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大缺貨,買中古品注意事項?】
五月中疫情升級到三級警戒後,各級學校迅速進入到「遠距教學」模式,這讓家中父母大傷腦筋,除了小孩在家沒人管,遠距教學設備的準備更是「勞心傷財」,若家裡本身有多的桌上型電腦,那頂多是安裝一個視訊鏡頭,沒有的話,購買筆電就會是最快速的方案,這也導致不管是3C通路(NOVA、順發、燦坤)還是一般量販通路(大潤發、家樂福)平價筆電幾乎被掃光。
#夯到展示機都被掃光
到底有多誇張?朋友在門市上班,存貨賣完就算了,連展示機都拿來賣(照片是他傳給我),連帶中古筆電也造成熱銷,而因本身興趣加上待過業界,所以不少熟識我的朋友,也前來向我諮詢中古筆電購入問題,這陣子不管幫忙整理,還是協助購入筆電(少說也有個十來台)發現會選擇中古筆電的朋友,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家裡小孩二到三個,沒這麼多預算買全新的(一台兩萬,三台就六萬了)
2.給小孩用新的覺得浪費,覺得能文書視訊就好。
3.想買新的,但買不到或是要等太久,只能退而求其次購入中古給孩子上課用。
#一些心得與告知
全新與中古,自然各有他的優缺,新的除了擁有現代風格設計與產品效能(更省電或更強運算),重要是大部分都有兩年保固,而中古品優勢,就是價格可能會超級便宜(原價三、四萬筆電,不到萬元能入手,亦或兩萬元能買到三台筆電)這並沒有什麼絕對好壞,純粹是個人選擇問題。
新品也可能買來後,頻繁送維修站,只是保固內不用錢(設計瑕疵或運氣不好),中古也可能用了好幾年,依然頭好壯壯,這一切都跟品牌、用料、產品定位、運氣關聯著,下方檢測SOP是我從高中自學至今,以及手上有近十台中古筆電的經驗,但不代表測試完畢不會有問題,更不可能保證用一年或兩年不會壞,當然如果幾千元購入的中古品,能用個一年或兩年才壞掉,那中古品其實也是相當划算的選擇。
#如何挑選遠距教學中古筆電?
這裡先針對給孩子上網視訊、文書使用為討論範疇,基本上選個 14 吋以上機種(螢幕大一點對眼睛壓力較小),配上任何一代的Core -I3 處理器(M字結尾)加上 4GB記憶體就相當夠用,當然要更順的話,那選購有固態硬碟的中古筆電,絕對是更好。
文書軟體部分,預算充足情況下可以購買正版Office,但不想破費又只有基本文書需求,那使用免費的 OpenOffice 也是不錯的替代方案(https://www.openoffice.org/zh-tw/)
#快速檢測筆電使用狀況
1.確認外觀是否有明顯撞擊及灰塵量(散熱孔附近可確認)
2.攜帶耳機與隨身USB,測試機身port(USB孔、音源孔) 是否都正常
3.連線上網,撥放 YOUTUBE 影片(測試上網功能及喇叭)
4.螢幕亮暗點測試(http://168.ms/lcd/)
5.鍵盤每個按鍵測試(https://reurl.cc/vqGQgA)
6.視訊鏡頭及麥克風測試(https://reurl.cc/3ayKjL)
第一點看個人喜好,若不影響後續使用功能,其實可以無視,當然如灰塵量過多,則可能會影響筆電散熱表現。
#測試內部硬體
如對方或店家,願意讓你安裝這些測試軟體,基本上就能確保8成以上的中古筆電回家能正常使用。(當然也可以請對方提供七天或一個月的保固期)
1.Intel 處理器診斷工具(https://reurl.cc/YOmY0D)
安裝完畢,跑完全部測試項目。
2.獨立顯示晶片測試工具
#FurMark(https://geeks3d.com/furmark/)
俗稱甜甜圈燒機,可以觀察溫度及運行狀況,原則上運行個10分鐘沒當機,就算是運作正常。
#Cinebench r15(https://reurl.cc/rgkEEx)
裡面有個賽車競賽,運行完畢即可。
3.硬碟檢查 CrystalDiskInfo (https://reurl.cc/LbeaZ7)
開啟程式,可以直接確認硬碟狀況。
#最後
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適合自己的價格跟需求,文書筆電、輕薄筆電、電競筆電、影音剪輯筆電、商務筆電…等等,都有他的好與壞,價格當然也隨著不同需求而有所變化,這裡之所以沒有提到價格,是因為中古品本來就是雙方合意,不像是原廠有設定底價,或通路商有自己的進貨成本考量,如果你手上的高級筆電用不到,要一千元賣出去也沒人會阻擋,至於如何殺價或其他要求,就是各位的談判本事了。
#拖很久才寫的工具文
#個人興趣並非超專業
#許多民眾朋友敲碗詢問
#還請高手專家留言補充
隨身碟維修價格 在 Mier戴小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耍廢人生時間即將結束!!
