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商務印書館 翻譯詩集推薦※
情書(Love Letter) ◎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很難述說你帶來的轉變。
如果我現在活著,那麼過去就等於死亡,
雖然,像石塊一樣,不受干擾,
慣性地靜止。
你不只是踩到我一吋,不──
也不只是讓我空茫的小眼
再次望向天空,當然不奢求
瞭解蔚藍,或者星辰。
以前不是這樣。我沉睡,好比像一條
在冬天的白色停滯期
於黑岩中偽裝成黑岩的蛇──
一如我的鄰居們,不喜歡
那無數輪廓分明的
面頰時時刻刻降下想融化
我的玄武岩雙頰。他們訴諸眼淚,
為單調的大自然哭泣的天使,
但說服不了我。那些眼淚結成了冰。
每個死者的頭上都戴著冰面罩。
我依然沉睡如彎曲的手指。
我首先看到的是純粹的空氣,
和被封鎖的水滴,在露珠中升起,
清澄如精靈。四周眾石環聚,
密實堆疊,表情呆滯。
我不知這其中意涵。
我發光,剝落如雲母,舒展,
讓自己如流體般傾瀉
於鳥足和樹莖葉柄間。
我未被矇騙。一眼就認出了你。
樹與石閃閃發光,沒有陰影。
我的指長透明如玻璃。
我像三月的嫩枝開始抽芽:
一隻手臂和一條腿,手臂,腿。
踏石上雲,我如是攀升。
而今我彷彿某種神祇
在靈魂轉換之時飄浮於空中,
純淨如一格冰窗。這是一份禮物。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雪維亞普拉絲 創作,#情書
#明怡 選篇、讀寫及襯圖
※聆聽明怡朗讀,請至:https://youtu.be/bhGq7Jd7PFI
※明怡粉專 Isabella藝文小拾光,Instagram:isalife9
※本篇收錄於《#精靈:#普拉絲詩集》(#陳黎、#張芬齡 譯,臺灣商務,2019年6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精靈:普拉絲詩集」介紹 訪問主編:邱靖絨 內容簡介: 是一抹陰影。 你撒謊,哭喊,對它窮追不捨。 聽:這些是它的蹄音——它遠離了,像一匹馬。 普立茲獎得獎女詩人、備受爭議與矚目的作品集 美國詩壇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集之一」 POETS.org...
雪 維 亞 普 拉絲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商務印書館 翻譯詩集推薦※
仁慈(Kindness) ◎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仁慈在我的屋裡四處滑行。
仁慈女士,她如此和藹可親!
她戒指上藍色紅色的寶石
在窗口冒出煙霧,鏡子
滿是笑意。
還有什麼和孩子的哭聲一樣真切?
兔子的叫聲也許更為張狂
但它沒有靈魂。
糖能療癒一切,仁慈如是說。
糖是必要的流質,
它的結晶體是一小帖藥膏。
仁慈啊,仁慈
貼心地撿起碎片!
我的日本綢衣,死命掙扎的蝴蝶,
隨時都可能被釘住,被麻醉。
而你來了,端著一杯
蒸氣繚繞的熱茶。
噴出的血液是詩,
任誰也擋不住。
你交給我兩個孩子,兩朵玫瑰。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雪維亞普拉絲 創作,#仁慈
#明怡 選篇、擷句、讀寫及襯圖
※聆聽明怡朗讀,請至:https://youtu.be/A9S17fKXAlM
※明怡粉專 Isabella藝文小拾光,Instagram:isalife9
※本篇作於1963年2月1日,中譯版收錄於《#精靈:#普拉絲詩集》(#陳黎、#張芬齡 譯,臺灣商務,2019年6月)。
※特約選篇人 明怡 讀後感
當時一讀完這首〈仁慈〉就下決心一定要分享這首詩🥀因為這是世間上少數能擁有的包容力,而我慶幸17歲時已從桐華小說的故事裡明白這深深淺淺的道理,一直努力實踐著......。
「但請相信,我們歷經世事後的滄桑容顏,不僅僅讓我們學會了冷淡的自我保護,還讓我們學會了仁慈地體諒他人。」──桐華
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容顏,卻豐盈了人生。
一個故事續寫著另一個,情感一層壘著一層。
一個選擇影響另一個,對與錯的界線在似水流年間早已模糊難辨。
更或許,是不須要分辨了。
※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1932-1963)
