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五停二的分區限水政策已實行一個多禮拜了,相信很多朋友心中都有疑問,這樣真的有省到水嗎?對紓緩水情有幫助嗎?要限水到什麼時候?如果一直沒下雨的話怎麼辦?
其中,我最關心的問題是,永和山水庫還能撐幾天?到底撐不撐得到梅雨來?我先說結論,大概只能再撐一個月多一些,情況非常非常嚴峻。以下就這幾個常見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說明。
1. 雖然分區限水供五停二,但又提供臨時取水點,民眾自家又儲水,真的有省到水嗎?
答案是肯定的,供水確實比平常減少許多。從水利署的水庫蓄水量報告表來看,啟動分區限水的前一週3月30日至4月5日,永和山水庫出水量共77.7萬噸,平均每日出水11.1萬噸,而4月6日至4月12日進行供五停二的這一週,永和山水庫出水量共57.7萬噸,平均每日出水8.24.萬噸。
帳面上共省下25%的水,但若加上4/9起新竹反向供水直接進入管網的每日1萬噸,則不會到25%這麼高,但也比原先預期的減量15%更理想。
有人提到限水前一週有廣裝水塔的因素,數字可能不客觀,但從近幾個月的數據來看,每週可能會有些微的起伏,有高有低,但到分區限水前其實數字都差不了太多。
2. 那到底要限水到什麼時候?梅雨什麼時候會來?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的說法是至少到5月底,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是為梅雨季如果來得晚、或降得比較少預做準備,讓中部地區能持續供應到5月底。而今年的梅雨,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前幾天說明,原本中部每年10月後雨量就不多,因此隔年春雨的過渡雨季就很重要,但4月仍沒觀測到有大規模降雨情況,一旦少了春雨,乾季便會由4個月延長至6個月,所以梅雨更為重要。
從目前的梅雨指標圖顯示,預估5月21日後可能出現連續顯著降雨,而預報是7到10天內較準,要預測三十天後還有很多變數,隨時間接近,數值會越來越精準。但整體有利梅雨開始的環境,也有很高的機率遲到至5月底6月初左右,若梅雨狀況不理想,恐怕就要撐到颱風季了。而颱風雖然會解除旱象,但同時也可能造成水庫淤積量提昇並帶來水災,2004年旱象之後的敏督利颱風的連日豪雨就是如此。
3. 那永和山水庫的水還能撐多久?等的到梅雨來嗎?
這一題也是我自己最關心的,但永和山水庫過去從來沒出現這麼低的水位過,目前永和山水庫已達呆水位,也就是水位低於出水口,水庫的水無法自然送出,要用抽水的方式送水。即便永和山水庫是離槽水庫沒有清瘀問題,但沉在庫底的水也是會有淤沙沈澱,不是所有蓄水量都可以用,東興淨水廠給的預估數字是最後50萬噸可能都沒辦法使用。
故從水庫蓄水量報告表的數字,我們可以很「粗略」的算出永和山水庫大概還能撐多久,但只要中間有機會下雨,就能暫時紓緩好幾天,所以是以完全沒有降雨的狀況,很粗略的來算。
目前有效蓄水量208萬噸,扣掉不能使用的50萬噸,為158萬噸。供五停二的狀態下,計入些微的入水量及蒸散量,4月6日至4月12日共減少了31.28萬噸,亦即平均每日減少4.47萬噸的水。將可以用的蓄水量158萬噸,除以平均每日減少水量4.47萬噸,得到的數字約為35天。
從4月13日起,加上35天,便是5月17日。也就是說,如果從現在開始都沒有下雨、也沒有強化節水的話,很粗略的算,在 #5月17日左右永和山水庫將沒辦法再提供水源。
承上點,5月17日顯然與預估有利梅雨環境的時間還有好幾天落差,但從現在到五月中仍可能有些微降雨,所以供水不一定會中斷,但若梅雨遲到了、這一個多月也都沒下雨,那情況真的會非常非常嚴峻,很難說經濟部會不會有進一步的限水政策。再來,還有目前在附近的輕颱舒力基,雖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但可能會將北方乾空氣帶到台灣,反而會讓降雨更減少,令人更加擔憂。
同時,最後也補充,以我這很粗略又簡單的方式估算,若是4月6日沒有開始供五停二的分區限水,約略5月5日左右永和山水庫就會沒有水了,這情況實在難以想像。
4. 為什麼我們都缺水了還一直支援新竹?低於一定水位時是不是就該留著自己用?
