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絕對要吃的理由—以減脂增肌的角度]
有臉友私訊我,說很多醫師在鼓吹不吃早餐的好處,想問我是否認同這樣的想法?
當然 #百分百不認同啊‼️來我這裡的肥胖學員多的是skip掉早餐,睡到中午才吃第一餐或是一天只吃晚餐的人,完全沒有因為這樣就比較健康還更胖啊!我答應她會寫一篇文章來說明,為什麼我覺得早餐(早上的蛋白質補充)#絕對是一整天最重要的一餐!
過去的研究很多,我直接拿今年最新的兩篇出來:
✅關於減脂
今年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一個關於進食的時間跟代謝和致胖因子的關係「Late eating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traits, obesogenic behaviors, and impaired weight loss」
這個在西班牙的研究招募3362名成年人參與減肥療程,並根據早餐和晚餐時間的中間點(以14:54為界)分為早食組和晚食組;(例如,早餐8:00吃、晚餐17:00吃,那中間點是12:30所以是早食組)
結果發現:兩組在能量攝入、運動鍛煉的總量上沒有差異,但是 #晚食組比早食組具有更高的BMI和三酸甘油脂,以及 #較差的胰島素敏感性,晚食者 #減重成功率比早食者低17%,每周平均減重重量低80g。
晚食者出現 #減肥卡關的機率更高,減肥動機降低,且出現 #壓力性進食、 #夜晚過量進食、 #看電視進食的機率更高。晚食組也跟 #較高的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有關。
✅關於增肌
你知道有所謂的「 #肌肉時鐘」嗎?
《Cell report》今年七月有一篇日本早稻田大學探討一天蛋白質分佈在不同時間對增肌的影響「Distribution of dietary protein intake in daily meals influences skeletal muscle hypertrophy via the muscle clock」,這個研究動物跟人類都有做。
人類部分,在60位65歲以上的年長女性身上發現,當一天總蛋白質攝取 #集中在早餐比例最高的女性,不管是肌肉質量指數(SMI)和握力測試都有比較好的結果。早餐攝取高蛋白質和高齡健康女性的肌肉質量跟肌力都呈現正相關。
而老鼠實驗進一步驗證機轉,發現當每天餵食兩餐,一餐蛋白質濃度11.5%一餐8.5%,雖然一整天蛋白質總量一樣,但早餐攝取高蛋白質濃度的小鼠,比晚餐攝取高蛋白質的小鼠出現更明顯的腿部肌肉成長,肌肉成長比率上升17%。
#表示蛋白質在早餐吃利用率遠大於晚餐
這跟肌肉生長基因🧬(myogenic genes)有關的生理時鐘,在白天特別活躍有關。
這也就是為何我所有的學員,我都鼓勵他們早起吃早餐,而且一天四餐當中,早餐的蛋白質一定要吃到一天的最高比例(40-50克),而臨床也發現,那些睡到快中午才吃早餐的人,的確在減肥中保留肌肉的效率比較差。
總結以上,說不吃早餐比較健康的人我實在想不到有什麼研究可以拿出來佐證,醫學並不是固著信仰,或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看數據對照臨床說話的科學,不用打口水戰,一切看實證。
#早餐是補充蛋白質最好最重要的時間
#早餐不吃變胖變肌少
#早餐低碳高蛋白質穩定一天血糖
Reference:
1.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1, 113.1: 154-161.
2. Aoyama, Shinya et al.Cell Reports, Volume 36, Issue 1, 109336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四十二歲的 #楊思琦 今年初誕下小兒子 #Kody,又公布已跟圈外男友在去年註冊結婚,不過有指兒子跟她姓楊,丈夫又從沒露面,引來不少報道指他的另一半是「#虛擬老公」,及懷疑她的丈夫另有家室,對於外間的質疑,她永遠以其超高EQ,一貫港姐口吻兼儀態十足禮貌回應,她日前接受本刊訪問,首次開腔否認兒子跟她姓...
長女壓力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獨生子女,就一定備受尊竉嗎?
