,蛇是很神秘的生物,雖然多少有
黑暗和邪惡的象徵,但牠擁有更重大的意義:「無限」、「再生」甚至是「復活」和「死
亡」。
「無限」(或「永恆」/「無窮」)和「再生」的代表圖騰,正是我們這次的主題重點之一
:「銜尾蛇」。不過這方面我晚些再作解釋,先說明蛇為何會擁有「復活」和「死亡」的
概念,也是近乎「神」的概念。
要解釋這之前,我們又必須了解「地母神」的概念。地母神,或稱大地之母,母神是指專
司繁殖力及象徵大地恩惠的女神,在這個範疇中並不是所有的女神都能被稱呼為地母神。
在世界各地的神話裡,能被歸類為地母神的神祇在其神話體系中都是強力母權的掌握者。
為何是用女性為代表?根據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的說法,小孩在成年前,和母親
接觸的時間較長久,母親比父親更接近小孩,因為孩子是從母親出生,任何生命第一個經
驗都是母親,而神話是母性意象的昇華。所有生命的誕生都是透過女性(雌性)生產,母性
會提供養份(奶水)供生命成長,溫柔慈悲地呵護弱小生命成熟;早期人類是農業文化、農
業社會,女人的生育就有如大地孕育植物,提供養份給生命得以維持,所以女性與大地一
樣神奇,逐漸產生人類早期的神話─兩河流域誕生的地母神崇拜。
我舉例子的話,以中國來說就是女媧,西方代表則是大地母神蓋亞。「牛」、「羊」在遠
古文化中,是常被用來象征豐收的大地,代表的母神的慈悲。但地母神不是只有慈悲的一
面,也有殘酷的一面。
一切生命的誕生,會經歷成長、成熟、衰老,然後死亡。以人類來說,就是從嬰兒到孩童
、青少年、成年、老年,最後迎接永遠的沉睡。四季也是如此,在春天萬物甦醒生長,在
夏天時成長茂盛,於秋天開花結果,最後在冬天枯萎,冬天過去,再度從春天循環。在遠
古世界,不像我們擁有機械、化學等輔助,一切是聽天由命,所以不一定每次都能受到大
地所賜予的恩惠。因此只要發生天災、異常現象,收獲的大半都將損失掉,嚴重甚至會造
成飢荒,進而可能發生民變、盜賊橫行,最後為了生存,發生了戰爭,逝去的生命又再度
回到孕育生命的大地懷抱中。所以地母神並不是只賜予恩惠,也是在冬天奪走生命,帶來
災難的凶神。
而代表地母神這層面的動物正是這次的主題:「蛇」。
蛇主要出沒於「沼澤」,讓人聯想到「水」及「地」這孕育萬物的「母親」,於是蛇與地
母神的形象便合而為一。
生命的力量使得蛇脫落的老外皮,就像是月亮頭下的陰影一樣。蛇脫下老舊的皮為了要重
生,就像月亮拋下陰影為了再生出新月,形成同等的象徵符號。有時蛇的形象是咬著自己
的尾巴形成一個圓圈,也就是所謂的「銜尾蛇」,變成生命的形象。生命代代接續散發光
芒,為了不斷的「再生」。
而這個「再生」的概念,讓蛇和醫療有密切關係,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中華民國
衛生署」等,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圖騰,蛇盤旋在一根木杖上,這個起源還是來自希臘神
話─「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或者有人直接稱為「蛇杖」)。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古希臘
中的「醫療之神」,父親為阿波羅,最後死於「冥王」哈帝斯之手。扯遠了,回來談「阿
斯克勒庇俄斯之杖」的意義:木棒代表著人體的脊椎骨,也是人體中代表現在、進化、和
靈性昇進的「中脈」。纏繞在木棒的蛇則是因為希臘人認為,每年都會蛻皮的蛇,象徵恢
