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馬獎總評(紀錄片):中國背景之作傲視本項】
►
【最佳紀錄片】
王婉柔《千年一問》
李家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鄧偉《爺爺和父親》
李哲昕《迷航》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佔領立法會》
.
每年覺得看得最過癮、最驚喜的一個項目,總是最佳紀錄片。尤其在金馬獎面臨對岸抵制的當下,本項看來卻有如聞風不動,依然有來自兩岸三地的作品,題材也依然存在政治指涉的批判性。因為與劇情片創作者多半必須面臨商業的妥協,紀錄片工作者能夠更獨立的進行創作,許多好片都是在往社會的痛點戳。也難怪香港金像獎至今不願成立最佳紀錄片獎。
.
來自香港的《佔領立法會》是今年唯一記述本屆香港社運的作品,也許是為了保護創作者的安全,本片沒有具體的導演,而是代表「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證明在香港揭發真相,已是存有風險之事。本片的背景是2019年7月1日,香港史上首次發生立法會被佔領的狀況。從清晨伊始,一直到晚間民眾闖入。整個過程沒有解釋性的旁白,而是讓觀者有如親歷其中,看見事態的演變與發展。
.
許多具有張力的一幕都被攝影機紀錄了下來,包括抗爭者試圖衝破玻璃的實錄,以及現場所出現的路線之爭,在抗爭者向前挺進時,也出現了對於行動表示質疑的人。即便到了最後已然闖入立法會,也存在離開與留下的議論。創作者並沒有妄加論斷,而是寫實地呈現了人民的憤恨、恐懼以及不確定性,那些不確定性可能是出自於,沒有人確切知道彼此的立場是否完全相同。
.
雖然不能算是具有特別觀點的作品,但本片作為歷史的紀實,本片堪稱精煉且穩健,反映了香港人所遭遇的困境,同時也預示了該抗爭對後續社會運動的影響。不過相形之下,個人更期待《亂世備忘》(2016)這類已經對事件進行過確切梳理的作品,若回歸到更細緻的、關於觀點與技法的討論,《佔領立法會》相較其它作品比較會難以突出。
.
這次同樣來自香港的《迷航》(如附圖),其實是以中國烏坎事件為創作背景。2011年,廣東省汕尾市的烏坎村的村民眼見土地遭到村委會變賣,上訪又遭到無視,憤而組織上街抗議。在中國的政治環境底下,民眾以這種方式向官方表示不滿是極為少見的,會這麼做顯然是已經走投無路。不過村民們強調自己並不反共,只是要當局給個交代。這其實只是前後橫跨五年的烏坎事件的起頭,而導演李哲昕在當時就已經扛著攝影機出現在現場進行採訪。
.
他採訪的對象包括幾個參與事件的中堅份子薛錦波、楊色茂、林祖鑾(林祖戀)、莊烈宏等人。不過鏡頭一個轉換,時間一過,就得知剛剛還對著鏡頭侃侃而談的薛錦波之後在看守所疑似遭到虐死的訊息。不過第一次抗爭最後有了好的結果,當局同意不追究抗爭者之前的刑責,更讓村民自行組織選舉委員會進行村民代表選舉。國際媒體紛湧而至,以為這是中共政權逐漸放送管控的前兆,認為這是一個「民主實驗」。
.
最後民主選舉順利召開,在村民間富有極高聲望的林祖鑾等人都獲得高票當選。但新的一批人上來之後,又過去一年,其它村民卻發現什麼也沒變,土地沒討回來,反而覺得這群新的掌權者像是繼承了之前老官員的利益與嘴臉。但林祖鑾卻也對著鏡頭說,改革不是一蹴可幾。此言甚是,土地既然已經被盜光,換人上來也討不回來,但這些人走進體制之後有沒有收到什麼好處,卻也沒人說得準。
.
導演李哲昕就這樣花了長達八年的時間,將烏坎村事件爆發之初,一直到2016年的第二次抗爭之後為止,貼近了整個事件的核心人物,將村民面對迫害的悲憤、迎來民主的狂喜以及隨後的失落,整個歷程,全數記錄下來。與其說這是一部質疑專制政權的作品,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對民主制度的叩問。
.
