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用玩耍的心態練習寫第一篇小說】
#升學作文
#文學創作
#歌詞臉書文案都寫出自我特色
#看此書每個人都會愛上寫作
最近我愛上了一門課《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是蔡淇華老師開的課。
我覺得這門課真的是物超所值,全部課程三十堂,卻只要420元,打完折332元。
儘管這門課是淇華老師寄來送我免費試上的,但我還是要拿起大聲公替他在網路的大街小巷搖旗吶喊、發宣傳單,因為,這課程實在太精采,太物超所值。
這三十堂課濃縮成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淇華老師出此書前曾把書稿寄給我,但時間有限,老花眼的我又不慣於閱讀電子檔案,所以只有大略的瀏覽。
上週拿到書之後,一展頁就開始了驚喜連連的挖寶之旅,每一頁都有寶藏,愈挖愈大顆、愈多顆,我這個尋寶人,才走一小段路,一顆顆迎面而來的大小寶石就如繽紛雨滴,痛快地把我的寫作思路全面沖洗。
忝為一名被人溢美稱做「親子作家」的我,方知,我根本稱不上踏進迷人幻彩的寫作堂奧。
可學的、要學的、必學的、想學的;沒寫的、可寫的、不該寫的、寫不對的,還多的是啊!
淇華老師這本書是直接丟給我滿手滿心燦亮的寶石,真是應接不暇,但每接到一顆,都是心流大震盪,如強大的直流電波、精準擊中腦部新區塊。
而我自己也才看清自己,其實我還停留在礦石層次,潛質有待敲磨得更晶亮、更獨特、更具恆久的價值。
我曾說過,我不再寫教養書,但是不代表我不再寫作,我也曾在某個雜誌訪問我時說過,現在的我覺得當「讀者」比當「作者」更有趣。
然而,上著淇華老師《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這門獨家心法寫作課時,我突然發現,可寫的東西太多了,而且按照蔡大師的提點,我應該可以將寫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而且樂趣無邊地進入更深的心流漩渦裡。
我才明白我自己在受訪時為什麼會講出「我不想再寫教養書、讀書比寫作更有趣」這兩句話,那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好像卡住了,
每每看到臉書動態回顧出現我曾冒湧的靈動文字,我很疑惑,那怎會是我寫的?我現在寫得出來嗎?然後自怨自艾:唉,果然是老了,我再也生不出過去那樣的文字了!
然而,這本書我才讀到三分之二,就忍不住飛揚在一趟沙塵滾滾的寫作大冒險裡了。
我,居然開始嘗試生平第一次寫小說(純粹是練習,而且是樂在其中的練習,就作為此門課的作業吧),而在寫作過程中,我整顆心都懸在這個小說情節裡,沮喪著、狂喜著、疑惑者、遺憾著…
過去兒子曾經跟我說,媽,你不要再寫教養了,太無趣了,寫寫故事吧,寫故事很好玩;
在媒體影視界的朋友也曾跟我過,怎不試試寫劇本,寫教養書寫來寫去不就那樣嗎?!
我都回答說,我沒有故事可寫,我也編不出虛構的故事。我不是說故事高手。
這兩天,我則跟兒子說,我現在才發現寫故事很痛快,但也很痛苦,因為我連切菜、炒菜的某些瞬間都困在角色的心境裡,出不來了,魂縈夢牽,用自己創造的角色與文字折磨著自己,我在每一個情節與轉折裡哭笑悲喜。
我當然不是文學家,但是在這些瞬間,我體會到了淇華老師所說的:「大部分的文學家都有幻聽幻覺」。
為什麼我突然敢寫故事了呢?我必須說,就是因為蔡淇華老師的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發覺,寫作還有的玩啊,還沒玩夠啊!不為什麼而玩,純粹就是好玩。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當然還是瞄準最具體實在的龐大市場:升學作文。
這不是我關心的,但是讀畢才發現,淇華老師的心法是獨具的,好好學習他的心法,必能考出作文高分,但不代表就只是要功利性的學學耍花槍。
事實上,學寫「升學作文」是打造寫作的基本功,淇華老師教的是:
用「故事情節」寫好抒情文;用「小說邏輯」寫論說文;跟購物台學「回馬槍法」點亮論說文。面對大考命題,要學著站在制高點上延伸成「我與世界的關係」,寫出宏觀思維、寫出責任與愛。
最吸引我的是第二部分「文學創作」,一般人以為只有天縱英才才可能灑出跳躍著精靈的文彩,
但是,淇華老師透過一篇篇他自己親自提點面授的文學大獎作品,我目睹了一塊塊璞玉如何被雕琢成令人屏息的金鑽巨作。
這本書裡所提到的一些心法,或許過去我也曾無心插柳的使用過,但是我從淇華老師系統性的整裡中,才回溯這原來是具體的、後天可磨練的技法。
比如,用具體的B來講述虛形的A,將濃情蜜「意」藏在萬「象」中。例如描寫對失智外婆的不捨:
