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確診加校正共583例、17例死亡;苗栗電子廠移工群聚,疫情趨勢不樂觀;雙北分析多數經家戶感染,指揮中心呼籲端午節避免移動返鄉;行政院推出2,600億紓困4.0計畫,預計紓困達730萬人次】
台灣今(3)日新增364例本土案例,校正回歸219例,合計583例,新增17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兩天的確診數增加,今日校正回歸的病例數很多,有部分是在醫院裡面,部分居家隔離還未處理,各地方政府陸續將這些個案全數清查安置,「整體看起來是另一波新的高峰,等這兩天清查清楚,才能判斷走向,但目前的跡象看起來並不好。」
今日苗栗縣新增34例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其中32例為電子廠移工出現群聚感染,自6月1日起,該廠已有45例確診個案,苗栗衛生局將大規模針對該公司7千多名員工篩檢,同時也匡列可能會造成群聚破口的移工宿舍,目前所有接觸者都先一人一室隔離。
由於下週將迎來端午連假,陳時中表示,目前的疫情狀況依然不可以放鬆,因此呼籲民眾,若非必要,不要返鄉,避免長距離的移動,因為拜拜需要採購,但也可能造成群聚感染,建議一次購足不要逗留,會要求店家做好人流管制,也請交通部讓長途大眾交通工具運載量維持在2成。交通部也正與雙鐵、公路總局討論方案中。
繼去年9月紓困3.0方案以來,今天包括衛福部、勞動部等8個部會首長上午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新一波的紓困方案,總預算追加第三次後高達2,600億元,預計紓困個人對象也從330萬人次擴大到730萬人次。另外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因疫情嚴重影響內需,新增事業紓困對象,包括服務業、觀光業、教育事業、藝文與長照托幼等行業。
■確診人數再上升,校正回歸也塞車
今日確診的364例本土個案,為186例男性、17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8日至6月2日。另外,校正回歸的219例個案,為120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31日。
新確診個案與校正回歸共583例中,以新北市265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224例、苗栗縣34例,桃園市30例,彰化縣15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4例,台南市2例,新竹市、花蓮縣、宜蘭縣及高雄市各1例。雙北以外的縣市共94例中,77例為已知感染源,14例關聯不明,3例疫調中。(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針對確診人數上升、校正回歸也增加的狀況,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分析,目前疾管署的昆陽實驗室與雙北檢驗單位,過去都有累積一些因為上傳系統造成的延誤,或是在家隔離的個案,日前指揮中心已告知各檢驗單位,不要延後上傳個案資料,但還是發現一些檢驗機構,確實沒有把所有陽性個案即時登錄,因此這兩天疾管署檢驗單位有積極介入輔導,再清出一些陽性個案。
張上淳表示,其實從發病日來看,疫情趨勢沒有太明確的變化,但當然還是會擔心有往上攀升的狀況會發生,尤其今日也有部分機構群聚的問題,也直接導致個案數增加,例如苗栗,就會影響整體的全國個案數字變化。
陳時中則補充,年輕人染疫的比例增加。本波疫情爆發以來,5月11日至6月2日,年輕人染疫的比例約19.9%,但昨天、今天看到此族群確診比例升到25.2%,「可能是看到前2天疫情平穩,年輕族群移動、群聚變多,」因此要特別呼籲,一定要做好自我防備,把群聚降到最低。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表示,目前第一波雙北熱區的疫情已經在趨緩,但是過程中也擴散到各縣市,觀察其他縣市,都有確診數在上升的狀況,這也表示全國三級警戒還沒能看出成效,大家還是不能防鬆。
