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
一位媽媽幫她的女兒預約了解讀,她的女兒現在大學二年級,高中時被醫生判定有思覺失調症~
當天媽媽陪著女兒一起來,開始進行解讀時,媽媽要女兒自己表達想要說的事~
妹妹雖然大二了,但是表達的言詞上很像只有要進入國中的年紀,不是智商問題,是沒有20歲應該有的成熟度~
我在讀取妹妹的靈魂紀錄歷程時,出現的都是這一世的紀錄,妹妹有很深沉的孤獨感,是一種被拋棄的那種,我用聊天方式,問了妹妹一些生活上的事,妹妹只有簡單回應,她總是看著媽媽來回答我~
這位媽媽告訴我,女兒高中因自殘被判定思覺失調症後,她就從職場退下來照顧她,一直到現在,女兒還是很黏她,這也是來解讀的主要原因。
這場解讀,除了告訴這位媽媽,妹妹是一個地球新靈魂,對很多事理解力較慢也較膽怯,對社會人際互動需要更多的適應外(來地球次數很少的意思),更重要是需要幫妹妹做心理的引導~
當下我已知道,妹妹不是真的【思覺失調症】~
妹妹創造自己是【思覺失調症】,是想要得到媽媽更多的關心與照顧~
後面就弄假成真,被外靈有機可趁,影響她的意識,擾亂原本的她,讓妹妹形成人格精神錯換~
我問了妹妹為何黏著媽媽?
妹妹說:因為媽媽是我的~
我說:媽媽本來就是妳的媽媽啊~
妹妹說:不是,現在才是我的
當這位媽媽聽到這樣回答時,就告訴我,她們小時候,媽媽都在上班,也常加班,對他們的照顧就疏忽了~
【他們】?
媽媽說還’有一位弟弟~
妹妹馬上說,我小時候媽媽都只有抱弟弟~
媽媽說:當時她很忙也沒有想太多~
她自己心裡有想到,女兒生病可能就是她忽略了她的需要~
另外妹妹有人際互動障礙,不懂得如何與同學互動(這通常是新靈魂最容易產生的問題’)
當在家裡無法得到關注時,在學校又有人際關係障礙時,
自己就會陷入沉重的自我世界~
妹妹她有著自己非常好的智慧,但是自小膽怯沒自信缺乏被關注,就不會使用自己智慧,這就讓外靈影響了原本的自我意識~
我用引導方式與妹妹聊,我說了一個星球故事,顯然她很喜歡也有共鳴,一開始她都不看我,眼神看著媽媽一面與我對話,慢慢她頭轉過來,先低頭回應我,再接著就看著我說,她越講越多,接著就停不下來的講了很多在學校的事,還有在家裡的一些事~
妹妹說話中間,這位媽媽說了幾句:【這些事我都不知道~】
我問妹妹,這些事都是真實發生的嗎?
她很堅定說: 是
那妳當時怎麼不告訴爸爸媽媽?
她說: 我不知道我該告訴爸媽~
不知道?
【是的,這就是她的自我認知,她被干擾影響所呈現出的偏執性格】
另外她的世界,呈現出必須是【她想要的、認知的】方式進行~
所以她認定小時候那個只抱弟弟的媽媽,不是媽媽!
只有她被判定生病後,照顧她陪伴她的 才是媽媽~
接著她告訴我,我有男朋友喔,老師妳可以幫我看看我男朋友,我想畢業就跟他結婚~
當下我是有點錯愕妹妹怎麼突然轉到這個話題~
我說: 哇,好幸福喔,那妳現在有沒有比以前快樂~
她說有啊~
有媽媽跟男朋友,我就很開心~
我說,那妳已經沒有【思覺失調症】了喔!
她說,可是醫生說,我還要吃藥!
我說: 妳有這麼多人愛妳,還需要【思覺失調症】嗎?