那壓彎的背脊,被歲月拱成了時光隧道,輕易帶著外婆走回從前的世界,卻模糊了幾分鐘前隧道口的風景……
挑一個物件「丟」出去,再用此物件的物理特性「接」住它,甚至可以延伸用一整個「物理系統」來發散無限意象。
意象可以說出更多我們說不出的話。淇華老師說:用物理講人理,就是文學。
另外一個是關於描述的技巧。淇華老師說:寫作,就是「寫動作」。要描寫一個嫻靜的女孩,別再八股的說她端莊嫻淑,要記得在細節上刻劃她、讓文字動起來,把「2D白描」提升成「3D立體境象」:
她的雙手像蝴蝶,輕輕停在百褶裙上……
這嫻靜美感十足啊。
「好的文學家,都尚未失去『相信萬物皆有靈』的『原想像力』」。說白了,就是擬人化,但是淇華老師更具體的傳授技巧:
要擅長「視覺思考」,賦予萬物行動的能力,甚至提升到與人同高、或更高的位階。
關於散文的寫作,本書還也有很多別緻的獨創心法,我邀請大家光明正大地來學這些偷吃步。我分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技「小題大作」。
他引用南方朔所言:「作家有一個天職,是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把平常的事物神話化。」要將熟悉化為陌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小題大作」,以創新視角「日常見反常」、「平凡見非凡」。
或者,當心中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時,不要急著下筆,「或許可以找到一個收斂全篇的『微物』作為意象,去營造一個意象結構……讓作品有深度、厚度,與情牽眾生的溫度。」
此外,散文要動人,就要能寫到「在別人的故事裡,留下自己的淚」,因此,觀察要細、描寫要深,淇華老師下個註解:「有細才有戲」。
此書如蔡淇華老師所言,他花了最多的篇幅在討論詩的寫法,但給我最大的刺激如前述,是引發我嘗試寫故事,虛構的故事。
我寫到一半才發現我還沒學到最重要的小說寫作要點就急著動筆了,不過,來不及了,我只能說,淇華老師這本書具有極大的刺激動力,讓我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關於小說的最重要要點就是「創新度」:他以一個評審的角度說:「我不要看結局可預測的小說,我不想看改寫的新聞事件,我情願選擇文字不太好,卻想像力狂野的作品。」
我喜歡看兒子們編的故事,儘管文字力有待琢磨,不過天馬行空、無法預測的佈局,真的是我這個被框限在既定生活軌跡裡的半百人最欽羨的部分。
經過淇華老師的點化,我意識到我還有機會解放無邊的想像力,因此感到非常興奮、希望無限。
此外,關於如何寫廣告金句、特妙的歌詞,以及如何從經營臉書到出書……,每一篇都精彩絕倫。
比方經營臉書,淇華老師提出「Kiss原理」:
Keep it Simple & Stupid. 這裡的Stupid,指的不是愚笨,而是指老嫗能解的語言,寫臉書,多講講人話比較好。
或者也可以解釋成:Keep it Sweet & Simple. 因為人在閱覽臉書時不耐深澀的長文,愈親民愈好。(我這篇文章很長,明顯是個錯誤示範。哈。)
我以一個親子作者的角度來為本書下一個註解好了:
他的每一本著作,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每一篇文就是不言而喻、可充示範的「身教」,是文學的典範,絕對不是乏味訓誡式的「言教」,不是只談寫作步驟與技法的寫作參考書。
默默地讀,就有爽爽的共鳴!淇華老師所有寫作書本身的文字與工法,就是文學代表作。
喜歡寫作的你,不要錯過,覺得自己不是寫作的料的人,更不能錯過,因為,讀完此書,即便你覺得自己是路邊一小顆隨人踩的土石頭、或是河邊平凡無奇的鵝卵石,都有機會雕出自己的文字光采。
#蔡淇華
#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40?sloc=mai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60的網紅官品心Claire Ku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屍戰朝鮮:雅信傳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 Kingdom: Ashin of the North》2019年由《失控隧道》導演金成勳與《Signal 信號》編劇金銀姬聯手製作的韓國劇集,Netflix首部韓國自製劇,本劇改編自作家金銀姬與梁慶一的網路漫畫《神的國度...