出生順序在一個家庭中對性格的養成有著明顯的影響,情形有很多種,在這我來列舉其中一種我觀察到的狀況。老大出生時得到了父母全部的愛,而老二出生後,老大所得到的關注就必需被老二給分割,這時若是在3歲前就容易在全能感幻滅未整合完全時呈現斷裂。若加上與母親的心理臍帶未切斷,就容易直接跳過小孩的角色,扮演起母親的小幫手、助理、代理或授權者,也就是當母親無能時跳出來當替身。父母常告誡長女/子要懂事要照顧弟妹,於是責任由肩扛就是扮演一個懂事幫父母分擔的小大人,然而那被分割掉的全能感及關注,會在長大後以權力、能力、財經地位、智識來顯現。
一個要求自己必須長大的小孩,是無法忍受自己其實尚未長大的。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以外境中看似強大的表徵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比如權、錢、名、性。所以才會有俗氣的說法:「有錢講話就大聲」,那是一種以金錢堆疊地位的象徵,也是展現權威的表現。然而,這正說明了這樣看似強大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自己壓抑的脆弱,那也是兒時不被父母接受的樣子。於是,強大就成了防護自己的盔甲。長子/女就容易有責任感、過於掌權、成為家人的靠山卻忽視自己的需求。當然也可能有極端不管事沒有責任感的長子/女,但只要是極端就是另一種表現,實是同一件事。
若是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沒有老二來分割掉全能感,那麼也許可以是個掌上明珠,但同時也集聚了父母的期待與壓力於一身。如若與母親的心理臍帶未切割,也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活成父母的人生。這個孩子在與父母的三角關係中,就會成為某一方同盟的夥伴、或是某一方的寄生宿主、亦或是兩方合起來控制的對象。這個三角關係的平衡取決於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恩愛,如果孩子不易位站穩孩子的角色,那麼會相對健康平穩的發展。但若是孩子站到了父或母的角色,去擔任其中一方的伴侶,那麼家庭序位的錯亂就會使這個孩子沒有當夠小孩,而急於背負父母的人生責任,處理及消化父母的情緒感受,而無從了解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的靈魂旅程。
有些人一生中都與父母糾纏難斷,除了認為自己沒有選擇權地必須背負父母的人生責任之外,更是包含了對其它兄弟姐妹的怨戁及憎恨、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與不甘,及對父母的愧疚與厭惡。這其中的情緒是很糾結複雜的,愛與恨可能同時存在,無能與強大也可能同時呈現,需要與被需要同時掙扎,於是要活出真實的自我就相對難了。若是有了自己的家庭後,那理不斷的結就會更加龐雜,所以有時候一個人的議題勾住的是一連串的家族史。
比如一個在家庭中常犧牲自我需求的長姐,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照顧妹妹,於是那股「需要被看見」的隱形需求不斷地在底層湧動。因為在原生家庭中無法被看見,於是會在伴侶關係中呈現,在對象身上會期盼得到關注、疼愛及呵護。但是因為習慣了扮演照顧者來獲取被需要的價值感,或者習慣自給自足地造就伴侶的不被需要感,等到自己組成了家庭有了孩子後,自己就會更加隱形。此時,如果伴侶把注意力分散到孩子身上,自己就會開始感覺到內心的空洞又再次出現,以寂寞的姿態不斷地吶喊,兒時那個不被看見、被忽視、找不到自我價值的深淵又再次呈現。若是身邊出現了新的伴侶,以戀愛(眼中只有對方)的方式填補了那個黑洞,那麼很有可能依附就會暫時轉移。然而,有天那股被滿足被看見的全能感幻滅時,又回到了深淵。
這當然可以再往前追溯母系或父系家族議題,很多時候會發現這是參雜著龐雜的家族史的,一個沒讓自己幸福的母親,女兒為了表現忠誠可能很難真正讓自己幸福;一個強勢掌控極其侵入的母親,兒子很可能感到窒息進而排斥女性而有同性愛戀傾向;一個家庭失功能的父親,女兒很可能為了在潛意識中拯救父親而活成了女漢子。因此,探索自己的生長背景其實是了解自己一個很好的方式。除了理解自己的人格是如何養成的之外,也可以理解代際間的傳承有著什麼樣的影響,甚至可以明白父母當時年代文化的差異所帶來不同的環境差別。人格形成的原因,通常不會只有一項,程度及深度都各有不同,因此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這也是我很常說的:「自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不同時間點,對自己都會有不同的領悟及見解,把時間花在了解探索自己,是最有益處的。
當我們能覺察到從自動化的扮演中暫停下來,探究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那麼就不會入戲太深。
#更多相關內容在靈魂之旅課
#週六晚剩最後一位名額
#十月初開課
#年底最後一班
illustrator: victoriya kryzhko
長女壓力 在 蒙古太太 Tai Tai on the roa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ongol Children rearing |#蒙古育兒
昨天難得蒙古先生提早回家,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坐下來閒聊過,趁著小怪獸睡覺時順便更新彼此生活動態
「最近朋友老婆的弟弟出了點事情所以情緒上有點低落壓力很大,因為她是長女也是第一個孩子,所以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大小事她都得負責任」
假如不是因為定居在這看清楚了蒙古育兒型態跟方式,我大概也會覺得很困惑這跟她是長女有什麼關係?