她突然哭起來說: 可是我沒有的話,他們會愛我嗎?【他們指媽媽跟男友】
媽媽說:當然會愛妳啊~
我就請她讓我看男友的照片~
我一面告訴她,男友很帥,妳們很配喔~
她又擦擦眼淚很開心地回我,他對我真的很好~
這時~媽媽似乎有話要說,後來也沒有做過多的表達~
我跟媽媽說,請放心,她會越來越好的~
她也沒有病,請讓她多與人互動,可以去打工或多參加一些活動~
她的愛情也會成為她的力量~
媽媽是擔心那個男生會讓她傷心,到時是否會讓心理病再度產生?
我明白媽媽的擔憂,妹妹很單純,但是她的男友也不是複雜的男生,他們是搭配好的一對小情侶~
他們是來給彼此支持的~
他們還年輕,未來的事也不是現在來論斷的~
我跟妹妹說,接著你不需要再去看醫生,換你要開始照顧關心媽媽,可以嗎?
她說我真的不用吃藥了嗎?
我說: 只要妳願意,我們現在就來送走這個病原~好嗎?
她點頭~
接著我就請她閉上眼睛,請她心裡一面重複默念謝謝你、我愛你~
我開始跟這位靈體對話溝通,請祂離開,並給祂滿滿光的祝福~ 【溝通一些時間,這位靈體才願意離開….】
整個解讀完成後,在他們要離開前,我才與這位媽媽提這到外靈影響的事~
個案故事其實還有一些特別的內容,基於隱私,僅與大家分享上面部分~
這個故事
最主要是跟大家分享,有些心理身心的病症,並不完全真的是病~
會產生這種現象,很大原因都跟從小原生家庭狀態有關,在心裡缺乏且偏離正常的生活需求中,隨著年紀增長,也自我解離~
另外有一種《多重人格》不少也是在成長過程中,不知覺的自我解離時,被多個外靈介入,共生後衍生出來的多種人格的心理狀態~
#有一部小說【24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
敘述的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想了解的朋友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這本書及完整的故事說明~
在靈魂解讀中,有各種的生命歷程故事~
無論有多辛苦艱難的議題,只要當事人願意,都可以在屬於個案的 訊息當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走出陳年或當下的糾結點~
讓自己能有機會自在的接續人生下個旅程~
能學習用不同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人生計畫~
這才不需此行~
感謝個案們的信任,感恩上師們的協助,讓這個故事的議題圓滿~
#我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祝福獻給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
🌈❤Peace&Lov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
閉上眼睛在愛我一次小說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月份的迷誠品專欄,是一場電光影裡的影像旅行,分別選了《#絕美之城》、《#午夜巴黎》、《#愛情不用翻譯》與《#現代啟示錄》等幾部電影,來安撫疫情之下不得不暫時回歸平淡的生活現狀,並期盼下一次跳上飛機,前往異鄉的時機能盡快到來。
⠀⠀⠀⠀⠀
⠀⠀⠀⠀⠀
「旅行讓人發揮想像,餘者就只有失望與疲勞。完全出自想像,那就是他的力量,從生到死,人、動物、城市、事物全是想像,是一部小說,是虛構故事。利泰不曾說錯,況且誰都辦得到,只需閉上眼睛,它就在生活的另一頭。」
⠀⠀⠀⠀⠀
電影《絕美之城》片頭引用自法國作家塞利納《長夜行》,那也幾乎是現在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於自己的內在時空,透過文字或影像展開一場探險、一次邂逅,或是一趟神遊 ——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以前,一有時間便拉著行李箱到處闖蕩的日子,深感滿足的一刻,往往是回到住處的隔天早晨,凝視平凡無奇卻異常美麗的街景,手中緊握樓下小咖啡廳沖出的溫熱咖啡,帶來一股難以言喻的安定與踏實之感。
