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看新冠肺炎疫苗】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西班牙發源爆發 H1N1 流感世界大流行,造成全球約 5000 萬人死亡,是近 100 年最嚴重的流感疫情。從那時起,科學家開始找尋疫情的源頭,終於在 1933 年第一次成功分離 A 型流感病毒,接著在 3 年後 (1936 年) 成功分離 B 型流感病毒,並發現受精的雞蛋可以培養流感病毒。1940 年代初期科學家得到軍隊的協助,著手研發流感疫苗,並在軍隊中進行接種;1945 年,第一支不活化流感疫苗上市,開始注射在一般民眾身上,從此開啟了流感疫苗的新扉頁。
從 1945 年到現在,流感疫苗發展超過 75 年,雖然期間成功控制了幾次全球新流感疫情,但接種後出現極少數嚴重副作用,仍讓世人不時質疑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比較著名的流感疫苗嚴重副作用發生在 1970 年代,美國政府為了抑制當時的 H1N1 豬流感疫情採取了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計劃,約 25% (4800 萬) 美國人接種了流感疫苗,結果少數接種者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或稱「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是一種急性周邊神經病變,可能侵犯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系統,被認為疑似和流感疫苗相關,導致疫苗接種計劃暫停;2009 年爆發 H1N1 新流感疫情,雖然因為疫苗成功研發,快速緩解疫情,但接種葛蘭素史克藥廠(簡稱GSK)生產的 Pandemrix 疫苗後,少數人發生「嗜睡症」,導致日間極度嗜睡,睡眠和清醒的節奏混亂,Pandemrix 疫苗因此黯然退出市場。
看了上述流感疫苗的發展史,有沒有覺得研發安全、有效的疫苗是一件困難又花時間的事?因此,許多人樂觀地認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苗將在明年初上市,世界的疫情將得到有效的控制,人類將迅速恢復到以前自由往來國際的生活......然而,事情真的會這麼順利嗎?說真的,對此,我的想法比較悲觀。 疫苗是要注射到健康人的身上,對安全性的要求遠比治療藥物高。再者,一支制式化的疫苗注射在數百甚至數千萬人身上,被要求要有類似的安全性和抗體反應,本來就是一件極為困難的研發工作,因為接種人的年齡、性別、人種、潛在疾病、過去病史等個人條件都可能影響疫苗的安全和效果,造成差異反應,因此,為了確保安全和效果,數萬人以上大規模且嚴謹的人體試驗是必須的,「時間」是無法避免的成本消耗,但面對每天至少在全球奪走數千人性命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發需要和時間賽跑,這和要求安全和效果所需要的時間消耗相衝突,矛盾明顯出現,是要節省時間降低疫苗安全和效果的標準?還是要嚴格看待疫苗的安全和效果,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這是各國政府和疫苗公司,逃避不了的困難選擇題。
跟已經發展超過 75 年的流感疫苗不同,過去從未有成功研發冠狀病毒疫苗的經驗,所以這次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等於闖入全然未知的領域,疫苗的保護力是否足夠?效果可以持續多久?安全性是否在可容許的範圍?目前研發疫苗的團隊中,沒有一個可以完美回答這三個問題,但許多國家仍瘋狂搶訂研究尚未完全的疫苗,原因是國內被新冠肺炎肆虐嚴重,社會、經濟瀕臨崩潰邊緣,疫苗是唯一的浮木,只要疫苗證明有效、副作用比新冠肺炎造成約 3% 的死亡率低,就有一試的價值,然而,防疫有成的台灣,需要加入瘋狂搶訂疫苗的行列嗎?
