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節慶 ~ 卡斯提亞-雷昂節(Día de Castilla y León)】
今天四月 23 日是三個節慶:聖喬治節,阿拉貢節跟卡斯提亞-雷昂節。
聖喬治是阿拉貢的主保聖人,所以,阿拉貢自治區訂這一天為自治區節慶。導遊昨天有談到阿拉貢自治區的旅遊資源,今天就談卡斯提亞-雷昂節這個自治區。
卡斯提亞-雷昂會把四月 23 日定為自治區節慶,因為,五百年前,1521 年四月 23 日卡洛士一世(德國的查理五世)的軍隊在比亞拉爾戰役(Batalla de Villalar)戰勝當地的叛軍***。
卡斯提亞-雷昂節(Día de Castilla y León)是西班牙的 17 個自治區之一,位於西班牙中北部,人口最多的是瓦亞多利德(Valladolid)。
卡斯提亞-雷昂是肉食者的天堂。
新鮮肉類裡最有名的應該是阿維拉的牛肉(IGP Carne de Ávila)跟卡斯提亞-雷昂的羔羊(I.G.P. Lechazo de Castilla y León),受原產地命名制度的保護。而卡斯提亞-雷昂最有名的菜肴就是炭烤或燒烤的肉類,例如烤乳豬(Cochinillo asado)、烤羔羊(Cordero lechal Asado)、阿維拉的牛排(Chuletón de Ávila)等。
卡斯提亞-雷昂有各式醃製肉類,最有名的是吉胡埃洛(Guijuelo)的伊比利亞火腿(DOP Guijuelo)、雷昂的牛肉火腿(I.G.P. Cecina de León) 跟布爾哥斯的血腸(I.G.P. Morcilla de Burgos),均受地理標示制度的保護。
煙燻帶骨臘腸(I.G.P. Botillo del Bierzo)是另一種特別的醃製肉類,在腸衣裡塞入以鹽、紅椒粉、蒜、香料(有辣的)等醃製過的豬肉(以排骨居多,還有豬頰肉、豬尾巴等),煙燻、風乾之後而成,是大型的臘腸,比豬蹄膀的體積稍微大一點。
千年的歷史在卡斯提亞-雷昂留下了許多藝術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包括:
1️⃣ 布爾哥斯主教座堂(Catedral de Burgos):是西班牙最美麗的哥德式建築之一,有兩座高達細長高聳的尖塔,是西班牙唯一單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主教座堂。
2️⃣ 阿維拉古城及古城牆周邊教堂(Casco antiguo de Ávila e iglesias extramuros):阿維拉是西班牙最高的城市,它豐富的藝術遺產包括一圈保存完好的城牆、教堂、修道院宮殿建築等,因此被列為世界遺產,而它更因為聖女大德蘭而成為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宗教城市。
3️⃣ 塞哥維亞古城及水道橋(Ciudad vieja y acueducto de Segovia):塞哥維亞古是羅馬帝國的軍事重鎮,它的水道橋和塞哥維亞古城裡的中世紀遺跡,包括摩爾 人區、猶太區、建於公元11世紀的城堡(Alcázar)和建於16世紀的哥德式主教座 堂,均被列為世界遺產。
4️⃣ 薩拉曼卡古城(Ciudad vieja de Salamanca):薩拉曼卡位於馬德里西北部,迦太基人、羅馬人、摩爾人、天主教人均在此留下遺跡,薩拉曼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除此之外,薩拉曼卡還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主廣場、歷史中心的仿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建築,因此於名列世界遺產。
5️⃣ Las Médulas:在當地語是「一堆錐形 物」的意思,曾是羅馬帝國最大的露天金礦廠,遠在一世紀時古羅馬人就利用水利技術採金淘金,行程一個獨特的礦山景觀,兩個世紀的開採後,就未再進行過任何工業活動,因此完整保留了古代採礦技術的遺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而不是「世界自然遺產」!