多位苗栗的立法委員和縣議員都提出這樣的建議,認為應該設定一個低標,當蓄水量低於此標準時,就要停止支援新竹。我在前一篇文章有提過水資源的供給不是跟行政區完全吻合的,應該以區域調度來理解。
但即便是這樣,新竹有寶山水庫、寶二水庫、頭前溪川流水、臨時海淡廠及透過桃竹幹管從石門水庫來的每天20萬頓支援,其應變能力理應比頭份竹南地區高,我認為永和山水庫狀況不好時做出調整也是合理的。
過去永和山水庫一天約支援新竹2-3萬噸的水,但從去年11月起便大幅下修支援數字,12月起每日便只支援500噸,從附圖可以看出,永和山水庫在11月還有41%蓄水量時便已做出調整,但因旱情嚴峻,其水位仍是直線下降。
且每天使用永和山水庫500噸的這些區域,這次也同樣在供五停二分區限水的範圍內。簡單來說,新竹地區使用永和山水庫的區域都有限水,沒有使用永和山水庫的區域才沒限水。故新竹用我們的水卻不停水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5. 停水是不是只停百姓?科學園區都不用停?
這也是我很常被問的一個問題,事實是,設有專管的台中科學園區、后里科學園區,進行減供15%,其他工業區則也是供5停2。竹南科學園區、廣源科技園區為週二、三停水的甲區;竹南、頭份工業區為週四、五停水的乙區。
6. 大埔水庫以前也提供頭份竹南自來水,現在管線也都還在,可以拿來使用嗎?
位在新竹縣峨眉鄉的大埔水庫早年完工後曾供應頭份、竹南地區民生用水,直至頭份東興淨水場完工後才停供,但原有輸水渠道仍在,目前仍持續供水給竹南廣源工業區,日前有頭份居民質疑為何早不將大埔水庫儲水支援東興淨水場,卻要將永和山水庫儲水用到幾近見底,才要對頭份竹南居民限水。
對此,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表示,大埔水庫水源主要是供應農田灌溉用水,現由農田水利署苗栗管理處管理,蓄水量目前也僅剩約200萬餘噸,每天灌溉需水量約10萬噸,未來水情若持續不佳,僅可約供應農業用水至5月。
再者,多年來大埔水庫上游集水區未辦理離牧措施,水源疑受畜牧排水有機物影響,卡爾森指數(TSI)顯示水庫長期處於優養化狀態,且湖面布滿布袋蓮等水生植物,因植物死亡腐敗將使水質更加惡化,無法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為確保民眾用水安全及健康,其水源無法用於民生用水。
7. 苗栗不是有五個水庫嗎?那其他的可以拿來用嗎?
