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在台中:回 未了,老屋改建日式料理餐廳
-
回 未了是離峰的下午時段造訪的,特別事先打了電話深怕撲了個空。離峰時間的氣氛果然悠閒,當時店裡只有我一位客人🤭。
我特別喜歡玄關牆上展示的這裡從原本的廢棄老屋子一步步進化的黑白照片,在照片裡面可以看到這棟老房過去房間裡貼著的偶像海報(例如伊能靜),是歲月無情的痕跡;這種特別能體現年代感的物件總是十分有趣。這裡過去完全是廢棄屋的等級,不僅雜草叢生還蔓延到屋外,是房東都放棄的房子,光從外表看就覺得裝潢工程浩大。不過老闆說,當初看到它以後沒想太多就覺得是他了,正因為需要砍掉重練反而有更多可能性,在經歷困難重重以後獲得的成就感無法比擬。
在一樓的地板上可以看見幾個貓咪腳印,老闆說是施工時有貓咪誤闖,後來覺得這個陰錯陽差不也挺有意思的對吧,乾脆就這樣留了下來🐈(可愛❤️)。
老闆說他有朋友在台中經營fine dining(Yuan)訂製了餐盤,那他自己的店雖然價位很親民,但難道就不能用自己喜歡的餐盤嗎?他去拜訪了陶藝家,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勸退因為成本太不划算了,在一番努力之後才得到了首肯。訂製的碗盤會根據店裡菜色去設計,碗底會留下陶藝家與回未了的專屬印記(茶水杯則是陶藝家的女兒製作的,表現了獨有的童趣,杯底下的簽名也不一樣)。特別扎實厚重的陶盤陶碗放在桌上是心中理想的重量,我特別喜歡握壽司的盤子,配上吧台的檯面,行雲流水特別和諧。我還很喜歡吧台上方的櫃子,藤製的櫃門能彰顯老闆對工藝偏好的一脈相承。
無論是門口安排的陶藝品展示與販售、二樓牆上的作品掛畫,還有把原有的鐵窗花拆除後,轉化變成美麗的裝飾永遠留了下來,老闆對藝術文化有自己的品味與理解並且想把它們融入其中👀。像這樣子有別於以往風格的日料丼飯店台南已經有聽過不少,而老闆說在台中則還不常見。
這裡有賣Argyi的和菓子,可是我太飽了只能下次再試了(我真的一直到回家都還在想它有點後悔哈哈)。回未了平時要吃握壽司只能坐一樓吧台,二樓規定是只能點丼飯。我點了鋪成玫瑰花瓣的鮭魚丼美美的,滋味中規中矩,米飯稍微黏了一些🍚。還加點了一份店員說是店內招牌展現細膩刀工的軟絲握壽司,唯一可惜的是這裡沒有清酒的酒單🍶😝。
謝謝老闆願意跟我侃侃而談,這大概也是在離峰時段來的好處吧✨。店員人也好好還請我喝一杯他們做來自己喝的酸梅湯😆,還主動幫我把門口的告示牌移開讓我拍照,雖然我覺得留下也挺可愛的☺️,謝謝你們❤️。
離峰時段意思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能源轉型的步伐依舊持續向前邁進中..... 中鋼中油成供電大軍,台電需量反應產業戶破 2 千 (07/05/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中央社)
“..... 轉移尖峰、充分利用離峰用電的觀念已逐步被接受與落實,台電也將研擬需量反應強化機制,減輕未來停、限電風險。
事實上,在尖峰用電時段,並非所有用戶都一定需要用電,只要給予足夠鼓勵,便能有效抑制大型用電戶的尖峰用電量,例如台電也推出「需量競價」等其他需量反應措施,不僅節電,還能降低整體發電成本。
需量競價概念為,由各參與廠商自行出價決定節省1度電價格,台電以價排序,進行最經濟的採購;得標廠商會在當天特定時段自行減低用電,若有確實配合減少用電,便可獲得電費扣減。
需量競價措施從104年初實施時,申請戶數為161戶,隔年激升至824戶,包含中鋼、中油、東鋼等皆為參與大戶,甚至中鋼集團旗下子公司還成立「電力交流網」群組,進行需量競價資訊、技術交流。
根據台電資料,需量反應措施總體參與戶數節節攀升,從106年的1,064戶,109年已達2,125戶響應,4年內翻倍成長;8月單日最高抑低用電107.9萬瓩,約等於1部核能機組發電量。....."
