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廢墟古蹟終見陽光,板橋又多了一個極富歷史意義的景點~迪毅堂,內心充滿感恩!
位於館前西路的迪毅堂,是清咸豐9年北臺漳泉械鬥現存重要史蹟,為清代林本源家族為紀念械鬥殉職之林家總勇徐才等人所建,深具歷史價值。
在博文持續關切爭取下,今年即將完成修繕工程,年底前可望正式開放。
另針對修繕中的板橋放送所,博文也要求文化局未來可考量科技文化的融入,如光雕美學,讓市民與歷史古蹟零距離,更進一步探索板橋故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Boba ET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7/21(五)】雲端最前線第151集 主題: 縣長面對面! 4招減少雲林垃圾 李進勇再搶前瞻亮點? 主持人: 楊文嘉 來賓: 雲林縣長 李進勇 時事評論員 王時齊 內容: Q:雲林垃圾一度堆15F高 出動小英才止戰? Q:環保署搞定底渣 林內焚化爐按兵不...
陽光板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7月用電創高太陽能救援 台電擬鼓勵北部多裝置! (07/25/2020 聯合報)
用電量最大的北部地區,更應該在不影響公共安全以及兼顧生態環保的前提之下,積極廣推動太陽能光電發電等等的再生能源發電能量,就近供應自己區域內的電力需求,才更符合能源正義的原則。
(中央社 / 台北25日電)7月天氣炎熱,用電量頻頻創高,不過因日照充足,太陽光電成功在尖峰用電時段扮演重要供電角色。台電指出,太陽光電裝置地區集中在中、南部,為求供電平衡,不排除明年針對北部地區裝設太陽光電給予加成鼓勵。
天氣晴朗炎熱,高溫持續打破歷年紀錄,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台北測站昨天下午測得39.7度高溫,打破台北測站歷年高溫紀錄。
7月的高溫也帶動用電量頻頻破紀錄。根據台電歷史資料,歷史用電量前10高當中,有7天都出現在今年7月。7月23日下午1時50分,最高用電量達到3802萬瓩,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也超過台電先前預估的今夏最高用電量3791萬瓩。
隨著太陽光電裝置增加,再加上天氣炎熱時,日照通常也相當充足,23日用電最高當下,太陽能發電量達到246.5萬瓩,占比近6%。相較於去年用電量最高的日子,太陽光電的供電能力只有180萬瓩,太陽光電在用電尖峰時段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根據台電統計,截至今年6月,併網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累計接近4.8GW。政府規劃,2020年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將達到6.5GW。
近期太陽光電的開發主力已移至民間,台電則以開發大型案場為主。今年8月底,台電在台南將軍及七股區的150MW鹽田光電場將併聯發電,是全台規模最大的單一太陽能電廠,預計未來每年將可發出2億度綠電,提供超過5.5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蔡英聖說,過去台電發展太陽光電的策略,多以直接租、買土地,蓋大型案場為主,不過未來將放大設置的彈性,除了可能與附近的漁電共生型的案場合作,也可能會以大型案場的電氣室為中心,尋找附近較零碎的土地設置太陽光板,擴大發電量級。
蔡英聖提到,目前台灣的太陽光電場域,集中在日照時間較長的中部以南,其中,最適合發展光電的地方是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和屏東;北部由於日照較差,土地也較不容易取得,目前的光電發展較少;政府明年開始,可能會為了供電平衡,在躉購費率上給中部以北加成,鼓勵投資。
蔡英聖說,台電今年除了在太陽光電的建置上達到里程碑,在離岸風電部分也有進展。台電總裝置容量約110MW的一期離岸風場將拚今年完工,預估1年可發電3.6億度;流標多次的二期離岸風場,也終於在6月順利招標,預計2025年併網,年發電量可望超過10億度。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729812
♡
陽光板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支太陽能光電發電原理以及適用型態的基本常識科普小影片,推薦給所有朋友們做參考。 <3
影片資料原始來源:
https://youtu.be/cYOCA-l24No
更多細節:
TaipowerTV : "地球接收了太陽巨大的輻射能量後,即被轉換為熱能或電能。其中的電能轉換,是透過由N型矽半導體與P型矽半導體組合而成的太陽光電板。
當太陽光照射在太陽光板上時,半導體中帶負電的電子會往N型半導體移動,帶正電的電洞在P型半導體中變多,電子與電洞分離,使兩種半導體間存在電位差,將兩極兩端以導線接通即產生直流電,再將其轉為交流電,才可提供給電網使用。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可分為「獨立型」、「併網型」及「混合型」。
搭配儲能電池的「獨立型」太陽光電系統,可以儲存日間多餘的電力,供夜間使用。光照充足時發電,供日間用電,多餘的電力存在儲能電池,再供夜間使用。適合電網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區。
「併網型」太陽光電系統,其變流器具有逆送電功能,可與電網併聯。日間光照充足,多餘電力可併入電網,是台灣最普及的類型。
光電系統併網並同時裝置儲能電池的「混合型」太陽光電系統,其太陽光電可併入電網或存於儲能電池,具備雙操作模式。可用於緊急供電,如電力中斷等待回復的期間,儲能電池就可以提供用電。適合安裝於有不斷電需求的醫院、工廠等大型建物。"
♡
陽光板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7/21(五)】雲端最前線第151集
主題:
縣長面對面!
4招減少雲林垃圾 李進勇再搶前瞻亮點?
主持人:
楊文嘉
來賓:
雲林縣長 李進勇
時事評論員 王時齊
內容:
Q:雲林垃圾一度堆15F高 出動小英才止戰?
Q:環保署搞定底渣 林內焚化爐按兵不動?
Q:廚餘分離、透明塑膠袋 雲林4招減少垃圾?
Q:8成焚化廠只到2026年 垃圾大戰恐延燒10年?
Q:虎尾糖鐵+綠能專區 雲林爭前瞻4大亮點計畫?
Q:淹水淹怕了 爭滯洪池計畫還能觀光?
Q:競爭型計畫 雲林搶得贏台南沙崙城?
Q:雲林出奇招 太陽光板種畜禽舍?豬屎尿變黃金?
Q:禁燒生煤難入法 好空氣靠加嚴管制4支箭?
Q:拚空品 細懸浮微粒、二氧化硫全改善?!
關於《雲端最前線》根據comScore的統計調查,《ETNEWS新聞雲》2016年連續在7、8、9三個月到達率已躍居台灣新聞網站的第一名,全台灣1556萬上網人口中,9月份有1260萬人到訪ETNEWS,比率高達93.4%。網路新聞跟世界各國一樣,幾乎已是台灣民眾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來源。當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已經超越報紙與電視,《ETNEWS新聞雲》在忠孝西路一段4號15樓所建置的新聞直播中心,2016年12月5日正式開台。
《雲端最前線》為《ETNEWS新聞雲》新聞直播中心全新製作的時事政論節目,在緊鄰行政、立法、監察三院政治權力中心的攝影棚內,每天中午12時將以即時多元的雲端直播科技,由關注台灣政治運動變遷超過20年的資深媒體人楊文嘉擔任主持,偕同政治人物、學者專家等來賓,針對立院動態、公共政策、熱門時事、網路聲浪等不同議題,進行即時與深度的評論與解析。
《雲端最前線》於2016年12月5日正式首播,每周一至週五中午12時現場直播,網友們可同步於《ETNEWS新聞雲》的官網、新聞雲、筋斗雲、播吧等臉書粉絲頁、東森新聞雲APP,即時收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tGYH7x1-J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