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在2015年選前提出安居三策開始,「實價登錄2.0」地政三法修正案終於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通過,讓這項攸關房市透明的重要改革更進一步。
「完成實價登錄2.0,實現房市透明」是時代力量2020居住正義政見的主要訴求,這次審查不僅排審了時代力量的修法版本,三位委員更接力質詢,為了更完整的實價登錄提出具體建言。
立法委員 陳椒華委員針對「政府查核權入法」的部分,提醒內政部應重視「買賣AB合約」和「虛報高價以製造定錨效應」等弊端,建立更有效地主動查核機制及管理辦法。內政部於答詢時允諾,會以「契約源頭查核」及「大量電腦估價」的方式加強查核,以確保登錄價格的正確性。
王婉諭委員針對「租屋市場」,提出除了不動產買賣的實價登錄,#租屋價格 也應納入登載並將租賃契約納入備查,以協助各界掌握實際租金行情,確保租屋雙方權益。對此,內政部於答詢時僅表示,目前仍會以 #包租代管 的案件數據來進行推估。
然而,婉諭委員也提醒,目標「8年8萬戶」的包租代管,5年過去了僅1.1萬戶,除了進度要大大加速,各區域案量落差極大,是否能夠藉此精準推估當地行情,仍是個問號。
邱顯智委員針對「異常價格標準」及「實坪登錄」兩項重點提出質詢。由於現行實價登錄就針對異常價格的篩選機制,但各地標準不一,內政部在答詢時才終於公佈,約有8%的案件價格被認定異常而被篩。顯智委員進一步要求,除了公布「篩選標準」和「被剔除的案件類型」,也應公布各縣市的實價登錄率。
此外,針對各界關心的 #實坪制 如何在實價登錄2.0被落實,顯智委員也明確提出「#全體共用 及 #部分共用 應分別明列」,「杜絕 #車道面積 灌入虛坪」,期許在實價登錄之餘,也要實坪登錄。內政部針對上述內容,也於答詢時正面回應。
再次感謝,在各界鍥而不捨的共同呼籲下,終於讓實價登錄從去年的0.5,回到現在2.0的正軌,距離「房價資訊揭露至門牌」、「預售屋價格即時登錄」、「政府查核權入法」的補上進度更進一步。
時代力量期許實價登錄2.0立法能儘速完成,針對上述的實價查核機制、租屋登錄、異常價格標準、實坪登錄等改革建議,也能夠陸續落實,讓未來的不動產市場的交易資訊更加透明,抑制炒作空間,還給多數消費者更健全的市場環境。
|延伸閱讀
時代力量黨團:實價登錄2.0委員會審查通過,時力黨團呼籲儘快三讀
https://reurl.cc/zzvove
邱顯智臉書:實價登錄2.0應揭露篩選標準,強化公設標示規定,杜絕車道灌水公設虛坪
https://reurl.cc/Z70EQa
「錨定效應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錨定效應英文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錨定效應英文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錨定效應英文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錨定效應英文 在 錨定效應心理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錨定效應英文 在 錨定效應心理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錨定效應英文 在 我们的行为是如何被操纵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錨定效應英文 在 大學生不可不知的管理學- 管理詞彙- 錨定效應(anchoring ... 的評價
錨定效應英文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魔粉,今天江魔跟大家分享一下『對照閱讀』和『人性的修煉』有甚麼關係?
