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強烈認為 神經病除罪化的制度可以免除!不管是不是神經病,誰做誰就該負責。
正常人仿效神經病企圖逃罪,精神病沒關好繼續犯罪傷害,到底為什麼一般人要承受這樣隱藏的風險危機🔥
千萬不要說我無法感同身受,我不是病患本人,也不是病患家屬,怎能說得如此輕鬆?
如果我是神經病無法判斷任何自己傷害別人的行徑正確與否,拜託就地正法我!!我才有機會下輩子當個正常人。
即便是我的孩子也一樣。
如若有緣,下輩子我還會是你的母親。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摸摸冏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建議您通過以下平台聆聽 Apple Podcast: http://bit.ly/kpcApple Spotify: https://bit.ly/kpcSpotify SoundOn: https://bit.ly/kpcSoundon...
除 罪 化 前科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遺憾了然後呢?遲不修法的《精神衛生法》,什麼時候才能補破洞?
這幾天屏東發生了一件震驚社會的矚目案件,一名具有傷害前科的男子在超商攻擊店員,造成了年僅 30 歲的店員受到嚴重傷害,根據報導指出,該名男子患有精神疾病,目前已經啟動強制就醫程序。
此時此刻,我最關心的是被害人以及家屬們,是否得到足夠的支持與協助,度過這一段難熬的時間?
被害人雙眼受創,往後恐怕仍要面對諸多困境,而且,頓時失去了工作與經濟收入,接踵而來的,是手術及照顧的龐大費用,然而犯罪被害人補償金的審議平均長達半年之久,這段期間他們的經濟支持是否足夠?
除了身心的重創,接下來被害人即將面對的是漫漫的司法過程,這些他們所面臨的不幸困境,我們的國家除了事發當下的慰問及遺憾之外,後續必須要提供更多的保護與支持。
類似的案件在這幾年間不斷上演,然而,每當發生精神危機事件時,除了遺憾、憤怒,社會大眾更想知道的,是我們的政府和社會還能做些什麼,來避免這樣的悲劇一再重演?
此次屏東傷人案的行為人其實已有長期就醫的記錄,但是卻反覆地往返於「病房」與「家門」之間,在社區中沒有足夠的支持機構與網絡,能夠成為病人在社區中生活的支點。
這也再次凸顯了我們一再強調在社會安全網中的嚴重問題,除了醫院與返家之外,中間的轉銜機制、甚至是離院前的評估,都相當缺乏。
理想的社區服務,重視的是病人、照顧者與家庭的整體生活。藥物與住院能協助穩定疾病,離開醫院之後,則需要有社區精神復健機構、到宅深度服務、社區據點型服務、居住服務、家屬支持服務、同儕支持服務、危機支持服務、支持性與庇護性就業等服務等來承接。這些服務在國內外,其實都有具成效的經驗,但是,仍極度缺乏中央政府在政策與經費上的支持。
目前所謂的中央所提出的強化社會安全網政策,事實上也只是一再地將壓力下放給第一線的社工人員,導致資源及人力上嚴重的分配不均,也凸顯了政府長年以來不夠重視心理衛生政策的問題。
去年,在我們所舉辦的《精神衛生法》的修法公聽會中,第一線醫療人員表達實務上所面臨的困境,是面對病人的醫療自主權、家屬的束手無策、以及民眾對社會安全的關注,精神醫療從業人員夾在其中,往往進退兩難。
甚至在協助強制住院治療的業務時,因涉及病人人身自由的拘束,後續陷入訴訟糾紛的處境。因此,無論是強制住院、強制社區治療或其他替代處遇的審酌與決定,我們認為都應由司法單位為第三方裁定,衡平「病人自主」、「醫療需求」、與「社會安全」的重大爭議。
還記得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先前在就職演說提及:「精神疾病、藥癮與家庭暴力等問題,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政府的事。當家庭無法妥善照顧這些患者時,政府就有責任介入協助」。
然而現實是,目前積極介入的狀況恐怕仍遠遠不足,亦或是方向錯誤,長年缺乏完善的心理衛生機制,導致危機因應與處理機制仍然相當不足,精神疾病病人與家庭照顧者,需要的社區支持服務,更是付之闕如。
進入立法院後,針對精神衛生相關的議題,我們質詢了無數次,也積極地提出政策方向、召開多場公聽會及記者會,更在全國各地以及校園內進行倡議以及對話。終於在去年底,我們整合了各界的意見提出《精神衛生法》全案修法版本。
但,讓人不解的是,已經多年未修的《精神衛生法》,早已不那麼符合現今的社會情勢,行政院卻遲遲不肯提出相對應的版本,更別說在委員會有任何排審、修法的跡象。
修法只是補起社會安全網的其中一個環節,但如果連這個環節都不肯做,要如何讓民眾相信政府的決心?
