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讀大稻埕📚 #青鳥選讀 #講座推推 #就是明天!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曹俊彥回大稻埕》
◼︎ 選讀關鍵字: #重返1960年代大稻埕
這是「曹俊彥的○○○」系列的第三本,涵蓋的時間自一九六一年七月到一九六四年七月,就是我被分發到 #永樂國小 服務,擔任美術老師的三年。距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超過十五年,正好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孩子求學的階段,台灣因為加上由中國大陸「轉進」大量的軍隊、官員和老百姓,人口爆增,許多學校都增班,班級人數也多到近六十人,可以說是教育的大量生產。那時候,是台灣的輝煌年代。
曹老師說:這本書書名不叫作「 #曹俊彥回永樂」,而是「回大稻埕」,是因為這三年,除了下班回家,幾乎生活重心都在大稻埕,常常從早餐開始,就是在學校附近解決,午餐最喜歡和劉老師一起到對面太平國小隔鄰的太平市場,吃很便宜的燒餅、稀飯和小菜,飯後再到水果攤選個大木瓜,兩人分著吃,水果比正餐貴是很平常的事。
有時候,也會到當時還在涼州街、靠近迪化街亭仔腳的炎仔麵攤吃麵,他的特色是鮮,道地的台灣料理,樸實、乾淨加上一級棒的沾醬。因為經常佳賓滿座,所以只能偶而提早去佔位置。
大稻埕有許多國民學校,與永樂隔著延平北路相對的是太平國民學校,在台北大橋橋頭有大橋國小,再往北一些有 #延平國小,往東有 #大同國小,東南有 #雙連國小 和 #蓬萊國小。有機會,我就會到這些學校去觀摩他們張貼在佈告欄上的兒童畫,作為我教學的參考。
能夠用電腦打出字體整齊的稿件,手指一點,隨即列印出來,或手稿畫好就能影印的事,在那個時候可真是天方夜譚。劉老師坐位背後,是楊太太的位置,就在校長室旁邊,再過去是閱報室,斜面桌上陳列著《#中央日報》、《#新生報》、《#國語日報》等;在報紙的副刊或兒童周刊上,常常可以看到劉老師的漫畫作品。
◼︎ 作者介紹 ◼︎
#曹俊彥
圖畫書創作家、資深 #童書編輯、台灣 #兒童文學 教育推廣者。一九四一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大稻埕興盛的文化活動,成為他日後創作的啟蒙。五歲就讀永樂國小附設幼稚園,接觸到日本的「紙芝居」及雜誌繪本。十三歲幫姊姊婆家的印刷廠編繪附在零食後面的小小圖畫書,並至綠地印刷廠當學徒,第一次看到世界美術全集。
曹老師從事兒童文學美術五十年,不但是創作量多樣豐碩的創作者、經驗豐富的資深編輯,也是教育推廣者,被譽為台灣兒童文學界的點子王,書、寫、編、說、教的台灣兒童書界全能達人。目前已出版兩百多本圖畫書和插畫書。二○一三年獲第四屆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8 / 28 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台灣六O年代的集體記憶,再續大稻埕
你知道五十年前的大稻埕長什麼樣子嗎?
聽兒童文學界的常青樹——曹俊彥老師暢談五十幾年前大稻埕日常街區,分享說故事時必備的“紙芝居”,讓我們透過線上講座回到「#台灣60年代的大稻埕風景」,亦談與兒童文學界點子王 #劉興欽 漫畫家,相遇的起點。
大稻埕是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繪本作家曹俊彥,不僅是寫故事的人、更是以圖像說故事的人,《#曹俊彥回OOO》系列,不僅是以文字記錄了大稻埕的歷史的點滴,更刻畫了台灣六零年代中期到七零年代末期的社會氛圍與精神。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公司 星月書房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曹俊彥 #莊永明 #走讀 #大稻埕
