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選舉沒用了,就不選吧!── 香港的「動員戡亂」元年】
過去一星期,香港接連遭受重鎚打擊。已在《國安法》立法前緊急解散的「學生動源」,幾個前成員夜間被警方拘捕,指控他們觸發《國安法》; 曾經策動「佔領中環」和協調民主派初選的戴耀廷教授,也接到香港大學的解聘決定;林鄭政府也在近日宣佈,要將本來在9月初的立法會大選押後一年,同時還有十多個參選人被選舉主任取消選舉資格。
每一件事對香港都是破天荒。以言入罪如果成真,沒人安全,已經不是示威暴力還是和平的問題,而是倒退到思想不同步,都可能變成「思想犯錯」(thought crime);戴耀廷是終身制教授,這個制度是在保護學者可以發言或自由研究,即使言論或思想不受主流歡迎,也不會被「多數人暴政」剝奪其學術自由。
政治清算大於一切,香港大學甚至廣義的香港,不知如何還能在國際宣稱自己有學術自由、與普世學術圈子接軌?然後選舉本質其實是香港民主陣營的鴉片,現在取消了,以純博弈的角度來看,對政權而言也可能是得不償失。一直以來的半民主選舉,其實令政府可以通過與民選議員合作,補充自己未經民選產生而不足的政治合法性(legitimacy)。在議會的共謀下,很多議員會變得保守、與民間脫節、身上的官僚屬性就慢慢增加,這就無形中增加了民主陣營的分化點。極權操作之下的民主諮詢選舉,對所有人都是誘惑。外國人頭腦簡單,往往視選舉為文明指標之一,過去二十多年,香港都被視為自由城市,因為怎說都好,有選舉。
選舉對選民當然也是誘惑。
施密特(Carl Schmitt)看不起選舉,一些受其影響的新左派威權學派,也吸收這種反選舉情結。他們總是據此大聲批判西方,認為選舉只是假授權,在興高采烈的競技場,人們以為那裡真的上演生死較量,但賽果早就在檯底下決定了,真正重大的決策骰子早已擲下。西方民主是否真的如此消極,我們不知道,但作為香港人,香港的選舉確實如此消極。
因為立法會有一半議席,都是義大利法西斯式的「業界代表」小圈子選舉。小圈子代表和民選議員混在一起,再包攬於整個治港結構,便和光同塵,人人都沾上一定合法性和罪孽。對民主改革熱切追求的團體,最終都會因為獲得體制一定程度的接納,而成為其一部份,久而久而之就順從了時間靜止、維持現狀的邏輯。立法會議員,有重重體制規條,令他們提出的立法草案基本上不可能通過,要「創制」是很難的,不過阻礙政府運作則是有可能。這半年來,公民社會就醞釀選舉勝出之後,在議會運用財政預算案否決權,令政府無法取得新一屆的財政預算,使整個體制陷入危機。而北京也馬上反應,認為這種想法是要「奪權」。
本來這個廣義制度文化政治設定,非常有效,好像會延續到永遠,它最後敵不過天然的世代交替,新一代有新想法,而且沒有負累。他們從2010年代開始衝擊這種勾結共謀的制度,一方面批判反抗政府、一方面逼迫保守的泛民主派──畢竟新一代也是選民,甚至自己會成為一支政治勢力。所以保守泛民自己也新陳代謝、內部分裂。在政治衝突越來越厲害的新常態,政治從業員也要比較像「抗爭者」,否則會跌票,不再受歡迎。
老牌民主派政黨民主黨的老牌議員黃碧雲,就在七月間舉行的民主派初選低票落選,被迫表示不再參與來屆選舉,但其同黨的新生代鄺俊宇、許智峯等,票數仍然堅挺,因為他們較多出現在抗爭現場,平時活動亦較活躍。你很難想像,在一兩年前,許智峯因為在議會裡抗爭「太激烈」而遭受黨內保守大老迫宮,差點要跪玻璃認錯的慘況;現在你做得不夠激烈,外面的選民不會放過你。
民主派選民的內涵,已經由思想信仰層面,擴散到行動層面。民主派選民的倫理,不只是信仰民主與否,而是通過抗爭和犯法的規模,在過去兩三年已經急速擴大。香港的犯罪人口很少,但犯法人口很多,如果你作為他的代表,也不像一個行動者,沒有一點 outlaw 的意味,支持者就不會買單。這個決定性、由下而上的文化影響,已經取消了選舉以往的維穩氣質。
押後選舉的表面名目,是香港疫情控制不到,新症日日破百,但其實造成這個結果的,是政府自己不封關,過去任由了二、三十萬「免檢人口」進出,說詞是全面封關「有困難」。總之,這次押後選舉,又是再一次實施「法外之法」,像早前的《禁蒙面法》,也是特首引用《緊急條例》自行擬定。基本上法庭和立法會都不能干預,香港特首擁有國家級的、超越所有機關的權力,是一個小凱撒,當然在小凱撒上面還有很多的奧古斯都。