第一次這麼期街快點結束....哈哈哈
第一次覺得自己這麼廢!!
還好相機裡面有一些照片還在,所以可以小小整理
雖然整理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但有照片比沒照片好!!
快點恢復我原有的生活吧....沒照片好痛苦
#前提
就是禮拜天的時候,發現我的隨身硬碟有點問題
原本以為是線的問題,到了光華要去買新的線
發現副廠的線完全無解,但光華人員說我的硬碟可能快要掛了!!
所以沒有買線,然後隔天自己測試,開始讀不到東西了
ps:如果覺得隨身硬碟有問題,千萬不要跟我一樣,一直不死心去拔插拔插,增加它的損壞率
之後在臉書上求救,不敢亂找一間維修店維修,是因為怕價格不一
結果在臉書尋求協助,還好有朋友,可以幫我!
維修的結果就期待一下~
隨身碟維修價格 在 請問有人知道硬碟資料救援的合理價格是多少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這幾天一直在找硬碟資料救援的公司, 基本上我就是以拆機的價格來訪價, 我知道這一定是要進無塵室開蓋換零件的, ... <看更多>
隨身碟維修價格 在 華鎔專業硬碟資料救援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最高救援成功率~信任~快速~五星評價透過我們十年以上的硬碟維修救援經驗, ... 修復上,並快速分析還原回資料,若您有各種隨身碟故障,歡迎聯絡我們,一定盡力為您 ... ... <看更多>
隨身碟維修價格 在 [分享] 2023 SSD(固態硬碟)選購指南- 看板Storage_Zone 的推薦與評價
2024 Q4 SSD選購指南1015(hotfix)
(照片僅為純封面用途,並無偏頗推薦任何一牌的SSD)
發問前可先閱讀下面幾點:
【提問前可先讀過文章和回覆紀錄的解答,完全找不到答案才問】
【以表格項目為絕對優先考量,不明小廠完全無需考慮,便宜也不用看】
【『穩健派』請直接買表內產品,作者至少觀望三個月以上才會推薦新品】
【市面上龍蛇混雜,一分錢一分貨是唯一真理,勿貪小便宜】
【本篇文章對挑選極為嚴苛,若個人不推但你喜歡、可接受那就買】
PTT版:
https://tinyurl.com/h2otspw
巴哈版:
https://tinyurl.com/grncl8z
=
個人選購心法:
(一)表內產品為絕對優先考量,問了也只會得到同樣的答案
(二)新品無須多問,勇者和時間自然會去驗證其可靠度
(三)方案有疑慮、廠牌有疑慮和人品測試機通通不考慮
(四)個人不推爛大街公版方案,第三方封裝顆粒就是不推
(五)不推不代表任何人都不該買,你喜歡、可接受就買
(六)某環節有疑慮的產品不作為主力推薦,以實測數據為證明
(七)現階段不會考慮任何一顆QLC SSD
不推QLC SSD、不推QLC SSD、不推QLC SSD,很重要得說三次
在提問任何問題以前,建議先讀Q&A區和延伸閱讀
底下的回文和留言也可以多多參考(累積八年的結晶呀),也許會有您想知道的答案唷!