陳達輝燒餅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刮別人的鬍子之前
先把自己的刮乾淨
【懷舊理髮院】
農曆過年前
髮廊和美容院生意興隆
大家都想要改頭換面喜迎新年
舊時光裡的男士理髮廳
玻璃門上會寫個「純」字以示正派
除了剪髮還有刮鬍刀的服務
記得以前父親去理髮回來
身上總是有淡淡的髮油香味
這張老照片是56年前的諧星魏平澳到店理髮時被拍下的
應該就是當年紅極一時
讓達官貴人提頭來見的上海紅玫瑰理髮院
你曾經到這樣的理髮廳理頭髮嗎?一起來懷舊
日期:1964/6/27
圖說:諧星魏平澳廿七日奉准假釋出獄,圖為其赴理髮店理髮情形
報別:聯合報
作者:陳明輝
#復古優雅的理髮廳
#報時光UDNtime
喜歡歷史圖片裡的情份
除了按讚更要多分享給朋友
一起重溫往日美好
歷史新聞節錄
【1964-06-28/聯合報/03版/第三版】
邵氏辦事處 安排記者會
許多話且待詳談 最急事整容沐浴
【本報訊】影星魏平澳昨(二十七)日午四點廿分,正式辦妥假釋,離開台北監獄龜山新獄後,即由他的朋友陪同下回到台北。
邵氏公司的駐台代表沈杉,昨天下午五時在該公司辦事處給他安排了一個小型記者招待會,先與記者碰碰面。可是由於魏平澳歸心似箭,竟找錯了邵氏公司的台北辦事處地點,因此在台北市兜了個空圈,直到五點廿分才到達邵氏公司。
魏平澳昨天談鋒極健,並且一再感謝過去關懷他的各界朋友,他在半小時許的招待會後,即由沈杉陪同前往理髮室整容,接著沐浴,晚上有幾位朋友給他洗塵。
關於上海紅玫瑰理髮院
【1993-03-27/聯合報/35版/鄉情】
三把小剪刀走天下
紅玫瑰的小黑師傅
【記者陳佩周╱台北報導】上海紅玫瑰,台灣早期理髮界龍頭老大。三四十年來領一時風騷,多少達官貴人在此整修出氣派、打理出架式。而小黑,正宗上海理髮師傅調教出的台灣第二代「掌門人」,靠著頂上絕活、一件白制服、三把小剪刀,走遍三十年歲月、看盡人事變遷。台北西門町擾攘的商區裡,一個黑黑胖胖的理髮師傅坐在他的理髮店前,正和騎樓下,綽號「眼鏡」的擦鞋匠,邊吃著檳榔邊比手畫腳的閒聊,雖然是大寒流的天氣,他卻只穿著一件單薄的短袖白制服,講到激動處,頭上還冒出汗珠來。
這家夾在眾多電動玩具店與速食店之間的理髮廳,看來有些年歲了,門上招牌的紅玫瑰也顯得有點黯淡褪色。過路熙熙攘攘的青少年,不時會對理髮店裡走出的光鮮中年男子,投以一抹好奇的眼光。的確,他們可是很難想像,這家以玫瑰花為標誌的理髮店,三四十年前在此曾有的風光盛況。
卅年紅玫瑰
真金不怕火煉
想當年,提起「上海紅玫瑰理髮廳」,在台北可是鼎鼎有名的。多少達官貴人的座車包車,在它的門前停下,多少名人新貴的頂上,都是經過「紅玫瑰」上海師傅的巧手打理。
正坐在「紅玫瑰」門前談天說地的黑胖師傅,外號「小黑」,是現在「上海紅玫瑰」的第二代老闆,他也是當年來台的正宗上海理髮師傅所調教出的學徒中,碩果僅存的幾位之一了。
提起小黑,在西門町、理髮界可是小有名氣的,三十多年「紅玫魂」的歲月,不知有多少達官聞人在他的手下低頭,三教九流的朋友他全有,小黑是「紅玫瑰」的靈魂人物,也是西門町的一頁傳奇。
當年因江南案坐牢的陳啟禮,出獄後第一個指定要見的人,就是小黑。從陳啟禮高中開始就幫他理髮的小黑,還記得那天他匆匆趕到陳啟禮下榻的飯店:「我就穿這個樣子!」小黑指指自己身上的白短袖制服,和白制服口袋裡插的三把小剪刀及一把小梳子。
小黑真正的名字叫張真金,他說:「就是真金不怕火煉的那個真金啦!」雖然他根本不會寫字,出國旅遊簽旅行支票時,甚至還被人家以為是假冒的。因為外表長得黑黑的,大家都叫他小黑,張真金這個本名反倒沒什麼人知道。
小黑和許多人印象中上海師傅白皙細緻、秀秀氣氣的形象完全相反,他不但外表粗獷,說起話來聲音大、動作也多,再加上檳榔一顆接一顆的吃,整個人草根氣味十足,除了偶爾幾句上海土話,還真令人難以把他和上海聯想在一塊兒。