「隧道結局討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Eric Fan 范健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心得] 不完美的結局《隧道》仍瑕不掩瑜-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討論#有雷慎入隧道完結篇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心得] 隧道,看得心頭暖暖的結局。 -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霸比凱莉- 韓劇隧道大結局心得分享#爆雷慎入#爆雷 ... - فيسبوك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小女子】一起來討論結局 神劇還是韓國八點檔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韓國隧道真實事件-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韓國隧道真實事件-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心得] 隧道心得與疑問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Re: [請益] 請問失控隧道好看嗎? :: 韓國失控隧道ptt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心得] 隧道-別再拿來跟信號比了...-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怪怪電槍ptt - 2023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2023 怪怪電槍ptt - warofking.online 的評價
- 關於隧道結局討論 在 歷史與人生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隧道結局討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零雨〈龜山島詠嘆調〉中敘事主體的變化及其象徵 ◎林霈楨
一、內文
零雨(1952─)的〈龜山島詠嘆調〉是收錄在1999年出版的詩集《木冬詠歌集》中,由七個部分組合而成的長詩。雖然詩集的目錄將〈龜山島詠嘆調〉分為(一)、(二)兩首詩,但無論在敘事主體的變化上,或意象移動的軌跡上,兩首詩均能毫無間隙地連接在一起,詩的核心主題也十分集中且一致。因此本文會將(一)、(二)兩篇視為一整首完整的長詩,整體性地討論零雨如何以敘事主體和意象的變化,創造出詩意的移動,並傳達出詩人寫作的意圖。
在詩的一開始,敘事主體:我,亦即詩人本人,與敘事對象:龜山島,呈現相同的姿勢:躺,隨著現實中搭火車的詩人出了隧道看到大海而相遇。零雨將龜山島擬人化為同樣能用眼睛觀察外界的女性「她」,兩人於是開始互相觀察。然而這場初次相遇她們只能看到對方的部分而非整體:「我看到她的臉/優雅而從容/雖然我看不到其他……她看到我的側影/畢竟看不見我的身軀」。
不過詩人認為「我們肯定看到彼此」,因為「光線來了又去了,同樣/打在我們身上」,所以她們用夢進行更積極的交流,甚至不甘於只有視線上的互動,想進一步達到肉體上的碰觸,「在夢裡/我們交換無數種姿勢/想必也努力伸出過手」。可惜最後這場交流暫時以失敗告終,龜山島仍舊披著灰絲絨,與初見時毫無二致,詩人則被火車帶進漆黑的隧道,失去龜山島的蹤影。但透過(一)之一括號中的詩句能看出,詩人並沒有就此遺忘龜山島,甚至對龜山島的稱呼從「她」變為更親密、距離更短的「你」,開啟往後連結的可能性。
來到〈龜山島詠嘆調〉的(一)之二,詩人這次並非因為真正看見龜山島才想起龜山島,而是當自己處於「如大陸之對待島/島之對待嶼/嶼之對待孤獨/如岩石之對待弱水/集體之對待單一」的弱勢處境,赫然發現之於台灣島,同樣身為弱勢、少數的龜山島,卻是主動「離開、抗拒、背叛」大島,沒有停留在被動的「被對待」。詩人找到自己和龜山島的共通性,藉由龜山島發覺自己想要成長的方向,龜山島成為學習對象、精神支柱一樣的存在。這樣的欽慕在下一段(一)之三中表現得更為明顯,詩人欽羨龜山島面對集體社會的紛擾,只是「臉龐向上,悠然躺臥/彷彿天與地之間的平衡/就在那裡……你只是自己,啊自己/生滅的一塊小小領地」。
