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德里錫克教廟(一)
錫克教( Sikhism)是十五世紀起於旁遮普地區近代非主流宗教,是基於印度教梵天信仰的巴克提派和伊斯蘭教 蘇菲派一神論的共同基礎上又自成一格而產生的教派。 創始人古魯•那奈克 (Guru Nanak Dev , 1469-1539)相信神委託他向人傳播新的救贖啟示,即所有人都應信奉真神。本來試圖以和平、溫和的方式建立一個超越教派的統一宗教。但後來由於錫克教出了一個叫「卡爾沙」的軍事教團,令錫克教變成一個崇武的宗教。也可以說是一個〝宗教保護者〞的教派。
錫克教有一套祖師制,古魯(Guru)這個稱號來自於梵語,意思是老師,指引者或導師。 錫克人的傳統和哲學是由十位古魯創建的,這個過程從1469年一直延續到1708年。 每一位繼任的古魯都會完善前一位古魯的學說,這一系列的完善最終確立了錫克教。
由於錫克教反對形像崇拜,所以錫克教的寺廟無任何神像,只有奉一本《阿底格蘭特》(Adi Granth)聖經。
錫克教的男人終身遵行五K:蓄長髮 (Kesh) 戴「頭巾帽」(turban)、攜髮梳(Kanga)、戴手鐲(Kara)、佩短劍(Kirpan)、著短裝(Kachhera),這也分別象徵神聖、清潔、決心、戰鬥和警覺。
2016/07/13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