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彌陀台17線的馬特洛塔
在3歲時遇見空襲(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地被徵收使用,在那時候這裡還是墓園。(感謝31年次謝阿伯的口述)
馬特洛塔有5層樓高,左右兩邊有出入口,有一邊已被封閉,僅剩一邊可進出,最上方可放置炮台,高射炮台可射往海邊,塔底層有2個空間,每逢下雨內部就會積水。
每層樓都有鐵製樓梯可攀爬,但在30多年前因景氣不佳,小偷進入鋸斷鐵製樓梯變賣,導致樓梯幾乎都剩一小段。
馬特洛塔旁邊的農地當時是3個小山丘也設置炮台,因地歸還所有人使用,謝阿伯也需自行將山丘剷平才能利於耕種。
在自行前往探勘時,塔底空間內已積水,水裡有動物遺骸,可能是不小心掉下去爬不上來(進入真的要小心,需要照明,不然很容易不小心掉入),接著一層層往上勘查,每層都寫有方位座標、射擊位置。
謝阿伯深知歷史的意義,兒時小有記憶,這裡也曾是他以前常會進去看的地方,如今在此區的馬特洛塔僅剩下這一個,其他的已被拆除。
無法抹滅的過去,留下的遺跡都成為歷史的寫照,謝阿伯對此覺得珍貴,盼望參觀同好來參觀時有不凌亂環境,都會自行整理周邊環境,洞內因年長了不便進出,所以很久沒進去了。
#感謝謝阿伯的熱心
#灰姑娘探秘日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40的網紅壹特EA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希望我們是朋友,而不是老闆與客人 ❞ 幻猻家珈琲 Pallas Café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一棟六十年屋齡的二層樓老宅,裝潢保留了不屬於這時代的斑駁氣息,搭配極深沉的藍色與墨綠色牆面,老厝家具隨處可見,毛玻璃碗櫥、鐵製桌燈、老木桌椅,甚至維持了原本磨石子樓梯的生命痕跡,而點綴其間的翠綠植栽,也...
鐵製樓梯 在 Sotroll與時尚麻麻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oft在過去指的是「倉庫」、「閣樓」的意思,但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變成像是有閣樓般的雙層空間,仿舊粗獷的設計風格。
早期20世紀美國紐約的藝術家,因為無法負擔市區租金,就找了便宜的工廠🏭作為創作空間,演化後的今天則變成現代新潮卻帶有復古味的Loft新潮🕺
✅ Loft風格的空間特色
Loft風格的居家空間,最大的特色就是減少隔板的使用,反倒利用櫃體、傢俱區隔出使用空間,讓整體空間連接,營造整體視覺空間寬闊的效果😉
除此之外,雙層的空間有挑高的效果,捨去了天花板,肆意裸露在外的管線,不僅省了一筆裝修費,同時也為整體空間帶來自然奔放的效果😎
✅ Loft的空間設計
在這裡常常看到Loft運用了大面積的玻璃,讓陽光照進室內,或許是藝術家需要足夠的光線創作吧!Loft風格總是不缺少明亮的光線😃
✅ Loft風格的元素
老舊的行李箱🧳仿舊餐桌,或是鐵製樓梯扶手階梯,斑駁的老磚牆、水泥的運用,都是Loft的裝飾元素。
這麼好的採光不來個綠意盎然的植栽🌿 實在是有點可惜,別忘記放盆綠色植物為生活加點活力吧😆
📷 圖片來自Pinterest
與大家分享我們的點點滴滴 😍
手搓的搞怪日常 IG https://reurl.cc/E7XXmv
ig搜尋 @sotroll.thetrollsheltie
麻麻的設計分享 IG https://reurl.cc/ZO8qjg
ig搜尋 @cydesignandevents
鐵製樓梯 在 三小二鳥的幸福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國露營DAY5 #霞慕尼
今早依計劃前往南針峰纜車站,只是臨時改行程提早一天往南移動,因此早上8點我們就已經在海拔2,317公尺的纜車站上準備搭下一段纜車惹!
沒有預訂營地雖然不確定因素高相當刺激,但也讓行程完全保有隨時更改的彈性,好喜歡這種流浪的感覺~
特別把南針峰纜車擺在PASS的第2天,就是因為今天是晴朗無雲的大晴天,最適合近距離欣賞海拔4,810公尺的白朗峰❤
站在海拔3,842公尺的南針峰瞭望臺,溫度只有7度不過有陽光不覺得冷,走在懸空的鐵製樓梯才是令人嚇出一身冷汗,然後一旁的稜線上有不少人在雪地上健行或攀岩,深深的佩服和自我理解完全不可能做得到,太厲害惹!
在這裡也難得碰到台灣團,小聊了一下是來瑞士玩12天好幸福,然後在我們回程走出電梯時,被喊了聲"三小二鳥",碰到粉絲也太有緣啦😘
由於要移動到下個營地並趕在關門前問營位,因此只好捨去Tramway du Mont Blanc火車,天氣熱直接要來找有游泳池的營地耍廢囉!