復和更新的過程。一個有趣的巧合的是,20世紀時人類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恰好和
「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之杖的外觀有象徵性的類似。而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兒許癸厄亞
則是希臘的健康女神,手持一隻藥碗,碗上同樣纏著一條長蛇,象徵「藥學」。
再來是「復活」和「死亡」的概念:隨著四季而循環著冬眠以及蘇醒的蛇,古代人眼中,
正是象徵死亡與復活的循環。比起象征豐收與慈愛的「母牛」和「牡羊」,擁有生命的恩
惠以及災禍的死亡的蛇才更像是名副其實的神。對古代人來說,像蛇那樣妖異、神秘的生
物是非常稀少的。一生終不斷地蛻皮,將外殼拋去。在象徵死亡的酷寒冬天會進行冬眠,
在溫暖的春天再次重新蘇醒,就像從死亡中復活一樣。「蛇」輕易就跨越了冬與春間隙,
跨越人類無法跨越的死亡。冬天,也就是掌握死亡的神,是屬於自然與冥界的神明。而且
,古代人所想像的冥界,基本上都是黑暗地底的存在。因此,蛇成為「不死之神」的代表
。
早些我提到了東西兩方著名的地母神:中國的女媧和希臘的蓋亞,這邊就要來解釋一下他
們為何跟蛇有關。剛剛已經解釋了「再生」、「復活」和「死亡」的概念,而在此之中,
產生了「創造」的概念。蛇在蛻皮時,會產生新的身體,因此成了「創造」的代表之一。
因此創世神們和蛇也就脫不了關係,女媧是中國傳說人類萬物的始祖,擁有人首蛇身,用
泥土造人,五色石補天。作為地母神,本身就隱含著一切事物孕育自女神的子宮或身體,
最終一切將回歸女神子宮的含義。(這段解釋請注意一下,晚些會再提到)此外,在許多神
話中,人類都是用泥土製成的。(中國、希臘、中南美洲都是)在希臘神話傳說中,巨蟒「
皮同」是由大地女神蓋亞之子,居於德爾斐,負責守衛此處的蓋亞神示所,後來皮同被「
太陽神」阿波羅所殺。(其實阿波羅跟地母神也有一些淵源)因此,蓋亞可能本身也是一位
跟蛇有相關的女神,古希臘人甚至相信,蓋亞其實是以大蛇的形象顯現,因此在她的神殿
中供養一條大蛇,用以表示對大地之母的尊崇。因此,小說《灼眼的夏娜》為何創造神「
祭禮之蛇」是「蛇」的原因也在此。
好了,我終於把蛇的基本概念說完了。沒錯,以上只是基本概念,後面至少還有一半的東
西要說,不過我會慢慢套入「軌跡系列」的概念。
首先從「噬身之蛇」的概念開始:「銜尾蛇」(Ouroboros,亦作咬尾蛇),大致形象為
一條蛇(或龍)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結果形成出一個圓環(有時亦會展示成扭紋形,即
阿拉伯數字「8」的形狀)。這個符號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象徵意義,而當中最為人接受
的是「無限大」、「循環」等意義。另外,銜尾蛇亦是宗教及神話中的常見符號,在煉金
術中更是重要。蛇形生物自噬的這個圖象,至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時代。
它代表的是太陽圓盤,以及太陽東升西落的循環旅程,意義為「再生」及「永恆」。它從
古埃及傳遞至腓尼基民族,再由腓尼基人傳至希臘時代的哲學家們,終於為這個形象取名
「銜尾蛇」(Ouroboros),意思是「吞尾者」(Tail-devourer)。