不過這也難怪,小黑本來就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只不過跟了一個上海師傅就走進了理髮這一行。
三年學搖刀
上海師傅出師
小黑說,自己廿歲不到,就和表弟兩個人,從南投搭載甘蔗的小火車,輾轉上台北,向當時在衡陽路開「上海南京理髮店」的陶開如拜師學理髮。
師傅是上海人,小黑剛進去,連話都聽不懂。除了學理髮,當學徒的還得每天擦地板、洗客人的痰盂罐子、升火爐燒熱水、打雜等,小黑說:「苦是滿苦的,習慣也就好了。」
正式學手藝,是從洗頭、搖刀、用剪這些基本功夫開始,每一個步驟都不簡單。像搖刀,要練到拿刀的手只有腕在動而臂不動,小黑說,剛開始每天晚上要練上一兩個小時,搖得手腕發痠發麻。
以前的時代,不像現在有假髮可當實驗品,理髮店的學徒要找練習的對象,只能去央求一些苦力階層、理不起髮的人,來充當免費模特兒。小黑還記得,那時街上撿垃圾的、掃地的、收餿水的,都被他拉來理過髮,最初的成果當然是很嚇人的,小黑用手比著頭、笑彎了腰說:「像個馬桶蓋一樣,醜死了,不過反正不要錢,大家都很開心。」
三年學徒出了師,小黑就到了「上海紅玫瑰」,開始了他的理髮生涯。
民國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紅玫瑰」,根據小黑的形容,可是真風光。黑色鮮亮的大禮車,三不五時就「叭」的停在門口,副官隨從穿著筆挺的制服先下來,後門一開,出來的不是某空軍司令,就是哪位社會顯要之流的名人。小黑撥著手算算,當時的一些達官政要像白崇禧、周至柔、高玉樹、潘振球等,都是「紅玫瑰」的常客,蔣家的幾個公子也曾來這兒理髮。
熟客理卅年
達官頂上風光
小黑說,那個時代要到「紅玫瑰」理髮,不是有錢人還辦不到,剪個髮就得要台幣七塊錢,「當時燒餅三個才五毛哪!」。「紅玫瑰」最盛的時候,小黑每天得理上六七十個頭,過年時還有理一百多個頭的紀錄,「連吃飯都停不下來,剪一下子,跑去吃一口飯。」
早期,「紅玫瑰」的主顧,清一色是外省人,一來是當時當官的多半是外省人,比較講究服裝儀容,二來是外省人習慣上海理髮師傅的那一套派頭,知道到「紅玫瑰」來可以重溫舊夢。
小黑在「紅玫瑰」熬了二三十年,不但接下店面成了老闆,他的頂上功夫也打出了名號。有的老主顧給他理了三十年頭,已經「上癮」,非他不行,每回出國出差,都趕著要小黑「修理」;有些客人搬離台北,到了周末還從全台各地來台北找小黑理髮。有個老客人更絕,專程從美國搭飛機回台北,只待兩天就為了讓小黑好好給他理個髮。
豬油桂花手
頭愈理愈發達
小黑的頂上絕活到底妙在那裡呢?問他,他大手一揮:「現代人那裡會懂?理髮重要的是理出那股派頭、氣勢來。從我們這裡走出去的頭,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在小黑的眼中,現代人對於髮型的講究,比起從前的人實在是差太多了。小黑坐在店門口,隨手指著一個路過的年輕人,不屑地說:「你看看他剪的頭,五十塊都不值,一點氣質也沒有!」
雖然比起過去,「紅玫瑰」是有點沒落了,不過許多真正講究剪一個「有氣派、有架式」頭的人,還是會來「紅玫瑰」找老師傅的。如今「紅玫瑰」的店門口,賓士轎車取代了過去的官式座車,熟客的面孔也由以往的政要名人,變為公司企業的老闆總經理了。
理了三十年的髮,小黑手中也不知摸過多少名人董事長的頭,他說自己是「豬油桂花手」,許多客人被他愈摸愈發,從以前騎摩托車來,到現在開著賓士來。
客人愈來愈發,小黑還是和三十年前一樣,一件白制服,三把小剪刀,他可是一點也不在意,他說:「我師娘說的,剃頭的、永遠是剃頭的,這是命。人生啊!知足常樂最重要。」
陳達輝燒餅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懷舊理髮院】
農曆過年前
髮廊和美容院生意興隆
大家都想要改頭換面喜迎新年
舊時光裡的男士理髮廳
玻璃門上會寫個「純」字以示正派
除了剪髮還有刮鬍刀的服務
記得以前父親去理髮回來
身上總是有淡淡的髮油香味
這張老照片是56年前的諧星魏平澳到店理髮時被拍下的