楊小濱認為,龜山島在這首詩中代表的是「弱勢對強勢的規避,是個體對群體的疏離。這種疏離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一體化霸權的執意拒絕。」零雨本人也曾談及此詩的創作構想是:「我把龜山島化身為一種孤獨的象徵,一種相對於台灣本島的他者。」當詩人清楚她想做的是背離陸地代表的強勢、霸權,龜山島的精神就已在她心中生根,不必依靠肉眼的協助,於是即使敘事對象「被天候的霧雨猝擊/以至無形」,詩人很清楚「但你始終在那裡」。
雖然敘事主體「我」已能隨時隨地在心中召喚出敘事對象龜山島的形象,到了(一)之四,新的不安又冒出來,詩人開始擔心兩者的世界其實是平行的,甚至這個擬人化的龜山島已經死亡,只是一句沒有實體的流言,只是「一個被告知的傷口」。幸好很快的,零雨用「春天、芽苞、踊舞」等充滿生命力的詞彙「復活」了龜山島,在充滿生機的場景中「我向前走,你也向前走……我看到了──/一部分的自體/被切割、拋擲、推落/在遠方的海上」,切實地縮短了「你」「我」的距離,破除前面對兩者的世界其實平行的擔心。同時詩人更進一步發現一部份的自體成為海上的龜山島本身,因此不僅「我」心中有龜山島,龜山島心中也有「我」,在〈龜山島詠嘆調〉(一)的末尾,敘事主體和對象達到了真正的精神交融,無法一刀將詩人和龜山島區分清楚了。
延續(一)末尾「我」和龜山島的水乳交融,〈龜山島詠嘆調〉(二)一開始就將敘事人稱從「我」換成「我們」,行為、精神皆合而為一。在「被遠方/追來的陸地撞擊/但是彼岸,岸上/人潮洶湧──另一火災/在進行著」等句再現拒絕霸權的主題,和「啊,那麼就把身體躺下/用昂仰的頭顱,想像自己/成為一方金色的國土」重述詩人想達成的心靈狀態後,「我們」呈現出的意象從靜態的「國土」,轉變為「兩隻腳槳」──一位前進的泳者,從「島」的特質趨近於「人」的特質。且這位泳者擁有「一種黎明自內部升起」的力量,去照亮她泅泳的海洋,對照(一)之一不管「我」或龜山島的明暗皆受制於外在的「天逐漸暗了/天逐漸亮了/光線來了又去了,同樣/打在我們身上」,此時敘事主體的力量顯然更上層樓。
隨著敘事主體繼續前進,「舊有的領地在背後漸漸消失/前面是一泓青藍色的海洋……我腳下的這一方舊土已是全新了」,當抵達全新的領域,零雨把敘事人稱從「我們」又換回「我」,好像龜山島已不足以滿足主體不斷前進、背離陸地的渴望,所以要超越龜山島身為一塊無法移動的土地的限制,重新變回能移動的人類。又或者主體這時候已經不需要龜山島和她作伴,不需要用「我們」的方式前進,龜山島的精神完全內化為無形,所以主體可以重新變回「我」一個人,而這個「我」是成長後充滿力量的「我」,不是詩最初那個淪為弱勢便惴惴不安的「我」。
「我」在游泳前進中遇到千百種生物,每一種都映出她的身影,然而詩人始終堅定她泅泳者的角色,「我扮演一個角色,不做兒女/不做父母,不是善心的教徒/不是微笑的鄰居/不了,不了……」海中的千百種生物指的自然是社會上人們對於各種角色的期待,例如兒女就該孝順、鄰里就該和善……然而詩人已經給自己一個定位、一個方向了,不會再受到身邊各種紛雜的聲音左右。
那麼主體到底是朝什麼方向前進?身為台北人,但任教於宜蘭大學的零雨,長年坐火車穿梭雪山山脈兩側,每當火車駛出隧道,看見太平洋上的龜山島時,所有人都會知道宜蘭到了,所以即使不是宜蘭人,她也很能明白「對於有些宜蘭人來說,龜山島好像就是一隻千年的神龜,在呼喚他們:『歸來吧,歸來吧。』」那麼〈龜山島詠嘆調〉中的敘事主體前進的方向,是同作者的創作動機,受到龜山島的召喚,向著它前進嗎?在詩的結尾,能看出「我」顯然超出了龜山島的限制,向更廣闊更未知的大海前進了,不單單只是歸向島嶼。
黃文鉅則對敘事主體前進的方向抱著悲憫的看法,他認為「陸地」指的是現今的中國,因此龜山島就是台灣的隱喻,兩者都在主權的擺盪中漂流,飄零無依:
「一個被告知的傷口」暗示了傷痕的未曾消泯,而這傷口的結局,則是讓島和島之間的互相凝望更加遙遠,小島的「漂流」成為必然的宿命……「陸地」所指涉的神州,大舉伸出「手臂」,企圖拉近距離,卻終究促使兩岸的去勢更加分岔。舊有的領地,即將被未知的「同胞」吞噬(?)前方只剩汪洋一片。
所以到頭來主體的漂流仍舊是不得已、無所依靠的嗎?對於主題前進的目的地詩中曾有兩段敘述:「喚醒/另一部分海洋/──那裡,有一個窗口/在遠方不遠處」、「在這海洋中心,什麼地方/一架鋼琴發出藍色的聲音/開啟一個方向──與我/游動的方向相接」零雨沒有明確給出「窗口」和「琴音」究竟代表了什麼,但應該可以確定她不是漫無目的地前進,是向著某種充滿自由、美好,看得到希望的方向前進。
