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冰川:災害無人監測背後的困境和原因 - Navin Singh Khadka
對喜馬拉雅山冰川的研究常常聚焦於冰川湖快速填滿的危險以及對未來水資源的影響。通常,這會被用來凸顯全球變暖的衝擊。但是,冰川消融還可能帶來其它嚴重災害。科學家說,問題是,現在沒有人對此進行監測。
科學家說,最近發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的冰川斷裂引發洪災,造成上百名工人被困和多人死亡事件就是最新例子。
喜馬拉雅山是除極地以外冰山數量最多的地方。但隨著全球變暖所造成的冰川融化加速,已經有數十億噸冰消失。
美國資深地質學家卡爾格爾教授表示,人們對那裏發生的實際災害缺乏全面了解。卡爾格爾教授對喜馬拉雅山脈的多起災難進行過研究,同時也在研究最近印度北阿坎德邦的災難。
他告訴BBC,人們對象北阿坎德邦這樣的事故只是做出反應,而不是去監測這些具有危險屬性的冰川。
冰川消融的危險
專家們解釋,冰川縮小或變薄後,其中一些會變得危險,例如,有時候當冰川面積減小,剩餘的冰會在陡峭的山崖形成危險的冰峰,有隨時坍塌的危險。
同時,冰川縮小或變薄還可能使其周圍和下方地面失去穩定性。這樣就會使該地區更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岩石滾落、冰崩,甚至是整個山坡塌陷。
科學家說,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山下河、溪堵塞。還可能造成決堤,就像初步調查顯示最近發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災難事件那樣。
但是科學家說,他們不知道此類與冰川有關的危險究竟會波及哪些地區、下游哪些定居點或基礎設施可能受到威脅。
監測冰川為何困難?
首先,喜馬拉雅山脈地理條件的特點給監測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印度冰川學家阿扎姆表示,喜馬拉雅山以及興都庫什地區一共有5萬多個冰川,包括實地考察在內才只有30個受到密切觀測。
而其中,只有大約15個研究結果得到發表。阿扎姆表示,絶對需要更加密切地監測這些冰川,特別是在目前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況下。
地震與氣候
科學家說,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仍在不斷升高,而地震常常使其山坡不穩定。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雪模式的改變也讓喜馬拉雅山更加脆弱。
他們補充說,全球氣候變暖給冰川所帶來的相關變化讓情況可能更糟糕。
2016年西藏阿魯山(Aru)的一個冰川突然倒塌,引起巨大冰崩導致9人遇難,數百頭牲畜喪生。
就在幾個月後,同一山脈又發生冰川意外坍塌事件。
2012年,巴基斯坦管轄的喀什米爾地區的錫亞琴冰川事故造成140人死亡,死者大多數為巴基斯坦士兵。
冰川減少 滑坡增多
最近對亞洲一些高山地區的研究發現,在1999年到2018年期間大型山體滑坡以及所發生的頻率與冰川消融有關聯,研究對象包括喜馬拉雅山西部、帕米爾高原東部、喀喇昆侖山脈以及興都庫什山脈南部。
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地質調查局衛星圖像的幫助進行研究確定,在2009到2018年間共發生了127次山體滑坡。
該研究結果在經過同行評審後發表在去年一月份的《自然》雜誌上。其報告說,他們的研究表明,過去10年大型滑坡有所增加;冰川面積減少與山體滑坡增加有關。
滑坡專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水溫科學實驗室負責人基爾史鮑姆表示,冰川縮小可能帶來的危險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他解釋說,之前山坡上的岩石被冰川固定,但沒有了冰川,岩石自然就會滾落,造成危險。
201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份有關冰雪圈的特別報告稱,冰川減少以及永久凍土解凍降低了山體的穩定性以及整體設施的完整性。
冰雪圈是地表的一部分, 它包括冰川、海冰、冰蓋、冰河和凍土等。
聚焦冰川湖
對喜馬拉雅山冰川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川加速融化讓冰川湖過滿、引起決堤泛濫的方面。
批評人士說,人們把精力過度集中在冰川湖上,而忽視了冰川縮小的其它威脅。
研究喜馬拉雅山冰川變化的美國猶他大學地理學教授魯珀表示,對其它方面的關注很少。他說,這可能跟冰川雪崩和冰崩災難相對罕見有關。