苗栗境內的水庫有永和山水庫、明德水庫、鯉魚潭水庫、劍潭水庫和士林攔河堰,前面三個水庫比較常被談論,也是主要供水的水庫,而目前永和山水庫蓄水量為6.94%、208萬噸,明德水庫蓄水量為10%、123萬噸,鯉魚潭水庫為8.41%、962萬噸,都相當低。
另外兩個較少人談論到的劍潭水庫和士林攔河堰都非常小,劍潭水庫的有效庫容僅有永和山水庫的不到百分之二,其為灌溉用水庫;士林攔河堰主要功能則是攔引大安溪的溪水後,越域引水送往鯉魚潭水庫調蓄利用。
且在政治人物多次提到苗栗有五個水庫卻限水等說詞,讓不少民眾誤會苗栗水庫數量及庫容量都極高,事實上皆屬於中段班而已,全國各縣市總共有95座水庫,苗栗的水庫數量排名第九、有效容量則排名第七。同被限水的台中甚至水庫數更多,庫容量還排名第四位。
故政治人物不談現實狀況,卻不斷以數字誤導,我認為只會造成人民對立及錯誤印象而已,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
8.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
還是老話一句:節約用水,並等待梅雨的到來。而作為民意代表,我爭取跟建議的事項之前都分別專文報告過了, 未來應 #加速建立雙向備援系統,並 #降低分區限水造成的衝擊,簡單列點並附上文章連結。
(1) 新竹反向供水能量提昇,建議從每日一萬噸提昇至每日兩萬噸。
(2) 鯉魚潭水庫北送苗栗工程時程加速。
(3) 評估多元水源的開發,如中港溪施作伏流水工程、竹南海水淡化廠及竹南頭份水資中心的再生水提昇運用效能之可能。
(4) 永和山水庫次高地區增設配水池,避免未來再以供五停二方式給水。
(5) 加速改善自來水管線漏水率。
(6) 供五停二區域之高耗水民生產業,如洗衣、美髮、三溫暖等業者,應研議給予補助。
相關文章:
水情QA:為何是頭份竹南停水?為何是供五停二?https://reurl.cc/a5DoND
水資源政策記者會:六大政策五大訴求
https://reurl.cc/a5DoND
水利署協調會:要求提昇供水穩定及應變能力
https://reurl.cc/xg8yE4
「間接觀測平差」的推薦目錄: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請益] 結構矩陣與間接觀測平差之關係- 看板Civi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1-1 前言、間接觀測平差導讀(I)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誤差傳播公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誤差傳播公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間接觀測平差 在 平差作業九 的評價
間接觀測平差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鋼AI現場1:1千5百度高熱密閉生產環境如何監控?】高爐AI應用大剖析
中鋼靠間接量測高爐生產數據,一步步打開黑盒子,運用AI即時監控爐況,提早預測異常生產狀況即時應變
文/翁芊儒 | 2021-03-04發表
攝影/洪政偉
高爐之於鋼廠,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飄洋渡海的鋼鐵原料從港口上岸後,會先由煉焦工廠製成焦炭、燒結工廠製成燒結礦與鐵礦,加入其他次要原料後,就會來到鋼鐵融煉的第一站,高爐。
高爐的作用,就是透過一連串高溫熔融反應,將鋼鐵原料煉成鐵水。雖然說起來容易,實際上,高爐卻是一個複雜的煉鐵反應器。中鋼煉鐵廠高爐二課課長許雍達解釋,每一座高爐,都集合了非常多系統於一身,包括了爐體本身冷卻系統、熱風爐、原料輸送、出鐵、爐氣處理、頂壓回收發電、噴媒等環節,每個系統互相搭配,才能維持高爐穩定運作。