Ouroboros這個詞,拉丁詞彙詞源為古希臘語ουροβοροs,後被拉丁化成
uroborus ,繼而變成名詞ouroboros,意為繞成環形,口中吞尾首尾相銜的蛇環或是龍
環。拆開看,「ouro」就是希伯來語中的「王(roi),「ob」則是「蛇」(serpent)。
很多情況下環形蛇以雙蛇反繞形式出現,或是龍蛇互纏相銜,這裡龍蛇的區分大部分以有
無腳與齒須來判斷。此外,「Ouroboros」,正是結社的拼音。
銜尾蛇包含著幾個象徵意義,首先是象徵著像蛇一般地咬自己的尾巴。這是宇宙的輪轉標
記:創造之外是毀滅,生命之外是死亡。銜尾蛇描繪了生命的衝突,同時也伴隨著生命與
死亡。它是一個整個生命週期活動的標記—誕生,結婚,懷孕,然後殺死自己,但是是在
循環的意義上,而不是線性的。
柏拉圖形容銜尾蛇為一頭處於自我吞食狀態的宇宙始祖生物,牠是不死之身,並擁有完美
的生物結構。
「這頭生物並不擁有眼睛,因為在牠的外圍已經沒有任何需要觀望的東西存在;牠亦沒有
耳朵,因為外圍沒有任何需要聆聽的事物;外圍沒有任何的氣息,所以牠不用呼吸;牠沒
有任何的器官,因為在牠身邊沒有任何東西會被牠吸進或由牠排泄,所以不需要進行任何
消化。在牠被生育出來的時候,牠的排泄物就安排成為牠的食糧,牠的行為及其行為之影
響都源於牠,亦受之於牠。造物者構想出這頭能夠自給自足的生物,這比其它缺乏一切東
西的生物來得完滿。另外,牠不需要向任何對象採取任何防衛的措施,造物者認為沒有必
要給予任何獻牲到牠的手上。牠亦沒有足與腳,牠的整體本來就是一種移動的手段。牠雖
然擁有無上的心靈與智慧,但牠對移動的概念卻相當模糊,因為牠只在同一個位置上存在
,所以牠的移動軌跡有如圓球;可是隨著牠本身的局限,牠只能不住地環狀旋轉著。」
雖然柏拉圖提到的宇宙圓球概念,只是形容一種星體的最外層氣圈結構,而非蛇型的傳說
生物,文獻中亦未有直接涉及「銜尾蛇」(Ouroboros)的名字,可是這個圓形的無限概
念正是銜尾蛇所標示的基礎邏輯。
在某些場合中,銜尾蛇會被描繪成一半光一半暗,就像陰陽的圖案一樣,象徵所有事物的
兩極觀念;更重要的是,這兩股對立的力量,雖然兩不相容,但同時亦並非處於對抗的立
場。(就某面來說,等同於中國的「兩儀」)在煉金術所詮釋的圓型結構宇宙觀中,銜尾蛇
象徵至高無上的作品,既相融合又包藏對立,是一個既清晰而又模糊的「完美」概念。
在煉金術中,銜尾蛇的符號是一種蘊含淨化力量的魔咒。心理學家認為銜尾蛇是煉金術中
萬物的原型,亦是煉金術中的「曼荼羅」(密教的能量中心)。
「那些透過自己的方法,以比現世更甚的程度去探索自然,從而深入了解萬物的煉金術士
們,以銜尾蛇──那條咬著自己尾巴的蛇──的標誌解說這個矛盾的悖論(指銜尾蛇進行
自我傷害這個古怪的現象)。銜尾蛇,早就被指是象徵著「無限」或者「一切」,在古代
的印象中銜尾蛇具有「自我摧毀」及「轉化為循環模式」的含意,這對很多敏銳的煉金術
士來說是清楚不過的訊息,他們理解煉金術的基礎是「第一元素」(Prima materia)。
他們認為銜尾蛇是一個戲劇性的標誌,既能統合又能同化對立面;而經過這個自我統合同
化的過程所得到的回饋,就是永生。因為銜尾蛇一方面在消滅自己,同時又在給予自己生
機,牠孕育著自己,從而令自己得到生命。(這邊就有著「再生」的概念)因此,銜尾蛇象
徵著一個透過與對立面發生衝突而存在的原則,這正是構成第一元素的最佳演繹……(煉
金術士們)從其它人的模糊概念中(指一般人對銜尾蛇的理解往往含糊隨意)得到清晰的
答案。」
在早期的煉金學文獻「The Chrysopoeia of Cleopatra」裡有一個著名的銜尾蛇圖像,附