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工作了多年的國際山區綜合開發中心的專家表示,該地區歷史上與冰湖有關的洪水造成了更多問題。
該中心冰雪圈項目協調員傑克遜表示,這些洪水可以在沒有任何預警情況下影響人們,因此非常危險。
冰川研究
印度政府有關機構由於對冰川威脅重視不夠已經受到批評。
最近剛退休的資深冰川專家多波哈爾博士表示,他們在2009年曾經啟動一個研究冰川的中心,本來想把它發展為印度國家冰川研究所,但最後卻落空。結果嚴重影響了冰川研究工作。而且,他們所培訓的十幾名冰川專家也都丟了工作。
印度政府的「全國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中有一項專門負責「維持喜馬拉雅山生態系統」,目標就是發展和採納新方法評估喜馬拉雅山生態系統、包括冰川的「健康狀況」以及建立數據庫。
一些專家說,印度與其共享喜馬拉雅山脈邊界線的鄰居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造成這方面工作滯後的一個主要障礙。
IPCC特別報告海洋與冰雪圈的主要協調作者普拉卡什表示,他們應該團結起來,共享跨境冰川信息。
他說,「只有那時我們才能夠全面監測與冰川縮小有關的危險,並能夠為應對可能發生的災難做好凖備。」
原文:BBC中文網
#環保 #地理
錫 亞 琴 冰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目前已排出的最新 2022年 目前的出團訊息。※(2021/06/15 15:00校正)
最新2022年排出出團訊息
(01) 03/04 - 03/13 TG芬蘭瑞典挪威極光屋、破冰船幸福追光10日遊,機位28+1位,現在報名22位,收訂20位,只剩08機位,機位有限趕緊報名參加。(另外還有02組在詢問,欲報名者請先確認)。
(02) 03/16 - 03/27 冰島極光瓦特納冰川魔幻水晶藍冰洞+約古沙龍冰湖 +米達冰川雪摩+藍湖溫泉+ 荷蘭鬱金香花季+羊角村入住+梵谷森林公園深度探索12日,機位32+1,現在報名27位,收訂11位,可以接受報名參加。
(03) 04/23 - 05/03 紐西蘭南島秋紅漫活深度11日遊,機位32+1位,報名23位,收訂23位,可以報名參加。
(04) 05/06 - 05/16 奧地利捷克深度精華11日遊,機位20+1位,已報名12位,收訂12位,可以報名參加。
(05) 06/02 - 06/18 南美秘魯亞馬遜頂級星空河輪+馬丘比丘+玻利維亞天空之鏡秘境深度探索17天,機位32+1 ,報名28位,收訂28位,可以接受報名參加。
(06) 07/08 - 07/17 肯亞豪華動物大探索+長頸鹿孤兒院餵食中心10日遊,機位27+1位,機位32位,報名28位,已收訂28位。
(07) 07/25 - 08/07 希臘愛琴海三島+扎金索斯島(四島八晚)浪漫14日遊,機位32+1位,報名26位,已收訂26位,剩06機位,可以接受報名參加。
(08) 08/09 - 08/23 豪華俄羅斯+波羅的海3小國漫遊經典15日,機位34+1位,報名32位,已收訂22位,可以接受報名參加。
(09) 08/27 - 09/09希臘愛琴海三島+扎金索斯島(四島八晚)浪漫14日遊,機位25+1位,現在報名15位,收訂10位,可以接受報名。
(10) 09/14 - 09/25 美西夢幻羚羊峽谷馬蹄灣死亡谷漫遊優勝美地布萊斯錫安六大國家公園深度12日 ,機位34+1位,報名30位,收訂30位,可以接受報名。
(11) 09/28 - 10/12 瑞士四大名峰南德美景東法亞爾薩斯優閒15天深度遊,機位32+1位,報名17+1位,收訂17位,可以接受報名。
(12) 10/15 - 10/25 紐西蘭南島春雪漫活深度11日遊,機位32+1位,報名06位,收訂06位,可以接受報名。
(13) 10/29 - 11/11 克羅埃西亞+黑山共和國+斯洛維尼亞深度浪漫14天,機位32+1位,報名26位,可以接受報名。
(14) 12/09 - 12/20 西班牙美食悠閒精選12日遊,機位32+1,報名10位,收訂10位,可以接受報名參加。
以上均可開始收取團體作業金,待人數達到16人後,則會通知客人轉為訂金確定出團。
以上團體如無意外原則上都是由Kevin(少杰)親自規劃,由Kevin 及公司專業領隊帶團,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訊,跟少杰索取我的lineID以及行程與報價,也麻煩索取朋友能同時將您的真實姓名及電話私訊給我,好讓少杰能方便與您連絡,如果後面有任何異動,少杰會隨時即時上來更新,已讓大家拿到最新資訊,謝謝各位大家
P.S 我的公司 : (02) 2772-2856
PS.原則上,Kevin少杰認為,在2021年底前出發的團體,應該都還無法出發,勢必將順延一整年,至2022年同季節同月份同日期左右出發,在此特別說明讓大家放心,疫情還沒有趨緩消失,政府沒有允諾團體可以出發前,都不會出發,讓大家安心