這個系統中,真正煉製鐵之處,就是外觀形似巨大養樂多瓶的高爐爐身。其運作原理,是從上方加入煉鐵原料,以一層焦炭、一層燒結礦與鐵礦的方式,盡量將原料均勻散布其中,再透過周邊的熱風爐,將空氣加熱,從高爐下部的鼓風嘴鼓進高爐,來加熱、還原,將鐵礦石融煉成鐵水與爐渣。
熔煉過程中,中鋼也透過鼓風嘴噴吹粉煤,來取代部分焦炭作為還原劑,可降低煉焦爐的負荷,並有利於爐熱調節;而爐內產生的高爐氣,也能在淨化後用來發電,並作為熱風爐及廠內的燃料,來達成節能、減少碳排放的效益。最後的鐵水與爐渣,則會分開取出,各自進行下一步的加工或販售。
許雍達指出,這套高爐生產的做法,早從十多年前就持續運作至今,但在過去,高爐內部高溫、密閉且不易觀測,難以得知爐況是否符合預期,「比如原料一層一層加入之後,到底分佈均不均勻?又要如何在爐溫下降之前,提早預測來因應?」
這些問題,隨著IoT與AI技術日漸成熟,中鋼開始蒐集更多生產數據,逐步翻轉過去熟悉的高爐運行操作。
落地27項高爐智慧應用,更即時掌握高爐生產動態
中鋼約從3年前開始,致力於研發高爐AI,不只開發高爐爐況監控的相關應用,也開發周邊設備的AI應用,比如原料輸送帶的預測維修、熱風爐生產效率與耗能監控、現場人員的安全監控等,截至今年初,已經完成27項高爐智慧應用的開發,依據應用的特性與適用場域,分散部署在4座高爐中。
由於高爐本身就像是一個黑盒子,為了掌握高爐的生產狀況,中鋼在高爐上裝設了多種感測器,就是要靠各種生產數據,一步步將盒子打開。
比如說,從高爐上方布料時,雖然是均勻旋轉布料,但實際布料情況還是會依據爐內氣流變化而改變,為了監控布料狀況並適時調整,中鋼在布料槽裝設了料面溫度儀與輪廓儀,來掌握布料形狀與高溫氣體的分布情形。在爐壁上,中鋼也裝測了溫度感測器,透過爐壁溫度變化頻率,來預測爐壁冷卻元件是否受侵蝕、內部是否結塊。
不只如此,為了預測爐熱變化,中鋼量測出鐵口的鐵水溫度變化,參考操作條件、鐵渣的化性分析,開發AI預測未來爐熱;也運用爐溫爐壓分布的異常數值,找出發生管道流異常的可能性。透過更即時發現異常並自動預警,就是要讓產線人員盡早發現問題,才能提前調整生產參數來因應。
而且,針對所有開發的生產數據監控與AI應用,中鋼開發了綜合爐況評分機制,能從原料分佈、氣流狀況、目前風量、鐵水產量、爐內溫度等生產狀況,為高爐當下的運行表現評分,讓產線人員可以更直覺、快速地的了解當前高爐爐況,「中鋼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要隨時大於89分以上,」許雍達說。
克服AI落地挑戰,中鋼導入一站式生產數據監控平臺
中鋼過去開發AI應用時,是由技術人員設法取得生產數據,開發出AI模型,再由IT單位開發成應用程式,個別部署到現場中控室的單機電腦中。
許雍達指出,這個做法面臨了三大挑戰。首先,當時從生產環境蒐集到的資料,位於封閉式的生產系統中,為避免透過外部線路存取資料時,可能帶來的資安風險,「研究人員不能輕易的取得生產數據資料,分析費時費力。」
再加上,每一支開發完成的應用程式,都必須部署到中控室的單機電腦中,透過視窗介面來呈現,在應用程式分散在多臺電腦的情況下,增加了電腦、網路的維護工作。不只如此,隨著蒐集到的資料量更大,AI分析也需要更大量的硬體運算需求,原有的主機資源逐漸不敷使用。
這三大挑戰,讓中鋼在2019年底,率先在二號高爐場域,規劃建置AIoT智慧分析平臺,更找來研究部門、子公司中冠資訊共同研發,利用二號高爐在去年大修的期間,同步導入該場域。
這套AIoT平臺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將分散部署在不同電腦的AI應用,整合到同一個Web平臺中,讓員工只要以瀏覽器開啟入口網站,登入帳密,就能一站式管理高爐所有的生產資訊。