說是押後一年,但在一年之間會發生甚麼事?可以肯定的是公民社會將進一步被襲擊和肢解。在一兩年之間兩度引用《緊急條例》,不選舉、四處抓人,這便是沒有名字的「動員戡亂時期」。香港回不去了,以前的香港可以維持門面,是北京准許,現在不行,一方面是外交政策的總路線已經改變,二是因為香港內部形勢也改變:選舉不只無法形成能與北京勾結共謀的保守民眾,反而成為激進民眾爭相顛覆的目標。在2016年,首度有提倡獨立的候選人被取消資格,事後體制內學者坦言,此舉是不能讓立法機關成為任何人「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基地。
循此思路,有關舉措,是因為判定香港選舉已經失去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政治風險飆升,所以不能讓它留著成為禍患。循此,除非香港內部外部形勢有戲劇性改變,否則對當權者來說,港英末年延續到2016年的半選舉制度,之後也難言可以「安全」,對草木皆兵的政府來說,何時都不安全,而且會越來越覺得不安全。選舉是否只會押後一年?之後邁向無限期停擺亦有可能。中國和香港對這制度有完全不一樣的前設和想法。中國認為香港以前那種狀態是特權,類似清朝皇帝給你一口通商,是特許給你的恩賜;香港人則認為自由和人權本來就是普世,以前有的,今日也應該有。所以北京想的是政治利害,而香港人則拿著《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去逐字為自己的權利辯護。
當北京無法再忍受香港人的要求和行動,神聖的「制度」和「文本」可以一夕消失;但對中原主義的北京來說,這也不是剝奪你,而是「回復原狀」,收回本來給的互市特權,這是他的主權範圍。
對於本來有半選舉去自我麻醉的香港人來說,這套儀式令人有參與感、令人有當家作主的幻想,也是一種抗爭方式。沒人會完全放棄選舉,只要儀式開放,終會有人參加。然而原來有得參加的,現在也逐出了。(溫和民主派的代表人物公民黨楊岳橋也首度被取消資格)。
在「制度停擺」的靜穆之中,佔香港大多數的溫和派、社會賢達,一直依靠文化美沙酮才勉強撐得下去的他們,望見如此,內心會起怎樣的反應和轉變,也許才是真正政治風險的所在。香港變了很多,然而更大的變故可能還在歷史的前頭等著。
限期撒兵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選舉沒用了,就不選吧!── 香港的「動員戡亂」元年】
過去一星期,香港接連遭受重鎚打擊。已在《國安法》立法前緊急解散的「學生動源」,幾個前成員夜間被警方拘捕,指控他們觸發《國安法》; 曾經策動「佔領中環」和協調民主派初選的戴耀廷教授,也接到香港大學的解聘決定;林鄭政府也在近日宣佈,要將本來在9月初的立法會大選押後一年,同時還有十多個參選人被選舉主任取消選舉資格。
每一件事對香港都是破天荒。以言入罪如果成真,沒人安全,已經不是示威暴力還是和平的問題,而是倒退到思想不同步,都可能變成「思想犯錯」(thought crime);戴耀廷是終身制教授,這個制度是在保護學者可以發言或自由研究,即使言論或思想不受主流歡迎,也不會被「多數人暴政」剝奪其學術自由。
政治清算大於一切,香港大學甚至廣義的香港,不知如何還能在國際宣稱自己有學術自由、與普世學術圈子接軌?然後選舉本質其實是香港民主陣營的鴉片,現在取消了,以純博弈的角度來看,對政權而言也可能是得不償失。一直以來的半民主選舉,其實令政府可以通過與民選議員合作,補充自己未經民選產生而不足的政治合法性(legitimacy)。在議會的共謀下,很多議員會變得保守、與民間脫節、身上的官僚屬性就慢慢增加,這就無形中增加了民主陣營的分化點。極權操作之下的民主諮詢選舉,對所有人都是誘惑。外國人頭腦簡單,往往視選舉為文明指標之一,過去二十多年,香港都被視為自由城市,因為怎說都好,有選舉。
選舉對選民當然也是誘惑。