有希臘文字「Hen to Pan」(一,就是一切),其半黑半白的形象。這邊典故式來自一個傳
說,有一名煉金術師意外得到一本古書,透過這本古書,他成功煉出了「魔法石」,和他
妻子得到長生不老的能力,當其他煉金術師知道這個祕密後,衝到他家請求指教時,發現
已是人去樓空。但不死心的人在他家搜查,最後在地下室發現了一個爐,而爐上有一個銜
尾蛇圖案,上面刻了「Hen to Pan」。沒錯,這正是《哈利波特》「魔法石」和《鋼之鍊
金術師》「賢者之石」的典故。另外,「Hen to Pan」也被牛姐延伸為大家熟知的「一即
全;全即一」。銜尾蛇是一個象徵萬物永恆融合的標誌,帶出了生與死的循環原則,這亦
是煉金術士們一直致力要加以詮釋及解放的領域。
銜尾蛇亦代表了「自我參照」或「無限循環」,尤指那些能恆常自我增生的事物,以及循
環周期性的自我發展,其中一個好例子就是傳說中的不死鳥,牠在自我焚滅的過程中自我
繁衍(或理解為「重生」),正是無限循環概念的一種表現。另外,銜尾蛇亦象徵著最原
始的元素。榮格派哲學家諾伊曼(Erich Neumann)曾經表示銜尾蛇是「前自我」階段(
Pre-ego)「混沌狀態」(Dawn State)的實際象徵,描述出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幼童都存
在著的童蒙階段。
銜尾蛇的圖案交織多重意義,而至主要的符號意義,發展自符號本身的外表形態。蛇代表
永恆的能量,代表不斷出現死亡和生命的這個世間的意識形態。如果以這種方式看待生命
,會極其恐怖,因為蛇身上同時出現了生命的迷人之處和嚇人之處。更進一步說明,蛇代
表生命的最主要功能─「飲食」。噬身的大蛇吃著自己的尾巴以求生存,而又不斷產生新
的身體。生命必須靠殺生及吃掉其他生命來持續,靠擺脫死亡再重生來延續,有如月亮的
盈缺一樣。
基本上理論的東西整理完了,以為要結束了嗎?還早咧!現在才是開始要拼湊「軌跡系列
」各項資訊的拼圖。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在編年史有提到「盟主=女神」一派的說法,其
實我查完蛇和地母神這些資料後,開始有些慢慢相信了,因為關於「噬身之蛇」的圖騰,
有太多東西可以和女神的傳說連得起線。
大家還記得我叫大家記得的那段關於地母神的解釋嗎?沒關係,我再說一次:
「作為地母神,本身就隱含著一切事物孕育自女神的子宮或身體,最終一切將回歸女神子
宮的含義。」大家還記不記得,軌跡系列對於死去的人,是怎麼說的?以下是零軌的:
而空軌我記得是有提到「回歸女神的懷抱」,總之,無論是「指引到女神的座前」,還是
「回歸女神的懷抱」,都有代表再度回到大地女神體內,等待再次「生命」的輪迴。基本
上,土葬便是一種回歸地母神體內的概念,因為萬物都是由大地生長出來,死後又再度回
歸大地,再生出新的生命。此外也別忘了,許多神話裡,人類是用泥土製成的。
再來看看軌跡系列裡的神獸們,目前知道的有:
利貝爾
古代龍 雷格納特
傳說的守護獸 白隼(未登場,同時也是利貝爾國徽)
克洛斯貝爾
神狼 蔡特
大家應該會好奇,為何我會突然提到守護獸,其實牠們有一個共通點:
「除了是地母神的代表動物外,同時也是擁有「冥府」的代表含意」
討論之前,我請大家先看一下這張圖,這張圖是出自空軌3RD,星之門14,大家注意到沒
,「噬身之蛇」圖案的兩旁,有兩根樹枝狀的裝飾,有如銜尾蛇長了一對翅膀,這就是蛇
的一種變化─「有翼之蛇」。
先說說「鳥」,在古代人眼中,鳥是靈魂的化身。古代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由鳥帶至