建置過程中,中鋼不只以Web介面重新設計AI應用儀表板,也將過去難以取得的生產數據整合到一個資料平臺,供技術人員更方便的分析取用資料,更建置了專屬AI應用的硬體資源,取代分散部署到電腦主機的方法。
許雍達指出,AIoT平臺上線後,中控人員不只能即時查看重要的生產資訊,當高爐發生任何異常狀況,平臺也會自動觸發告警,並顯示操作指引,讓員工可以依照指示排除異常,將異常狀況可能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比如說,當AI偵測到四號高爐的爐身發生結塊,就能利用過去一段時間的溫度變化,去推測結塊情形的演變,系統也會提供操作指引,來建議員工應使用哪一種應對模式,才不會導致結塊問題更嚴重。
處置完成後,員工也可以直接在介面中回報,將此次事故處理過程提交出去,作為歷史維運紀錄,而且,過去類似事故的處理方法與結果,也會同步附件於操作指引的介面中,提供緊急處理時參閱。
除了上線網頁版的AIoT監控平臺,中鋼也接續打造了行動裝置版本,只要安裝到手機上,具登入權限的中控人員,就能隨時隨地掌握生產即時動態,了解異常狀態資訊。
今年初,二號高爐完成大修,這套AIoT平臺已經導入二號高爐場域中。中鋼也正在規劃,要將AIoT平臺導入其他座高爐中。許雍達表示,更長久的計畫,則是要開發煉焦、燒結兩大原料加工廠的智能模組,並且整合到AIoT平臺來監控運用,「這樣一來,我們在高爐的現場就能看到原料加工廠的生產數據,如果有異況,高爐也能同步調整、配合。」
高爐AI應用大剖析
「高爐出了問題,就得降風停產,如果能見微知著,在發生狀況前預先防範,就能降低損失產量的風險。」中鋼技術部門代理副總經理鄭際昭,一句話點出高爐AI的重要性。
用AI煉鐵,導入27項高爐場域智慧應用,被中鋼視為第一個進化里程。27項應用中,中鋼不只開發高爐爐況分析監控,也開發周邊設備的AI應用,比如原料輸送帶的預測維修、熱風爐生產效率與耗能監控、現場人員的安全監控等。
其中,高爐本身的爐況監測,更是AI開發的重點任務,因為高爐就像是一個黑盒子,為了掌控高爐的生產狀況,中鋼得在高爐上裝設多種感測器,以AI監控生產數據,才能提前發現問題,並及早因應。
因此,在眾多應用中,中鋼特別介紹7項與高爐爐況分析相關的智慧應用,揭密1,500度高熱密閉的生產環境,如何靠AI監控。
1 爐內布料情形監控
技術關鍵 靠掃描感測儀器與熱像儀,偵測原料、粉塵、高溫氣體分佈狀況,並將資料視覺化
效用 監控氣流是否穩定、布料形狀是否符合預期
將原料從爐頂添加到高爐時,過去無法得知實際布料狀況,但現在,中鋼在爐頂布建掃描感測儀器,就能即時偵測原料在高爐內的分佈,同時透過爐內的熱像儀,掃描粉塵、高溫氣體的分佈,就能比對得知目前氣流是否穩定,布料形狀是否符合預期。中鋼也將量測到的數據,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
2 管道流預警AI
技術關鍵 透過AI判斷爐內壓力與溫度分布是否超過異常值,來預測管道流異常
效用 提早預測管道流異常發生可能性,調整生產參數來因應
一般來說,高爐運作的理想情況,是從下面鼓風,爐氣均勻往上傳遞,將原料還原熔融。但是,若爐氣無法穩定通過爐料,而是累積在某個區塊,就可能因為壓力蓄積過大往上竄出,造成爐頂洩壓閥排放,或造成設備損傷。「氣集中在一個地方,壓力大到一個程度就會往上衝,就好像人打嗝,不能等到衝上來,要想辦法及時拯救。」鄭際昭形容。
為了提早發現管道流的情形,中鋼在高爐爐殼上設置壓力量測與溫度量測點,分別將溫度與壓力的分佈視覺化呈現,若結合兩者數值,發現壓力差超過異常值,或是局部溫度過高,AI判斷為管道流異常可能發生,「系統會發出預警,引導操作人員先降低風壓、風量,」中鋼煉鐵廠高爐二課課長許雍達表示,越早預測出管道流異常,就能越早調整生產參數,來避免管道流發生。
3 爐壁厚度監測AI
技術關鍵 透過爐壁探鑽深度與周圍壁面溫度變化的關聯性,訓練AI靠爐壁溫度變化,判斷爐壁厚薄