應該就是當年紅極一時
讓達官貴人提頭來見的上海紅玫瑰理髮院
你曾經到這樣的理髮廳理頭髮嗎?一起來懷舊
日期:1964/6/27
圖說:諧星魏平澳廿七日奉准假釋出獄,圖為其赴理髮店理髮情形
報別:聯合報
作者:陳明輝
#復古優雅的理髮廳
#報時光UDNtime
喜歡歷史圖片裡的情份
除了按讚更要多分享給朋友
一起重溫往日美好
歷史新聞節錄
【1964-06-28/聯合報/03版/第三版】
邵氏辦事處 安排記者會
許多話且待詳談 最急事整容沐浴
【本報訊】影星魏平澳昨(二十七)日午四點廿分,正式辦妥假釋,離開台北監獄龜山新獄後,即由他的朋友陪同下回到台北。
邵氏公司的駐台代表沈杉,昨天下午五時在該公司辦事處給他安排了一個小型記者招待會,先與記者碰碰面。可是由於魏平澳歸心似箭,竟找錯了邵氏公司的台北辦事處地點,因此在台北市兜了個空圈,直到五點廿分才到達邵氏公司。
魏平澳昨天談鋒極健,並且一再感謝過去關懷他的各界朋友,他在半小時許的招待會後,即由沈杉陪同前往理髮室整容,接著沐浴,晚上有幾位朋友給他洗塵。
關於上海紅玫瑰理髮院
【1993-03-27/聯合報/35版/鄉情】
三把小剪刀走天下
紅玫瑰的小黑師傅
【記者陳佩周╱台北報導】上海紅玫瑰,台灣早期理髮界龍頭老大。三四十年來領一時風騷,多少達官貴人在此整修出氣派、打理出架式。而小黑,正宗上海理髮師傅調教出的台灣第二代「掌門人」,靠著頂上絕活、一件白制服、三把小剪刀,走遍三十年歲月、看盡人事變遷。台北西門町擾攘的商區裡,一個黑黑胖胖的理髮師傅坐在他的理髮店前,正和騎樓下,綽號「眼鏡」的擦鞋匠,邊吃著檳榔邊比手畫腳的閒聊,雖然是大寒流的天氣,他卻只穿著一件單薄的短袖白制服,講到激動處,頭上還冒出汗珠來。
這家夾在眾多電動玩具店與速食店之間的理髮廳,看來有些年歲了,門上招牌的紅玫瑰也顯得有點黯淡褪色。過路熙熙攘攘的青少年,不時會對理髮店裡走出的光鮮中年男子,投以一抹好奇的眼光。的確,他們可是很難想像,這家以玫瑰花為標誌的理髮店,三四十年前在此曾有的風光盛況。
卅年紅玫瑰
真金不怕火煉
想當年,提起「上海紅玫瑰理髮廳」,在台北可是鼎鼎有名的。多少達官貴人的座車包車,在它的門前停下,多少名人新貴的頂上,都是經過「紅玫瑰」上海師傅的巧手打理。
正坐在「紅玫瑰」門前談天說地的黑胖師傅,外號「小黑」,是現在「上海紅玫瑰」的第二代老闆,他也是當年來台的正宗上海理髮師傅所調教出的學徒中,碩果僅存的幾位之一了。
提起小黑,在西門町、理髮界可是小有名氣的,三十多年「紅玫魂」的歲月,不知有多少達官聞人在他的手下低頭,三教九流的朋友他全有,小黑是「紅玫瑰」的靈魂人物,也是西門町的一頁傳奇。
當年因江南案坐牢的陳啟禮,出獄後第一個指定要見的人,就是小黑。從陳啟禮高中開始就幫他理髮的小黑,還記得那天他匆匆趕到陳啟禮下榻的飯店:「我就穿這個樣子!」小黑指指自己身上的白短袖制服,和白制服口袋裡插的三把小剪刀及一把小梳子。
小黑真正的名字叫張真金,他說:「就是真金不怕火煉的那個真金啦!」雖然他根本不會寫字,出國旅遊簽旅行支票時,甚至還被人家以為是假冒的。因為外表長得黑黑的,大家都叫他小黑,張真金這個本名反倒沒什麼人知道。
小黑和許多人印象中上海師傅白皙細緻、秀秀氣氣的形象完全相反,他不但外表粗獷,說起話來聲音大、動作也多,再加上檳榔一顆接一顆的吃,整個人草根氣味十足,除了偶爾幾句上海土話,還真令人難以把他和上海聯想在一塊兒。
不過這也難怪,小黑本來就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只不過跟了一個上海師傅就走進了理髮這一行。
三年學搖刀
上海師傅出師
小黑說,自己廿歲不到,就和表弟兩個人,從南投搭載甘蔗的小火車,輾轉上台北,向當時在衡陽路開「上海南京理髮店」的陶開如拜師學理髮。
師傅是上海人,小黑剛進去,連話都聽不懂。除了學理髮,當學徒的還得每天擦地板、洗客人的痰盂罐子、升火爐燒熱水、打雜等,小黑說:「苦是滿苦的,習慣也就好了。」