遠在2008年的時候,我遠赴印度學藏文三個月。
我還未去印度前,確實是已經能夠看藏文而發音,字義就馬馬虎虎。
我也能夠看梵文中Devanagiri 而能讀出發音,字義也是馬馬虎虎。
不過,梵文的馬馬虎虎會比藏文的馬馬虎虎更好,因為雖然不懂梵文語法,但論詞彙量,會掌握得比藏文多很多。(其中理由可能是我們馬來西亞人所讀的馬來文,當中也有不少的詞彙根本就是從梵文變過來用,而且一些還幾乎是同樣意思。例如,馬來文的Bidadara很明顯是從梵文的Vidyadhara 變過來用。)
不過當時在印度學藏文的時候,自己有點頹廢,常跟另外兩位馬來西亞過去的大媽和大叔逛,練習藏文反而少。三個月後,我連講也做不好,聽藏文的話,只能弱弱的聽出一些『是、不是、要、不要』之類的。(搖頭)
當中第二個月的時候,我有飛回馬來西亞講課,就只是問了老師一句藏語要如何講,回來只是弄我的學生笑。我現在就連那句話也忘了,約莫記得有 Kyerang 和TSangma,整句話的意思我還記得,是要說:『你們全部現在馬上脫衣』。
所以那個學藏語的計劃,基本上是失敗的。而且我原先的計劃還想學來看藏傳佛教的原始文獻,現實與夢想簡直相差太遠了!
雖然我之後還收藏了不少藏傳漢譯文獻,它們是左頁藏文、右頁中文,也是一句一句翻譯,不過除非你是一行一行的讀下去,你就容易對照,但缺點往往是漢藏的版位不是對照。我估計加入每頁的版位對照,書中將會有很多空白處,出版社的成本就會高了。
版頁對照的好處就是對我們這種不諳藏文的,可以隨意選自己有興趣的章節來看。當然這種做法會受一些人批評為有斷章取義的風險,我則認為這是用興趣來推動自己繼續學習的權宜之計。
例如最近找會一些舊書來看,如圖,左邊那本是英文藏傳文獻,是Alex Wayman翻譯的文殊真實名義經,他是把梵、藏、英並排,這個對照就容易,而且可以三語並學。
我再附加另一本中譯版的經文拿來對照,又方便很多。
特別是我們這些沒辦法直接看梵文或藏文,英文和中文版的翻譯,其語法和詞彙其實還是有分別,我變成只能從第二手翻譯的兩種語文去看,而且要對照這兩個版本的語義分別,感覺上才有一些稍微的踏實。有些地方我看中文版經文的時候,雖然每個字都看得明白,但我不了解整句話的意思。對照英文版後,先別說明白了經文原意,但起碼那句話不再無厘頭了。
文殊真實名義經其實我一直想看完很久了,每一次都半途而廢。這一次的這種看起來很麻煩的對照閱讀,反而輕鬆很多。
你們可能會好奇:『江魔,怎麼你不直接看註解呢?』
其實我是有打算要看的,真實名義經的註解我收藏的已有幾個版本,我也一直忍著先不要看名家註解。我覺得特別是當我們看原文也沒辦法看完的人,註解對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誘惑,因為一看就明白啦!
我先不看註解的原因,是我不要受註解的框架所規範。
在心理學的研究,這現象好像叫做 Retrieval Inhibition。大概就是要你列出一系列相關的東西時,如果實驗者說為了幫你而給了你兩個例子,你的腦袋一旦聽到了這兩個例子後,就會被框架著,反而想出更少。
這也與『定錨效應』很接近 —— 談判的時候,一旦有人先丟出了一個價碼,雙方就得從那個價位去協商、去上推下拉。(是的,如果你認為談判不就是要對方先開價嗎?你是不明白人性。你心目中的價位是8000,對方心目中的價位是 4000。你先講的話,你比較有機會談判到一個更接近8000的價碼,但只要對手先開價,你就必須從人家的4000開始往上提,哪個更辛苦?)
但也別誤會我的意思,我沒有狂傲到有膽量說註解不重要。我是要先把經典原文和自己的內在的創意,有了很個人化的結合,之後才開始再去看各家註解才會更加的容易。
你們可能又會問:『那麼不看註解就直接看原文,不怕會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嗎?』
其實只要我們知道自己第一輪要下的功夫就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和對號入座,目的只是要讓自己踏實的看完。看完後再看註解的時候,為甚麼不能從註解中去對照會自己之前有哪些地方是看對?哪些地方又看錯呢?
人不是一學就會啊,難道你是一個從來不承認自己以前的資訊沒有不足的人?或者你認為自己從來就不會看錯?