鐵製樓梯 在 壹特EA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希望我們是朋友,而不是老闆與客人 ❞
幻猻家珈琲 Pallas Café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一棟六十年屋齡的二層樓老宅,裝潢保留了不屬於這時代的斑駁氣息,搭配極深沉的藍色與墨綠色牆面,老厝家具隨處可見,毛玻璃碗櫥、鐵製桌燈、老木桌椅,甚至維持了原本磨石子樓梯的生命痕跡,而點綴其間的翠綠植栽,也帶來舒緩身心的野趣。
幻猻家珈琲由兩對情侶共同經營,店名以瀕臨絕種的貓科動物「兔猻」為靈感,而「幻」字猶如這家店,帶著想像力悠遊於時空之間;店內提供自家烘焙咖啡、招牌咖哩餐、手工焦糖布丁及波特酒。
Ben說:「希望我們是朋友,而不是老闆與客人」,走進幻猻家不像是惠顧,倒像是找老友般親切,貼心又保留適當距離的舒適感,在這裡,你可以窩在沙發上發呆欣賞歲月流逝、可以捧著一杯倒映著日光的手作咖啡、可以品嘗實而不華的日常料理,亦或是倚著窗邊閱讀阿輝的藏書,緩緩吃,慢慢聊,幻猻家的魅力就是這樣,看似日常卻特別令人心馳神往。
幻猻家珈琲目前一周營業四天,並非店主任性或發懶,相反地,是希望慢慢調整步伐,專注作好一道道餐點,讓不論一個人、一家人或一群人,都能品嘗到最有溫度的料理。
採訪編輯/陳芷涵
---------------------------------------
📍 幻猻家珈琲 Pallas Café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4巷14號
電話:(02)2555-6680
營業時間:週四至週日10:00-18:00
公休日:週一至週三

鐵製樓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孫中山紀念館Dr. Sun Yat-sen Museum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衛城道7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紀念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生平及他與香港的關係。紀念館於2006年12月12日(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後1個月)正式開幕。甘棠第建於1914年,由香港富商何東之二弟何甘棠興建,何甘棠亦於1950年在此終老。1960年,甘棠第售予鄭氏家族,其後鄭氏又轉售予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作教會的聚會場所。1990年,甘棠第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2年,教會曾計劃拆卸改建,結果引起中西區區議會及居民強烈反對,政府亦認同甘棠第的歷史價值,最終出手以5,300萬元收購,並預算動用9,100萬元進行修葺,作為孫中山博物館。甘棠第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甘棠第樓高4層,屬愛德華時代的古典建築風格。一、二樓設有弧形露臺,以希臘式巨柱承托。外部色彩斑斕的玻璃窗、陽臺牆身的瓷磚,以及室內的柚木樓梯均保存良好。甘棠第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鋼筋構建,並裝設供電線路鋪設的私人住宅,亦是香港現存少數的建於20世紀初建築物。房間的天花均飾有以金箔點綴的灰塑鑲板,而主樓梯及其他當眼位置亦裝設了色彩斑斕的玻璃窗,並以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風格圖案作為裝飾。甘棠第於一九一四年興建,以第一任屋主何甘棠的名字命名。何甘棠(一八六六至一九五〇年),別名何啟棠,又名何棣生,是何東爵士的胞弟。何甘棠不但是傑出的商人,而且也是著名的社區領袖和慈善家,在二十世紀初的華人及歐亞裔人商界中地位顯赫,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建築物的牆身由紅磚築砌,門窗四周飾有花崗石,露臺建有精巧華麗的鐵製欄杆。建築物內部富麗堂皇,糅合了巴羅克及洛可哥風格的建築特色。地庫至二樓以寬闊華麗的樓梯連接,梯上設有精緻的扶欄。孫中山先生雖然未曾踏足過甘棠第,但他與甘棠第的原主人何甘棠卻有不解之緣。何甘棠生於1866年,與孫中山先生是同年,兩人均曾就讀於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並同於1886年在該校畢業,所以他們兩人原是同學。何甘棠的長兄何東更曾襄助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是往來香港島中環至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由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府興建,原意是為方便半山區居民往來中環商業區,並紓緩半山區狹窄道路的繁忙情況。系統耗資2億4,000萬港元興建,1993年10月15日啟用,估計每年所使用的電費約500,000港元。計劃原興建6條類似的扶手電梯系統,後來興建中途發現嚴重超支問題,最終只完成了興建一條便沒有繼續該項計劃。扶梯系統全長800米,垂直差距為135米,由20條可轉換上下行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手電梯和3條自動行人道組成,連接有蓋行人道和行人天橋。系統由中環街市為起點,沿閣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羅廟交加街、羅便臣道,終點為干德道。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此系統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完成整個旅程需時2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