正式學手藝,是從洗頭、搖刀、用剪這些基本功夫開始,每一個步驟都不簡單。像搖刀,要練到拿刀的手只有腕在動而臂不動,小黑說,剛開始每天晚上要練上一兩個小時,搖得手腕發痠發麻。
以前的時代,不像現在有假髮可當實驗品,理髮店的學徒要找練習的對象,只能去央求一些苦力階層、理不起髮的人,來充當免費模特兒。小黑還記得,那時街上撿垃圾的、掃地的、收餿水的,都被他拉來理過髮,最初的成果當然是很嚇人的,小黑用手比著頭、笑彎了腰說:「像個馬桶蓋一樣,醜死了,不過反正不要錢,大家都很開心。」
三年學徒出了師,小黑就到了「上海紅玫瑰」,開始了他的理髮生涯。
民國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紅玫瑰」,根據小黑的形容,可是真風光。黑色鮮亮的大禮車,三不五時就「叭」的停在門口,副官隨從穿著筆挺的制服先下來,後門一開,出來的不是某空軍司令,就是哪位社會顯要之流的名人。小黑撥著手算算,當時的一些達官政要像白崇禧、周至柔、高玉樹、潘振球等,都是「紅玫瑰」的常客,蔣家的幾個公子也曾來這兒理髮。
熟客理卅年
達官頂上風光
小黑說,那個時代要到「紅玫瑰」理髮,不是有錢人還辦不到,剪個髮就得要台幣七塊錢,「當時燒餅三個才五毛哪!」。「紅玫瑰」最盛的時候,小黑每天得理上六七十個頭,過年時還有理一百多個頭的紀錄,「連吃飯都停不下來,剪一下子,跑去吃一口飯。」
早期,「紅玫瑰」的主顧,清一色是外省人,一來是當時當官的多半是外省人,比較講究服裝儀容,二來是外省人習慣上海理髮師傅的那一套派頭,知道到「紅玫瑰」來可以重溫舊夢。
小黑在「紅玫瑰」熬了二三十年,不但接下店面成了老闆,他的頂上功夫也打出了名號。有的老主顧給他理了三十年頭,已經「上癮」,非他不行,每回出國出差,都趕著要小黑「修理」;有些客人搬離台北,到了周末還從全台各地來台北找小黑理髮。有個老客人更絕,專程從美國搭飛機回台北,只待兩天就為了讓小黑好好給他理個髮。
豬油桂花手
頭愈理愈發達
小黑的頂上絕活到底妙在那裡呢?問他,他大手一揮:「現代人那裡會懂?理髮重要的是理出那股派頭、氣勢來。從我們這裡走出去的頭,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在小黑的眼中,現代人對於髮型的講究,比起從前的人實在是差太多了。小黑坐在店門口,隨手指著一個路過的年輕人,不屑地說:「你看看他剪的頭,五十塊都不值,一點氣質也沒有!」
雖然比起過去,「紅玫瑰」是有點沒落了,不過許多真正講究剪一個「有氣派、有架式」頭的人,還是會來「紅玫瑰」找老師傅的。如今「紅玫瑰」的店門口,賓士轎車取代了過去的官式座車,熟客的面孔也由以往的政要名人,變為公司企業的老闆總經理了。
理了三十年的髮,小黑手中也不知摸過多少名人董事長的頭,他說自己是「豬油桂花手」,許多客人被他愈摸愈發,從以前騎摩托車來,到現在開著賓士來。
客人愈來愈發,小黑還是和三十年前一樣,一件白制服,三把小剪刀,他可是一點也不在意,他說:「我師娘說的,剃頭的、永遠是剃頭的,這是命。人生啊!知足常樂最重要。」
陳達輝燒餅 在 [食記] 媲美阜杭!古早味碳烤燒餅(近景美2號出口) 的推薦與評價
店名:古早味碳烤燒餅營業時間:AM6:30 ~ PM6:00(周一公休)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六段305號電話:02-29318738 推薦項目:斜角餅(nt.20元) 因為住在萬隆站, ... ... <看更多>
陳達輝燒餅 在 陳記燒餅舖 的推薦與評價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燒餅真遺憾東森【台灣1001個故事】有詳細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W-Ut9Bdw 文山區興隆路一段70巷1-1號, Taipei, Taiwan 1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