此外,台北市今日記者會提到,台北市2,800多例本土個案,其中家戶感染比例高達43%。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表示,家戶感染是疫情中很難避免的部分,「就算做了各種防疫措施,讓民眾都待在家裡,但是在家中要做到全程戴口罩、不共用衛浴、都躲在自己房間,這很困難,尤其COVID-19在發病前3天就有傳染力。」
■新增死亡17例,死亡率達1.66%,張上淳:送醫時間較慢
今日死亡個案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針對40多歲個案(案4262),因具有萬華活動史,在5月13日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胸痛、呼吸困難、腹瀉症狀,當日PCR採檢陰性,21日第二次採檢則陽性,23日確診,25日住院,31日死亡。
目前每日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死亡率已達1.66%,甚至較年輕的患者也開始出現死亡個案。對此,張上淳表示,這一波確診死亡個案仍是年長者為主,對於年輕個案,沒有特殊疾病者,目前還無法判斷,需要進一步的病理解剖。針對這位個案,進到醫院的時間稍慢了一些,一次陰性不代表沒有被感染,未來還是需要再早一點進到醫院再次篩檢、衛生單位早一點分流安排,才能避免重症、死亡個案增加。(見確診死亡人數累積表)
■苗栗、新北工廠移工群聚
今日除了苗栗電子廠傳出移工群聚之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北市中和區也有工廠出現移工群聚,目前也正處理中。
苗栗縣長徐耀昌在臉書表示,此起移工群聚案,自6月2日下午,醫院團隊進駐採檢PCR及快篩,截至今日上午11點,已採檢快篩374人,陽性8人,陽性率2.1%、PCR採檢195人,今日後續預估還要篩檢2,000人次。
而新北市中和區一間57名移工的印刷廠,一共8人群聚感染,其餘49人快篩陰性。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移工防疫雇主也有責任,未來公司裡面只要有人確診,就要馬上將工廠、宿舍進行清潔消毒,其他接觸者進行篩檢、居家隔離,若雇主無法安排移工居家隔離,勞工局可以幫忙協調轉介,但若雇主沒妥善處理,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規定,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並廢止聘僱許可。
■國內已有180位長照機構相關人員確診
昨日羅一鈞公布國內有30家長照機構出現確診個案,但今日再更新數據,一共60家出現確診狀況(記者會後自70家更正為60家),包含長照機構37家、護理機構5家、精神照護/復健機構3家及社福機構15家,總共47位工作人員、133位非工作人員確診,都已列在通報資料中,但可能與各縣市衛生局疫調的資料有通報落差,未來要求這些機構(包含住宿型、居家、日間型機構)每日回報確診情形,若工作人員確診,指揮中心會協調增加人力來支援。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日前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即提出:「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參照國外的經驗,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還是最難處理的地方。這些住民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在院內病毒若傳散出來會非常可怕,一定要小心謹慎。」