許多反對中國民主化的聲音不外乎都是「中國太大、人太多,難管」、「小農村教育素質太低,無法選賢與能」這種言論。當烏坎村真的施行民主試驗之後,所見識到的,確實是出現明顯的適應不良,而這些新官即便真有改革理想,也受限於僵化尺度而寸步難行。況且擁有了權力之後,在欠缺判斷力的情況下,不免也想撈點油水。中國透過這個民主試驗,仿佛是想向世人說明中國人真的不適合民主。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導演將這個問題留給了觀眾。
.
片名「迷航」宛如是在指涉中國這艘大船的處境,看似船身堅固,但所面臨的卻是茫茫前途,不知制度要將船體導向何方。又可以將「迷航」延伸成全人類的命運,在民主化運動重獲新生的波蘭、匈牙利等國近年都轉趨專制,證實民主並未成為一個不可逆的選擇。從烏坎村裡村民的命運,不止可以看見制度利弊的辯證,也能看到人類命運的縮影。
.
就整個作品在拍攝執行上、素材數量的彙整、梳理出一個脈絡的難度來看,《迷航》都是「之最」。而就選材來看,整個議題與事件經過也勢必會在歷史上留下一筆。更可以說,本片堪稱是金馬獎近年角逐的紀錄片之中,格局最為宏大的作品之一,無法想像本屆金馬獎可能會有別的結果。
.
不過唯一來自中國的長片作品《爺爺和父親》也未必沒有競爭力,它處理的看似不是國族議題,但格局依然可觀。本片聚焦在導演鄧偉眼盲的爺爺,他的爺爺三歲眼盲,長大之後被父母培養成算命師,年近九十仍然繼續執業。於是導演就跟著爺爺四處走,看他如何為人相命,也記述他與兒子(導演的父親)之間略帶緊張的關心。
.
導演之父幼時窮怕了,眼見家鄉開始發展,他毅然從事建商工作,也以此賺得不少錢。不過他眼中只有城市更新,將舊屋視為敝屣,等同無視自己的父輩堅守的價值。若由此將這對父子之間的衝突延伸出去,可以看見的是小城鎮力求發展、脫貧,造成的新舊世代隔閡。歸咎其來,就是一種貪念在驅動這個時代往前走,導演鄧偉藉爺爺睿智的開悟,揭開了時下中國二三線城鎮的人心所向。
.
撇開這些更大格局的思索,就家庭紀錄片的角度來看,本片也相當驚人。包括爺爺偷聽父親對話的鏡頭,以及片末靈堂父親觀賞紀錄片時的真情流露,都在在可觀。
.
兩部代表台灣的紀錄片《千年一問》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也各有可觀之處。其中導演王婉柔透過《千年一問》向觀眾介紹了台灣漫畫奇才鄭問,此君在漫畫界富有盛名,在日本、香港乃至中國大陸,都獲得崇敬,但在母國台灣卻是直到他過世之後,才有相關展覽問世,成就終於獲得正視。
.
導演為了讓觀眾清楚了解鄭問其人,不放過他人生的各種枝微末節,對本身就已經是鄭問迷的朋友而言,紀錄片的陳述大概是相當完整,但135分鐘的片長,對於一般觀眾而言,恐怕有些折磨。一些動畫的運用,雖然有看頭,但其實不見得有其必要性。包括動畫在內,中國弟子悼念老師的場面,也都有點流於煽情。太多東西要述說清楚,卻使得作品顯得笨重,欠缺剪裁,但鄭問兒子之死的關鍵事件卻只用一句話草草帶過,令觀影者產生疑惑,致使這部看似齊全的作品,又像是缺了一個角。
.
不過還是得說,雖然作品的野心未能與呈現成果匹配,但就說故事的技巧而言,王婉柔確實具有一流水準。觀影過程中,感覺像是在看海外如Netflix(網飛)製作的精美紀錄片,流暢而通俗易懂。此外,跳脫出成果本身,其選材本身也具有代表性,台灣有太多精彩的人物值得被介紹,這樣的嘗試非常值得鼓勵。
.
相形之下,李家驊的《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在五部紀錄片之中不算突出之作。導演以沉穩的角度訪問死刑犯本人或者相關的律師,試圖卸下囚徒的標籤,讓我們以一個人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生命故事。跳脫出人的本身,導演也對現行體制提出了深切的叩問。這是繼《徐自強的練習題》(2017)之後再有一部探討司法、死刑的作品入圍金馬獎。但本片的創作形式頗為簡約,是以一段又一段的訪談與新聞片段交織而成,雖然是一部穩健的議題式佳作,但在競賽處境之下就明顯不利。
.