進入盛夏用電高峰,台電緊急調度大機組歸隊外,也從產業界「找電」,拉攏中鋼、東鋼與中油等大廠加入,強化需量反應祭出電費折扣。台電統計,現有 2,125 戶成為需量反應簽約商,儼然是新一批「供電大隊」。
歷經513、517分區大停電之後,供電穩定度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尤其炎夏到來,高溫將導致用電再創新高,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即表示,必須強化需量反應。
台電解釋,需量反應是指引導用戶管理用電,促使用戶改變原本用電習慣,例如減少下午1~4時用電或將尖峰用電轉移至離峰時間,簡言之,就是在全台用電高峰時段省電或不用電,如此一來才能減輕台電在尖峰負載供電壓力。
不過「單純降低用電」難度較高,例如即便將空調改為變頻冷氣,確實能減低用電,但抑低程度畢竟有限;因此多半還是透過「移轉用電時段」的方式,讓尖峰用電時段不至於供電緊澀。
台電指出,由於工廠等大型用電戶多半可自由調配製程時間,因此台電可在電價設計上提供價格誘因,鼓勵廠商改為離峰時段用電,如此一來,便能降低尖峰用電負擔,這項措施稱為「計畫性減少用電」。
「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適用對象為高壓、特高壓用戶,可再細分為3種型態,例如「日減6時型」意思是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1~5時、6~8時,減少用電6小時。
用戶可自由選擇所欲抑低用電的月份,雙方再根據約定好的抑低契約容量,核算後續電費扣減事宜,達到台電、用電戶雙贏結果。
事實上,在尖峰用電時段,並非所有用戶都一定需要用電,只要給予足夠鼓勵,便能有效抑制大型用電戶的尖峰用電量,例如台電也推出「需量競價」等其他需量反應措施,不僅節電,還能降低整體發電成本。
需量競價概念為,由各參與廠商自行出價決定節省1度電價格,台電以價排序,進行最經濟的採購;得標廠商會在當天特定時段自行減低用電,若有確實配合減少用電,便可獲得電費扣減。
需量競價措施從104年初實施時,申請戶數為161戶,隔年激升至824戶,包含中鋼、中油、東鋼等皆為參與大戶,甚至中鋼集團旗下子公司還成立「電力交流網」群組,進行需量競價資訊、技術交流。
根據台電資料,需量反應措施總體參與戶數節節攀升,從106年的1,064戶,109年已達2,125戶響應,4年內翻倍成長;8月單日最高抑低用電107.9萬瓩,約等於1部核能機組發電量。
轉移尖峰、充分利用離峰用電的觀念已逐步被接受與落實,台電也將研擬需量反應強化機制,減輕未來停、限電風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1/07/05/taipower-demand-responds-to-industrial-households
♡
離峰時段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缺電有三種,為什麼出現這兩種?】(二之一)
興達電廠連續發生事故造成停電之後,有人,尤其是主張重啟核四運轉的人,又在主張這是台灣缺電的證明,而我們也看到蔡總統出面強調台灣並不缺電。
把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要歸之於缺電,歸之於少一座核四,確實是模糊焦點甚至扭曲焦點。然而,蔡總統光說台灣並不缺電也不夠完整,政府光是寄望「三接」來渡過能源轉型,也會錯過核心問題。
基於我2016年參與過「開放台電」觀察所得,加上近年來追蹤看到的新情勢,所以要寫兩篇文章,希望能𨤳清一些障眼法的迷霧,但也指出日益嚴重的兩個危機。
興達電廠接連導致停電的情況,我非常肯定不是個案,而是預警。
如果政府不面對問題的根源,接下來不只蔡英文總統要為越來越多類似情況而頻繁道歉,並且說終究會爆發災難性的後果也不為過。
相反地,如果政府真正面對核心問題,不但一些短期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垂手可得;一些許多人認為是兩難的長期問題,譬如護藻礁和廢核,其實也不難找到兼顧之道。
我寫兩篇文章來談。這是第一篇。
--------高速公路塞車有三種情況,電也是--------
「缺電」的情況,有三種。用大家都熟知的高速公路塞車來比喻,方便理解:
第一種,是高速公路因為蓋的數量不夠,造成塞車。這是「結構性」問題。有些落後國家的基礎建設不足,電廠不夠,每天全國要平均停電一段時間,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公路數量夠,但是每到年節連假期間,如果不事先疏通流量,會在尖峰時刻大塞車。這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台灣每到夏天高熱月份,尖峰時刻大家對電力的需求突然高漲,負載超過預期,可能導致跳電而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第三,公路的養工處出了問題,維護保養不力,路面出現塌陷等等,造成塞車。這是「技術管理性」問題。台電的工作人員操作系統、設備出錯,而導致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高速公路發生大塞車,我們需要判別到底是哪種原因所導致,才決定是否要新建高速公路。我們不會一看到塞車,就主張要新建高速公路。同樣的,發生停電情況,也該如此。
