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的小店日食生活 today'sweet竟然受到近期在東京舉辦的「南台湾 新体驗:四県市展」青睞造訪,實在是太感動了!😭
堅持深耕在地飲食文化是對的!(握拳)
在日本宣傳台灣的觀光重點不外乎是芒果冰、小籠包、茶葉,就算請到木村拓哉與吳宇森的組合仍是不脫此範疇,直到去年擔任台灣觀光大使的長澤雅美拍攝的「Meet Colors!台湾」才將台灣品牌帶出另一種層次的意象,告訴日本人來台灣不是只有吃喝,還有許多美麗的人文美景值得欣賞。最近則有日本指標性生活雜誌 #BRUTUS 以台南國華街取代台北101作為介紹台灣的特集封面,引發了SNS社群媒體大量關注,有人認為南部街景車輛紛多雜物凌亂,還不如遵循過往封面,放台北101高空俯視照顯現國際都市氣勢。但BRUTUS編輯部卻認為那樣充滿紅色招牌的街景在他們眼中很美,很有台灣的在地意象。
從外國人眼光看到的,永遠都是本國當地人最不以為意卻也最具原創性的特色,搭著這股到台灣各地觀光的熱潮,本週在東京「mAAch 神田万世橋」還有一個展覽:「 【南台湾、新体験 】四県市展 Experience Southern Taiwan」很有意思,以南台灣4縣市(台南、高雄、屏東、澎湖)為主題,台灣各地方政府聯手將管轄境內的「物產與選物」往日本輸出。因為風尚旅行總經理 游智維 的一句話,策展團隊提出一個很瘋狂的點子:108小時暴走4縣市之旅,將美麗的南台灣風景用影像與照片紀實,除了各地各色物產之外,也把充滿老台灣風情的杯碗瓢盆、磁磚等帶到展覽裡,與過往在日本一提到台灣就是夜市B級美食吃喝的印象有很大不同。
策展團隊皆是一時之選,以寫瀨戶內藝術祭旅遊的 #小島旅行 一書大紅大紫的作者林凱洛為總召集人,設計師方序中負責主視覺,秋刀魚雜誌則編輯展覽手冊內容,並由設計師黃子源設計手冊內頁。當然不只這些核心成員,還有團隊裡的執行人員等人親自實驗這個瘋狂的旅行計畫,四縣市更有諸多在地熱血人士,如 #雄好呷 一書作者郭銘哲 Roger Kuo 張羅高雄的展示物品、最關心澎湖設計文化大小事的 關於澎湖群島 創辦人 Wu Ouxiang 的大力引介澎湖人物力資源等,族繁不及備載,才能讓這個充滿最在地台灣味的展覽正式成形,前往東京展出。
實際跑這一趟的執行人員小小 Catherine Chen說,「台灣真是個小地方,但有幸親身體驗之後,發現真正微小的,也許是自己的心態。」,總召林凱洛 Carol Lin 說,「讓傳統的觀光宣傳案,成為一個潮流的觀光設計案。」, 方序中則說:「越難做的,就越想做好。越無法改變的,那就想辦法把它變得好玩。」台灣很小,但從來不無聊,有太多有趣的特色能被轉化成設計創作,更棒的是還有這麼多願意在有限資源下為台灣未來付出的創作者。這個展覽展出的物產與產品有很多或許連身為台灣人的你都沒看過,加上有趣的策展切入面,值得剛好在東京的你撥出時間一遊。
閱讀全文
https://www.facebook.com/designsurfing/posts/1140450869388815
雅美族飲食文化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之「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於105年9月10日至9月11日假台北國際藝術村辦理,原民會秉持培育原住民族作家、壯大世代書寫的初衷,將「文學」列為重點的施政方針,並戮力推動相關業務,期望串連山風海雨間的文本風景,發揮源遠流長的影響力。
本屆論壇目的,希望盤整當前原住民文學與文化的各種現象,議題分別為「文學與臺灣原住民當前政治社會發展的對話」、「困境與突圍─原住民文學的創作發展趨勢」、「創作之翼─用藝術說故事」、「生活場域的變遷─從自然書寫到飲食文學」、「影像、聲音與敘事:原住民主體的多元建構」、「看見與讀取─原住民文學獎世代的創作迴響」、「跨界與游移:原住民文學的翻譯與交流」、「原住民文學面面觀─新書、市場、教育、傳播、文獻」等不同課題,企圖從紙上的筆端抵達街頭的彼端,突顯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一路走來披荊斬棘的發展歷程。
今年論壇參與之專家學者陣容堅強,包括監察院孫副院長大川、考試院浦委員忠成、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雅美族作家夏曼‧藍波安等知名學者專家,來自各專業領域的聲音匯集成磅礡的思維能量,不僅渴望被「看見」,更渴望在「讀取」之後凝聚出全新的觀點,並創造原住民族文學與文化論述再造的契機,期待能引動多方對話的喧聲,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共襄盛舉,與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創作者與媒體人一同討論原住民族文學的成果及未來的願景!
