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為躊躇的我減緩速度
我果然是死了吧
我這樣想
我走進便利商店
想買包煙
溫柔的歡迎光臨
不是對我說的
沒有人歡迎死人光臨
綁短馬尾的美麗女孩
低頭在刷條碼
她很專心地與自動門發出的叮咚聲對話
我走到城市中被遺忘的公園
找了一張斑駁的長椅坐下
一個小男孩進入我的視線
他是如此專心用沙礫堆砌碉堡
直到另一個玩伴出現
用腳狠狠踐踏他的世界
我羨幕他放聲大哭
死人沒有需要守護的東西了
想到這裏我拿出手機
試圖連絡親密的人們
我要告訴他們我死了
我撥了無數通電話
我發了許多條訊息
純粹的寂靜使我明白
他們都比我更早知道
我已經死了
高樓遮蔽了天邊的晚霞
我拖著死去的身體
慢慢走路回家
想著來生
願投胎到一個
能看到夕陽落下的地方
我打開門
沒有人迎接死人
沒有人抬起頭看我
他們直盯電視螢幕
上頭播放的盡是與我無關的事
死人不能改變國家決策
戰爭計畫
或偶像明星的戀情走向
我的房間仍維持生前的模樣
活著時沒能讀完的書
上頭還有潦草記下的筆跡
此刻我已無法想起
當時為何迷戀
被劃線的這一句
曾經在乎的人
饋贈的馬克杯
被生前的我
藏在置物架最裏面
杯緣的灰塵積得多厚
我就死了多久
——徐珮芬,〈我死了〉,《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頁11。
--
◎作者簡介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周夢蝶詩獎等。曾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2015)、《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2016,啟明)、《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2017,啟明)、《夜行性動物》(2019,啟明)。
(修改自徐珮芬《夜行性動物》作者簡介)
--
◎小編鋼筆人賞析
〈我死了〉原名〈死期〉,為徐珮芬於2015年8月24日發表於PTT詩版的詩作,是徐珮芬在PTT上第二受到歡迎的詩(有54推) 。收錄於詩集中時不僅改名,許多字句也有些微調整,雖然每段的意思基本上並沒有變化,不過原本有逗號的地方幾乎都被刪除,大多字句更加排比類似。
在主題上,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敘述敘事者我在城市中的漫遊,展現城市中他人、過去親密的人乃至於家人對自己的冷漠,然而敘事者我沒有想與城市的人互動,想主動聯絡的人卻又沒有回應,使得敘事者我以「我死了」來總結這些現象,而最後一段更揭示了敘事者我死去的原因,使整體情緒達到高潮。對憂鬱者的各種生活情境描寫,以及明確陷入如此糟糕情境的原因,都使不同的讀者(憂鬱症患者、失戀者等)得以快速帶入敘事者我的處境。
正如徐珮芬2016年受幼獅雜誌訪談時,採訪者陳芳珂寫道:「徐珮芬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存在著某一塊黑暗、幽微的角落,面對這份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負面情緒,她選擇將其化做一首首詩來排解憂傷」,而這首詩不僅排解了徐珮芬的憂傷,也觸及了讀者們心中的黑暗角落,重新檢視自身的負面狀態。或許是因為如此,這首詩才能在PTT詩版獲得如此多迴響吧。
註:賞析文字修改自筆者碩論: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1年)
--
美術設計:鄭閔聰
--
#徐珮芬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16.html
鋼筆ptt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也好 ◎任明信
/
吞下了所有的藥
這次一定可以
治癒所有
/
桌上的花枯了
發出惡臭
一個人在家
忽然迷了路
也丟失了傘
/
反覆練習
對貓說話
被抓傷
反覆想像貓死了
手上的傷沒有經過
你的允許
依舊會結痂
/
往你家的路
曾經那麼近
因為熟悉因為
習慣了
今年的雨季特別長
房間濕成小湖
以後你不再陪我
撐開船槳
港又離得更遠了
/
一起走過的那些
美麗的漣漪
後來怎麼都變成了浪
/
你說我的心
只是比較深的湖
你不知道它現在比海還深
/
最後一次
為了你跌倒
再沒有從跌倒的地方
站起來
——任明信,〈也好〉,《光天化日》,頁21-24。
--
◎作者簡介
任明信
十一月生,高雄人。喜歡夢,冬天,寫詩,節制地耽溺。
著有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雪》,散文集《別人》。
--
◎小編鋼筆人賞析
〈也好〉收錄於《光天化日》之中,也是任明信在PTT詩版推文數最高的作品。這首詩收錄於詩集的版本與PTT詩版版本與略有不同,後者沒有「/」做為段落開頭,部分段落與分行也有調整,但大體上意義相近。
此詩的敘事角度是近年來常見的、敘事者我對「你」傾訴的「你我體」,傾訴著敘事者我失去你之後的悲傷,主詞(我)時常被省略,使讀者代入詩中「你」的位置,聆聽敘事者我的傾訴。
任明信在《光天化日》後記中曾說過,他曾被苦勸要去看醫生,但他不相信醫生、藥物與痊癒的可能 ,此詩雖以「藥」開頭,但詩人不強調藥物的治療效果,而是而「吞下了所有的藥」,這是一種自殺的手段,卻又認為這可以「治癒所有」。這樣開頭提示讀者,敘事者我正處於一個認為離世比活著較好的嚴重負面狀態。