天堂/冥府。因此鳥可以穿梭「人間」和「冥府」之間,是地母神的使者。目前還有些少
數民族,當親人/朋友重病時,會故意在門外大聲呼喊親人/朋友的名字,接著開始灑穀物
,慢慢退回病人房中,希望病人的靈魂可以回歸而康復。
後來古代人,將「鳥」和「蛇」的形象合而為一,成為「有翼之蛇」,這就是龍的原型。
龍,英文Dragon,從字源來看,那是出自希臘文的Drakon(大蛇)。「有翼之蛇」,如同我
前面所說,是將擁有「大地」代表的蛇和「冥府」代表的鳥合而為一,也就是代表管理「
人間」和「冥界」的全能之神。
舉例來說,希臘魔物「梅杜莎」,原本也是地母神之一。這邊就要提到「戰爭女神」雅典
娜。希臘神話中,根據蓋亞對宙斯預言,宙斯第一個孩子將會打敗他,將重演他父親及祖
父的經歷,推翻自己的父親而奪走王位。宙斯為了除掉後患就用詭計讓「智慧女神」墨提
斯(宙斯第一任妻子)變成水滴後吞掉,於是宙斯得到墨提斯的智慧,成為了宙斯智謀的來
源。
然而宙斯並未能如願地阻止雅典娜的誕生,吞下孩子的母親後,他開始劇烈地頭痛,以至
於大聲號叫。而墨提斯在他的頭內打鐵為雅典娜鑄造一身盔甲。後來由「火神」赫淮斯托
斯(同時也是「發明之神」)用大斧劈開了宙斯的顱骨,雅典娜全副武裝從他父親的頭中跳
出,於是代表「智慧」和「勝利」的雅典娜誕生了。因此,雅典娜和墨提斯可說是同一個
女神。墨提斯(Metis)這個字代表聰慧,是美杜莎(Medusa)的字源,三個女神的存在本是同
一個,也正是小說《弒神者》第一集所提到的「三位一體的女神」。
戈耳工三姐妹(絲西娜(Stheno力量)、尤瑞艾莉(Euryale遠跳)、美杜莎(Medusa皇后)
),除了是蛇女神外,更有著一雙金色的翅膀,這就是「有翼之蛇」的化身。(不過,好像
蛇和鳥就是地母神的基本象徵。)
除了希臘外,中國和日本的「騰蛇」也是「有翼之蛇」,騰蛇多與神龜並稱,因此被視為
玄武的分身。然而,另有說法指螣蛇是五方神獸的獨立一員,位居中央,色尚黃。(另一
說法中央是麒麟) 日本陰陽家安倍晴明所撰《占事略決》中有十二天將的概念,當中有「
騰蛇」,五行中屬火神凶將,家在巳,主驚恐怖畏。
此外,中南美洲,印第安族群的阿茲特克人、馬雅人信仰的羽蛇神亦是「有翼之蛇」(遊
戲王5D’S的紅龍就是羽蛇神),圖像同樣是「銜尾蛇」,代表著死亡和重生。還有,在印
地安語中,「蛇」和「天空」音相近,代表是神的使者。
而蛇到底是怎麼被古代人變成龍呢?中國是將「兔眼、鹿角、牛耳、駝頭、蜃腹、虎掌、
蛇頸、魚鱗、鷹爪」合成一個九不像,用以代表「皇權」,並擁有吉祥的涵義,中國人看
到「龍」,猶如看到天神。西洋則大大相反,除了少數倖免外,基本上龍是邪惡的魔物,
為人類帶來災難,有些則為惡魔、魔女們的隨從。
為何西洋的龍如此邪惡,還有蛇明明有著近乎神的象徵,又為何現在常常為邪惡的代表?
答案只有一個:
「勝利者為了突顯自己的正當性,而將敗者醜化。」
主要的原因是,「外族的入侵」。西洋文明起源是在尼羅河、兩河、印度河及恆河等流域
誕生。而這些地區都是崇拜女神的世界。約從西元前四世紀開始,遊牧民族開始從北方和
南方侵略,橫掃了女神的世界。
閃米特族是牧羊族;印歐民族(例如:斯基泰人和亞利安人)為牧牛族,這兩個族群基本都
是以狩獵和游牧為主,在當時的人眼哩,是野蠻民族。當你是獵人時,你就是一個殺生者
;當你在放牧時,亦也是殺生者,因為他們不斷逐水草而居,當資源不足時,就與其他民
族發生衝突,並占據他們的土地。因此,這些民族崇拜是強壯、勇敢的父神,產生出戰神
、雷神,例如宙斯和索爾。