而有沒有辦法積極預防?他表示美國針對公家機關、醫院等機構都採每2週篩檢一次,但台灣若要做到每2週採檢一次,就很難用病毒核酸PCR採檢,而得改用快篩,而且篩檢的頻率要更高,才能讓準確率提升,這樣或許就能達到防範院內感染的效果。然而,此刻看來依舊沒有避免長照安養中心出現確診個案的問題。
■台大醫院也出現陪病者確診,在醫院造成感染
此外,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日上午發表聲明稿,指出工會近日接獲院內有醫護確診的消息,但醫院端並未公告,也無法得知哪些單位為高風險地點。台大醫院則表示,相關確診及接觸者都已通知匡列,此次是風險院內有人員身體不適確診,調查後發現多名陪病者陽性。
對此,張上淳表示,許多醫院中出現確診個案,很多可能是一個個案從社區將病毒帶到醫院,到底是不是院內感染,有時候很難判定。但也因為如此,針對全院醫護每5到7天都會進行一次篩檢,目前也再次針對雙北各醫院的全院病人、陪病者進行篩檢。
但各醫院若出現確診個案,除了個案本身,也會匡列一定程度的接觸者,可能導致醫院人力再次受到壓縮。張上淳表示,目前每家醫院的確診醫護都是個位數,但也有接觸者需要隔離,確實會影響到醫院第一線照顧人力,目前醫院其他醫療服務都降載中,這些人力就可以遞補上來補充短暫缺口。另外,張上淳也呼籲第一線醫護可以儘速接種疫苗。
不過,對於陪病者篩檢的難題,黃玉成表示,雖然民眾有住院需求,已要求各醫院要篩檢病人陰性後才能住院,「但其實陪病者沒有篩檢,陪病者就算限縮成一人、採取實聯制,還是有風險,且陪病者不可能永遠固定同一人,是不是換了人就重新篩一次,這些都是執行困難的地方。」
■今日疫苗又傳出2例疑似血栓不良反應
目前全台接種疫苗共56萬2,029人,其中公費52萬839人、自費4萬1,190人。繼昨日衛福部宣布,國內接種疫苗出現首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後,今日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6月2日通報3起嚴重疑似不良反應個案,其中2例都疑似出現血栓反應。
一例50多歲男性,接種後6天出現頭痛,10天後頭痛加劇、噁心、嘔吐而就醫,經抽血驗驗、影像學判斷,認定是TTS,目前加護病房觀察診治中。
另一例40多歲女性,接種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2天後有改善,但隔天、接種後第7天分別因發燒、肌肉痠痛、頭痛因素就醫,第8天手掌發疹而劇烈頭痛,導致隔日再次就醫,抽血、影響判斷也認為是TTS,目前住院診治中。
■舉債2,600億元紓困4.0啟動,個人紓困最快明起發放
行政院今通過防疫紓困特別預算案,包括衛福部、勞動部等8個部會首長上午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新一波的紓困方案,包括個人現金紓困、事業紓困、紓困貸款三大類。紓困4.0總預算經全數以舉債方式,追加到2,600億元,其中防治經費(各部會防疫物資、人力補助)為734億元,紓困部分為1,866億元;個人紓困則擴大新增330萬人,預計高達730萬人可以領取相關紓困補助。(請參考紓困4.0經費圖表)
紓困4.0發放時程分為3波,明(4)日起,個人現金紓困部分,去年有資料、合乎資格者直接匯入;6月7日起,新增個人紓困現金、事業紓困及貸款申請(線上申請或郵寄申請書);6月15日起,開始發放孩童家庭防疫補貼,並開始受理勞工10萬元紓困貸款。
個人紓困發放現金對象共分為10類別,其中相較於去年紓困,新增部分為家中有國小以下孩童、國高中及五專前3年身心障礙學生家庭,每名孩童1萬元;以及漁民和自營業者勞保投保保額在最低級距2.4萬元以上者,但仍有排富門檻限制。(請見個人紓困表)
■新增事業紓困將以內需、服務業為主
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事業紓困分為兩部分,因新一波疫情影響內需為主的事業(紓困4.0新增),對象包括商業服務業、觀光業、交通業、教育事業、藝文業、長照幼托。(請見新增事業紓困表)
