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打場面寫的這麼仔細,就會因掛一漏百而構成另一個影響 : 內容趨空洞。
整部小說的前一半,即是第一回到第十一回(全部二十回)的二十幾萬篇幅,基本上可以說是"搶救文泰來大兵",大致劇情也就是文泰來被清兵抓去,紅花會舵主陳家洛跟十幾個武功卓絕、文韜武略在江湖無雙的兄弟們幾次想方設法的救.............然後救不出來。
後半部救出文泰來了,劇情就落在 乾隆身世之謎,陳家洛希望以此讓乾隆迷途知返,然後自己去新疆遇到美女--香香公主,相知相愛然後替他們跟清兵打仗,最後香香公主被乾隆奪去,接著公主自殺雙方一場大戰............就沒了。
#51萬字就講了這些。
顯而易見的就是,因為很多武功場面講得非常仔細,壓縮了劇情;或者可以反向來看,其實劇情(相對後來非常有名的幾部)很簡單,但填充了大量過於仔細的武打場面,所以把可能20幾萬字能交代完的故事,撐充到51萬字。
讀起來自然會讓人很難著迷深入,無法樂在其中了。
(而且金庸小說,有好幾部都把 吸引眾人你爭我奪的根本設定為一個"天大寶藏",大家為了寶藏爭奪很正常,但飛狐系列、連城訣裡面都認為 得到一大筆錢就能驅逐滿清韃子,然後建立漢人帝國的這個想法,我認為還是草率了。
雖然建國需要基金(不信的去問陳水扁),但只有錢就能推翻一個立國快一百年的大國,然後成就另一個國家的大業嗎?
差遠了,那是要人、要糧、要組織、要支持度,還要運氣的事情,而且那筆錢能有多少? 能用多久? 只能說,單純的事情講起來比較簡單,所以閱讀時還是不要想得太複雜會比較入戲。)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能體會我弟說的"很難看"的原因所在;這可能也是我到現在,遇過很多同樣也喜歡金庸的人,卻從沒聽說過誰自稱喜歡《書劍恩仇錄》這部書的原因了。
#真的很難讓人喜歡。
-----------------
但我們做人要公平一點,也該了解一下當時的背景。
首先,這是金庸先生第一部長篇連載小說,很多地方也不會這麼圓滑、角色也不會這麼豐滿、劇情也不會那麼複雜;拿後面作品來批評前面,自然不甚公允;要是我第一部就是《書劍恩仇錄》,然後一路看下來,我想一定會有倒吃甘蔗的感覺。
另外,寫得很仔細(到妨礙流暢性)也是一個原罪。
畢竟,金庸寫小說的背景發生在1954年,吳氏太極拳第二代嫡系傳人-吳公儀與白鶴派-陳克夫在澳門擺擂台比武之後。
這場比賽雖然雙方打了一場王八拳,鬧的不勝不負不和的結果,但卻引發大家對武俠武功的幻想,所以之後金庸與梁羽生便拉開了武俠小說世界大戰的報紙連載序幕(金庸是《書劍恩仇錄》,梁羽生是《龍虎鬥京華》)
在那樣資訊貧乏的環境裡,在這麼幻想滿點的情況下,而且當年香港普遍習武或是看醒獅表演風氣盛,自然寫得越是像樣、越有武俠風采,寫者跟讀者越能感到滿足。
《書劍恩仇錄》作為這樣的時代產物與金庸的第一本連載小說,這樣的結果真的無可厚其非。
-------------------
而寫的仔細,也並非是亂寫。
金庸雖然自稱自己全然不懂武術,但對武術倒也不是真的全無所知。
例如,他自己說他自己是受到民國時期武俠小說跟說書的影響才有這麼多元素創作,但卻也聽說過金庸本身習練過太極拳,而且正是剛剛提到的"吳氏太極拳"。
1980年,吳氏太極拳第三代嫡系傳人-吳公藻整理了先人傳授跟自己的經驗,編成了《吳家太極拳》一書,並且得金庸為其書作跋;金庸在跋文中用了不到700字,講述了他對太極拳的精要與理解。
從那篇文章看來,我認為金庸對太極拳不是只有幻想,而是有一定認識與實踐的;另外從其小說中好幾次提到的太極拳使用情節(《書劍恩仇錄》的趙半山、《倚天屠龍記》的張三豐&張無忌、《飛狐外傳》的何思豪),其實就其描述場景來看,使用方式與時機也是大致正確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金庸甚至可能練過,並以其養生;才有辦法在小說中寫出正確的用法,才能在現實生活中為太極拳譜作跋。
但我憑甚麼這樣猜?