但是長期以來,台灣有些人,不論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堅持是結構性造成的缺電問題,電廠不夠,需要新建或擴建。
近三十年來,這些人的代表就是擁核派。1993年,當時的經濟部長江丙坤說,台灣如果沒有核四,到2010年每天就要缺電六小時,像菲律賓一樣落後。
現在時間過去了快三十年,不但過了2010,連2020都過去了,台灣也從來就沒有每天缺電六小時。時間早已證明核四是個假需求,台灣從沒有出現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只是擁核的人卻始終堅持台灣就是少個核四。
然而,到目前為止,台灣雖然沒有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卻一直籠罩在「時間管理性」缺電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陰影之下。
--------問題的根源:不重視調節用電需求--------
我們來看最近三次大停電的起因。
2017年的大潭電廠815大停電,台電說是承攬商更換控制系統的電源供應器時操作失誤所導致,這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問題導致的。
今年513興潭電廠導致的大停電,經濟部先說是「用電高於預期」的原因,那就是第二類時間管理性的問題;但後來又改口,說是測試操作錯誤,那就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的問題。
至於17日晚間又發生停電,台電承認是「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換句話說,也就是類同於「用電高於預期」,屬於第二類時間管理性問題。
顯然,這三次都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和「技術管理性」缺電問題。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問題的根源是:台電不重視調節大家的用電需求。
要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就是要設法調整大家用電時段,舒緩尖峰負載。
一個用常識就可以想到的方法是:訂出「分時電價」,不同時段的電價高低不同,讓用戶知道他在尖峰時段用電要付出比平常高的電價,在離峰時間用的話則會享受到比較便宜的電價。這和年節連假時期為了鼓勵大家不要在尖峰時段全部塞在高速公路上,會提供夜間比較便宜或免費的費率,而很多人會使用,是一樣的道理。
這幾天台電在呼籲大家節電,但是如果沒有「分時電價」和搭配的工具,這種呼籲是很蒼白無力的。
經濟上有「看不見的手」。提供用戶「分時電價」之後,大家自然會趨低避高,各自享受了比較便宜的電價,整體也舒緩了電力尖峰負載時段的壓力。不需要台電呼籲,用戶自己就會達成那種效果。
電力用戶,主要分兩大類:以家庭用電為主的低壓電用戶,和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
我們看台電是在怎麼面對這兩類用戶。
<面對低壓電用戶四年推動不到百分之一的努力>
全台灣有1,460萬低壓電用戶,直到今天,絕大多數都是仍然要兩個月手抄一次電表。手抄電表,用戶要兩個月後才看到電費帳單,「分時電價」設計得再有吸引力,大家也不會有體感,實際也無從配合。
2016年「開放台電」提醒調節用電需求之後,台電也說他們知道此事的重要,說要努力設法「移峰填谷」。當年底台電也開始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然而,直到去年底,推廣了四年,低壓電用戶選用這種方案的,全部才12萬戶,連1,460萬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麼重要的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的方案,努力了四年才推廣不到百分之一,不能不說怠惰吧?
和台電推廣的「智慧電表」搭配起來看,這件事就更有意思。
「分時電價」,最好能和可以及時顯示用電情況的工具相搭配,高端的就是「智慧電表」。
但是從馬英九總統執政時要求台電安裝百萬戶智慧電表,台電一直拖拉,到2015年只做到1萬戶。民進黨執政後,有一整年時間,台電新加的智慧電表用戶更只有351戶。其後幾年在各方監督下,到2020年底,總算達成了安裝100萬戶的目標,但這連低壓電1,460萬用戶的百分之十都不到。
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不能不問另一個問題:連推廣「智慧電表」都安裝了100萬戶,怎麼會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反而只推了12萬戶?