我的想法是:不需要。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同,目前台灣社區中幾乎沒有新冠肺炎病毒存在,醫療系統不用承受 20% 感染者的住院負擔,社會不用面對 3% 感染者的死亡危機,我們可以好整以暇、仔細評估哪一種疫苗效果最好、安全性最高,等待適當的時機出手採購最佳的疫苗,不用讓生活在沒有疫情台灣的國人,冒險接種安全性有疑慮的疫苗。打個比方,若以疫情嚴重程度來區分富有程度,疫情越嚴重的國家越貧窮,疫情越輕微的國家越有錢,目前的台灣無疑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我們不需要跟朝不保夕的窮人一樣將身家壓在高風險的期貨和選擇權 (研究未完全的疫苗),圖謀一夕翻身 (快速緩解疫情), 買期貨和選擇權的理由是為了避險 (為防疫出現破口或特殊需要做準備),應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在財務結構安全、穩定成長的公司 (研究充分、安全、有效的疫苗),以求合理的利潤 (等待世界疫情逐漸緩和,接種安全有效疫苗)。只要我們維持富有 (防疫成功),這樣的投資策略應可以繼續執行。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台灣不需要新冠肺炎疫苗,而是強調不需要搶快、冒險、大量購入安全疑慮尚未排除的疫苗給國人施打。為了國家安全,本土疫苗應該繼續投入資金研發;為了避免非預期的防疫破口或給有特殊需的人,還是需要跟國外採買適量的疫苗,以防不時之需。流感疫苗發展超過 75 年,才有如今的安全性和保護力,雖然現今生物科技的實力遠超過去,應該不需要再花這麼久的時間才能研發成功新的疫苗,但要在短短 1~2年的時間,讓安全性高、保護力好的疫苗問世,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新疫苗上市後經歷 3~5年的陣痛期,下一代的疫苗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最後,還是要不斷強調,台灣站在制高點、好整以暇的優勢根源於防疫有成,政府必須維持嚴格邊境管理,我們必須持之以恆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是目前最沒有安全疑慮、又有強大保護力的「疫苗」,一方面我們用意志力自我接種目前的「疫苗」,另一方面等待未來真正安全、有效的疫苗問世,相信只要國人齊心努力,台灣一定可以安然度過全球疫情嚴峻的考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的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文學 ───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
雞蛋期貨台灣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結算後挑戰才開始
昨天我的標題叫封閉缺口之後呢,因為我的確認為台股不容易單腳反轉,因為美國的經濟情況的確比想像的更糟,我說過無數次美國的重點是看失業率,因為美國人幾乎沒有存款,在長期失業的狀況無法領失業救濟金過生活,就一定影響消費,而昨天美國金融股已經開第一槍了,獲利果然不如預期,大家可以想像再不就業,美國會有更多的車貸、房貸、信貸的問題浮現,雖然亞馬遜一枝獨秀,但能網路購物無法網路就業,就業的狀況才是我最擔心的,只是股市就是那麼弔詭,在公布數字之前一定先軋大家一波,昨天台股順利封閉了缺口,但美股昨天大跌,連今天要開法說的台積電(2330),ADR也小跌了2%,期貨大概下跌了百點,昨天也跟大家提過,月線已經開始翻正,就有機會成為如果修正的強力支撐,甚至如果持續在高檔整理,月線連翻紅到萬點之上,也有機會讓台股越墊越高。
被動元件果然大漲
我一直強調被動元件大漲除了基本面外,就是兩大龍頭雙募資的計畫,國巨GDR已經塵埃落定,因為折價發行,從昨天開始就有外資進行套利,所以短線有籌碼面壓抑,不過併購基美公平會已經同意,所以長線基美去年的營收高達13.83億美元,今年更有機會持續成長,雖然稀釋了12%的股權,但長線挹注的獲利十分驚人,我們預計在周末的演講為大家把被動元件說清楚,有沒有機會重溫前年的大行情大家可以注意。
石英元件、記憶體也因為日本轉單而受惠,東芝停工會受影響的應該有群聯(8299)、華泰(2329)、力成(6239)、品安(8088),但如果是短期的話影響不大,可能受惠的則是南茂(8150)與至上(8112),難怪外資一直買超至上。
台積電法說搭配SE2開賣
今天台積電法說其實市場已經傳得滿城風雨,大概就是第二季可能會比第一季衰退,下半年會旺季不旺,其實針對台積電我並不擔心,是因為台積電在高階製程根本沒有對手,華為一轉單蘋果馬上銜接,當然台積電不是萬能,也會受景氣的影響,雖然外資都把獲利從17元往下調,但是我覺得價值是不變的,逢回只是給大家更多加碼的機會。
至於昨天晚上果然如期發表SE2,價格的確吸引人,雖然外觀就像是I8換了新的CPU,但我當然要觀察預購的狀況,歐美最近的買氣一定不如預期,重心就是中國了。之前我看到蘋概股的三月營收,就跟大家說SE2勢在必行,今天媒體也報導鴻海(2317)郭董三月加碼自己公司,我認為十分具有意義,75元附近的鴻海雖然爆發力不足,但是安全性十足,而對於蘋概股來說SE2只有好沒有壞,因為是多增加的,等於讓淡季有多銷售的機會,因此我覺得蘋概股低檔無多,周末的演講我會拆解SE2為大家說明受益股敬請期待。
友訊 泰豐事件將一再出現