錫 亞 琴 冰川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中印衝突續報】 #福編報導
中共解放軍近來開始在班公錯周邊用擴音器放印度歌,最常出現的一首,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印度F4 督嚕督嚕督嚕督嚕大大大」。
這固然是有用到四面楚歌的典故,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印度士兵去想舞蹈、宴會、溫暖,但現實他們卻只能在寒風中啃冷掉的硬抓餅。不過選督嚕督嚕督嚕督嚕大大大,可能是因為這是解放軍最熟悉的印度歌(他們更熟的版本是「我在東北玩泥巴」)。本來有放影片,但後來FB顯示播放該歌曲有侵權疑慮,只好刪掉。
===================================
最近自由時報和大紀元怎麼寫中印衝突或兩岸緊張,我都懶得看了。反正在覺青眼中,任何對台動作都是「為掩蓋被印度打進來的事實」、「為了轉移糧食危機焦點」、「沒有豬肉只好作秀」。
近期中印邊境衝突簡述:
8/29~8/30深夜,印度用流亡藏人組成的情報局直屬免洗部隊 SFF,衝入中印邊界班公錯南岸的各制高點與重要山口(奪制高點和奪關),包括黑頂、頭盔頂、熱贊拉、熱欽拉。
但這涉及中印部署的落差問題:
中共的哨點通常距邊境線有一段距離,平常用車、馬或步行巡邏到邊境線。邊境線近年有安裝監視器,但哨點與後方基地一定要有戰備道路,巡邏線也不斷嘗試修路。
印度則承襲尼赫魯的前進政策,永遠壓到很接近邊境線上。
印度這種做法,在未明確劃定邊界的地方,很容易進行蠶食(一點點往前佔)。但過度沿邊界部署大量人員,卻容易在真正戰時被包抄打垮(缺乏應變縱深)。
1941年大量蘇聯部隊就是沿蘇波邊界部署,等德軍突破包抄後,上百萬人不是潰不成軍就是坐以待斃。1962戰爭,印度也是被解放軍穿插後,多數前線部隊崩潰逃散,好則裝備丟失空手逃跑,壞則被包抄的共軍機槍手了結。
0830衝突,印度就是利用解放軍不在當面,從監視器死角讓 SFF 爬上去接近制高點,然後一鼓作氣衝上去。接著印度人趕快拍照,並且派車聲援。但當時出了包,一位邊界警察部隊警官運氣不好想拍照留念時,踩到爆炸的老雷(1976後雙方當地就不布雷了)。
而印度方面運BMP-2裝甲運兵車來助勢的拖板車,和運物資到前線的民間承包貨車相撞,BMP-2車掉下去,砸到軍官車死4人。接著解放軍衝上來,印度人避衝突先走,留 SFF 和解放軍幹架。幹架中一位 SFF 尉官和士兵因不明原因一死一傷。(有說和解放軍槍戰被槍擊,有說碰到老詭雷的)。但真正讓印度敗退的,是---沒有補給。
(BTW,在大陸,有種憤青喜歡罵解放軍失職軟弱,應該人先空降,空投補給,路慢慢修,這就跟台灣有種覺青說,兩岸打仗時,有白米給部隊就好,啥補給演習都沒必要...(給白米叫人賣命還真敢說,這跟丟大陸的國民黨嘴砲黨棍書蟲有啥兩樣?)。)
事實是,輕裝衝上去的 SFF,就算是藏人,也受不了5000多公尺的寒風。輕裝突破上去,代表沒睡袋、沒帳篷,沒奶油、沒巧克力、沒辣子雞丁。晚到的解放軍卻是氧氣筒(防高原反應)、燴菜飯盒、帳篷一應俱全。很快飢寒交迫的 SFF 就丟失山頭。印度退到山腰的高地去。
8/31~9/1印度發起另一波衝擊,另外佔領班公錯兩岸兩個高地與班公錯北岸交界線山脊北段
9/2開槍事件是印軍射擊中共無人機,解放軍另用攻擊無人機掃一排梭子回應。但9/3後,印度並沒有守住班公錯南北岸任何高地。因為印度並沒有事先修路,完全靠當地民眾「義勇」搬運糧水(三立信,Ptt八卦板信,福編不信,那些窮人最好這麼閒)
到9/6後,解放軍軍車和帶帳篷的人衝上班公錯北岸交界線山脊北段,還挖好陣地進駐,吃的是無人機送到團部,再用車子送來的自熱食品。南岸部分則是解放軍守住所有山頂,但山腰部分平坦地仍為印度佔據。
9/18-9/19 班公錯北岸山脊,解放軍冷鬥毆逐退印度前進據點,並且往印度方面的山脊推進。
===========================
其實印度的作為叫報復的報復。因為在加勒萬河谷衝突後,中共突然在中印邊境的石門溝與溫泉兩地向前修築道路與工事,突破所謂的Google線/美印線,報復印度人「入侵」加勒萬河谷(因為1962年印度被打到加勒萬河匯入的主流什約克河畔)
但解放軍的作為讓印度很沒面子,所以才發動這一波衝突。目前解放軍是以拖待變,利用補給狀況較好的優勢,等印度受不了撤退。也就是解放軍吃定印度雖然有30萬大軍在克什米爾,其中有4萬大軍在中印邊界附近,
卻不敢對6000解放軍正面壓迫或主動攻擊,前線補給也只敢靠民伕而沒有其他方式,讓印軍士氣低迷。同時印度翻越喜馬拉雅與喀喇崑崙到衝突前線的綿長山路根本無法負荷運輸,但靠直升機或飛機協助運輸,費用會持續暴增。印度今年經濟狀況已經不好,若要靠空運同時維持錫亞琴冰川數千駐軍與中印邊界4萬大軍的補給,那將是破天荒的費用。
=>印度按耐不住主動開火正是共軍所期盼。
=>印度不主動攻擊也不撤退,對印度是極大的經費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