6️⃣ 聖雅各伯朝聖之路(Caminos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mino francés y Caminos del Norte de España):阿拉貢也是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經過的地區
7️⃣ 阿塔普爾卡山的考古遺址(Yacimiento arqueológico de Atapuerca):在此挖掘到歐洲最早最豐富的人類化石,證實了早在一百萬年前人類就從非洲遷居到伊比利半島。另外還挖掘出世上最完整的前人(Homo antecessor)化石和海德堡人化石遺跡,證實人類在歐洲最早的足跡是在西班牙。
8️⃣ 席爾加.維德(Sitios de arte rupestre prehistórico del Valle del Coa y de Siega Verde):在薩拉曼卡省發現的伊比利半島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戶外岩畫
卡斯提亞-雷昂的天然景觀跟自然生態保護區也不少:
🌲 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原始山毛櫸森林(Hayedos primarios de los Cárpatos y otras regiones de Europa),這是一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Ancient and 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範圍遍及 12 個歐洲國家的森林,西班牙的五個山毛櫸森林也包括在裡面。
🌲 兩個國家公園:歐洲群峰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 los Picos de Europa)跟瓜達拉馬山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 la Sierra de Guadarrama)
🌲 十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生物圈保護區(Biosphere Reserves):Picos de Europa、Real Sitio de San Ildefonso - El Espinar、Los Argüellos、Alto Bernesga、Valles de Omaña y Luna、Babia、Ancares Leoneses、Valle de Laciana、Meseta Ibérica、Sierras de Béjar y Francia
🌲 2 個受拉姆薩公約(Ramsar)保護的濕地,以保護水禽棲地:Lagunas de Villafáfila、Laguna de la Nava de Fuentes
另外,卡斯提亞-雷昂還有不少美麗的小鎮,例如 Candelario、Ciudad Rodrigo、Mogarraz、La Alberca、Pedraza、Frías、Puebla de Sanabria、Covarrubias、Peñalba de Santiago、Sepúlveda .... 等。
除此之外,卡斯提亞-雷昂還有非常多的節慶,被西班牙政府列為「據國際觀光價值的節慶(Fiestas de interés turístico internacional)」,絕大多數跟聖週有關:
1️⃣ Valladolid 聖週(Semana Santa de Valladolid)
2️⃣ Zamora 聖週(Semana Santa de Zamora)
3️⃣ León 聖週(Semana Santa de León)
4️⃣ Salamanca 聖週(Semana Santa de Salamanca)
5️⃣ Medina de Rioseco 聖週(Semana Santa de Medina de Rioseco)
6️⃣ Medina del Campo 聖週(Semana Santa de Medina del Campo)
7️⃣ Palencia 聖週(Semana Santa de Palencia)
8️⃣ Ávila 聖週(Semana Santa de Ávila)
9️⃣ Béjar 基督聖體節遊行(Procesión del Corpus de Béjar)
🔟 Cuéllar 奔牛節(Nuestra Señora del Rosario: Los Encierros de Cuéllar)
你去過卡斯提亞-雷昂節嗎?
***註解:統一西班牙的天主教雙王(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和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一世)共有四女一子。 長女伊莎貝(Isabel)嫁給葡萄牙王子 Alfonso,Alfonso 去世後,再嫁 Alfonso 堂兄 Manuel,後來死於難產,兒子也夭折。 長子 Juan 娶神聖羅馬帝國公主,死於肺結核,沒有留下子嗣。 二女璜娜公主(Juana,綽號「瘋女王璜娜 Juana la loca」)嫁給神聖羅馬帝國王子菲利浦(Felipe,綽號「美男子 el Hermoso」),他們的長子卡洛斯(Carlos)從媽媽那邊繼承到西班牙王位,成為卡洛斯一世,統治西班牙以及其殖民地,從爸爸那邊繼承到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成為德國的查理五世,統治神聖羅馬帝國。1517 年,年僅 17 歲的卡洛斯一世第一次抵達西班牙,不會西班牙語,他身邊的人是從荷蘭帶來的「外國人」,卡斯提亞地區的人民認為一個生長在荷蘭卻有西班牙血統的外國人不適合當西班牙國王,在 1520 年武裝叛變,最後,於 1521 年四月 23 日在比亞拉爾戰役(Batalla de Villalar)慘敗給卡洛士一世的軍隊。從此卡洛士一世成為歐洲呼風喚雨的君主,統治的地區包括現在的西班牙、荷比盧、德國、義大利的一部分、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等。
#西班牙 #卡斯提亞雷昂 #布爾哥斯 #阿維拉 #塞哥維亞 #薩拉曼卡 #水道橋 #烤乳豬 #烤羔羊 #伊比利亞火腿 #血腸
難產古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配陰婚背後隱藏的歷史真相,一度禁止一度盛行……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陰婚,也叫冥婚。是活人給死去的人舉行結婚儀式,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得以成婚。陰婚在現代來說,一般被視為封建迷信,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因為死去的人,是不可能領到結婚證的。即便有零星的活人與死人結婚,為了證實所謂的生死不渝,也就是舉行個儀式,民政部門是不可能給他們發證的。但在古代,陰婚是被人們承認的,舉行陰婚的兩個家庭,也是按親家走動的
