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朋友們紛紛出現兩種有趣的現象。
第一種人好像吃到了什麼奇效智慧丸,創造力和藝術力大噴發,做蛋糕的、烤派烤布丁的、畫水墨畫的、甚至還有在七月大熱天打起毛線衣的……頓時FB版面像是各種成果展般離奇;而第二種人則好像吃到了毒性不明的果子,紛紛爆發奇怪疾病,有長濕疹的、胃食道逆流的、顳顎關節炎的……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病症,其實都有一個相同的致病原因,就是壓力過大,畢竟在解封遙遙無期的狀態下,若找不到紓壓的方法,自然就積鬱成疾了。
說實話,我越來越覺得,能夠獲得幸福的人,一定有個必要的特質,就是懂得紓壓。
紓壓說起來容易,好像把一切煩心事甩手不管去玩樂就成了,可若真有這麼簡單,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是想太多?是責任感太重?是放不下?或許都是吧,可仔細想想,或許我們最缺乏的,是一種「認」的心態。
不夠謙卑的人,就是做不到「認」。
有次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到荒島上生活的人,那是幾乎原始的荒島,沒有任何現代設施、甚至也沒有電,唯一跟現代文明相關的,是一條自來水管。
其實整個故事本身很老套,不過就是一個充滿各種壓力症後及心理疾病的都市人、丟下一切回歸簡單生活的模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說現代人的生活太不自然了,天黑了隨手按個按鍵,就能夠有光亮繼續做事,天熱了隨手按個開關,就有冷氣可以吹,這些違抗自然的事物唾手可得,會讓人類產生一種人定勝天的錯覺,而一切的煩惱,就源自於我們把自己想的太了不起。
老實說,雖然這段敘述帶給我某一種震撼,可是剛看到時,我卻覺得就算要放下煩惱、也不用這麼矯枉過正吧?人類文明就是已經走到這個階段了,有得享受的時候,為何偏要自討苦吃?可隨著年紀慢慢變大,我才越來越明白,這個人說的是一種心態。
我有個朋友的先生是個媽寶,平時兩人在自己的小家裡,男人雖然很懶散,但起碼叫他做十件事,他會勉勉強強完成一半,可一旦回到婆家,這個三十幾歲的大男人,卻能在一秒鐘退化成謝頂的嬰兒,蘋果要削皮去核切片就算了,還得泡過檸檬水防止氧化色變,於是只要回到婆家,我朋友就像個台傭似的忙得團團轉。
我問她怎麼受得了,她說沒辦法啊,先生就是媽寶,不然她還能怎樣?
我心想,怎麼會沒辦法?我腦中裡起碼冒出十個辦法,從軟的硬的到軟硬兼施,簡直恨其不爭,可沒等我說出來,她又樂天的接了一句:「反正我婆婆已經八十多歲了啦!」在那一刻我突然發現,為什麼這種如果讓我去過,我恐怕會氣到殺人的生活,她居然能過得那麼快樂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懂得「認」啊!
我的意思不是說遇到什麼不平的事通通都要認命,而是坦白說,要改變一個人從小養成的習慣,沒有五年八年的光景是不可能的,如果去掉情緒,光以成功率和風險度來算,等婆婆自然消失、絕對比改變這個男人要容易也要保險的多,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我們老是去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表面上看起來是積極的面對問題,但實際上,會不會是我們太過自大,才會以為自己能改變一切?