你需要這麼幼稚嗎?
從註解文獻對比自己的『註解』,就好像偵探般的抽絲剝繭,甚至還可以反觀自己為何當初會如此『對錯號、入錯座』,這不是一個更了解自己的機會嗎?
往後你還可能有機會對照各家的註解,然後也去推敲為何某家註解會用甲的角度而不是用乙的角度?這種的研究就不純粹只是看文獻的資訊,還會訓練到自己看註解家的內心世界。
你可能又會很好奇:『江魔,我們他媽的為何要去知道註解家的內心世界呢?』
很明顯的,任何的註解都是受自己內心的期許、夢想、信念所影響,在這方面我也不需要多說了。不過,我就講講用這種閱讀法的副作用 —— 你有機會學會從人家的字裡行間去窺看他們內心的期許、夢想、信念。你覺得這個能力的訓練,有沒有在人際關係上的實用價值呢?
總結一下對照閱讀的好處:
一,因為麻煩,所以有適當的挑戰,你會對內容有更深的印象。
二,對照自己和名家的註解,除了對原始文獻有第二層深入的印象,還可以學會反觀發掘自己的內心。人要學會成長,必須先學會反省自己。
三,對照各家註解,除了對原始文獻有第三層深入的印象,還可以學會窺透名家的內心。人要有高素質的人際關係,必須先學會省察他人。
四,就好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般,可以用來炫耀!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可以隨緣樂捐,打個幾塊錢的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錨定效應英文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派】
也來寫一篇台派的脈絡好了,四千多字而已,別怕^^
台派是一種國族認同的身份,我的定義是:
自我認同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團結抗中的台灣人,就是台派。
要了解「台派」的脈絡,就得從「獨派」說起。
返校背景長達40多年的白色恐怖,台灣已有不少人意識到,台灣唯一的未來,就是要擺脫中(華民)國政黨在台殖民和威權統治的命運。就像今日香港有些人也意識到,擺脫中國統治的獨立香港,才是活路。而在極權政府掌控了一切媒體的背景下,港獨就跟台獨一樣,被中國黨政軍政府抹黑成十惡不赦的妖魔鬼怪。就像史明、鄭南榕和其他主張台灣獨立的台獨民主鬥士,也就是早年的「獨派」。在那些日子,你接觸、或被懷疑被檢舉是台獨(獨派),是輕易就被判個好幾十年牢刑,甚至「民主燈塔世界偉人」蔣家大筆一揮,「槍決可也」。那時候的台獨,不是臭,不是那種欸額你好偏激不要跟我談政治的等級。是人人聞之色變,不敢接觸的死罪。
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時代後,台獨已經不再是索尼滔天大罪。但是威權時代下噤若寒蟬的自我審查,台獨在絕大多數人心中,還是如過街老鼠。
第一次政黨輪替,在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期,中天集團偉忠幫悶鍋系列用政治滲透於綜藝節目,成天用各種丑角醜化「台獨」,用納粹圖騰惡意連結,呼應趙少康等紅統政治人物發明的「台獨法西斯」並深化民心。虛構地下電台賣藥郎中,用口頭禪「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破解對台灣人對統戰滲透的戒心,把所有台獨和綠營支持者當成白痴智障笑話。還有絕大多數有記憶的台灣人公認的,全台灣被霸凌最慘的人:陳幸妤。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身份,竟然是陳水扁前總統的女兒(現在想想還是很不可思議)。
掌握媒體話語權,媒體聲量的人或財團,有系統的把「台獨」這個概念巧妙的滑坡打稻草人鬥成黑五類。把他們的政敵「民進黨」和台獨、貪腐、偏激、仇恨對立、台語、低學歷、低俗、不潮、社會底層階級支持者等標籤和形象連結。
