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談寫作秘方的文章,絕對值得你收藏!】
今晚來分享一篇,中國作家賈平凹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寫作時的選材。
有別於其他教寫作套路的文章,這篇非常精闢地點出,我們在寫作時需要具備的意識、格局和文字技巧。也談到每個人要找自己寫作的節奏。
一起來看看這位名作家的觀點吧。
-
寫作的秘方 / 賈平凹
痛感在選材的過程中是特別重要的,而在選材中能選擇出這種具有痛感的題材,就需要你十分關注你所處的社會,瞭解它,深究它。
中國社會特別複雜,很多問題不一定能看得清楚,好多事情你要往大裡看,好多事情又要往小裡看。把國際上的事情當你們村的事情來看,把國家的事情當作你家的事情來看,要始終建立你和這個社會的新鮮感,對這個社會的敏感度,你對社會一直特別關注,有一種新鮮感,有一種敏感度的時候,你對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就擁有一定的把握,能把握住這個社會發展的趨勢,你的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你的作品中就有張力,作品與現實社會有一種緊張感,這樣的作品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種自覺意識一旦成了一種習慣,你必然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題材,而你所需要的題材也必然會向你湧來。我們常常說神奇,其實幹任何事情幹久了,神就上了身。
我拿我的一個同學來講,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他後來成了我們村的陰陽先生,婚嫁、喪葬、蓋房、安葬全是他一個人來看穴位和日期,凡是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辦事的,事情都很平順,凡是不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來辦的時候都出事了,大家都說這個人是一個神人,但是我瞭解他,他的文化水準並不高,對易經也不是很精通,為什麼他那麼內行,就是這項工作幹久了,神氣就附了體。寫作也常有這種現象,如果你變成一個磁鐵,釘子、螺絲帽、鐵絲棍兒都往你身邊來。當然對磁鐵來說,木頭、石頭、土塊就沒有吸引力。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文學是記憶的,而生活是關係的,文學在敘述它的記憶的時候表達的又是生活,就是記憶的生活,寫生活也就是寫關係,寫人和自然的關係,寫人和物的關係,寫人和人的關係。有一個哲人講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的藝術沒有記憶的位置。如果把生活作為藝術來看,它裡邊沒有記憶,因為記憶有分辨,把東西記下來肯定是有了分辨的。
在現實生活中以記憶來處理,比如我和領導的關係,這個領導和我是一起長大的,當時學習一般,為什麼後來他當了領導呢?有了這個記憶,肯定就處理不好關係了。文學本身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又是關係的。這兩者之間的微妙處,你好好琢磨,你就會明白該寫哪些東西,又如何寫好那些東西。
因為文學本身就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是關係,你就要寫出這種關係。現在到處都在強調深入生活,深入生活也就是深入瞭解關係,而任何關係都一樣,你要把關係表現得完整、形象、生動,你就要細節,沒有細節一切就等於零,而細節在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觀察。
比如說生死離別,喜怒哀樂,構成了人的全部存在形式,這一切都是人以應該如此或者是應該不如此來下結論,它採取了接納或者不接納,抗拒或者不抗拒,實際上從上天造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都是正常的。
但是人不是造物主,人就是芸芸眾生,生死離別,喜怒哀樂就表現得特別複雜,這個人表現的和那個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細節的觀察就是在這種世界的你和我不一樣、我和他不一樣的複雜性中,既要有造物主的眼光,又要有芸芸眾生的眼光,你才能觀察到每個人的獨特性。