補助額度則依據是否被強制停業有不同標準:
●營業額減少達50%以上者,依照員工數,每人4萬元,給予一次性營運補貼。
●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命令停業,且給薪未達基本工資者,依照員工數,每人1萬元,給予一次性營運補貼,另每名受僱員工補貼4萬元,由事業具領轉發。
另去年補助事業對象則持續補助,包括:
●交通業(機場、地勤、小三通港口、空廚、小船)、製造業及技術服務業:補貼至今年6月。
●會展業及貿易服務業:依照員工數,每人2萬元。
●客運業(國道客運機場路線、遊覽車客運):逐車補貼營運費用、防疫物資費用。
●社福團體(曾受政府委託之社福團體、復康巴士業者):維持費及加班費補助。
上一波紓困貸款機制持續並且加碼,勞工、中小企業、公股銀行、農業、央行中小企業貸款全都有增加貸款資金,其中勞工紓困貸款10萬元方案,提供利息補貼措施,共計50萬個名額。紓困4.0詳情可撥打紓困振興專線1988。
■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無勞保者補助認定應全面開放,疫情後再審核
去年勞工紓困並無納入勞保投保薪資最低額2.4萬以上者,這次紓困4.0雖有加入,但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洪清福認為,補助金額仍略顯不足,「防疫期間大家都一樣,不會因為勞保保2萬5就有飯吃。」他更指出,有工作但無勞保者始終是最需要紓困的對象,地方政府在認定上應該採更寬鬆的全面性認定,「只要有申請、簽切結書,就應該先發放,等疫情趨緩後再來審核,若(當事人)無法舉證(有工作),再收回補助。」
新的事業紓困補助,遭勒令停業且給薪未達基本工資者,員工補貼4萬元,但由事業一併具領轉發部分。洪清福也質疑,錢補助公司,但公司拿到卻不一定會確實轉發給員工,甚至可能會出現公司「多報少轉發」、雇主把多報的金額收進自己口袋的情況。過去遇到這種情況,即便是工會出面都不見得能處理,他建議,補助不用透過雇主,應直接給員工,「行政程序並不困難,都可以補助雇主了,為何不能補助勞工?」
(文/陳潔、林雨佑 ;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江世民、黃適敏;攝影/許𦱀倩、鄭宇辰、余志偉、陳曉威)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群聚感染 #疫苗 #血栓 #TTS #紓困計畫
長庚 早 產兒 住院費用 在 丁佳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決定要矯正牙齒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做這個決定的心路歷程。
9還10歲左右,我全部已經從乳牙換成恆齒。換牙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在台北長庚找當時在兒童牙科的劉人文醫師,小時候也有蛀牙補牙過,有些牙齒在更換的時候,因為有些新的牙齒在乳牙脫落前,已經長出來了,所以必須拔除舊的牙齒,不然新的牙齒會長歪。所以印象中小時候很常在拔牙,一直覺得拔牙很可怕。
好不容易,全數換完,劉醫師正好從兒童牙科轉到矯正科,也跟媽媽建議我應該要矯正,印象很深那時候只要台幣六萬塊。我那時候也不是很懂,一開始我也不反對。直到把牙齒的模型做出來,醫生說要拔掉四顆臼齒。我聽到這件事情非常崩潰。心想,我的牙齒才剛剛長出來你就要把它拔掉?好不容易我才覺得終於結束了拔牙的痛苦,你還來?而且是恆齒耶!內心一整個不能接受。因此我拒絕了。當時,他是為什麼跟我媽建議需要矯正,我是不知道的。總之,我放棄了可以矯正的機會。我媽應該也覺得可以省六萬,也沒什麼不好吧!
13歲那年,我姑丈跟我媽說,他覺得我的牙齒很醜應該要矯正,我媽告訴他說是我自己不要矯正的啊!好吧!我承認那時候我有那麼一點點後悔,因為13歲已經是少女了,誰喜歡被人家說不好看呢?可是我還是很害怕拔牙。如果再給13歲的我一次機會決定要不要矯正,我不敢說我一定有勇氣答應,因為真的太害怕!