楊小濱同樣認為龜山島能看成台灣在政治上的借喻,但同時不僅於此,它可以是任何反霸權、離心力量的象徵,藉由龜山島,詩人要展現的是她不停不停逸離中心的能量:
「泅泳者」的形象在詩末尾的出現使旅程的寓言進入了一個新的向度,但她並不確知新「開啟」的「一個方向」是什麼,而對中心的否定(從「舊有的領地」「漂流得愈遠」)是否會最終抵達一個理想的國度,也不是詩所能明確回答的。」
詩人沒有義務,也沒有意圖提供讀者最終的解答,令人欣慰的是,透過「不遠的窗口」、「不可見的琴音」等線索,零雨為這未知的追尋保留了一點希望,且這樣的希望不再是依靠龜山島等他者賦予,而是成長後的敘事主體由內產生的,如詩所說的「一種黎明自內部升起」的力量。
二、參考資料
零雨,《木冬詠歌集》,台北:唐山,1999年。
楊小濱,〈冬日之旅──讀零雨詩集《木冬詠歌集》〉,台北:唐山,1999年。
涂文權(導演),飛越文學地景(2019)飛閱文學地景VI Ep 08–龜山島詠嘆調 零雨,台北:民視。
黃文鉅,〈箱女在劫:宿命與地理的黑洞──零雨詩的歷史寓言、空間考古〉《臺灣詩學學刊》第10期,2007年11月。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林霈楨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6.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零雨 #龜山島詠嘆調 #敘事主體 #象徵
隧道結局討論 在 Eric Fan 范健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基層到文青︰從《#樓上傳來的歌聲》走到《#幻愛》
首先,恭喜《幻愛》(《幻》) 的小小票房奇蹟。
以往計算,開畫日票房乘10-12倍 (上映約3-4週計算),就差不多是總票房收入 (當然大片或口碑片計算方式會有所不同)。正常來說,《幻》開畫日票房15萬,即最後總票房應該在150-180萬之間 (加上最近武肺,乘數可能更低)。然而,《幻》昨日票房有差不多75萬 (比開畫日躍升5倍!),而星期日的即時票房更有近89萬,即是一個周末已完全突破預想的總票房150多萬,逆市上揚,確實非常難得。
連登仔連日吹雞,撐黃色經濟 / 黃色導演 / 黃色發行。以我的認識,發行商,導演 #周冠威 ,以至宣傳團隊都是有心人,不單指政治,而是有心做好電影的人,個人認為做好本行專業,比宣示本土立場更重要。現在的「救市行動」,跟撐黃店一樣,當然能理解,但總覺得如要人重拾港片信心,如果 (只) 停留在黃藍,長遠對電影整個行業其實沒甚麼出路。不過,又幸好,至今所幫襯的9成黃店,不但沒令人失望,而且都頗有水準,有人情味。
****
《幻》,作為2006年《樓上傳來的歌聲》(《樓》) 的延續,我看了很多文章,都聚焦談《幻》,鮮有人談《樓》。自問一下,作為愛《樓》的人,會喜歡《幻》嗎?
要利申,我非常非常喜歡《樓》,個人認為比《幻》更出色。事實上,我一看完《幻》,即晚回家便再看一次《樓》了。
(以下劇透) 《樓》的結尾,有精神病的男主角(樂 張滿源飾),在地鐵站苦苦思索女主角 (欣 黎玉清 飾) 是否FF出來,拿出錄音機掙扎是否要replay的時候 (要確認現實中女主角的聲音) ,影片就完了。基本上,《幻》的頭10分鐘左右是《樓》的濃縮,作了少許改動,再承接《樓》的結尾,就接上延續版的電影劇情。
與《幻》的光影夢幻相比,《樓》呈現的是raw,有點污糟與實感。《樓》很基層,樂和欣都住唐樓,鐵閘、床,以至隔籬鄰舍都有很濃的草根味。演員、美術、取景、取鏡、燈光,風格都統一,配合空間感壓迫的framing,令觀眾感受到樂常在狹小 (也很窒息) 的空間活動︰茶樓、屋企、床、地鐵車廂。人多擠迫,嘈雜 (幻聽病發來源之一),正常人都要逼瘋了。
結局難以忘懷,柴灣站月台一鏡,兩架列車同時駛至,車窗高速重疊交錯,背後襯上「隆隆」的音效壓迫感。鏡頭則近鏡拍著樂,欣欣坐在他身邊,他的姆指放在錄音機replay掣上,手因猶豫在顫抖,在真實或虛幻抉擇的final moment of truth,將全片推向高潮。然後,畫面一黑,(當年還未撐警的) 倫伯的片尾曲—《情是永遠著迷》慢慢響起。全片完。
少許題外話,影片中倫伯唱出歌詞「情是永遠著迷」時,聽落更像「永願著迷」。網上也有不同版本的歌詞。不過,由於沒有人會因《樓》去討論歌詞,一來《樓》不算太多人看過,二來倫伯也不會澄清啦,所以自行幻想,另添玩味就好。只覺得,如果歌名是《情是永「願」著迷》,就更點題,更有一廂情願的FF味,賦予《樓》另一層次的意函。