就像面對疫情,誰都知道我們沒法改變、只能忍耐,可有些人能夠很乾脆的轉移注意力,去做烘培、去打毛線,而另外有些人,就是忍不住一直上網蒐著相關消息,認為是政治問題的,徹夜和人在網上辯論;認為要加強免疫力的,亡羊補牢開始吃靈芝,我不是說這些事完全都沒有用,但那就像螞蟻推大象,即便推動了,你也會被無力感擊垮。
放下的秘訣是徹底認知到自己的無能,而這其實是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們嘴裡嚷嚷著要紓壓要紓壓、但永遠緩不濟急。
就像有些人決定要紓壓,跑去做昂貴的精油按摩,結果整節都在跟按摩師抱怨自己的煩心事,沒將自己抽離,若是按摩師剛好想法和你不同又直言不諱,恐怕按完壓力更大。
我大概知道烘培為什麼是許多人的紓壓選擇,倒不只是從無到有的成就感,而是烘培的過程有一種奇異的效果,明明擀麵揉麵手上做的是重覆的機械性動作,但腦子裡就是會無意識的放空、無法再去想那些煩心事。
如果你真的想放下,就去發掘那些能讓你放空和抽離的紓壓方式吧,面對生命裡那麼多再努力也無法改變、而只能忍耐的難題,也許我們都該學會將無解的事暫時丟在一邊,因為一直拿在手上,也是沒用的。
「防逆流水管」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密絲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愛嬰美智慧母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挑選] 防臭防蟑落水頭選擇- 看板e-shop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廚房排水孔防味防逆流方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淹水排水孔倒灌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淹水排水孔倒灌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淹水排水孔倒灌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創彙國際- 颱風/梅雨季,在低窪地區的您,除了防水閘門 的評價
- 關於防逆流水管 在 【哈士奇的賣場】逆止閥組的使用教學測試可調換方向ACS認證 ... 的評價
防逆流水管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傷壓力,親身走過】
(文長四千,歡迎轉載)
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走過的經驗。這篇特別想給倖存者、家屬、救難警消醫護、新聞同業等人。這篇不多談理論,談深深刻刻的內心世界。因為當時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得到理論,找不到真切有人味的經驗談,可以連結到我當時被掏空的內心,跟我對上話。
首先,這不是只是倖存者、家屬、救難人員才會發生的狀況。我們任何人,對這事件都承襲了一部分的能量,成為自己的了,只是或多或少。當你看到太魯閣號的意外,哭了,這「事件」勢必觸動了你什麼!就跟看電影,看劇會哭的點一樣,你擷取了某部分在你的內心世界發酵了。
有時候創傷,是集體的,有時候,創傷更會遺留成為文化的。例如為何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會有囤物的習慣?跟一些無用的物品難分難捨呢?後來我感受到他們經歷時代動亂,物資缺乏的「不安全感」,我甚至認為那是那個時代的人「集體的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壓力三大來源:身體受侵害、交通事故、戰爭災難。任何一個,其實都會遞延很多的蝴蝶效應,只是我們不太談它,慣性忽略,壓抑,所以最後表徵在一種文化,或是生活習慣上,像是「囤物」,已經是最「保守」的表現手法了。
我自己是在2017年經歷一場車禍,到院前死亡,竟能奇蹟重生。之後除了身體上的復健,最難的就是心理上的。這件事情外人看來是個奇蹟,是大難不死,是三生有幸,但對我來說先體會到的會是大難的「難」字,我看到自己曾經躺在一灘血中,那些衝擊是很震撼的,喚醒當時三十五歲的我,很多以為不記得的「記憶」。
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個時間點,第三個月。
前面三個月,包含手術住院的那二十天,你根本無力顧及心理健康,每天被身體的疼痛給折騰,身體的痛蓋過了心裡的痛。這時我也會哭,也魂不守舍,但因為身體有痛,第一要務是止痛,醫院也會提供你一些復健方法,所以我基本上還維持在一個「行屍走到醫院」去復健的節奏上。
注意: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三個月後,理論上也是該發酵的時候,我的內心也真的就發酵了。當時復健科說其實這些復健都是輔助性,幫助不大,建議我在家附近找復健診所做即可。這是很實際的建議,可是我當時天天失眠,惡夢連連,然後拖到早上五點勉強睡下,天卻亮了,更睡不好,惡性循環,然後到了中午得趕緊出門,花一小時去醫院,再花一小時復健。這看來是折騰,其實後來發現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當我不用再去醫院,我反而覺得「落空」了。把我救回來的雙和醫院,對我有很大的情感連結,每天去那裡,我好像靠近了事件的核心,我反而有一點「歸屬感」。記得三個月後的回診,主治柯玉誠醫師說可以不用再來時,我竟有種「畢業的不捨」。
三個月後也是面臨調解的時期,當時我得開始去翻找相關文件資料,準備「出庭」。原本那疊完全不願意去碰觸的診斷證明、收據、病歷等資料,這時候被迫得翻閱。才剛開始翻,立刻雙耳後漲紅,看到那些照片,診斷書上「到院前死亡」五個字,都會立刻崩潰大哭,真是覺得黑白無常一定到家門口了,怎麼辦?怎麼辦?來抓我了!