人和人之間的獨特性,表面上看是人和人的區別,實際上是共有的一些東西,只是表現的方面、時機、空間不一樣罷了。
小說的語言和技術。寫什麼是關於膽識、關於觀念、關於見解、關於趣味的問題,怎麼寫是關乎智慧、聰明、技術、技巧,而無論什麼題材,最終都要落實到文字上,它的秘訣都在於技術。
就拿語言來講,我自己體會語言首先是與身體有關係的。為什麼?一個人的呼吸如何,他的語言就如何。你是怎麼呼吸的,你就會說什麼樣的話,如果你是氣管炎,你說話肯定是短句子。不要強行改變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隨意改變句子的長短。
如果你強迫自己改變呼吸,看到外國小說裡面有短句子,一兩個字或者是四五個字就是一句,你就去模仿,不管當時的處境和當時寫的內容以及當時的情況,你就盲目地模仿,讓自己氣憋得慌,別人讀著也憋得慌。
我自己平常也搞書法,看別人寫字,每當看到有人把字縮成一團兒,我就猜想他肯定有心臟病,一問,果然是心臟有毛病。遇到一些老年人,身體不好的,他們要練字,常常我給他建議去練《石門銘》,那個是漢隸,筆劃特別舒展,寫那個對血管絕對好。
小說是啥,我理解小說就是說話,但說話裡面有官腔、罵腔、笑腔、哭腔,有各種腔調,在我理解小說就是正常的跟人說話的腔調,你給讀者說一件事情,首先把你的事情說清楚、說準確,然後想辦法說的有趣,這就是好的語言,語言應該用很簡單、很明白、很準確、很有趣味的話表達出特定時空裡的那個人、那件事、那個物的情緒。這種情緒要表達出來,就要掌握抑揚頓挫。
怎麼把話說得有趣呢?就是巧說,其中有一點就是會說閒話,閒話和你講的事情不一定準確,有時甚至是模糊的,但必須在對方明白你的意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就像敲鐘一樣,「咣」的敲一樣,發的是「咣」的聲音,接著是發出「嗡」的聲音。文學感覺越強的人,越會說閒話,文學史上有好多作家是文體家,凡是文體家的作家,都是會說閒話的作家。
之所以有人批評誰是學生腔,學生腔就是成語連篇,用一些華麗辭藻,毫無彈性的東西。因為成語的產生,是在眾多的現象裡面概括出來的東西,就像舞臺上的程序一樣,成語也就是程序,會寫文章的人就要想辦法還原成語,會還原成語,善於還原成語,文章肯定就生動有趣。
大家肯定也有這種體會,如果沒有這種體會的話,可以去試一下,肯定會樂趣無窮,可以還原一些成語或者是古語,寫作就特別有意思。
語言除了與身體和生命有關之外,還與道德、情懷、品質、個人品行有關係。一個人的社會身份是由生命的特質和後天修養完成的,這如同一件器物,這器物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敲鐘是鐘的聲音,敲碗是碗的聲音,敲桌子是桌子的聲音。
之所以有的作品語言雜亂,它還沒有成器,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而有些作品有了自己的風格了,但是裡面都是些戲謔的東西,調侃的東西,把作品一看就知道這個作家不是一個很正經的人,身上有邪氣。有的作品語言很華麗,但裡面沒有骨頭,境界逼仄,那都是比較小聰明、比較機巧,甚至輕佻的人寫的。有些作品寫得很乾癟,一看作者就是一個沒有嗜好的人。
現實生活也是這樣,有些人是特別好的人,但是特別枯燥,有些人是很有趣的,但是老沾你的光,你寧願讓他沾光還願意和他待在一起。
我見過很多,見過一個女孩子跟我講過,原來給她介紹一個男的,各方面的條件特別好,學歷也好,但是就是生活沒有趣味,最後她寧願找一個窮光蛋,有趣味的。從語言中能看出作家是寬厚的還是刻薄的,能看出他是一個君子還是一個小人,能看出他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甚至是能看出他的長相是什麼樣子的。
世界盃足球的時候,我在報上讀過一篇評球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說:球都踢成那個樣了,還娶了那麼漂亮的老婆,當時我看了之後自己笑了半天。由於播世界盃的時候經常把臺上的球星們的老婆照出來,球星的老婆都長得很漂亮,當時看到這句話,我說你好好評你的球看你的球,管人家的老婆幹什麼。這句話正好曝露他的心態,他在嫉妒,心理陰暗。
我也看過一種小說,是幾十年前看的,我當時從農村出來不長時間,身上都是農民的那種東西,那個小說開頭敘述,第一句是說:女人最大的不幸,是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我是一個男人,也不瞭解女人,但是我覺得也不至於那樣吧,一個女人今天出門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就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我覺得不至於這樣,或許人家過的是貴族生活,是基層的農民的兒子理解不了的,這種文章肯定不是給我讀的,所以我看到這句話之後,後面就沒有看了,這不是給我寫的。