《樓》的風格除了build up故事drama,同時營造了樂經常自我懷疑的內心世界,連觀眾都被「欺騙」了。整部《樓》的完整度,統一性,以至配合劇本的攝影和美術風格的選擇,都呈現了周冠威對編,導的全盤掌握的細緻和觸覺。有幾場直頭看得到痛楚,入心入肺。
真心推介《樓上傳來的歌聲》︰https://www.viddsee.com/video/upstairs/l3gfz
****
《幻》則完全抹掉了大半屋村味,很文青,畫面也乾淨很多了。
新的男女主角樂 (劉俊謙) 和欣欣 (蔡思韵) 是少男少女組合,青春可人,衣著光鮮。屯門拍得很新海誠,幻彩爆光,浪漫醉人,看完令人有像去京都朝聖,要探屯門牛牛的衝動。屋村的房間物品也井然有序,沒有凌亂感了,床頭那卷簡陋的紙巾 (《樓》的神來之筆) 當然也沒有。看後跟影友笑說,一條咁核突的隧道都拍得咁靚,如此光影醉迷,確是落了糖衣 (至少在鏡頭和燈光上)。糖衣是浪漫愛情片必需的,也要有靚仔靚女襯托,大量男女主角的特寫,打光,都容易令人著迷。又,屯門的輕鐵拍得像台鐵,像JR,明明搭到爛,卻突然很有味道。還未夠甜,兩人窗戶仲可閃燈傳情,這完全不是香港的屯門了。(Tuen Mun is not HK,沒有犯國安法吧) 看來,旅遊局如要宣傳屯門旅遊,可以介紹遊客看《幻》。
這些日常景物的「忽然驚喜」,加上本身本土的《幻》,卻衝破了本土層次,我相信是不少影友鍾情《幻》的原因。
我喜歡電影中的成長和愛︰
樂不願踏出comfort zone去愛人(欣欣vs葉嵐),只想有個像《HER》的情人,永遠陪著寂寞的他,起初他一心只想從葉嵐身上尋找欣欣,直至克服要從幻想come out的焦慮,用遷出宇宙的力行出一大步;葉嵐從沒遇上肯付出無條件地愛的人,因此不願打開心屝去接受真愛,直至遇上有精神病,卻毫不介意她過去,純純的樂。而且,他們都願意留在對方身邊 (浪漫點get!)。電影沒有交代未來他們會否成為更好的人,始終現實比幻想情人複雜太多了。而且,兩個都愛self-destruction的人走在一起,會終極攬炒還是光復愛情,都令人生疑。不過,唔理了,電影主調、光影和色彩令人麻醉的程度,觀眾都夠甜了,不需畫出腸,結局也很有指向性。
《幻》的男女主角均演得出色,尤其劉俊謙,當崩潰戲就是演技的時代,劉對角色的心理狀態收放自若,惹人同情 (當然也與其設定和顏值有關啦,換上林雪就難以想像)。編導可能因為選角關係,選擇了走少男少女浪漫路線,不再書寫過量苦澀,而是柔情似水,去蕪存菁,若即若離,列車交錯,鏡花水月之間,偶爾夾雜一點真真假假的玩味 (有一刻覺得,樂是嵐幻想出來的),都看準電影能喚起內心純情一面的男女。是故,身邊很多中 / 熟男都喜愛《幻》,我覺得,用電影常quote的心理學語言,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裡,嗯,還是個少男 (逃)。
整體來說,《幻》劇本尚算工整,偶有不太自然的對白。不過,就算虛幻,我 (作為少男) 也甘願被討好了。
只是葉嵐意識型態上,有點令人隱隱不安,尤其說自己很cheap,除了自我價值上的貶抑,就一心一意等待著男人拯救的狀態,我是有點不舒服的。而且,以心理咨詢來說,咨詢師應是不帶judgement和分析的聆聽,葉嵐也太強勢了吧,要人把寫滿戀人回憶的日記撕掉去追求現實,莫說情緒病或精神病人(樂更未痊癒),正常人都會反你枱啦。
最後,看到《樓》的男主角張滿源演中心主任Joe,有點掛念演欣欣的黎玉清。
****
高先三寶排名︰《叔叔》、《幻愛》、《金都》。
我沒能力救市,但見字飲水坐直睇戲,唔睇就無架啦。
隧道結局討論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屍戰朝鮮:雅信傳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 Kingdom: Ashin of the North》2019年由《失控隧道》導演金成勳與《Signal 信號》編劇金銀姬聯手製作的韓國劇集,Netflix首部韓國自製劇,本劇改編自作家金銀姬與梁慶一的網路漫畫《神的國度》,為喪屍題材的架空古裝劇。播出兩季後因大獲好評,特別篇將於2021年7月23日在Netflix上線。一名失去部族與家人的女子,在悲劇、背叛與神祕發現的交織下展開復仇。演員:全智賢、朴秉恩、金是兒、具教煥。
#屍戰朝鮮雅信傳 #Netflix #킹덤아신전
特別篇劇情討論:
00:00 全球喪屍迷等超久
01:03 外傳評價兩極?