請先做好功課再做聰明的選擇,多找幾家通路來貨比三家
沒貨還能跑其它間,不是僅有一間通路、電商可以買
尤其在實體店買切勿被洗單(否則就失去先前做功課的意義了)
表內是台灣買的到,我認為 1.可買 2.值得推薦 3.表現還不錯的產品
但說到底,除了選一款優秀的產品以外,人品也很重要的!!
所以就多做善事和多扶幾位老太太過馬路吧 ^_^
(若人品不好還請多做備份,重要資料不做備份=不重要的資料)
選購指南簡易版(看不懂?請閉著眼睛買紫字產品,其它不用想來想去)
2.5" SATA區(進階版)
極致性能/特殊需求區(進階版)
如果糾結於兩款都不錯的產品:請丟硬幣來決定,因為$$在你的手中
我只是普通der鄉民,不是業界人士,更不是葉佩雯或綠豆糕。
有錯的話還請各位大大協助指正,並期望能夠拋磚引玉引出更多大大來寫相關文章。
那就請各位多多指教啦~
Changelog:
20241015(hotfix)
WD爆出保固擺爛的疑慮,打上黑底和注意標示
修改表格內容
20241001
跳Q4更新一篇
加入Exceria散熱片SSD、T705和修改表格內容(容量、產品描述)
延伸閱讀:
[開箱] 有點東西,美光T500 PRO 1T測試(這款最近有韌體更新,還沒補測)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07572782.A.880.html
【討論】快還要更快-希捷FireCuda 530 2000GB評測
(TLC直寫3700MB/s的頂級品、PS5最佳良伴)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586266
[心得] SSD選購指南-近期新知與問答(23-02-04)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75587557.A.3D3.html
[討論] 創見USD460I寬溫工業用記憶卡開箱(工業級記憶卡,增廣見聞系列)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676618264.A.181.html
[閒聊] DRAMless SATA SSD碎碎念ft.選購指南(DRAMless設計到底問題在哪?)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84252799.A.23F.html
PSA:目前選購SSD需注意事項ft.選購指南(有提到我個人不推某些廠牌的因素)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523520443.A.B70.html
[閒聊] MX500全改為176L TLC? ft. 4000GB款式(是升級還是偷料? 且看本篇解說)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34615876.A.C9B.html
升級 SSD 固態硬碟的注意事項及相關問題 - 2018.1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3873901
動物朋友logo產生機
https://aratama.github.io/kemonogen/
--
推 Lavchi:江宜樺:服貿利大於弊,一定得簽 民 眾:梅達利? 03/27 01:5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55.1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447390455.A.34C.html
※ 編輯: Cubelia (114.39.55.101), 11/13/2015 13:16:40
※ Cubelia:轉錄至看板 PC_Shopping 11/13 13:19
拿88SS9174的Intel 510、Plextor M3S/M3P和Micron Crucial M4相比的話
韌體調教差就非常多
再拿88SS9187的SSD範例如M5P、M500與SanDisk EXT PRO
相比的話簡直是天差地遠
網拍還找的到, 多找一些賣場一定還是找的到
有心的話多找找一定會有der, 但千萬別被網拍的詐騙給誘惑了
然後這兩篇蠻有趣的, 看看就好(畢竟烘烤測試真的很好笑呀XD)
簡中, 不喜勿入
https://bbs.pceva.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225
https://goo.gl/1krK9c
如果真的有資料能夠確認的話那我會再改文章的內容
畢竟從Micron改為LiteOn這落差還蠻大的
這班車沒搭上就沒有機會
畢竟目前240/256GB還是主流
原因: 廠商自己打標的16nm顆粒(就是一開始寫的"顆粒有疑慮")
就算標榜MLC Plus, 那到底是用什麼規範怎麼測的, spec呢? P/E cycle多少?