然後我忘記是幾歲的時候,我有一個表弟去矯正了,他因此瘦了很多,我聽很多人說矯正的過程其實很不舒服,會因此吃不下飯,就瘦了。我聽了以後更加害怕。拔牙可能還只是短痛,戴矯正器可要不舒服個一兩年,外加矯正器實在不是這麼好看,那個年紀開始有那麼一點注意外型,讓我更沒有勇氣了。我當然也會跟好友提起這件事,可是大家都覺得,我看起來並沒有需要矯正,所以這件事情就又放下不管了。
直到長大從事表演工作,這件事情是不是還是會浮現在心頭,在這一行誰不想要變得更好看?真的要整形我也怕,如果一定要整哪裡,真的想整牙,人家說矯正牙齒臉型也會有變化。而且因為覺得牙齒不好看,拍照都不喜歡露齒笑,有時候還是會逼自己露齒笑啦!即便大部分的人都說還好啊!不會啦!可是已經在做表演工作了,我不願意放下一兩年的時間去戴矯正器,而對把四顆牙這件事也還是很在意,所以沒有辦法跨出那一步。
所以我也有想辦法找有沒有矯正器是看不到的,因為記得高中的時候在美國有看過有人戴,但那個時候家裡完全就不願意再花錢讓我矯正,他們覺得當年我自己選擇不要的。那時候我剛去美國沒多久,語言上面也還很吃力,沒心思去煩這些,所以也沒有問但是什麼樣的矯正方法。
好幾年前我在網路上查的時候,就聽過隱適美了,這是一種看不到的矯正牙套,應該就是我美國的高中同學在用的。不會影響到表演工作。但當時上網查好像有些網友說他們醫生說,覺得效果不好,而且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也去查了當年的醫生,他也沒有做隱適美。而且還有網友說找他做傳統矯正要價200,000。坊間當時只要10-12萬,當然這種東西因人而異,所以我不知道是那位網友的難度太高,還是劉醫師的身價高。而當時我查到隱適美的價錢,也是約莫那個價錢,詳細還是要諮詢才知道,畢竟每個人的狀況也不一樣,也許診所跟醫生之間也不一樣,但我也只是先查個行情價,畢竟,如果真的要做的話,也要先準備一筆費用吧!一方面是覺得要價不菲,一方面又覺得如果效果不好就算了,不考慮了。因此再度放棄。
重啟念頭⋯⋯
首先要謝謝這幾年,幫我洗牙的多位牙醫師,還有低調不想被標記的王醫師(我表哥的學長)。這些年來強烈建議我要矯正牙齒,他們建議我矯正並不是為了美觀與否,而是擔心以後會有更多的口腔問題,還有一點咬合不正的問題,王醫師為此磨掉了我一些牙齒,但覺得矯正才是解決之道。而且上一次也因為牙齒不整齊、間距太緊,做完根管治療之後,要用牙套把那顆牙齒套起來,也大大的增加做模型跟裝牙套的困難。
因為建議我做矯正的醫生太多了,而且他們本身也沒有在做矯正,所以也不是自己想賺這個錢,加上最後建議我的這一位,是有認識的,我相信他們不會害我,也不是為了個人的賺錢還什麼目的,所以這又重啟了,我想要矯正的念頭。
每次我把這些建議跟家人說或者朋友說
比較多數的人都會說我覺得不會啊!還好啊!不亂啊!有兔牙很可愛,比較有特色啊!也遇過極少數的人說,像是廣告試鏡比較偏好選牙齒整齊的人。
但一般人覺得要不要矯正的決定,是取決於牙齒到底看起來有多難看,而幾乎沒有考慮到健康問題,或者不知道這跟健康問題有什麼關係。大家都願意為了能變好看很多而花錢、花精神,由這點去考慮矯正的價值。如果本身不是太難看,或者覺得矯正之後可能也不會差太多,就會得過且過。
雖然我重啟了這個念頭,但是以前害怕的事情,還是一樣害怕。於是我就在臉書上面問有沒有人做過隱適美,以前上網查的時候,這個東西在台灣還沒有這麼普遍,只能看幾個網友的文字分享。但我想要聽聽認識的人怎麼說,所以在臉書上面問大家意見。謝謝Kira Chang跟Vivian Sheng的分享,他們都說他們做的效果不錯,而且他們各自在不同的診所做的,讓我信心大增,但是當時我人還不在台灣,所以也沒有辦法去諮詢。
感謝盧盧茶茶紹羅醫師給我,上次回台灣,茶茶介紹了羅士傑醫師給我,但我上次來不及處理牙齒,所以這次要好好的整頓一下!