02:24 劇情大綱:生死草起源/喪屍之母/第一批喪屍起源
03:49 劇情反轉
04:42 第二季末的喪屍解謎
05:34 第三季劇情走向
🎇【官品心劇情聊天室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https://apple.co/3aamd8T
Mixer Box:https://www.mixerbox.com/podcast/1255979
SoundOn:https://sndn.link/pinhsinkuan
Spotify:https://spoti.fi/3o39xFy
MyMusic:https://pse.is/3ctaqp
Google:https://pse.is/3bcgs5
KKBOX:https://bit.ly/2YhTaL3
🎇了解更多品心私下的生活
官品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pinhsinkuan
官品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nhsinkuan
合作邀約:clairelin219@gmail.com

隧道結局討論 在 #討論#有雷慎入隧道完結篇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隧道 完結篇了啊啊啊啊啊!,覺得收尾收的蠻不錯的~~~但是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光浩回去救了小光浩的媽媽所以才會取名光浩,代表2017光浩也已經回去了 ... ... <看更多>
隧道結局討論 在 [心得] 隧道,看得心頭暖暖的結局。 -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完整連結:https://goo.gl/IjZP86 我一直思考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隧道? ... 生下了妍浩,善載也跟妍浩一起成長,看得心頭暖暖的結局,隧道真的讓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 <看更多>
隧道結局討論 在 [心得] 不完美的結局《隧道》仍瑕不掩瑜-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原本網誌連結請看 https://goo.gl/IbLzZQ
難得沒有爛尾的推理殺人案韓劇《隧道》--瑕不掩瑜
(好像不少人認為結局超棒,但我認為小不完美,以下是我的看法)
====
《隧道》完結篇落幕,帶著忐忑的心情收看大結局,我最關心的就是沒有爛尾,還沒看的
人可以開始放心收看了!(遙望當初推薦給大家VOICE,掉漆掉到不行~)
https://goo.gl/MmdI5I
(劇照 最喜歡的片頭照)
在《隧道》14集演完之際,我曾經在文章裡面表示,男主角有點魯莽、再加上沒有好好利
用穿越時空這一點,未能編織出「神奇又合理」的穿越原因,讓我有點失望。15、16集演
完大結局後,在「穿越的方式」上,此劇仍沒有太多著墨,不過有幾個地方我很喜歡。
第一:沒有用「抓到兇手」就草草結尾,帶出了受害者的立場、受害者遺屬的心情。多年
來他們盼望的唯有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兇手抓到了只是對法律有意義,對活生生的人和歲
月來說,他們更希望逝去的人能夠瞑目,他們更希望放下心中噎住的一口氣。這一段雖然
是流水式的造訪受訪者身邊,但也讓這部戲更充滿「人性」,相信也是很多觀眾看完最感
動的部分。而且讓犯人說出他只是為了那些「雞毛蒜皮不干他屁事」的小事而殺人,更能
彰顯出連續殺人魔扭曲與敏感的心境,也對比出受害者的委屈無言。
第二:男一男二的刻畫相當立體。一直到16集,本劇都遵循著讓男主角朴光浩(崔振赫飾
演)扮演「大老粗」個性,男二金善載(尹賢旻飾演)則是菁英階層代表,情緒冷靜又聰明
。所以前幾集我不喜歡朴光浩直衝跟犯人單挑(而且還兩次,傻眼耶),但我願意原諒他
(?),就是因為畢竟他的人設是衝動的鄉下警察,本來就靠體力格鬥出名,又從古代(?)來
的、勉強還說得過去。這兩集要落英文時,就讓男二站出來發揮,非常的到位也合理。而
唯一讓男二失控到不行的時候,就是在面對犯人闡述為何殺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媽媽)原因
這一幕,讓他對比出「冷淡的人也是人」,演技根本一萬一千分!