施密特(Carl Schmitt)看不起選舉,一些受其影響的新左派威權學派,也吸收這種反選舉情結。他們總是據此大聲批判西方,認為選舉只是假授權,在興高采烈的競技場,人們以為那裡真的上演生死較量,但賽果早就在檯底下決定了,真正重大的決策骰子早已擲下。西方民主是否真的如此消極,我們不知道,但作為香港人,香港的選舉確實如此消極。
因為立法會有一半議席,都是義大利法西斯式的「業界代表」小圈子選舉。小圈子代表和民選議員混在一起,再包攬於整個治港結構,便和光同塵,人人都沾上一定合法性和罪孽。對民主改革熱切追求的團體,最終都會因為獲得體制一定程度的接納,而成為其一部份,久而久而之就順從了時間靜止、維持現狀的邏輯。立法會議員,有重重體制規條,令他們提出的立法草案基本上不可能通過,要「創制」是很難的,不過阻礙政府運作則是有可能。這半年來,公民社會就醞釀選舉勝出之後,在議會運用財政預算案否決權,令政府無法取得新一屆的財政預算,使整個體制陷入危機。而北京也馬上反應,認為這種想法是要「奪權」。
本來這個廣義制度文化政治設定,非常有效,好像會延續到永遠,它最後敵不過天然的世代交替,新一代有新想法,而且沒有負累。他們從2010年代開始衝擊這種勾結共謀的制度,一方面批判反抗政府、一方面逼迫保守的泛民主派──畢竟新一代也是選民,甚至自己會成為一支政治勢力。所以保守泛民自己也新陳代謝、內部分裂。在政治衝突越來越厲害的新常態,政治從業員也要比較像「抗爭者」,否則會跌票,不再受歡迎。
老牌民主派政黨民主黨的老牌議員黃碧雲,就在七月間舉行的民主派初選低票落選,被迫表示不再參與來屆選舉,但其同黨的新生代鄺俊宇、許智峯等,票數仍然堅挺,因為他們較多出現在抗爭現場,平時活動亦較活躍。你很難想像,在一兩年前,許智峯因為在議會裡抗爭「太激烈」而遭受黨內保守大老迫宮,差點要跪玻璃認錯的慘況;現在你做得不夠激烈,外面的選民不會放過你。
民主派選民的內涵,已經由思想信仰層面,擴散到行動層面。民主派選民的倫理,不只是信仰民主與否,而是通過抗爭和犯法的規模,在過去兩三年已經急速擴大。香港的犯罪人口很少,但犯法人口很多,如果你作為他的代表,也不像一個行動者,沒有一點 outlaw 的意味,支持者就不會買單。這個決定性、由下而上的文化影響,已經取消了選舉以往的維穩氣質。
押後選舉的表面名目,是香港疫情控制不到,新症日日破百,但其實造成這個結果的,是政府自己不封關,過去任由了二、三十萬「免檢人口」進出,說詞是全面封關「有困難」。總之,這次押後選舉,又是再一次實施「法外之法」,像早前的《禁蒙面法》,也是特首引用《緊急條例》自行擬定。基本上法庭和立法會都不能干預,香港特首擁有國家級的、超越所有機關的權力,是一個小凱撒,當然在小凱撒上面還有很多的奧古斯都。
說是押後一年,但在一年之間會發生甚麼事?可以肯定的是公民社會將進一步被襲擊和肢解。在一兩年之間兩度引用《緊急條例》,不選舉、四處抓人,這便是沒有名字的「動員戡亂時期」。香港回不去了,以前的香港可以維持門面,是北京准許,現在不行,一方面是外交政策的總路線已經改變,二是因為香港內部形勢也改變:選舉不只無法形成能與北京勾結共謀的保守民眾,反而成為激進民眾爭相顛覆的目標。在2016年,首度有提倡獨立的候選人被取消資格,事後體制內學者坦言,此舉是不能讓立法機關成為任何人「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基地。
循此思路,有關舉措,是因為判定香港選舉已經失去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政治風險飆升,所以不能讓它留著成為禍患。循此,除非香港內部外部形勢有戲劇性改變,否則對當權者來說,港英末年延續到2016年的半選舉制度,之後也難言可以「安全」,對草木皆兵的政府來說,何時都不安全,而且會越來越覺得不安全。選舉是否只會押後一年?之後邁向無限期停擺亦有可能。中國和香港對這制度有完全不一樣的前設和想法。中國認為香港以前那種狀態是特權,類似清朝皇帝給你一口通商,是特許給你的恩賜;香港人則認為自由和人權本來就是普世,以前有的,今日也應該有。所以北京想的是政治利害,而香港人則拿著《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去逐字為自己的權利辯護。