我想可以援引另一部小說《飛狐外傳》來作證明。在第四章〈 鐵廳烈火〉裡金庸描述了太極門高手--趙半山(就是《書劍恩仇錄》裡面的那位太極拳+暗器高手)趁著與太極門孽徒陳禹對打的當下,出言點撥在旁觀看的小胡斐,其嘴裡講的「亂環訣」、「陰陽訣」與各種示範,確實是太極拳練習與使用的心得跟要義。
再加上兩人後來的交戰敘述(已經沒有《書劍恩仇錄》裡的那麼繁瑣)兩人使用的招式與背景,確實是正確的理解與對拆,可以知道這不是金庸老先生的幻想空想;而提到用招發勁均需"冷、急、快、脆",更顯示他對太極拳的理解已經很深,才能讓拳理這麼深入淺出(有些理論歸結,甚至聽得我醍醐灌頂,身上寒毛直豎)
由於這些敘述,不是抄來的,必定只能是自己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講述;而且這些招式的應對拆解,必須真的知道怎麼練、怎麼施展,才能組合的出來。
所以要說他不懂武術,全憑幻想,我想是絕對不可能的;是不是高手不好說,但他肯定深深浸淫過。
-----------------
總之,《書劍恩仇錄》這部小說,雖然不能跟金庸其他作品相提並論,但也海放了很多其他人的武俠小說;況且,這還是金庸一個很具代表性的作品。
至於我推不推?
只能說,要看這部小說必須有很大的覺悟。裡面還是有很多胡攪蠻纏的人,跟個性頑固到不通人情、莫名其妙到智商可能有問題的人物設定(讓我一度以為我在看古龍的《絕代雙驕》),讓劇情很多都是基於簡單低級的誤會下開展的。(不信去看看 鐵膽莊的那場亂鬥,跨幅還很大.........也是視聽時的一個圓寂點)
沒有愛,或是命不夠長,真的還看不完
------------------
那看電視劇呢?
youtube上能找到2002年中視拍攝的版本,主角是趙文卓,實在是英姿颯爽,但是人物對白劇情低能到我看了兩三集就很難支持下去了,但選角跟卡司還是一時之選的。
另外也能找到2008年中國拍攝的版本,裡面的主角喬振宇我不熟悉,但鄭少秋扮乾隆卻早就是個專業戶了,那深入人心的定裝與英氣,就算他躺在那裏扮死去的乾隆,我還是覺得沒人可以取代。
但我還沒看完,無法告訴你們好壞;但能肯定的是,《書劍恩仇錄》這部小說在原著上劇情不豐滿,所以電視劇如果要把集數拍個四五十集,劇本上勢必要大大改動跟撐充,所以大家就會面對偏離原著很多的幻想情節,除非他們忠於原著的重現武學(肯定沒人看懂),或是忠於原著的讓它繼續空洞下去..............
但換個角度想想,反正小說劇情不豐滿,電視劇如果能改成大家能接受的版本,看得高興其實也未嘗不是好事。
想想甄子丹的《葉問》吧,拍了四集亂七八糟的,打日本人、英國人、美國人,到處征服異邦人,差點沒打出地球征服外星人,最後只有主角的名字跟葉問有關(葉問除了葉準之外,其實還有葉正、葉少華兩子,也不只一個老婆),大家還不是看得很爽?
總之,希望大家能享受其中囉
(PS : 這篇寫到現在也"不過"四千字左右,其中講了多少東西? 你再想想陸菲青跟人家打架打了5548字,叫人看了聽了有多難熬了)
.
.
.
#寫完了耶
#有沒有看過連續劇跟小說的人可以分享一下差異?
#我也很多話題想跟大家聊
#但是為五斗米折腰後真的只想睡覺然後工作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陳家洛武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金庸的14部成名小說,每部小說開頭第一個字連起來便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當然,這是比較廣為人知的幾部,卻難免有湊數的嫌疑。因為,另外有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不在其中,有人認為是其篇幅很短,無法湊數,但《白馬嘯西風》跟《鴛鴦刀》也同樣很短,所以常常在出版時跟其它小說結集成一部(我買的版本中,此二部一起收錄在《雪山飛狐》一書之中,就當作是買那部小說的贈品吧XD)
從字數看來,《雪山飛狐》13萬字,在所有小說中已經算短了,而《鴛鴦刀》不過3萬字,相較《越女劍》(1.6萬字)也沒勝出多少,白、鴛兩書卻居然也並列"書首詩"中,所以才讓我有了"湊數"的感覺。
------------------
而比較有名的作品,我大多在國高中時看完,起源是我的大哥,他在國小國中之初開始看金庸小說,或買或租下,我也跟著看了不少。(事實上,我兒時看過不少書,都是跟著他看完的)
當時金庸改編的武俠劇相當興盛,兩相參照下也別有一番趣味;到了高中,基本上把所有小說都順過一兩次,唯獨就是《書劍恩仇錄》沒看過。
何解?