效用 預測爐壁冷卻元件受損情形,安排檢修時程
高爐爐壁冷卻元件(冷卻壁)若被蝕破,就可能造成嚴重的生產危機。然而,單從高爐外觀,無法得知爐壁冷卻元件被侵蝕的程度,中鋼以往只能定期量測來推斷爐壁狀況,定期檢修,來降低意外風險。
要監測爐壁厚薄,中鋼在爐壁裝設測溫感測器,找出溫度與爐壁厚薄的關聯性。鄭際昭解釋,一般來說,爐壁變薄後,測得的爐壁溫度會升高,雖然鐵水在壁面結塊或脫落,也會造成可能造成溫度改變,但相較於正常爐壁狀況,溫度變化頻率會較為劇烈。
因此,中鋼以探鑽點位附近的歷史溫度變化,結合實際探鑽的厚度訓練AI模型,再套用到高爐其他測溫點位上,來推測爐壁不同位置的侵蝕狀況。
4 爐壁結塊預測AI
技術關鍵 透過爐壁溫度變化頻率預測結塊情形
效用 監測到爐壁溫度變化異常,提早因應避免結塊情形惡化
高爐溫度一旦降低,就可能造成鐵水冷卻結塊、附著在爐壁上,若爐壁的結塊大量滑落,導致爐氣異常溢出,就可能發生操作上的危險,「許多高爐曾經因為高爐內部結塊過大,掉落時打到鼓風嘴,導致鼓風元件受損漏氣。」許雍達說。
為了維持爐況穩定與操作安全,中鋼開發了爐壁結塊預測AI,當發現溫度變化波動越來越小,就能推測爐壁內部結塊,並提前調整高爐的生產條件,避免結塊情形更嚴重。
許雍達表示,這套AI應用目前部署在三、四號高爐,因為這兩座高爐的爐內冷卻元件形式與一、二號高爐不同,更容易發生產生爐壁結塊問題,較有應用AI的急迫性。
5 爐熱溫度預測AI
技術關鍵 量測出鐵口的鐵水溫度變化,參考操作條件、鐵渣的化性分析,學習預測未來爐熱
效用 預測未來2~4小時內的爐熱變化,提前調整生產參數來因應
對於正在生產鐵水的高爐來說,必須維持一定的爐熱,高爐才能穩地熔煉鐵水,若溫度異常大幅下降,就可能造成爐冷危機,需花費許多時間調整加熱,一旦惡化至鐵水凝固無法排出,復原工作會很困難。
「發生一次就是上億的損失,所以我們要盡可能避免走到這一步。」鄭際昭點出爐熱預測的重要性。
中鋼在建立爐熱溫度預測AI時,就是透過量測出鐵口的鐵水溫度變化,參考操作條件、鐵渣的化性分析,學習預知未來2~4小時的爐熱趨勢,藉此訓練出爐熱預測的AI,若預測到未來爐熱可能下降,就能即時調整生產參數,微調風溫、噴煤量,來維持爐熱的穩定。
6 鼓風嘴噴煤預警AI
技術關鍵 透過大量鼓風嘴噴煤影像訓練AI判斷異常
效用 自動化找出噴煤槍過短、噴煤口堵塞等異常影像,減少人力監控負擔
中鋼透過在鼓風嘴噴吹粉煤,來減少原料焦炭的使用,同時,也能透過粉煤噴吹量來調節爐熱。不過,粉煤噴吹的狀況,過去需要人工監控,透過攝影機將風口影像傳輸到中控室,來監測是否發生噴嘴阻塞、或是噴煤槍設備耗損的情形,而且,需監控的影像還不只一個,光是二號高爐就有30個風口影像需要監控。
為了減少人力的負擔,中鋼正在運用歷史監測影像,訓練影像辨識AI,來自動監診噴煤槍設備,找出噴煤槍過短、噴煤口堵塞等異狀。
7 高爐原料粒徑分析AI
技術關鍵 透過原料粒徑影像資料,訓練AI進行粒徑分析
效用 即時辨識原料粒徑大小與分布,調整入料情形來降低燃料率
將原料送入高爐時,若原料的粒徑大小符合預期、分布較平均,有助於爐況穩定、降低燃料率。中鋼甚至推算,高爐燃燒料率每減少1%,每年可以減少上億的燃料經費,因此,中鋼用AI來即時辨識原料的粒徑大小,即時計算進入到高爐原料粒徑分布,以及是否混雜到其他原料等情況,再根據分析結果來調整原料分布,有助於穩定爐況、降低燃料率。
附圖:光是二號高爐,中鋼就投資約5,700萬元來建置智慧應用,投資的金額雖大,但帶來的效益更可觀,預估每年可以降低成本3,270萬元,減少排放溫室氣體2,217噸。(攝影/洪政偉)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2938
間接觀測平差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近期幾份調查顯示:戰狼外交與疫情下 民主國家的抗中態勢逐漸明顯】
.