當北京無法再忍受香港人的要求和行動,神聖的「制度」和「文本」可以一夕消失;但對中原主義的北京來說,這也不是剝奪你,而是「回復原狀」,收回本來給的互市特權,這是他的主權範圍。
對於本來有半選舉去自我麻醉的香港人來說,這套儀式令人有參與感、令人有當家作主的幻想,也是一種抗爭方式。沒人會完全放棄選舉,只要儀式開放,終會有人參加。然而原來有得參加的,現在也逐出了。(溫和民主派的代表人物公民黨楊岳橋也首度被取消資格)。
在「制度停擺」的靜穆之中,佔香港大多數的溫和派、社會賢達,一直依靠文化美沙酮才勉強撐得下去的他們,望見如此,內心會起怎樣的反應和轉變,也許才是真正政治風險的所在。香港變了很多,然而更大的變故可能還在歷史的前頭等著。
限期撒兵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政治時間的停滯到加速 — 香港最後一個維穩機制被外力打碎了】
近日很多個人宣佈退出江湖、年輕人組織紛紛解散,一個妥協轉進的時代即將來臨。上世紀以來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也是香港人接受「必須回歸」此現實之後的轉進:支持回歸,但要民主,同樣是自我保存的策略,無所謂對或不對。「爭取普選」在 97 之後很多年,都是人畜無害的政治正確公因數,因為有一國兩制,而有一國兩制,是當初因為有「台灣問題」。
本來台灣也是一黨專政,然而經過多年黨外鬥爭,之後竟然實現了全面民主。因此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已經尾大不掉,無法用一國兩制來解決。1996 年台灣第一次進行總統選舉,中國氣得威脅發射飛彈,李登輝說不怕繼續搞,結果是台灣順利民主化,也正是那個 1996 年,中國對香港的安排,已經種下不能持續的種子。有真正民主了,又怎會屈就。1996 年「台灣問題」落地生根,香港特殊安排那「垂範台灣」的面,就已經報廢。特殊安排後來只是因為功利理由,中國需要借助香港改革開放,但大政治(兩岸問題)的基礎已經消失,因此特殊安排改變,事後看來便是無可避免。近年台灣與美國關係升溫不已,台灣對中國來說近乎一去不返,香港的示範單位作用,更是降到零。這大格局轉變,決定了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態度。
台灣最後爭到,當然有島內海外人民不斷抗爭犧牲,但美國因素還是顯然易見。二戰後美國對台灣,就好像扶植拉丁美洲或中東的親美獨裁政權一樣,不在乎普世價值,只要符合冷戰堵共利益即可。只要你不動搖大格局,就封這個地方給你做山寨王。國民黨逃到台灣之後,就開始似乎會持續到永久的戒嚴狀態。轉變的根源是:美國為反蘇總路線,拋棄中華民國,拉攏中共加入「世界集團」。因此美國的東亞重心,就遷移到中國大陸本部,台灣的重要性就下降,說難聽點是被拋棄,今日島內的疑美路線,也是得力於當年被逐出聯合國的創傷經歷。既然台灣已經不是冷戰最前線,就可以談民主和人權了,這便是因禍得福,修成正果。
蔣經國的日記有一處說,美國同情島內叛亂份子,逼迫他這個大總統,欺人太甚云云。看似是戒嚴後期發生的一連串迫害暗殺事件令美國態度改變,其實美國態度改變的空間,在決定跟中國大陸合作的那時已經開展。因此台灣可以民主,因為台灣已經不是至關利害,美國的祝福不再由國民黨獨得。香港為甚麼不能民主,為甚麼大致有一半以上民意支持民主,都會如此困難,就因為香港大概等於冷戰前期的台灣和日本,日本的卡拉 OK 政治,也是形式主義,只要不動島鏈,美國不會對民主主義太認真。
2010 年民主黨的政改方案,雖然民間批判,但獲得美國領事祝福,那是中美仍然友好的年代,而香港不能馬上民主,肯定也是兩國共識,雙方都在那個狀態的香港得到大量好處。循此歷史生態預測,中國和世界體系又合到競到分,香港對中國將變得更重要,因此不可能許可哪怕是溫和的民主改革,而是會進入永久戒嚴。除非香港戰亂打到好像敘利亞阿富汗,無利可圖,那時就由得你們民主了;對美國來說,中國在香港問題有「先手」優勢,既然中國也敢於交火,美國的做法就是將香港降格,用人權、民主和經濟金融層面切入,將動蕩香港打造成中國的放血口。