生於美國波士頓,以半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瓶中美人》(The Bell Jar)、詩集《精靈》(Ariel)及《#巨神像》(The Colossus)享譽文學界。1963年於倫敦住處自殺身亡。
她的詩作以自白風格著稱,早年已顯露寫作天分。1950年獲獎學金進入史密斯學院就讀,主修英文;1953年暑期獲得至Mademoiselle雜誌擔任客座編輯的機會,小說《瓶中美人》(1963)即以此段經歷為藍本,同時也反映了普拉絲精神崩潰的個人歷程。1955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自史密斯學院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至英國牛津大學就讀。
普拉絲一生雖看似順遂,但她始終無法揮卻幼年喪父的陰霾。於史密斯學院就讀期間,普拉絲即曾服安眠藥意圖自殺。
於牛津大學就讀期間,邂逅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兩人於1956年結為連理,婚後育有一子一女,1962年因休斯外遇而分居。普拉絲死後,休斯繼承了著作處理權,先後將其詩作及日記編輯出版。
2003年,以普拉絲與休斯之戀為題材的電影《瓶中美人》(Sylvia)上映。2004年其女兒弗莉達又重編詩集《精靈》,還原被休斯在編選時抽換掉的詩作。2013年,普拉絲逝世五十週年,美國出版商紛紛以出版追思這位自白派才女詩人,包括出版詩選、重出小說《瓶中美人》及《普拉絲日記》五十週年紀念版,以及普拉絲傳記等。
※譯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凡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及台灣新詩金典獎等。
張芬齡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評論集《現代詩啟示錄》等。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詩精選集》、《一茶三百句》、《養蜂人吻了我:世界情詩選》等二十餘種。曾多次獲得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及散文翻譯獎。
※今晚將再分享普拉絲《精靈》裡的另一首詩,在此一併感謝選篇、讀寫的明怡,臺灣商務聯絡人德柔提供文本。
雪 維 亞 普 拉絲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遊藝黑白2019年版,預購倒數】
、
在新版第一冊裡,增加了普雷斯勒、巴杜拉─史寇達、德慕斯、阿楚卡羅、安垂蒙、羅文濤和葛拉夫曼訪問,而瓦薩里、戴維朵薇琪、巴許基洛夫、阿胥肯納吉、薇莎拉絲、史蘭倩絲卡、薛曼、傅聰、殷承宗訪問,則增加字數不等的新內容,其中殷承宗訪問從九千字變成一萬八千字,更動幅度最大,故事也極精彩,敬請期待。
-----------------------------------------------
我沒學過音樂,編舞時自卑而焦慮。讀元溥的書,去聽他提到的音樂,久而久之,竟然「不會作詩也會吟」。元溥的書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充滿人的體溫,可親可愛。只有元溥有這本事!
──林懷民
------------------------------------------------
第一冊提要(1912-1944)
收錄在第一冊的鋼琴名家,多是各演奏學派的重要傳人、名動公卿的大師與頂尖賽事得主,更是二十世紀音樂史不可或缺的要角。在訪問中不只能聽他們談音樂和演奏,討論作曲家與作品,更可藉由他們的經驗理解城市文化、國族動盪與政治外交,聽到來自奧地利、德國、匈牙利、西班牙、法國、羅馬尼亞、俄國、亞美尼亞、喬治亞、烏克蘭、美國與亞洲,種種不為人知的驚奇故事──如何在顛沛流離中學琴,怎樣以音樂於九死中搏得一生,誰也沒想到,鋼琴家的人生竟能如此豐富,和他們的藝術見解一樣珍貴且精彩。
這是媲美小說的真實傳奇,也是能讓人一讀再讀,時時參考學習的紙上大師班,歡迎大家一起展開書頁,進入《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的世界!