節奏就是氣息,氣息也就是呼吸,語言上要講節奏,而且對於整部作品,或者看一部作品、寫一部作品,整部作品更要講究節奏。什麼是好的身體?呼吸均勻就是好身體。有病的人呼吸就亂了,不是長就是短。呼吸對於生命太重要了,每個生命沒有呼吸就完蛋了。在世界上任何東西都在呼吸,包括人在呼吸,動物在呼吸,草木在呼吸,房子也在呼吸,桌子也在呼吸,都在呼吸。人每天在不停的呼吸,但人常常就遺忘了呼吸存在。
這世界上有奇怪的現象,凡是太好的東西總是被忽略、被遺忘。對你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你反而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母愛也是,只有母親對兒女是最愛的,但是作兒女的尤其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母親囉嗦煩人。
世界上凡是活的東西,包括人,包括物,身體都是柔軟的,一旦死亡了就是僵硬的。你的作品要活,一定要在文字的字與字之間、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要充滿那種小孔隙,有了小孔隙它就會跳動,就會散發出氣息和味道。
如何把握整個作品的氣息,這當然決定了你對整個作品的構想豐富度如何,構思差不多完成了,醞釀得也特別飽滿,這時你穩住你的勁,慢慢寫,越慢越好,就像呼氣一樣,悠悠地出來。二胡大師拉二胡,弓弦拉得特別慢,感覺像有千斤重一樣拉不過來。打太極也是一樣的,緩而沉才有力量。寫作的節奏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柔,一定要慢,當然這種慢不是說故意的慢,而是把氣憋著慢慢地放出去,但是也必須保證你肚子裡有氣,肚子裡沒有氣也沒有辦法。
在你保持節奏的過程中,你要「耐煩」。寫作經常讓人不耐煩,為什麼有的作品開頭寫的很好,寫到中間就亂了,寫到最後就開始跑開了,這是節奏不好。節奏不好也是功力問題。世上許多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耐住煩,耐住煩了你就成功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1的網紅《W》打不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久沒有更新了這首真的很好聽 希望你們喜歡 ⋯⋯⋯⋯⋯⋯⋯⋯⋯⋯⋯⋯⋯⋯⋯⋯⋯⋯⋯⋯⋯⋯ 地上 斷了翅的蝶 霧散之後的 滿月 原來愛 跟心碎 都可以很 細節 聽夜風繞過 幾條街 秋天瘦了滿地 的落葉 於是又一整夜 感性的句子 都枯萎 凋謝 *我不想再寫 隨手撕下這一頁(這一頁) 原來詩跟離別 ...
離別句子 在 法語兔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王子》作者不為人知的祕密情書
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子》這部法國文學名著,相信同學們都已經耳熟能詳。作者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是一名飛行員 ,他駕駛飛機於黑夜亂雲中航行,在孤寂而璀璨的星空中探索北非航線,俯瞰大地萬家燈火。其獨特的生命經驗被鐫刻於作品之中,留下許多淡淡的、冷靜的、溫柔的、耐人尋味的句子。
除了小說之外,作家也寫過許多美麗的情書。在這些情書裡,有一段非常《小王子》式的情話,字句流露出的情感讓人聯想到小王子和玫瑰的關係。
Bien sûr je te ferai mal.
Bien sûr tu me feras mal.
Bien sûr nous aurons mal.
Mais ça c'est la condition de l'existence.
Se faire printemps, c'est prendre le risque de l'hiver.
Se faire présent, c'est prendre le risque de l'absence.
C'est à mon risque de peine, que je connais ma joie.