綜觀下來,幾部作品所關照的議題都至關重要,但評審畢竟無法以議題選擇來論斷作品優劣,還是要回歸到作品本身的剪裁梳理是否得當。以這個標準來看,兩部拍攝地點在中國為主的《迷航》與《爺爺和父親》勝出可能性顯然更高。
——————————————————
11/21第57屆金馬獎線上直播就在myVIdeo
想線上掌握金馬第一手消息或回顧歷屆金馬作品就上myVideo 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HFF/
——————————————————
.
.
本屆金馬獎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27694697333255
【金馬57完整入圍名單統計】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5682
影爆點/翁煌德:港片孤軍奮戰 國產四強鬥陣搶金馬(劇情長片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2782
影爆點/翁煌德:喜劇重磅來襲 5帥發功搶金馬(男主角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4266
影爆點/翁煌德:怪咖齊拚后冠 60年老將力戰菜鳥搶金馬(女主角預測)
https://theinterview.asia/sharing/34561/
〈2020年金馬獎的東南亞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1709705931753
【2020金馬獎總評(男演員):男主獎歸喜劇演員?男配三強鼎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1826021477
【2020金馬獎總評(動畫片):亮點盡在短片類】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79231619770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本):無聲勝有聲,孤味一支獨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0760995026624
【2020金馬獎總評(新人):演員與導演,各是五取三】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5732521196138
【2020金馬獎總評(女演員):淑芳阿姨拚雙獎】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0899530679437
【2020金馬獎的19個如果】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21511605542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長片+導演):有情人終成眷屬】
#王婉柔 #千年一問 #李家驊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鄧偉 #爺爺和父親 #李哲昕 #迷航 #佔領立法會 #金馬獎 #金馬影展
myVideo 影音隨看 金馬影展 TGHFF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稀如 Michelle T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命的意義】網上視訊工作坊將於七月開課,請密切留意FB或網站。 《一念之轉》(另稱覺醒功課 The Work of Byron Katie)簡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探索] 讀「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疑問- 看板NewAge 的評價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精華區NewAge 文章列表-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Re: [探索] 讀「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疑問BRIANERIC2 ... 的評價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天,來自異世界的「上帝」駭了Philip K. Dick的腦袋】#電影冷知識by葉郎
Philip K. Dick從未預見在他落魄潦倒的一生完結之後,他會突然成為好萊塢最愛的作家,甚至成為數位時代的重要文化符碼。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Minority Report 關鍵報告」、「A Scanner Darkly 心機掃瞄」都發生在他過世之後。雖然賣出「銀翼殺手」原著電影版權並順利開拍已經使他在世的最後幾個月逐漸獲得注意,但對他本人來說,人生最後幾年裡最重要的經歷無疑還是1974年那個科幻史上最困惑難解的傳奇性神秘事件:
他遇見了「上帝」本人,而且上帝還順便「駭」了他的腦袋。
▇ 藥局派來的上帝
「現實」:就是即使你停止相信它是真的,它還是死賴在那兒的玩意兒(Reality is that which, when you stop believing in it, doesn't go away. )。
這是Philip K. Dick在他的多重現實宇宙中判斷「現實」的秘訣。
1974年2月20日發生了一件從此就死賴在那兒、改變這個作家一生的神秘事件。
這天,46歲的Dick在動完拔除智齒手術之後,在家等一份藥局送來的止痛藥緩解他的術後疼痛。結果上門的竟是「上帝」本人。
他在寫給「Tales from Earthsea 地海戰記」原著作者Ursula Le Guin的信中,描述當天事發經過:「門鈴響了,我就起身去應門。結果站在門外的是一個眼如銅鈴的黑髮女子。」
Dick問起送止痛藥的女子身上戴著的神秘項鍊:「那名女子指著項鍊墜子上的魚,解釋道『這是早期基督教徒使用的一種宗教圖像』,然後她就離開我家。」
從女子離開之後,Dick就開始出現持續數週的幻覺。
▇ 粉紅色的開悟
他形容這些被項鍊墜子激發的幻覺像是一種由粉紅色雷射光組成的現代抽象畫:「我認出了一些Paul Klee的風格以及某些時期的Picasso風格.....我會用超過八小時的時間盡情沈浸在這些此生僅見最美麗、最興奮、最動人的畫面,並意會到這些畫面是一種超自然神蹟。」
「一種超自然的智能入侵我的意識,那種感覺就好比是我過去其實是精神失常的狀態,而突然之間我變得心智正常了一樣。」Dick在接受專訪時對主持人Charles Platt說道。
他將那幾週發生的經歷稱作「2-3-74事件」(意指1974年2月到3月)。接下來他會用剩下八年的餘生,窮盡一切方法試圖解釋那幾週發生的事。他持續好幾年到處接受媒體訪問公開討論他的超自然體驗,甚至還用了八千多頁的筆記記載他對此事件的各種詮釋(其中有少部分被摘錄出版)。
有些人將Dick的幻覺歸因於精神分裂症或是毒品,認為他和其他患者或是毒蟲的差別僅在他是個想像力跟表達能力都很厲害的小說家。
許多證據顯示Dick曾藉助安非他命來寫作,他甚至還是60年代大力主張LSD對人體有益的迷幻藥研究者Timothy Leary的好友兼支持者。問題是Dick從70年代起就成為積極的「反毒運動」者,極力主張毒品對人體有害。他的最後一任妻子也證實這段期間他不太可能接觸毒品。
▇ What is the Matrix
後來Dick將與他接觸的這個神聖力量稱之為VALIS(Vast Active Living Intelligence System 大規模活躍生命智慧系統)。
他認為VALIS是上帝,也是外星人。而VALIS駭進Dick大腦的最重要目的是要告訴他這個世界的終極真相:
他所處的1974年是一個由電腦模擬出來的幻覺世界,其實大家真實存在的年代是第一世紀初的羅馬帝國。而Dick在那個真實世界的身份是一名受到羅馬帝國迫害的早期基督教門徒,名為Thomas。
等等,這個情節怎麼有點耳熟?Neo?Is that you?
後來在網路上瘋傳的一段1977年演講錄影中,Dick更明確地說:「我們活在一個電腦虛擬世界中。而我們唯一能觀察的線索是當這部電腦改變某種參數設定時,會引發我們所存在的現實出現某些修訂。」他說那些虛擬現實版本修訂所促發的經驗就是「déjà vu」。
多年來,「The Matrix 駭客任務」一直給人一種好像改編自某本失傳的Philip K. Dick小說的感覺。現在我們終於明白,「駭客任務」原來改編自Philip K. Dick的真實人生。
或者說是改編自我們存在的那個虛擬現實。
紅膠囊?還是藍膠囊?
[電影冷知識2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The Matrix 駭客任務(Netflix)
https://goo.gl/oeiOKj
漫畫版的「2-3-74事件」
http://www.philipkdickfans.com/…/the-religious-experience-…/
Philip K. Dick早在1977年就揭露母體的真相
https://youtu.be/jXeVgEs4sOo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朋友的一段文章,來自"令人嚮往的靜坐開悟"的體會
----
佛學並不鼓勵追求快樂,但佛學鼓勵大家追求開悟,所謂的佛陀並不是神,只是已經開悟的人,而 "開悟" 這個比"快樂" 層次更高的境界,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開悟 用白話文說:就是看到真相】
開悟 簡單說就是 "看到真相",而真相在佛學經典裡的概念就是的"空",空並不是虛無,"空"很簡單,就是指任何東西都沒有原本的本性,事物之所以被你賦予了美醜、軟硬、香臭、好壞之分,都是因為從我們自己當下的角度,也就是基因為了幫你求生存,因此賦予你有特定感覺、感受,也因此才開始有這些區別,也正是這些感受,把你與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區隔開來。
譬如當你看到馬桶裡,居然有一大坨還沒被沖掉的軟大便,頓時感覺到又臭又噁心,你甚至無法想像它沾到你身上是多麼糟糕的情況。
可是如果我們將時間倒帶一分鐘,事實上這坨大便剛剛還在你的身體裡,屬於你身體的一部分,甚至前一刻還在提供你生存必要的水分與養分,怎麼這時候與你一分離,你對這堆物質就立刻有不一樣的稱呼以及截然不同的感受了呢?
所以說...