最早的陰婚:商朝
陰婚,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是一個崇祖的國度,「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時候的家中,幾乎都供奉著祖宗牌位,數典忘祖,是被人們不恥的行為。如果有人生前沒有成婚,意味著不可能有後,那是無法在祖墳立足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給他(她)舉行陰婚,讓他在九泉之下繼續人間娶妻生子行為。
舉行陰婚的另一個理由是,如果活人不給死人舉行陰婚,死人要回家鬧事的,也即「鬧鬼」。因為生前他們沒有成婚,心中是有怨氣的。這個怨氣需要活人替他們解決。家裡如果生活不順當,活人往往會往死人身上想,給逝去的人成婚,圖個心安理得。
舉行陰婚的第三個原因,是一些鬼媒婆可以藉機發筆小財。因為舉行陰婚,一般是大家主所為。沒錢的窮苦人家,是不會有財力幹這種事的。鬼媒婆們會極力促成陰婚,從中掙取勞務費以及娶親的不菲費用。
史上有資料記載的最早陰婚,應該是商王朝的王后婦好。婦好是商王武丁之妻,她是一位巾幗英雄,率領商軍南征北戰,為商王朝的領土擴張立下汗馬功勞。婦好不但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還同時是一個主管祭祀、占卜的祭司。婦好三十多歲時,因為難產去世,商王武丁非常難過,先後為婦好舉行了三次陰婚,分別將婦好「嫁」給了他的三位祖先,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湯。武丁的做法在現代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是陰婚,也是亂倫行為。但在遙遠的古代,可能武丁認為將婦好「嫁」給英明神武的先祖,是對她最大的保護吧。或者,在那個時候,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嫁給父、子乃至先祖,都是可以接受的風俗,就如同王昭君到匈奴後,先後嫁給匈奴王父子一樣。
唐宋陰婚得以盛行
商朝時就有了陰婚,周朝時卻明文規定不許陰婚,《周禮》記載:「禁遷葬與嫁殤者」,《周禮》據說是周公旦所著,或說是戰國時人假借周公旦為作者。但不管是周公旦本人還是戰國時人假借,都足以說明周朝的官方是不讚成陰婚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本著陰婚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言的。不過,《周禮》並未能完全阻止陰婚這一傳統風俗的發展,到了後漢三國時期,最著名的陰婚,就是曹操給兒子曹沖舉行的。一向奉行節儉的曹操大費錢財為兒子辦陰婚,可見陰婚在傳統文化中的力量之大。在親情面前,浪費點錢財真的不算啥。
曹沖是個少年天才,曹沖稱象的故事,學過歷史的人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如果不是曹沖早逝,可能魏國的接班人會出現更大的變數,曹丕與曹植之間的爭奪,還得再加上一個曹沖。而且曹沖的概率更大。曹沖早逝,曹操悲痛萬分,為曹沖選了甄氏女舉行了陰婚,並給曹衝過繼了一個兒子曹琮。
唐宋時代,陰婚在民間流行起來。唐朝人載孚寫了一本《廣異志》,內中記載著一名叫王乙的書生,與已死多年的女友之愛情故事,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後兩家結成冥婚;南宋期間,諂媚秦檜的秦門下十客之一的詩人康與之,寫了一本書叫做《昨夢錄》,裡面記載「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說親,然後進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後,就各替鬼魂做冥衣,舉行合婚祭,將男、女並骨合葬」。宋人郭彖寫了一本《睽本去》,記載著「晉俗,男女年當婚娶,未婚而死者,命媒互求之,謂之‘鬼媒’,鬼親後的兩家來往如姻婭」。宋朝之後,明朝宋濂、王袆主編的《元史》中的「烈女傳」,記載著「子弟死而無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當然,冥婚也有活人與死人之間進行的,大抵是因為活人與死人的感情太深,一時難以化解。
清朝陰婚成為傳統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清朝時陰婚已成為「傳統」,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未婚者去世如果父母不給他們安排陰婚,反而會成為另類。清末作家徐珂著的一本《清稗類鈔》,就記載了清朝的陰婚故事。
陰婚的婚禮,與現實生活中活人的婚禮有許多相似之處,也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講門當戶對,也要送過門戶帖,也要到命館合婚,取得龍鳳帖。男方要送女方定婚禮,既要有真金白銀的,也要是紙糊的喪品。女方也有嫁妝,當然是紙糊的。至於高搭喜棚、宴請親友,這可都是真的。當然,死人要用相片代替,但也有用屍體的,所以因此發生的盜屍現象也屢有發生。但最後的陰婚結果,是男人與女人的骸骨要埋在一塊,在陰間確實達到成親的目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活人與死人的成婚,也有許多女子自願的現象,民間叫做「慕清」,俗稱「買門口」。這是什麼意思呢,女人太怕結婚後受夫家虐待了,所以請求家長將自己嫁給一個死人,這是另類的陰婚。取得這樣的陰婚後,女人只是名義上的已婚婦女,實際上單身而過。清代學者俞樾將「慕清」之舉稱為「非禮之禮」,自願「慕清」的女人,該是對婚姻有多麼懼怕。
現代人基本上視陰婚為迷信,但在偏遠的農村,陰婚現象並未絕跡。偶爾在大城市裡,也會出現陰婚現象,但這種現象與古代不同,或只是為了尋求一種心靈的慰藉吧。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陰魂 #迷信 #冥婚 #封建迷信 #商朝 #唐宋 #清朝
難產古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
歷史春秋網
作者:盛京關捷
封建皇帝,大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很少談得上愛情的。但研究清史,會發現從太祖到溥儀,十二個皇帝幾乎每一位都有熱烈的愛情故事。清朝是個多情的王朝,或許這也是納蘭詞與《紅樓夢》產生的背景。恰逢今天是2月14情人節,我們來看看清朝的愛情故事。請看——
