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段婚姻前夫劈腿兒子的保母,讓她心碎離婚,現在的她終於獲得幸福,甜蜜再婚!
關史蒂芬妮離婚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常在想,在關係中最令人恐懼的也許不是被背叛,被傷害,而是你覺得你別無選擇。
有個青少年問了我:「為什麼畢了業不是再見,而是不再見?」
我說:「會問這個問題,有個前提是,你把分離當成ㄧ件絕對負面的事。」
我們能夠和別人分離,才能夠好好地和伴侶在一起。
這句話當然不是要人結婚時就抱著離婚的打算,而是保有ㄧ個彈性,我們可以在關係中很多的調整,而調整到極大值時卻也不是告訴自己我只能戰死在沙場上,而是判斷自己的資源與裝備,退場的決定有的是自己的選擇在裡面。
在關係中的受傷,是不是非得用被心疼的姿態?是不是非得決裂?每個選擇無關對錯,而是我們能覺察在關係中的進退為的是什麼,清楚知道決定後的風險,願意而且評估自己是有能力承擔的。
『我都被背叛了,我還能決定什麼?』
你可以決定的是,回到你的內在,在過去每段情感經驗中,妳給妳自己什麼標籤與定位?而這樣的經驗裡又如何影響你現在關係裡的姿態與選擇?每一層過去的經驗,家庭的,手足的,同儕的,從他們身上我們經驗的和這個人的關係是怎麼一回事,而同時也像鏡子一樣映照出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幼年時期的我們沒有過濾的機制,因此別人如何看待我們的方式很容易變成我們認為自己的樣子,再透過這個自我意象去和接下來遇到的人互動,每一次的親密關係經驗。
『我怕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人。』
當我們害怕失去親密關係時,有時會以理想化伴侶的一言一行來讓自己能夠在這段關係裡待著,而這背後裡藏著很重要的關鍵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然而關係一旦崩裂時,我們的失落也就格外劇烈,甚至也就更增強了原來的自我否定信念。可能加深了我們對於自己的認定,也有可能完全打破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所以到底我們可以決定什麼?』
我們可以透過回朔過去經驗,知道現在的『別無選擇』,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過去經驗給予自己的既定印象。
只有回到自己身上,你才能夠清明地看到自己的每個選擇不是僅僅被對方影響,也包含了因為自己害怕痛苦的不敢放手。把注意力回到你的身上,是你第一步可以做的。
回到自己身上後,觀察自己的每個情緒變化,有的和關係有關,有的無關,不論正向或負向。於是你覺察到你不是時時刻刻被關係牽引著走,於是你又自由了一些,長大了一些,不再是當年在愛中無力的自己,動手移除在關係中給自己的標籤與定位,更新了心裡面自己的樣貌。
當然,這樣的改變是很緩慢的,然而沒有開始,就不能促成。
『那承諾呢?我還可以相信承諾嗎?』
也許我們可以不用『是』或『否』這樣極端的方式看待相信承諾這件事,當我們只有是非題詢問自己時,我們也限制住自己的各種可能。真正的自由也不是放任,而是你們彼此都知道拉開的距離是足以讓你看清楚自己和對方的全貌,也可以讓你覺察到自己與對方的變化,透過觀察到自己和伴侶的變化中磨合出每個階段適合的相處方式。
🌈延伸閱讀
從親密關係中得到自由。
作者:史蒂芬妮. 史塔爾 Stefanie Stahl。譯者:王榮輝。遠流出版社。
關史蒂芬妮離婚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常在想,在關係中最令人恐懼的也許不是被背叛,被傷害,而是你覺得你別無選擇。
有個青少年問了我:「為什麼畢了業不是再見,而是不再見?」
我說:「會問這個問題,有個前提是,你把分離當成ㄧ件絕對負面的事。」
我們能夠和別人分離,才能夠好好地和伴侶在一起。
這句話當然不是要人結婚時就抱著離婚的打算,而是保有ㄧ個彈性,我們可以在關係中很多的調整,而調整到極大值時卻也不是告訴自己我只能戰死在沙場上,而是判斷自己的資源與裝備,退場的決定有的是自己的選擇在裡面。
在關係中的受傷,是不是非得用被心疼的姿態?是不是非得決裂?每個選擇無關對錯,而是我們能覺察在關係中的進退為的是什麼,清楚知道決定後的風險,願意而且評估自己是有能力承擔的。
『我都被背叛了,我還能決定什麼?』
你可以決定的是,回到你的內在,在過去每段情感經驗中,妳給妳自己什麼標籤與定位?而這樣的經驗裡又如何影響你現在關係裡的姿態與選擇?每一層過去的經驗,家庭的,手足的,同儕的,從他們身上我們經驗的和這個人的關係是怎麼一回事,而同時也像鏡子一樣映照出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幼年時期的我們沒有過濾的機制,因此別人如何看待我們的方式很容易變成我們認為自己的樣子,再透過這個自我意象去和接下來遇到的人互動,每一次的親密關係經驗。
『我怕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人。』
當我們害怕失去親密關係時,有時會以理想化伴侶的一言一行來讓自己能夠在這段關係裡待著,而這背後裡藏著很重要的關鍵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然而關係一旦崩裂時,我們的失落也就格外劇烈,甚至也就更增強了原來的自我否定信念。可能加深了我們對於自己的認定,也有可能完全打破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所以到底我們可以決定什麼?』
我們可以透過回朔過去經驗,知道現在的『別無選擇』,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過去經驗給予自己的既定印象。
只有回到自己身上,你才能夠清明地看到自己的每個選擇不是僅僅被對方影響,也包含了因為自己害怕痛苦的不敢放手。把注意力回到你的身上,是你第一步可以做的。
回到自己身上後,觀察自己的每個情緒變化,有的和關係有關,有的無關,不論正向或負向。於是你覺察到你不是時時刻刻被關係牽引著走,於是你又自由了一些,長大了一些,不再是當年在愛中無力的自己,動手移除在關係中給自己的標籤與定位,更新了心裡面自己的樣貌。
當然,這樣的改變是很緩慢的,然而沒有開始,就不能促成。
『那承諾呢?我還可以相信承諾嗎?』
也許我們可以不用『是』或『否』這樣極端的方式看待相信承諾這件事,當我們只有是非題詢問自己時,我們也限制住自己的各種可能。真正的自由也不是放任,而是你們彼此都知道拉開的距離是足以讓你看清楚自己和對方的全貌,也可以讓你覺察到自己與對方的變化,透過觀察到自己和伴侶的變化中磨合出每個階段適合的相處方式。
🌈延伸閱讀
從親密關係中得到自由。
作者:史蒂芬妮. 史塔爾 Stefanie Stahl。譯者:王榮輝。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