這篇蠻有趣der (簡中, 不喜勿入)
像Intel 730那樣就是很特別的例子, 通路很少見, 官網也還沒寫EOL
倒是價格被炒上去了 (好險當時4000元有入手一顆)
且不同顆SSD(主控+韌體+顆粒和OP配置)都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
KitGuru測300TB是最低, 最高還將近700TB(695TB)
五顆平均值435TBW, 就算一天寫個100GB起碼讓你寫個十年都沒問題
就算是300TB好了, 一天100GB照樣可以用八年
就算真的擔心, 工具箱連OP%數都可以讓使用者自己增加
https://bbs.pceva.com.cn/thread-124014-1-1.html (簡中, 不喜勿入)
廠商刻意送測然後弄到死讓使用者不用太擔心r
我就不信16nm(含以下)的壽命會比19nm更高, 只是都沒有人測過罷惹(再次攤手)
賤價賣出贈品的話其實也比EXT PRO便宜了幾千而已
不過如果像上面那位一樣撿到8450的EXT PRO就真的CP超高惹
但進去作業系統到桌面的速度會變快, 反應速度也是 (進到桌面後馬上就能進行操作)
IMFT的3D XPoint至少要2016吧, Toshiba也是
CHANGELOG:
目前發現威剛SP920 128GB/256GB的款式有換料的可能
512GB/1TB全部都改為黑殼版
要買的話請注意外觀是否為銀殼版, 如果是黑殼版就是換過料的版本
如非必要, 否則盡量PASS掉SP920或利用猶豫期來退貨
X300 128GB/256GB
88SS9190+Sandisk 19nm TLC
TLC=PASS
補一下規格
Ultra II用的是Marvell主控+SanDisk 19nm TLC
TLC=PASS
120GB/240GB為88SS9190
480GB/960GB為88SS9189
剛剛確定要買SanDisk EXTREME PRO了...期待ing
我會更推X110
Friday好像還能折一 兩百
東西夠穩(可靠), 保固夠硬的產品當然要大力推, 至少這篇推的幾乎都是這樣的產品
(有在想要不要再寫一篇大容量SSD的推薦文)
五年保又要低價我會比較推SanDisk X110
何不多投資一點預算買一顆更好的產品
我的話預算夠會拿ARC100就是惹
※ 編輯: Cubelia (114.27.166.180), 12/09/2015 23:00:24
changelog:
文章大幅更新
增加400GB以上的SSD選購(包含TLC SSD)
外加了簡單的Q&A
修正了文章讀起來的通順度
C300/M4時期:勝麗、青雲 (後期要送修的話很麻煩,青雲貨得找勝麗收攤)
M500時期:勝麗、青雲和捷元都有,相當混亂
M550時期:剩下捷元,舊的貨有問題請找捷元收攤
現在應該也只剩捷元了,是順便提醒別買到沒代理商的水貨(台灣應該是沒有才對)
擲硬幣決定拔 XD
3K內一定要五年保就拿X110
不然的話我個人是偏好便宜的SSD Plus, 再上去就ARC100(買不太到惹)
或加個四百多拿Extreme PRO
而且SSD Plus的優勢在於"便宜"(硬是比M6V便宜了兩百多)
M6V的話...128GB賣1499是可以考慮
不過剛剛看紐頓和某幾間網拍似乎M6S 128GB還有在賣(約1.6K)
所以比起M6V, 其實還是可以優先考慮買M6S
不過最後還不是要寫到NAND Flash裡面, 那這樣又回到老問題了(壽命)
與其去想壽命的問題, 不如去想會不會過兩年或三年就把它換下
如果搶的到能用折價券的MX200 250GB也是不賴R
e[1;37m推 GarfieldCxT : 下周要組新電腦 SSD打算裝兩顆 120+480 12/26 20:57
不然就是單用一顆480GB就好
我是比較好奇富基電通的保固流程, 如果有相關大大可以分享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了
而常見會提到的"耗損平衡"(wear leveling)其實是在SSD底層
在韌體 主控 顆粒間進行的,作業系統層面的分割操作在理論上不會影響到那邊
而為什麼會說"不要分割SSD"主要是因為SSD逐漸走進平民百姓家時
容量普遍都低於100GB(如X25-V 40GB、320 40/80GB、美光M4 64GB......等)
要是你分割的話到時候又嫌小,那幹嘛還分割?
