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國經濟成功的秘訣是基建】20國集團裏,已經有半數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處于萎縮狀態。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壹直低迷,但中國基礎設施的發展絲毫未受影響。從1992年到2013年間,中國將GDP的8.6%用于修建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這些設施對于人流、物流的移動以及未來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增速壹直高于西方發達國家和很多發展中國家,原因衆說紛纭,除了廣爲人知的“後發優勢”、中國人更加勤勞、中國人喜歡儲蓄之外,也有很多學者提到中國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視也是壹大原因。
6月26日,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出席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首屆年會期間舉辦的“基礎設施與全球經濟增長”研討會時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基礎設施投資既可以作爲壹項總量調控工具推動短期經濟複蘇,也可以作爲壹項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措施,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促進經濟中長期持續增長。
對于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有自己的看法,該媒體近期的壹篇報道對中國的做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並對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了相應建議。該報道全文如下:
BBC報道標題:中國通往經濟強國之路——公路和鐵路
上周麥肯錫公司發布了壹份研究報告。該報告稱,每年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比美國和西歐之和還要多!中國在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等領域的大量投資將在未來幾十年重塑全球經濟的面貌。
該報告的起草人之壹簡·米斯克說:“在20國集團裏,已經有半數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處于萎縮狀態”,雖然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壹直低迷,但中國基礎設施的發展絲毫未受影響。
從1992年到2013年間,中國將GDP的8.6%用于修建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這些設施對于人流、物流的移動以及未來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同期西歐、美國和加拿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僅占GDP的2.5%。
位于華盛頓的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羅伯特·普恩特斯表示,“這份報告對那些不重視基礎設施投資的國家是個很好的警告,中國經濟長期強勁的增長就是受益于對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
歐洲和北美的基礎設施已經嚴重老化,這些國家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對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改造,而這也意味著將産生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新技術。
去年,美國交通部的壹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美境內有超過61000座橋梁有結構性缺陷;2014年,當時的副總統拜登就形容紐約的拉瓜迪亞機場簡直是壹座“第三世界”機場;2013年,英國政府宣布了壹項規模達1000億英鎊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同時表示,“幾個世紀以來英國壹直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先驅,但最近幾十年卻表現不佳”。
上周發布的這份研究報告指出,根據目前的投資趨勢,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仍有巨大缺口。預計全球每年需花費3.3萬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確保未來15年達到經濟增長預期。
這份報告也提到:中國當然會投入更多的錢在交通基礎設施上,很多像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並非升級已有的基礎設施,他們的很多項目都是從空地上建設的。這份報告還指出,全球60%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都分布在如中國、東歐國家、拉美和中東國家等新興經濟體。
但普恩特斯認爲,如果仔細研究報告裏的數字,妳會發現不同的國家在不同領域的投入也是不同的。例如,根據法律,美國政府必須在諸如維護社會治安穩定方面投入相當數額的資金。
“如果美國在社會治安和國防項目上壹分錢也不花,那用于基礎設施上的資金自然會增加”,普恩特斯說。
簡·米斯克說同意普恩特斯的說法:中國在基建上的投資比歐美要多,原因在于歐美已經有現成的設施,只是有些老化。“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其實是超過了客觀需求的水平,而美國卻低于需求的水平”,米斯克說,“雖然目前壹定程度上有過度投資的現象,但中國未來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仍然巨大。中國關鍵是要將資本用于更具生産力的領域,例如科技研發,這可以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
順便提壹下,全球第壹條商用化的磁懸浮列車就在中國,這種沒有輪子的列車,其最高速度可達到430公裏/小時。這條線路是2004年在上海開通的,這種當時的“未來科技”即使對今天的很多國家來說也只能在夢中見到,而中國人已經使用十幾年了。
中國令人印象深刻的基礎設施項目還在不斷擴展中。甚至去年,中國分別與巴西和英國簽署了價值320億英鎊和52億英鎊的基礎設施建設協議,以協助兩國修建鐵路和發電設施。
普恩特斯說,基建項目成功的關鍵在于將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相結合,通過壹個項目將政府機構、私人公司、投資人和公共利益結合在壹起。這也是很多國家發展基礎設施成功的經驗。
以日本爲例,日本的鐵路系統就是將公共資金和私人投資完美結合在壹起,經過多年發展出了壹套非常完備、可靠的運輸系統。
印度在麥肯錫報告中其基礎設施投資占GDP比例位列第二,達到了4.9%,但印度的特點是其基建項目更多的是由私人公司參與的。
展望未來,情況正在變得複雜。在公路建設、貨運和客運交通工具等很多領域,已經有壹些新技術出現了。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已經成爲現實,在我們決定如何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時,上述因素已經不得不加以考慮。
但有壹點是確定的,很多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已經非常陳舊,其中包括美國和英國,在投資未來基礎設施方面,學習中國的經驗應該說是壹條捷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