我當然會讓你心痛
你當然也會讓我心痛
我們都會很心痛
可這,這是生活的必然
我們給予彼此春天,意味著要先忍受寒冬的凜冽
我們享受當下,也意味著將要面對離別
冒著痛苦的風險,才能體會到快樂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
這篇情書是在1942年寫給俄裔貴族Natalie Paley的,當時他早已與Consuelo結婚。這段不倫之戀的過程已不得而知,後人只能從這些字句之中,推敲愛情的美與死亡,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漠然、熱情或哀愁。
離別句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夜.語錄.天空飄游的熊媽媽》
*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們不妨再加上一句:「是什麼料,充什麼用」。
假如是一個蘿蔔,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蔔;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實實的包心好白菜。蘿蔔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廟堂上供設的珍果。
我鄉童謠有「三月三,薺菜開花賽牡丹」的話,薺菜花怎賽得牡丹花呢!我曾見草叢里一種細小的青花,常猜測那是否西方稱為「勿忘我」的草花,因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見。不過我想,野草野菜開一朵小花報答陽光雨露之恩,並不求人「勿忘我」,所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愛讀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莊子所謂「陸沈」。
社會可以比作 「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還有飛鳥;「蛇阱」之旁,池沼裡也有游魚。古往今來,自有人避開「蛇阱」而「藏身」或「陸沈」。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裏,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閒舒適,得其所哉。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楊絳
* 有點慶幸年少時曾經隨時代流行追讀許多俄羅斯文學作品,在靈魂中沾染了一點俄羅斯色彩,沒有那麼理所當然的本土台灣。
對於現在許多關於「台灣價值」、「純正台灣本土」的呼聲,我經常會懷疑:將這些過去滋養過我們,讓我們變成更豐富的人的外來成分都驅趕出去,都矇起眼來不看不感受這些異質文明內容,要將台灣帶到如何單薄貧弱的境地去?
這些年以微薄的一己之力,逆反如此強大的潮流,盡量在文明與思想的層次「離開台灣」,離開一個愈來愈自滿、也就愈來愈單調的台灣。
最近在重讀『齊瓦哥醫生』,體會活過俄羅斯巨大革命騷動的帕斯特納克如何游移在從繪畫到音樂再到詩的藝術追求,最終寫出了一本高度抒情的大時代群像集,表彰了最高壓的蘇聯威權體制都消滅不了的俄羅斯文明態度。
「多少世紀以來,使人類凌駕於禽獸之上的,並不是鞭子,而是一種內在的音樂:一種沒有武裝的真理不可抗拒的力量,和人們對真理榜樣強而有力的嚮往。」
「歷史是若干世紀以來對死亡之謎有系統的探索,並且一直在希望克服死亡。正因為如此,人類才發現了數學上的無限大和電磁波,也就是為了這個原因,人類才創作交響曲。」
我們需要閱讀『齊瓦哥醫生』,為了聽見「內在的音樂」,為了維持對於真理的嚮往,為了瞭解交響曲和我們的生命有什麼關係。—-楊照
* 黃昏散步的路上,一株紫薇花開了。很嬌艷的粉紫,輕盈柔細如蕾絲花邊的皺褶,在風裡輕輕搖曳。
唐宋的宮廷裡好像很愛種紫薇,早朝或散朝後,官員就在紫薇花下草詔、準備奏章,或無所是事,看庭院深深,看歲月裡的曙光或夕陽餘一寸 ,無聊時就以紫薇詠唱寫詩,留下很多文人與紫薇的對話。
我最喜歡的是白居易的「直中書省」裡漂亮的句子「紫薇花對紫薇郎」。紫薇對應天上星宿,當時中書省稱「紫薇省」,翰林學士稱「紫薇郎」,官署如星,官名如花,生命如星辰,也如繁花,大唐風光,可以這樣跌宕自喜。能藉著夏日餘光與盛放的繁花對話,也可以矜持喜悅生命的華美貴重吧⋯。
紫薇花期長,夏至過後,小暑、大暑,大疫一時不歇,山居歲月,息交絕遊,每日就循暮色來多看看兀自綻放的紫薇⋯⋯。—-蔣勳