第一冊內容目次:
序:給音樂人,更給所有人
第一章 歐洲
前言 不只是鋼琴,也不只是鋼琴家
桑多爾(György Sándor, 1912-2005)
普雷斯勒(Menahem Pressler, 1923-)
巴杜拉─史寇達(Paul Badura-Skoda, 1927-)
德慕斯(Jörg Demus, 1928-2019)
阿楚卡羅(Joaquín Achúcarro, 1932-)
瓦薩里(Tamás Vásáry, 1933-)
第二章 法國
前言 法國鋼琴學派在二十世紀的轉變
布提(Roger Boutry, 1932-)
安垂蒙(Philippe Entremont, 1934-)
帕拉史基維斯柯(Théodore Paraskivesco, 1940-)
第三章 俄國
前言 俄國鋼琴學派的傳承
史塔克曼(Naum Shtarkman, 1927-2006)
戴維朵薇琪(Bella Davidovich, 1928-)
巴許基洛夫(Dmitri Bashkirov, 1931-)
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 1937-)
雅布隆絲卡雅(Oxana Yablonskaya, 1938-)
薇莎拉絲(Elisso Virsaladze, 1942-)
凱爾涅夫(Vladimir Krainev, 1944-2011)
第四章 美國
前言 從舊世界到新大陸
杜蕾克(Rosalyn Tureck, 1914-2003)
史蘭倩絲卡(Ruth Slenczynska, 1925-)
堅尼斯(Byron Janis, 1928-)
佛萊雪(Leon Fleisher, 1928-)
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 1928-)
康寧(Martin Canin, 1930-2019)
薛曼(Russell Sherman, 1930-)
羅文濤(Jerome Lowenthal, 1932-)
第五章 亞洲
前言 鋼琴演奏在亞洲
傅聰(Fou Ts’ong, 1934-)
殷承宗(Yin Cheng-Zong, 1941-)
王青雲(Bobby Wang, 1943-)
鋼琴家訪談紀錄表
索引
雪 維 亞 普 拉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精靈:普拉絲詩集」介紹
訪問主編:邱靖絨
內容簡介:
是一抹陰影。
你撒謊,哭喊,對它窮追不捨。
聽:這些是它的蹄音——它遠離了,像一匹馬。
普立茲獎得獎女詩人、備受爭議與矚目的作品集
美國詩壇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集之一」
POETS.org譽為「開創先河之書」
奠定普拉絲世界詩壇地位代表作
《精靈》詩集為普拉絲死前留在書桌上的手稿,一九六五年版《精靈》於普拉絲辭世後,由其夫泰德‧休斯編輯出版。四十年後,普拉絲女兒弗莉達又重編此書,將休斯編選《精靈》時唯恐詩作過份殘酷或有所影射而抽換掉的十多首詩作,悉數還原,忠實呈現出普拉絲的創作原貌。
這本最新、獨特的《精靈》中文版,譯者重新爬梳、匯整她所有相關作品與版本,新增多首譯作於此繁體中文版首次曝光!使讀者不論是初讀或重讀,都能更完整理解普拉絲,她的詩作充份展現內在精神與藝術性,值得珍藏。
作者簡介: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1932-1963)
1932年生於美國波士頓,以半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瓶中美人》(The Bell Jar)、詩集《精靈》(Ariel)及《巨神像》(The Colossus)享譽文學界,並於1982年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1963年於倫敦住處自殺身亡。
她的父親具德國血統,是移居美國的鳥類學家,國際知名的大黃蜂權威。母親是奧地利人,於中學任教。她的詩作以自白風格著稱,早年已顯露寫作天分,八歲時即於報上發表詩作。1950年獲獎學金進入史密斯學院就讀,主修英文,得遍各種寫作獎項與獎學金,1953年暑期獲得至Mademoiselle雜誌擔任客座編輯的機會,小說《瓶中美人》(1963)即以此段經歷為藍本,同時也反映了普拉絲精神崩潰的個人歷程。1955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自史密斯學院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至英國牛津大學就讀。
普拉絲一生雖看似順遂,但她始終無法揮卻幼年喪父的陰霾。於史密斯學院就讀期間,普拉絲即曾服安眠藥意圖自殺。於牛津大學就讀期間,邂逅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兩人於1956年結為連理,婚後育有一子一女,1962年因休斯外遇而分居。
普拉絲死後,休斯繼承了著作處理權,先後將其詩作及日記編輯出版。2003年,以普拉絲與休斯之戀為題材的電影《瓶中美人》(Sylvia)上映。2004年女兒弗莉達又重編詩集《精靈》,還原被休斯在編選時抽換掉的詩作。2013年,普拉絲逝世五十週年,美國出版商紛紛以出版追思這位自白派才女詩人,包括出版詩選、重出小說《瓶中美人》及《普拉絲日記》五十週年紀念版,以及普拉絲傳記等。