【真相,要從"無我"的視角才能看到】
你能開悟,也就是看到事物的真相就是空,你會逐漸進入"無我"的境界,也就是會削弱你與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分離感,當你的內部身體與外部世界之間開始存在某一種連續感時,你會開始認為傷害他人等於傷害自己,而當這種經驗發展到最極致,你會開始覺得他人的利益與你的利益,並沒有真正的差異。你會愛他人如同愛自己,愛他人的小孩如同愛自己的小孩,對待其他人就像是對待自己。
【對天擇來說,追求開悟是一種背叛!】
如果從天擇的角度來看,這簡直是異端邪說,如果說天擇內建了什麼觀念在你的體內,那就是「我的利益是獨特的,我應該專注於它們。」能做到這樣,才能以照顧自己的身體與基因(包括近親)作為首要任務。換句話說,"我很特別",這一句話能完全體現天擇的核心價值,而世界上所有動物的生命都被輸入了這個前提,所以動物會互相爭奪殘殺,就算是文明的今天,人們還是會以巧妙的方式,維護自身的特殊性,譬如靜靜地破壞潛在競爭對手。這可以單純到當你發現旁邊有一個人,擠到你的前面去拜拜,你會自然地想把他再擠回後面去,你會想讓神更留意到你的心願而不是他的,不太可能會去想對方搞不好家裡是有個重病的家人,更需要神的加持。
因此當我試著往前擠下另一個人時,我就是"擁有"自己的慾望,想佔住屬於我的好位置、想優先得到關注,想讓神保佑我那特別重要的心願。如果我放掉那種感受,並停止認定這個慾望屬於我,我就是拒絕天擇的主張,拒絕認為自己很特別。那麼就算是開始朝"無我"的經驗邁開第一步。
【認識空,你可以變得比較無我,而無我可以讓你不痛苦】
當我們放棄了自己特定的視角,也就是放棄任何感受在形成所感知事物的本質時所要服務的視角,那本質會有什麼改變? 答案是"本質消失了"。畢竟,沒有了要服務的視角,就不會有感受。在沒有特定觀點的情況下(不根據你、也不根據其他人的觀點),情感判斷這整個想法就變得毫無意義。
大便很髒、很臭,這並不是本質,是因為你的視角不同,如果有人能改變視角,譬如以前的農夫,這是要拿去施肥用的,糞便就等於是盛產的農作物,也就是錢,那麼對眼前事物的感受,當然也會不同。就更不要說對蒼蠅來說,這更是一頓美味大餐。換句話說,如果你現在感到很痛苦(輸錢?失戀?被老闆罵?),你可以問自己,是什麼樣的視角讓你覺得痛苦? 只要找到,你就可以改變痛苦的感受,甚至變得快樂。
相反的,我們的本性來自於天擇,而天擇恰恰只在乎特定觀點。天擇最擅長的就是創造了許許多多不同的觀點(你的觀點、農夫的觀點、蒼蠅的觀點、另一半的觀點、客戶的觀點、老闆的觀點...),而每個觀點基本上都是根據能打敗敵對觀點的原則所形成。而且沒有任一觀點天生就充分察覺這一事實,更不要說能察覺其中的荒謬(看到別人出糗有多好笑?)。而所謂 "開悟" 就是要能 超越所有這些觀點。
【開悟不是漠不關心,開悟是能站在關心所有人的角度】
不從任何視角出發的觀點,也就是不偏私的觀點,不應該與漠不關心的觀點相混淆,換句話說,開悟可以說是不從任何一個視角出發,也可以說是從所有角度出發,因此也應該要關注所有人的觀點,也就是關心所有人的福祉。關鍵在於這樣的關注是要均勻分配的,沒有人的福祉會比其他人都重要,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你會開始愛他人如同愛自己,愛他人的小孩如同愛自己的小孩,對待其他人就像是對待自己。展現出來的特質就是能有高度的同理心,或者說是慈悲心。
而天擇有點像是駭客任務中的那些機器人主宰,對我們施加普遍且具壓迫性的錯覺,這錯覺會讓我們只關注自己,而很難以不同人的視角來看清楚真相,但今天我們有權拒絕天擇給的這種計畫。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作者的建議就是平時持續下面的問句練習(當然也可以包括靜坐冥想練習),譬如:
1.不斷問自己現在是什麼感覺
2.不斷問自己現在的感覺 背後的道理是甚麼?
