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國人眼中的法國|在法國就是要戴「貝雷帽」?! 】
我在來台灣以前,從不覺得夏天很熱。自從來到了台灣,才發現原來夏天的太陽超刺眼😂,走在台北的街頭幾乎是人手一「傘」,或是人手一「帽」,幾乎是在夏天生存的必備道具。
不過,我觀察到,台灣朋友戴的「帽子」大多屬於實用性比較高的,像是遮陽帽或是鴨舌帽。比較少人會戴法國知名的「貝雷帽」« le béret »。
在法國,人們戴帽子的「時尚性」,有時多過了「實用性」,這似乎是台法街頭景象的差異之一。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法國人超喜歡曬太陽,比起豔陽,法國人更介意秋冬時節的「寒風」,因此,法國人平常戴的帽子比較常是以「保暖」為目的,而大部分的台灣人戴帽子可能是為了「防曬」,兩者不太一樣,我猜這可能是台灣比較不流行「貝雷帽」的原因🤔
👉🏽中世紀的牧羊人發明「貝雷帽」就是為了保暖
現在的法國年輕人,可能認為「貝雷帽」很 « cliché »(很氾濫、很老梗),不過一開始,「貝雷帽」的誕生是因為法國的天氣寒冷。法國西南方的庇里牛斯山上,有一個叫做「貝恩」« Béarn » 的地區,15世紀時,有一位牧羊人,在一個寒冷的日子裡,發明了「貝雷帽」。牧羊人發現羊毛放久之後會變成「羊毛氈」,很適合用來保暖,就使用羊毛氈做成了帽子。« Le béret » 這個字也是來自貝恩語的 « berret »。
貝雷帽可以拿來遮風、擋雨、遮陽,可以保暖,也很耐用,對於牧羊人來說,配戴帽子是很重要的保護措施。
漸漸地,貝雷帽成為貝恩與貝恩鄰近的「巴斯克地區」« Le Pays basque » 兩地的傳統,而為人所知。傳統上,當地的男孩會在10歲時,已正式的形式拿到自己的第一頂貝雷帽,這代表著他們已經長大了,具有重要的社會化意義。
關於貝雷帽的起源,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故事。在傳說中,貝雷帽是「諾亞」« Noé » 發明的。諾亞為了拯救動物們不被大洪水淹沒,帶著動物們登上了「諾亞方舟」« l’arche de Noé » 。諾亞在方舟上為羊修毛,並把剪下的羊毛放在方舟底部,經過40天之後,諾亞發現羊毛變硬了,變成羊毛氈,於是羊毛開始被當作帽子的材料!
👉🏽貝雷帽的用途不只有「保暖」,開始廣泛被使用
後來,貝雷帽的「用途」慢慢地擴充,在19世紀,法國的阿爾卑斯山地部隊 « Les chasseurs alpins » 首先使用「貝雷帽」作為軍帽,之後各國軍隊都開始採用這種柔軟的帽子,取代原本硬硬方方的軍帽。現在,貝雷帽是許多國家「軍服」的一部份。如果朋友們小時候有參加過童軍的活動,可能也有戴過這種「貝雷帽」吧!
除了軍事的用途外,到了20世紀,「貝雷帽」開始成為「時尚」的要素之一,尤其是從時尚大師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開始。香奈兒出身「帽子設計師」,所製作的帽子受到法國貴婦的熱烈歡迎。她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後,曾在她的時裝秀中大推貝雷帽,從此貝雷帽紅了起來,甚至在一個大西洋外的美國,也引起了「貝雷瘋」« la bérétophilie »,這種帽子從此變成美國人的「時尚」象徵,在美國很多影視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
在香奈兒之後,許多時尚設計師也會不時使用貝雷帽作為設計題材,像是Christian Dior 2017年與2018年的時尚秀,就以貝雷帽做出了很多變化,對時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叛逆的法國人,在貝雷帽紅起來之後反而不戴了
今日,「時尚化」的貝雷帽已經成為了法國人的象徵。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風格、一種特色。不過,叛逆的法國人,致力於撇除外國人對法國的「刻板印象」——「穿著條紋裝、帶著貝雷帽、手裡捧著一條法棍」。因此,現在比較少在街頭看見年輕人帶貝雷帽,如果真的要戴,也會特別尋求特別的方式,來作為身上的一個亮點。
不曉得大家是否曾經想要使用某種時尚元素,但卻因為這種元素太氾濫,而反而不敢把它帶出門呢?
我認識的台灣朋友,很喜歡「小碎花」的元素,但常常被人家說像會聯想到「大媽」,所以她反而不願意把自己喜歡的風格穿出門。我想,這可能與法國人對「貝雷帽」的感覺有些類似吧🤷♂️
時尚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呢?歡迎朋友們分享自己喜歡的「法式」跟「台式」時尚元素給我!🤗
#杰宇的法文邂逅
#法式風格
#貝雷帽
#時尚配件
Search
阿爾比恩製作材料表 在 藏身地堡- 阿爾比恩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需要一個藏身地堡建築工具包,找工匠製作。 工具包重2,250公斤,記得不要負重。 參考配裝:(不推薦速度較慢的牛、冬熊、恐熊。) 地堡放置條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