這部劇被改編的算是少,我想原因是因為劇情不夠豐滿(後面會說到這部分),大家對它的認識可能大多來自於其他電影改編(會出現紅花會、陳家洛、奔雷手文泰來)
另一方面,我那個同樣也是看完整套小說的弟弟曾經對我說過,他曾經兩度嘗試看完《書劍恩仇錄》的小說,都功敗垂成了,原因是"太難看了"。
"難看"是一個很主觀的詞,可能說的是"很艱深"(difficult)或是"很糟糕"(bad ),或是整體覺得"很爛"(Sucks,但我弟弟是個很溫和的人,不至於說這種話)
當下我心中一凜,既然我這麼有耐心的弟弟都在兩次挑戰後給出這種評語,那我還是先不要去碰好了;畢竟我的書多到念不完,最喜歡的金庸小說還想多看幾次,實在沒必要去挑不好啃的書來折磨自己。
#但是事實在一兩個月前有所轉變
---------------------
之前有提過,疫情開始後,市場裡面的生意受到了影響,三級警戒後更是完全沒有路人會經過,所以在轉型之初生意自然清淡很多;但我其實是一個很喜歡自己獨處工作的人。
這種沒有客人需要招呼的情況下,我很喜歡戴上耳機一個人備貨做餐,而老是聽音樂也是很膩;所以我開始上網找有聲書,讓自己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專心聽書。
這一兩個月來,我也"聽"完了好幾本書(《人類簡史》、《人性的弱點》、《連城訣》、《福爾摩斯》(前兩部)、《雪山飛狐》、《盜墓筆記》(整套),還有今天要說的《書劍恩仇錄》)
想到自己既沒有耽誤工作,也沒有放下讀書,時不時還是很得意。
那既然有人唸書給我聽,我只要專心聽,然後專心工作就好,我便興起了一念頭---挑戰一下《書劍恩仇錄》好了;但在聽完之後,我才開始理解為何我弟會兩次看不下去,並且給出"很難看"的評語了。
這本書字數是51萬字左右,以金庸小說的篇幅來說算是中等而已,字數大約是那些著名經典小說的一半而已,但其中的寫法卻叫我很難忍受;其"難看"之處就在於"冗長無聊"。
要不是我用聽的,可以在無趣的地方轉移注意力做其它事(煮菜、切菜、騎車之類),最後才能聽完。要叫我用看的,我大概也是看完第一集就丟著不看了,然後心疼著下一集的買書錢(遠流出版是上下兩冊)。
那冗長之處是甚麼?
在武功細節處太過描寫仔細,舉例來說。
小說最一開始敘述隱姓埋名的大俠陸菲青覺得自己身份暴露,要離開學生李可秀家裡,但在晚上離開之際遇到了來尋仇的往年仇家,他將這幾個人引到郊外,隨即與三人發生一場惡鬥。
從開打到打死三人,查良鏞先生洋洋灑灑花了5548個字來描述。這是一個甚麼概念呢?
《雪山飛狐》這部小說也不過才13萬字,整部《鴛鴦刀》也才3萬4000字,而短篇小說《越女劍》整部也不過1.6萬字,而陸菲青打倒這三人竟花了5548字.................
雖然我是一邊清理廚房一邊聽, #但聽得老衲差點圓寂了.............
但好歹我也是練過武的人,所以對我來說這段文字敘述並非沒有意義,例如我早上在聽《飛狐外傳》聽到裡面的人對陣,某甲使了一個"高探馬",我心裡就知道 "這是個練太極拳的",我還知道這招怎麼使用,所以我可以一邊聽小說一邊想像出這是個甚麼場景。
但是對完全不習武的人來說,一場打鬥叮叮噹噹的講了五千字,誰知道--- "右掌一招“劃手”,向他右腋擊去。焦文期急忙側身分掌,“琵琶遮面”,左掌護身,右手“刀槍齊鳴”,弓起食中兩指向陸菲青點到。拆得七八招,陸菲青身形一矮,一個“印掌”,掌風颯然,已沾對方前襟"...............是在講什麼鬼?
對一招一式在腦海中翻飛的作者來說,把這些細節說出來,是在鋪陳整個武鬥場景,自己寫的很爽,但對一般人來說,一次講五千字,誰受得了?