雅美族飲食文化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iscovery頻道《臺灣部落寶藏》躍上國際
讓全亞洲看見臺灣原住民族文化之美
原住民族委員會今日下午2時假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臺灣部落寶藏》首映記者會,現場特別邀請到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獻唱國歌的屏東縣地磨兒國小合唱團,展現排灣族充滿力量的自然原音,除此之外,節目中受訪的原住民族朋友們,包括藝人戴愛玲、原住民族專家官大偉、90歲耆老Hayun、12歲排灣族女孩,阿美族的元楷及廚神陳耀忠更到場現身說法參與拍攝心得,而飲食專家嚴長壽以及眾多學界團體也到場共襄盛舉。
Discovery頻道首度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攜手合作《臺灣部落寶藏》系列節目,透過影像傳遞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精神與特色,從信仰祭儀、飲食生活、建築工藝三大主題出發,深入部落探訪維護部落傳統努力耕耘的族人們,以老中青三個世代觀點出發,帶著觀眾了解原住民族多元豐富的精彩面貌。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表示:「原住民族委員會一直以來致力推廣傳統文化,在多年努力下,無論是建築、藝術、文化表演等早已揚名國際,我們也很驕傲地看到許多原住民族菁英逐漸在世界各地嶄露頭角,由本會委託拍攝《臺灣部落寶藏》節目,將讓全球觀眾有機會看到臺灣原住民族的獨特內涵,及蘊含著部落與天地自然相處幾百年來的智慧,讓大家能夠更了解並珍惜這個在臺灣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族群。」
《臺灣部落寶藏》三集系列節目記錄臺灣珍貴的原住民族文化,帶領觀眾進入部落,感受獨有的生活智慧與背後蘊藏的傳統精神。在《臺灣部落寶藏:信仰祭儀》單元,鏡頭將帶你認識深含傳承意義的阿美族巴卡路耐(pakarongay)年齡階級訓練過程及成年禮、魯凱族達魯瑪克小米收穫祭中傳達情感的盪鞦韆儀式,以及排灣族貴族階級如何跨越文化遵循古禮與漢人共結連理。在《臺灣部落寶藏:飲食生活》單元中,觀眾將會了解原住民族如何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而原住民族與大自然取得共生共存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精緻而獨特的飲食智慧。最後,原住民族的建築工藝技術揚名國際,《臺灣部落寶藏:建築工藝》中,帶你了解泰雅族武塔部落高齡90歲耆老Hayun如何親手重建傳統建物,排灣族老七佳部落石板屋重建過程中,如何解決部落缺乏大量建料,重現石板屋冬暖夏涼的建築智慧。除此之外,本單元也將呈現雅美(達悟)族半穴屋的先人智慧,族人們在門口挖掘深洞擺放鵝卵石,形成特有的排水渠道,充分發揮原住民族建築工藝的智慧與精神,讓建築文化的命脈得以延續。
臺灣原住民族群的生活智慧與傳統文化,透過信仰祭儀、飲食生活及建築工藝代代相傳,然而隨著現代化的過程中,部落的人們仍努力著保存傳統文化,Discovery頻道《臺灣部落寶藏》以全新觀點記錄原住民族文化,從傳統堅持的儀式軌跡中,傳遞先人豐厚的智慧與精神哲學。Discovery頻道《臺灣部落寶藏》系列節目將在6月8日起每週三晚間10點於全亞洲首播, Discovery HD WORLD頻道及TLC旅遊生活頻道將於7月份高畫質播出。
業務承辦人:謝明倫專員
連絡電話:(02)8995-3112
雅美族飲食文化 在 奇美部落野菜體驗營體驗阿美族飲食文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المزيد من 原視 雅美族 語新聞/Yami · 台東百歲人瑞故事寫真 記錄長輩精彩人生 · 朗島部落 文化 教室辦活動 延續貝灰製作技術 · 疫情衝擊島上生活 蘭嶼公所計畫發放補助金 · 立法院 ... ... <看更多>
雅美族飲食文化 在 雅美族小米文化神聖延續生命的糧食2020-12-03 Truku IPCF ... 的推薦與評價
Masu o splutut knkla kndsan klgan quri kndsan Yami 早期蘭嶼島上的傳統主要食物,有地瓜、芋頭、刺薯,小米等農作物,但是近10多年來,漢人 文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