3.不斷問自己如果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會不會做出不同的結論?
如果你願意持續練習以這種方式看待事物,你就可以避免定見、偏見,才有機會更看清楚真相。你越能看清真相,你就越能做出好的決定。而你的人生就是由自己無數的決定組成的。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命的意義】網上視訊工作坊將於七月開課,請密切留意FB或網站。
《一念之轉》(另稱覺醒功課 The Work of Byron Katie)簡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患者好轉
第二組:患者服食抗抑鬱藥物-有40-60%患者好轉
第三組:參加九天的覺醒功課課程(The School of The Work with Byron Katie)-有94%患者好轉!
學習使用轉念作業,即時解除讓我們痛苦的念頭。有時人生就是被無謂的信念搞砸了,改寫負面信念將會為人生帶來新出路,活出圓滿人生。
2021年《奇蹟課程》將會提升並重新整合至《覺醒功課》,以《一念之轉》為基礎,把《奇蹟課程》裡的非二元的概念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化解過去讓我們痛苦的知見世界,認清仁慈的真相,然後把療癒力量帶給我們遇見的每個人,以生命影響生命。可讚好Facebook以獲得最新資訊。
電郵:hypnohealinghk@gmail.com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念之轉】工作坊
上課日期:5月18日, 6月1, 15日(三個星期一)
時間:7:30-10:30pm
地點:Zoom網上視訊課
http://www.hypnohealinghk.com/
【療癒過去,圓滿重生】Day 3A
今天,我將會簡易地帶出修行中很深奧的義理,如果你是初學者,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有點深,你可重聽幾次,同時最重要的是這些深奧義理跟你有甚麼關係呢?所以最後我會講解如何將這些義理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找回我們本有的平安與快樂,不論你是初學者或是進階修行者,都會有收穫。
第一二天,療癒內在小孩、療癒跟父母、跟所有人的關係,其實只是為我們準備好去更認識神聖的自己。一切痛苦就是來自我們忘了自己真正的身份,誤以為這個身體裡的就是我,亦錯以為我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自我,這就是彿家說的「我執」和「無明」,無明亦即無知,看不清真相。因此,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要「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和「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活」(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前兩天,我們學習探究我們的在關係裡的信念,該我們學習寬恕。今天我們甚至探究這個「我」是誰,其實就連「我」亦只是一個信念。
甚麼是神聖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呢?
就是要找到放下我的角色身份,放下我的性格,放下我對自己是誰、是怎樣的人的概念之後,那剩下來的是誰?或是甚麼?角色、身份、性格、人生處境,全部都會隨著時間改變,我們跟十年、廿年前的自己、甚至只是昨天的自己已不一樣,你可以說這些全部都是我,但也可以說這些全部都不是真正的我。如果你認為「這些全部都是我」的話,亦即每一刻也可選擇做一個全新的我,並無一個不變的「我」存在。
若是「真正的自己」,他應該如如不動,永遠不變,所以無論你現在向前走或向後走一步,都不可能離真正的自己更近或更遠,真正的我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那最顯而易見的東西,就像空氣一樣,你今天有沒有想到過「空氣」?空氣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但是我們就很少會想到它,而它卻一直內內外外地圍繞著我們。我剛剛說的「真正的我」(真我)比空氣離我們更近,而這個我就是不能被定義,所以才說要放下一切角色與概念才會找到它,「我是誰」這個問題不是要你告訴一個問案,因為任何說出來的話語都不是「真正的我」,正如老子《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真理/神/真我)是不能言傳的。
當我們還是幼兒,未學會語言時,我們去了解一棵樹的方式是以整個生命去探索這棵樹,運用視聽觸味嗅五感,去摸、去咬、放在耳邊聽,對幼兒來說每一棵樹都是神奇的奇蹟,但當我們學會了語言,學懂「樹」這個字之後,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就不再去認識遇見的樹,我們看見的只是過去,這就是我所說的幻相。現在跟別人的相處,例如你的父母、伴侶,我們都會帶著過去的經驗、我個人的標準去跟他們相處,其實我並沒有認識真正的他,我遇見的只是「過去」,甚至不是「他的過去」,而是「我的過去」。其實我們遇見的每個人,他們都只是「我眼中以為的他」,不多也不少,回想你生命,當有人評斷你是怎樣的人,你是否一定會同意?「我只是你眼中的我」,不多也不少,所以無需對別人的評斷太在意,可以一笑置之!其實我們沒有跟任何人相遇過,我們遇見的都只是自己,我們怎樣看自己就會怎樣看別人。因此,去愛你眼前的人就成為愛你自己的法門,耶穌說「愛人如己」其實是回歸一體,亦即回歸天堂的道路。相反地,仇恨、憤怒只是加強了小我的分裂感,怨恨會讓你更相信自己與他們均是獨立的個體。
就以喝水為例,水起初在我身體之外,它是一般水,而當我把它喝了,進入我體內之後,水就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那杯水本身是「非我」,突然間又成為了「我」,究竟我們怎樣界定「我」或「非我」?