香港對美國而言,由圖利之地,漸次變成進攻入口。因此美國支持香港抗爭了,支持民主和人權,也敢於向中國嗆聲。現在美國不再反對香港民主,但路上還有中國這個阻礙,而中國越來越需要香港,就可以預測體制內民主改革,不可能重覆台灣的情況,雖然香港今後的民間政治和人權狀況,則肯定是類似台灣戒嚴模式。
因此,「爭取民主」的口號在香港越來越 irrelevant。在美國角色改變、中國心態改變的情況下,香港以前所憑藉的東西,像公民社會、法治、民主自由……以前的觀念,都會無限期停擺消逝。以上這些文明概念,是正常地區的概念,而香港在 2020 年之後,就會成為非正常地區和持續衝突區。她甚至不可能當一個「普通中國城市」,因為香港掌握了太多金融安全命脈,中國不開放金融是為了金融穩定,而使用香港為現成門戶,那怎麼可能讓香港放任自流,因此香港將不斷在爭奪和控制之間流轉。
親北中人說國安法是二次回歸,然而有二次就有三次、就有四次,因為香港太重要,所以要不斷回歸,永恆回歸。緊急狀態不是一次了結,而是不斷進行。香港會比一般中國地區更加嚴格。所以最終香港也是特殊地區,有特殊待遇,卻不是我們期待的那樣子,中國和世界體系不斷磨擦,香港就越來越特殊,特殊之地就是 meant to be 不會真正回歸或真正民主。
香港人不被大政治祝福,但又是這種磨練,賦予他們港英時代沒有的歷史和未來意識。「要將這個群體的血肉和精神存續下去」,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志業。這種精神將吹散過去裝飾香港的乾花。他們或因避禍而閉嘴,但不再相信體制會提供無條件的言論自由,只要事涉國家安全,就沒人是永遠安全,共同的恐懼只會產生更大的共同感;他們或因不輕易犧牲而不再違法抗爭,但他們同樣失去了對法律的迷信;還會有人選舉,卻不會有人再相信選舉救港……這些質的改變,是由無數巧合和多方博弈才製造到出來的社會工程,社會賢達失陷了。不管是世界、中國還是香港人自身,三方通過無數博弈,摧毀了綁綑香港自身的時間繭。那個繭是靜止的時間,一切都不變,正如過渡期安排,精神就是是凍結香港 97 前的狀態,具體呈現就是以前的社會菁英。
時間繭大概到曾蔭權掌權年代告終,之後繭破了,時間就加速,中國希望在新局面介定自己的新常態,然而對於其他棋手來說,繭外的空間還是比繭內大得多。香港的重要性,是資源詛咒,一方面令香港不容易出現大規模殺人,但也令掌握權力的人永遠不想放手,但終究香港人還是被捲進了世界時間,不再是過去那種孤立於中西之外的時間停止狀態。各種新思想將會在破局之後,不受前 97 超穩定結構的管轄,不斷爆發出來。而香港真正有效的維穩基制,是前 97 的超穩定結構,後來著陸的中國有硬實力,但從往積看來,維穩往往不如前者有效。
有人覺得 2019 年確立了香港人的具體內容,然而運動第一期大概已經終結。舊殖結構被摧毀之後,過去的民主爭取路徑、法治迷信、專業敬拜、政治光譜定見,都會成為 Nostalgia,香港人的可能性將更加無限。即使現時,你業已發現民主派、本土派、勇武抗爭等等,已無法準確形容市面的產物(雖然「民主回歸派」、「鄧小平擁護者」之類大概仍能描述李柱銘,畢竟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之後就更加難以控制。中國在港大動作,也是險棋,今後會引來甚麼反作用力,亦未可知。
魯迅說,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凱撒所說,the die is cast,時間開始流動,不要回頭,要向前看。只要香港人繼續生存,藉時間流動之便,能夠變出甚麼,沒人知道,但肯定會比過去 30 年充實。過去香港人不需要跟時間和政治短兵相接,既可以政治冷感,也可以一本通書讀到老,但現在我們要不斷改變,將香港建造得更加堅韌。2014 年以來一輪一輪衝突,有很多人入獄、死傷、失蹤、流亡,而將香港背在肩上活下去,傳下去,就成為仍然活著行走的香港人的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