https://goo.gl/cH6Pr1
https://goo.gl/sLHkMr
(男二生動演技劇照)
同樣的,編導也給了男一「崩潰演技」的一幕,崔振赫完全不輸給男二,那就是15集開頭
之際、他發現心愛的女人--女兒申教授(李宥英飾演)真的被犯人綁架之際的畫面。那眼眶
之紅又用力,但又跟男二的金善載隱忍壓抑的糾結心痛有點情緒上的不同,我認為這部戲
最後兩集的滿點就在這兩幕兩人的演技之上。真的蠻喜歡這部戲的選角,都非常適合。
https://goo.gl/uVfSrJ
(男一)
兩個大男人的個性完全天南地北,兩個大男人查案的方式也不太相同,但兩個大男人對於
自己心愛女人的態度,是非常一致的呈現。我喜歡這兩人的演技爆棚,也喜歡崔振赫忍不
住第一次的揮拳,但第二次卻忍下來之後、立刻顧及到金善載需要「幫媽媽抓犯人」的心
理安慰,硬是把手銬推給了他。是部戲是第一次崔振赫有這麼直接的情緒大爆發演出,後
勢相當看漲。
https://goo.gl/FhLjK1
(喜歡這一幕的表情)
第三:終於有聰明人用頭腦辦案了,那就是申教授。總覺得穿越劇就是要有時空要件+「
聰明」,既然穿越的因素被寫得很弱化,至少抓犯人不能都只是體力上的付出或是打來打
去、綁架來威脅去。申教授提出的“我要依照平日時間行動才能抓到他”,非常符合自己
的人設(研讀犯罪心理),同時也讓這個收尾的過程不那麼的無聊,不是只有追趕跑跳碰。
而且提出犯人執著於鋼筆這件事情,也是讓我覺得很不錯的設定,確實犯人根本不必給她
活口的機會,讓鋼筆被掩埋不知何處更好,其中是有原因的這非常能說服觀眾。
(踩壞竊聽器真的有點傻眼,不能演一齣戲給犯人聽然後智取嗎-_-)
第四:超喜歡復古片頭。我一開始貼的片頭畫面是一開始我繼續看下去此劇的原因之一;
非常有質感的呈現讓整部戲很容易入戲,也能夠聞到編導的用心。(看盜版就不會看到片
頭~吧?!)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Happy Ending」怎麼沒提?老實說,我並不是那種要一味追求
快樂結局的人,有些戲很適合符合現實,那就必須有所取捨。但可惜這也是韓劇近年來的
問題,大家生活壓力都太大了,再看到傷悲的句點會翻桌砸電視,所以大部分的電視台承
受不住壓力都會給出「Happy Ending」。我個人是覺得這部戲的「Happy Ending」屬於比
較開放式也沒有交代清楚,所以沒有加分、也無批評。
在我心中,《隧道》無疑是90分以上的精彩韓劇,而且沒有爛尾問題,各項架構都不差。
唯獨小小的兩個瑕疵,一個就是「Happy Ending」的部分;我介意的不是結局好不好,上
面有說過,其實就是一個很中性的結局寫法。我比較介意的是其實“回到過去”這件事情
肯定會造成蝴蝶效應,那麼劇中人的生命和經歷很可能都會改變。也就是說,可能光浩回
到過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以後他們根本不會發展出同樣脈絡,或是生活在同樣的場景
,那這整部戲不就全部被推翻了呢?但編劇很巧妙的只是蜻蜓點水,並沒有交代回過去沒
先抓兇手這件事,而未來已經抓到這件事,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或是過去的光浩到
底要怎麼面對接下來會發生的命案等等、有老人陸續暗暗被殺等等,他要追查嗎?之類的
,都很複雜。這也是穿越劇最難的地方。
第二件事情就是,又回到過去也未免太簡單啦!!之前還有跟犯人打鬥,怎麼最後一集只
需要自己奔跑就可以了?好啦我知道這有點吹毛求疵,但畢竟簡化到太簡單的手法,就讓
穿越沒什麼FU了嘛~(那第3集就可以跑回去不就好了XD)
但就誠如標題所言,《隧道》的脈絡已經算是相當合理且清楚的人,雖然最後小不完美(有
點避重就輕),但瑕不掩瑜就是我給他90分↑的原因,終於不再讓我寫出掉漆的推薦文!
(我根本玻璃心被VOICE傷害太久)
文長,網誌版 → https://goo.gl/IbLzZQ
(理性討論,有不同意見也歡迎留言給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84.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495513050.A.44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