怠惰了這麼久之後,現在頻頻因為「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爆出這麼大的停電問題,不是也合理的嗎?
--------面對高壓電用戶四年推動百分之一多一點的努力--------
再來看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這些高壓電用戶,全國有25,000戶。五年前,就全都安裝了智慧電表。但是當時我們就指出:沒有進行用戶的分類整理,也沒有善用智慧電表的功用。
這些高壓電用戶雖然安裝了智慧電表,但台電在如何調整他們用電時間上,仍然主要用人工做溝通努力。
2016年接任台電董事長的朱文成不無得意地告訴我,5月31日最緊張那天,是「需量競價」救了台電半條命。朱文成說的「需量競價」,就是誘使企業用戶在尖峰負載期間少用電,然後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台電。換句話說,也是另一種版本的「分時電價」。而那天,光是用這個辦法,朱文成說「省了0.4 GW」的電。0.4GW是什麼概念?很大。核一廠一個發電機組才0.6GW。
我聽朱文成講他們多麼辛苦努力去和一些用戶溝通,用上了多少人脈和關係,問他既然這個方法有效,又有智慧電表,為什麼不全面有系統地實施?
朱文成說他們會。
但是同樣地,在這一塊,時間過了五年,他們仍然在原地踏步。
針對高壓電用戶,直到去年,台電才設計出按24小時每小時不同的「高壓即時電價」。
而試用的戶數有多少呢?才300戶。佔 25,000戶的百分之一多一點。
那這百分之一的試用戶產生了多大效益呢?
台電自己說「在電價最高時段平均約有14%的抑低量」。
所以不能不問一個問題:如果百分之一不到的試用戶都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效用,那如果全面實施呢?
明知道會有很大的效益卻拖延不前,很難不說他們是怠惰吧?
但,台電到底為什麼如此怠惰呢?
--------只重增加供給所造成的惡性循環--------
「開放台電」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指出:台電對推動需求管理的怠惰,主要是只知道「增加供給」而不知「調節供需」的思維。並且,「增加供給」傾向於「新建傳統形式的大電廠」來增加。
而台電形成這種思維,又有四種原因:
一,工程師背景多。
推動分時電價、用戶的需求管理等等,需要精通於消費心理、細密的行銷規劃,而台電主要是由工程師主導。
二,是公務員背景。
民營電力公司做好用戶的需求管理,能把「調節供需」做到越微細,越會受到肯定,尖峰負載時間能做到低空掠過,是表示對需求掌握到恰到好處。但是以台電的公家背景,工作人員會基於公務員心態不想冒那麼大風險,「調節供需」不如「新建電廠」來得便利、保險。
三,長期執著於對大電廠的迷思。
即使要新建電廠,台電也一直習慣於建大型電廠,而不願意呼應新的分散式、多樣發電的趨勢。所以過去台電長期不把再生能源放在眼裡。
對大電廠的迷思,在過去國民黨長期主政,核電幫對台電的影響看得特別清楚。核電機組都是大機組,並且核電幫從不掩飾對廣建電廠的企圖。
2008年總統大選剛結束,馬英九勝選的四月初,台電主管說,包括當時正在興建中的核四在內,台灣只有八部核電機組,還可以再增加十部核電機組,也就是他們準備建全部18 部核電機組。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的第一場辯論之後,擁核人士的胃口更真正露了底。他們不只是要重啟核四而已,他們要的是台灣可以達到 20部核電機組的規模。
即使現在民進黨執政,核電廠不可能再新增,但是台電一直想用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是用調節電力供需的思維,顯然還調整不過來。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他們還是把主力放在努力增加電力供給,所以就繼續忽視管理用戶的需求,在推動「分時電價」、用電的需求管理上不用心,會如此怠惰;同時,因為忽視調節電力的供需,所以就只能繼續倚重他們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
並且,我們也可以合理地推測他們一個心理。
那就是如果他們認真推廣分時電價、智慧電表等等,這些推廣成功,「時間管理性」缺電情況就不會發生了。不出現「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他們就沒有新建電廠的理由了。
高速公路的年節連假都把流量疏通好的話,怎麼能主張還要新建高速公路呢?