第二段「桌上的花枯了」(哭了)。但敘述者我還是想自救,想與人言語,儘管僅能「對貓說話」,但被抓傷後,他想要讓自己受傷的事物(貓),也想到「你」——這一切痛苦的根源。
在開始想到「你家的路」後,這負面情緒中的最後自救行動也就宣告失敗。在接下來的段落,呼應著第二段的傘,有數個水的相關意象輪流出現,揭示了敘事者我的負面狀態:「雨季特別長」、「港又離得更遠了」、「比海還深」、「變成了浪」,一開始的情緒還僅是悲傷,但悲傷愈趨深遠,最後波濤洶湧,無可抵抗,而「最後一次/為了你跌倒//再沒有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這樣的收尾可說是達到悲痛情緒的高潮。
雖然此詩在結構上不大完整(尤其是對貓說話至結痂的部分在整首詩顯得突兀),但藉由以各種意象、敘事來切換角度敘述「失去愛的痛苦」,其情緒堆疊得相當成功。此詩也顯示出任明信描寫痛苦的方式,他不僅有以意象展演情緒的部分,也不諱直接寫出「傷」、「結痂」,以及最後「再沒有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這般赤裸的傷痛文字,使人深深帶入其中的悲傷。
註:賞析文字修改自筆者碩論: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1年)
--
美術設計:鄭閔聰
--
#任明信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13.html
鋼筆ptt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哭著對我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幌子
也許你不會懂當你說勞基法修正以後我的天空心心都涼了〉◎ikilyk (洪丹)
#三小豬
用稻草蓋房子
颱風來
吹散了
用木頭蓋房子
被定為古蹟
自焚了
用磚頭蓋房子
縣長來
拆掉了
現在的我
跟大野狼住在一起
牠不願吃掉我
牠說房貸
還有很多
一起付
比較沒那麼久
社會更和諧了
我現在相信
從此以後
幸福快樂的生活
#重聽女神
樵夫告訴女神
我掉的是鐵斧頭
女神說
你如此老實我必須
獎賞你一些
加班時數
我掉的是鐵斧頭呀
女神緩緩沈入湖底:
「聽見了,勞工的聲音,我都聽見了」
#虎姑婆
好深好深的夜裡
乖乖的孩子睡著了
他們的父母
並不
虎姑婆來了
一口吃掉加班的父母
然後感性地說:勞工
是我心底最軟的一塊
肉
#作功德人
女媧補完天
八小時後輪大夜班
照著自己的形象
捏出許多泥人
都是女生
沒有男生
無法繁衍
行政院長聽見
人民叫苦連天
它勇敢地建議女媧: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請妳
作公的人
#小美人魚
用聲音交換了雙腿
希望王子可以
回頭看我
取走我聲音的巫婆
說什麼也不願意替我
說
我只好在皇宮外徘徊
不斷播放錄音帶
巫婆忽地出現
罵我太不認真
當年她是怎樣走上街頭
叫賣
摻了毒的蘋果
說完她跨上掃帚
帥氣地
飛走
#小木偶皮諾喬
試問以下何者會莫名其妙變長?
1. 小矮人
2. 鼻子
3. 看色情影片
4. 工時
(複選題,除工時不倒扣以外,其餘答錯倒扣)
(原詩出自:https://www.ptt.cc/bbs/poem/M.1512725636.A.9EC.html )
--
小編鋼筆人賞析
〈當你說勞基法修正以後我的天空心心都涼了〉是PTT詩版唯一一篇「爆文」(指文章超過一百推的文章),這一篇2017年發的詩一開始會被推爆,是因為有人發現長老教會古亭教會週報上刊出了此詩,發到八卦版後,詩中直接辛辣的嘲諷使八卦版鄉民讚不絕口,於是他們來到PTT詩版推文「朝聖」,造就此詩唯一「爆文」的現象。
洪丹自出道以來一直以各種奇妙的諧音梗及嘲諷、爆笑詩作聞名。此詩作為洪丹代表作之一,之後改名為〈勞工童話〉。雖然此詩手法簡單,不過小編在此認為此詩仍有些值得注意之處,也就是透過解構童話,來諷刺執政者對勞工處境的話術。
雖然這種解構嘲諷的手法一直都有人在創作,不過本文認為近年來此類詩作的書寫,其源頭或許可追溯至《衛生紙+》。《衛生紙+》自2008年出刊後至2016年停刊為止,可以說是這幾年間影響力最大的詩刊之一。詩人鴻鴻透過此詩刊,希望能使詩參與社會。不過,相對於以前《笠》詩刊的鄉土路線,《衛生紙+》雖然仍抱持現實主義的精神,在手法上更傾向精簡的口語與後現代的解構技法,而鴻鴻所欲解構的,正是從黨國至之後執政者構築理想社會的口號。那些口號迴避、甚至違背實際現場的悲慘。
洪丹此詩作也隱隱呼應著鴻鴻與《衛生紙+》的理念,我們可以看見,詩中的童話指向的不僅是兒童時期想像的純真,也象徵著執政者描繪的願景,然而透過對這些童話的嘲諷、解構,這些詩作不僅好笑,也直接戳破執政者在勞工權益上的說一套做一套。或許正因為符合鴻鴻的美學與主題,所以此詩不僅收錄在其詩集《一點一點流光》,也收錄在出版《衛生紙+》的黑眼睛文化所出版的《我現在沒有時間了:反勞基法修惡詩選》。
此詩透過有趣與嘲諷的手法拓展了接觸此議題的讀者,也保留了當時反勞基法修法的觀點。當然,時至今日,重觀「勞基法」當時的修法,或許會有另外的想法。不過,此詩呈現當時許多知識份子與鄉民的想法,以此角度重觀,仍有其時代意義。
--
美術編輯: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超人氣aPTT詩選↗㊣☆ #洪丹 #勞基法 #ikilyk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2/2020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