注意:新的事件刺激,會加速壓力的爆發!
三個月是很多關鍵時候,很多法律程序差不多得遞出,不能逃避,但當面對了,就等於直接迎戰壓力本身。這是助力,因為不要逃避了,開始把這些一點一點梳理清楚。這時候如果能有旁人幫忙釐清,會減少很多無力感,減低壓力感,所以專業的法律協助很重要,政府或台鐵若真有心,這塊莫讓家屬操心,因為每經歷一次「儀式」都是重新打開傷口。
而身為旁人,我們對經歷重大事件的人可以做什麼呢?我記得在一本書提到如何陪伴失去親人的親友時,說到其實幫他打掃環境,買便當,這些都是最實際的幫助。是的,因為生活會陷入一團亂,而那團亂,會讓心情更亂。如果可以,幫忙這些生活雜事,是很大的幫助。
我的第一次崩潰大哭,就是某次回家發現廚房水管漏了一地,我邊擦地就邊大哭起來,覺得「這一切都在和我作對」!甚至,地上的一根頭髮,我都恨,恨它不知道我連彎腰吸塵的力氣都沒有嗎?
如果無法做什麼,身為旁人,盡量不要以鼓勵平常挫折的方式安慰人,例如說「快樂是一天,難過是一天,何必選擇難過」,又如「你可以的」!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每當我看到外人給我的這句鼓勵,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我不可以」。我就是要「停在我不可以的狀態」裡,我要憐憫自己的不可以,我就是要哭,就是要哭出來,才能慢慢釐清為什麼「不可以」。我不要再慣性地被社會的包袱限制,先用「我可以」來壓抑「我不可以」。
我要給自己秀秀,如果經歷創傷都不能給自己秀秀,我的身體還有淚腺嗎?
到此,若情緒能得以紓解,或許可以告一段落,但我非常建議,即使不再哭了,仍可以找專業心理諮商協助,徹底挖一挖自己。
先說諮商,它看起來像在聊天,實際上是在一個脈絡下,被專業人士工具性地分析自己。很多人會擔心諮商浪費時間,這就像要找病因一樣,需要幾次的懇談,才能把你的心打開,找到核心。創傷事件只是一個觸媒,要挖的是觸動了你的什麼?
我認為很有用,因為我我從第一次進去時大哭,到現在被諮商師譽為「博士級」的諮商者,因為我很有感觸,給我一個點,我自己就能畫出一張心裡脈絡圖,對諮商效益幫助很大。而我在挖什麼呢?以下說的是我對創傷壓力症候群最深刻的體認。
觸動的,未必是創傷事件本身。比方,我對於車禍撞擊瞬間沒有什麼記憶了,也一直沒有來到我惡夢裡,而來到我惡夢裡的,都是小時候的記憶,更專業地說是「童年負面經歷」,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已經被廣為研究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影像甚鉅。原來成長中父母師長有意或無意的「情感忽略」,也就是對你冷淡的態度,也是種負面經歷,當時我們都以為沒事,實際上烙印在你心裡。
問題是為何創傷事件(車禍)喚醒的是童年?為何作祟的竟然是所謂的「內在小孩」?我目前是這樣解讀:核心問題是你到底「怕」什麼?
讀文至此,大家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今生,你怕什麼?
我怕死!
我的車禍本身經歷的就是生死議題,這夠我怕的了!所以我剛剛說了,看到那些「到院前死亡」的字眼,我感覺自己要被「抓回去了」。我一直怕這奇蹟是有時間性的,好像電影裡那些還魂的人,只是借我一點時間,終究要還回去。我怕再次死去,所以我一直不敢閉上眼睛,所以我一直失眠。
問題來了,我怕死,可是我活了,那我怕什麼?