通常遊牧民族的冶鐵技術遠比農業社會成熟,良好的兵器和堅固的鎧甲會決定他們的生存
機率,讓勝利屬於自己,因此中國才建築長城抵禦外族入侵;匈奴更靠這些良兵利器,閃
電席捲了中古歐洲,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讓歐洲迎來歷史有名的「黑暗時期」。
女性在游牧民族的觀念裡,是「繁衍」的工具,是一種掠奪的資源和戰利品。於是拿著「
鐵」製兵器的父神,開始對地母神們敲響戰鬥的鐘聲。
天空父神最後戰勝大地母神,為了突顯自己的正當性,通常會把自己的英雄和神祇描述為
宇宙的主宰,不能容忍其他種族的天神存在,因此醜化戰敗者,戰敗者必須化身為「邪惡
」,以顯示勝利者的「正義」。這在歷史上很正常,例如中國的蚩尤、紂王。
於是原本有神聖象徵的女神,開始變成各種魔物,或者淪落為英雄們的妻兒。「有翼之蛇
」原來羽翼的翅膀變成蝙蝠翅膀,長出了四隻腳,並會噴火,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龍」
。因此神話裡英雄、勇者殺蛇屠龍,在西方是代表天空父神對大地母神的征服。
其實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英雄們絕對都是用「金屬製武器」殺死這些魔物的,小說《弒
神者》裡所謂的「鋼」之勇者,就是在說這點,擁有卓越冶鐵技術的游牧民族對農業民族
的征服。
而後人類開始出現宗教,又會為了排除異己,再度醜化戰敗的神祇們。中古世紀,天主教
成為羅馬國教(又稱「東正教」)後,這種情況又更加嚴重,不容許其他異己的宗教存在,
就算是前國教─「太陽神教」也不例外,而久遠以前的戰敗者─女神們的下場也越來越慘
,女性甚至變成「原罪」的存在,而象徵女神的「蛇」當然也變成邪惡的魔物。
在歐洲神話裡,狗或是狼之類的犬科動物,都是代表著死亡。狗、狼之所以為死亡的象徵
,主要和食腐類的犬科生物有很大的關係,畢竟烏鴉、禿鷹都為死神的代表,把狼或狗跟
死亡結合起來也很正常。
聽從於死亡與再生之大地母神的犬,同時也是阿波羅的原型之一,也就是「狼之阿波羅」
。荷馬史詩亦有提到,其實阿波羅最早的原型是災害瘟疫之神,也有一種說法說阿波羅原
型是雙頭大蛇。阿波羅的母親勒托是死亡與再生的大地母神的代表之一,其他比如赫卡特
、北歐日耳曼的霍勒(Holle)或冥王海爾(Hel)、海波羅的吉爾媞妮(Giltine)或其他
女神都有著狼或犬伴隨在身的傳說。後來女神們失去力量,狼或犬漸漸變成為守護冥界的
象徵,或是像阿波羅那樣脫離成為獨立的神。儘管如此,這些女神的聖獸或從屬都還跟死
亡、冥界有著密切聯繫。
回過頭來重新看我之前所蒐集的資料:
---
<1>
#850Fはっ…… 《盟主》の予言された通り、《环》の起动には成功致しましたが──
后に発生した不确定要素により、《第3柱》および执行者No.Ⅱが 相次いで『外』
へと旅立たれました。 また、さらにNo.ⅩⅤが 行方をくらましている状况でありま
す。 声 あわれな── やはり试练を 乗り越えられなかったのですね。
#850F#4Pご自身をお责めになりませぬな。 その犠牲を补って余りある胜利を 我々は手
にしたのですから ────どうぞお纳め下さい。 この《环》が御许に还るとき、『福
音计画』は完遂されるのです。
<2>
声#5P《辉く环(オーリオール)》──ようやく我が手に戻って来ましたね。
大意是說,懷斯曼和萊維已經向「外」的世界旅行了。大家都知道這2個人都已經掛了,
而軌跡世界說人死後會重新回到女神的身邊。看到「外」的世界,這邊大家會想到「外之
理」吧!