更何況Windows安裝時也會切出不同分區(如EFI安裝會用到的MSR、ESR或CSM的系統保留)
現在SSD大容量的價位逐漸下來,如果沒有特殊需求的話還是用資料夾區分即可
有特殊需求(如還原軟體)就可以去考慮分割
要切就切,不切就不切,否則到時候在那邊想太多只是庸人自擾 XD
============================以上是2015年的推文=================================
順便預告一下一月還會再更新一次(如果寫的順利的話), 可能會新增一個General Q&A區域
而是因為有時看到(測試文)某幾款台系方案的SSD開殼照
然後發現該SSD廠商用的☆顆☆粒☆還蠻...那個的 不然就是該SSD為人品測試機
所以要挑的話就會是相對保守一點的挑法了
(不過還是有SMI或Phison方案的產品在名單內, 大大您會提是因為還缺JMicron嗎XD)
這樣確實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會比較有吸引力, 畢竟除了速度以外 容量會是最有感的
(不過我是比較保守的挑法, 所以就沒有推這些產品了)
感謝大大回覆XD
請善用PChome 24h或GOHAPPY的網購平台 免出門 快速到貨...
預計一月是會更新啦(有點想不出要寫啥XD)
M6G則是對應到M6S的88SS9188
剛剛已經把這個資訊轉去電蝦惹
新增General Q&A然後小容量和特殊需求區都有增加一點產品
PS3108-S8只能搭SLC或MLC
以這個價格一定是MLC
不過KST嘛...你自己想想囉(想到V300就縮惹
只是那篇連結好像怪怪der
一定得要註冊才能正常用那個超連結(不過用"只看該作者"還是可以慢慢看
但主要還是窩在PCEVA
((反正沒附也不會少一塊肉...
其它真的沒便宜多少啦(頂多100~200)
台灣的話代理商有展碁和增你強 都能到SanDisk台灣數位服務中心處理
https://www.sandisk.com/assets/docs/sandisk-z400s-pc-datasheet.pdf
https://www.facebook.com/PlextorTW/posts/1148310958522101:0
General Q&A的問題被選上Plextor TW的[萬事問鄉民]題目了XD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451038855.A.267.html
價差加上有ShieldPlus保固,個人是覺得值得
這篇有提到唷
猶豫的點是不確定裡面的方案到底是不是TLC 不然大家買一顆來拆好了(汗
ehttps://www.pceva.com.cn/article/1577-1.html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4719035&p=2
且目前消費市場市面上你能買到的SLC SSD,那顆粒......有☆秘☆密☆唷,最好別碰
那這個顆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只貼連結,不多說了 顆顆
https://bbs.pceva.com.cn/thread-127348-1-1.html
只能說別太迷信SLC大法惹
2.對SSD的可靠度非常要求,在斷電時也要將變磚率降到最低(斷電時有PFM+斷電保護)
然後就算故障也要在短時間內就拿到替換新品(ShieldPlus保固)那就Vector 180
3.再無法決定就丟硬幣做決定