這邊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X光片跟斷層掃描。羅醫師說,矯正之後可以改善上我的頸椎問題,我的頸椎太直了應該要往後傾一點,可以減少頸部的酸痛。另外,也可以改善呼吸道的空間。咬合問題也會改善,這個改善了對腸胃也比較好。還有就是小臉、改善法令紋、下巴也會比較明顯,這些細項都是矯正後期還可以再修的。我覺得簡直是太神奇了!迫不及待想要開始矯正!
不過也在看X光片的同時,發現我有水平智齒,這個是不管要不要矯正都應該要拔除的。真的是好在我有想要矯正,剛好檢查到,不然可能要到問題嚴重了才會發現。不把會產生很多問題大家可以自己上網查查看,我也有上網查才知道嚴重性,而且我跟我阿姨說的時候,才知道我的一個表弟也有這個問題,他就比較嚴重了,因為之前拖著沒有處理,所以他下個月拔是要住院一天的。
羅醫師說下面兩顆是一定要拔的。講是講拔牙,但事實上這些智齒都沒有長出來外面,所以是要開刀把它挖出來的,再縫合傷口,還要吃藥消炎,之後還要拆線的。關於拔智齒,我之後另外開一篇寫好了。
重點是,他說我不需要拔四顆臼齒,牙助也說,傳統矯正需要多把牙齒,年紀大一點的時候臉會看起來比較凹,沒精神。而且我常常跑來跑去不一定在台灣或台北,這種矯正方法我可以不需要經常來看醫生。羅醫師自己也很多在世界各國的病人。如果是傳統矯正的話,到完成之前,我就都離不開醫生了,我覺得這種矯正方法實在是太方便了。
拜現代科技所賜,醫生還可以先用電腦模擬牙齒矯正好是什麼樣子。
以前要先放黏黏的東西在嘴巴裡面,印出牙齒的模,再送去給專人灌石膏,做成牙齒模型,麻煩、費時又可能會有一點點精準度的問題。現在只要把機器放到口中掃瞄,電腦上面就有完整的3D模型,直接就可以模擬矯正好的樣子,醫生也可以根據這個圖,再做調整跟修改他希望把你矯正成的樣子。是不是很高科技?
不過那個掃描的機器有一點大,對於女生來說,塞進去可能會有點想吐,掃側邊時,會要把臉頰掰開。但這一切都很值得,而且很快就掃好了,我掃了20分鐘,聽說最快2-3分鐘就搞定。用傳統做模型的方式,可能要一個禮拜才能夠看到你的模型這個馬上就可以看到了,超酷的!
還有將來矯正器要自己更換的時候也會有App來做輔助,聽說app這些數據,也會同步連線傳送到醫生那邊,所以只要我去的地方有網路可以用App就不用擔心醫生追蹤不到我的情況。
這篇我有標記羅醫師,如果我有誤會說錯的地方,再請羅醫師留言囉!
我媽一直念我當年六萬她出錢我不願意做,這年頭矯正不便宜,後悔了吧..之類的,但老實說,在隱適美的問世之後,我完全不後悔當年沒做傳統矯正,而且老實說,10歲左右做矯正的朋友,一堆人長大都歪了,所以可能也是高中左右才開始會比較好。現在的技術更好,我只恨沒再早個三四年做隱適美而已。
接著就下次看矯正的計畫書的時候再跟大家分享囉!晚一點我再分享一下我去口腔外科拔牙的經過!