結果成功使的當年未經歷白色恐怖時期的年輕人(其實有,只是重疊的時間還是小朋友所以還沒明確感受,就解嚴民主化了)也對台獨埋下了負面印象,排斥且引以為恥。當年的馬英九旋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有沒有很熟悉?就跟2018年全台灣最潮的黨叫做「教訓民進黨」,然後捧出韓國瑜和同一時期的草包市長,是一樣的手法。只是後者多了網路社群軟體和眾網紅。如果不記起歷史教訓,歷史重演是很容易的。
很多人內心都有個預設印象:獨派很偏激。
早在2014年318甚至2006年的紅衫軍之前,獨派在多數台灣人預設值,就不是正面的形象了。連可以接收網路自由透明資訊的年輕世代都是如此認為,更不要說多數在老三台和禁書禁報禁歌禁黨背景下的老一輩多數台灣人。
平常不關心政治的人最愛搶的中立位置來彰顯自己清新理性中立客觀。所以「獨派很偏激」這種說法,特別受歡迎。他們覺得自己最清高最中立客觀不受政治操弄,事實上這個光譜的族群是最沒有想法,最容易受到媒體輿論操弄的一群,不論2006年的紅衫軍還是2018年的韓流,主力部隊都是這群「中立選民」。偏偏這群人又是廣大多數選民,所以也是各派倡議者都會想爭取的族群。
政治撈仔也知道,所以特別愛蹭這一塊,因為市場大,受眾又最容易買單。
當你說要反紅媒,反中天,就會有假中立說,不只要反紅媒,也要反綠媒,三立民視也要消滅。他會跟你說公視很中立,但是日常生活有機會接觸到的新聞來源,最多還是中天、東森和TVBS。而大家也吃的下去,每天潛移默化,政治觀點也會和這些電視台給的資訊重疊。不然2018滅東廠和韓國瑜發大財怎麼來的?到2020年還有550萬人投韓國瑜當總統。捫心自問:總統票投給韓國瑜的選民,有比選擇蔡英文來的不偏激?獨派、台派比較偏激的曼德拉效應,就是媒體輿論洗出來的。
沒有病識感的政治新鮮人,好騙難教,常會被包裝精美但是超雷的政治明星騙去。
什麼樣藝人網紅,就會有什麼樣的支持者。政治人物也是一樣,獨派吸引獨派,統派吸引統派,沒有中心思想的風向雞騎牆派,自然也就吸引跟風騎牆派。
再說到台灣的統獨光譜,由獨到統大致是:
建國獨立、正名制憲、修憲、華獨、華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國統一(併吞)台灣的紅統。
也有一部份人認為這些「都只是意識形態」與我無關。這也是一種立場和意識形態。這種族群就是在廣泛的中間光譜搖擺,哪個議題聲量大,比較潮,就會在順風的時候出來幫腔打落水狗。
統獨的光譜是漸層的,#獨派 的光譜,要到哪一個位置,各路線有不同的意見,這裡不下定義。但普片認知, #建國獨立 到 #華獨 都可以被 #台派 涵蓋。而,從 #華統之後的,都是主張: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稱為 #統派。
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從中華民國來台以來,已經存在75年。政客都會講很漂亮的話:要放下過去,要往前看,說社會要和諧台灣要團結。各懷鬼胎不叫團結,一定會有一個大家共同的目標或價值,在這個價值下凝聚共識一起努力,才叫團結。
「台派」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磨合出來,是集結眾多不同路線整合出來的認同價值,最適合當下的台灣社會的、光譜最廣泛的團結架構。不像「獨派」一直被視為光譜邊緣的極端,比起「獨」,在很多中間選民和政治初心者心中,更溫和,更少負面成見和標籤。
台派的光譜非常廣,可以涵蓋到建國、制憲修憲正名,甚至也包含對台灣歷史脈絡還不清楚的華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但是不屬於中國,饒舌又錯亂我知道= =)。不管是什麼路線,只要認同台灣不屬於中國,都是台派。甚至搖擺的中間選民,通常也是潛在台派。這就是目前台灣最主流的民意。