電源選項=>高效能
建議找彩盒包裝,價格和工業包裝一樣 且還有附配件
2.看Hynix 16nm顆粒或是SF2281就是不愛,那就MX200
3.做不出決定,硬幣(以下略
其它沒太大的問題
https://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mushkin-reactor-512gb-ssd,4163.html#p18
半高mSATA比較難找,從2.5"槽下手吧
感謝各位的支持~
我個人是首推ARC100,預算不足推SSD Plus
要五年保固就Intel 535,不過ARC100的ShieldPlus方案也很方便
然後紙面那些資料參考就好,選好產品後人品還是重點之一
TBW那些是用JEDEC的規範下去測的(如JESD218和219A)
寫到超過標稱TBW好幾倍的也不是沒有(如KitGuru的ARC100壽命測試)
還有這個https://bbs.pceva.com.cn/thread-130177-1-1.html
且實際家用狀態下的負載不會和JEDEC的一樣嚴苛,意即寫入放大也會比較低
若是對可靠度和壽命相當要求,那乾脆選購企業級eMLC SSD lol
像這篇的G41即為成功的例子,不過可能會有相容性或是其它問題(例如那篇的啟動問題)
https://bbs.pceva.com.cn/thread-125014-1-1.html
然後legacy的BIOS不能拿NVMe PCIe SSD當開機碟
(得UEFI+改BIOS OROM或是板子OROM本身就有支援那就不用改)
**更新SSD盒子的疊疊樂照片**
-
ARC100下架惹!!
※ 編輯: Cubelia (59.127.175.203), 04/29/2016 21:54:59
SSDSC2BW240H6R5帶的是新版RG21韌體
SSDSC2BW240H601則是RG20
20160519緊急更新:小容量SSD Plus也開始出現TLC的方案,可以PASS了
各大NAND Flash廠商的2016年roadmap仍然有3D MLC
現在先不撤,下次更新時可能就會撤了
倒是可以考慮M6V 512GB,價格不賴
Fury那顆pass,硬要SF-2281主控寧願推Intel 535
其它也都是第三方封裝的顆粒,pass
但是要"黑"的話倒是有一些槽點能噴,以下純屬個人看法(看看就好):
如果拿到TLC版怎麼辦? 如何保證不是在玩"3-bit-MLC"的文字遊戲?
如果拿到TLC版但店家就是堅持說"這是MLC啦網路都是唬爛der"怎麼辦?
像Crucial MX300就是採用TLC(Micron 3D NAND)
PCIe的Ballistix TX3才是用MLC(Micron 3D NAND)
我猜未來有可能會是高性能的高價產品才會去採用MLC
至於240/250/256GB這個容量會不會消失不好說,但比這還要大的款式遲早會變成主流
那就拿MX200吧
535則是特別高的例子(特定狀況下最高到20倍也有)
但Intel保固無敵,健康度看不順眼也能送修 所以也沒啥太大的疑慮
M6V沒"凍結"問題,凍結這問題是M5P時期的現象了,也不是只有Plextor SSD才有的現象
而凍結有時只是系統的平台造成的問題,如LPM和電源設定之類der
(我就看過Intel 520在SB710南橋會卡頓的現象,關掉LPM就沒事惹)
重點還是在夠不夠可靠
(Ex:TLC SSD開發周期會比MLC SSD長,得要經過更長的時間來驗證)
加上保固夠不夠硬
而TLC SSD就是要便宜,價格不夠便宜那幹嘛買TLC SSD?