* 痛苦並不總該被遺忘,它復習的意義和成長的可能性。
如同生命中的每個時刻都可以獨立出來,每一種痛苦都在看似無關的位置上各司其職。當我們沈溺在任何一個痛苦之中,總會擔保這一定是最痛的一次,可偏偏又無法預測下一次的到來……如若從生命發展的角度來觀測,是否又能演繹出更多關於「痛苦」的智慧和秘密?——-蘇菲.卡爾
* 我祝福你,願你經得起長久的離別、種種考驗、吉凶未卜的折磨、漫長的昏暗的路程。依照你的意願安排生活吧,只要你覺得好就行。——帕斯捷爾納克《齊瓦哥醫生》
* 我不要漫無節制的愛,它不過像冒著泡沫的酒,轉瞬之間就會從杯中溢出,徒然流失。——-泰戈爾《採果集》
* 她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種思緒都變成了收藏:生活被碾磨成塵埃,也就是沙。——卡爾維諾
*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蝶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林語堂
——-圖片來自陳威明副院長
離別句子 在 《W》打不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好久沒有更新了這首真的很好聽
希望你們喜歡
⋯⋯⋯⋯⋯⋯⋯⋯⋯⋯⋯⋯⋯⋯⋯⋯⋯⋯⋯⋯⋯⋯
地上 斷了翅的蝶
霧散之後的 滿月
原來愛 跟心碎
都可以很 細節
聽夜風繞過 幾條街
秋天瘦了滿地 的落葉
於是又一整夜
感性的句子 都枯萎 凋謝
*我不想再寫 隨手撕下這一頁(這一頁)
原來詩跟離別 可以沒有結尾(沒有結尾)
憔悴後悔等等 這些
於是我 把詩摺疊
郵寄出感覺 夾一束白玫瑰
妳將愛退回
我不落淚 忍住感覺
分手在起風 這個季節
哭久了會累 也只是別人的以為
冷的咖啡 我清醒著 一再續杯
我落淚 情緒零碎
妳的世界 一幕幕紛飛
門外的薔薇 帶刺傷人的很直接
過去被翻閱 結局滿天的 風雪

離別句子 在 Any安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各大數位平台連結:
https://rock-mobile.lnk.to/N2nPg
——
人是動物 擁有本能 相互依偎 我們不冷
不管頭頂著什麼天空,不管腳踩著什麼石頭,
記得勇敢的離開,勇敢的愛,別澆熄真正存在的火種。
還有雙手就緊扣,還有雙臂就相擁,還有雙腳就行走,
還有雙眼,就凝視眼前的瞳孔,凝視著想要前往的盡頭。
吉他的句子是微風,大鼓的低沈是山岳,小鼓的激昂是川流,和聲的鋪陳是雲朵,鋼琴的和弦是湖泊,你永遠倒映在我的心中,無論在哪個角落
在錄音室靈光一閃的和聲編排,鄧福如獨特的聲音,一如既往的超出預期,你以為她唱得不夠多而覺得少,在覺得少的瞬間她又驚艷了你的耳朵,溫暖了你的聽覺。
安偉負責主歌,阿福負責副歌,巧妙的結合,就像城市裡的此起彼落,沒有關聯卻又不斷交錯,直到最後一段副歌才出現碰撞,或許你聽得出火花,或許你聽得出未央,或許你聽得出心傷,或許吧。其實我們唱的是倔強,唱的是勇敢的面對,告訴你,勇敢離開,勇敢愛。
【Any 安偉】2009年因為老師芬達而接觸音樂,多年來累積了許多詞曲創作及編曲作品。在表演上也以Keyboard手的身分與前輩們:陳昇、畢書盡、王心凌、曹格、謝和弦、郭書瑤...等藝人在世界各地巡迴了上千場大型表演。
——
『 sweetheart 』歌词
詞:Any安偉 曲:Any安偉
當思念超過了負重 而又似乎接受淹沒其中
當意志也日漸消瘦 是不是只能夠隨波逐流
sweetheart tell you why
殘缺浪漫也要 勇敢愛
Sweet heart 別奇怪
一切真實的像不存在
當雨隨午夜和街燈 而世界陷入寂靜無聲
(當夜空降下了冷漠)
當停留在那個路口 你是否也感到暗潮洶湧
sweetheart tell me why
無法解讀卻又 勇敢愛
sweetheart 別意外
一切原始的赤裸姿態
經歷過 的碰撞
構築了 一道牆
隔絕了 所有傷
請別說 我倔將
離別前 那些話
離別後 的荒涼
都只是 再為了
能跟你 去愛啊
as a star hanging out there supposed to shine and not hide
不要讓悲傷佔據你的腦海
wonderland 根本就不存在
還想遺忘還想無視的一些瑣碎未來
要記得 don’t be afraid of the fallen
the SHIT sometime just happen
人是動物 擁有本能
相互依偎 我們不冷
——
製作人Producer:李治逸 Ian Lee、Any 安偉
編曲Arrangement:Any 安偉
吉他Guitars:詹賢哲