在更多諮商抽絲剝繭後,我發現我怕「孤獨」。今生各種挫折感裡,連結到的核心情緒往往是這個。
再次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每個人的核心都不同,我只能藉由自己的讓大家當做參考,你的核心議題跟我的未必相同,但都是我們今生最需要被挖掘的部分。
你怕什麼呢?為何怕自己來不及說再見?為何看到別人的遭遇跟著哭?連結到的那個核心情感是什麼?如果能釐清,今生會豁然開朗。
那找朋友聊天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效果完全不同,比方朋友會說「你可以的」,但你知道的,其實我不行!
我知道諮商需要花很多錢,另外比較少錢的方法是,當時我去上了各種社區大學,宗教機構等等的課程,用數千元可以連續每週一天去上某種跟心靈有關的課程,不管名稱是什麼,去聽人說,去說給人聽。我曾經在某堂課的第一堂,就突然很釋懷,因為同學們真的男女老幼都有,我就發現「原來大家都有病」。
這樣去上課的好處在於「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維持一個恆定倒垃圾的頻率很重要。把自己放去一個你哭了,沒人會訝異;你不語,也會有人問你怎麼了的環境,讓你今生正面的造化帶你去正面的地方,把心打開。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的心,第一次被打開是什麼幫助我的呢?
第一,社會的集體關心。就是我車禍後發現自己大難不死,有這麼多人幫忙救治,我展開感恩之旅後,得到更多正面回應,尤其是救過我的人,這股力量,成為我很大的動力,為了道謝,我竟有勇氣走回急診室,手術房,每當我道一次謝,一定也釋放一些壓力。所以我們持續對這些參與過的人的關心,告訴他們,謝謝你們,是有幫助的,那是「第一道光」。
第二,自己的覺察。我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我過去所有的情緒和挫折都都跟這一切有關,所以我不要逃避,這次我要徹徹底底「挖乾淨」。後來我也在這些學習中得到證實,就是童年經歷絕對不是「長大就好了」,小時候沒哭過的淚,你還是得把它哭出來,你才會重新長大;你曾委過的屈,都會在夜裡變成逆流的胃液,燒你的心。
第三,專業的諮商,以及後續一切連結本心的課程。既然心亂了,請讓專業的來。
第四,謝謝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至於創傷壓力症候群何時能治好?沒有這一天!我常說,這條路只有零和一的區別,最難就是從零跨越到一,很多人認為自己沒問題,連這「一」步都不願跨出去。而跨出去之後,其實沒有終點,要把自己釐清到什麼程度?是自己的決定。
嚴格來說,我是誰?我在哪?這問題的探索沒有終點,只有出發。
讓自己的正面造化,帶自己去一個方向,用專業方法,把自己像曬書一樣,一頁一頁,攤開來,重讀一遍。
所以消防人員號召,把捐款用作提供救難人員的心理輔導,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消防人員是英勇的,他們很可能說「不需要」,但那都是文化包袱,是怕示弱!但我們絕對要讓打了一場仗後的英雄,落淚,我們要主動提供,英雄們才會願意使用。
如果我們對那些慘不忍睹的第一現場必須馬賽克處理,不敢看那些屍首分離,我們就更知道救難人員內心多煎熬,而清空多重要!
整體來說,台灣對心理衛生還非常的缺乏,對於心理諮商還是有很多負面標籤,認為那是弱者的表現,就像我車禍後第一次掛精神科,臉書來寫了「應該不算魯蛇吧」。
我永遠記得諮商師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不管任何原因來諮商,都是為了尋求自己跟自己的平衡」。
是的,你會發現自己平衡了,世界就不銳利了。
你會生氣,都是內在自己跟自己不平衡,所以看誰都不順眼!我們為此發過多少無謂的脾氣?甚至對我們最愛的人。而為何不平衡呢?因為你壓抑了。為何壓抑?因為你以為不能釋放。
覺得「一切都在跟我作對」是非常可能冒出來的情緒,經歷創傷後,會恨,為何是我?這部分是一個引頭,不要撲滅它,把恨意抒發出來!是的,為何是你遇到?為何是我的家人遇到?為何是我去救?為何我不能拒絕?為何?