大檔寫入這點就沒什麼看法惹
家用的話日常會碰到的機會相對較少(讀的機會比較多,由其4K QD1)
但也不是完全都不考慮寫入性能就是了,重點是要夠用
而真的需要強力的寫入性能(或更好的穩定態QoS)可以考慮更好的MLC產品,甚至PCIe SSD
有些文宣的Z400s 128GB寫入速度標錯,實際就182MB/s而已
SATA:MX200
PCIe(NVMe):RD400(應該近期內會上市)或950 PRO(台灣買不到)
PCIe:M6e 512GB(不過AIC版本的Black Edition還比較便宜,但拆下有毀損保固的風險)
不是"會寫入放大",寫入放大這東東每顆SSD都會有,但就是高低不同
535則是特別高的例子(特定狀況下最高到20倍也有)
但Intel保固無敵,健康度看不順眼也能送修 所以也沒啥太大的疑慮
M6V沒"凍結"問題,凍結這問題是M5P時期的現象了,也不是只有Plextor SSD才有的現象
而凍結有時只是系統的平台造成的問題,如LPM和電源設定之類der
(我就看過Intel 520在SB710南橋會卡頓的現象,關掉LPM就沒事惹)
那現在有沒有改善? 答:不知道(反正我不買就是惹
※ 編輯: Cubelia (59.127.175.203), 07/20/2016 22:24:15
我個人會比較推便宜的Z400s,做不出決定就投硬幣
保固的部分還是得注意唷(各廠商Q&A有寫了)
(*裡面的OCZ是指以前的OCZ Technology,和現在的Toshiba OCZ基本上已經無直接關係)
補充:
除了原廠封裝後淘汰的白片以外
也有可能是原廠把wafer/die賣給下游的封裝廠(不一定全都是上面寫的黑片等級)
下游封裝廠再去做封裝(看有沒有良心去做測試和篩選),然後賣給做SSD的廠商
有些人會將這些第三方封裝的顆粒也稱為白片
(有錯還請大大指正)
https://www.autobuy.tw/3c/sort.php?sid=2921
MX200 M.2很難找惹(俗稱犀牛店的京樺剛剛看M.2的250GB款還有貨)
現在雖然是還有M.2 SATA的TLC產品,但還是有待觀察(主要就M7VG,X300和X400這三個)
真的都沒辦法(連網購都不行)的備用方案我可能會考慮X300或X400
且730和Extreme PRO都各有獨自的特色
我個人對TLC SSD寫入速度的認知:當寫入數據量超過SLC Cache後...有兩種狀況
1.
超過SLC Cache後就開始直接寫進TLC區塊
(一般來說要是die數量堆夠多那這樣寫入性能會比2好一點,應該各有優缺點啦)
2.
由於數據得一直寫入SLC Cache
等SLC Cache的數據釋放(fold)進TLC區塊後才能繼續寫入SLC Cache (我猜您是指這個)
所以就是SLC Cache=>fold進TLC區塊(順便清空SLC Cache)
=>繼續寫進SLC Cache=>fold進TLC區塊(順便清空SLC Cache) (就一直重覆)
=
至於沒有破SLC Cache或是仍在SLC Cache的數據就是閒置時fold進TLC區塊
Secure Erase那個我就不知道了
以前嚴重一點的髒碟確實是需要SE來恢復性能(現在比較少見了,因為GC策略都很完善惹)
就TLC SSD來說破SLC Cache的降速應該不至於需要SE來恢復性能
內文已更新為161013版
但主流方案一降價就會威脅到它,畢竟省下DRAM就省那幾百而已
※ 編輯: Cubelia (36.238.147.228), 03/13/2019 03:53:46
SATA的話TLC SSD在500GB以上的TLC直寫已經比較少有毀天滅地的低速了
再來就是"MLC"這三個字依舊有其市場意義,還是有人堅持只買"MLC"
(甚至買到垃圾NAND的產品w)
※ 編輯: Cubelia (218.173.96.183), 03/31/2019 20:42:35
防疫期間各位加油,台灣加油!
我這邊的Intel 730六年了還是很好用
那個沒差,就算壓散熱片上去影響也很小,三爽部分款式後面會夾一層銅箔
可參考筆者的520、530開箱文,皆有給予正面的評價
但應該是可買
根據techpowerup測試來看SN580似乎有留一手,性能表現普遍略輸SN770
若可接受WD的商譽那會比較偏向SN770
※ 編輯: Cubelia (1.173.161.59 臺灣), 11/24/2023 12:00:51
※ 編輯: Cubelia (111.255.36.116 臺灣), 10/01/2024 21:10: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