最近幾份調查顯示,許多民主國家對於中國的態度在近年出現大幅度的惡化,其中不乏一些在過去與中國維持著友好關係的國家。例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10月6日釋出的報告指出,瑞典目前對中國有負面評價是全球第二高的(85%,第一高是日本,第三高是澳洲),在今年四月即有多個城市解除與中國城市十多年來的姐妹市關係,並關閉了所有的孔子學院。其2012年以來對中國負面觀感為14個調查國家中變化最大的,整整增加了45%。
.
這樣的變化並不難理解。中國的「戰狼外交」雖然能在國內塑造愛國主義,但終究會與其他接受的民主國家價值產生衝突。就以挪威為例,2010年當挪威宣布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後,中國便停止與其的貿易談判、祭出鮭魚的出口禁令,中間直到親中的保守派政府上台、首相2014年未與達賴喇嘛會面後兩國關係才開始好轉。但顯然地,好轉的原因不在於中國改變,而是挪威的自我限制(英文語境會說這叫做叩頭,kowtow)。又如2019年瑞典筆會決定將圖霍夫斯基獎(Tucholsky Prize,由瑞典國際筆會所創設的獎項,用以表彰受到迫害和流亡的作家)頒給遭中國關押的瑞典公民桂民海時,便同樣遭到來自中國的警告,只是這次引來瑞典國會各黨齊聲譴責(桂民海是香港銅鑼灣書店的經營人之一,他已入籍瑞典超過20年,但中國硬是在泰國把他從寓所綁架回中國,並且強迫他回復中國籍。當然,官方說法是他自願回國接受司法制裁)。
.
中國強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的受害者,挪威、瑞典只是冰山一角。在該皮尤報告對中國負面觀感增加最快的幾個國家中,如澳洲、南韓、加拿大都曾受到中國官方的威脅或經濟、旅遊制裁。加上近年西方國家對中國「銳實力」的警覺,和各國受到疫情的重創,就算「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的陰謀論尚未被證實,中國處理疫情的態度也讓這些國家搖頭(61%的人不認同中國的疫情處理),這些可能都是讓這些重視人權、健康、透明的民主國家對於中國態度大轉變的原因。
.
近日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釋出一份針對美國思想領袖、美國民眾以及美國盟友國家的專家領袖對中國態度調查。從報告中我們可以得知,美國及其盟友支持的合作方式更可以佐證國際民主社會的態度已經轉向。
.
➤ 報告網址:https://chinasurvey.csis.org/
➤ 中文摘要:https://pse.is/x6e6f
.
在安全議題方面,無論是美國思想領袖、民眾、或者盟友之間,支持與盟友以多邊合作方式來處理中國安全的問題的比例是所有選項當中最高,相對來看,選擇說要避免與中國衝突、甚至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比例都很少。值得一提的是,絕大多數的人都 #反對以美國單方面的力量來面對中國。
.
在科技方面,則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各國思想領袖支持對中國實施華為或其他科技公司的禁令。目前已拒絕與華為合作的國家有法國、印度、澳洲、西班牙、英國的電信公司,這些國家對中國持有負面觀感的比例皆超過60%(印度未知)且在近年急劇惡化。在人權維護方面,這三類的受訪者皆支持大力改善中國的人權問題,顯示改善人權問題成為民主國家的共識。
.