蔡英文從2012競選以來,就沒有再講過「台獨」或相關論述。身為「中華民國」體制下的總統。同時又是堅守台灣主體性的台灣總統。蔡政府堅守的民主自由人權和台灣主權,就是所謂台灣價值,也就是台派的價值。讓多數的台灣人,支持她帶領台灣,不管在各種進步議題,經濟國防外交和台灣認同的價值上,都盡可能團結一致。
所以蔡英文之前選舉,才會採用這樣的中性的,多數共識的詞,稱自己的支持者為「辣台派」。但還真有很多人以為台派這個詞是民進黨為了選舉創造出來的,所以在政治考量下故意要跟這個詞切割,甚至把這個詞像「台獨」「台灣價值」一樣弄臭。
在台派的概念裡,包含了(台)獨和華(獨)。已經是橫跨中間光譜到淺藍都能認同的價值,不只是統獨立場的表態,更是帶有尊重、包容、多元的價值。是正面的,多數人都認同的概念。
台灣主權、國族認同等統獨議題,在台灣已經夠冷門了,社會的意見已經夠分裂了,結果2019年因為「幹你娘台派事件」看到一堆人趁勢在那邊「脫台派、切割台派自清」「台派好髒好臭我不稀罕」。(想起擠年前土條核終幫那群人也很愛喊出我和台灣社會沒有共識,跟現在柯黨酸台灣價值是異曲同工)那台灣的共同價值,在台派之外,應該是什麼樣貌?
有些不稀罕台派的意見領袖,會用精英傲慢的態度去超譯台派,貶低踐踏,賦予台派幼體化、宗教化的醜化暗示,滑坡打稻草人打完一輪之後,再清高的說,我不需要,我不稀罕這個標籤或信仰。問題是,先有本質的存在,台派這個名詞才被創造出來,這個名詞就算被抹黑鬥臭了,只要它代表的價值和群體還是存在,還是會有個新名詞來稱呼。實在無須故作清高。
我和很多倡議者一樣是獨派出身,獨派一直被黨國媒體輿論惡鬥,基本教義論述,也不受只想「發大財」的中間選民青睞,一路倡議艱辛。但是抗中問題迫切嚴重,大家也願意在「台派」的架構下團結。
一個巨大的集合,就什麼不同意見的人都有,包含你很討厭或討厭你的人。你也不會因為幾個讓你超火大的個案就大罵幹你娘台灣人。除非你不認同這個群體或價值。好比說,也沒有誰能認識所有的韓粉和統派,但如果有人說韓粉都是智障,統派都是垃圾法西斯,所以即使評論沒有完整的數據背書,這也算是地圖砲,但台派也都接受,因為我們台派就是擺明了要跟韓國瑜價值,跟國民黨等統派對抗,要他們消失啊。我們評論的不只是個案,而是針對我們極度反對的價值。
除非你就是極度反對台派,否則怎麼會罵幹你娘台派呢?任何領域的倡議者,都不會放地圖砲罵自己人:幹你娘環保人士、幹你娘動保人士、幹你爸同婚性平。就算是跟著反智假議題走的支持者也不會:幹你娘統派、幹你娘國民黨、幹你娘韓粉,幹你娘拼經濟發大財。
所以也有人問:中共亂抓台灣人,軍機擾台武嚇攻台,卻有人刻意成天在幹你娘台派,請問這些同溫層的網紅,何時要「幹你娘統派」?
要說罵自己人是比較會監督自己人「嫌貨才是買貨人。」這種說法是自欺欺人。根本就不想買,只是盧洨的奧客。
今天如果攻擊獨派,也就算了。意思是,獨派從戒嚴時期以來,反正也被整個媒體輿論攻擊抹黑貼滿歧視和惡意的成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整個社會的團結好像也不稀罕獨派覺得獨派那麼邊緣沒有票。獨派台灣人長年下來也更為堅強,不會因為這樣的攻擊就失去理念。台獨的概念是正確的,卻好像見不得光,那也就暫時算了,只希望大家能團結抗中。
抗中,當然包含了中國在台政黨、統媒和一切民間勢力如統戰黑道幫派等等。但現在不只是幹你娘台派,甚至連 #中國國民黨不一定要倒 的風向都出現了…
任何議題任何價值都可以討論、被批評。但同時任何議題都有個不能退讓的底限。「絕對不能拿去交換的,叫做核心價值。」這句話說得很正確。連像柯文哲那種沒也核心價值的人,都知道要用句話來當選舉口號。
台灣主權,台灣民主自由(也就是很多人避談的統獨)議題的不能退讓的底限,就是台派的價值。如果這樣還要被鬥。那真的不知道台灣人在國族認同上不要「獨派」又不要「台派」,還要退讓去哪?統獨假議題派?