吉他錄音室 Guitar Recording Studio:Hyperbolic Time Chamber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er:李治逸 Ian Lee
和聲編寫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Any 安偉、Afu 鄧福如、李治逸 Ian Lee
和聲Backing Vocal:Any 安偉、Afu 鄧福如、李治逸 Ian Lee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李治逸 Ian Lee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陳文駿 AJ Chen
混音室Mix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Recording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Mastering Producer:Brian Elgin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Brian Elgin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Sentient Sound Labs
——
導演 Director:鄧朗 Deng Lang
服裝 Costume:DEBRAND、BelieveGodInc
贊助:騰悅梅里雪山度假酒店 Teng Yue Hotel
——
◼︎ 更多Any安偉相關資訊:
官方臉書FB:https://reurl.cc/gmR5V
官方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y.c.rgb/
官方新浪微博:https://www.weibo.com/5543436689/

離別句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就內地媒體對李嘉誠「撤資」的批評,李嘉誠終於在昨天傍晚作出了正式的回應,詳情我會在明天節目討論,但在此之前,我要跟大家剖釋一下他的聲明中的兩個重點:
首先,若以說理文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準確、非常到位。文章中不會表露出他的怨恨,而是將其怨恨藏在文中並且適當地表露出來。其中只有一點仍是顯露了李嘉誠的自負,就是他指自己刻意不在習近平訪美期間作出反駁,因為怕影響習近平訪美的成果。大家想想,習近平訪美是國際一等一的大事,他認為自己的反駁會影響習近平訪美,是何等自負的想法!可想而知他將自己的地位放得有多高!他是在提醒習近平,他是一個國際知名的人士,如何他作出反撲,對習近平是會有影響。這一點是藏不起來的。
這篇文章就有如樂毅離開燕國時寫下的千古名句一樣,所謂「君子交絶,不出惡聲」,其實是一封絶交書。文章至此,可謂恩斷義絶。
文中引用蘇軾的《定風波》一句「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本是四川人,被貶到了嶺南,他卻說令安樂的地方就是他的家鄉。
也就是說,有人問李嘉誠他愛不愛國,一般的答案當然是愛國,自認對家鄉的有永割不斷的情懷,但李嘉誠沒有這樣說,他只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即是哪裏不會迫害人,哪裏有自由人權的地方,就是他的家鄉,而現在內地所寫的全是文革式批鬥的文章,那就不是他的家鄉。
這篇文章是如此的重要,但大部份傳媒的分析都止於此,卻幾乎沒有提到他另外引用白居易的幾句:「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意思是人沒有家鄉,心安的地方就是歸處,但還要看之前一句,才能知道真正的意思。前一句是「揚鞭簇車馬」,也就是說,是你揚鞭驅趕車馬向前行,我才揮手向你告別。再加上蘇軾那首兩句,其實亦是轉引白居易《種桃杏》的「無論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以上所有的句子,都是離別的意思。
胡適曾說,有民主自由的地方就是他的故鄉,而李嘉誠則說,有自由、有法制、不會迫害人的地方,就是他的故鄉,意思非常清楚,只是寫得非常客氣而已。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