取而代之,卻是在每當類似的事件發生時,只能看到行政官員出面表達遺憾、抱歉、會努力。
一次次的事件,往往是社會中出現了許多漏洞之後造成的結果,我希望我們的政府除了遺憾之外,能給予社會大眾更實質的具體改進措施,才有可能避免下一個悲劇發生。
除 罪 化 前科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期的 #迷誠品專欄,著眼的議題應該可以說是創作者們嘗試去打破的隔閡,存在於各個群體之中。世界上出現過無數令人髮指的社會案件,寫成看似公正客觀的報導文字與新聞畫面時,尤其顯得驚世駭俗,但往往在深入了解前因後果,甚至是時代背景之後,反而會萌生一股感同身受,讓許多看似天理難容的行為,變為一曲情有可原的生命悲歌。那才是真相,真相不是毫無溫度的監視器畫面,真相還必須將人的感受、情緒、記憶化為故事,那才是屬於身為一個人、而非機器的情感真相。
⠀⠀⠀⠀⠀
因而,這一次選了五部圍繞於此的電影,假使以駭人聽聞的程度循序漸進來區分,談論的依序為 2018 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2002 年李滄東的《#綠洲》、2020 年柯貞年的《#無聲》、1976 年大島渚的《#感官世界》,以及,1991 年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從《小偷家族》來看,追根究柢,家的本質究竟為何?有生育能力就等於具備為如父母的資格嗎?是枝裕和將這個無解的問題拋給觀眾,畢竟,任何事物都可以竊取,除了羈絆,那也並非因血緣而與生俱來。而唯有真實的情感,才足以於道德標準反覆擺盪之際,撼動觀眾們根深柢固的價值觀。
⠀⠀⠀⠀⠀
《綠洲》而言,雖無同情,卻有憐惜,李滄東亦選擇透過魔幻手法,在與大象、印度女子與孩童共舞的想望裡,將真實帶到觀眾眼前,注入了美和自由的力道,那是形體難以禁錮的人間至善。因此,在體制之外,有沒有可能真相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故事?有沒有可能,世間確實存在千百種愛情?當我們的社會一廂情願簡化問題時,再也不會有人能理解,那名瘋子為何千辛萬苦逃出看守所,只為鋸掉路旁某棵不起眼的枯樹。
⠀⠀⠀⠀⠀
《無聲》最終傳遞出,探究真相,並不是只為讓壞人罪有應得,而是拒絕目睹悲劇持續在其他孩子、下一代、下下代身上重演,偏偏那有如地獄之中的惡性循環,無法單憑司法懲戒、輿論撻伐逼出代罪羔羊。若想解決問題,第一步得先承認問題存在;若想面對癥結,則須培養長遠而宏觀的視野,勇於溫柔追問,勇於承擔責任。痛也是癒合必經的過程,這才應是人們關注社會問題的真正目的。
⠀⠀⠀⠀⠀
大島渚鏡頭下的男女主角,透露著一種病態的情慾和對死亡的迷戀,雖然整部電影涵蓋無數性愛場景,但如此畫面既不香豔,亦不煽情,卻可以為此廢寢忘食、醉生夢死,無法填補的慾望成為兩人世界中最自然的一部分。有時候那無關乎道德,更難以抽身,在愛情與毀滅之際,人們方能領悟,死亡才是永恆的高潮。《感官世界》的結局大膽挑戰了觀眾的底線,為世不容的瘋狂,是戰時肅殺氛圍多一點,還是感官放大到極限的愛多了一點?大島渚真正從藝術價值潛入心境的更深一層,以奇觀面對人性與時代勾勒出的各種輪廓。
⠀⠀⠀⠀⠀
放在最末的,是時隔三十年仍恆久不墜的經典之作,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生活,同時嘗試重新定位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凶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原本只是小成本的製作,關於一對少男少女的青春愛情故事,以悲劇收場,最後卻越寫越大,越寫越完整,最後的成品散發出一股史詩氣勢。純真的失落,道德界線的崩壞,是楊德昌不停透過電影探討的核心,他正是親自走過 1960 的最後一代,始終著迷於這個時空背景,台灣處於白色恐怖時期,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社會極端不自由,以精準嚴謹的歷史態度傳遞了彼時人們的生活與心理狀態。
⠀⠀⠀⠀⠀
⠀⠀⠀⠀⠀
「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夢想,一個嚮往,
一種對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存在的信心、期待、依據。」
⠀⠀⠀⠀⠀
—— 楊德昌
⠀⠀⠀⠀⠀
⠀⠀⠀⠀⠀
⠀⠀⠀⠀⠀
▍完整全文:
▍無法被定義的人性面貌:電影裡的情感真相
https://pse.is/3nyyqd
⠀⠀⠀⠀⠀
▍上月回顧: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城市電影推薦
https://pse.is/3l2kc5
除 罪 化 前科 在 摸摸冏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建議您通過以下平台聆聽
Apple Podcast: http://bit.ly/kpcApple
Spotify: https://bit.ly/kpcSpotify
SoundOn: https://bit.ly/kpcSoundon
除 罪 化 前科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關鍵供應商接連封殺 華為致命傷在何處?(00:43)
✭【 動眼看熱鬧 】擬廢除體罰孩童法規 南韓社會掀反彈聲浪(09:10)
✭【 世界都在看 】AI語音助理多用女聲 真相背後藏性別偏見(14:53)
✭【 漏網東西軍 】判決逆轉要求活下去 法國再掀安樂死論戰(20:10)
這個星期對華為來講,應該是很痛苦的一周。
美國川普政府的的杯葛行動一波又一波。谷歌杯葛讓華為在軟體上競爭力大挫,沒有了作業系統,就算還能動,也沒有靈魂;做晶片的英商安謀跟著響應華為禁令,打擊更嚴重,一方面是被美商杯葛,原本期盼歐洲廠商補上空缺的願望看起來要落空了;另一方面,沒有了晶片,華為的機器是連心臟都沒了。
這就是中國前科技部長徐冠華說的:「中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
他什麼時候說的?二十年前說的。
就在去年,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也說了類似的話。
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跟晶片業是中國科技業的罩門,英文來說就是Achilles’ heel。Achilles是希臘神話裡的無敵鐵金剛,唯獨腳踝是他的弱點,本來沒人知道,於是所向無敵。但在特洛伊一戰,特洛伊的保護神阿波羅,把這個秘密偷偷告訴特洛伊王子Paris,Achilles因為被射中腳踝,才死在這次戰役裡。
Achilles的腳踝是生來如此,無法修正,只能希望敵人不知道。但中國科技業早在二十年前就看到自己的Achilles’ heel在哪裡,而且不是只有中國看到,是全世界都知道,但為什麼中國就是矯正不過來?