這份報告與台灣最有關的在於美國人對於防衛其夥伴的態度。民意調查以1至10分(1為不願承擔風險,10為願意承擔重大風險)作為指標,發現美國民眾願意防衛臺灣的意願為6.69分,僅低於與美國簽有軍事協定的南韓和日本。相較於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2019年調查指出,有35%美國民眾支持在中國武力犯台時,美軍應該介入,CSIS這份調查的比例很顯然是更為提升。(不過要注意的是,在芝加哥這份報告當中,該比例也已經是近來新高。但台灣有些統媒很愛拿數字來說你看美國人不在意台灣。事實上就算大眾不了解台海議題,政策界菁英們可是很清楚,而且過去的軍售案以及各項台美關係的進行,也不曾因為大眾不了解而少過)
.
至於美國的意見領袖則有更高的意願防衛臺灣(7.93分),這趨勢在最近美國學界對「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的辯論可見一斑。
.
例如,我們曾經撰文指出外交關係協會智庫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明顯改變其過去對中溫和的交往政策。哈斯曾在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寫道,過去的「戰略模糊」已無法嚇阻中國對台日益增長的威脅,為了削弱中國膨脹的自信並向其他盟友展現美國的承諾,美國應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對此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表示,這樣的策略轉向可能會激怒中國,逼對方使出最終手段,並讓中國趁美國的防衛能力不及其承諾之時,趁機攻打臺灣。雖然兩者的論述結果相異,但其終極目標皆在避免兩岸發生戰爭,差別只在於方法不同而已。這些論辯對於台灣而言當然是好事,因為台灣議題的重要性不斷上升。
.
➤ 美國「戰略模糊」辯論ing。台灣該做什麼?
https://pse.is/uzxb9
.
另外,這幾天外交事務雜誌亦針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否要聚焦在強權競爭」一題詢問眾多政治學者的意見(https://pse.is/uhgc9)。
.
結果是,大部分的現實主義者支持與中國競爭,新自由制度主義或建構主義者則認為應在跨國問題上(如氣候、犯罪等但幾乎沒有安全問題)與中國接觸、合作。大致上,學者皆將「強權競爭」定位成「美國與中國之爭」,俄羅斯的角色已被淡化,透露了學界對強權競爭的想像,並間接暗示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軸將會繼續聚焦在這方面。
.
最後,無論美國大選的結果為何,歸納上述調查報告,我們應可推斷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的抗中態度已成趨勢,而在這樣的趨勢下台灣將會扮演更具關鍵性的角色。這些調查數據的重要性除了可能預示這些美國的盟友國家未來對中政策的轉變,同時也在向世界傳遞一個訊息:儘管有不同的國家利益,民主社群在面對威脅時仍能因為共享價值合作。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間接觀測平差 在 1-1 前言、間接觀測平差導讀(I)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更多課程影片、文件請至:https://sites.google.com/site/ncuocw/course/1011-32023. ... <看更多>
間接觀測平差 在 誤差傳播公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知數的量,此種觀測稱之為間接觀測. ❑ 例如,控制點坐標是由距離與角度 ...[PDF] 測量平差概論- 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廣泛說明誤差傳播及平差概念,重點放在 ... ... <看更多>
間接觀測平差 在 [請益] 結構矩陣與間接觀測平差之關係- 看板Civi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人試著倒過嗎?
平差方程式 V=aX+bY+L 設V=0
然後 A=[aX+bY]+[L]
偏微A a=[ a b ]
N=atpa U=atpL
[X]=N-1U
Y
同樣結構方程式
Q=2K(2ΘA-3Δ/L)+FAB
A=[2K][2ΘA-3Δ/L]+[R]
偏微 A a=[ 2 -3/L]
K=atka T=atkR
[Θ]=K-1T
Δ
不知道這樣表達清楚嗎?
看得懂的人可以告訴我這樣對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48.1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