努爾哈赤最愛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
皇太極最愛海蘭珠。
海蘭珠(1609年11月11日-1641年),博爾濟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爾19世孫女。天聰八年(1634年),時年二十六歲海蘭珠入宮。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僅十三歲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就已嫁給了皇太極。海蘭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無考。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冊封五大福晉時,封為關雎宮宸妃,為四妃之首,僅次於姑母哲哲。皇太極將海蘭珠居住的東宮賜名為「關雎宮」。「關雎」一詞取之於《詩經‧國風‧周南‧關雎篇》,詩序注云:「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詩中以水鳥和鳴比喻配偶,表現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和其他四宮的宮名相比,關雎宮這個名字含義更深。海蘭珠的封號和她所居宮室的名稱,充分表達了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由衷讚頌。宸妃深受皇太極寵愛,兩人感情極深。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極第八子。皇太極為此大赦,這是立太子時才會有的舉措。他們母子最受皇太極寵愛。但此子未命名,就於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1638年3月13日)逝世,不滿週歲。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謚號敏惠恭和元妃。
順治最愛董鄂氏。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稱董鄂妃,真實名不詳。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費揚古大將軍之姊,順治帝貞妃族姐。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陞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氏是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后,合葬清孝陵。謚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康熙最愛赫舍裡氏。
孝誠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裡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待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額圖侄女,妹平妃。入宮後賢良淑德,統領六宮,輔助康熙皇帝治內,受孝莊太皇太后喜愛。康熙八年生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歲未序齒。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誕育胤礽時因難產崩逝,得年僅有二十一歲。由於她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皇二子胤礽為皇太子(滿洲祖宗家法生前不立太子)。康熙在她去世後賜謚號仁孝皇后。後因原謚號與聖祖謚號出現重字,於雍正元年改謚,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雍正最愛年氏。
年貴妃,即敦肅皇貴妃(1690年-1725年)年氏[1],雍正帝妃,湖廣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妃長兄:廣東巡撫,工部右侍郎,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妃次兄: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侍世宗藩邸為側福晉,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贈懷親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貴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晉封為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謚號為敦肅皇貴妃。
乾隆最愛富察氏。
孝賢皇后富察氏(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1日)乾隆帝第一任皇后,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郡王傅恆姊。
史載:皇后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行舟於德州崩,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嘉慶最愛喜塔拉氏。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莊靜固倫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冊立喜塔臘氏為皇后。二月甲辰,其父和爾經額追封三等承恩公。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六歲。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后。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清西陵之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謚「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昭肅光天祐聖睿皇后」。