--------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
但是台電主要想新建電廠來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想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必然會衍生出另一個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一心把新建電廠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發電機組、輸配線系統等等。一心想新建高速公路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高速公路,當然養工處會出問題,維修容易出問題、操作容易出問題。
近年來三次大停電中「技術管理性」問題這麼多,也不是沒有原因。
2018年普悠瑪事件爆發後,我們發現台鐵當局對車輛ATP 的漠視與零件的失修,是關鍵因素。因為政府編列給台鐵的大量預算,大部份流向下屬負責新增軌道建設的鐵道局,而另一負責日常營運的台鐵局則陷於人力不足、車輛維修不足、營運管理系統老舊的困境。
台電也有和台鐵一樣的問題。
台電也有新建電廠和維修輸配線路的兩手工作要做。台電也出現豐厚資源都流向新建電廠,維修輸配線路的單位卻資源不足、遭受漠視的問題。
「開放台電」期間我們研究到和輸配線路相關的問題,台電顧左右而言他。而結案報告裡,最後我們也建議林院長接下來要仔細追查、監督六輸和七輸的可行性報告。輸配線路的善加維護,不只可以改善供電效能,還涉及基本的安全。
以815停電事件來說,雖然是中油員工在操作上失誤所造成,但是台電如果平素多加注意內部管理,在許多重要關節上多分配些資源裝置防呆、防錯機制,以爭取出現意外的時候多些處理時間,不致於因為一個人的疏失就造成偌大風波。
但是如果台電想到供電緊張就要透過新建電廠來增加供給的心態不改,他們不會把心力和資源放在調節需求,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也不會放在維修輸配線路、改善維護作業上,所以「技術管理性」缺電的情況也會跟著頻繁。
但這些還只是問題的一部份。
(明天繼續第二篇: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離峰時段意思 在 SMART 輔大英語自學與專業菁英- 【實用英文】 Hello 大家好 ... 的推薦與評價
4. off-peak time 離峰時段5. ... 3. rush/ peak hour 尖峰時段 ... 首先第ㄧ句的everyday 應該要分開才對喔!everyday合在一起跟沒有合起來意思完全不同詞性也不同 ... ... <看更多>
離峰時段意思 在 關於契約容量電費帳單的疑問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夏月基本電費=夏月經常契約電價×經常契約容量+夏月週六半尖峰或離峰契約電價× ... 契約容量用電需量係指某一特定時段內有效電力的平均值,所謂「特定時段」是電力 ... ... <看更多>
離峰時段意思 在 [新聞]紅綠燈破百秒熱到受不了高雄多處路口從- 看板Kaohsiung 的推薦與評價
1.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連結過長時可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4357775
2.完整新聞標題:
紅綠燈破百秒熱到受不了 高雄多處路口從150秒調降至120秒
3.媒體資訊(媒體來源與作者)、日期:
日期:2023/07/08 14:15
媒體:自由
作者:許麗娟
媒體來源如:蘋果日報、中央社
作者定義:1.自然人 2.撰稿人或主編
缺少任一媒體資訊,將依新聞文規定。
4.完整新聞內容: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夏天氣溫炎熱,機車族停等紅燈遇到沒有綠蔭的路口及紅燈時間
太長,真的熱到受不了,對此,高雄市交通局指出,將於社區、學校周邊次要道路縮短號誌
週期,由150秒調降為120秒或設定半週期連鎖。
交通局表示,因應夏日酷熱氣候,市區幹道將機動調整非尖峰時段號誌秒數,在維持車流紓
解效率及行人安全通行需求下,擇社區、學校周邊次要道路縮短號誌週期,由150秒調降為1
20秒或設定半週期連鎖,如左營區左營大路、小港區高鳳路、苓雅區和平一路等路段、路口
實施。
此外,交通局也針對輕軌沿線透過簡化號誌時相提升行車效率,今年5月已完成凱旋/瑞隆路
口,將依序調整凱旋/班超路口及凱旋路其他交會道路路口。
交通局說明,調整紅綠燈時間必須考慮幹支道車流及路段連鎖狀況,貿然調整恐造成回堵問
題,交通局每年都視市區道路狀況,擇重點區域調整非尖峰時間週期,減少用路人等候時間
,將持續觀察路口車流疏解狀況及路段連鎖性,視反映情況適時檢討調整。
5.心得: 須至少50字。
印象中
岡山省道附近
有一個紅綠燈特別長
也是一百多秒
現在天氣這麼熱
真的要注意防曬
戴頭罩遮住後頸
穿長袖加手套遮住手背
防止曬傷的情況發生
備註: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47.1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688878366.A.0A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