在去年的中興事件發生之後,中國業界反省的聲音很多,這集的琪斐大放送,我做了些整理。越看越覺得,中國科技界的問題,不在科技而在文化。
任何產業都會有起有落,美國矽谷為什麼在「落」之後,還是能再「起」?很多人都指出這跟矽谷擁抱失敗,在失敗中求取教訓的文化息息相關。但能在失敗中求取教訓的第一步,就是要能正視自己的問題,要能容忍點出錯誤的聲音,在如今的中國,做得到嗎?
這次要真如川普所願,美中兩國打起科技冷戰,中國是不是真的靠已之力,能把自己的Achilles’ heel 鍛鍊到金剛不壞,我非常非常好奇。
本周動眼神經選的是南韓將廢除允許父母體罰孩子的法規,體罰真的不好嗎?我可是從小被打到大的耶!
張嘉玲選的是為什麼大部分的AI語音助理都是女生?這之中存在性別歧視嗎?嘉玲把我寫的好像自戀狂。
📌 回顧過往集數 📌
EP33《郭台銘當總統人民有福? 全球麻疹疫情大爆發 一帶一路如何吸引瑞士? 美國男同志市長參選總統》https://reurl.cc/berkM
EP34《民主黨總統初選大爆炸 全球高齡駕駛事故頻傳 樂高葬禮主題積木惹議 香港佔中九子全判有罪》https://reurl.cc/kvNgr
EP35《蔡明亮暢談電影大小事 長頸鹿竟也要絕種!? 安全與人權如何決擇 三個女人拷問蔡明亮》https://reurl.cc/8OqXX
P36《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 土耳其重選伊斯坦堡市長 中國廁所革命有效嗎? 》https://reurl.cc/NL2KQ
P37《華為被禁能靠自己? 台灣同婚帶動粉紅經濟 單身女兒最孝順? 英國分手擂台鬧出人命 》https://reurl.cc/2VRl4
除 罪 化 前科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針對強化監督淘汰不適任法官之《法官法》草案,到底還要拖延多久才送來?
2.針對一般酒駕法定刑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地方法院實際量刑上有近98%被告皆判「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平均刑期僅3個月且絕大多數得易科罰金。
3.針對酒駕致死,2013年將法定刑提高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根據地方法院統計數字,有近五成的案件皆判處「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平均刑期僅3年,法院實際判刑符合當初立法意旨嗎?
4. 近十年酒駕累犯比例年年高升,2018年酒駕案件確定有罪者56,167件,其中有25,967件有酒駕前科,比例高達46.23%。更離譜的是,實務上法院對於酒駕累犯,也多為判數月並得易科罰金。
5. 刑法規定的保安處分(戒除酒癮)形同虛設,以2018年為例,地方法院宣告禁戒處分人數僅35名。而駁回禁戒處分之裁判,理由幾乎全為照抄的例稿。
6. 實務上甚至出現「以保護管束代替禁戒處分」判決,完全不必接受醫療戒治,只需定期至地檢署向觀護人報到,到底有何意義?
附註:
2019-2-24 酒駕累犯比例節節高升
https://ppt.cc/fpwFwx
2019-2-22「悲劇不該繼續發生 酒駕防制應立即檢討」公聽會影片
https://ppt.cc/fcDnFx
2019-2-22「悲劇不該繼續發生 酒駕防制應立即檢討」公聽會圖表
https://ppt.cc/f1aT5x
2019-2-19 基本實證:酒駕致死的地院判決刑度
https://ppt.cc/feaFtx
2019-2-15 酒駕戒治
https://ppt.cc/fPYL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