⠀⠀⠀⠀⠀
在啟程與歸返之間,在未知與熟悉之間,在相遇與別離之間,在變動與恆常之間,旅行於天平兩端讓人心矛盾取得平衡。例如雋永的愛在三部曲,勇於跨出舒適圈的《白日夢冒險王,甚或歷久彌新的無數公路電影,諸如此類「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靜靜等待願意相信的人來到此處,就像稍縱即逝的綠光。往往一個人、一部電影、一段往事,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代表了某座城市在我們心中的情感印象,有時全然想像,有時恍如隔世,影像在我們大腦裡留下的畫面始終都是雙向流動的,成為每個人無論是否親身經歷,甚至虛實交織的獨特情節記憶。
⠀⠀⠀⠀⠀
猶記得,那年復活節泡在義大利的假期,不但從南一路玩到北,亦留了整整四天用雙腳走完了羅馬與梵蒂岡,興匆匆按照丹布朗《天使與魔鬼》進行路線規畫,觀賞無數傳說中的建築、古蹟與藝術品,清晰烙印心中的,卻一直只有那不起眼的昏黃路燈與閃耀糖霜色澤的石子路,蒙太奇般與傑普漫步夜色壟罩的羅馬街頭的身影交錯,重疊,盤旋。
⠀⠀⠀⠀⠀
Paolo Sorrentino 承繼著導演費里尼的創作內核,《絕美之城》捕捉一個曾經夜夜笙歌,觥籌交錯,恣意遊走在權貴階級的作家 Jep,不但縱橫上流社會,更是經驗豐富的情場老手,總是衣著講究,自詡紳士,一派氣定神閒的模樣,就如這座永恆之城,以及沉默矗立於自家陽台畔的巍峨競技場,隱隱散發著華麗與蒼涼,神祕與虛無,莊嚴與絕望。
⠀⠀⠀⠀⠀
余秋雨《行者無疆》形容羅馬是「隱隱然的偉大」,靜靜安踞在並不明亮的高位上,從城市散落的每一扇舊窗、每一塊古磚、每一束荖藤溢出。而羅馬是永恆的眷戀,普立茲小說獎得主 Anthony Doerr 在其著作《羅馬四季》感嘆道:「人們說,窮極一生,也難以盡攬羅馬」。彷彿自 Toni Servillo 的 Jep 身上流露的氣質,有著不合時宜的表象,但一切萬事萬物都是謎,無法解釋曾經的不朽風華,亦難以看清如今的一片廢墟,走過白晝和黑夜,美麗和醜陋,永恆存在於那一瞬,用靈魂按下快門的一瞬,為死亡、可悲的人性所不能觸及,在時間流逝的痕跡下,從人的角度沉默凝視羅馬過去,現在與未來。
⠀⠀⠀⠀⠀
「在巴黎,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
⠀⠀⠀⠀⠀
眾所皆知,巴黎這一席流動的饗宴,由數不盡的人文底蘊穩穩撐起。細數林林總總關於法國的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的美好一隅、《午夜巴黎》的流金歲月、《戲夢巴黎》的迷惘不安、《出走巴黎》的自由之反向,或是 2019 年《悲慘世界》被種族、體制與暴力壓迫的巴黎之陰暗面,一針一線建構出我們想像中屬於花都的立體輪廓。
⠀⠀⠀⠀⠀
然而,無論是否親眼見識這個浪漫之都的想像與現實存在多少落差,絕大多數的人仍會為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感到心馳神往。午夜夢迴時,回到逝去的玫瑰色美好年代,談一場如夢似幻的異國戀曲,漫步於拿破崙長眠的塞納河畔,與一群只聞其名的傑出藝術家聊得酒酣耳熱,那是真正存在於巴黎之中的巴黎。
⠀⠀⠀⠀⠀
「人都恐懼死亡、質疑自己的定位,藝術家不該屈服於絕望,而是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空虛的解藥。」
⠀⠀⠀⠀⠀
當時巴黎藝文界的核心人物,被譽為現代主義教母的葛楚史坦,讀完男主角的小說後給予了如此受用的評價。那時才發覺,無論生於哪個時空,面對哪種現實,都有最好的一面與最壞的一面,都有絕望環伺的一面與充滿希望的一面,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尋覓一個方式與虛無及現實抗衡。對應至疫情肆虐的當下,或許單單是持續觀影、閱讀,乃至創作不懈,珍惜眼前所有,並持續保持對未來的憧憬,便已在企圖找尋屬於這個時代空虛的解藥。