例如一棵樹,起初我們只是看到一棵樹,當我們深入觀察它之後,就會發現所有「非樹」的元素,如雨水,太陽,風,土壤,甚至是牛糞,牛,昆蟲,種子,森林,前人的灌溉等等,深入觀察這一棵樹,我們會看到整個宇宙,這就是佛經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山比喻三千大千世界,芥子就是芥菜的種子,宇宙裡藏著一粒種子不難理解,同時種子裡面亦可看到整個世界,這其實不是比喻,而是真實,這亦是佛家說的「空性」,這才是終極的實相,一切東西皆為空性,「空性」不是指空(甚麼也沒有),「空性」是一切的潛能,它亦指沒有東西能獨立存在,連一粒塵都不能少,少了一粒塵,整個宇宙都不存在,這亦是科學裡的能量不滅定律。
這些深奧的義理跟你有甚麼關係呢?那粒塵跟我有甚麼關係?就是我們要知道世上萬事萬物,就連一粒微塵都很重要,如果我們用心去理解的話,我們會開始理解我們遇見的每個人事物都很重要,包括你買菜時遇到的菜販、你樓下的看更(守衛)、你搭電梯遇上的人、還是你的先生、父母,他們的重要性其實一樣的,重點是:任何此時此刻在你眼前的人,就是最重要的人。我常跟我的學員說,現在這要跟你們說同一番說話,就是「我的整個投生就是為了這一刻跟你說這番話」,很浪漫的一句話口,同時是真的,我所有的生命意義就在此時此刻,如果每一刻、每個人都同樣重要的話,相反地說就是沒有一刻、沒有一個人特別重要,我們就可放下分別心,每刻都用心連結眼前的每個人,用心做好眼前的每件小事。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話,你的生命會有甚麼不一樣?
如果有個房間,裡面的牆畫上好幾個黑點,我走進房間就會先注意到幾個黑點,卻很少留意白色的牆。我們的生命就猶如這面白色的牆,而生命情境就猶如這些黑點,其實生命所有的故事只佔我們生命不成比例少的部分,但我們卻將焦點放在幾件小事上,而忘卻了整個生命。當把焦點移向那無限的生命,你會發現,任何一個生命情境都微不足道,我們自然而然會放下那些生命故事,而找回無限的生命本身,這無限才是真正的自己。
因此,我一開始才說第一二天療癒內在小孩和跟別人的關係,只是讓我們清掉過去,空出空間,去用心來認識真正的自己,當發現生命情境根本微不足道的話,還有甚麼故意要去處理的需要?
所以我才說生命最根本的療癒不是療癒原生家庭,而是了解跟宇宙的關係,認識我是誰。
#我是誰 #認識真我 #斷輪迴
活動詳情:http://www.hypnohealinghk.com/rebirth0/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精華區NewAge 文章列表-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分享] 靈性開悟三部曲的英雄旅程 · ◇ [探索] 靈性開悟-傑德*麥肯納系列作讀後心得 · ◇ [Book] 傑德有新書了 · ◇ [探索] 讀「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疑問. ... <看更多>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Re: [探索] 讀「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疑問BRIANERIC2 ... 的推薦與評價
Re: [探索] 讀「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疑問.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05 00:00:28. ※ 引述《orapin (嘸通乎人看袂起)》之銘言: : 第71頁作者說 ... <看更多>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在 [探索] 讀「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疑問- 看板NewAge 的推薦與評價
[探索] 讀「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的疑問 ... 唯一知道」的,「他同意了再說」的,他便稱之為真相,難道真相不可能是其他各種可能性? ... 意指意識主導論是真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