最近還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就是股權爭敗戰,一些雞蛋水餃股因為持有的資產而引發市場派的覬覦,包括友訊(2332)、泰豐(2102),其實我覺得不是壞事,台灣有些股價真的太低,像是之前我們分析的裕隆(2201),公司昨天也正式公布新店裕隆城的開發計畫,我認為台灣這樣的公司實在不少,之前也說外資一直買超長榮(2603),也就是這種低估的公司,預計都有不錯的彈升力道,也將在周六演講為大家分享。
雞蛋期貨台灣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股續創新高 台股如何跟進
美股周五漲跌互見,台股期貨盤也是小跌,其實本周是今年最後兩個交易日,我認為指數上不會有甚麼重大的變化,而最近我一直觀察的其實是上櫃指數,連續三天創下波段新高,代表多頭仍控制台股的局面,投資人在封關前就是積極選股。
何況在超眾(6230)在上周創下新高後,更證明已經下修過的小型股,有重作馮婦的味道,不過大家要注意選股的節奏,超眾是今年八月12號就見高點,接著是九月的銅箔基板,到十一月六號見高點的PA,大家要跟著反彈的節奏,就更容易獲利。
至於周五國巨底下的同欣電(6271)換股併購了勝麗(6238),我自己也參加在周五開了法說會,基本上我覺得是雙贏的好消息,國巨集團近來併購情形很多,陳泰銘的格局都是要挑戰世界第一,新的同欣電(6271)在CMOS的封裝中的市占率將大幅提升,掌握未來感測的大商機,周六我也在演講會中幫大家解釋過,台灣需要大格局的改變,也難怪投信一路買超,春江水暖鴨先知。
低價股當道 但要仔細挑選
我們是最早提醒大家年底就是雞蛋水餃股當道,但也要提醒大家,有些低價股的確具有轉機,有的則是過份的發揮,例如上周五我們就跟大家說台南-KY(5906)的確單月有0.73的佳績,但是都是業外獲利,週四已經收十字線,週五長黑下殺,當然已經過度反應。另外一檔低價轉機股系統(5309)更是無法無天,已經公布十月是虧損的,近八年只有一年靠著業外賺錢,股價卻在外資連續買超下屢屢創下新高,雖然技術面仍是強中強,隨時有機會再創新高,但這種公司建議大家保持觀望多看少做。
真正低價具有轉機的,在傳產股之前我跟大家分析過水泥,海螺水泥(600585)又創了歷史天價,第四季水泥報價持續上揚,台泥(1101)、亞泥(1102)本益比都不高,堪稱本益比最低ㄉ的權值股。之前點名的嘉泥(1103)也又創波段新高,外資持續買超的信大(1109)也不容忽略。
電子股中昨天看到外資突然大力回補7844張的金像電(2368),今天則要挑戰17.25的前高,如果突破就萬里無雲。至於上周四我們提醒大家有鴻海集團護身的台通(8011),股價已經從底部連漲三天,散戶不請自來,反而是可以獲利了結的時候
投信作帳漲價股
最後兩天投信聚焦在漲價概念股,我們看投信從第四季就對記憶體不離不棄,不過我們也跟大家說過,南科(2408)前波壓力不好過,所以看到模組廠卻是他們聚焦的重點,威剛(3260)即使周五外資大賣,但股價還是創了波段新高,在演講會一路提醒大家明年有擴廠的宜鼎(5289),週五外資與投信都買超,股價也創了歷史新高,在他們的帶動下,品安已經從高檔回檔一成,在大股東金士頓的加持下,有機會出現良性比價。
而投信也持續買超MLCC族群,媒體今天又大寫國巨(2327)幾乎沒有庫存,MLCC產能吃緊,我也跟大家說過,行情永遠在絕望中誕生、在懷疑中續漲、在漲聲中落幕,現在短線大家又對MLCC充滿信心,我認為華新科(2492)之前233.5的壓力,倒是要尊敬的。也可能是被動元件族群短線的滿足點,長線我們會再看能否順利漲價的進度。
雞蛋期貨台灣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的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文學
───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費茲傑羅《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茲比)顯然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了。故事背景設定於美國1920年代,經濟大繁榮的爵士時代──這是個美國夢的年代(伊格言說,那是個夢的量化寬鬆、希望的通貨膨脹的年代)──然而,這也正是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前夕。時間就是如此詭譎:經濟到達極盛巔峰,其實已快要盛極而衰了。而這同時呼應了故事主角蓋茲比的處境。
《大亨小傳》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敘事者尼克由中西部故鄉移居至紐約,打算從事金融期貨投機生意。安頓妥當後,他前往故事女主角──表妹黛西家中拜訪。這也是他在相隔多年之後再次見到表妹黛西的老公湯姆‧布坎南。作者費茲傑羅的寫作手法堪稱迅速俐落;從幾位主角的開場亮相就已經暗示了他們的基本性格。以湯姆‧布坎南為例──這是個反派角色,果然一現身就很討人厭。小說如此形容:
現在他三十幾歲,身材健碩,頭髮呈現金黃的稻草色,舉止高傲,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他炯炯有神的雙眼散發著傲慢的光芒,永遠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那套騎裝雖然講究得像給女孩子穿的,卻掩蓋不住他魁梧壯實的身軀。
這是一個孔武有力的身軀,一個蠻橫的身軀。
亮相之後,僅僅相隔八頁,湯姆‧布坎南便當眾發表了一番歧視有色人種的謬論;再相隔四頁,就在宴席之間,我們就偷偷知道湯姆「已經」背叛了黛西──他在外面養了個小三。
一般讀者看到這裡,不會討厭湯姆‧布坎南才怪。沒錯,這就是小說作者的技術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