蒙古人的家庭關係非常緊密,幾乎是每天都會跟原生家庭的父母聯繫包含丈夫與婆家或是妻子與娘家,很多家庭都是生三個以上有時甚至四、五個,其實蒙古很多家庭和台灣一樣是需要父母雙薪,甚至有些家庭在經濟壓力的情況下還是會希望妻子待在家照顧孩子及維持居家生活品質
不過問題來了,蒙古人對於孩子是怎麼安排?有非常非常多的家庭是沒有辦法在孩子下課時準時下班回到家的,但生活條件也沒有辦法負擔托嬰或課後輔導,應該說沒有這個習慣,所以在路上會看到非常多的孩子成群結隊一起玩或是讓親戚或鄰居家中的年長哥哥姐姐代為照顧,家裡的長子/女在年紀開始懂事後就得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一直到成年也如此,說真的我蠻心疼身為長子/女的孩子
在我們郊區就很常看到家裡的年幼長子/女負責外出挑水回家,甚至成群結隊去附近家裡有好多玩具的哥哥姊姊家玩耍
在蒙古有一種說法,一個孩子全家族養的原因也是在這,大家互相幫忙照顧所以家庭關係非常緊密,雖然偶爾覺得壓力大的喘不過氣但非常的愛自己的家人及兄弟姐妹,也或許這個原因吧我沒有遇過任何一個蒙古人不喜歡小孩的,即使是陌生人的孩子需要幫忙他們都非常樂意伸出援手
尤其是前段時間我們在做針灸治療時有一個6歲的小妹妹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小怪獸是重睡的孩子,偏偏那天她非常累蒙古先生怎麼哄也哄不好而我全身插滿針也不能動,這時有個小妹妹從椅子上跳下來跑到小怪獸面前逗弄她陪她玩了一個小時後才回家,而最神奇的是小女孩的媽媽也坐在旁邊等,其實這個舉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小女孩說她是長女而且她還有兩個弟弟妹妹所以她也習慣了,一邊陪小怪獸玩一邊教蒙古先生怎麼陪小孩玩,蒙古先生一秒被小女孩K.O屌打😂
蒙古人很多事情任勞任怨親力親為但卻成熟的令人心疼,從小父母沒在身邊教導照顧自己懵懵懂懂的摸索,所以長大後很多像蒙古先生同款蒙古男人其他都不會但做三明治最厲害🤣
長女壓力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四十二歲的 #楊思琦 今年初誕下小兒子 #Kody,又公布已跟圈外男友在去年註冊結婚,不過有指兒子跟她姓楊,丈夫又從沒露面,引來不少報道指他的另一半是「#虛擬老公」,及懷疑她的丈夫另有家室,對於外間的質疑,她永遠以其超高EQ,一貫港姐口吻兼儀態十足禮貌回應,她日前接受本刊訪問,首次開腔否認兒子跟她姓楊,強調老公只有她一個老婆,她說比起當初從美國生完長女回來的輿論壓力,如今的批評也不會讓她煩惱,現在的目標是家人完完整整,人生不需要太複雜。全文:https://bit.ly/3g50r8Q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i90Rh0Wn7s/hqdefault.jpg)
長女壓力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1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7YcBcq-V-i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基本法》頒布30周年,由6年前佔領運動到去年反修例風暴,香港政局動盪甚而演變至暴亂,此際從憲政架構到法律層面,審視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發生了什麼事,重塑基本共識以繼續前行,既適時也有必要。香港局勢,於總結經驗教訓除了彰顯「一國」之尊、全國人大常委會權力不容挑戰,為治亂舉措確立法理依據以外,須超越嚴管多管思緒,回顧國家對港特殊方針政策本源,探索新情勢之下,一國兩制如何運行下去。中央在港體現須合度,仍然是箇中關鍵。中央處理香港回歸,由「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繁榮穩定」16字總體精神,到12條特殊方針政策,都在《基本法》160條條文體現出來,當時就法律框架,較普遍認知是中央不管香港內部事務,由港人按高度自治原則自行管理。