這就構成一個障壁影響了閱讀者的閱讀連續性。看下去冗長無聊,不看又怕漏了甚麼細節,以後的伏筆會看不懂;況且,現在很多人有閱讀障礙,超過200字的文寫不出來,超過500字的文沒耐心看完,誰會真的把這些東西看進去................這種鋪陳方式,要不是我用聽的,我也會放棄。--------好久不見的待續
.
.
.
#不誇張真的聽得我差點就地圓寂了
#很久沒寫文學類相關的貼文了
#還有人期待嗎?
#不是_有人期待過嗎?
#我也很多話題想跟大家聊
#但是為五斗米折腰後真的只想睡覺然後工作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陳家洛武功 在 撈過界人妻秘密基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得我是在國中踏入金庸的世界。
那時某位我沒見過面的遠房親戚,年紀輕輕的表哥因為少不更事坐牢(?!),媽媽交代姊姊去買一套射雕英雄傳,打算寄給他打發時間。
哪時還是小小藍皮的文庫本,射雕英雄傳裡面善人惡人個性鮮明,郭靖單純正直、黃蓉容顏清麗聰穎慧詰、華山論劍五位武林高手個性刻畫和武功各具特色。劇情通俗易懂,一下子就讓我進入神秘的武俠世界。
神鵰俠侶過兒和小龍女的師生戀感人虐心,中年的黃蓉卻黑化充滿算計,讓人看到不解世事的少女如何在婚姻中的殞落。少女郭襄對楊大哥一往情深,使用銀針換來的願望固執純真都是同個理由,我總是猜想楊過內心是否也喜歡郭襄而無法回應?
連城訣是悲慘不幸的大集合,如果要票選金庸書中最衰男主角,除了被穿琵琶骨而屢招陷害的狄雲,我不知道要投給誰。
空心菜是狄雲年輕時光的美好,卻誤會他,嫁給了仇家,後來又死於萬圭之手。因為太貼近人性的殘忍,連城訣是書櫃裡不忍重閱的一部。
天龍八部的段譽是天之驕子,但現實社會中是否有這種專情的高富帥?四大惡人各有其惡,葉二娘生下了玄慈大師的私生子,孩子卻被抓走,此後心性大變,四處搶人嬰孩。
王語嫣是白蓮花,癡情一片、記憶力驚人,是武俠界的妙麗。但高智商卻有眼無珠、識人不清,是不得我眼緣的女主角。
張無忌一輩子周旋於四女之間,永遠在答應別人一件事兩件事,這樣優柔寡斷個性不適合當領導人。周芷若本性良善,新郎卻在婚禮上被奪、後毀於滅絕師太的逼迫,是最讓人遺憾的女主角。
笑傲江湖有一段又一段執著的愛情。
令狐沖始終深愛小師妹、盈盈貴為魔教的大小姐,卻折心於沖哥的專情。岳靈珊無法從被復仇蒙蔽心性的小林子身上得到幸福,卻始終替他合理化。儀琳師妹知道自己的心意要被菩薩責罰的,卻永遠在想念他的令狐大哥。
岳不群是偽君子的最高境界,左冷禪籌劃一生卻為人作嫁,投映在政客身上的話倒是不足為奇。
桃谷六仙武功高強又有幽默感是搞笑團體的濫觴。東方不敗教會我我尊重同婚和性平🌈,沒有蓮弟,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白馬嘯西風故事雖然故事簡短無法單獨成冊,始終想像李文秀說:「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時的孤單和悲傷,讀後的後座力卻很長很長。
喀麗絲公主應該是金庸筆下最美的女主角。而陳家洛則表現出男人內心渴望ㄧ夫多妻的本性。乾隆在成為後宮宮廷戲主角前,其實是個漢人,主要在協助推翻滿清皇朝。
碧血劍中男主角袁承志的故事寫得很失敗。男二金蛇郎君對溫儀的愛情,是他充滿恨與仇恨的人生中,短暫的幸福與純粹。比起林平之,夏雪宜的復仇充滿更多的人味。
雖然後來金庸小說經過再版三版,我始終認為那破破爛爛的藍皮文庫本才是經典。
若說生於與非英語系國家有什麼優點,
那就是中文可以讓我們不用經過隔靴搔癢的翻譯,輕易進入博大精深的武俠世界。
然而武俠小說告訴我們的永遠不只是絕世武功,每個人看金庸,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愛情觀。
#一代宗師
#金庸
#しょうごうこうこ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陳家洛武功 在 越女劍:愛情才是最厲害武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左一個美女間諜,右一個美女打手~~( 陳家洛 是時候上課了) #金庸#金庸小說#口述金庸#武俠#陳美濤#越女劍#陳坤#范蠡#愛情#I秘技. ... <看更多>