長庚 早 產兒 住院費用 在 請問早產兒住保溫箱, 住1天要多少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家女兒早產住加護病房1個多禮拜轉普通病房7天費用十幾萬但是出生第2天就趕緊報戶口有健保幾付所以出院費用一共是 3千多一點點詳細數字有一點忘了. ... <看更多>
長庚 早 產兒 住院費用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早產兒問答Q&A] 1....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住院費用 是不是很貴啊?經濟上有負擔該怎麼辦?... ... 雖然早產兒常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或中重度病房接受照護,但健保已給付大部分的醫療費用。 ... <看更多>
長庚 早 產兒 住院費用 在 [生產] W32 生產經驗分享(爸爸觀點)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11/11 凌晨12點多正在用手機滑蝦皮要買的東西可以免運,直到快1點才入眠
約 1:20 忽然老婆叫醒我,說羊水好像破了,很緊張。
忽然精神都起來了,因為寶寶才w32(先前產檢什麼都很正常,而且也規劃好時12月底要
進行剖腹生產),所以還沒將生產準備的東西打包好
緊急先打電話叫救護車,當救護車抵達時先詢問說會不會陣痛,那時候我老婆還完全不會
陣痛
此時就詢問說我們產檢的地方在哪裡?我回答B醫院
這時候救護人員說最近的是A醫院(車程5分鐘),離B醫院有點距離(車程半小時),不
過要去還是可以,尊重我們
安全起見,我們先選擇A醫院。
抵達A醫院,一開始護士還是護理師進來檢查及確認後打電話請醫生過來(1.試紙確認羊
水有破 2.用儀器確認寶寶心跳跟陣痛指數 3. 確認目前開一指 4.老婆陣痛慢慢開始)
醫生抵達後用超音波確認後說羊水幾乎流光了。
然後詢問我們說要在這裡生還是要去產檢地方生,此時醫生又補充說在這裡的話就打抗生
素跟等待生產而已
後續跟老婆討論後去產檢的B醫院生
醫生詢問要坐計程車還是救護車(自費),安全起見我們選擇救護車
醫院幫忙叫救護車(約莫等了半小時)
抵達B醫院時已經快3點半
後來一樣是護士或護理師先檢查(一樣儀器確認心跳跟陣痛指數以及確認已經開2指半)
這時陣痛也比較頻繁開始了
後續請醫生出來用超音波確認,確認後體重約1700公克(約2星期前同一間醫院用超音波
也是約1700公克)
詢問醫生說怎跟上次的沒有差異(不同醫生)
醫生說有200克的誤差(不是重點)
說目前情況這邊無法處理,就算真的接生後,寶寶還是要送別的大醫院
建議我們直接轉到大醫院
後續我們也沒有什麼選擇只能答應(還收了接近2000的費用)
護士協助幫忙聯絡林口長庚產科,以及開立轉診單(很謝謝他們)
又約莫等了接近半小時的救護車(自費)
途中我老婆很痛卻無法做什麼
抵達林口長庚已經約5點左右
直接到產房進行確認
我被請到外面等待以及填資料
後來就此先跟老婆分開
中途護士來詢問說東西都準備了嗎?但太突然沒有準備
護士就說等等會有時間回去趕快準備
結果到7點左右出來說我無法回去準備,因為隨時都會生,我要在外面準備臨時要簽名或
是突發狀況(時間可能會好幾個小時)
我又無持PCR證明,無法陪在老婆旁邊
我也做好心理準備在外面等上半天
到了約8點半時,在外面等候的我看到一個小baby推出來
那時候我想說不會那麼快
又過了10幾分護士出來說小孩已經出生,送過去加護病房了
就這樣我沒有看到我兒子的第一眼
就這樣我只能放著我老婆自己在產房裡自己努力,無法在他身旁陪伴
後續去加護病房與護士及醫生確認一些資料
再趕快去買東西請護士給老婆吃
接著我趕快回家收拾行李
再回到醫院做 PCR(等待結果中間又接到老婆說他隔壁床的小孩已經當小天使了,她很擔
心)
等 PCR 結果出來約5點半(大概4小時的等待)
此時才見到辛苦的老婆
老婆辛苦了
至少母子平安,這是最大的禮物
手機排版有點亂
只是第一次接觸真的感觸很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9.218.1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36706629.A.9A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