道光最愛鈕祜祿氏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氏,名不詳,曾祖父為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祖父為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滿洲鑲黃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後所立的第二位皇后(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豐帝的生母。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貴人開始(實際冊封時未冊為全貴人而直接進位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她於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眾說紛紜,成為清宮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當皇后後鐵腕治後宮也說明了道光帝對其非比尋常的愛重支持,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咸豐最愛慈禧。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杏貞,清朝皇太后,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生母。她以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中國帝制時期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
同治最愛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部官戶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冊為皇后。孝哲幼承父教。亦工書,能左手作大字。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光緒最愛珍妃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忤太后,降為珍貴人;次年復升為珍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帶著珍妃而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為恪順皇貴妃,草草下葬在別處,後來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統領後宮,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該葬的地方——崇陵妃園寢。她容貌出眾,性格中有那麼些傲氣,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這一切,不過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夢罷了,她死後文面上殊榮再大,這女子終究是將魂送給了已經冰冷的紫禁城。
溥儀最愛譚玉齡
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儀的祥貴人,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後,改姓譚。
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並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溥儀封她為祥貴人,當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譚玉齡入宮後與溥儀的關係很好,深受寵愛,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譚玉齡聰明能幹,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後,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關於譚玉齡的死,至今還是個謎。
這其中努爾哈赤與阿巴亥、皇太極與海蘭珠、順治與董鄂氏、光緒與珍妃的愛情故事一唱三歎,常常是文學藝術家關注的重點。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情人節 #愛情傳奇 #清朝 #清代皇帝
難產古代 在 女子分娩遇難產該如何?沒有辦法,全憑產婦運氣【真正歷史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古代 女人面臨 難產 時,丈夫如果要保小,那麽接生婆會如何對待她們?將孩子毫發無傷地取出,真相簡直太過殘忍,刀割、搟面杖搟,過程讓全天下所有的母親 ... ... <看更多>
難產古代 在 0 古代孕妇难产视频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古代 孕妇难产视频 … More. 7y. V. Collection by. 洪湖能代孕的公司洪湖能代孕的公司. There aren't any Pins on this board yet. ... <看更多>
難產古代 在 [問題] 古代女性生育難產的問題? -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在玄幻小說版有看到版友提供的數字
不過一整個覺得不合理
該文說古代嬰兒死亡率高達50%,生下來的孩子能活過5歲的不超過20%。
能活到成年的不到10%。這樣的情況下不生多一點不行的。
夫妻方面,古代女性每生產一次就是在走鬼門關一次,約有10%~25%的人會在
生產時或生產後(多半是細菌感染)死亡。
這樣期望值根本是負的,活到成年的不到10%,表示平均20次生產才有一名成年女性
每次生產又有10%~25%的人會難產,這樣的話可能早就滅亡了
就我個人的印象,10%~25%的難產應該不會差太多,好像到相當晚期才降下來
個人覺得應該是嬰兒死亡率的推估有誤
有板友能提供比較精確的數字嗎?
像難產10%等於10次一次難產,25%等於4次一次難產,比例也差太多了
還有自然界生物的難產比例大概一般在多少?(假設像牛馬等一胎為主的)
我覺得就算是野生生物,難產比例應該也很難超過25%
畢竟它是一胎,而夭折的比例又遠高於人類,還有被捕食的風險
那古代好歹也有產婆等專門照顧產婦的人
為何難產比例搞不好還高於野生動物?
生產這種行為不是生物的本能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18.2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