⠀⠀⠀⠀⠀
⠀⠀⠀⠀⠀
⠀⠀⠀⠀⠀
▍完整全文: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城市電影推薦
https://pse.is/3l2kc5
⠀⠀⠀⠀⠀
▍上月回顧: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性別主題電影推薦
https://pse.is/3jyzhc
閉上眼睛在愛我一次小說 在 張允曦小8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到了一個月讀書會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曾寶儀
有一天聽著朋友說,曾寶儀有本書你要去看看,因為她和我生命感覺在同一個地方、還有你們都愛著台東 。
迫不及待看完 #人生最大成就就是成為你自己 我就開始追蹤她 ,她看的書我也要看 她寫的書我更要看 ,這一本#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又把我的心帶到世界去旅行了,從安樂死的議題到追求永生,和我的信仰有著相違背的信念,卻又看到客觀的角度,很有意思的旅程,我也非常喜歡寶儀姊毫不保留的驕傲又軟弱地呈現她所有的心情,同為演藝圈的我,很尊敬又羨慕人生能遇到一個這麼好的工作體驗,此持又深深相信,上帝也揀選了她成為那個打開我們視野的人。
#莫斯科紳士 #亞莫爾托歐斯
在第50頁的時候我已愛上伯爵
在第443頁的時候我哭了好久
這是我有記憶以來
最捨不得看完的小說
不過我小說真的看的不多(很鬧)
我谷歌了伯爵住的飯店
我下次要去莫斯科找他
喜歡裡面的一句話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智慧,最簡單的標準就是快樂 。」
by 蒙田隨筆
伯爵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得到多少掌聲,重要的是,儘管我們不確定會不會得到讚譽,卻還能勇往直前。」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 #連美恩
好友陳威宇推薦,可能因為他和作者有掛勾吧!他們出過書的就互相幫忙也是在所難免(鬧)
整本讀完驚覺這作者竟然在一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跑去歐洲一年找自己!
欣賞不已!噢不,是激賞 !
換作是你去不去? 在亞洲女孩要自己去冒險,的確是被指指點點到不要不要的,不過在國外,這倒是非常普遍的行為,我相信美恩呀(怎麼有韓國媽媽的口氣呢)在那一年發生的每天,到閉上眼睛那一刻,都不會忘記吧 。而人生在最後一刻能這樣跑馬燈…甚至在疫情的現在,都有美麗的回憶伴隨著,奪好!!
想做什麼就去吧 !最近東京奧運很火,沒什麼事的話,我要去練馬鞍 、鞍馬囉?
#班傑明·富蘭克林 #華特艾薩克森
對這本書有六百多頁這麼厚,為什麼要讀?
因為我曾經讀過的作者們都一致推薦,其中有比爾蓋茲、伊隆馬斯克 、查理蒙格....六百多頁不是蓋的,對美國歷史有興趣的人應該很快就可以度過,不過最吸引我的是,富蘭克林先生是斜槓始祖這件事,政治家—擬定美國獨立宣言、沒有他沒有美國(百元美鈔有他照片)發明家—避雷針、新式火爐、尿導管...。科學家—電學、氣象學和光學。
教育家──籌建第一家圖書館(費城圖書館)和第一所大學(賓州大學)。作家—印刷業出身的他,常常發表各種言論來做風向球有夠聰明、還有他的著作:富蘭克林自傳。 其實還有其他太多我記不住,就是一個非常想搞清楚他腦子在想什麼的一個偉人,他一輩子遵守著自己發明的十三個優良的美德,也是從一而終的一個人。套一句書封的推薦,他的醫生,讓世界活成了現在的樣貌。
#AGentlemanInMoscow
@amortowels
@meisees
曾寶儀 Bowie
#BenjaminFranklyn
閉上眼睛在愛我一次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