有一個特徵就是,第一時間我們都會想解釋「這是使命」、「我的工作就是這樣」,就是這句話壓抑了心裡真實的感受!誰不會怕呢?誰想看到血血肉肉?把那些情緒釋放出來吧!
越說不會的,越會!這道理很簡單,就像一位家長,越說自己不在乎孩子成績,其實抓得越緊。口是心非,是很大的心理特徵,我們要讓自己口是,心是。
你可以的,謝謝每位參與過的人,每一次,都該釋放,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的使命,釋放才能走得長久。謝謝2017曾經救過我的人,2021年曾經救過太魯閣意外的人。祝福能有股力量幫助您大哭一場,把自己交出去給生命,承認你不行的,所以你可以哭的。英雄們,請先哭為「淨」!
防逆流水管 在 愛嬰美智慧母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吸鼻器 👃育兒神器👍🏻oidire吸鼻器
寶寶感冒嘅時候,寶寶的鼻涕好像水管,按到按不住🌀
⛔用紙巾抹,抹到損曬,紅腫痛,寶寶超級排斥⛔
❤💥 #電動吸鼻器 0-6歲適用
成人還可以去黑頭、去角質一機兩用!
1,矽膠吸頭,母嬰兩用,易清洗,靜音低噪;
2,大氣負壓防逆流,拒絕殘留不倒吸;
3,三檔吸力調節,均勻舒適吸鼻;
4,集吸鼻和美膚一體,吸除黑頭,去除角質,緊緻提拉;
5,USB充電,方便快攜;
防逆流水管 在 廚房排水孔防味防逆流方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廚房排水孔防味防逆流方法- 一樓公寓,門後防火巷的污水下水道、門內排水 ... 那你在排水管排出口裝水管專用的單向防逆流閥,問題是你要去水溝那找你 ... ... <看更多>
防逆流水管 在 創彙國際- 颱風/梅雨季,在低窪地區的您,除了防水閘門 的推薦與評價
防淹水,若汙水由大門進入,防水閘門非常有效;但是,更多情況下,汙水是由排水孔溢出。 ... (不需破壞/直接安裝) 防蟑/防蟲/防蚊/防臭/防逆流/防倒灌排水孔膜片: ... <看更多>
防逆流水管 在 [挑選] 防臭防蟑落水頭選擇- 看板e-shop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挑色/挑尺寸/挑款式: 挑款式
☆個人資料簡述: 最近在家裡除蟑,已經有使用一點絕了,想說連浴室跟廚房的
排水口也加強防治。原本我是想要買開關式的不繡鋼排水蓋,
不過爬文後才發現有防臭落水頭這種東西,效果看起來也很好,
所以上網找了幾個選擇,想來請教大家意見~
★挑選需求:我家排水口內徑大約30mm,已經有先排除掉一些需要比較大內徑的選擇了
選手1號 :矽膠地漏芯
★物品連結:https://reurl.cc/D69z7E
☆猶豫不決: 選手1跟選手2是類似的東西,差別在1號的設計上有特別提到它的地漏芯
是S型排水部,可以改善像2號那種直線型排水部閉合失敗的問題。
不過這家也有人反映地漏芯套上後比較鬆,需要另外用橡皮筋加強綁緊。
選手2號 :矽膠地漏芯
★物品連結:https://reurl.cc/3LDgA8
☆猶豫不決: 設計同1號,排水部是直線型的,看起來套上排水孔後是比較穩的。
選手3號 : 阿木師 ABS/白鐵水門
★物品連結:https://reurl.cc/A8qVeE
☆猶豫不決: 這個設計好像是比較傳統式的落水頭,當水積在水門內達到一定重量,
下面閥會自然打開,不過它的回彈是用彈簧,不知道會不會用沒多久
就失去彈性?
第一次看到有這種設備,所以想問看看這幾個設計大家覺得哪個好,或是有人有使用
過的心得/其他推薦可以不吝分享,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40.1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shopping/M.1597839740.A.58E.html
※ 編輯: yoyo02 (42.75.40.101 臺灣), 08/19/2020 20:24: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