蘋果頭條
去年逆權運動下,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長女伍淑清不斷抨擊示威的年輕人,導致旗下飲食品牌慘遭杯葛及「裝修」,加上在年初武漢肺炎事件下,業績更大倒退。本報翻查持有美心50%股份的伍氏家族企業香港食品有限公司(Hong Kong Caterers,簡稱香港食品)截至今年3月底止最新財報,披露美心貢獻盈利減逾2成至6.4億元,導致股東之一伍淑清少收股息70萬元,但仍獲得387.2萬元。另外,伍氏家族企業亦有最新持股變化,自創辦人之一伍舜德妻子馬蘭芳早年逝世後,其持有2,390股份分派予伍氏成員,意味新增19名股東,當中包括美心揸弗人伍偉國3名子女,意味家族企業逐漸步入第4代。
東方正論
油麻地三無唐樓奪命火,揭示政府監管樓上食肆不力,亦令人想起7年前北角五洲大廈1死24傷的嚴重火警,源於樓上賓館林立,政府一直未有致力監管。為了打擊無牌賓館而修訂《旅館業條例》,拖了7年,姍姍來遲,下月才生效,業界對當局執法成效亦存有戒心。全港有300多個酒店牌照以及1,700多個賓館牌照,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牌照事務處每年卻收到逾千宗無牌賓館投訴。無牌賓館包括大行其道的Airbnb出租民宿網站,其存在蠶食合法賓館甚至酒店的生存空間。
星島社論
在內地疫情受控下,港府最近推出「回港易計畫」,香港居民今日起可預約從廣東省或澳門返港,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即可獲豁免接受十四天強制檢疫。本報獲悉,港府正積極研究進一步擴大「單向免檢」,擬最快在下月同步放寬從廣東省或澳門來港的內地居民,抵港後都可豁免十四天強制檢疫;未來甚至將再探討擴大「單向免檢」適用範圍至更多內地省市,有望最快年底前成事,讓兩地人流互通逐步恢復,推動香港經濟復甦。但港府內部估計,由於疫情下內地政府對居民離境審批嚴格,加上由香港返回內地仍要隔離十四天,即使香港實行「單向免檢」,估計來港內地人數將非常有限。
經濟社評
本港最新失業率維持在6.4%,看似有回穩迹象,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因保就業計劃本月底便結束,加上疫情反彈,未來幾個月失業率將會見真章。港府應想方設法穩住經濟,更要致力清零,才能恢復經濟生氣,以保住市民飯碗。統計處昨公布,8至10月份失業率維持在6.4%,失業人數較7至9月份減少2,000人。當局解釋與這段期間疫情受控下呈現進一步穩定迹象,經濟有改善有關,但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承認經濟仍受疫情反覆困擾,勞工市場短期仍面對壓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YcBcq-V-iE/hqdefault.jpg)
長女壓力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戴上「 #星二代」光環加入娛樂圈,近年有不少成功例子,木村拓哉兩位女兒光希和心美、龔慈恩女兒林愷鈴,都被打造成為新生代之星,在娛圈非常吃香。
今年宣布入行的「星二代」,還有 #文雪兒 的長女 #張筠 Christy。現職土木工程師的她,因IG靚相被Mandy Lieu的模特兒公司「QUEST」看中,剛好韓劇《 #夫妻的世界 》熱播,公司覺得Christy的眼神和身材與被稱為「最美小三」 #韓素希 相似,希望打造成健康性感新星。
母親文雪兒近年亦再次活躍拍劇,與首任丈夫離婚後獨力湊大兩位寶貝女,談到這段經驗,Christy記憶猶新,當時文雪兒更因創業和經濟壓力患上乳癌。
全文:https://bit.ly/30bX9ee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LVhXUdVZg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