台灣基進:
中天換照成功就是台灣的國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posts/1819171321565376
中國國民黨: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所以「把餅做大」是台灣也要包含統戰的價值嗎?
有些政治人物或政黨喊著把餅做大,實則在把餅分化以尋求自己的市場。柯黨的崛起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318蹭著台派做大,然後跑去蹭韓國瑜挺韓流,裝清高說不屑台派,不屑台灣價值。
近年常聽到意見領袖說的把餅做大,典故就是為了318之後,台獨倡議者要對抗中國滲透統戰,所以要倡議、爭取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透過民主體制來捍衛台灣。就是在「對抗統戰」的背景下產生。其實跟台派算是同一個脈絡的產物。怎麼會有人同時支持把餅做大,又在幹你娘台派呢?又怎麼會團結抗中脈絡出生的「把餅做大」,做到要接納中國統戰政黨?
性平同婚倡議者把餅做大,難道要去接納護家盟的意見,覺得同婚平權太偏激了,把護家盟反同的意見也加進來,2+2=5也可以參考一下,取出來的中間值2+2=4.5才叫做中立客觀?定錨標準就錯誤了。
我們說走出同溫層,去聆聽不同的意見,是去理解各種不同受眾的想法,然後試著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傳達我們堅持的理念。
不是看一看中天,然後很清高的說,欸中天說的其實也不完全是錯的,我們應該要聆聽不同的意見。(假中立韓粉也都這樣說)然後就漂亮個卡住一個理性客觀中立的位置。再以精英傲慢的態度和滑坡打稻草人的手法,偷酸別人理盲濫情偏激。甚至擁有百倍聲量的網紅,不對自己的政治言論負責,又要搶受害者的位置說自己被霸凌。
台灣對中國統戰勢力的聲音還要多元包容到什麼程度?他們每天的行動,都是為了讓中國併吞台灣。萊克多巴安符合美日規格的國際標準都可以被罵翻天,應該要零檢出的應該是在台的中國勢力啊。
今天很多獨派已經暫時不把主力資源拿去跟大眾講台獨基本教義論述,而是在台派的概念下團結抗中。現在連 #保台抗中 #護台抗中 #台灣價值 這樣的中性概念,都有些人要把他比照台獨一樣,用滑坡打稻草人的套路抹黑成偏激的標籤。連台派這樣的最大公約數都要丟掉,那不就又一種閃躲台灣主權國家認同的政治價值?不就是跳脫藍綠、跳脫統獨、芒果乾假議題的另一種說法?這種脈絡最後就是合流到柯黨那種假中立新政治,連「台灣價值」都拿來酸,三不五時用「難道你不抗中保台嗎?」來反串,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嗆爆了。這就跟以前大悶鍋「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同一種玩法。
台派是台灣自我認同,團結抗中的共識。2020年了,還在攻擊這個概念,有抗中意識的台灣人又要退去哪?退到太平洋嗎?
錨定效應英文 在 錨定效應心理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 1974年,心理學家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提出錨定效應,指人們在做決策時,會受接收到的第一 ... ... <看更多>
錨定效應英文 在 我们的行为是如何被操纵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利用经济学,心理学以及行为学的知识让你用5分钟了解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 以及商家如何用 锚定效应 改变你的行为。 ... <看更多>
錨定效應英文 在 錨定效應心理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 1974年,心理學家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提出錨定效應,指人們在做決策時,會受接收到的第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