所謂的「外之理」是盟主賜予使徒或執行者的東西,並非使用軌跡世界任何技術/材料而
製成,所以這個世界無法干涉它。(也是為何萊維能打破輝之環保護牆的原因)而人死後會
前往的世界,又是哪呢?所以可以推測「外」正是靈魂所存在的世界,也就是「冥界」。
3rd的宇宙觀設定…女神的座在天(高次元世界)、罪人的座在煉獄(高次元世界)、人
類的座在大地(塞姆里亞大陸)。此外,還有存在於這三次元之間的其他縫隙(狹間),
再加上最後2句:
「この《环》が御许に还るとき、『福音计画』は完遂されるのです」
輝之環回到我手上時,福音計畫就算完結了
「《辉く环(オーリオール)》──ようやく我が手に戻って来ましたね。」
輝之環,終於又在度回到我手上了。
輝之環會回到誰手上呢?那就要看是誰給的了….(應該不用我多說吧!)當然這只是其中
一種說法,還沒有被證實。
---
如果說結社的盟主真的是女神,那「有翼之蛇」或許便是她的代表圖騰。另外,星杯騎士
團的圖騰,天平的兩旁也有翅膀的存在,這也或許有代表什麼意思。當然,或許賽姆利
亞大陸曾經有2個女神,只是其中一個落寞了。另外我這篇大多考察西洋神話其實有原因
的,因為七耀教會的法術是使用北歐「盧恩文字」,而「盧恩文字」和「希臘拉丁文」起
源都是「腓尼基文」,所以彼此之間是有關連的。此外,我還蠻佩服《弒神者》作者丈月
城,他在小說提到的神明起源和如何演化成現在大家所知的神,是真的找的到相關資料的
,可惜台灣這方面書籍並不多。我會發瘋用現代社會的角度去看軌跡系列的世界觀,有受
到很大影響。
資料參考來源:
維基百科
百度百科
小說:
《弒神者》 丈月城 著
參考書籍:
《千面英雄》Joseph Campbell 著
《神話》Joseph Campbell / Bill Moyers 著
《神話的智慧》Joseph Campbell 著
https://www.shengxiao5.cn/shengxiao/6/shengxiao57.htm
https://ppt.cc/~!fJ
https://www.zhiyins.com/thread-6167-1-1.html
https://www.lightnovel.cn/thread-412802-1-1.html
--
「我喜歡你,艾莉。不是將妳當做同伴或者家人,而是當做一位異性,我喜歡你。」
「羅伊德……我也喜歡你。」 (Kiss) 「嗯……」
「哈哈...那個時候沒完成的,現在終於能繼續了。」「...嗯...我一直、一直在等著...」
「抱歉,讓妳久等了。就算因為工作的原因而不能走上同樣的道路……也能夠保持兩人互
相支持前行這樣的關係吧?」 「嗯!」 (羅伊德和艾莉的絆加深)
英雄傳說 碧之軌跡 BGM:ゼロノキセ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4.90.231
這段就是因為索爾代表的是「農業之神」
奧汀則是「貴族之神」,而統治者是貴族...
自然奧汀就取代索爾成為北歐主神
真是汗顏,我還沒厲害到那種程度吧...
此乃翻譯問題,別太在意啦!!!
光書我就花了3天才找齊咧...而且台灣研究神話學的書又超少....
尤其是大作《千面英雄》,居然在我家這邊的圖書館是限制級...Orz
說到愛德絲,我才想起來我忘了補這個資料:
(以上2張感謝巴哈隕星大提供)
仔細看的話會知道,軌跡系列的女神都是有翅膀的(廢話)
而有翅膀的女神可以和「有翼之蛇」的資料做一下連結。
不要吧...(汗)
你是說「魔狼」芬里爾和「世界大蛇」耶夢加得嗎?
其實北歐「冥王」海爾,也是洛基的女兒喔~
其實這已經是整理過的了...原本蒐集的資料量是現在2~3倍有...
嗯...畢竟這方面我並非專長,所以我不清楚,我都是去圖書館查資料
不過對岸有人專門研究《弒神者》的內容考察,有推薦一些相關書籍(簡體為多)
我只有找到坎伯的書,其他有好幾本要跑去中央圖書館才有...(我沒那時間啊...)
怎麼可能...我都只是做參考罷了...
我也說過了,只是提供資料「討論」而已!
煉金術那段我是以維基百科的資料為基礎,再參雜一些其他人的翻譯文章和自己手邊實體
書的資料,彙集而成。當然我會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下去查證,不過相關文獻資料超級龐大
,我也並非專精於此,要我全部查清楚有些困難啊...
當然,如果b2209187大對此有研究的話,歡迎您提供資料和想法啊!
老實說,坎伯也不是說真的難到看不懂,但至少要有一些西洋史和西洋神話的基礎概念
我是因為本身就愛看歷史方面書籍,才能勉強把這3本大致看過...
(為此我還花了點時間去看希臘、北歐神話...)
《金枝》我在圖書館有看到,2本超大本...不過剛好沒看到我需要的資料,所以PASS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