陳家洛武功 在 書劍恩仇錄12大絕頂高手,張召重第8,陳家洛屈居第5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書劍恩仇錄12大絕頂高手,張召重第8, 陳家洛 屈居第5,第3是個老外_ 武功. Mark Lin. Mark Lin. 4.84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陳家洛武功 在 Re: [討教] 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陳家洛? - 看板JinYong 的推薦與評價
金庸同事吳靄儀的評論
就是最棒的註腳
陳家洛
很多人說過陳家洛是個失敗的人物,但我懷疑每個人都有一個階段夢想過做陳家洛那樣的
人,出身高貴而平民化,文武全才,風度翩翩,重情重義,有崇高理想,為國家民族甘願
犧牲個人幸福。如果陳家洛是個失敗的人物,那正好顯示這個夢想多麼不現實。
陳家洛的失敗,固然是與他的時代及使命有關,但是他的天真幼稚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他
太重私人感情而忽略客觀因素,因為他有豐富的感情而毫不了解政治,可能完全不同。這
樣缺乏經驗智慧的人,注定是失敗的政治人物。
陳家洛身為領袖,事實上是個最被動的人。他本來不想做總舵主,認為跟自己個性不合,
但人家一定堅持,他便接受了,說沒有野心,恐怕是騙自己,沈有彀認為陳家洛適合做總
舵主,因為他知道當今皇帝是陳家洛的親哥哥,陳家洛可以用兄弟之情、與乾隆本來就是
漢人之實,去打動皇帝,叫他恢復漢人衣冠。這個計劃行不行得通,大有疑問,但陳家洛
沒有考慮個中問題,義父叫他做,眾人叫他做,這是關乎民族氣數的事,他就做了。
他接過任務之後,在人前努力表現出一派領袖風範,但獨處之際,最繫心懷的卻是個人恩
怨對錯。沒有自知之明,好高騖遠,只顧成全私德,不衡量公眾效果,正是陳家洛書生論
政的弱點。
從私人感情到信任,從信任人到自信,陳家洛所犯的錯誤真是多而嚴重至無可複加,他不
明白除了愛惜他之外,乾隆愛惜的還有自己的安樂地位,除了為他所刻畫的開國明君抱負
所動之外,也為太后的恐嚇所動。人是自私懦弱的,受環境受習慣所支配,皇帝也是人。
要是陳家洛不是那麼自信,或者他會考慮到這些因素,畢竟,他是個聰明人,但他太自信
而太信任對他有感情的人了,他離開成熟還很遠。
陳家洛是有動人的一面的,但不是在他扮演本領高強的總舵主的時候,而是在他軟弱的時
刻。他率領紅花會在西湖上大挫皇帝的威風,沒有什麼令人心折之處,但事後他忽然記起
當晚是他母親生日前夕,頓時心情落寞,避開眾人獨自縱舟湖中,為亡母慟哭,卻是十分
動人,不幸傷心之際、忽然來了個李沅芷,無端搗亂一番,他又得擺出總舵主的樣子了。
他對母親依戀,對不知是自己親哥哥的乾隆情不自禁地感到親近,另一個他深愛的人就是
他的義父沈有彀了。後來陳家洛上少林寺找義父被逐出師門的檔案,雖然目標是為著复漢
大業,但事實上也是藉此查看自己的身世。這節故事十分隱晦含糊,不但陳家洛看得驚疑
,讀者也看得驚疑。他撫摸著母親為義父包紮傷口的染血舊衣,讀著義父訴說兩人之間的
淒苦戀情的供詞,不禁淚如泉湧,他母親、義父都是情深義重的人,他自己也是一樣。
愛情不過是這種深情的一面。就是深情,所以不願想霍青桐;就是因為喜歡她,所以見到
她和男裝打扮的李沅芷親密,便感到深受傷害。愛上香香公主,可能她的天真美麗都在其
次,最重要的是她坦白公開地全心全意愛他。陳家洛需要戀人,需要有一個愛他的人,讓
他把他的愛傾注到她身上。
在《書劍恩仇錄》中,金庸努力刻畫陳家洛率領群雄的一面、武功高強的一面,但始終陳
家洛文才比武功更有說服力、私人感情比政治活動更有真實感。也許是作者經歷所限,金
庸寫《書劍》時才三十多歲,感情豐富,對政治社會著重理想多於了解現實,應當是很自
然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8.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inYong/M.1635411542.A.C5C.html
※ 編輯: ultmisia (49.216.18.85 臺灣), 10/28/2021 17:00: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